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如何喝 营养又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40:24
2010-05-06  饭统网整理
无论为了美容还是补充营养,牛奶绝对都是一个好选择,想要变美牛奶是饮食当中的必须品,但是喝牛奶其实是有很多禁忌和秘诀的,方法不对的话,不但没有效果反而造成疾病,以下12个小秘诀,喝牛奶的时候多注意吧。

吃一些点心
先进食一些淀粉质如小蛋糕,小饼干也可以延缓牛奶在胃中的停留时间,与胃液中消化酶进行酶解作用,缓慢地排到肠道,便于肠道吸收利用。
加热牛奶
加热牛奶饮用,比起冷牛奶更能使肠胃活跃,让好吸收进行到底。
不要过热
70摄氏度的三分钟加热,消毒营养两不误,煮沸的牛奶中含有致癌的焦糖,钙质也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
搭配蜂蜜
牛奶加蜂蜜是非常好的搭配,有治疗贫血和缓解痛经的作用。
睡前喝奶
临睡前喝奶,熟睡的时候正是身体向骨骼输送养分的黄金时期,所以睡前喝牛奶正是补钙的最佳通道。

小口喝奶
小口喝牛奶,让牛奶与唾液消化酶充分接触,能让牛奶在消化道中停留更久有助养分吸收。
服药前后不要喝奶
服药前后饮用牛奶,会影响牛奶的吸收,牛奶也会和药物中的各种成分反应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物质。
不要混合果汁
果汁,水果混合喝牛奶,果汁和水果的酸性和牛奶酪蛋白结合会发生凝结沉淀,难以消化吸收。
不要加糖
煮沸牛奶的时候加糖,牛奶的赖氨酸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果糖反应,生成有毒的果糖基赖氨酸。
菠菜与牛奶不搭
吃菠菜后喝牛奶,牛奶含有丰富蛋白质和钙,菠菜含有草酸,两者同食会结合成不溶性草酸钙,极大影响钙的吸收。
不与巧克力搭配
边吃巧克力边喝牛奶,巧克力中的成分会破坏牛奶中的钙,牛奶也让巧克力中的抗氧化成分失去作用。
不搭配米汤和粥
将牛奶混在米汤或者粥里,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的养分。
常喝牛奶可助人体有效排铅
 
现代社会中,铅对身体的危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它会通过血液长期蓄积于人的肝、肾、脾、肺和大脑中,造成铅中毒,对人的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形成伤害。研究成果表明,常喝牛奶可以减少人体对铅的吸收。

牛奶是如何减少铅在体内吸收的呢?
一、排铅
鲜牛奶的蛋白质中含有将近20%的乳清蛋白。乳清蛋白里有丰富的胱氨酸,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物质———谷胱甘肽的前体物。还原型谷胱甘肽是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构成的三肽化合物,能与体内的铅结合,形成水溶性的化合物,经由肾脏排出体外,降低铅在体内的毒性。因此,喝牛奶能达到很好的排铅效果。
二、抑制铅的吸收
鲜牛奶中含有非常高的钙质。大约每升牛奶中含有100—110毫克的钙。钙与铅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有竞争作用,钙的补给能抑制和减少铅的吸收。
三、减少铅的毒性
鲜牛奶和奶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含硫氨基酸,它们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减少铅的毒性。
由于鲜奶及奶制品可以减少体内铅的吸收、增强抵抗力、帮助铅从体内排出,因此,对所有人群减少铅的危害都十分必要的。特别对儿童、青少年、妇女以及从事和铅有关工作的人来说,有特殊的保护作用。我们每天至少应该喝500克鲜奶或酸奶,最好分早晚两次饮用,鲜奶可以加热或冷饮。

牛奶+蜂蜜可缓解痛经
相当数量的未婚女性,每次来月经前往往有下腹阵阵疼痛、腰膝酸软、全身倦怠乏力等不适感,这就是令人特别苦恼的痛经。虽然绝大多数女性痛经属于生理现象,但疼痛常使人坐卧不宁、睡眠不安。最近,国外妇产科专家认为,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热牛奶,即可缓解甚至消除痛经之苦。
为什么两种如此普通的食物有这么大的能耐呢?原来得益于两种矿物质:钾和镁。牛奶含钾多,而蜂蜜含有丰富的镁。研究表明,钾对神经冲动的传导、血液的凝固过程都起重要的作用,它能缓和情绪、抑制疼痛、防止感染及减少经期失血量;镁对大脑中枢神经具有镇静作用,能调节心理,消除紧张心理,减轻压力。
另一个对付痛经的对策是服用维生素类药物。B族维生素,特别是B6对经前紧张症有显著疗效,它能稳定情绪,帮助睡眠,使人精力充沛,并能减轻腹部疼痛。香蕉中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痛经女性不妨多吃一些。当然,对于痛经不能缓解的女性,还应当及时到妇科就诊。

牛奶不宜与3类食物一起食用
一是牛奶与韭菜或菠菜不能一起吃,牛奶与含草酸多的蔬菜混合食用,会影响钙的吸收。
二是牛奶和酸性水果不能一起吃。牛奶中的蛋白质80%以上为酪蛋白,如在酸性情况下,酪蛋白易凝集,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因此在食用牛奶或乳制品前后一个小时左右不宜食用酸性水果。
三是牛奶与巧克力不宜一起吃。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巧克力中含有草酸,两者同时食用会产生草酸钙,影响钙的吸收。
针对有些人用牛奶代替白开水喝药的习惯,专家提醒,牛奶容易在药的表面形成一个覆盖膜,使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溶性物质,从而影响药效的释放和吸收。因此,在服药前后一小时不要喝奶。

十种错误喝牛奶方法
一、牛奶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也有人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而如果是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许多人的“共识”。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
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过规定范围。
还有一个何时加糖的问题。把糖与牛奶加在一起加热,这样牛奶中的赖氨酸就会与糖在高温下(80℃~100℃)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这种物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因此,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 (40℃~50℃)时,再将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人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事实并非如此。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五、牛奶必须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如果煮沸,温度达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会出现焦化现象,而焦糖可诱发癌症。其次,煮沸后牛奶中的钙会出现磷酸沉淀现象,从而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

六、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以增加风味
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七、在牛奶中添加米汤、稀饭
有人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使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八、用酸奶喂养婴儿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九、瓶装牛奶放在阳光下晒,可增加维生素D
有人从广告中得知:补钙还要补维生素D,而多晒太阳是摄取维生素D的好方法,于是便照方抓药地把瓶装牛奶放到太阳下去晒。其实这样做得不偿失。牛奶可能会得到一些维生素D,但却失去了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因为这三大营养素在阳光下会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阳光下乳糖会酵化,使牛奶变质。
十、以炼乳代替牛奶
炼乳是一种牛奶制品,是将鲜牛奶蒸发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装罐制成的。有人受“凡是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影响,便以炼乳代替牛奶。这样做显然是不对的。炼乳太甜,必须加5~8倍的水来稀释。但当甜味符合要求时,往往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也比新鲜牛奶下降了一半。如果在炼乳中加入水,使蛋白质和脂肪的浓度接近新鲜牛奶,那么糖的含量又会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