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与拉美的石油合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8:46
建国以前,我们的石油是纯进口的,能源依赖其它国家。李四光和王进喜等无数人的努力,使得我国一度"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那曾经让中国人多么的自豪。可是,这种自豪现在已经不再有人提起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石油的需求越来越不能单纯依靠自己的生产来满足。我们明显越来越依靠外国的石油资源。2003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为2.67亿吨,国内年产量1.7亿吨,进口石油1亿吨左右,2004年超过3亿吨,进口超过1.2亿吨。通常来说,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当进口量超过1亿吨以后,这个国家就必定会采取一定的外交、经济甚至军事措施维护它在海外的石油利益。国际上普遍估计,到2007年,甚至可能更早,中国需求的石油中,百分之五十将要依靠进口。大家都知道这在战略上面意味着什么。
2002年,随着中国石油需求的扩大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扬,我们国家和其它的能源需求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在世界各地对于石油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世界上主要的石油生产地区,目前都有我们的企业在那里活动,为中国经济的心脏,一点一滴地积攒着珍贵的血液。其中,拉丁美洲成为近期的焦点。2004年底,胡主席对拉美的访问、 2005年初,曾庆弘对拉美的访问,还有一些拉美国家领导人的来访,都有石油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战略背景。中国和拉丁美洲的交往越来越引人关注。
边角料好歹攒一攒,介绍一些咱们国家境外找油的情况,主要是和拉丁美洲能源合作的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个背景介绍,以后关注这方面新闻的时候有个基本知识。不足的地方,请批判。所有这些资料数据,都是来自公开的中英文新闻、报道和专题讨论。
一 三大石油公司概况(1)
中国对外的石油行业活动,基本是由国内三大石油行业企业进行的,分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中国("中石化")、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这三家都是巨无霸级别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资产和经营规模在世界上也是数得上的。看名称就知道,中石油原本是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生产为主,以陆地油气为主,中海油主要海洋石油天然气为主;中石化主要经营业务则是石油化工。但是现在,中石化已经成为从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开发、原油加工提炼一直到石油化工一条龙的企业。所以三家公司在经营上面有重合和竞争的情况存在,都有油气生产,都有石油化工,也都有相关的服务,比如现在国内的汽车加油站基本就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的天下。1998年,中央调整了它们的资源布局,三个公司当中,小弟弟中海油主要负责海洋石油开发;老大中石油主要负责中国东北、西部、华北和西南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老二中石化主要负责南部和东部的油气资源。境外的油气开发,则三个公司,以及其它有关公司都有参与,其中,最主要的是中石油。
中石油的主营业务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兼营石化、炼油等等相关业务,跟中石化正好反过来。中国国内几乎三分之二的石油生产能力都属于中石油。它主要的油田是大庆、辽河、新疆这些著名的和老的油田;气田主要是长庆油气区、塔里木和柴达木气区以及四川盆地天然气区等。正在勘探开发的有渤海湾、准噶尔、陕甘宁和松辽盆地的原油储藏,在提高我们的原油储量方面具有最大的潜力,而且通过未来的勘探和开发,塔里木、陕甘宁、四川和柴达木盆地在提高我们的天然气储量方面具有最大的潜力。
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最大50家世界石油公司排名中,中国石油集团位居第10位,在2004年度的《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已经为第52位。中国石油集团注册总资本1149亿元,现有总资产7362亿元,2003年的销售收入是4752.9亿元,上缴税费760亿元,实现利润726.7亿元,实现利润在国内企业中位居榜首。
三大公司中的第二家,是排行老二的中石化。它是中国第一大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商。中石化2004年的营业总收入约700多亿美元,净利润近40亿美元。从其名称和第一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商中石油的区别看出来,本来中石化主要是以石化行业为其核心业务的,中国炼油能力的一半都属于中石化。但是现在,石化的上下游和相关业务它都在开展,而且规模也十分惊人。在我们所涉及的油气行业里,它是中国第二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商。1998年调整以后,中石化主要的油气资产都集中在中国的东部和南部,北方也还有一些。胜利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江汉、江苏等油田是中石化的,在东北主要在吉林和内蒙通辽勘探开发,在华北主要是鄂尔多斯盆地,其它还有很多。
俺也闲笔一下,补充一个和本文主题关系不太密切的信息:中石化上海油气分公司。该公司目前开发的春晓油气田是中日争端的焦点。上海分公司自1974年在东海陆架盆地开始油气勘探以来,先后发现了平湖、春晓、天外天、武云亭、宝云亭等8个油气田和玉泉等4个含油气构造。这些能源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平湖油气田是东海第一个开发建设的油气田,于1999年开始向上海市供应天然气。
本来,中石化、中海油、壳牌和优尼科四家有协议,合作开发东海的西湖凹陷区的五个区块,其中一个就是春晓气田。2004年西湖项目发生了重大变化。9月24日,壳牌和优尼科两家外方在石油合同签订一年之际,决定退出西湖合作项目。外资退出的一致理由是,无法获得15%的固定投资回报,风险太大。但是背后的真正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一地区在中日之间存在争端。根据国家发改委指示,中石化上海分公司继续西湖项目春晓一期工程建设。据报道,至2004年12月31日,该项目总进度达到83.91%,今年年内项目可以完工,没有看出日本对于这个项目的反对,对于项目的进度有任何影响。
中海油成立较晚(1982年2月),主要的分工是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是中国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最大生产者。公司主要从事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以及相关的上下游业务、技术设备和其它业务。对外合作为核心业务,又仅仅是海上勘探开发,于是限定了其规模。注册资本500亿元人民币,200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521亿元,利润144亿元。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达1167亿元,净资产达676亿元。关于中海油,俺也有两句闲话。2002年1月,据报道中海油已经和台湾的中国石油公司签订了协议,要共同勘探台湾海峡的石油储藏,但是在台湾陆委会被搁置了。这本来是海峡两岸开展互利的石油勘探开发的好机会。
二 三大石油公司概况(2)
在这一节里面说说中国这三大公司的海外投资、生产结构。总的说来就是:中石油目前最成功,我们国家已经建立的海外油田,主要是它控制;中石化潜力巨大,海外战略雄心勃勃;中海油海外投资结构新颖;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开发还需要战略性的组织和协调。中石油是三家公司中最主要的对外业务经营者。中国在海外大部分石油开发业务,都是中石油在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集团最大的控股子公司,该公司已于2000年4月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目前中国石油集团拥有其90%的股权。海外投资和收购石油,主要就是这个上市公司在做。
这种上市的结构,跟俺在以前《西部之行看国企》那篇里面讲的大型国企上市的结构是极其类似的,其实总公司和这个上市公司是不分家的,不过从帐面和法律手续上剥离一部分业绩良好的资产成立一个公司然后上市而已。但是鉴于其在境外上市,可能静态结构做的更加规范,才能符合纽约和香港交易所的要求;而且是中央企业,动态运行也可能更加规范一些。但是具体的俺可就不好说了。俺看过一篇文章,里面美国人沾沾自喜地说在中石油当中,外国股权的比例并不大,但是数目客观,使得中石油的决策当中也一定程度反映外国投资人的意愿。这个俺真是不以为然。中国国家控股达到90%,这样的企业,外国人在决策上面能有什么用啊。这不过是俺们中国人圈钱的方式而已。
中石油在海外无所不在,只要有油的地区,就有中国公司,而只要有中国公司,就几乎必定有中石油。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厄瓜多尔、秘鲁、尼日尔、俄罗斯、乍得、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还有我们后面要提到的南美洲,我国已经建立的海外油田、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中石油的下属企业,或者中石油和外国石油公司的合资企业。近两年引起广泛关注的我国在苏丹的油田,更是中石油的资产。
中石化集团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在香港、纽约、伦敦、上海四地的上市公司。上市的方式也是和中石油类似。其实总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间是一家(总公司帐面上控股将近68%),不过在表面上剥离了一部分主要资产,作为上市公司上市。和中石油不同,中石化的上市公司并不负责海外投资和开发的事情,而是由中石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负责。以前,中石化海外投资极其混乱,下属大的油田公司,勘探局什么的,比如中原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江汉石油管理局、江苏石油勘探局、滇黔桂石油勘探局、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都自己跑到海外去投资,甚至在投标中自己人打自己人。2003年5月,中石化重组了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把下面这些公司的海外投资都收到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的手中,搞了个海外战略管理的集权制度。
目前中石化各石油企业开拓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市场的基本划分是:(一)海上和湖沼地区项目:海上项目以上海海洋石油局为主;滩海项目以胜利油田管理局为主;沼泽水网地区项目以江苏石油勘探局、华东石油局、江汉石油管理局为主。(二)陆上项目按区域划分:俄罗斯(胜利石油、中原石油、东北石油);中亚(胜利石油、江汉石油、华东石油、西北石油、新星石油);亚太(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华东石油、东北石油);西非(河南石油、中原石油、西南石油、新星石油);北非(胜利石油、中原石油、华北石油);中石油、中原石油、西南石油、新星石油);北非(胜利石油、中原石油、华北石油);中东(胜利石油、江汉石油);南美(中原石油、中南石油)。
中海油集团下属的、负责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控股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香港和纽约成功上市,中海油旗下还有别的上市公司,并没有把所有的资产都打包在一家上市公司里面。值得注意的是,中海油有限有一家下属的注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负责境外资产的收购,这个比较有特色。因为中国海外投资知道使用避税港的,目前少之又少,相反,别的国家搞这种结构的投资早就司空见惯了。这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国家海外投资,在资本结构运作上的不成熟。好在中海油开始走这个思路了。
中国公司在海外的找油活动,目前三大公司自己人协调还很不够,投资结构和合作模式也还不聪明,各自为政,缺少通盘运筹,谋略和手段不到位,错失了许多机遇。这几个石油巨头间,应该建立一个海外投资开发的协调机制,避免无谓内耗,中国特大国企的不可避免地要由政府直接领导,而石油关系国家战略利益,和外交、军事、国际政治相互牵扯,不可能仅仅限于经济层面来操作。所以可以想见的是,未来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开发,应当也必定会有中央政府高级别机构来协调。
三 中国在海外的石油活动(1)
世界上除了中国以外主要的产油地区,可以这样划分:一中东和北非地区、二俄罗斯、三中亚和伊朗、四拉丁美洲、五东南亚地区。现在除了美国、日本和 分薇就恋挠 气田我们还没有插手以外,哪里有石油天然气哪里就有中国石油公司,不管国家多穷多乱,不管储量多大多小,只要有开采和购买的价值,我们就去;也不管这些国家和美国关系如何――而且事实上,但凡我们能容易地投资进去生产石油的,总是和美国关系极端紧张的国家。从这些地区采办石油,不论是买还是我们自己采,最终要运回中国,只有两个途径:船运或者管道。
陆地上可以采用管道和铁路公路结合,一般管道为主。但是,管道输送也有明显的弱点:虽然管道输送简便,但是必须要和管道经过的国家维持一个长期良好的关系,而且管道经过的国家越多,被"盘剥"掉的资源也就越多,我们需要维持这些良好关系所需要花费的经济和外交资源就越多。前面说的五个大产区,只有俄国和中亚适合通过输油管道来向我们提供石油。其它地区要么没有陆地连接,要么陆上距离太遥远,要经过的国家太多。
我们自90年代开始实施海外石油战略以来,首先和俄国以及中亚国家发展石油合作关系。但这两个产油区的地缘政治环境非常复杂。首先,世界能源需求最大的前三个国家(美国、中国、日本)有两个(中国、日本)都位于东北亚地区,俄国的石油是就近的、必须争,美国和印度也和我们竞争获得中亚的石油,比如美国的里海石油计划;第三,这个地区的各个国家本身的政治经济就处于转型和动荡之中,很不稳定;第四,这个地区的宗教和极端主义势力,都是仇视中国的;第五,美国通过反恐战争的两个战场和对伊朗的威胁,已经直接插手到这个地区了。这些新闻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安大线计划的失败对于我们的管道战略选择,是一个比较沉重的打击。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以管道获得俄国的石油了,但是近来世界能源市场上是卖方市场,我们作为需求增长最快的买家,的确有不少难处。如果我们不能从俄国方便地获得石油,管道战略中对于中亚国家的依赖就会加重,而这些国家看到这一点,也会在和我们的交易中加码提价。哈萨克斯坦就因此拿了我们一把,坚持中哈石油管道项目它占大股份(51%)。
需要提及一下的是蒙古。蒙古并不是产油大国,但是毕竟也还是有石油资源的。我们国家目前很热衷于进军盟国的自然资源,比如铁矿石、黄金,还有石油,这也和蒙古的对外开放政策是符合的。目前我们在蒙古也在进行勘探开发活动。但是在蒙古,也同样有美国的石油公司在活动。
四 中国在海外的石油活动(2)
海底管道输送石油,在长距离根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垮洋的都要船运。所以除了中亚和俄罗斯,我们别的地方搞来的石油,都是需要船运的。船运对我们中国有两个限制条件:第一是海上战略安全问题。第二是我们远洋石油船队的规模增长还远远赶不上我们石油需求的增长。我国目前是分散的战略,四处撒网,不能单纯依靠一两个地区的石油资源,这样就更增加了我国对于远洋大型油船的需求。我国目前进口石油的90%依靠船运,而其中我们自己船舶承担的运输仅仅只有10%;大量战略性的任务需要外国船舶完成。中国的造船业应该看准这个商机,大大发展一下,也改变一下这个状况。
下面举一些例子说明我国在世界寻油活动之广:
在中东,我国公司积极开展活动,三大公司之外最主要的中国海外石油公司――中化集团下属的公司,目前在中东地区拥有几个油气田项目,包括突尼斯ISIS、QUDNA、BIRSA油田,阿联酋UAQ、ZORA气田及阿曼17、40区块的部分及全部权益;在叙利亚、阿曼,中石油有开采分成协议。伊拉克我们也不会放过的,等到局势平静以后,几大公司肯定要进去。中石化在沙特获得了东南部地区鲁卜-哈里盆地里的一些油田项目。在伊拉克,本来战前我们已经从萨达姆政府手中取得了一个大的区块,但是因为伊战而停止了,是否继续实施,要看伊拉克何时能够恢复平静了,也要看我们和伊拉克新政府的关系如何。
中亚和伊朗:2003年5月,中海油和中石化集团曾经计划斥资合共12.3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出让的里海卡沙干油田16.67%权益,但因为原有六家股东(美国、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及日本)反对而告吹。这六家不愿意中国参与其中,他们行使了优先认购权,将英国天然气集团出售的股权平均分配。在哈萨克斯坦,中石油早在1997年6月就购买了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普通股股份,同年9月接管该公司,目前是哈全国所有石油公司中的产量第一。2004年,中石油也开始了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油气生产的合作。在阿塞拜疆,中石化去年6月获得了一个里海沿岸油田50%的权益。土库曼斯坦也都有我们的项目。我们跟伊朗也正积极合作,中石化计划每年从伊朗进口至少500万吨液化天然气,而且,中石化还获准进入开采一个伊朗主要油田,而且还在竞标其它油田。
东南亚:中石油在为印尼进行积极的勘探工作;中海油国际公司通过下属的两家全资子公司拥有拥有印尼马六甲油田39.51%的权益。2002年1月18日,中海油趁原油价格和国际商业贷款利率处于低位的时候,又宣布出资5.85亿美元收购了西班牙Reposol公司在印尼资产的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此项收购为中海油带来每年4000万桶的工作权益产量,成为印度尼西亚海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商。这又让我们看到了中海油经营者的精明。2002年12月,中海油又与BP签署了资产购买协议,以2.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印尼东固液化天然气项目三个区块的部分股权,使得这些区块能够为福建沿海每年提供260万吨液化天然气。在缅甸,今年年初,中海油已经与别的外国公司合资,在开采陆上和海底的6个石油区块了,中石油正在争取开采缅北的石油,而中石化则正在筹建从缅甸到我国西南(云南、重庆一线)的输油管道,如果这几个项目都顺利实施,不仅仅缅甸能够为我们提供新鲜的工业血液(目前据说泰国的50%的石油供给就是来自缅甸),我们来自中东的石油也可以不经过险恶的
非洲:中石油在苏丹的项目已经尽人皆知,我们和苏丹的合作是全面的,不仅仅有几个大的区块在那里(苏丹全国15个区块,我们在开采的就有7个,是通过和其它外国公司的合资公司开采的,但是我们是最大的股东),而且 队统 和石化工程都有?并且铺设了从产油区一直到港口的输油管道。中石油苏丹的几个油田去年产量已经超过1660万吨。此外,在阿尔及利亚、乍得、尼日尔等国,中石油也有投资产油项目。安哥拉已经超过沙特,成为我们最大的石油供应国。
澳大利亚:2003年,中海油斥资3.48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NWS天然气项目)的上游产品及储量权益,并获得该项目特定生产许可证、租赁所有权及勘探许可证大约5.3%的权益;
北美洲:今年年初,加拿大总理马丁访华的时候,两国签署了协议,中国将参与开发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的石油资源。据加拿大人士的估计,加拿大每天出口的300万桶石油,可能将会有三分之一销往中国。
五 中国在拉美寻油(1)
除了上面这些地区之外,中国还在把目光投向拉丁美洲。近些年拉美的自然资源,已经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最大重点。2004年头11个月,中国总共8.89亿美元的海外投资,一半以上都投到了南美。这里在为我们供应铜、锌、铁等矿石,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
俺看到的一个世界石油储量比例的数据如下:截止到2003年1月1日,全世界石油已探明的储藏量中,中东占56.5%,北美占17.8%,中南美洲8.1%,东欧和前苏联国家6.5%,非洲占6.4%,亚洲和大洋洲占3.2%,西欧1.5%。拉丁美洲的储量还是相当多的。2003年,仅委内瑞拉、墨西哥、巴西、厄瓜多尔、阿根廷等5个拉美产油国的探明石油储量就有约1100亿桶,约占世界总量的9%,其产量和出口量也不容忽视。其中,委内瑞拉是西半球已探明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探明的石油储量为779.2亿桶,仅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也是世界石油出口第五大国。
早在1993年,中石油就开始进军秘鲁,先后获得塔拉拉边际油田第六和第七两个区块的开采权,承包服务金额为6300万美元,合同期20年。1997年,中石油又在委内瑞拉以3.85亿美元争得两个边际油田区块的开采权,开采期20年。不过,这些所谓边际油田,说白了就是已经被人家开采了好多年的老油田,即将报废。但是我国公司在提高老油田产量、挖掘潜力上面技术还是不错的,在外国承包的这些老油田,基本都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想的效益。
从2000年以来已有6家中国石油企业开进厄瓜多尔,其中,中石化下属的长庆油田厄瓜多尔公司于2001年率先进入厄瓜多尔开拓石油市场。目前正在履行与厄国家石油公司签署的两个油田增产联合作业合同;中石油国际(亚马逊)公司以购买位于厄东部苏古比奥斯省的11区块开发权益的方式于2002年底正式投资厄石油市场。三大石油公司之外的中化集团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于2003年经投标成功购买了位于厄东部的16区块14%的非作业者权益,合同开采期已经延长至2018年。
2004年5月,中石化和巴西石油公司签订协议,将联手开发深海石油,第一处勘探地将是巴西海域。
2004年12月,胡总访问委内瑞拉的时候,中石油与委内瑞拉签署了开发Zumano地区油田15个区块的合作协议。比如,委内瑞拉从1996年开始向中国出口乳化油,并且拟铺设一条通往哥伦比亚太平洋港口的输油管道,以方便向中国大量出口石油。中国和委内瑞拉的合作是近期国际石油生产领域最重大的新闻了。
差不多同时,在胡总访问阿根廷的时候,两国也签订了协议,要联合勘探开发当地油气资源。我们和波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都有类似的协议。
中国和古巴的贸易关系同样涉及石油,近期古巴的石油发现刚刚宣布,中国几大石油公司
六 中国在拉美寻油(2)
下面,重点说一下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国家:委内瑞拉和古巴。
委内瑞拉的石油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前面都已经说了。这个国家传统上主要用石油供应美国市场,其出口总量的60%都是销往美国的。但是,近来它跟美国的关系越来越僵,美国指责查维斯总统是另外一个共产主义的卡斯特罗,并在背后发动推翻查维斯的政变;的确,查维斯是极端反美的,和卡斯特罗一样,是美国在自己后院的两个敌对分子。在2004年胡总访问委内瑞拉的时候,他对中国商人们说,委内瑞拉已经生产石油100年了,而这100年,也是美国统治(委内瑞拉)的100年,现在我们自由了,"我们要将这石油呈献给伟大中国人的祖国"("Now we are free, and place this oil at the disposal of the great Chinese fatherland.")所以,我们近来和南美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突然热络起来,背后也有该国政府希望从经济上摆脱美国控制的原因。
可是另外一方面,委内瑞拉和美国还小心翼翼地维持着经济的关系。尽管查维斯不断威胁要中断对美国的石油供应,他的能源部长却告诉外界,对于美国的石油供应,并不会因为中国人的到来而真的减少;美国目前也没有禁止自己的石油公司到委内瑞拉去投资和买石油。但是俺总担心,有一天,美国会容不下这样一个后院里的异类;也许,刺杀或者入侵已经在悄悄地计划之中了。
委内瑞拉有一个特产:奥里油。奥里油这个东西,俺不是学化学的,不懂,据说其实是一种乳化的沥青,燃烧效果好,污染物排放少,一般用做火力发电的能源。发达国家有一些电站使用这种油,中国好像还没有这样的电站。但是委内瑞拉一直在向我们供应这种油,这次合作,我们将分得不少的奥里油,并且合资和委内瑞拉建一个乳化这种油的工厂,其实据估计,是中国要学习乳化技术。
古巴本来太多的石油。古巴自己原本靠苏联低价给它进口燃油,但是苏联解体以后,这就告吹了,现在主要靠委内瑞拉进口石油。但是2004年圣诞节,卡斯特罗宣布:加拿大两家能源公司Peber-can和Sherritt在墨西哥湾古巴境内发现了新的油田,估计储量约为1亿桶。这对于经济上面急需外汇和能源的古巴来说,当然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由于美国对于古巴的制裁,西方石油公司行动不甚积极,但是我国的几个大公司立刻就派高层过去了。动手最快的是中石化,已经和古方签订意向,派遣技术人员进入相关地区实地考查了。
不过,到古巴投资或者收购石油,有可能受美国的制裁,不要忘记,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都是美国上市公司。有这个风险在,中海油的人说话非常小心,总是说去古巴仅仅是"接触一下"。
让美国人更头疼的,还不是中国公司,而是古巴发现石油,可能会松动美国对于古巴的经济制裁。卡斯特罗对这次的石油很兴奋,宣称这次发现的石油含硫量比以往发现的油田都低。这就意味着古巴靠自己的技术炼油并出口。而且不论古巴是否能自己处理这些油,它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古巴继续发现新的储藏,美国再想维持它禁止本国公司参与古巴的石油资源勘探和开发,就难上加难了。
七 在拉美石油活动的问题
中国在拉美地区开采石油,优势是明显的,问题也有不少。优势主要在于:中国的投资不给当地国家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比较受当地政府欢迎;中国的国有企业,虽然资金本身没有国际石油巨头雄厚,但是因为是国有企业的缘故,背后有国家的支撑,从国家进出口银行贷款也是非常方便的,因而也算得上是资金雄厚。
第一个问题是国际环境方面。首先,对中国而言,拉美在迢迢万里之外,要把在那里获得的石油输送到中国,运费十分高昂。其次,伴随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加以及各石油进口国能源战略的演进,来自美国及其西方盟国的竞争压力将增大。迄今为止,委内瑞拉、墨西哥等拉美产油国,其主要的石油合作伙伴都是美国,其石油出口也以美国为首要目的地。中国在它们的石油战略中还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最后,自1823年以来,美国一直视拉美为其战略后院,不容其他强国尤其是竞争对手的势力插足。而值得注意的是,拉美国家向美国出口的石油在后者的进口总量中占据重要比例,在2003年美国6.1亿吨的石油进口中,来自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的就有1.5亿吨。约占其进口总量的1/4。其中百分之十五来自委内瑞拉,同时也是委内瑞拉最大的石油买主。这无疑对美国的石油战略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随着中国和拉美能源合作的加强,来自美国的压力很可能也会随之而增强。
第二个方面是拉美国家的内政。这些国家的政局并不稳定,而且秘鲁、哥伦比亚等国都有内战或者恐怖主义活动。这些国家有的政府亲华一些,是因为意识形态上反对外国资本对于本国市场的垄断,但是中国难道不也是在做其它美国欧洲公司一直在做的事情吗?在这些国家反美情绪的土壤里,也不可避免会有对于中国的敌视。秘鲁的左派游击队已经把中国视为和美国一样的经济帝国主义,认为我们也在掠夺当地的自然资源。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企业自身的坏习惯。我们企业到一个地方,往往喜欢自我封闭;中方员工和当地员工的融合程度非常差,而且有"纪律"禁止中方员工到营地外面去,这样一来,不仅仅中外员工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和误解,而且当地人本来盼望我们的企业能给当地带来一些投资以外的效益(比如消费),后来因为失望,也会渐渐产生怨言。我们的企业在国内的时候,法制精神就很差,到了国外投资设厂,还是国内的那一套,尤其在国内无视劳动法律,到了外国还是无视当地在工会组织和工人待遇方面的法律,搞得劳资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的事情屡见不鲜;另外一个法制精神差的表现,是在处理投资关系上,我们在变更项目问题上,经常显得不太尊重合作伙伴,随意变更、增减项目内容,也许在中国人看来,事情总是可以"灵活变通""灵活处理"的,但是这在外国人看来,常常是违约,甚至可能认为是中国人根本不尊重合同伙伴……由于我们目前海外投资几乎都是国有特大型和大型企业,在投资决策上主观惯了,固然这种领导主观决策,可能能抓住一些商机,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投资的巨额浪费,大大增加了我们海外投资的非理性成本。好在,目前有些中国公司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负责海外投资的部门,开始有了不少熟悉外语、法律和投资知识的青年人,在几个投资案之后,他们的经验也开始丰富起来……总之,中国的海外投资才刚刚起步,要学习和改进的东西还很多很多,任重而道远。希望在拉美的经验和教训能够有助于我们后来的企业在海外取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