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59:14
同一个时期,在亚洲的中日之战比欧战早了两年,这一场人类史上空前惨烈的战争,前后拼缠达八年之久,其战区之辽阔,伤亡之众多,决不下于当时的任何战役,但在西方主导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中,中国部分却简陋得可以。战后,中国内部发生分裂,于是,对于整个战争的过程与功过,便出现了两个不同版本,至于早在1931年就发动攻击、攫夺东北三省的日本政府,更从头到尾矢口否认这是一场侵略战争。
夸大、隐瞒和扭曲,模糊了一场神圣的民族求存的战争真相,这对丧生于这一场历史上严重错误的三千五百万生灵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付出的代价,不仅仅要子子孙孙能活下去,而且活得有长进、有尊严。
抗日战争,是中华这个古老的民族,攸关自身的存亡绝续所投入的一场惊天泣鬼的苦战。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一役对全人类而言,都是天大的一椿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想了解中国抗日的这场战争,不能只从1937年卢沟事变说起,也不能只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说起,甚至不能只从1894年的甲午战争说起,因为,中日之战的源头,事实上可以远溯到公元1868年。
1868年,在近代史上是个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明治天皇登基,他积极推行了史称「明治维新」的自强运动,从此改变了日本人民的命运。当时和日本比邻的大清帝国同属锁国政策之下闭关自守的国家。他们走向国际化 现代化的路程,就像是一场长途赛跑一样,现在我们不妨来看站在这条在线的大清帝国。事实上清朝在通过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皇帝的全盛时期,到了十八世纪末叶已经开始走下坡了。嘉庆开始,清朝从家道中落,逐渐变成了破落户。到道光,更不幸的是又染上了严重的毒瘾,这个东方硕大的巨人病了。而这只不过是一切灾难的开始。
鸦片战争于1840年在粤江外海爆发,英军绕过广州城北上所向披靡,直杀大沽,1842年第二波英军破广州,一路洗劫闽浙沿海再溯长江而上,陷镇江,八月29日在南京订下了城下之盟,这便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南京条约。从此以后,鸦片在我国成了合法商品,易名为“洋药”,到1854年“洋药”的年进口量已达360万公斤荼毒生民至少二千万余众。香港也就是在这一纸条约之下,割让给了英国。老实说,列强的侵略不外乎弄点好处搞几个钱而已,但对中国而言可是晴天一大霹雳,因为纸老虎从此被戳穿了,锁国政策由是粉碎国家正规军绿营的士兵,只要听到洋枪大炮的声音便吓得调头就跑,大清的国防瓦解了,洋人如入无人之地予取予求,接着,欧陆列强纷至沓来,大家都想分享一杯羹,1858年的天津、1860年的北京等不平等条约,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纷纷签订。
当时,和日本比邻的大清帝国,同属锁国政策之下闭关自守的国家,他们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路程,就像是一场长途赛跑一样。现在,我们不妨来看站在这条在线的大清帝国。事实上,清朝在通过康熙、雍正、干隆这三朝皇帝的全盛时期,到了十八世纪末叶已经开始走下坡了。嘉庆开始,清朝从家道中落逐渐变成了破落户,到道光,更不幸的是又染上了严重的毒瘾,这个东方硕大的巨人病了!而这只不过是一切灾难的开始!
主持人:显然,大清在起跑点上就已经输了,至于和明治天皇站在同一条起跑在线,鸣枪待发的大清选手又是谁呢?此人正是紫禁城里,养心殿上垂帘听政的西太后慈禧!这位1852年进宫的兰儿小姐,从咸丰的宠妃到老佛爷这段历程,事实上正是清宫内斗的历史版本。不过,她只斗内而不斗外,这可以从1861年连手主和派的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杀掉主战派头子肃顺这件事看得出来,当时,她年方二十六岁。
大清的自强运动,则始于1861,同治元年,比明治维新早七年,由奕欣、文祥这些人搞起来的,后来则由平太平天国之乱而窜起的地方官员,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接手,他们的理念原是「以夷之长技为师,以制夷」的,可惜做起来却变成只是花钱请洋人来设工厂,造枪炮的洋务活动而已,所以同治的维新既没有真正师夷之长技,更无力以制夷,倒是让一群洋务官僚像李鸿章者流「自」己「强」了起来,这便是「甲午」李鸿章舍不得动北洋舰队的由来,也种下了民国初年军阀割据的远因。
1874年,日本藉琉球渔民在台湾被杀之故,引发了「牡丹社事件」,照讲,这档事跟他们八竿子也打不着,但是清廷却为此签下了「中日台湾事件条约」赔了七十五万两银子,还希里胡涂的把琉球变成了日本的冲绳县。这个时候,西太后还在颐和园玩她的扮观音游戏呢!
「牡丹社事件」,显然助长了日本的侵华气焰,但对大清,多少还是起了若干的警惕作用,于是在1884年,成立了「海军衙门」由李鸿章逐年买一两艘兵舰回来,到1888年,终于成立了北洋舰队,由丁汝昌任提督,但从此以后,大清海军再也没有任何添补,因为要把钱留着给老佛爷翻修颐和园。
到了1893年,日本已练成陆军23万余人,海军舰艇达六万多吨,更积极的是指挥系统的单一化,从1878年,陆军成立参谋本部开始,就只要听天皇一个人的就行了,1893,海军跟进,设战时大本营,从此,一切军事行动连内阁都管不着了,这个时候,日军已经剑拔弩张,完成了对外作战的准备。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之乱,国王向清廷求援,日军以护侨为名于六月初捷足先登进驻汉城,光绪皇帝三次谕令李鸿章出兵,李鸿章心存畏惧,拖到七月中,才分兵两路向朝鲜进发,一路往平壤、一路由水路驰援驻扎牙山的清军,但消息被日本间谍探到,25日早晨日方出动大批军舰围堵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当场被击沉,死伤千余人,就此揭开了甲午之战的序幕。
七月二十三日,日军攻进汉城,推翻李氏王朝,成立傀儡政府,九月十五向平壤攻击,九月十七,日本海军和大清的北洋舰队在鸭绿江口的黄海海面激战五小时,丁汝昌在旗舰「定远」号上负伤指挥,力拼强敌,直到夜幕低垂才返回旅顺港。
其实这一仗,双方都有伤之与损失,日本最多只是策略占上风而已,但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尽管丁兆昌愿以「战死以保旅顺」,也未获准再度出击。
在平壤的陆军也打得不错,像高州总兵左宝贵就在北门力挫了敌军,马玉昆、卫汝贵也稳得住阵脚,平壤保卫战幷非无望,可惜总指挥叶志超却授命撤退,这个仗就打不下去了。
十月下旬,日军分两路入侵东北,十一月,「东亚第一要塞」--旅顺陷入敌手,「北洋」走避山东,第二年,1895年2月,日舰攻占刘公岛封锁威海卫,山东巡抚李秉衡逃亡,十一日,丁汝昌自杀成仁,北洋至此全军覆灭。
公元1895年四月十七日,李鸿章父子在下关春帆楼,签下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澎湖和辽东半岛,还赔了军费白银二万万两,后来由于列强之间的利害冲突,日本被迫归还了辽东,条件是:清廷再付三千万两「赎辽费」!
今天,当我们重登春帆楼头,回想起百年前发生在这张桌子上的旷古奇闻,真有无限的感慨。
五十年后,日本根据开罗会议决定归还了台湾与澎湖,这一次,我们付出的不是「赎台费」,而是千万条活生生的人命。
甲午同年,光绪痛定思痛,令袁世凯练新军的同时,中山先生的革命力量也逐渐凝聚,八月成立了兴中会。
更积极的是日本,马关签约的墨水还没干,他们就拿这笔赔款进行了所谓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其中军事费用共达84.7%之多,海军,在两次扩军计划之下,先后建造了各级舰艇106艘,1904年成为继英、法、俄之后的世界第四海军大国,陆军扩军于1902年完成,现役兵力,为甲午战争时的两倍以上,清廷的银子,为日本建构了一个现代化的军事强国!而自己的麻烦却还未了。
1900年,义和团事起,给了奄奄一息的清廷一记最后,也是最沉重的打击。
六月,在西太后的懿旨之下,义和团开始围攻史馆,痛宰洋人,一时人心大快,但却因此桶下了更大的漏子,六月十五,八国联军一万八千余众陷大沽,七月拿下天津,直逼紫禁城,吓得慈禧拖着光绪皇帝狼狈出奔,他们取道宣化、大同、太原,于十月底逃到了西安。
1901年9月7日签署辛丑条约,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银,分39年由关税中扣抵,如此连本带息总计起来约达十亿两之多,而当时清朝总岁入只不过八千八百万两而已。这件事还是由投降大使李鸿章经手的,至此,他已经为清廷赔出了六亿八千又七十七万两白银,还不带利息。
1904年2月,在英、美资助下,日本对俄宣战,史称日俄战争,这一战足足打了一年七个月,但战场却在我们的国土之上,事后两国媾和,分的也是我们的资源,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本赢得了这一场战争,使他们对华的侵略更具野心。
主持人:1908年,在相去1868起跑点整整四十年之后,慈禧跑不下去了。她历经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皇帝,于这一年的十月二十一日去世,比光绪皇帝多撑了二十多个小时,临终还立了个宣统,年仅三岁。显然慈禧一点也不知道,由于她的长寿,带给中国老百姓多少不
《山河岁月》二
抗战十四年,中日之间出现过很多次事变,但是有一次纯属中国人自己的,同时也是最重要、最富于戏剧性的事变,正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抗战的格局和命运,这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背景非常复杂,但关键人物五无疑只有两个,那就是蒋中正和张学良。回溯1928年6月北伐军直逼北京,张作霖仓惶出关被关东军炸死在皇姑屯,12月份的时候少帅张学良不顾日本压力,毅然宣布东北易帜。这关键的临门一脚,可以说为蒋中正在历史上留下了北伐成功全国统一的重要的纪录,但同时也开始了他们纠缠了一生的种种关系。
然而在政治现实的层面中,所谓生命共同体其实是蛮脆弱的一种结合,他们往往会因为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蒋、张之间的关系变化亦复如此,问题是,促使这些变化的背景因素又是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看看当时国内的舆情。话说日军自从占领东北四省之后,又企图染指华北,先是拢络殷汝耕,成立冀东伪自治政府。1935年12月11日,中央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派宋哲元为委员长加以制衡幷受命与日方斡旋,于是便引发了12.9和12.26两次大学潮。
学潮带动了全国澎湃汹涌的抗日浪潮,难道抗日有罪,爱国犯法,此刻的东北军已经被那种长时间背井离乡的愁绪磨光了他们作战的意志。单看1925年11月紫罗镇之役,便可以证实如是的看法。这一场仗的指挥官是东北骑兵军军长何柱国,他率领牛元峰的109师和何立中的110师,在紫罗镇和红军15军团发生遭遇战,论战力红军远不如国军。但一曲“松花江上”和“团结抗日”,“自己人不打自己人”的两句口号却彻底击溃了东北军。这种情形和张子房当年在九里山上“悲歌散楚”如出一辙。
再说东北军的待遇,当时一个师每月粮饷大约只有三万块银元左右,而整编师也就是中央嫡系部队,则有12万之多,如此不平等待遇,对还没有整编到的东北军是很难接受的,加上紫罗镇那一战,殉国、阵亡官兵的抚恤金,不但少得可怜,而且几时发放还遥遥无期,使流落在甘陕一带的眷属境况十分凄凉。此时此刻东北军的处境与心情,张学良何止感同身受。因为这些人是他带进关来的,如今落到这般境地他将以何面对乡亲父老呢,人都有其脆弱的一面,更何况性情如张学良呢,每当午夜梦回他难免会想起,当年东北王子少帅的风光和站在阅兵台上意气风发,校阅三军的往事,加上手下的将领一心团结抗日,打回老家去所带给他的压力,在他心中渐渐地便产生了化学性的变化。
西安事变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发生,中央军获悉后立即开始军事行动。15日,蒋委员长下令停止轰炸。22日蒋夫人、宋子文等人飞抵西安,在西安事变中还有一团迷雾,那便是22日夫人等人到了西安之后,国共之间谈了些什么,彼此有没有任何承诺。
在西安事变之后,中日之战一触即发的迹象已经是相当的明显。尔在战争脚步日近的同时,全国却沸腾在期待和兴奋的狂热当中。这一份视死如归的豪情是人类史上所仅见的。中日之战日本看上去虽是以小搏大,可实际上中日之间战斗力的悬殊,两国当局是心知肚明的。
尤其日本军方他们更了如指掌。因此在一群激进派的日本军头心目当中“支那”军队不堪一击,几乎已形成了一个毫不加思索的刻板印象。
也许后人对当时中日之间的强弱和悬殊,还只是个模糊概念。现在让我们撇开两国的总体国力评估不提,单就双方军备,从资料上来看看两国,在1937年的实力比较:在陆军方面,如果以总人数论的话,勉强可以称得上是1:2,但作战毕竟不只是数人头就可以算数的。因为部队的装备、训练、士气等等,都是决胜的重要因素。在这里姑且撇开训练不谈,那么我们的装备又如何呢?这就是当时一个战斗单位师的简单比较。
问题是武器仍然不能以量来衡定战力的。因为他们有优劣之分,比如说一挺经常卡弹的机关枪,还不如步枪来的方便,这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至于海军假如以吨位论,我们和日军的相比应该为1:30,不过这里面还是存在着质的问题。因为即使你有一百万吨渔船,事实上也敌不过五万吨战斗舰,更何况我们在吨位上,已经瞠乎其后了呢。所以在八年抗战中,如果说在海上,我们海军的军力是零的话,一点也不为过。在空军方面,统计数字有很大的出入,但一般认为开战之初,我军军机总数在三百架左右,应该是比较客观的统计不过这三百架飞机里面,还包括了一部份教练机和不堪作战的飞机在内。假如根据陈纳德当时的估计可以担任作战任务的军机,实际上还不及一百架。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飞机是向好几个国家东拼西凑分批买来的,也就是说砸了一架就少一架,所以在空军战力方面,我们不能以1:9来评估。
以前我们曾经提到过日本侵华的源头始自于他们的大陆政策,1927年田中内阁在他主持的东方会议中把整个步骤具体落实了。那便是以要征服世界得先征服亚洲,征服亚洲得先征服中国,为主要内容的所谓“田中奏折”。其实田中的建议是会议纪录也好,是奏本也好,都不影响他们尔后的侵略行为。因此台湾苗栗人蔡智堪夜闯皇宫,盗抄原文一事,从历史角度来看基本上就不存在其真伪的问题。重点是自从民国18年,南京的《时事月报》,首先披露了这份文件,把日本千万言难尽的侵华阴谋浓缩于“田中奏折”四个字之中,而成为激发当时国人,同仇敌忾的传播利器,这一点蔡智堪还是功不可没的。
1936年在日本发生了一场流血政变,那便是所谓的“二二六事变”。当时陆军步兵少壮派军人率领了一千余名士兵发动叛变,杀害了大藏大臣高桥、内大臣齐藤和陆军教育总监渡边等人,这件事迫使冈田内阁下台。由广田弘毅出任首相,更加紧了侵华的脚步。一直到1937的近卫文磨一步都没有松懈过,但是当时的日本在国际上是处于相当孤立的状态的,1932年日本在东北立伪满洲国,第二年由于国联拒绝承认日本便退出了国联。1936年底再退出与英美签定的“海军限备条约”,在北对苏俄海参崴增兵与南拒美英海权的威胁之下,便急着要取得我国龙烟的铁井陉的煤和华北的棉花,以扩充战备。但我国却坚持立场绝不让步。
虽然日本国内也循外交管道和我国交涉,但华北的日本驻屯军却认为,以兵临城下的方式逼宋哲元就范也许更为有效,所以便陆续增兵华北,更非法强据了丰台。
假如我们驰车平津快速公路之上当可以发现,眼前尽是一片无垠的原野。这里便是1937年日军越停战线入侵华北的现场。停战线源自于1933年5月的塘沽停战协议,当时国军被迫退出西起察哈尔的延庆沿昌平、顺义、通州、香河、宁河、东迄芦台这一条联机以南,而空出了长城以南的这块缓冲区。三年来国军未敢越雷池一步,但日军则早跨过这个门坎进逼平津线了。
1937年7月7日晚间,日军在宛平城外夜间演习以“丢人”为名挑起了事端。“丢人”本是他们多年来惯用的伎俩,六年前东北洮南“丢人”引起九一八事变,五年前上海“丢人”引起一二八事变,多少都捞到了好处。没想到这一次中国人不让了第二天蒋中正电令宋哲元
宛平固守勿退,这表示和平绝望,牺牲已到最后关头,我们决定拼了。
当时负责平津一带防务的是宋哲元的29军,而在卢沟桥和日军正面冲突的则是冯治安37师219团,吉星文所属金振中营的第3排排长祁国轩,他们在奉命之后,正式肩负起守土卫国的大责重任219团全体将士凭着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和敌人在小小的宛平城苦战了23天。他们以鲜血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序幕,一吐“九一八”以来,积压在胸口的一团闷气。
孙中山先生曾说过,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树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精忠报国,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每当民族危亡的时候,其实中国必会涌现出一些自己的热血男儿。当时中日两国国力悬殊,在卢沟桥之役当中其实国民党军队的战况是相当惨烈的,1937年7月9日,日军正式以大炮坦克攻击宛平城,守军浴血奋战苦苦支撑了23天,卢沟桥当时三得三失,直到平津相继失守才黯然弃城突围而去。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虽然很快的在淞沪开辟了一个战场,但这幷不表示放弃华北的阵地,其实当时的作战策略,是以空间换取时间。所谓以空间换取时间,其实就是指前面的人用他们简陋的武器,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前仆后继。在中国广大的国土上,迟滞敌人锐利的攻势其实就是以生命换时间。这样可以让后面的人有机会作更多的准备有机会投入战场上去捍卫国家,所以当时驻守华北的绝大部份军队虽然是在日本的飞机、大炮、坦克猛烈强攻之下,仍然是拼了一条命,他们当时抱着这样一个信念就是能守一天算一天,能守一个小时就多一个小时和敌人周旋到底…….
南路日军于10月下旬,过井陉直逼娘子关企图与忻口南下的部队会师太原,娘子关原名苇泽关相传唐朝平阳公主曾经率领娘子军驻屯于此,所以又称娘子关。娘子关是山西矿产东运的孔道,正太铁路便是由此入晋的而古时代却只是太行山脉的一个隘口,形势十分险要。民国26年太原会战时,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率孙连仲的西北军死守这里起初打的不错,后来由于忻口吃紧,黄绍竑调兵驰援而为日军所乘,于10月下旬失守。太原,阎锡山的大本营是个易守难攻的城池。由忻口南下这里群山环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蜿蜒其间,正是防堵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天然屏障,而太原城墙的建筑尤其牢固,决非一般野炮所能洞穿的。因此虽然忻口、娘子关尽失,太原仍有固守的条件,但新上任的守备司令傅作义无心恋战,太原只打一天就撤守了,迄今还留下倾圮的城墙供后人凭吊。
《山河岁月》三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紧急动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竟能集结18万余众投入战场.其主要原因实际上是靠他们有利的地理因素,因为华北紧邻东北,东北紧邻朝鲜,朝鲜一水之隔便是日本本土。如此大本营和战场等于已连成一线,以如此的补给支持之下任凭国军如何不怕死,不要命,事实上也难抵挡日军的节节推进。为了扭转这样的困境,蒋中正在遥远的南方--上海开辟了第二战场,这一役便是九一八以来,中日之间第一场惊天动地的战略性的大会战。
中日之间曾有二十二次会战,全在中国领土进行,大都在大城市,比如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其中上海曾两度成为战场。上海这块当年楚国春申君的封地,是长江千里物产汇聚,万商云集的唯一出海河港。7百年前筑城设治以来,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口处起家,逐渐发展,到了抗战初期,上海已经是个350万人口的大都市了。1842年鸦片战争打开了大清帝国的门户,上海也一跃而为东方的世界航运中心,那个时候它是个城开不夜的十里洋场。
日本人对上海的觊觎已经很久,五年前一二八打过一仗,后来订了个停战协议了事。今年再打却是由我方基于战略考量而起的,不过引发淞沪之役的所谓「虹口事件」,则还是从「丢人」开始。这次丢的是一个叫做宫崎的水兵,时间在7月24日。起初他们要求封闭虹口机场,后来人也找到了,日方仍然蛮横无理不肯和解。
8月9日日本陆战队大山中尉带了个水兵硬闯机场被我守军击毙,事情就这么闹了起来。国军准备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其实是七月下旬决定的事,打上海除了战略上的意象之外,也看中了上海是个国际化的都市。这里的一举一动比较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藉以昭告世人中国抗日御侮的决心,所以打从八月初开始便从全国各地调动部队向上海集结,可是由于当时交通工具缺乏,动员条件拙劣,四面八方拥进的军队有的搭火车,有的乘船,但大多数还是靠两条腿徒步行军。所以有许多部队当他们赶到战场的时候,仗都已经打完了。
现在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当时上海市区的状况,在地图上您所看到的红色部份是公共租界左边,苏州河以南是属英、法、美国的,苏州河以东黄浦江北的这一块则是日租界。所谓租界视同该租借国的领土,所以在开战之初,这一带便驻扎了日军,根据「一二八」停战协议,我国国军是不得越过昆山以东的,所以在战前,上海的防务只有靠吉章简的保安部队和日军海军陆战队,沿着租界长约十公里的防卫线上呈对峙的状态。8月13日早上九点开始,日军的舰炮就开始向闸北猛烈轰击,下午三点,我军523团第一营在八字桥和日军遭遇,正式展开昏天黑地的淞沪会战。
闸北是个高楼林立的都会区,所以淞沪这一役打一开始,就是以短兵相接的巷战型态揭开序幕的。日军把大炮架在大马路上,在上百万人口的闸北区平行射击,造成了难以计数的平民伤亡。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当天上午,军事委员会蒋委员长下了总攻击令,88师 87师前仆后继,奋力夺回头一天被日军占领的持志大学、五洲公墓、沪江大学和八字桥等据点,并向日军盘据的纱厂进攻。由此可见,淞沪战事开打的头几天,国军是乘日军援兵未到阵脚不稳的空隙,以88 87两个师加上地方守备部队和日军在虹口到杨树浦这条战线上,进行一条桥又一条桥,一幢楼房又一幢楼房的争夺战的,这是日军在中国战场上第一次吃到了我军强力攻坚的苦头。
这个时候日本只能以他们的空军和舰炮向拥入上海的中国军进行反击,从8月15日开始,日军凭着优势的 空军战力便开始密集轰炸上海市区,十里洋场一日之间竟沦为十里火场,以往人潮熙攘的闸北地区,现在已经成为烟硝处处的人间炼狱了。单就南京路外滩华懋饭店和汇中饭店这段短短的路,就有一千六百多平民被炸伤亡。沪杭甬铁路上海南站,这一天被炸得片瓦无存,当时在车站里候车的旅客,两百多人当场被炸死。一个失去亲人的幼儿无助地坐在废墟之中嚎啕大哭,完全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战争的残酷,在摄影记者王小亭的快门之下,留下了永恒的证言。这张照片,当时曾经披露于世界各大报刊使国际友人对日本侵华的事实,多少产生一点人道的关怀。
空袭在抗战期间一直是苦难中国老百姓的梦魇,当时的上海在一波又一波轰炸的间隙时刻总有成千上万的居民,拥上街头四处奔逃,他们不知道什么地方安全,甚至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逃,只是随波逐流,希望能躲过死在当头的厄运。后来有人听说,日本飞机不敢轰炸租界区,于是大家便一窝蜂抢渡苏州河,拥向公共租界。起初老外也确实发挥了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先后收容了五万多名难民。但是后来由于人数实在太多了,他们只好关上闸门,从此阴阳路断,把一双双失望的眼神隔绝于冷冰冰的栅栏之外。
8月19日宋希濂的36师,夏楚中98师294团赶到了上海,同一天日本从名古屋开来了第三师团藤田近部队,也在杨树浦和吴淞口一带登陆。36师一投入战场,马上就在天宝路一带和敌军正面接触。从8月13日开始,我军一直是采取攻势作战的,这个时候日军发挥了他们惊人的动员能力,直到23日增援部队纷纷赶到迫使国军结束了十天来的人海攻势。经过十天猛烈的鏖战,日方终于感觉到,在上海发生什么事了。
从八月下旬开始,一个月之间,他们陆陆续续投入淞沪战场的军队,既有藤田的第三师团,山室的第十一师团,伊东的一O一师团,吉住的第九师团和第八师团的鹰森旅团,第一师团的安藤和竹内旅团以及来自台湾的重藤支队。根据日本战史记载,这些部队是在紧急动员的状况之下奉命前来增援的,显然在淞沪开火之初,他们并没有预期到这场战的规模是如此的庞大。
在我国这一方面,此时全国也进入了仓促的动员状态之中,除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军队,陆续投入淞沪之役而外,为了因应整个局势的转变,军事委员会于8月20日把全国被战火延烧的区域划成了五个战区。它们分别是第一战区:河北、豫北,第二战区:晋、察、绥,第三战区:江、浙,第四战区:闽、粤,第五战区:山东、淮北。上海属第三战区现在正面临着敌人大军压境的严重危机,而受命抵御日本抢滩登陆。指挥我军进行反登陆战的将领则为前敌总司令陈诚。现在让我们从地图上来看看日军的动态,8月下旬日本援军是沿着吴淞口到浏河口这条防线登陆的,假如任日军在此一地区建立滩头阵地,他们势必仗着机械化部队的绝对优势,在空矌的沙丘平原上沿着这条战线向内陆推进,进而对上海地区形成了大包围圈。
一旦日军包围成功,上海就完了。陈诚十分了解自己的处境,他必须以有限的兵力与简陋的装备,在滩头上力阻日军的前进,从此国军便进入了鬼哭神号,惨烈无比的反登陆作战阶段。
这个时候周碞的第六师和罗卓英18军的彭善第11师,霍揆彰第14师以及李树藩第67师,也赶到上海投入了战场。双方增援扩大了作战的规模,果然使淞沪战场的火线从张华滨开始向北延伸,经吴淞穿过宝山县境,直往浏河一带漫延了。日本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陆海空立体联合作战,在空旷平坦的郊区更如虎添翼锐不可当。我军冒着猛烈的炮火,一面构筑工事,一面迎击来敌,此时此地,要保住一寸山河土地,除了手中简陋的武器之外,恐怕只能凭着一份视死如归的豪情了。
八月下旬,日军虽然拉长了淞沪的战线,但是并没有放松对市区的空袭。8月23日密集轰炸之下,上海知名的先施百货公司被炸的面目全非,当日死伤的无辜老百姓就多达8百余人,上海市出动所有人力进行抢救劫后火场和受伤平民的工作。瓦砾堆处但闻嚎声四起,许多尸体被烧得几乎无法辨认。在这种情形之下,只要能摊到由慈善团体募来的一口薄棺草草安葬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周碞的第6师22日一到上海,便奉命和吉章简的保总杨步飞的一个团驻守吴淞镇,吴淞面临黄浦江入口处,正是大批日舰群集的地方。在舰炮直射飞机滥炸,地面炮兵猛轰之下,吴淞镇早就已被夷为平地了。周碞苦撑了10天,只好调回嘉定整补,其战况之惨烈,由此便可想而知。但固守吴淞北边旧炮台的保警部队却多撑了两天,直到9月2日才失守,那一连人没有一个弟兄活着走出阵地。
宝山的状况更为壮烈,8月23日沦敌之后,首先被我98师294旅抢了回来,交给583团第3营5百余人防守。日军从28日起,连日疯狂猛炸。9月3日日军开始攻城,被我军击退,5日敌军再分三路进逼,7日宝山城破。
陈诚的部队从9月11日开始,沿着长江以南,潘泾以西这条战线苦守了40天之久。这期间悲壮惨烈的故事是很难说得尽的,后人很难想象。当时国军夺回一个阵地的难度有多高,因为彼此装备的差距太大,国军几乎仅仅靠着血肉之躯以卵击石和敌人拼缠在一起。
从9月11日开始,这40天当中扬言3月亡华的日本精锐部队在这一条战线上,事实上仅仅向前推进了5公里。在淞沪这个战场,我们投入的是当时全国60%以上的精锐部队,照这样下去,相对持久抗战的策略,马上就要面临无兵可用的危机了。不过日军的境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这七十几天打下来的结果,是他们万万料想不到的。
进入十月份,甚至连弹药都补给不上,必需向华北的友军借调,这对训练有素的日军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事。10月20日,日军参谋本部被迫决定从华北战场抽调三个师团的兵力增援上海。这三个师团,是柳川第10军的中岛18师团,末松114师团和谷寿夫的第6师团。谷寿夫这个人,正是后来执行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侵华日军被迫从华北调兵增援淞沪战场,从整个战略的观点来看,我们是成功的,虽然国军所付出的代价十分可观,但是日军由北到南的进攻轴线,终于被扭转了。
到十月下旬为止淞沪全线守得好的要数孙元良的部队,他们是最先进入战场的队伍,打从813开始就负责固守黄浦江边,上海市区闸北,直到这个时候,都还坚守着阵地寸土未失.
10月25日日机起动了150架次轮番轰炸大场,大场位于江湾以西,真茹以北,走马塘和沪太公路的交叉处,是上海保卫战中的重要据点,属于我方中央作战军的防区。
26日日军声称难攻不落的大场,终于陷落了。大场的沦陷使淞沪战局有了决定性的转变,由于大场的沦陷,而使闸北这一带防区也失去了死守的意义。国军自26日开始,各路除了留下少数兵力掩护之外,大部队便沿着京沪铁路和苏州河这两条路线退出战场,88师524团的八百壮士就是在这种状况之下,留在四行仓库的。
四行仓库是金城、盐业,中南和大陆等四家银行的堆栈,由于谢晋元的孤军苦守而名扬世界,当时隔着苏州河遥望仓库顶上,飘扬着的国旗是租界内难民的一线希望,而冒死送旗的女童军,也因此流芳千古。
杨惠敏冒死送旗的故事,可以说明当时中国人地不分东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少同仇敌忾,不惜一死的抗日决心。这种力量可能是日本军阀在评估双方战力时的严重错失,因而铸成了后来难以弥补的灾祸。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淞沪之役的最后状况,11月5日柳川的先头部队中岛师团和谷寿夫师团在杭州湾的金山卫登陆。
13日,16师团等又从白茆口登陆朝常熟方向推进,淞沪一役到此已成定局。国军且战且退,一直到11月13日才完全撤离淞沪战场。67军军长吴克仁在掩护金山卫守军撤退时壮烈成仁,他是抗战八年间第一位殉国的中将军长。这个时候在租界里的孩子们懵然不知上海如今已是一城孤岛,更无法理解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事。淞沪之战是抗战八年之间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会战,我军先后投入战场的兵力多达71个正规师及地方部队约75万人左右,而日军这方面,动员的正规军约当9个师团,还有汉奸部队,总计在25万人以上。
依日军的算法,他们一个营的战斗力就可以抵上我们一个师,在如此悬殊的实力之下,在如此有限的空间之中,我军竟能与强敌缠斗三个月之久,在中外战史上都不多见。这一役双方伤亡人数官方没有正式统计,根据孙元良将军计算日军约为5万余人,我军为18万人左右。这里面团长以上阵亡者,至少有28位之多,至于连排长则难以计数。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为国家争取了90天宝贵的时间,用他们的鲜血改变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而被动的被我们牵着由东向西走。因此我们虽然丢了上海,但对整个国家的存亡而言,淞沪之役仍可以说是决胜的第一仗。
《山河岁月》四
1937年8月的淞沪会战,是中国人在“明知不可而为之”之下,出手的一场殊死战斗,在这一场惊天泣鬼的战役中,陆军的表现是悲壮的,是可歌可泣的,在那血肉纷飞的三个月里,他们打出了中华这个民族坚韧无比的民族性,也打出了乾坤扭转浴火重生的希望!而其中空军在这一役中也书写了重要的一笔!
8月13日沪战开打,我空军军机也纷纷从安徽、浙江、湖北各邻近机场,冒着恶劣的气候赶来上海,向黄浦江上的敌舰、汇山码头和公大纱厂等地进行攻击。第二天,8月14日是中国空军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因为这一天,他们在上海上空创下了0:6的优异战绩。这一仗是第四大队打的,四大队本来驻南昌,七七事变后调到周家口支持北战场。
中国空军在交战初期,还达成了一件十分光彩的任务,那便是1938年5月的人道飞行。5月19日下午4点钟,两架马丁式中程轰炸机由空军14队队长徐焕升率领,从汉口飞到浙江宁波,他们将利用那个月的最后月盈机会,靠天体导航远征日本。从淞沪开始到目前,我国空军能应付作战的飞机已经所剩无几了,马丁10型是仅余4架中的2架,我们之所以要用仅有的家当进行成功率,相当低的出击是要正告日本当局和老百姓,我们坚定的抗日立场。所以这一次轰炸机的远征,投的不是炸弹而是传单,所以又称纸弹轰炸,人道飞行。
19日晚间11点48分,他们从宁波起飞,20日凌晨2点20,由九州进入日本领空。飞经久留米、福冈、佐贺、佐世保,盘旋了2个多小时,在投完了14万份传单之后返航,传单上的文字是这么写的:中日两国有同文同种,唇齿相依的亲蜜关系,应该互相合作,以维持亚洲和全世界的自由和平。日本军阀发动的侵略战争,最后会使中日两国两败俱伤,希望日本国民唤醒军阀放弃进一步侵略迷梦,迅速撤回日本本土。
20日上午,这两架飞机分别经由南昌和玉山机场于11点半回到了汉口基地。在英雄行列中,除了徐焕升之外,分别是:佟彦博、苏光华、蒋绍禹、刘荣光、陈光斗、雷天眷和吴积冲。这8个人,其中4位已在抗日战争中殉国。
1941年是中国抗战也是中国空军最黑暗的时期,中国空军当时几乎消耗殆尽,日本人掌握了对制空权.当时日本的空军恣意纵横在中国的领空,可以说如入无人之境。1941年夏的时候,日机空袭成都,当时有一架日本飞机居然降落在成都北部的凤凰山机场,而且飞行员大摇大摆的走下飞机,他把机场旗竿上的一面中国国旗扯了下来,当作战利品,然后他登上战机扬长而去。在1941年1月10号的时候,在成都上空,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的34架飞机被日本的12架零式战机击落了13架,击伤11了架,第五大队从此就被撤销番号,改称是无名大队。
当时所有的队员在他们胸前佩戴了一个字:耻,他们的意思是勿忘国耻。在中国空军这样消耗殆尽的时候,当时苏联和美国在中国的领空给予了相当的支持。
在战时真心诚意帮中国人忙的美国人像陈纳德就是个例子,陈纳德早在1931民国20年就应聘来华,协助国军建立空中武力。可是中日开战不久,他就在日本人的逼迫之下,被调回了美国。直到1940年才应委员长之邀,再度东来,后来他和毛邦初一起到华盛顿去极力促成美国空军志愿队来华协助作战的计划。1941年4月罗斯福秘密的批示了陈纳德的计划,准许后备空军官兵加入此志愿队。1941年8月1日,美国空军志愿队在缅甸东古的开道机场正式开训。
1995年我们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个航空博物馆里,看到当年咤叱于中国领空的P-40。这里严格说起来,其实只是飞虎队的纪念馆,里面完整的保存了飞虎队的战史,参与人员以及阵亡名册等等,五十多年过去了,张着鲨鱼大嘴巴的P-40仍不失其英挺,我们觉得这些遗物代表着的不只是一架老飞机或几面奖牌,而是人间难得的正义与友情。
空军战斗与其它军种不同之处,在于时间短人员少,是输是赢立见真章,所以每个飞行员都勇猛无比,视死如归。由于须臾之间便可决定成功成仁,因而更能凸显其英雄本色。
像高志航便是个例子,民国26年11月21日,高志航不幸在周家口机场殉难,年仅29岁。刘粹刚在高平迫降时殉国生前共击落敌机11架,年25岁。阎海文在813沪战中被击中落入敌阵自杀身亡,日军为之立碑。曰支那空军勇士之墓,年21岁。乐以琴从814起一个月间击落敌机9架,被誉为空中四大天王,于南京上空殉国,年22岁。李桂丹继高志航后任第四大队长,在武汉空战中创12分钟独歼敌机3架的纪录,亦于是役牺牲,年24岁。沉崇诲26岁沪战时在余山海面执行轰炸任务,因机件故障与同机陈锡纯23岁直冲敌舰机毁人亡。
当然在空军中九死一生的英雄人物也不少,像董明德他在抗战初期作战139次,个人击落敌机7架便是个例子。但无论如何,在战时身为一个空军太太,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都是难熬的。
从七七到武汉失守这15个月间,空军飞行员殉国人数多达202位,他们的平均年龄还未超过23岁。单就四大队而言,抗战期间就换了13任大队长,这些烈士的名字都一一的记载着。我们很难想象文书官用蝇头小楷,书写这份纪录时的心情如何。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接壤朝鲜的鸭绿江,南迄于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蜿蜒曲折,迤逦了一万一千余万公里。它是国家通往世界的门户,也是抵御列强入侵的海疆防卫线。可惜鸦片战争之后,这一扇海上大门被彻底捣毁了,外敌的船只不仅可以恣意横行,更深入了内陆水域。因此,在当时大清帝国可以说是处于门户洞开,几无海防可言的境况之下的。这种情形相较于16世纪郑和下西洋的风光实在不能同日而语。
抗战初期,日本只是由长谷川清的一个第3舰队,就把我国绵延一万余公里的海岸线锁得死死的了。海岸线之被封锁,从军事观点来看,对中国而言固属不利,但更严重的是经济方面的损失。战前在中国总岁入中,关税便占了43%强,可以说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这一封锁等于完全切断了对外贸易的管道,没有关也就没有税了,所以原本拮据的财政状况,如今更如雪上加霜,越来越窘困。
这种处境对当时身为中国海军的袍泽而言是相当无奈的。在沪战期间,空军的战绩是十分显赫的,但海军的际遇就比较坎坷了。因为,当时他们主要任务之一,竟然是要在江阴沉船。江阴位于长江下游,几乎是介于京沪两地的中间点,由于这里江面比较狭窄,自古以来皆被视为军事要地,幷设有要塞基地。战前日军的军舰是可以直通汉口的,沪战开打之前,为了防堵上游日舰东下以及后来敌军溯江而上,所以决定在这里沉船以堵住航道,破斧沉舟。虽然意在表示决心,但多少还是有点无奈。尤其这个任务,是由海军自己来执行就更是情何以堪了。
1937年831沪战爆发的第二天,江阴防区司令欧阳格派102与171两艘鱼雷艇,伪装成民船,从江阴出发一路躲躲闪闪经无锡、太湖、苏州、松江,抵达龙华,沿途险象环生,171艇没跟上来。最后由安其邦与胡敬端驾102号艇攻击停泊于汇山码头的日本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出云”号尾部受到重创。这是抗战初期,中国海军在绝对劣势的处境之下,所发挥出的一次漂亮出击。
海军在江阴防区苦战到11月底,后来随着淞沪战事结束,大军西移,才放弃了阵地,退守南京。在这一段日子里,总共在江阴水道沉入的大小船只多达四十三艘,至于这些动作到底,对迟滞日军西进的速度产生了多大的作用,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对海军而言,弃船、沉船无疑是一件最为痛心的事情。可是在抗战初期这种沉船、卸炮、上岸,然后边走边打的方式,却成了海军当时不得不如此,恐怕也是只属于他们的一种特殊作战方式。
1928年4月,军事委员会制定了长江防务计划,整编剩余船只为两个舰队和一个江防守备队负责守卫从,鄱阳湖到洞庭湖之间的水域。包括马当、湖口、田家镇到汉口,岳阳等地区。江阴沦敌后,日军溯江西上杀进了江西。以水域而言,首当其冲的便是位于鄱阳湖北方的马当要塞,马当之役于1938年6月25日展开。
7月,湖口、九江沦敌,8月,战事由江西溯江进入了湖北,海军以田家镇为第一道防线协助陆军展开了武汉保卫战,武汉之役在苦战两个月之后弃守,海军奉令掩护大军西撤。10月25日,日机大举来犯我舰队在金口江面遭到了严重的打击,金口之役,可以说是抗战期间,中日海军唯一的一次比较大型的水上作战。
从此,我国海军船舰与日军之间便不再有任何面对面的战斗了,但这幷不表示,海军抗敌的任务就此中止,甚至可视为另一种更有效的战术充分运用的开始,那便是布雷。雷造成了日军极大的困扰与损失,这对抗阻敌军利用水道进攻补给所产生的作用。更难以估计了金口之役已经匆匆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当年,于是役中被击沉的中山舰在1997年春打捞出水,面对这一艘在民国史上,深具历史意义的船舰遗骸。回想多年前金口水面那一场,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恶战,令人无限感慨,更为是役阵亡的海军弟兄们致以无上敬意。
八年抗战对海军而言,他们在失去海洋,失去船舰的处境之下,不惜生命,配合持久作战的国策,默默奉献,悄悄牺牲,其贡献是值得肯定的。1945年在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中,他们高举着只有“海军”,两个字的旗子,没有番号,没有舰别,他们只是深以抗日八年之间曾任海军为荣。
《山河岁月》五
在军事方面,淞沪这一战,日军虽然拿下了上海,但所付出的代价,却是超乎他们意料之外的。除了兵员装备的损失而外,更严重的伤害是信心的动摇,一种欲速不达的焦燥、茫然、以致愤怒的情绪,冲昏了日军指挥官,本来就不够理性的脑袋瓜。所以,在这个时候,松井石根更不会甩东京统帅部,所谓「驱逐上海附近的中国军,以苏州、嘉兴为追击界限」的命令,而恣意独行了。因为松井深信「攻下南京,严惩支那军,必能使中国屈服!」显然,他不仅错了,而且疯了。但南京保卫战,我们正是在一群几近疯狂的刽子手之前展开的。
上海到南京之间,距离大约为300公里,我军是11月15日左右全部撤离淞沪地区的。12月5日,日军即已兵临南京城下了。他们来的可是完完整整的9个师团,加上独立单位全员逼近30万之众,兵分三路倾巢来犯。12月1日,日军攻下江阴要塞,从水路来看,江阴是扼守京都的咽喉,江阴一失,南京已经无险可守了,更何况日军还占了陆空两方面的优势,所以早在11月底,就已经把南京炸得像座废墟。由于唐生智扬言与南京共存亡,所以没有拟订撤退计划,以致后来撤退造成了重大的伤亡。12月8日拂晓,日军发动全面攻击
柳川的谷寿夫师团于9日起开始向守军的城东南方阵地发动攻势,88师在雨花台争夺战中伤亡惨重。
12月11日,松井下总攻击令日军以重炮猛轰中华门,接下来是一波又一波冲锋,在城垣坍圯之处,日军架上云梯鱼贯攀登,我军竭力防堵,战斗之激烈,战法之原始实在难以形容。
12日中午雨花台失守,光华、中山、水西、安德、中华几个门先后为日军攻破,南京守不住了。12日晚间,唐生智在召集各部队长下达撤退令之后,便先行离城了。这个时候的南京几乎倾城军民都涌向下关,可是码头上却没有船。
1937南京的浩劫在人类史上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因为,人不可能做出比这一场屠杀,更残酷、冷血的暴虐行为。但事实上你所看到的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而已。您现在所看到的画面,其中没有一张照片一寸胶卷是中国人留下的,因为当时我们逃命还来不及呢。现存的这些第一手证据,多来自外籍记者和外国传教士之手,其中有的是日军在沾沾自喜之余摄影留念的“作品”。当他们把这些底片拿到南京的一家照相馆去冲洗的时候,被老板偷偷的多洗了一份留了下来,后来成为军事法庭上的有力证据。
1937年,日军在南京城屠杀的中国人应为三十四万人,其中被炸死或零散虐杀的约为十五万人,集体屠杀的军民同胞则高达十九万之多。屠杀场地遍布城内外共有十二处,从北到南分别为燕子矶、草鞋峡、宝塔桥、鱼雷营、煤炭港、龙江口、中山码头、下关、大方巷、汉中门、上新河、以及雨花台。在集体屠杀的场地中以燕子矶、草鞋峡和挹江门外的中山码头人数最多。单就这三个地方而言,就已超过15万人了。燕子矶在南京城的正北方和长江中的八卦洲遥遥相对。从南往北,登燕子矶是一段缓缓的斜坡,到了江边地形呈90度下陷,而形成了悬崖。在这里可以远眺八卦洲一览长江景色,本来是个风景秀丽的风景区,但由于形势特殊也成了年轻男女想不开,跳崖自杀的地方为了防止民众到此轻生,教育界闻人陶行知还立了一座“想一想死不得”的碑。没想到1937年被押到燕子矶来的五万多中国难胞,虽然幷不想死但却活不成。
草鞋峡,因一片状似草鞋的峭壁而得名,它位于燕子矶的西南方。这里峭壁长约1公里,高达40多公尺,石壁尽处是一片狭长的江滩,再往外便是浩荡的江水了。江滩,就是当年日本人残杀我国军民5万7千余人的屠场。由于此地地形特殊,一旦被日军送到这里来的人,逃亡的机会几乎等于零了,所以草鞋峡也是难胞生还人数最少的一个遇难地点。
挹江门外的中山码头,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时,倾城军民都拥向这里。因为江上没有船,大家只好挤在码头上,而形成了不幸的死亡聚集。日军堵住了码头两端,架起机枪猛烈射杀,持续了4、5个小时之久,一时间长江的水都被鲜血染红了。
遇害人尸体滚落江中,逐波而去的很难统计,光是岸上的经过事后清理掩埋者,就多达五万一千余具。集体屠杀多发生于日军进城初期,那个时候连所谓的国际安全区里面都难幸免。这个安全区面积约为三点六八平方公里,以金陵大学校区为主,当时负责金陵女大校务的是美国人明妮·魏特琳女士,她是少数志愿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之一。
金陵女大原先准备收容3千6百个难民,但最后暴增到1万4千多。魏特琳冒险保护难民的勇气和基督教博爱精神比起波兰的辛德勒一点也不逊色。但今天知道魏特琳的人幷不多,只有少数南京老市民还记得六十年前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人,大家都叫她“活菩萨”。
南京大屠杀这个段落,于我们叙述起来是如此的沉重,因为这是数十万人用血和生命写下的。在对这段历史的叙述中,恐怕任何语言都是无力和苍白的。仅从图片上我们难以想象三十余万无辜无助的受难者们临刑前的恐惧心情,我想他们自己也一定很难描述。不过仍有极为少数的人在日军的枪口和刀口之下,奇迹的存活了下来,他们或许可以告诉我们一些。
潘开明,被集体枪杀,昏倒在死人推中拣回一命。李高山被机枪扫射,由于个子矮小逃过一劫。唐顺山被抓去砍头,身中五刀,死里逃生。刘永兴被拖去枪杀,被后面的人推入江中泅水逃命。
在拉贝日记中记载了许多日军在安全区内的暴行,当时他们以书面向日军提出报告,所以每一事件都有编号。编号115号是纪录日本兵企图强暴一个怀了6个半月身孕的19岁少妇的经过。日本士兵手执匕首向她袭击,该女子胸部、脸部有19处刀伤,下身有一处很深的刀伤
胎儿的心跳已听不见,该女子现在被安置在大学医院。也许后人很难相信此一事实,但更难相信的是这名女子竟然还活了下来,她正确的名字叫李秀英。1995年,我们在南京访问到了她。
更凄惨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年仅8岁的小女孩身上。她一家九口被杀死了七个,连自己也身中三刀。1937年那个冬天下午所发生的事是她终身的梦魇。
在日军从上海杀到南京,这一段过程中日本国内媒体同时也捧出了两个“英雄”人物,那便是参加百人斩竞赛的向井和野田两个少尉军官。这两个人一路杀到紫金山,一个杀了一百零五个,一个杀了一百零六个,都超过一百。
今天在军史馆里还保存了一把名匠关孙六铸造的日本军刀,上面刻有“南京之役杀107人”几个字,显然这不是最后数字,但又如何呢?站在一个人的立场,我们很难描述面对这把军刀的内心感受,这是人间吗?
战后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2月南京成立战争罪犯军事法庭,依法向东京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申请引渡南京大屠杀元凶谷寿夫以及紫金山下杀人比赛的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等人。幷于又一年,1947年的2月,公开提审谷寿夫,为时三天之久。呈堂文件以及审理过程纪录,今天仍完好如初的保存在南京二档馆。回想当初日军残杀中国同胞,一刀一条命,一梭子弹一排活人,从未经过大脑思考过,而今,我们仍然赋予一个十恶不赦的战犯以人的基本权利,依法审理。什么叫野蛮什么叫文明,两者之间的区辨往往不是表面可以看得出来的。
时间又过了一年,1948年4月26日上午11时,谷寿夫在成千上万的南京人簇拥之下绑赴刑场,执行枪决。至于向井和野田也活生生的尝到了面对死亡的恐惧,于同年1月28日伏法于南门外的雨花台刑场。
今天,往者已矣,在淅沥沥的寒雨之下,在湿漉漉的石雕之前,我们心头的感受是沉甸甸,冷冰冰的。南京1937虽然远去了,但面对那已成定局的历史却难以无动于衷,这也许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可贵之处吧。开馆以来,这里来过不少日本游客,他们对于这段陌生的故事多深表惊讶。
古人说,知耻近乎勇,勇而无耻,必将陷人类于无尽的苦难之中。遗憾的是,时至20世纪终了,日本政府从未承认进军支那是一场侵略战争,同时告诉他们后代,所谓南京大屠杀,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山河岁月》六
日本军人以仇恨为动力的杀人爆发力是惊人的,其杀人的方法更是另人不寒而栗。有关南京大屠杀和三光政策的悲惨过程,在节目中都有过详实的记录。
至今,绝大多数731员工,信守了他们的誓言,幷将秘密带进了坟墓,但仍有少部份日本人,因为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挺身而出为他自己曾经犯下的过失作证.今天,有关「731」的研究报告、文献,便是靠他们的证言和一些文本文件拼凑而成的,但这些人所知道的,充其量仅只整个故事的百分之一,而真正了解、感受「731」恐怖的是3000多名中国人,其中包括少数的蒙古人和苏联人,只是他们都已在无尽的煎熬与凌迟中死去,没有一个人活着走出「平房」。
这个对外声称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的单位,到1941年正式赋有731番号的时候,员工已达三千人。平房确实称得上是一座设施完善的尖端科技工业城,这里包括了庞大的R&D机构,制造工厂,以及陆空运输设备。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四部生产和第一部。
据统计从1938年开始,石井以军令征召了日本国内各知名大学的优秀科学家一千余人,参与这一项杀人计划。即使如此,石井的问题还是无法解决,因为细菌可以致人于死命是一回事,运用细菌杀人却是另一回事。他必需了解哪一种细菌最有效,如何培养,怎么包装、运送,以及扩散成疫,进而达到最佳的杀人效果。这一连串的技术问题,石井都从活体实验中有效率的得到了解答,他十分清楚这是违反人道的行为,所以称平房的四方楼为秘密中的秘密。
筱冢的话,在我们后来得到的研究纪录中得到证实,画面左上方就是这个人的编号,图形在于说明细菌扩散的过程与状况,至于这些被编号的人呢,日本人称之谓“丸太”。中文发音为“马路大”MARUTA也就是原木的意思,换句话说,731幷没有把中国人当人,只当作一块可以任意切割的素材而已。开始 “马路大”的处理是在十分机密的状况下进行的。
这里就是从哈尔滨到平房死亡列车的终点,马路大一旦进入这条通往四方楼的地下道,就表示将永远的消失了。在“HOGOIN”被移送去平房的名单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名叫刘万会的中国人,他的后裔证实了731残杀无辜的暴行。
四方楼是平房一切罪行的核心地带,而“特别班”更是核心的核心,即连731一般成员也不许进入。这里的狱长是石井的二哥刚男,三哥三男则负责动物的饲养,“特别班”的警卫几乎全是来自加茂村的同乡。由此我们当可想象,四方楼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了。731研究发展的细菌种类至少有15种之多,其生产效率之高更为惊人。
细菌竟然以公斤论计,确实骇人听闻,据专家统计,假如「731」所生产的细菌都能「成功」的为害的话,那么,其数量足够杀死全人类。但是,当时石井还不能解决装运与施放的技术问题,这便是1939年石井第一次参与「诺门坎之役」,未能「奏功」的原因所在。后来,他终于「研发」成功一种用陶瓷制成的「石井式细菌弹」,大致解决了细菌装载与扩散的问题。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731的业务发展更为神速。除了孙吴、大连支部,以及长春的100部队之外,在北平有1855部队,南京有1644部队,甚至东南亚也遍布爪牙。
残酷的实验显然不限于四方楼,在离平房五小时车程的安达,就是个户外实验场。为了了解瓦斯在零下20度的低温中是否仍然有效,“马路大”被绑在木柱上,围成距离不等的一个圆圈,幷戴上了护具,以防他们被炸死而失去了研究价值。那瓦斯爆破点正是这个圆的中心,有一次正要引爆的时候,却出了意外。
「731」的残忍实在难以尽述,但石井的「伟大计划」才刚开始。他一心一意想以个人的「才华」创造奇迹,赢取战胜的光荣。1944年,塞班岛之役,他的「部队」正式参战了,可是细菌还没上岸,船却被老美打沉了。他也曾空飘过200多个细菌气球到美国本土,但效果幷不理想。为了改进缺失,使细菌战跨出理论的门坎,落实于战场,1945年,石井在「平房」日以继夜跟时间赛跑。还好,老天有眼,就在这个时候,日本投降了。这是石井万万料想不到的事,但参谋本部作战课朝枝繁春的电话却不容他迟疑。
在同一个时间,石井的女儿春海曾经听到他父亲电告,731新加坡支部增田知贞的一段话。不过石井虽然下令别人去死,而自己却悄悄的假道朝鲜,溜回日本。从此又呈现了他性格中的另一种龌龊。
战后第二年,也就是1946年的5月,同盟军在东京设立了国际法庭提审战争中,日本甲级战犯28人,但石井不在其中。石井之所以能够脱罪是当时太平洋盟军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一手遮天,在一个比四方楼更黑暗的交易中完成的。负责这项交易的“中人”是美国细菌学者桑德士,其实桑德士也受骗了,因为统帅部派给他的翻译官内藤,正是石井的好友,因此大部份对石井不利的证据都被隐瞒了,相继而来的调查员汤普逊,虽然使石井走上了法庭,但石井对自己的罪行一概否认。最后美国总统决定放弃调查,因为得到这份资料比继续追查来得重要,说的也是,有人送命,有人出钱,有人犯罪,你却拣到个便宜,还查什么查呢。但苏联可不这么想,他们在东北也逮到了一干战犯,包括关东军总司令山田在内,1949年12月,731的真相终于在伯力城连续六天的审讯中真相大白了。
当时苏联把全案结果的报告译成12国语言公诸于世,这对老美而言,可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还好,当时在自由世界中,苏俄早已被塑造成撒谎者形象,所以这一次“放羊孩子”的呼喊,不久便趋于沉静了。那么在整个事件中,中国人在哪里呢,中国人利用731本部原址的一角成立了个纪念馆。在那里还保留了一些当时的遗物和遗址,参观一次门票幷不贵。还有的话,大概只剩下那些被称为“马路大”的家属,永远流不完的泪和千呼万唤也得不到正义响应的无奈了。
至于731部队的那些人下场又如何呢?那些人后来有不少成了社会上的名流,至于石井,自从拿了美国陆军部赞助的四万五千美元退休金之后,日子过得很好。直到1959年因喉癌逝世,享年67岁。也许您有兴趣知道,那些用几千条人命换来的宝贵的科学资料下落如何,这一点您可别担心,因为它被妥善的保存在美国马利兰州德崔克一个防疫研究中心的某一座大楼中,这栋楼的编号正是731。
1939年,当对日战争进入「中期抗战」的阶段,对中国而言,整个局势是相当恶劣的,但仔细的分析起来,其实比起开战之初,却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因为,打从卢沟桥上第一发枪声响起,中国便已经处于极为不利的态势之下,几乎连再坏的可能都没有了,因此,这一年多打了下来,中国没有亡,没有被消灭,至少,表示维持了现状,甚至还好一点,因为,任何指数一旦跌落谷底,只要不崩溃则必然会有起色,置诸死地而未死,则显然还有生机,这便是当时中国的处境。
现在让我们反过来看看日本这一方面,虽然日本野战军人在中国战场上的出现,已完全的失去了理性,但在他们的朝廷里总还有几个脑筋比较清醒的人物,因此在武汉会战之后,东京大本营也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从这一番自圆其说的官方声明,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在气势上已不如初战时那么猖狂,此时他们也感觉到,虽然攫夺了中国大部份主要城市,但若想撤底摧毁抗日堡垒,却有力不从心之感。所以暂时放慢了攻击的脚步,而以巩固占领区“建设新中国”,为其修正后的新政策。但是战而不决,毕竟不是战争的终极目的,能继续打,充其量只是提供机会有个希望罢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赢,要打赢这场仗,但就当时的状况而言,距离胜利确确实实还有一段极其艰辛与漫长的路途。因为除了摆在眼前,活生生的悬殊实力之外,更大的隐忧则藏于我们自己的内部。这些隐忧,也在这个时候便纷纷的浮上了台面。
另一重大事件是汪精卫的叛国。首先我们来看这位汪先生是何许人也,汪精卫,本名兆铭,精卫只是他的号。1883年出生,广东番禺人。21岁考取官费留学与朱执信、胡汉民,这些后来都成为国民党重量级的人物。东渡日本第二年,也就是1905年,正遇上中山先生在东京召开同盟会筹备会,汪精卫和黄兴等人负责起草会章,又自写誓词宣誓加盟,而成了中国国民党的元老级人物。1906年和保皇党梁启超等人主办的《新民丛报》,展开革命与君宪的论争,一时声名鹊起。这件事触怒了清廷而悬赏十万两银子,以购买汪精卫和胡汉民的脑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他的身价了。
1909年汪精卫潜返广州,幷在他手编的《民报》发表一篇名《革命之道德》的文章,在薪与釜之间,当时汪精卫选择了薪。因为年少刚烈的他认为,暗杀可以振奋天下人之心。于是计划北上刺杀摄政王载澧,行前他写了一封血书给胡汉民,这封信只有八个字:我今如薪,兄当为釜。
可惜汪精卫的行刺计划幷没有成功,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写了不少笔札,其中《被逮口占》五绝传诵一时。1911年武昌革命军兴,汪为清廷开释,自此便追随中山先生之侧,奔走革命,直可视为孙之接棒人。1925年中山先生病危北京,汪以机要秘书为总理起草遗嘱,其在党内地位之煊赫由此可见。同年七月,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汪任主席,幷兼国民党常委主席又兼军事委员会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这个时候,唯一可与他抗衡的只有掌握军事实权的蒋中正。在往后的生涯中,汪精卫反反复覆不顾一切以倒蒋夺权为唯一职志,至死不渝。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日本这一方面,他们面对如此庞大辽阔的中国,采取以华制华政策几乎是必然的。但先决条件必需建立在第一个“华”,能忠诚受制于“日”才行。九一八以来,他们首先于民国21年3月,在东三省建立满洲国,出现了第一个以溥仪为首的傀儡政权。民国26年,指使德王成立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同年12月,今井武夫又撮合了江朝宗、王克敏等人在北平成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民国27年3月,又在南京制造了一个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便是例子。事实上日本早就想建立一个包括华北、华中和华南在内的支那的真正中央政权。只是一时还找不到一个够看的重量级人物而已,11月19、20两天,高宗武、梅思平和今井武夫等在上海虹口重光堂土肥原的家里,举行秘密会议,幷达成所谓的日华协议。
如果这么做,实际上跟伪满洲幷无差别,但汪精卫认了。12月18日,偕其妻陈璧君和陈公博、周佛海、陶希圣,以及曾仲鸣等人,自重庆脱走。假道昆明飞向越南的河内汪精卫是怎么溜掉的说法很多,但当时云南省主席龙云帮了大忙,应该是无疑问的。3月20日据说戴笠派了陈恭澍、王鲁翘等人,潜入河内高朗街汪等的住所进行刺杀行动,但汪某命不该绝,当天正好和曾仲鸣夫妇换了房间,而逃过了一劫,这段过程很难查证。
1940年元月,汪精卫和王克敏、梁鸿志在青岛聚会,决定放弃各自的政府,而成立了伪中央。汪精卫于是大张旗鼓还都南京,幷行礼如仪的宣誓就任伪国民政府的主席。此时他果真当上老大了,有自己的政府,有自己的军队,也有自己发行的钞票,但是汪心知肚明,自己只不过是俎上之肉,任凭日本人宰割的傀儡。他的风光与炫烂,如今剩下的只是这一些残缺的片段,而留在历史上的日汪密约,却依然教人怵目惊心。当年参与此事的高宗武与陶希圣,也因如此而惊醒了和平大梦,逃往香港。
1944年11月,相去抗日胜利还不到一年,汪因枪伤旧病复发,死于日本,年61岁。回想民前汪氏刺杀摄政王时,之豪情何啻民族志士,但最后竟以民族罪人为收场,诚属可悲。史家多以“有野心而无宗旨”,论定汪兆铭
《山河岁月》七
战争,虽然是在战场上进行的,但影响所及却是全面的。所以,在战争中,没有一块土地、一个人民能幸免于战火的荼毒。他们的际遇甚至比战场上更为凄楚、残酷!
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日军炮击沈阳北大营开始,一直到1945年8月抗日胜利为止,这十四年间中国人历经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迁徙。此一行列之庞大,路程之遥远,地区之辽阔,时间之漫长,在人类史上都属罕见。刘雪庵的流亡三部曲充份纪录了当时的情境,在离家中,江陵写道: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流浪到哪里,逃亡到何方,我们的祖国已整个在动荡,我们已无处流浪,已无处逃亡。这是九一八之后,风行全国人人都能朗朗上口的通俗歌谣。
由于这一段时间整个国家正陷于“安内”“攘外”,先后的纷争与矛盾之中,这些对单纯的老百姓而言,有如坠入五里雾中。他们能感受到的当然只是无助与仿徨了,这种情形直到1937年七七之后,才有了显著的改变。虽然他们同样跋山涉水,同样背井离乡,但却有了共同一致的目标,到大后方去。因此在心态上他们已不再是流浪,不再是逃亡,而是一种凝聚。这种凝聚,虽然是在敌人炮口之下形成的,却也造成了数千年来民族史上第一次族群的大融合。
根据比较保守的估计,七七之后从全国各地先后涌向大西南,川、滇、黔三个省份的外地人多达一千万人以上。他们有的是来自关外的城可以说万里迢迢,在交通运输设备十分落后的当年,大部份人都只能靠两条腿和一份坚忍不拔的意志,一步又一步走向几乎遥不可及的目的地。大致来说,向西南迁徙的路线有三条,以长江来界分,江以北和江以南多取道陆路,但大部份还是靠水路溯长江逆流西上的.先说陆路,北方来的大致是沿陇海路,过西安到了宝鶏左拐南下,走川陕大道越大散岭入川,南路比较复杂,民国27年6月以前,还可以汇入长江行船上行。武汉沦敌后,就只能切过赣南、桂北,跨过粤汉路朝西入贵州,在贵阳右转北上,经遵义这条线到四川了。
水路是以长江为主的,但这条水道到了宜昌,江面变狭小了,而且水流湍急险象环生,招商局的大船过不去,必需靠四川卢作孚的民生公司用小火轮来接驳。卢作孚在杨森任四川省主席时代从事教育工作,后来转营航运,抗战初兴他将所有船只46艘,悉数投入抢运军公物资的工作,对政府当时西迁具直接贡献。
后来民生公司又赶造了一批5、60吨的白木船,以人力与风力逆流而上,从宜昌到重庆有1000多华里路,沿途险滩不下70多处,单是一个巫峡就长达80华里,滩水落差约在2公尺左右。一条船要雇200个纤夫来拉,1小时只能前进2丈地,其艰苦的情状是很难言喻的。其实对陆路而言,北入四川也非易事,李白写的蜀道难讲的正是这条路。韩愈诗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也指这里。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同时,政府已决定西迁,以四川为持久抗战的基地,1937年11月1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由南京启节登永丰轮西上,花了十天的时间抵达重庆。据记载当时有十余万人在码头上欢迎他,从此重庆便成为战时的陪都和万民骛趋的精神标的。
也许您还记得抗战初期,我们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对日作战策略,我们在淞沪抛头颅,在台儿庄洒热血,为的都是争取时间,那么换来时间作什么呢?总的来说,一方面加紧备战,一方面抢着把沿海,尤其是长江三角洲一带的工厂、机器设备运到后方去,以为大西南发展军需
民生工业的种子,这个担子落在当时资源委员会的肩膀上,而居功厥伟的,则为负责与工业界联络的林继庸和上海的一些爱国商人们。
上海本是个龙蛇杂处,中西合璧的国际大都市在这里办厂目的只是为了赚钞票,说服他们远离纸醉金迷的安乐窝,扛着大机器到个鸟不生蛋的地方。另起炉灶确实是个十分艰巨的工作,林继庸几经奔走,蹉跎了不少时间等第一批工厂拆迁的时候,已届8月中旬沪战正式开打了。因此这些商家等于是在炮火中抢运的,当时有人搬着搬着一颗炸弹落了下来,就此一命呜呼,后面的人只是“嗳唷”一声,便接着扛起溅满了鲜血的机器,继续往前走。如此景象,就如同战场上作战一样,娇生惯养的大老板幷不以此为苦,他们抹一抹脸上的油灰,只是彼此笑笑,相期武汉再见。
青年永远都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在大迁徙的行列中,他们是最耀眼亮丽的一群,也是最克苦耐劳,简朴可爱的一群。年轻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心头存有无尽的希望,只要有希望,什么环境都难不倒他们,在战火中他们相伴成长,完成学业,当年的西南联大可以说造就人才无数,李政道、杨振宁,只因诺贝尔扬名天下而已。
在战火中颠沛流离,最可怜的莫过一般老百姓了,他们只想离开沦陷区到大后方去,但却不知道大后方在哪里,只是跟着一大群人餐风宿露,一天又一天的走着。
中国抗战过程里面,中国人民承受的这种苦难之深刻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之深重,同时这个里面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这种精神,也是前所未有的千千万万的士农工商,不愿做亡国顺民的人。从白山黑水,从长城内外,从江浙平原 从珠江三角洲
1940民国29年宜昌沦敌后,军委会在这里新辟了第六战区,以拱卫首都的大门,重庆的玄关宜昌是长江宽水道的尽头,再往里走便是三峡天险了。民国30年3月日军曾企图溯江叩关但被我国江防部据险击溃。日本陆海军头一次尝到了,中国西南高山峻岭险恶地形的苦头,此不敢轻易造次。四月日本和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对俄国人来讲,至少减轻了后顾之忧,因此对中国的军援也不那么积极了。话说我国空军,在武汉一役之后,几乎已是无机可乘的停顿状态,在这一段时间里,只有靠苏联的援助,弄到一百多架性能远不如日本零式的战斗机支撑困局。苏联一撒手,连这些都没有了,也就是说从1939民国28年开始,中国便陷入天空开放,无以设防的危局。日本人抓住了这个机会展开了他们继速战速决,以战逼和以及内部分化后的第四套策略--滥炸攻势,企图以此瓦解中国军心。
民国28年,日机对我川、黔、甘、滇腹地各省乡进行密集轰炸,单以这一年来统计,日机空袭的次数即达2千600余次,出动飞机1万4千余架次,投弹6万枚。我国各地平民被炸死的达2万8千余人,伤3万1千余人,全毁房屋有13万8千余幢之多。可谓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其中尤以重庆被炸得最惨。
民国28年11月2日,日本人恼羞成怒,竟然猛炸委员长位于浙江溪口的故里,这里既无工厂矿山,也非战略要地,只是个宁静秀美的山乡小镇而已,但是当天在山崩地裂的轰炸之下
委员长长公子经国的生母毛夫人被活活炸死,教授经国夫人蒋方良华语的黄姓老师也被炸得血肉模糊,一条腿飞到了邻家的屋顶上。溪口镇一瞬间竟成了废墟。
在战时凡是住过重庆的人都难忘记民国28年5.3和5.4这两个惊心动魄的日子,那种经验是非过来人所能想象的。
尽管空袭已成为战时后方老百姓的最大灾难,但它幷不能动摇重庆抗战到底的决心。29年春日本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傀儡政权,企图将重庆贬为地方政府。5月纠众进袭枣阳宜昌,6月重庆的大门宜昌陷落,7月英国人凛于日本淫威,封锁了滇缅公路。面对这一连串的横逆,一连串落井下石的打击,国民政府9月6日明令重庆为战时陪都。陪都一制始于周室,当时以镐为京,洛邑为东都,也就是国都之外另立一都的意思。为了报复国民政府的强硬态度,日本飞机这一年更变本加厉对重庆展开了疲劳轰炸。疲劳轰炸是战时待过重庆的人毕生难忘的痛苦经验,但是它也具体的呈现了无形的重庆精神。
虽然现在重庆等于是被后面缀上了大轰炸3个字,一块被变成一个专有这样的名词,看得出来这个城市曾经经历过,就是历史赋予她的一场无与伦比的一个灾难。可是好象也正因为是样一场灾难,给了重庆一种精神。有人讲因为这个重庆大轰炸,或者说因为当时她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这个使命,她经历的这些把这个城市彻底改变了,不仅改变了重庆的形象,
重庆抗战前20来万人,抗战胜利时100来万人,而且改变了重庆的命运和她的性格。
在大轰炸期间,重庆人民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同仇敌忾,相濡以沫,当时重庆的大轰炸所有的城市是多次的烟山火海,川东的一个古刹叫罗汉寺、长安寺同遭这个轰炸,它们里面有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1000多尊和“大同石刻”,现在是世界联合国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同期的北宋的美伦美奂的石刻群雕,还有五百罗汉毁于一旦,重庆的佛教界立即掀起了一场反抗的斗争,缙云寺的太虚法师向第七界世界佛教联合会发出呼吁,呼吁全世界的佛教徒立即起来,消灭这种破坏佛教的恶魔。重庆的四大名寺,罗汉寺、长安寺、慈云寺等等,70名青壮的僧人组成了僧伽救护队,脱下袈裟穿上绿色的短衫,背上一个臂章,拿起担架,然后在重庆大街小巷救死救伤,老百姓称他们叫和尚同志,称他们为佛门兄弟。他们是救死救生,
而且这些人好多后来就没有再回去了,直接就参加了远征军。在中国佛教史上,少林和尚曾经为了李唐王朝尽过力而名留青史,但是重庆的僧伽救护队,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崛起,
他们出入烟山火海,应该说他们更是千载以后我相信大家还会非常非常怀念这些和尚兄弟们。
后来国际上好象也给重庆、重庆人很高的评价,他们经历那一段经历之后,重庆当时是因为战时首都,很多外交的新闻机构、外交机构都在重庆。刚才我说的《中国的惊雷》的作者,
他对重庆的评价非常高,他说过一句话就是使重庆伟大的就是重庆大轰炸,它把所有的人都团结在一起,共同的命运。
《山河岁月》八
一个时代的文化活动,往往是当代生活型态,甚至内涵的一方缩影,后人,当可以透过那个时代所留下的文字作品、画面、与声音去感受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律动,历史的纪录与文献,也许会因为它的冷静与理性,当时日久远,便会产生某种程度的距离感,可是文艺作品不一样,它们是那么浪漫,它们是那么感性,所以,它们更能叫人感同身受,每每的再一次为之心动。
* 热血歌
词:热血滔滔,热血滔滔,像江里的浪,像海里的涛,常在我心头翻搅。只因为耻辱未雪,愤恨难消,四万万同胞啊!洒着你的热血,去除强暴!
抗战期间的文化活动,早在九一八之前便开始了,这一股澎湃汹涌的抗日浪潮,不断扩散,终及于全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战实为全民抗日的最前锋,而这些活动在战时所发挥的无形力量更难以估算了。
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两个月,当时任职上海音专的黄自,便写下了抗战史上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抗敌歌」。
词: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强虏入寇逞凶暴,快一致永久抗抵将仇报,家可破(家可破),国须保(国须保),身可杀,身可杀,志不挠,一心一力,团结牢,拼将头颅为国抛,拼将头颅为国抛。
可惜,这位出身耶鲁音乐学院的20年代我国重要作曲家,竟于民国27年病逝于上海,年仅34岁,但他的「抗敌歌」与「旗正飘飘」等气壮山河的民族歌曲,却一直鼓舞着中国人的心,直到战争结束。第二首名曲为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写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当时,东北四省尽失,不甘沦为亡国奴的东北青年,纷纷投效义勇军,以简陋的武器和敌人在冰天雪地中展开游击战,因此,义勇军的义举便成为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们向往与崇敬的英雄形象,「义勇军进行曲」,也成了全民抗日的进行曲了!
*义勇军进行曲
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聂耳写这首歌的时候,年方21岁,民国24年,他假道日本赴苏联留学,不幸在中途因海泳而溺毙于鹄诏海滨,当时才24岁。
* 保卫黄河
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抗战期间,所有资源几乎都集中于军事,因此政治部第三厅便成了文化人才荟萃的阵营,由于早期周恩来与郭沬若的掌权,而使这个阵营充满了左倾的色彩。
虽然,文化活动一直由军方掌舵,但在民间还是有不少人士与社团自动投入抗日文宣的工作,民国27年,全国文艺界人士更在汉口成立了「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执笔从戎,当时文协的发起人有97位,可惜大多皆已雕零,我们寻访到了其中的三位…….
文协,在当时确实发挥了结合全国艺文界力量的功能,也许,他们之间存在着意识型态的差异,也许,他们对现实也曾心存不满,但国难当前,他们总能跳出一己的格局,枪口对外,因而开创出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局面。
谢晋元看的这本画报是上海沦陷后在租界出版的,请注意,封面是何应钦,一个军事人物,封底才是明星照片,这个画面,可以说明战时「军事第一」的文化特性。
在平面文宣中,除了报纸、刊物,最为普遍的要算墙壁标语与壁画了,因为这种方式最省钱,木刻,由于可以省略制版过程,所以,在印刷品中深受欢迎,至于漫画,更是在战火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丰子恺的「小弟弟的出殡」,写尽了苍凉。几笔勾出的「毕业后」,直到今天,也未见过时。「最后之吻」,更道尽了人间的无奈,妙的是路旁的那只喂奶的母狗,相形之下,令人心酸!
在战时大后方出品的有限影片中,几乎全是抗日意识浓厚的宣传片,这些作品对后人而言,也许生硬、粗糙了些,但,这些也正反映了那个时代,不过,在上海却有点不一样了,他们巧妙的躲过了日本人的监视,拍些暗藏富有爱国意识的古装片来鼓舞民心,直到胜利,才有像「一江春水向东流」之类的纯剧情片出现,这部片子叙述糟糠之妻与「抗战夫人」之间的冲突,是一部描写「八年离合」与「天亮前后」的时代悲剧。
九一八那一年,也可以说是,我国通俗歌曲发韧的开始,直到抗战胜利,这十四年间,上海流行歌曲的制作,已经十分成熟了,但这些「靡靡之音」,在八年抗战中,在大后方听到的还是铿锵有劲的歌声,像「大刀进行曲」这类歌曲,直到现在仍未被人遗忘...
对日本人而言,打从九一八开始,就恨透了当时国内一些知名的大学,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学校便是「抵制日货」、「鼓吹抗日」的大本营,因此,战争一开始,就猛烈攻击这些毫无武装的学府。首先遭殃的是天津的南开大学。
日本人对校园的破坏与乱炸,激起了知识青年的忿恨怒潮,这些当初鼓吹抗日的年轻学子,终于尝到了鶏蛋碰不过石头的苦头与无奈,现在,他们所能做的,只有满怀着的怒火,跟随政府到大后方去,期待来日雪耻复仇。这一股风潮鼓舞着一波又一波青年学生像排山倒海一样涌向大后方,在这个行列里有许多只有十三、四岁的中学生。
罗家伦在他「炸弹下长大的中央大学」一文中,曾经提到了一段迁校的佳话,原来央大的畜牧系当时进口了许多品种珍贵的鶏鸭牛羊,以为研究之用,西迁时,这些动物都配成一对对的带走,就如同旧约里「诺亚方舟」一样,剩下的只好放弃了…但牧场管理员王酉京不死心,在南京陷落的前4天,带着一支奇异的游牧队伍,离开了危城…
迁校路途最远的是北平的北大、清华和天津的南开。
昆明原西南联大旧址立有一块石碑,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其辞曰“……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始终……”
*西南联大校歌谱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彻移栽桢干质
九州岛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咏诵在山城,情弥切…
这虽然只是西南联大校歌中的一段但它同时也反应出在战火中,在艰弥厉延续大学教育的一番心情。
巅沛流离,爬山涉水,虽然为教育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但到了后方,他们的处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在1995到97年这三年间,我们访问了许多过来人,其中不乏教育界重量级人物……
战时高等教育的学术水准,在万般艰难的环境之下得以维系,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当时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则在战后纷纷得到了报偿,在往后的二、三十年间,这些流亡学生都成了国家的栋梁,其中特别是杨振宁与李政道,由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而扬名天下。
《山河岁月》九
1941年,民国30年是世界大局呈剧烈性变化的一年。此一变动的震央在太平洋的彼岸,美国。自从1939,欧战开打之始,罗斯福就料定美国远离战争漩涡已是不可能的事了,但是,当时美国民间反战声浪高涨,一个民选的总统,只好顺应民意保证中立「观火」的立场。在此其间,美国还扮演了「盟军兵工厂」的角色,多少发了一点战争财,其实「盟军兵工厂」的武器不仅提供给盟军,像日本,只要付帐他们也照买,在抗战初期,许多中国老百姓其实就是丧生在MadeinU.S.A的炮弹之下的。
当时交战双方各国都眼睁睁的期待着美国的表态,英法希望赶快把老美拖下水,德国则想尽办法吓唬美国,希望他继续保持中立。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下了军事同盟条约,其目的便在把美国隔离于欧战之外,以便自己先好好收拾了英国佬再说。罗斯福接过这一招,马上就意味到了唇亡齿寒的危机。第二年他击败对手威尔基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了三届的总统。在就职典礼宣言中,他要民众审慎的思考,显然老美磨刀霍霍准备进场了。
苏联方面此时也处于屏息观望静待其变之中。在远东,当初他给了中国人一些援助,其目的在于寄望我国缠住日本,替他把紧后门。在张鼓峰和诺门坎两次日俄冲突中,苏俄感受到了自己的施舍所得到的回馈,因为日军确实在中国战场陷入了泥淖,现在他要面对的大敌是希特勒。虽然1939年,德苏签过互不侵犯条约,但斯大林十分了解,在国际上有些约是可以形同虚文的。1941年日本外相松冈洋右从欧洲经莫斯科东返,4月老俄又和他签下了日苏中立条约。这么一来,在东方总算多了一份安全感。果然不到两个月,德国大军果然就铺天盖地的朝苏联杀了过来。
早在1940年,德国曾怂恿日本南进东南亚,希特勒的如意算盘是尽速解决英国在远东的势力,乘美国还来不及插手的时候,就把西线的战局搞定。但英吉利海峡一水之屏障却救了英国佬,而使德国的进攻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迟迟不能实现。但是当希特勒掉过头来挥军北杀的时候,才发现北起波罗的海,南迄黑海,这一条横宽3000公里的战线实在有够宽阔,因此还不到一星期,他就急着想把日本拉进来,两头夹杀斯大林。换句话说,这回要日本北进了,这一来北进南进的老问题,又在东京五相会议的台面上争执了起来,席间主张北进最力的是刚和苏联签妥中立条约的外相松冈,他认为苏联是宿敌,为了保障“满洲国”的绝对安全,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假如当年在五相会议的议桌上,日本决定北进,那么历史就可能要重写了。但其它人着眼的则是更现实的问题,因为南进可以取得橡胶石油等宝贵的战争资源,这正是现在他们当前亟需的东西,于是松冈输了。
接下来横在日本人面前的还有两大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钥匙,都指向了美国总统罗斯福于是松冈训令日本驻美大使野村为了这两项任务野村前后和美国国务卿赫尔,甚至罗斯福洽谈了40余次之多,但问题都卡在承认“满洲国”的原则问题和撤军、驻军等技术层面之上,而迟迟未决。
这一年的7月,日本获得法国维基政府贝当的同意,进驻了法属越南。这对美国而言是极难接受的,显然此一事件更之遏抑了野村与美国谈判的斡旋空间。面对罗斯福一步又一步的对日制裁措施,日本外相松冈仍然一意孤行以同样强硬的态度响应。为了缓和美日关系,近卫首相不惜以内阁总辞的手段,来摆平桀傲不驯的松冈洋右。但三度组阁的近卫已经无法掌握全局,只好于10月16日总辞。
18日关东军出身的陆相东条英机出任阁揆,11月1日日本大本营进行了一次长达17个小时的联席会议,其结果经裕仁裁决。12月8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下了一子险棋,奇袭珍珠港。12月9日中华民国对日本、德国、意大利正式宣战。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是他们南进策略的前哨战,彻底摧毁位于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基地,目地在于能够充分掌握西太平洋的海上军事优势,所以早已做好了席卷东南亚、 美、英、荷,各国属地的攻击准备。同一天酒井隆23军,第38师团佐野的部队,衔命从深圳南下,由九龙渡海直取香港。在这个战场,英国佬靠中国老百姓像陈策这种抗日志士的协同作战,总算撑了18天。
那一天正是1941年的圣诞节,而沙捞越首府古晋,也同时成了日军的耶诞“礼物”,10日,日本空军击沉了停泊在马来半岛外海,两艘远东地区盟军仅有的战舰。维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清光了从南中国海到马六甲海峡这一线上的英国海上武力。1942年元旦,从高雄南下的日军攻陷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元月18日,日军在婆罗洲东南端峇里巴板登陆,日本海军顺便收拾了现在的印尼,当时还是荷属东印度的舰队。一路势如破竹就像切豆腐一样,把英美荷在远东苦苦经营的基业一片片的吃掉。
到2月15,日军攻下英国远东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新加坡,前后仅仅65天,当英军总司令卜锡弗率7万多部队投降的时候,日本第25军司令官山下可谓踌躇满志,因为拿下新加坡比他预计得手的日期早了1个月。这个时候,日本梦想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版图”,眼看着即将形成了,在这一轮海陆空联合猛攻之下,日军偶有遇到的抵抗,除了香港之外,大概要算菲律宾了。在马尼拉南方巴丹半岛地区指挥抵抗日军的美国将领,正是后来被誉为大战英雄的麦克阿瑟。
他在回忆录中曾经夸大的描述道好象完全不知道有中国战场的存在一样。而事实上,他在那里,也只不过打了3个月,就奉召离开了战场。当麦克阿瑟到了澳洲北部的达尔文时,虽然讲过一句后来传颂一时的名言:“我将回去”,但当时留在巴丹的七万多美国部队,不久之后便悉数投降。五月,菲律宾全域沦陷。
在太平洋早期战役中,英美将领都把战败的责任推给他们国家重欧轻亚的政策,因为这样一个政策,而使在亚洲的军队补给不继,物资缺乏,最后演变成了失败的命运。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或许麦克阿瑟和卜锡弗完全不了解什么叫做“补给不继”,什么叫做“物资缺乏”,因为当日军攻占新加坡的时候,当时掳获的英军步枪就达6万支之多,山炮300余门,高射炮100门,要塞炮50门,还有军用汽车1万余辆。这个数目比当时全中国的汽车总数还要多出一倍有余。
珍珠港事变同日,日本向英美正式宣战,而一向担心美国过早进场的德国,这个时候也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于12月11日向美国宣战了。12月下旬丘吉尔访美,双方军事首长
在华盛顿取得了共识。他们一致认定,德国是轴心国家的龙头,擒贼要先擒王,所以打倒德国,才是胜利的关键。从此重欧轻亚,便成为同盟国的战略方针。虽然1942年元旦,中、美、 英、苏等26个国家发表《共同宣言》,但就当时而言,同盟国的重点仍然摆在欧洲,至于亚洲的仗,一时还帮不上忙。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还要硬着头皮,自己撑着,事实上还不单如此,因为当时中国已身为同盟国之一份子,所以总得善尽国际责任,帮亚洲盟军其它战场打仗。这个担子对穷困疲惫的中国而言,无异雪上加霜。可见我们虽然走进了国际组织却走不出国际间冷暖的悲情,因为从嗣后的发展显示,他们轻亚实在是轻过了头。但是中国战场上却依然豪气干云,在节骨眼上风风光光的在湖南赢得了一场胜仗,那便是扬名国际的长沙三度大捷。
自从开战以来,日军的惯例都要把战死沙场的袍泽尸体,拖走焚化送回本土的。但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他们办不到了,因为死得太多,逃得太狼狈。
长沙这一役是中日开战以来,我军最彻底最丰硕的一次胜仗,也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所向披糜,甚至欧战开始以来,反侵略、反轴心同盟国家,第一次扎扎实实的胜利。当时全球各大媒体争先报导此一捷讯以鼓舞人心,其中以伦敦每日电讯报的标题最为传神。英美军事首长,此时也都纷纷来电道贺,美国海军部长更发表一篇告中国人民书,指出此役是所有同盟国的共同胜利,锦上添花可谓如雪片般飞来,可惜雪中送炭的人却音讯渺渺。
苏联本为我国北方大敌,他们觊觎华夏疆土已非一日。远的不提,单就1942幷列四强后来说就够朋友的。当时我国对外运补线尽绝,美国建议开辟一条从阿拉斯加经西伯利亚到新疆的航线,但是被苏方拒绝了。后来改提从伊朗经中亚俄境到新疆的陆路运输线。苏联说这还可以考虑,不过条件是你们运多少吨物资,重庆就要付多少吨农产品以为过路费。这一招等于戳穿了他们当初援华的假面具,因为在苏联眼里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即已造成必败的命运。既然他的后门太平了,还要你重庆干什么?再说英国,本来就是一个至为现实的帝国主义者,打从鸦片战争开始,他就从未对中国友善过。此时,由于自己正处于泥菩萨过江的困境之中,所以他极力说服美国把全副精力用于欧洲,挽救英国的危亡。以当时世局而言,英美重欧轻亚的政策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欧要重到什么程度。
好吧 就算欧洲第一,欧洲第二,连第三也是欧洲,那么亚洲总可以排上第四吧。假如亚洲排第四的话,那么她的份量有多重呢,据统计在1941年这一年当中,美国援欧与援华的比例为100:1.7,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个数据足以表示,英、美在全球战略上对亚洲战场的轻视。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问题,那便是日本人在武攻席卷东南亚的同时,也利用南洋诸国殖民地人民的心态,发动“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驱逐英美”等心战攻势。
假如这种态势任其发展,日本有可能很快的拿下印度,直取中东,进而与德意,在南欧东进的军队会师,如此一来麻烦就大了。
英国当局轻视亚洲的另一恶果是造成远东英军士气的严重低落,无心恋战。但是当时中国战场的生命线滇缅路正在此地区,他们不打,我们不得不打,为了维护这条补给线的安全,为了一尽身为同盟国的一份心力,我国早在年前,也就是长沙之役正酣的同时,即已建议国军入缅协助作战。但是当时英军总司令胡敦认为让中国军队协同作战是英国人的“耻辱”,因而不同意。到了元月20日,日本大军果真从泰国杀了过来,这个时候英国人才慌了手脚,允许国军第6军甘丽初的93师入缅护路。
不过他们撂下了一句话说,也就是说,等到2月6日仰光失守时,他们才真的急了,于是便主动申请我军入缅作战。可惜这个时候已经延误了足足2个月的宝贵时间。5月正是缅甸丛林山区多雨的季节,200师师长戴安澜不幸在西保北撤的战役中受伤阵亡,使国军痛失一员悍将。
1941年元月,罗斯福发表著名的炉边谈话,表示美国将供应武器与战略物资给盟国。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明文该法案适用于中华民国。根据此一法案,外长宋子文提出了三项要求,一、建立一支拥有一千架飞机的现代化中国空军,二、协助装备训练30个陆军师,三、 巩固滇缅补给线。罗斯福是批准了,但后来由于史汀生、马歇尔,这些人从中作梗,使这个承诺迟迟未能兑现。加上英国的把持,在英、美参谋团联席会议中幷没有我国的席次,CCS属下的军火分配委员会,也没有邀请中国代表参加。以致当时罗斯福的承诺都成了虚言。
在战时外交的历史段落当中,恐怕必须要提到一个人就是宋美龄,她最为艰辛,但收获最大的一次任务是1943年的美国之行。此行她被誉为是“中国派出的最佳亲善大使”,宋美龄的访美一度造成万人空巷的盛况。在美国可以说是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宋美龄轰动”。许多人都想亲眼目睹一下,她的庐山真面目。美国人呢,原本以为她会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东方女子,可是这一位带有东方神秘气质的女子,却用流利的英语,用她的微笑,用她的开朗性格,还有她与生俱来的魅力,彻底征服了美国民众。可以说这个娇柔的病弱的小女人,在美国各大城市进行巡徊演说的时候,她立刻展现出了她坚毅的锋利的另一面,所到之处她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种种好评。可以说她成功的帮助蒋介石完成了到美“化缘”的重任,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当时由于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东行的航路危机重重,所以此行是往西走的。1942年11月18日,夫人从重庆出发,取道伊索匹亚、加纳、巴西,27日抵达纽约。这里我们必须说明的是夫人自小患有鼻窦炎,极为不适于航空旅行。因为上了飞机,她必须平躺幷吸着嗅盐,才能强忍飞行的痛苦,但这一切她都受了。她在纽约为在国内负的伤,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于第2年的2月份开始正式访问,全程共计46天。访问地点依序为华府、纽约、麻州韦斯利母校、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和洛杉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站,便是华府之行,因为2月18日,她将在罗斯福总统接待之下,到国会发表演说。
显然在她之前从未有任何一位外国人士在美国受到如此的礼遇,甚至以后也不会再有,而她却再三说明,来到这里并不只是申请援助,而是要代表所有被侵略国家与人民发言。
当年一个中国妇女竟能在洋人世界里造成如此的轰动,显然和当时的时空背景以及她个人的魅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此行的影响却紧紧的扣住了历史的脉动,而使她成为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1995年美国国会为了肯定她的贡献,特别在战后五十年,再度邀请她光临国会发表演讲。半个世纪的岁月匆匆流逝,当年开罗会议时的赫赫巨头至今都纷纷谢世,而她自己的国家,在这半个世纪之间也产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看夫人缓缓走进国会会堂,听夫人操着略带南方口音的流利美语,令人不免掠过白驹过隙人事无常的感叹。也令人深深体会到一时与千秋的分野,如今夫人已度过了她的百岁生辰,以她的身体健康状况,当不难跟我们一起跨进二十一世纪。一个人的生命能跨越三个世纪固属不易,但她这一生对整个中国人的贡献,才是永恒的光彩。
《山河岁月》十
1945年8月6号早晨8点15分,历史上被重重记下了一笔的这个分秒时刻,美国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爆炸.这一颗被称作是“胖男孩”的炸战,威力约当2万吨TNT。事后统计,广岛在这一次的灾难中死伤为20万1千余人。9日,第二颗原子弹又投向了长崎。
东京 8月9日中午,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在皇宫地下室召开,裕仁决定接受波茨坦会议决定,宣布投降。虽然陆相阿南惟几和一些激进派军人仍然坚决主战,但8月14日夜里10点钟裕仁还是在“终战诏书”上用了印。虽然在战争中日本人民同样受尽了痛苦煎熬,但当他们于1945年8月15日中午亲耳听到裕仁的“终战诏书”的广播时,仍然忍不住热泪满眶,匍匐跪倒在二重桥上。8月15日这一天,对中国人、对日本人都是终生难忘,惊愕不已的一天。
蒋委员长于8月15日致电南京的冈村宁次指示五项投降原则,冈村派今井武夫于17日前往浙江玉山乞降,不巧的是当天玉山下雨,飞机无法降落,因此又改到了湖南的芷江。
今井武夫于8月23日离开芷江,冷欣等则浩浩荡荡于27日飞抵南京设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
在胜利狂欢的激情过后,中国政府要面对的是比战时更为严酷的现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路是坎坷与漫长的,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当时的情形。1945民国34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同时,我们的国土所呈现的是这样一幅支离破碎的局面,此时日本在华的总兵力仍有128万人左右,他们分别驻屯于华北、华中、京沪、广东、台湾和越南北纬16度以北的地区,加上日侨77万余人韩俘、韩侨6万多人,台胞4万4千余人,总共210余万人。遣从这些人出境是战后的一次繁重的工作,但从1945年11月从塘沽送从走第一批日俘开始到1946年8月,十个月之间,这些人都在盟军妥善照顾之下,遣返原驻地,中国人对待他们的战败者是宽厚与仁慈的。
在当时,我们对这些战败者的照顾远比千里跋涉,胜利还乡的军民们要好得多。战后各交战国对于这场战争所带来的灾祸,曾经作了部份数据调查。以伤亡而言,根据统计,从民国26年7月7日开始,我国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伤亡将士的总数为340万余人,老百姓则为860余万人。但这些数据并不可靠,因为当时中国兵籍户籍的制度未兴,想取得一份比较接近的数目十分困难。但根据日本的统计,包括西太平洋诸岛、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在内的
所谓“大东亚战争”,各参与国伤亡军民总数约为5千6百余万人,其中日本人占260万。以此推算,有人认为我国伤亡人数超过3千万人并不夸张。至于有形财物方面,根据日方的估计,他们的损失若以1945年汇率来算,约合190余亿美元,而我方则为559亿美元之谱。但这些资料的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因为战争对一个国家的损失而言,是不能只用数字来衡量的。但无论如何,当一批又一批日本兵、日本人坐着洋船乘风而去的时候,它意味的是仗已经打完了。但经过一场飞来横祸的中国老百姓,这个时候所能做的,只有收拾行囊重返破碎家园。
当然 所谓“国际正义”与“公理”,在此时刻便会浮现,战后的许多国际法庭中都将首要战犯绳之以法、以儆效尤,虽然如搞细菌战恶贯满盈的石井,战后仍然逍遥法外,但1948年东京法庭,还是判处七名甲级战犯绞刑。其中包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东条英机,侵华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土肥原贤二,从东北开始就一直是侵华急先锋,后来官拜陆军大臣的板垣征四郎,开战不久领军攻略首都南京,后来怂恿屠城的松井石根等。在本节目经常露面的畑俊六,则被判无期徒刑,此外还有506名乙级战犯被判死刑。
也许您还记得长沙二、三次会战中被薛岳整得灰头土脸的阿南惟几,后来他升任陆相,在第一颗原子弹投下广岛时,还力主“本土决战”,但大势所趋,时不我与,只好切腹自杀了。至于南京大屠杀的祸首谷寿夫,后来被引渡来华,就地处决于雨花台。还有日军攻陷南京之前,
从淞沪一带一路杀过来的野田和向井,当年他们以杀人为乐,今天也要轮到自己,经历面对被迫结束生命的恐惧经验了。但是这些人就算被枪毙十次对那么多枉死的冤魂,又有何补呢?
逃过大审的元凶,除了石井等人之外,还有裕仁,根据事后文件显示,日军大本营的每一步侵略计划与行动,都是经过天皇认可与首肯的,因此,对整个战争的责任他自不能推得一乾二净,但这位标榜武道精神的「大和」神君,在战后却整整茍活了44个年头,在那漫长的偷生岁月中,我们不知道他对260万子民丧生战场,和善良纯朴的邻邦所造成的滔天大祸,是否有过些许愧疚。
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华这个民族是蛮可爱的,是可引以为荣的。民国27年,我们在极其艰困的处境之下,仍不失其幽默感,印制了一张叫做“世界和平消遣图”的海报,发行全球。图中的人像分别为八国联军时代,瓜分我国的各列强领袖,整个画面说明我们不念旧恶,请他们到家里来打个卫生麻将的情形。这幅海报充分表现出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性格。
一千多年来中国人深受儒家的影响,在儒家思想中十分重视一个“人”的尊严,所以传统的中国人是不轻易向别人借钱的,万不得已借了也必定会还,所谓言而有信。
在战时,我们确实是在十万火急之下才向盟国伸手的,但这些钱不但每一分毫都还清了,而且还给过了头。有人认为,中国人是靠老美的两颗原子弹赢得全局胜利的,我们不否认,西太平洋战争逆转对日本形成的压力,和原子弹的致命一击,提前结束了对日战争。但是1945民国34年春,事实上,我们第一梯次30个师的新军已经训练完毕,只要美国公公道道把租借法案该给我们的物资,及早拨给我们,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仍然有望收复失土。只是日本在往后战役中的伤亡,可能要比丧生于原子弹之下的人数高出数倍,照这么说,大和民族应该感激,促使战争提前结束的原子弹才是因为这一切,本来是他们自己惹出来的祸。
抗战八年,中国人因为贫穷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多少凌辱,但我们却未曾沦落到人穷志短、穷斯滥矣的地步,有人说中日之战,日本惨败、中国惨胜,其实不然。中国的胜利应是光荣的,因为从表像上看中国之惨,打战争一开始便已存在了,而最后我们赢得的是尊严,这正是当代人可以留传给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珍贵资产。
从北京西去苑平花不到半个小时,卢沟桥便赫然出现于眼前,1937年7月7日,中日双方开始在这里进行的战斗规模是很有限的,但由此而展开的一场国际性杀戮,却长达八年之久。它攸关着三千多万生灵伤亡和难以计数的家园破碎,人类愚蠢的行为从一座象征人类文明与文化创造的古老桥梁开始,是一种讽刺,也多一番警惕。
当年苑平县政府旧址,现在已改成抗日纪念馆,馆里有一幅怵目惊心的大壁画,但更存真的战斗遗迹,却留在城北一段被保留下来的城墙之上。城砖上的枪眼,也许更能说明当时撕杀的惨烈,时间果真能够用来抚平人们心头的创痛,就看这斗大弹坑里的小黄花吧,它仿佛在春风中摇曳着,为天地间生命的韧性讴歌。
上海在战前便是一个国际化都市,大陆开放后,也是变化最大的城市之一。今天在上海市我们几乎完全找不到当年战争的遗迹,黄浦江畔大楼林立、行人熙攘,大概只有古老的外白渡桥还可以提供一些当时日机轰炸,老百姓拼了命,蜂涌过桥抢进租界的联想。也许您还记得
1937年8月13日下午,打响淞沪之役,第一枪的八字桥吧。八字桥其实只是一条无名水沟上的小桥而已,长度不及20公尺,怎么看都不起眼,但由于60多年前813那个下午,中日双方巡逻兵在这里发生冲突,继而揭开了战争序幕。而使这条小小的八字桥有幸名列青史,浦东在不断开发之下,已经了无往日的迹象,高耸参天的电视塔看不到当年百万大军鏖战三个月的淞沪战场,事实上更多人已经忘记今日的繁荣是建立在当初那一片瓦砾之上。
从上海到南京今天搭火车只要花两个半小时,沿途正是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也是日军烧杀掳掠一路西杀南京的路线。南京,在中日战争中最令人难忘的该是1937到1938年大屠杀事件,尽管日本当局至今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回事,但从纪念馆出来的日本年青一代仍不免由衷的为他们上一代所犯下的罪行深深忏悔。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另一个不同的场景,这个场景在明城。南京明城将被列为世界性的保护文物,而它受损最为严重的一次便是1937的中日战争,在日军枪击炮轰之下1/4古城墙于当时毁于战火。1996年南京发动大规模的找城砖修城墙的活动行列中竟然却出现了许多日本人。是不安, 是教训,如此场景令人深思。
这场战争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了,在战争当中千千万万的死难者,无论是在南京被屠杀的老弱妇孺,还是在千里迢迢逃亡路上倒下的普通的百姓,无论是大敌当前身先士卒的将领,还是倒在血泊里的普通的士兵,无论是在大轰炸之下血肉横飞的那些死难者,还是在日本医学实验室里被涂炭的生灵。所有的这些人,所有的这些生命都应该被我们好好的纪念。
如今离918已经过去了73个年头了,离七七事变也过去了67年,而离抗战胜利的那一天也已经过去了59年。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或许当年侥幸生存下来的那一批人也已经不在人间,而当年的小孩子也已经进了暮年,可是我想这一段的历史不应该随着这一代人的渐渐消逝,而被推入尘封。或许我们不是要记住仇恨,可是我们有责任告诉世人“知道”是中华民族的权利和责任,同时也是日本民族的权利和责任,我想,记录并且记住这一段的历史是你我和他每一个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