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刹车别踩得太急 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19:13
中国政府刹车别踩得太急
郭凯
今年三月底,国家统计局十分低调地公布了根据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修正过的GDP历史数据。一个并不让关注中国经济的人掉眼球的调整是2007年全年的GDP增速由过去的13%向上修订至14.2%,而13%也已经是向上修订过的数据,最初公布的2007年的增长数据为11.4%。14.2%,即便对于习惯了两位数增长的中国而言,也是一个高得吓人的数据。事隔三年之后,国家统计局用数字毫无争议的证实了当时中国经济当局始终羞于承认,而严肃关注中国经济的人普遍怀疑的一个事实──中国的经济在2007年过热了。
虽然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但和今天中国经济直接相关的问题是:2007年的宏观紧缩是否做得太晚、做得太过?晚导致了过热没有得到及时避免,而做得太过则导致了2008年的偏冷。也许有些人可以把2008年9.6%的增速,相当于2007年下滑三分之一,归咎于2008年9月之后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但事实远非如此,从下图就不难看出,虽然2008年4季度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了中国经济额外一击,但中国经济跳水式变冷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开始了(注:季度GDP增速与修订后的2007年全年的GDP增速存在较大出入)。换句话说,中国宏观紧缩的刹车板,不仅可能踩得太晚,而且可能踩得太急。

2007年的事情,为什么要今天重新提起?因为今天的中国经济,和2007年的中国经济,从症状到政府的调控手段上看,都有不少相似之处。重新回顾一下2007年至2008年9月那段时间的中国经济,也就是经济由过热走向过冷的过程,再和2009年6月以来的中国经济做一个类比(广泛接受的看法是中国的经济是自去年2季度以来触底回升),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系,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走。
2007年,最终触动政府重手调控的是两件事情,一件是通货膨胀的抬头,一件是房地产价格的飙升。这和当前要求政府紧缩的原因几乎完全一样。从下面两幅图也不难看出,从2009年6月到今年4月,这11个月的CPI走势以及房价走势,和2007年的头11个月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是,2007年的通货膨胀水平更高,而房价增幅相对较小,过去这一年,中国的通胀也在抬头,不过仍属于温和水平,但房价的飙涨则超过2007年。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还有当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2007年至2008年,人民银行开始频繁紧缩货币政策,其主要操作方式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对贷款增长的总量限制。同时,一系列打压房价的措施纷纷出台,从2006年的“国十五条”到2007年的《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再到《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补充通知》,目的都在于抑制房价快速增长。最终的结果不仅是房价上涨的放缓,还有整个房市成交、投资的大幅下滑。
今年应对通胀和房价上涨的措施,不出意料的还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限制贷款总量以及出台打压房价的措施。从2009年末的“国四条”到“国十一条”再到最近的“国十条”。初步的结果看,房价上涨似乎有被稳住的迹象,成交量也在大幅下滑。货币政策的收紧程度,仅从存款准备金率和M2增长看,存款准备金率比2007年相应时期要高,M2增速放慢的程度也更大,尽管这一收紧是在较高的基数上发生的。


如果2007年对我们有任何启示,中国的经济当局在未来半年可能会面对更大的收紧压力,特别是如果通货膨胀继续抬头。2007年的时候是猪肉价格吹响了继续收紧的号角,今年则可能会变成菜价。但前面已经说过,2007年的紧缩收得太过,从工业增加值看,中国的增长在2007年2-3季度就已经见顶,如果从更具有前瞻性的粗钢产量看,中国的经济从2007年1季度后就出现很强的紧缩走势,而中国的股市也在2007年10月封顶后急速回落。而当前的中国经济,和2007年处于峰值时的中国经济有不少相似之处(见下面的三副图),工业增加值增速看起来已经开始放缓,粗钢产量增速已经连续多月回落,而股市也出现了大幅回调。
继续向前,中国的经济当局也许需要问的一个问题是,在避免经济过热,出现泡沫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避免重复2007-2008年调控过程中,下手过重、持续时间过长的做法。否则,2007-2008“过热-过冷”周期的后半程,是有在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重新出现的可能的。



(本文作者郭凯是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经济学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现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 KKR
- echo
- apeman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