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悬挂匾额风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0 20:21:45
在宁化客家祖地,无论你走进那个姓氏的祠堂,堂内都悬挂着许多匾额。这些匾额不仅记叙着各个姓氏的历史,也反映了一个姓氏的历史文化及生活状况。
在祠堂内,悬挂在堂内正中央上方是一块用木板做成的大匾额叫堂匾。堂匾就是一个祠堂的堂号。堂号一般是三个字或四个字组成。如石壁上圩张氏堂匾叫“敦本堂”,石壁下圩张氏堂匾叫“追远堂”,石壁南田朱氏的堂匾叫“桃李芬芳”,淮土官忠张氏的堂匾叫“世德流芳”等等。祠堂内,堂匾是最大的。所以堂内,只有堂匾悬挂上去后,其他个人的匾额。才可以悬挂在祠堂内。
规定。哪些人有资格在祠堂内悬挂匾额,各姓氏祠堂都有严格的规定,有的姓氏还把此规定镌刻在族谱上,告示人人都必须遵守,不得违反。其规定大致是:年龄在80岁以上(含80岁)、夫妻圆满60年、兄弟合计300岁、博士生或教授文凭、县(团)级以上职务、对祠内贡献支持特别大的。凡以上几种类型之一者,如子孙满堂,晚辈孝顺,经济状况可以者,愿向祠堂理事会交纳一定金额的管理费者,方可在祠堂内悬挂一块木制的匾额。
申请。如果有以上所例的几种类型之一者,本人可口头向祠堂理事会人员提出申请。其内容包括属何类型,具体时间、匾额写何字等。本人申请后,理事会的人员会及时招集人员研究,并将讨论研究的情况告诉当事人。
定匾。理事会将讨论研究的情况告诉当事人后,当事人得自己专程到做(写)匾额的商店,详细告诉店主匾额要的时间、写什么字、价格等。匾额上四个大字及有关小字,过去都是由本族中毛笔字写得较好的人负责写,现在一般由店主负责去写了。
游匾。在悬挂匾额的头一天,当事人家就得开着车,敲着锣、打着鼓,派人去店里把匾接回来,匾额回来后,整个姓氏的老前辈(60岁以上的)及自己同房的叔伯兄弟欢集一起,等大家吃完点心后,就由两人抬着匾额,走在队伍最前头,一路上,锣鼓声、唢呐声、乐队声、鞭炮声响彻云霄,整个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游到村尾,所过之处,无论大人、小孩都争先恐后地走出来观看这一热门场景。全村游一大圈后,就将匾额放在祠堂的桌子上。
祭匾。悬挂匾额必须选择吉日良时。这天,主人家首先在祠堂的神龛上点上大红蜡烛,并摆上鸡、猪肉、豆腐、水果等供品,打响鞭炮。再由屠夫等人将大肥猪抬入祠堂内宰杀,然后将猪血抹在匾额上,客家人称,这样做叫“杀猪祭匾”。此时主人家要给屠夫一个红包。
接着由木工祝辞。先把匾额放在祠堂的中央的凳子上,主人家所有的人都站在匾额前方,然后木工先在匾额上面摆三块碗,再朝碗内斟酒,然后木工念念有辞后,家中主人将酒倒在匾额底下的地板上。接着木工又放上六块碗,又往碗内斟茶水,木工又念念有辞,主人家又将茶水倒在匾额底下的地板上。接着又递给木工一只大雄鸡,木工一只手将雄鸡高高举起并高声祝辞(客家人叫发菜),木工说一句,主人家失就高声喊“有啊!”又接着递给木工一袋的红米,主人家的人全都站在匾额前面,手拿着帽子、衣服、围裙接红米(客家人叫接梁米)木工边祝辞边撒梁米,主人家的人们高声喊:“有啊!”梁米发过后,主人家也得给木工一个大红包。
挂匾。挂匾客家称“钉匾”。发红米结束后,便拿来两辆长楼梯,两边各爬上1至2人,匾额的两头系上长长的绳子,站在楼梯上两边的人同时用力,把匾额慢慢地往上提,按事先安排好的顺序,把匾额悬挂在祠堂的橼子上,在悬挂匾额时,锣鼓声、鞭炮声、唢呐声、乐队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办酒席。这天中午,本族祠内的老者、原来有交往的亲戚朋友、本房的叔伯兄弟及个别个祠的代表,大家欢集一堂,开怀畅饮,共祝主人家悬匾大吉、人丁兴旺、子孙满堂!
客家人在祠堂内悬挂匾额的风俗,充分体现了宁化客家人珍惜中华文化、发扬华夏文明以及他们团结友爱、相处融洽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