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的历史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10:25
一家时尚杂志推出一个有关“剩女”的专题访谈,女编辑问我对“剩女”如何看?我说,我连一个“剩女”都不认得,如何能讲“剩女”的话题? 那女编辑马上向我坦承:“我就是‘剩女’呀!但我们这些‘剩女’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我们并不是没有男人要。我们都有男朋友,或者同居,或者一夜情, 或者隔一段时间换一个男人……我们活得很快乐、很自由。只是我们没有进入婚姻,只是我们一直单身,所以被你们男人称为‘剩女’了!”
听了女编辑真诚的自我陈述,我想,真的需要深刻认识“剩女”了——从“剩女”的现实生活状态,更从“剩女”的积极历史意义。于是一下子想 起人类两性关系的发展历程。
男女之合,历史上有过三种形式: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婚。所以称婚,是因为韦斯特马尔克把生孩子以前男女行房的一切场合都叫作婚姻,并 且这种说法已得到历史的认同,我们只好沿用如此。
所谓群婚,发生在母系社会,男女之合由女性主导:女人想让哪个男人来和她上床,就让那个男人过来趴在床上。用犘尔根的话来说,那是“全面 自由的性交关系”。于是,所有“新生儿”都知母不知父。
对偶婚,发生在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代,男性地位逐渐提高,女性则主动削减自己的性伙伴数量:一个女人在一定阶段只和一个男人同 床而眠,但彼此没有任何依附,也不形成固定的家庭经济。
一夫一妻婚确立了父系社会,并由此彻底颠覆男女关系的原始地位:一个女人终身只能和一个男人发生床笫之事,并且只能为这个男人传宗接代, 以确保私有财产能够准确无误地实现血缘继承。
对于一夫一妻婚制的本质,恩格斯讲得非常透澈:“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 给这一男子的子女,而不是传给其他任何人的子女。为此,就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所以,这种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根本没 有妨碍丈夫的公开的或秘密的多偶制。”
这就是说,一夫一妻制虽然被人类视为“文明时代”两性组合的经典,但其本质却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甚至是虚伪的——它剥夺了女性的自由权 利,却没有限制男性自由,甚至还使男性有了制约和制裁女性的理由。对此,恩格斯同样讲得非常透澈:“一夫一妻制从一开始就具有它的特殊的性质,使它成了只 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
重温了历史,再来说现实,你可能就会忍不住高喊:“剩女万岁!”
为什么?因为“剩女”勇敢,“剩女”反叛,“剩女”真实于自己的生存感觉,“剩女”忠诚于自己的人生理念。也许她们有时也很无奈,但她们 毕竟没有向世俗低头屈服。
“剩女”是女人,当然需要男人。但对于男女之合,“剩女”不盲目从众,不随波逐流,不趋附现世的婚姻功利,不畏惧生活的艰难困苦,不从一而终将自己锁定于某一个男人,也无意 为锁死某一个男人而进行无效而又无聊的战争;她们坦然直面整个社会、自由出入整个男性世界。她们永远是自己的主人,永远是性的主人,永远是生活的主人。
这样不受羁绊的女人,如果就是“剩女”,她们可能只是被不幸的婚姻剩下,但决不会被爱与性剩下,不会被快乐与幸福剩下。她们可以痛快淋漓地畅游爱河,可以 不受限制地享受性乐,她们将女人的本体价值无限放大与提升,她们是女性群体中的真正强者!
还是回到最初的话题吧。如果说一夫一妻婚制作为男权专制的产品,必将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化而解体。那么,从今天开始坚持单身的“剩女”们,就是埋葬一夫 一妻这种该死婚制的唯一掘墓人!所以我们需要高呼:“剩女”万岁!
至于马克思所说“人类自身生产”的任务,留给那些生怕被婚遗忘的女人去完成吧——那些中规中矩捍卫体制的女人,将因她们的母亲角色受到社会尊重,而敢于否 定现存体制的“剩女”,却因她们积极探索并大胆回归女人的本我价值,而无疑会受到时代的追捧!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呼:“剩女”万岁!
我想,这大约就是21世纪“剩女如云”的历史意义吧。
注:文中恩格斯的话,引 自《家族、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的话引自《1844年经济学政治学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