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组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02:31
分类法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分类法,就是根据文献内容的学科性质和特点类分文献的方法。对文献进行分类整序的目的是便于管理和利用它们,例如编制分类目录和索引,组织文献的分类排架,进行文献的分类统计等等。文献分类在文献检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分类目录可以向用户展示一个科学分类系统,用户能够通过这个系统去选择和阅读自己所需要的文献。文献的分类排列是编制检索工具的基本方法,而文献的分类查找则是文献检索的一个重要途径。掌握文献分类的基本原理,不但有利于从分类途径检索文献,而且对于积累资料,分析、研究及处理文献都十分有益。
分类法的类型
为了保证文献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必须预先编制一部合适的分类法(或称分类表),即类分文献的工具。古今中外,人们编制了数千部分类法,从近现代分类法的编制方式看,其类型主要有以下3种:
1.等级体系分类法
它是以文献内容的学科性质为对象,运用概念概括与划分的方法,按照知识门类的逻辑次序从一般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层层划分,所形成的一种等级体系,它是以数字/字母(即分类号)作为表达文献的学科内容的标识,并以此标识编排组织和查找文献的一种排检方法。其具体体现为各种分类表,如《中图法》、《科图法》等。
分面组配分类法
它是运用概念可分析和综合的原理,将可能构成文献主题的概念分析成为单元或分面,设置若干标准单元的类表——分面公式,使用时,结合文献内容和分面公式,用综合的方法组配形成类号。即通过概念的组配可将有限的基本类目扩充,组配成无限的主题概念的散组式分类法。如印度阮冈纳赞的《冒号分类法》。
3.混合式分类法
这是介于上述两种分类法之间,既应用概念划分和概括的原理,又应用概念分析和综合的原理而编制的分类法。根据侧重面不同,又有体系—组配分类法和组配—体系分类法之分。例如《国际十进分类法》的编制,侧重应用了概念划分和概括的原理。实际上,现代的文献分类法几乎都要应用概念的划分和概括、概念的分析和综合的原理,不同之点只是应用的幅度问题。上述的等级体系分类法从古代起就广泛应用于图书馆中对文献资料的分类和检索,现在也仍然是图书信息界广为使用的重要的逻辑标识系统。其优点主要有: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组织,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习惯,便于用户按学科系统检索有关文献信息,族性检索的适应性强;类目的树型结构适于文献的排架管理和检索工具的编排组织;通常采用的阿拉伯数字和拉丁字母标识,通用性强,使国际统一分类达到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当然等级体系分类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受其体系结构的限制,直接的专指性差;不适于多角度标引和检索;类目体系固定,事先列举,不能及时反映新学科、新事物,修订、增补很困难。 2.1.3《中图法》的内容结构
当前使用的主要是等级体系分类法,因此这里重点介绍我国的《中图法》。《中图法》全称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起改为现名,此前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它是我国第一部集中了全国图书馆和信息部门的力量共同编制的一部综合性大型文献分类法,第1版于1975年出版,1980年出第2版, 1981年被定为国家标准分类法的试用本,1990年出第3版,1999年出第4版(机读版同时出版)。
《中图法》由类目表、说明和索引3部分组成,设置类目数万条。标记符号采用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另外,还相应采用了一些特殊符号,以作为辅助标记类目或辅助类号组合之用。下面具体说明各部分的内容结构。
1.类目表:类目表由基本大类表、简表、详表和复分表等组成。
①基本大类表:基本大类共22个,是在5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是整个分类表的第一级概括性的类目,它是类目表的纲目,又称之为大纲。基本大类的特点是由有独立性的学科或几个性质相近而又能组成统一体的学科组合而成的。如: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O数理科学和化学,Q生物科学。
②简表:又称基本类目表,它由二级类目及若干重要的三级类目共同组成,包括300多个类目。简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通过它寻找详细类目。有些图书信息部门直接用它类分文献。
③详表:详表是在简表基础上,根据各学科的发展情况、文献出版情况,并结合使用对象的情况,继续逐级展开形成的。详表又叫正表,是整个《中图法》的正文,它集中体现了《中图法》的分类思想和分类规则,是用来类分文献的具体依据。但对于一些继续要求关于地域、时代或编辑出版形式等细分的类目,还需要用复分表进行细分。
④复分表:复分表是为适应详表中某些类目需进一步细分的要求而设立的,又称辅助表。它又分为适用于全部类目的通用复分表和仅适用于某个类目的专用复分表,通用复分表包括:总论复分表、世界地区表、中国地区表、国际时代表、中国时代表、世界种族与民族表、中国民族表等。复分表增强了类目的细分程度,并使详表篇幅大大缩小,配上号码后,具有一定的助记性,但它们不能单独使用。
2.说明:说明也是《中图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编制说明,使用说明和类目注释等。“编制说明”是就整个分类法的编制目的、原则、体系结构、标记制度及类目注释等的说明。“使用说明”则是分别阐述各个基本大类的内容范围、编制原则、类目体系以及分类规则和方法等,通常单独出版。“类目注释”说明了类目的含义、覆盖范围和使用规则,如“……入此”(指明范围);“宜入……”(指出对交替类的选择);“参见……”(指出相关类目);“依……分”(指出细分方法)等等,附在有关类目之后。
3.索引:《中图法索引》是将《中图法》的全部类目按字顺排列并标出相应类号,用以快速查阅《中图法》类目的辅助工具。
分类文档的组织
分类文档泛指一切按分类方法组织的文档,具体包括分类目录、分类索引、按分类排列的文摘等。
分类目录中全部款目(即分类款目)主要按分类表的体系顺序排列。因此,要了解和有效地使用分类目录,欲从中查到所需要的文献或者确认目录中没有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就必须熟悉有关的分类法。其次,分类目录还要解决同一类文献(大量相同类号的款目)如何排序的问题。目前常见的有按种次号和著者号排列的方法。前者按归类工作的先后顺序给每种书编一个顺序号,后者是按某种预先编制的著者号码表给出号码。于是,分类号+种次号(或著者号)就构成了文献在目录(或书库)中的地址号,它又叫索书号或排架号。各收藏馆有自己的索书号,对同一本书的分类号,只要采用同一分类法,应是一样的,不管它收藏在哪一个文献信息服务部门中。
检索工具中文献记录一般是按分类法组织排列的,如《全国报刊索引》、《科学文摘》等。
主题字顺组织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数量的不断增多,社会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检索工作中传统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即用户除了对分类的族性检索要求外,还产生了对具体主题的特性检索要求。因此,产生了主题字顺组织法,简称主题法。它是继分类法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文献信息组织方法,特别在计算机检索领域,主题法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主题法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主题法,就是以自然语言中的词语或规范化的词语作为揭示文献主题的标识,并以此标识编排组织和查找文献的排检方法。主题指文献所具体论述的对象和研究的问题;表达主题概念的词语就叫主题词。主题词有自然语言中的词语,也有从自然语言中优选出的规范化词语。优选出的词语必须词义明确,避免其多义性,并受特定的词表控制。
主题法和分类法一样,也是文献信息单位广泛使用的文献信息整序法。它们揭示和检索的对象都是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它们都是从文献资料的内容途径进行揭示和检索;它们都是文献信息单位用来组织与编排检索工具,向用户揭示、宣传和流通文献资料的一种手段。那么主题法和分类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1.揭示对象方面:主题法揭示文献论述的具体事物或主题概念,一般不涉及学科类别的判断;而分类法揭示的是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处理和检索文献都必须对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作出判断。
2.使用标识方面:主题法直接用词语表示文献主题,即用事物名称或概念词语做描述文献主题的标识和检索标识;分类法则以抽象化的类目代号——分类号作为文献内容标识和检索标识。前者直观易懂,后者较简洁,但也较费解。
3.排列方式上:主题法按词语字顺排列,如同词典,易学易查;分类法按分类号(学科或专业门类的代号)排列,系统性较强,但不熟悉有关分类表则难以有效地利用它。
4.用途上:主题法较适合于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论文等单篇文献的组织和检索,且更适于计算机组织和检索,而分类法则比较适合于图书或文集的组织和检索。主题法主要适用于编制主题索引和主题目录,提供了从具体事物入手查找文献信息的途径,专指性强;分类法既可用于编制分类目录和分类索引,还可用于文摘编排、文献报道、藏书排架与统计,提供的是从学科或专业角度查找文献信息的途径,族性检索功能强。
综上所述,主题法和分类法的作用是互补的,各有长短,谁也代替不了谁。在文献检索中,我们应当尽量取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以取得最佳检索效果。
主题法的类型
主题法在发展过程中,依选词的不同,先后出现了标题词法、单元词法、关键词法和叙词法等多种文献组织与检索的方法。
1.标题词法和标题词表
标题词法是主题法的早期类型。它是以标题词(规范的事物名称、名词术语)作为文献主题内容的标识和检索标识的先组式主题法。标题法的主要特征是事先编表,标题词以固定的组合方式组织在词表中,检索按既定组配执行。
标题词表通常由一个主表和若干个辅助表组成。如美国《Subject Headings for Engineering,简称SHE》就是《The Engineering Index》系统的配套词表(详见第4.2.2节的词表部分)。
标题词表的功能是对优选出来的标题词从词义、词形、词间关系和用法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一种事物只用一个标题词表达,一个标题词只表达一种事物或含义,避免使用过程中的混乱。从文献用户角度讲,词表的用途是查询有关的标题词;全面、准确地选词,调节检索范围,改善检索效果。标题法有较好的直接性和专指性,但灵活性较差。
2.单元词法
单元词法产生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是针对标题法的某些不足而提出的。它主张用最基本的、不能再分的词汇——单元词做主题词。单元词从文献内容中抽出,再经规范,能表达一个独立的概念。比如“计算机软件”不是单元词,而“计算机”和“软件”才是单元词,在英语中单元词经常是一个单词。单元词法的突出特征是:强调词汇的单元化;强调后期组配。即在检索时将某些与检索课题相关的单元词组配起来使用,比较各自下面的文献或其代用品的地址号,相重合的地址号就是与课题相关的文献线索。这也是通过比号来实现单元词组配和文献选择的,所以单元词法是一种后组式的主题法。单元词集合构成词表,如专利工具中的《WPI-规范化主题词表》就是一例。单元词法虽然提高了主题法的灵活性,但由于它过分强调词汇单元化,词汇处理方法又不甚合理,易发生错误组配,误检率较高,故实用性不是很好。
3.关键词法
关键词法是直接从文献题名、文摘或全文中抽取出来的有实际检索意义的信息单元(关键词)作为主题词。关键词排序可组成供主题检索的索引系统。比如《科学引文索引》中的“轮排主题索引”,其关键词就是从文献标题中抽取出来的。关键词是非规范的,无需查阅标准词表,或者只编制一个“禁用词表”,它收录为数不多的禁用词,如助词、连词、介词、冠词以及一些通用概念的词。关键词法不受词表控制,快捷简便,适于用计算机组织和检索文献信息。由于关键词法的词语不规范,影响了文献信息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4.叙词法
叙词法是以叙词做主题词的后组式主题法。叙词是一种以概念为基础的,经过优选的规范化名词术语,具有单义性,组配性能好的特性。叙词法的显著特点是:检索时可由多个叙词形成任意合乎逻辑的组配,构成多种检索提问式。叙词法在其发展过程中,继承了单元词法后期组配原理,借鉴了分类法按学科范畴分类的原理,吸收了标题法中对标题词进行严格规范化控制,按字顺组织文献信息的原理以及设立参照系统的措施。可见,叙词法是对前述几种类型主题法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其科学性和实用性都大大前进了一步,并在文献检索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检索工具和数据库都采用叙词法。常用的叙词表有:《INSPEC叙词表》、《原子能科学技术汉语主题表》、《国防科学技术主题词典》、《地质学汉语主题表》及《汉语主题词表》等。下面以《汉语主题词表》(简称《汉表》)为例,介绍叙词表的内容结构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