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研究朝鲜半岛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44:52

为什么说中国研究朝鲜半岛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作者:李水山

笔者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人,每天至少几分钟内快速阅读和分析三次以上中日韩三国的主要媒体的重要消息。可以说研究中日韩农业交流与合作,有些话语权,不客气地说,在“三农”教育和东北亚比较教育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但近年来,常常烦恼,因为中韩主要新闻媒体首要版面上“三农”与教育的专题大为减少,而不得不看那些与本人研究领域没有太大关系的紧张的朝韩关系以及对天安号事件的各种评论。

更为让人担忧和焦灼的是国内一些半岛问题权威人士关于朝韩问题的解读出入比较大,甚至很业余、滞后和荒唐,觉得一些外行都知道的信息,他们权威专家怎么还不知晓,还那么偏离、错误,甚至还停留在上一世纪?有些出入和偏差不要紧,可以纠正,但有些属于荒谬、拧劲、误人子弟,可能影响国家外交、经贸、军事、文化、教育、科研等重大政策,在对外交往中处于被动、迟缓和尴尬,那可是大事啊。中国需要站稳国际舞台,端正国际形象,提升国际威望,国家领导人需要的是简明、准确的结论、推论,而且还要与时俱进、动态发展,不能总是停滞、含混、离谱、出错。

为什么中国大陆研究半岛水平很低,有些领域都不如网民的业余研究水准?

原因也许很多,但依我看有如下几种原因:(1)多数半岛问题专家都是上一世纪7080年代朝鲜留学生,去韩国的留学生刚刚回来,有人存留那个时代的陈旧、滞后、封闭、保守的意识形态、思维定势和固化的观念;(2)以研究欧美的视野、方法分析半岛问题,主要用英语、俄语、日语分析资料、数据,语言、文化功底比较差,或是临阵磨枪,都不是第一手准确的资料和数据,针对性、准确性和前瞻性都比较差。但是,有些专家尽管依靠英语研究分析,但比较准确,如北大的朱锋教授,而有些知名大学、研究所的几位教授却不敢恭维,这次对天安号事件的分析、判断和推测谬之千里;(3)以为韩国是日本的分支,其实有很大差别,很多驻日本记者或学者自我判断、妄加评论、出入很大。这方面应该看和读郎咸平教授和日裔美国经济学者前田研一对韩国的综合评论;(4)以传统的封建文化视野或俯瞰视角来粗糙、草率、低估半岛历史、文化与现状及复杂的国内外问题,从研究态度和方法上就不可取;(5)虽然具备语言、文化功底,但专业基础薄弱,研究方法不当,思维模式固化,研究成果经常有偏差,缺乏公信力。

在培养国际关系、东北亚以及半岛研究人才上,也要树立党中央、国务院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也可以向古人学习。曹操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他来,他就光着脚出来迎接。曹操从“讨贼檄文”中欣赏和喜欢甚至辱骂他祖宗的陈琳的才华。刘备“三顾茅庐”更是传世佳话,而诸葛亮事必躬亲,在他纷繁、细微、苛刻的人才启用标准束缚下,连三流将才都难以脱颖而出,优秀人才被排挤,导致蜀国的加快灭亡。

美国事关中国问题专家启用华裔,半岛问题重用韩裔,有世界顶级犹太人科学家爱恩斯坦、国际问题专家基辛格,最好的日裔交响乐指挥小泽征尔,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印度IT科学家等。武断而多疑的斯大林担心害怕希特勒,将几十万国内德裔公民强制迁到内地看管起来,在他看来和日本人长相差不多而难以分辨的亚裔人也强制迁到内地。有的国家至今连翻译都不敢启用外裔本国公民。希特勒畏惧、仇视和屠杀犹太人,是因为犹太人比日耳曼民族聪明能干,从人才学角度分析,苏联和德国、日本只能是二、三流国家,而美国成为世界最强、最开明的国家,就是依靠用人不疑,启用、重用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优秀人才。

相信,在科学的人才观指引下,我国研究朝鲜半岛和东北亚问题的一流人才即将脱颖而出。

20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