西部特别军区的灾难--枪毙巴甫洛夫大将 - 一、二战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58:42
1941年6月22日。伴随着隆隆的火炮射击声和发动机的轰鸣声,德军突然向毫无防备的苏联红军发动攻击。“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开始实施。一时间,警惕性松懈的苏联边防军各部陷入一片混乱当中。由于是突然袭击,德军在此次进攻中完全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长达4年之久的苏联卫国战争也由此开始。
巴甫洛夫,这个名字对大家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卫国战争时期曾有一位名叫巴甫洛夫的苏军中士带领一个班的苏军士兵在斯大林格勒的一栋大楼中与数倍于己的德军交战。最终获得了战斗的胜利。此人被后人认作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大英雄豪杰。他所浴血奋战的大楼被命名为巴甫洛夫大楼至今依然屹立于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城中。
但他并不是本文的主角人物。
德米特里8226;格利戈利耶维奇8226;巴甫洛夫。苏联红军大将,苏联西部特别军区军区司令,卫国战争前期任西方方面军(以下用另外一种叫法:西方面军)司令。作为本文的主角人物,他的名字与明斯克和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西方面军的悲剧因他而起,但又并不全是此人的过错。
西方面军告急
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位于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时为西部特别军区军区司令部以西,是突入波兰境内的一块弧形区域,南北宽度约在100公里左右。直到开战以前驻守在此处的西方面军依然按照其指挥官巴甫洛夫大将的命令行事。区区一个比亚斯托克突出部集结了苏联西方面军近四分之三的部队。其第三、四、十集团军分别位于该突出部的北、西、南三面。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部署导致了整个西方面军的灾难。
1941年6月22日。德军在未经宣战的情况下向苏联开战。德军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分别从北、中、南3个方向向苏联国境挺进,德军正面直接遭遇的部队为苏联红军西北方面军、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三个方面军群和各苏联边防筑垒守卫部队(其中有少数德国部队伴随罗马尼亚军队在南线与苏联南方方面军相对,这里暂不统计在内)。西方面军正面德军部队为德军中央集团军,司令官为冯8226;博克元帅。西方面军指挥官的错误部署被他死死的抓住并已做好大做文章的准备。在博克元帅的眼中,眼下的情景无非是最令他开心得景观:西方面军整整3/4的兵力聚集于面前的比亚斯托克突出部。其两翼完全暴露在德军部队的日进攻范围中。故此,博克元帅决定让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兵分两路突向西方面军的纵深:其中一路,由德军第九集团军、第三装甲集群组成。从突出部北面德国东普鲁士省苏伐乌基地区出发。另一路由第四集团军和第二装甲集群组成,从布勒斯特(另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部边缘前进(白俄罗斯是个多沼泽地区的国家,对机械化部队的行动有着很大的阻碍和限制)。他们的任务是深入苏联境内250公里处,像铁钳一样将位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苏联3个集团军彻底围困。以便于战役后期慢慢消化他们。
同时,博克元帅是个头脑非常精明的人。他命令向前推进部队的一部分跟随装甲集群直插明斯克。在对西方面军司令部施压的同时防止被围困的苏联军队乘包围圈未形成逃脱,另一部分则在突出部南北两面分别挺进,目标是位于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大道上离苏德边境100公里的地点。这样一来,西方面军大部分兵力会被两个用机械化部队编织的大口袋牢牢套住,动弹不得。夺取明斯克对于德军来说就等于洞开了攻占白俄罗斯全境的大门。德军计划在迅速解决苏联西方面军部队后迅速向奥尔沙路桥前进。直冲苏联海港城市斯摩棱斯克。
战斗开始后中央集团军各部进展非常顺利,由于6月22日的攻击达成了突然性且苏军边境部队警惕性被人为的降低到一个非常危险的程度。德军部队在初期进攻途中很少遭遇大规模有组织的抵抗和反击。西方面军各部与德军零星交火的同时正等待着西方面军方面军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
远在莫斯科苏联总参谋部的朱可夫大将根据空中侦察获得的零星情况,很快意识到西方面军正身处险境当中。如不及时通知整个西方面军很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他立刻打电话给西方面军司令部,却怎么也找不到西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几天后,朱可夫受斯大林调遣前往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救急。苏联最高统帅部依然无法联系到巴甫洛夫大将。至此,苏联统帅部基本失去了与西方面军司令部的实际联系,对其现状一无所知。
就在总参谋部和最高统帅部为了找到巴甫洛夫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巴甫洛夫本人坐在第十三集团军司令部里一时半会还没醒过味来。从前线传来的战报并不能够告诉他太多的东西。有的汇报缺乏敌情汇报应有的要点;有的则是相互矛盾。但所有战报几乎都提到了一点:“德军攻势猛烈,请求增援。”毫不掩饰部队紧张而又恐惧的心理。巴甫洛夫一时也慌了手脚。事实上有很多翔实的情报都已传到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只是苦于巴甫洛夫自己不在方面军司令部而方面军司令部的参谋们又找不到自己的指挥官而无限期搁置。等到巴甫洛夫拿到手基本上也已成了一张废纸了。
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即成功包围了3万苏军部队,包括布列斯特要塞地区的苏联筑垒部队。次日,西方面军仓促发起反击。但由于兵力分散,准备仓促,装备短缺,同时未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络方式协同作战,并未对德军形成重点突破。反击部队伤亡惨重,各种作战物资消耗殆尽。被迫放弃格罗德诺地区撤向新格鲁多克。导致西方面军与西北方面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大缺口。接着,西方面军再次对德军实施第二次反击。反击的组织仍然是非常仓促的,缺乏必要物资供应支持反击。反击集团无法进行有效作战。此次反突击不但没有获得成功,还导致部队被德军第二装甲集群分割为数块,被迫且战且退。大量装备遗失被德军缴获。到战争第三日为止。中央集团军穿插兵团已深入苏联境内200公里。配置与比亚威斯托克的苏联红军西方面军第3、4、10集团军完全陷入包围当中。
第十三集团军司令部里。巴甫洛夫大将完全失去了自我。他被德军迅猛的攻势吓傻了。在第十三集团军司令部中他得不到前线足够的汇报,对自己其它三个集团军的现状一无所知。德军位于哪里,下一步准备如何行动他都没有任何概念。巴甫洛夫只是坐在集团军司令部中向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部队不停的下达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坚守与反击。
虽然从前线传来的情报还不够全面,但已足以向巴甫洛夫传达这样的信息: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第三、四、十集团军如再不有所行动就会朝不保夕了。巴甫洛夫所考虑到的问题并不是趁德军包围圈还远未形成尽快撤出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在巴甫洛夫的眼里他前出的三个集团军依然是装备完整、后勤补给充足的完整部队,依然有强大的反击能力,强到甚至可以将已深入突出部战略纵深的德国军队赶回原来起始点的能力。殊不知自己的三个集团军已快是出生未捷身先死了:三个集团军完全丧失空中掩护(制空权)、机动力低下(大量车辆油料损失)、装备不全(许多装备依然在“入库”状态)、通讯设备奇缺、指挥系统混乱。这样的部队去攻击德军完备的装甲部队简直就是自杀行为。巴甫洛夫并未考虑到在这种极端危机的形势下应该首先保卫明斯克,保卫白俄罗斯乃至整个苏联的门户。二是想着如何才能向最高统帅部交待。毕竟让大队德军在不到3天之内就深入苏联境内数公里且使整整3个集团军身陷被合围的境地,这样的结果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向统帅部交待的,他巴甫洛夫必须做点什么,乘纸包不住火之前做出点成绩来将功补过。至少也要扭转一下现在的不利形势吧。
然而现在的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各部已丧失了继续与德军作战的条件。由于与指挥部联系不畅其现有的诸多不利条件无法传送到西方面军司令部。按照命令组织的反击就像是在德军庞大的部队里插了几根小牙签很快就被折断。
与此同时,巴甫洛夫又做了个决定使整个战局变得更加恶化了。他命令将所有方面军预备队(包括各集团军预备队)前调,试图用此方式来解决德军对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威胁。殊不知这样的行动恰恰好在明斯克地区留下了一块真空地区(那里本应由第十三集团军守卫的)。正好在无意间“配合”了德军博克元帅的战术部署。将整个方面军的部队投入到德军部队所织成的两个口袋中,同时给了德国人收缩包围圈的机会。将自己安全撤退的机会拱手让出。
斯大林战时向西方面军派出的代表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很快发现了这一部署所带来的危机局势。6月25日他向最高统帅部反映了这个问题并要建议立刻命令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守卫部队迅速撤回原有筑垒地区。随后,斯大林明确下达了让第三、十集团军撤往利达、斯洛尼姆、平斯克一线的命令。
接到命令的巴甫洛夫大将终于理清了自己混乱的头脑。他终于想到了敌方的装甲集团两到三天后即可从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威胁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的安全。目前情况来看位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各部队所需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反击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才能避免近在眼前的全军覆没的危险。
明斯克的后面几乎都是一马平川,连丘陵地带都称不上。作为苏联红军最早的两个坦克团之一的团长。巴甫洛夫深知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力和可怕的战斗力。德军可以轻而易举的到达斯摩棱斯克,甚至是莫斯科。如果西方面军几十万人在一个小小的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明斯克一线被德军完全合围的话。整个苏联将完全失去其地理和军事力量上的屏障。巴甫洛夫终于意识到了这个时候他必须将西方面军各集团军迅速撤回,固守明斯克。他发现敌人的包围圈还有大概70公里的战线没有能够填补上。如果现在撤退也许还来得及。于是他果断下令撤回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第四、三、十集团军:
第13、第10、第3及第4集团军司令员:
今天,即6月25-26日夜间,不晚于21点开始退却,各部应做好准备,以坦克为前卫,骑兵及强大的反坦克防御部队为后卫。
这次行军应在强有力的后卫的掩护下,昼夜兼程急进。在辽阔的战线上甩掉敌人……应在一昼夜间一举跃出60公里以上……允许各部队充分利用当地工具并征集任何数量的马拉大车……
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
这虽然是一份充满政工色彩的婆婆妈妈的命令,但总体来说还是清晰果断的。不过在命令传达时间上这样的命令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可以说,巴甫洛夫终于做出了点有助于战局发展的事情,不过他做的实在是太晚了。在基本上无抵抗的情况下德军机械化部队的运动速度可以达到60-70公里每天(一昼夜)两翼合围带来的结果是德军也许只需要半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对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包围。剩下来的半天时间可以随意根据对手的新动向加以调整和追击。而苏军这一方面从命令传达到准备撤退到开始撤退这一过程至少要耗费上一个多昼夜。这种撤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所要面临的是一场突围战。下达这个命令以后,巴甫洛夫就失去了对比亚威斯托克各部的指挥。
后面事态的发展只能听天由命了……
回天乏术
1941年6月26日,苏联红军西方面军的形势急剧恶化。比亚威斯托克各部基本陷入德军的包围圈之中,尤其是第3和第10集团军已完全被德军部队包围。被迫收缩防线固守待援。德军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则离明斯克城越来越近,逐渐逼近明斯克这个战略目标。西方面军在国境线上阻止敌人并保证后续部队展开的老一战防御思路彻底被德国闪电战战术碾了个粉碎。其防线实际上已被德军部队全面突破。
在莫斯科克林姆林宫的斯大林接到瓦杜丁大将给予的相应战场形势报告后再也坐不住了。他无法忍受德军在区区几天之内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如入无人之境。明斯克一丢白俄罗斯就彻底玩完了。更不要说失去明斯克对整个战线的影响。他紧急召回正在西南方面军担任大本营代表的朱可夫大将向他询问对策。
摆在朱可夫眼前的是一摊巴甫洛夫留下的烂摊子。至26日夜间为止,西方面军第三集团军和第十集团军已被优势的军阻隔于明斯克以西、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以东的地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其各部与德军进行着生死决战,牵制住很大一部分德军兵力。第4集团军一部退入普里皮亚特森林,另一部分则紧急退往别列津纳河。几乎每一支撤退的部队背后都有德军部队在追击。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朱可夫只有将明斯克和莫斯科的防御作为重点考虑对象来布置统帅部手上现已消耗殆尽的预备队。他向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对策:在西德维纳-波罗茨克-维捷布斯克-奥尔沙-莫吉廖夫-莫济里一线构筑防御阵地。此项任务调集第13、19、20、21、22共计5个集团军去完成。同时调派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第24、28集团军沿谢利扎罗法-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戈梅利一线构筑防御阵地,所有部队的作战宗旨只有一个——在明斯克后方通向莫斯科的广袤平原上建立大纵深梯次防御体系。迟滞、减缓德军部队的进攻势头,将其阻截于某个地区调集部队发动反击消灭敌人。至于反击地点现在还是个未知数。这项计划等于宣布了苏军已做好放弃明斯克城的准备。同时由于与西方面军联系已经基本中断,最高统帅部也将对西方面军和西部特别军区的实际损失做最坏的估计。
斯大林没有别的办法。虽然其本人不赞成主动放弃对明斯克城的防御。但事实没有给他防御明斯克城的资本。不得不同意朱可夫的建议并且发布了相关的命令。
对西方面军而言,一切只能够靠自己了。
28日。德军中央集团军冯8226;博克元帅的两个配属步兵的装甲集群已成功从两个方向以钳形攻势到达明斯克城下。西方面军在进行一番激烈抵抗后不得不主动放弃明斯克城向东面退却。29日德军完成了对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地区苏军50多万人的战略大合围。同时以每天40-50公里的速度直插苏联国土纵深。
至此,比亚威斯托克-明斯克地区保卫战结束。西方面军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惨败。
临阵斩将
古人云:“临阵换将乃用兵之大忌。”斯大林不知道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语。他也不想做临阵换将这一事情。在他的心里已做出个更彻底的决定——临阵斩将。巴甫洛夫大将在开战后的种种作为令他极其失望。同时,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的最后命运也让斯大林愤怒不已。处决巴甫洛夫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议程排在了斯大林的脑海中。
斯大林已有充足的理由枪毙巴甫洛夫了:从6月22日德军发起进攻开始到29日夜西方面军第三、四、十集团军被德军合围。50万部队落入德军包围圈中无法撤向后方。明斯克城已被德军占领。局势恶化的如此之快是斯大林万万想不到的。短短3-4天之内丧失一个重要的地区首府给斯大林自开战以来不断受打击的心受到了更加严重的打击。让斯大林很不理解的是:巴甫洛夫为什么不执行25日下达的撤退命令?
盛怒的斯大林立刻给铁木辛哥元帅打电话,要求其立刻联系巴甫洛夫。由于铁木辛哥元帅正忙于应付德军在攻占明斯克后的装甲突击。寻找巴甫洛夫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指挥官的任务交给了同在总参谋部的朱可夫大将。这个任务让朱可夫颇费了一番功夫。他从方面军司令部开始找,一路找至第13集团军司令部才把巴甫洛夫找到。30号中午朱可夫通过电报与巴甫洛夫交换了一下前面的情况(虽然这个指挥部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了。但其毕竟濒临前线,交换情况还是有必要的。)从谈话中朱可夫看出巴甫洛夫对西方面军现况的了解是稀里糊涂的,而且指挥极其不力。在这样危急的局势下巴甫洛夫已不能胜任方面军指挥官这一职务。
斯大林接到朱可夫的汇报之后指示立刻撤销巴甫洛夫的指挥权,遣送回莫斯科接受审查。几小时后又下达了撤回西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方面军通讯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将、炮兵主任克里奇少将、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洛布科夫少将等人交军事法庭处理。铁木辛哥元帅接替方面军司令员职务的命令。
几天之后。身在莫斯科接受审查的巴甫洛夫大将迎来了对自己最后的判决——死刑。让巴甫洛夫不能接受的是,判处其罪名居然是叛国罪。巴甫洛夫想向斯大林申诉,但已没有这个申诉的机会了: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1941年第0250号命令
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命令,宣布苏联最高法院就大将德•格•巴甫洛夫、少将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少将亚•安•科罗布科夫罪行的判决:
1941年7月28日,命令第0250号
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鉴于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方面军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原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的惊慌失措行为、未经上级允许擅离战略岗位、导致部队指挥瓦解、指挥不力,根据国防委员会的决定,将以上四人逮捕,并交军事法庭审判。
苏联最高法院于1941年7月22日判决,对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的以下指控成立:
a) 原西方面军司令员德•格•巴甫洛夫和原西方面军参谋长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自法西斯德军对苏联开始突然进攻后,表现得惊慌失措、指挥无方、坐视部队指挥的瓦解,导致大量武器和仓库落入敌手,擅离西方面军战斗岗位,致使敌人有机可乘,突破方面军防线;
b) 原西方面军通信主任安•捷•格里高里耶夫,理应在方面军司令部和作战部队之间建立持续畅通的通信,但表现得惊慌失措、罪恶地无所作为,未采用无线电联系,致使战争的最初几天,各作战部队的军事行动处于无指挥状态。
c)西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司令员亚•安•科罗布科夫表现得惊慌失措、罪恶地无所作为,可耻地抛弃信任他的部队,致使集团军瓦解,遭受巨大损失。
因此,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背弃了军人誓言,玷污了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忘却了自己对祖国的责任,他们的惊慌失措和懦弱、罪恶的无所作为、瓦解部队的指挥、将武器和仓库交于敌手,以及擅离战斗岗位的行为,给西方面军的部队造成了严重损失。根据苏联最高法院判决,德•格•巴甫洛夫、弗•叶•克里莫夫斯基赫、安•捷•格里高里耶夫和亚•安•科罗布科夫被剥夺军衔,判处枪决。判决已执行。
我警告,无论是谁,如果违背军人誓言、忘却对祖国的责任、玷污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表现懦弱和惊慌失措、擅离战斗岗位以及未经战斗即向敌人投降,都将受到军法最严厉的无情惩罚。
此命令向团级及以上所有指挥员传达。
苏联国防委员会人民委员 约•维•斯大林
同期斯大林下令逮捕交军事法庭判决追究责任的苏联高级将领还有:
第六步兵军军长:阿列克谢耶夫少将
第五十六集团军参谋长:阿鲁沙尼扬少将
国防人民委员部委员:伊万诺夫中将
伏龙芝军事学院战术教研室主任:库兹明少将
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列昂诺维奇少将
总参谋部军事学院系主任:梅列科夫少将
第四坦克师师长:波塔图尔切夫少将
第二十七集团军参谋长:罗曼诺夫少将
第三十步兵军军长:谢利瓦诺夫中将
列宁格勒方面军副参谋长:谢马什科少将
红军军事交通局局长:特鲁别茨科伊中将
第十五步兵师师长:克鲁尼科夫少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