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歌 送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32:32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29838231_226254354/s.swf

一首《骊歌 送别》,浅浅的歌词,悠悠的笛音,在离别的道口,飘飘落落的走了半个世纪。
第一次听见这首歌,我就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好象这段音乐,这首曲调曾经在我记忆的深处流淌了多年。
喜欢这首歌空古凄迷的味道,喜欢这首歌缠绵久远的意境。
童年的岁月,城南的旧事,用一段音乐勾勒出成长的步履。声音在这个时候,不仅演绎了文字无法述说的过往,也延续了光阴洒在路上的痕迹。
一直觉得英子走过的胡同,英子玩过的游戏,都曾在我的梦中出现过。有人说,梦中反复出现过的场景,一定是你前世经历过的。我不知道英子走过的胡同,是否我前世曾经走过。
从来没有一首歌象《骊歌》这样牵过我的魂。
曾经,我站在长城脚下,在心里默默地唱过这首歌。唱歌的时候,青砖绵延、古朴苍凉的城墙,就巍峨的矗立在我的眼前,芳草凄凄,微风拂过,古老的跺口在夕阳里依旧是那么沉静,那么肃穆。我的眼泪就在那一刻盈满了眼眶,仿佛周围的一切在瞬间化为虚无,那首古老的曲调就悠悠的穿过远古,穿过时空。说不明白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触,就这样莫名的被感动了。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如果说余光中是用诗在诠释思乡的离愁,那么《骊歌》一定是在用旋律勾勒别离的苦涩。
坐在流年的风车之上,重拾起在心中珍藏已久的曲调,在灯下轻轻的吟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悠悠的情怀,就在低吟浅唱中一点点的释放,我知道一定有一种神秘的东西可以穿越时空。
俗眼看佛,看不清那些迷离,看不清那些过往。唯一可以清晰触摸到的,是我们曾经为之付出的那些伤痛,在千回百转后终于凝成心头的那滴泪。
岁月如风,从记忆的河流轻轻拂过,寂寞的成长中,忘记了许多,唯有这首童年的歌谣,每每唱起时才发现,自己已不再年轻。
一次次别离的影子,编织成生命中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也唯有这首悠远的曲调一成不变的谱写着内心深处最隐秘的忧伤。
长亭外,古道边,是我的短笛悠悠吹过的记忆。
天之涯,海之角,是我的歌谣殷殷牵挂的离愁。

JP.奥德韦曲 李叔同 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凄美柔婉温情迷醉——读李叔同《送别》
李叔同,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既是一才情四射的音乐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和美术教育家,又是一位既有极高悟性和德行的高僧。1918年出家为僧,取法号弘一,此后弘一法师的名声远盖过李叔同对社会的影响。《送别》作于1905年,是李叔同留学日本时的作品。这是一首配乐的歌词,曲也为李叔同所作,不过它借用了一首美国的通俗歌曲的曲调,后来成了风行天下的校园歌曲。这首歌词结构上很类似古词中的小令,在意象上又多用古典意象,故读来让人迷醉。歌词起首就渲染了送别时的场景和氛围,词人选取了“长亭”、“古道”等经典的离别意象,将读者带入那既伤感而又显温情的送别环境中。古道长亭,芳草萋萋,好友分别,离情满怀。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的一望无际亦喻示友情与怀念的绵延不断。夕阳映山,晚风拂柳,残笛在耳,好友挥别虽即将各奔东西,但还是让人感觉到无比的温馨、温暖与温情:晚风的轻拂是温馨,斜阳的余晖是温暖,友谊的珍重是温情。虽然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朋友一旦分别,天各一方,时间一长,不多的知己也多半会飘零凋落,这是人间的事实,无法回避,也难免伤感。“人间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就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也是送别时人们内心自然会生发出的人生感慨。歌词的第二节起首和中间的文字与第一节重复,在修辞手法上是重叠,表示回环往复与缠绵牵绕的思念,也是强化友情的难分难舍。“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恰好写出了这种友情的珍贵。朋友还刚要离去,就急不可耐地问他归程的日子,并规劝他归来时一定不要犹豫。词人通过时间的距离来衬写友情的亲密无间,进一步烘托出朋友盼望再聚首相逢的痴情与眷恋。“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离别无可挽留,只好把酒倾情享受这余下的欢乐,酒醉中梦别,寒意中醒来,这无限的感伤就寄托在难以忘却的梦幻中;执酒留别,酒尽梦寒,浓浓情意就在这无言的梦境中永远地飘荡。此首歌词题名《送别》,尽写了送方的依恋和感伤,又道出了别方的无奈与凄婉,整体上营造了一种淡雅的忧伤和对温情的迷醉意境。每当唱起此词时总能勾起人无尽的相思和对人生、对往事的回忆与思考,难怪在根据林海音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城南旧事》中插入此歌曲之后,电影的审美效果变得更加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