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怀念以前的“年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31:24
在儿时的记忆中,春节就是一顿美餐、一件新衣服,一张崭新的压岁钱……这些在今天看似简单不过的东西,却是那时的人们对于春节最幸福的期盼。但在随时可以穿新衣、吃美食的今天,这样的春节已很难找到快乐的理由。
以前春节买几斤肉、一只鸡、一条鱼,加上点青菜、豆腐,已经够一家人快快活活地吃几天的了。除了吃,玩的也很多。逛庙会时,大人们给买个风车或一串糖葫芦,“生于五十年代”的人们就举着到处疯跑。各厂矿机关也都要举办文艺晚会,郊县文化馆则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
而“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对天灾人祸的了解,更多的是后来从父母的回忆中得到的。对于孩子来说,春节永远是快乐的。平日里粗粮细做难见荤腥,除夕夜的富强粉肉馅饺子就显得分外香;平日里没有零花钱,春节里糊个纸灯笼,红色小鞭炮拆开来单个儿放,都能让快乐延续一年。集体性是六十年代春节的特征。单位发票看电影、操办游艺会、团拜,街道统一发票证、购货本,组织打扫卫生。不少“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可能听到过自己的哥哥、姐姐这样向父母拜年:“爸爸同志、妈妈同志,春节好!”六十年代过春节,登门拜年、拱手作揖、“恭喜发财”等等,被单位团拜、点头致意和“过年好”所替代。



1961年春节,北京逛厂甸庙会的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大串糖葫芦。



是啊,好怀念以前,怀念小时候,如果人不用长大那该多好啊!呵

穿新衣,放花炮”,春节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日子。攒了一年的布票变成红色、蓝色的灯芯绒或小碎花布,再忙碌、再手笨的妈妈也要踩着缝纫机“嗒嗒嗒嗒”地干到深夜。初一早晨醒来,孩子们的枕头边保准都平平整整地放着一套新衣。平时的衣服都是老大穿小了老二穿,过年了,多困难的家庭都要想办法给每个孩子做身新衣裳,哪怕是旧衣服翻改的也好。



大年初一,十六岁以下的小孩要到爸爸妈妈跟前说“恭喜”,然后从大人手里领一个红包。红包用红纸折叠,没有封口。压岁钱一般是一角或二角。家里经济好的一般可领到一元、二元,不是一整张,而是刻意换成崭新的一角一角,可以让拿到的孩子喜滋滋地数很久。



北京制药厂工人在欢度1973年春节(图片来源:新华网



1977年春节期间,文化部慰问演出团的演员来到医院,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演唱现代京剧《沙家浜



七十年代的春节,熟悉的样板戏已经换成了爱情剧 从70年代春节气氛的演进对比中,人们感受到的最大喜悦莫过于此——有了安全、自由、温暖、热闹、团圆感觉的中国人的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