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悬赏门”事件的最大教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34:56
阎崇年“悬赏门”事件的最大教训
(2010-05-25 14:46:28)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浮世感想
阎崇年“悬赏门”事件的最大教训
丁启阵
我一直不太认同“谦虚是一种美德”的名言,因为,谦虚也可能是一种世故。据我观察,大多数人的谦虚,都只是表面、嘴皮上的谦虚,内心、骨子里其实并不谦虚;人们表面、嘴皮上的谦虚,不是为了给自己留退路,便是想“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从人情交易中得到些好处。因此,我不认为当初阎崇年先生夸下“挑出一个错,奖金一千元”海口时有什么不妥。尽管实际上,它可能是一句广告语,背后隐藏着对商业利益的刻意追求。但是,我仍然愿意把它看做是阎崇年先生跟解牛的庖丁似的,在给肉牛大卸八块之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据说,阎崇年先生校注《康熙顺天府志》,耗费了四十年的心血。同时,我也愿意把它看做是阎崇年先生对吕不韦于咸阳市门张贴告示称增减《吕氏春秋》一字者可得千金之赏这个历史故事的景慕和效法,那是一种淳朴、可爱的书生意气。
但是,阎崇年先生毕竟既不是庖丁,也不是吕不韦。《庄子》的寓言故事里,庖丁在成功地给肉牛大卸八块之后,只是踌躇满志一下而已,并没有夸下“挑出一刀触及牛骨,奖金一千元”的海口;吕不韦虽然悬出了一字千金的赏格,但是,他是胜券在握的。首先,他是秦始皇政治命运的策划人(有说他就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的),是秦国权倾朝野的相邦。他的悬赏,无异于老虎拉车,谁敢(赶)?其次,《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网罗的天下人才集体创作的结晶,这些人才聚合在一起,可以代表当时全国最高的写作水平。增减一字,谈何容易!此外,毫无疑问,倘若真的有一个胆子大、水平高的人,站出来给《吕氏春秋》增减几个字乃至几百几千个字,吕不韦也肯定拿得出那个钱。论权势、学术、财富,阎崇年先生跟吕不韦都是无法同日而语的。更尴尬的是,据阎崇年先生的一位同事兼好友透露,阎府的经济大权是掌握在夫人手中的,而且,这位阎府夫人已经表态,她并不打算为丈夫的海口埋单。因此,阎崇年先生的效法吕不韦,就难免会遭遇东施效颦的尴尬。
更不幸的是,阎崇年先生也没有吕不韦那么好的运气。文献记载的吕不韦一字千金悬赏故事中,并没有出现那么一个胆子大、水平高的人,而阎崇年先生却遇到了山西大学文学院研究古汉语的白平先生。几天前我浏览过白平先生的博客,他挑出的阎崇年先生校注的《康熙顺天府志》中的200多条错误,我认为绝大部分是站得住脚的。其中许多错误,相当低级——语文学得稍微好些的中学生恐怕都能看得出来。现在有报道说,白平先生挑出的错误已经不是三天前的420处,而是近500处了。
对阎崇年先生而言,目前最纠结的事情,恐怕既不是可能要损失四五十万元钱,也不是无法兑现诺言的诚信危机,而是他一生学术价值之雷峰塔的倒掉。一本耗费他大半生精力进行研究、认真撰写、出版前请若干专家把关、经过了十五遍仔细校对的著作,竟然存在着那么多的错误。以他那样的古汉语修养,人们有理由质疑:他的古代历史研究、他的众多著作、他的电视讲座,能有多少价值呢?能不误人子弟吗?众所周知,研究历史,必须大量阅读以古汉语书写的历史文献。古汉语基础不够好的人,是无法研究古代历史的。
阎崇年先生的“悬赏门”事件,我认为,可以归纳出三句话:吹牛事小,赔偿、诚信事中,基础事大。一个学者,著作中出现若干差错、疏漏,并不可怕——我们祖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西人祖先说“荷马也有打盹的时候”——可怕的是,从一开始就不注意打基础,后来,又在没有打好基础、肚子里货色不纯的情况下,不但不知藏拙,反而大胆地著书立说,开讲座。基本功不扎实的学者,即使他能侥幸挣到这会长那会长、学术名家乃至大师的头衔名号,但是,只要遇到一个像白平那样认真的行家,空心雪球终究是要轰然碎裂的,纸糊的高帽一阵风就刮破了。因此,有志于做学问者,一定要引以为鉴,绝对不能忽视基本功的修炼。我认为,这是阎崇年“悬赏门”事件的最大教训。
20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