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语文基本功的几个标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2:13
这里的标准说的是几个数字。
人们常批评语文教学是“少慢差费”,什么意思呢?内容少、速度慢、效率差、时间费。我以为在这四者之中“慢”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当然,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很多,但“慢”至少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什么东西“慢”呢?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写字又慢又难看,阅读速度慢,听人说话听不明白理解慢,写作文似蜗牛爬写得慢。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基本功是不行的,不是不行,而是根本没有被开发、培养出来,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培养、训练的,但是因为语文教学缺乏严格的标准,对学生的某些基本能力没有做出明确的要求,使一些学生的这些能力没有被开发出来。现在很多老师教学就象在放羊,让羊凭自己的本事去吃草长肉,而不是如现代化养羊,配比一定的饲料科学喂养,让羊吸收营养、长肉有一个速度标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把握始终处在一个“模糊”状态,这是因为语文老师那里没有一个具体的可把握、可操控的标准。
那么语文学习中我们都需要哪些标准去衡量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几个标准:
1. 书写速度:2000字/小时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关于写字的要求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的速度。”标准上没有规定具体的书写速度。有人在书写速度上主张考级。学生写字等级测评要求分为六级,除美观、好看的要求之外,主要还是根据学生写字的速度来评定的。大致是:一级每分钟35个字;二级每分钟30个字;三级每分钟25个字;四级每分钟20个字;五级每分钟15个字;六级每分钟10个字。(《新课标新教材教师备课方略初中语文(上册)》P17)。我们一般对学生的写字要求是多少呢?在工整、清楚的前提下每小时2000字。也就相当于二级以上的写字速度。写字是一个学生最基本的基本功。要伴随学生一生(听说现在有些大企业要招聘员工的简历都要手写的,而不要打印的),所以学校应该进行严格的写字训练。通过训练,要学生能写一手清楚工整的硬笔行楷。虽不说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至少也要一目了然。免得让人看字如抽丝剥茧,费尽心思。最实惠一点来说,写工整、清楚的快字对学生考试还是大有好处的。
2.读书速度:1000字/分钟
这里的读书速度主要指默读速度。《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关于阅读要求是:“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但500字的要求显然是不高的。
目前,快速默读研究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受重视。如拥有最高博士比例的韩国进行全民速读培训。目前的冠军记录是每分钟四十七万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快速阅读正成为通向二十一世纪继计算机、英语、汽车驾照后的第四本护照。在笔者自己的经验来看,每分钟1000字绝对是不高的,笔者自己在学校自己所教的班中开展了三个月的速读训练,学生的平均速度稳定在了每分钟3000字左右。快速阅读,大有可为。
3.记忆速度:200字以上/5分钟
说实话,这个数字是笔者估写的。笔者以前训练学生用的是10分钟,他们能记多少字呢?看了这个表就清楚了,2月17日开始训练,到5月4日学生们10分钟能记600字以上。5分钟记200字没有在学生中大规模地试验、检测过,所以这个数字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与否就不好说了,经过老师们的努力,相信会有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标准出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学生们记东西怎么记呢?摇头晃脑,反复磨叨,一个星期,总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嘴唇都见血了,还背不下来,为什么?不过脑子。
4.写作速度:600字/40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速度的要求是:作文一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现在对快速作文的教学很多老师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杨初春老师给学生提了要求是40分钟800字,经过训练,这个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说一节课完成600字的一篇作文,对于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是不成问题的。
5.失误率:0.1%
这个数字很多老师都没有注意过。这是什么意思呢?现在的学生太马虎了,读什么东西眼看着就读错了,这个马虎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就是失误率。陈克正老师在《玩学习》一书中对此有论述。这个马虎可以用训练给纠正过来,就是要求学生读1000个字最多只能错一个,这就是0.1%。减少了失误率,对于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考试是极有帮助的。经过一年的有目的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看东西、看书、做题准确率大提高,要不一马虎差一分上不了一中,多可惜。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生朗读的总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其中这个“正确”,指的就是没有或减少失误。
6.听记速度:听记1000字文章记忆内容60%
众所周知的张富老师进行了多题连问连答的教改试验。接连的十多道题,教师只读一遍,让学生不但要记住,而且能够回答出问题来。她的一位学生在描述答题情景时说:“……眼睛盯着教师的嘴,耳朵里听着教师说出的问题,手指数着题目多少个,脑子里作工作准备。像打仗,不能有闪失……”张老师还多次进行了比较,事实证明,差生经过训练的听力可以达到没有经过训练的优等生的水平。这个例子能说明什么呢?每个人都潜藏着巨大的听觉记忆能力。魏书生老师也有相似的实践。这所说的这个标准也是估计说的。相信老师们经过自己的实践会有更合理的说法。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