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的三多思考大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00:10
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发现台湾有三种组织比中国大陆要多得多:学校,银行和传媒,也许正是这“三多”推动了台湾的迅速发展。
1980年时,大陆GNP是台湾的1/5左右。
2008年,台湾GNP为17520美元,是大陆的5倍有余。
一是学校多,教育是兴邦的根本
根据台湾的『教育部』的统计信息显示,虽然台湾学生人数在逐年减少,但台湾的学校总数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另根据该部门2008年5月份的统计数据,台湾现有学校总数8096所学校,有2217所私立学校,占学校总数的27%。
根据中国大陆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陆拥有的学校数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85年的144万所降到2006年的62万所,但学生数和总人口并没有随着下降,反而逐年上升。
在台湾,有更多的公民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中。充足的教师资源和学校种类,保证了学生得到系统的教育,因而导致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而完善的教育体系和国民更多机会接受完整教育,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是银行多,理财是富民的法宝
2005年台湾除了『央行』之外,现有岛内银行53家,外商银行35家,信用合作社32家等一共39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此外,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台湾银行除了『央行』是台湾地方政府唯一的官方银行,其他银行全部是民营金融机构。狭小的台湾岛,集聚了近400家的银行机构,竞争直接白热化,且他们均无国家背景。大概一家银行服务5.8万人。如此高密度的银行和完善的金融体制,有力地保障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根据证监会的年报显示,大陆有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城市商业银行124家,城市信用社42家,贷款公司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8家,信托公司54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73家,金融租赁公司10家,货币经纪公司2家,汽车金融公司9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4家,外资法人金融机构29家。由此,大陆共有法人金融机构8878家。同时,亦要大陆除了一些外资银行外,绝大部分银行都有国家背景,甚至是公有制形式的银行。
虽然说大陆有接近9千家的金融机构,但老百姓能接触的却是只有那么几家。例如在广州的普通街道中,只能看到五大国有银行和信用社,其他的银行机构难得一见。大约一家银行机构服务超过15万名的国民,是台湾的3倍。大陆的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根本都不办理中小企业或个人几万元的贷款业务。
银行业国有银行当道,缺乏竞争,服务水平与国际难以接轨。但由于他们只投资国有垄断企业,因此依然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而在全球独树一帜、不可一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街头总是看到只有那么几家银行的网点,看不到其他民营银行的踪影。寥寥无几的银行,让大多数志在发展的企业家们望而却步。
三是传媒多,监督是治国的关键
台湾目前大约有1260家通讯社,2273家报纸,其中公办的媒体只有两家,一是『中华民国国防部』的『青年日报』和『连江县政府』的『马祖日报』。台湾报纸媒体分工比较明确,甚至有专业的宗教报社。报纸的选择面很广,涵盖了不同的政治观点。
大陆官方统计,2007年大陆一共出版1938种报纸,但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大陆经常出版的报纸大约有725种。需要指出的情况是,大陆报社是清一色的公办性质,在报纸行业民营资本极难进入,而台湾在1988年接报禁之后,报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考虑到台湾两千多万的人口,报纸与媒体的比例是,1:1.01万。中国大陆的比例大约是,1:180万。从这两层意义上讲,大陆的报纸媒体数量还少得可怜,同时内容方面也缺乏多样性。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大陆国民从报纸媒体得到不同政治观点的可能性极小,选择面非常窄。
到2007年为止,台湾有178家广播电台,大约一家电台覆盖13万人。这些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是公办性质的,大部分是民间举办。
而对于大陆,目前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电视台超过296座,承载着2984个频道节目的制作和播放。广播电台大约有303座,广播节目频道约有1882个。这些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全部都是国家公办,直属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宣传部门和广电部门。大约一个电视台节目频道覆盖大陆43.6万人,一套广播电台节目频道覆盖70万人。
在杂志与期刊方面,到2007年9月,台湾一共有5349家杂志。而中国大陆在2007年共出版期刊9468种。
在台湾,每万人拥有2.3家杂志,而在大陆,每万人只拥有0.07家杂志。相比之下,期刊在大陆的发展远远不够。
媒体在监督政府权力运作和民众生活、提高全民素质等各方面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多样化的发达的媒体行业,它所在的地方的政府运作更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