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存:应当解决“租不起”,不该解决“买不起”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9:24
 经适房走到现在,不会再相信是面向的最底层百姓了,而且经适房无偿划拨土地已经不存在基础,经适房的土地成本上升的很快,所以即便大建经适房,也与普通收入人群无关了。

    实际经适房早已经沦为了公务员群体的福利房,只是我们原来不敢承认。不单单是公务员,还包含吃财政饭的几乎所有人,成为经适房购买的主力,这实际是以国有土地资产的流失保障了中高收入阶层的福利住房。与住房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

    至于现在某些人叫嚷出来的“二次房改”,实质核心还是满足夹心层(也就是公务员以及吃饭财政供养的阶层)福利房需求,但是,他们忘记了,最低收入群体——城市产业工人、农民工、新增城市的大学生不在他们关注的范畴。而“二次房改”的核心是土地低价征收,不单单不关注城市的弱势群体,还要抢占农民的土地。

    为什么这么多的专家学者把夹心层的住房问题看得这么重?主要原因还是中高收入阶层的话语权强势,而二次房改的那些专家学者,要的是吸引眼球。

    据报道:5月4日,“二次房改”主要推动者李明给《华夏时报》记者发来邮件称,3天后,支持“二次房改”的多位推动者将在北京首次聚首商讨进一步行动,届时,住建部多位高官、大型开发商和权威专家会悉数到场,目的是再将一军。5月7日一早,本报记者早早来到会场,随着全国人大代表迟夙生、中国投资学会副会长刘慧勇等“二次房改”坚定推动者的到来,却迟迟未见住建部官员身影。直到会议结束,原定出席的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长侯淅珉、法规司司长曹金彪、改革发展司司长冯俊和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等官员无一现身。
    我倒宁愿相信住建部的官员理解二次房改的真相。过多的政策房,过低的老百姓享受不到的政策房价格,把贫富分化演绎的更加突出。而所有的政策房,实际都来源于农民和城中村居民的土地权利的丧失,而更多的原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人搞的集资建房,实质又是国有土地资产的巨大流失。国有土地资产是全面的,但是享受者却是少数人。

    住房问题激化的实质是中低收入人群越来越买不起商品房,但是租赁市场却是混乱不堪,没有实质性的管理措施。而公租廉租我们基本没有去做。

    改变住房理念,是我们必须做的,但是前提是公租廉租与租住的长期稳定。市场租赁我们最担心的是不稳定,随时准备搬家和接受租金的上涨。

    我们也能看到在廉租和公租上的努力。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按照政策,廉租住房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土地净收益的10%以及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

 

    香港政府解决公屋问题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据资料显示:香港解决公租问题分为三个阶段:
    首期阶段是从1954年开始。由于1953年圣诞之夜,在九龙的石硖尾木屋区发生了一场火灾,5万多人丧失家园,这就迫使香港政府在缺乏土地的条件下,以最短的时间,用最经济的方法建造房屋,尽量为无家可归者及早提供食宿之处,以解燃眉之急。
    1954年至1979年的25年间,兴建的公共房屋使200万居民获得了住所。此种廉租屋解决了全港人口总数近40%的住处。
    第二阶段:香港总督在1972年宣布公屋建设十年计划。在1973—1983年的十年间为低收入阶层150万人提供独立单元式住屋的计划。

    第三阶段:1977年开始施行“居者有其屋计划”,是由房屋委员会承担兴建和出售。

 

    我们看到的是,解决公租廉租是需要时间来完成的。而资金问题无疑是廉租公租住房建设的瓶颈问题。但是,作为居者有其屋作为宗旨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致力于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廉租公租建设当中。

    由于土地价格的上升是不可逆的,那么解决买不起的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并没有绝对的权利。更不能靠农民和城市局面现有的土地财产的丧失解决“买不起”的问题。

    建立稳定的廉租、公租体制,把买不起的人群安置在廉租公租住房里,建立廉租公租的进出体制,这才是我们要做的,而且完全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