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俊父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18:09
董俊
董俊(1186—1233),字用章,金真定藁城(今属河北)人。少年时种田,成年后浏览书史,擅长骑射。蒙古代金后,河北大乱,藁城令立靶募兵, 董俊挽强弓一发中的,受募领兵。1215 年,木华黎帅兵南下,他率军投降,  此后成为一位著名的世侯。
1219 年,董俊升任中山府(治今河北定县)事,佩金虎符。他与金真定 守将武仙对峙,在曲阳大败武仙。1220 年八月,武仙穷蹙而降。木华黎授董俊龙虎上将军、行元帅府事,驻藁城,不久升左副元帅,其部众号为匡国军。
他曾对木华黎进言:“武仙黠不可测,请加以防备。”1225 年二月,武仙果 然杀史天倪反叛蒙古,再投金朝。一时间,藁城近旁州县大多改变旗帜,董 俊“险夷一节”①,孤军坚守,后更拥护史天泽为主帅攻克真定,帮助史天泽 稳定了河北局势。1232 年,他参与围攻汴京之役。1233 年,金帝逃奔归德,
他又追击围攻,死于战阵。
董俊去世时,已为蒙古立下汗马功劳。临阵作战,他总是身先士卒,勇 气慑众;且器度弘远,善战而不妄杀,南下伐金时,收归为奴者,都纵放为民。作为汉人世侯,他不是势大权重者,但以忠孝著称当世。攻克汴京时, 他将儒士侍其轴延归藁城,教授诸子。他曾说:“射,百日事耳;《诗》、《书》,非积学不通。”(《元史·董俊传》)子有九人:文炳、文蔚、文用、文直、文毅、文振、文进、文忠、文义。文炳、文用与文忠,事功亦显。
董文炳
董文炳(1217—1278),字彦明,董俊的长子。十六岁时丧父,少年老成。1235 年,以父荫任藁城令,虽年纪尚轻,但明于听断,以恩济威,为属下折服。当时正值括编户籍,凡敢隐实者诛,籍没其家,他竟使民聚口而居,  减少户数,减轻了赋役负担。不久,因抵制府官索求无厌,弃官而去。
1253 年秋,董文炳率部下四十六人赶赴大理从征,备尝艰辛,受到忽必 烈的表彰。从此追随忽必烈,“有任使皆称旨,由是日亲贵用事”(《元史·董文炳传》)。1259 年,随忽必烈中路军伐宋,他率弟文用、文忠及敢死士兵在阳逻堡抢渡长江。1260 年,忽必烈即位,他受命宣慰燕南诸道,第二年擢 任山东东路宣抚使。忽必烈组建侍卫亲军,他被任命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佩金虎符。1262 年,参与平定李璮之乱,围困济南时招得李璮爱将田都统缒 城投降;接着任山东东路经略,率亲军靖平山东乱局。后来,忽必烈剥夺世侯权力,唯董氏不予触动。
至元三年(1266),董文炳代史氏两万户为邓州光化行军万户、河南等路统军副使,奏准始颁将校俸钱。七年,改任山东路统军副使。九年,迁枢密院判官,行院事于淮西,筑正阳两城(今安徽颍上东南、霍丘东北),夹淮相望,作捣宋腹心之势。十年,拜参知政事。这年,元军大举伐宋,他先 在正阳挡住宋将夏贵的猛攻,九月自正阳南下安庆(治今安徽潜山)。十一 年正月,他与伯颜在安庆会师,迫使宋守将范文虎归降,又随大军顺江而下, 攻克当涂、采石。在十二年(1275)三月打下建康(今江苏南京)后,他进驻镇江。在镇江战役中,他又大败张世杰、孙虎臣的水军,获战船七百艘, 宋军力从此穷蹙。
这年十月,元军分三路进趋临安(今浙江杭州),董文炳居于左路。他下江阴(今属江苏),招张暄,顺江出海,进取澉浦,第二年(1276)正月已占有盐官(今属浙江)。这时伯颜中军已抵临安城北,张世杰企图使宋帝逃往海上,但董文炳军绕出临安城南,堵住了宋帝的入海之路。不久,宋帝 赵 遣使上表投降。二月,董文炳等人进入临安城,“罢宋官府,散其诸军, 封库藏,收礼乐器及诸图籍,取皇帝诸玺符上之丞相”①。三月,伯颜班师,  诏令董文炳留守治事,他使李璮将宋史及注记五千余册北送国史院。
① 李冶:《董俊神道碑》,《畿辅通志》卷一七一。
伯颜奏 称,平宋时,怀徕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七月,以董文炳为中书左丞。这时,他与阿剌罕经略浙、闽,并恪遵敕令,“所过禁士马无敢履田麦”②,一 路攻取台州、温州、漳州、泉州、建宁、邵武等地。泉州蒲寿庚降,他以蒲氏素主市舶,宜重其事权,解所佩金虎符相予。此事虽有专擅之罪,但事后
忽必烈不仅免予追究,而且再赐他金虎符。
十四年,忽必烈在上都召见董文炳,派他到大都视事,“中书省、枢密院事无大小,咨即而行”③。董文炳留其子士选在上都宿卫,本人即赴大都, 但不到中书省办公,唯以平素威望抑制阿合马的专权用事。他说:“主上所 托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细。且吾少徇则济奸,不徇则致谗,谗行则身危,而深失付托本意。吾是以预其大政,而略其细务也。”④十五年夏,董文炳已有病,但仍加任佥书枢密院事。不久他病笃而卒。后赠平章政事,谥忠献。子士元、士选,均有事功。
董文用
董文用(1224—1297),字彦材,董俊第二子。十岁时父死,由长兄文炳教育***。藁城为庄圣太后唆鲁禾帖尼汤沐邑,1250 年董文用谒见太后于和林,后入忽必烈藩邸主管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元史·董文用传》)。
1253 年,董文用与其弟文忠从忽必烈征大理。1257 年,受命授皇子读经, 并召遗老窦默、姚枢、李俊民、李治、魏璠等于四方。1259 年随忽必烈伐宋有功。
1260 年忽必烈即位后,董文用历任左右司郎中、兵部郎中与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他主持开挖唐来、汉延、秦家等渠,垦辟中兴、西凉、甘、肃、瓜、沙等州大片水田,招徕四五万户,授田种,颁农具。当时宗王只必铁木
儿属下在地方上需索无算,凌暴官府,他不畏权贵,加以遏止。
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设立司农司,董文用受命为山东东西道巡行劝农使,他走遍山东各地劝农,“五年之间,政绩为天下劝农使之最”(《元 史·董文用传》)。十二年(1275),丞相安童奏任他为工部侍郎,以代阿
① 元明善:《藁城董氏家传》,《元文类》卷七○。
② 元明善:《藁城董氏家传》,《元文类》卷七○。
③ 元明善:《藁城董氏家传》,《元文类》卷七○。
合马私人纥石里。安童遭谗被派往西北边境,他也受到诬陷,但忽必烈不予 理问。十三年,出任为卫辉路总管,佩金虎符。适逢灭宋后所得图籍、金玉、财帛等北运繁忙,他会集旁郡立驿置法,使运事不废,又不伤民力。十六年, 免官归乡,闲居读书赋诗。
至元十九年(1282)阿合马被杀后,朝廷选用旧臣,董文用受召为兵部尚书,从此与闻大事。依照他的建议,整顿了按察司机构。转任礼部尚书, 迁任翰林、集贤二院学士,知秘书监。当时中书右丞卢世荣专权,以聚敛为 功,无人敢言。董文用当面责问:“牧羊者,岁尝两剪其毛,今牧人日剪其毛而献之,则主者因悦其得毛之多矣,然而羊无以避寒热,即死且尽,毛又可得哉!民财亦有限,取之以时,犹惧其伤残也。今尽刻剥无遗,犹有百姓乎!”(《元史·董文用传》)卢世荣竟不能对。
二十二年(1285),他受命出任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在杭州推迟修建佛塔以纾民困。第二年,他为保养民力,谏止用兵日本。二十五年,改任御史中丞,举用贤能之士胡祗遹、王恽、雷膺、荆幼纪、许楫、孔从道等十余人为按察使,徐琰、魏初为行台中丞。当时桑哥专权,他独不阿附,且向忽必烈具奏桑哥奸状。后又迁任大司农、翰林学士承旨。二十七年,受命为皇孙授经。三十一(1294),忽必烈去世时,亲信的汉人旧臣,惟有董文
用尚存。成宗铁穆耳即位后,常召他入帐中问事,升为资德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
大德元年(1297),董文用卒,后封赵国公,谥忠穆。
董文忠
董文忠(1230—1281),字彦诚,董俊第八子。1252 年,他入侍忽必烈 潜邸,次年从征云南。1259 年,从忽必烈伐宋,渡长江,围鄂州。1260 年忽必烈即位后,置符宝局,董文忠受命为郎,自此随事献纳,备受亲信。忽必 烈称他为董八而不呼其名。
至元二年(1265),安童为中书右丞相,言事忤旨,董文忠代为解释而 得到允可。八年,侍讲学士徒单公履欲奏行科举,忽必烈召人廷议,董文忠 称诗赋无益于治国,科举乃亡国余习,阻止此事。十一年(1274)伐宋,民困供馈,他奏免常岁横征。后又请罢官卖农具之税。有诏盗者杀无赦,他奏请当分罪之轻重,不可一概处死。忽必烈怒杀罪犯,他又敢奏请覆实辩诬平刑。阿合马柄政,大立亲党,他奏请召还廉希宪为相。十六年,更奏请军国 之事先启真金太子而后奏闻,使太子负责视事。礼部尚书谢昌元请立门下省, 廷臣奏以董文忠为侍中,阿合马称不可使“盗诈之臣”居其间,意指文忠, 文忠忿加辩斥,“且攻其害国之奸”(《元史·董文忠传》)。
至元十八年(1281),升典瑞局为监、郎为卿,仍以董文忠任其职,并 佥书枢密院事。“留居大都,凡宫苑、城门、直舍、徼道、环卫、营屯、禁 兵、太府、少府、军器、尚乘诸监,皆领焉”(《元史·董文忠传》)。原隶中书省的兵马司也改由董文忠掌管,阿合马屡请夺还,不能得逞。忽必烈
对他极为信任,曾对皇太子说:“竭诚许国,能于大事多所建明者,惟董文忠为然。”①此年冬十月病卒,后封寿国公,谥忠贞。
① 《枢密董文献公》,《元朝名臣事略》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