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 融入城市的路有多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48:39
2010年05月23日 07:28:56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辑: 陈元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赣州去年开始实施“新市民工程”,让新生代农民工有房住、有技能、有保障
新闻背景:江西省赣州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15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6.8%。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多,仅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务工的就有约30万人。他们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却又面临着逐步被城市边缘化的尴尬。赣州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市民工程”,包括保障工程、就业工程、素质工程、安居工程等,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
住得起房 扎得下根
前不久,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务工6年的会昌县白鹅乡下安村村民赖海波,参加了章贡区首批518套新市民公寓的申购。以低于经济适用房的优惠价格在城市买房,这个让许多进城务工人员梦寐以求的心愿,如今在赣州已经成为现实。
在赣州市打工五六年了,来自赣县的钟辉说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尴尬:不会农活,像农村里的城市人;又觉得自己跟城市格格不入,像城市里的农村人。“市里出台的新市民安居工程,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来自赣县的王忠华夫妇在赣州城区务工已经七八年了。这么多年,夫妇俩都是租房住。听说赣州为农民工修建新市民公寓,王忠华直呼:“真是太好了!听说每平方米只要1500多元,比商品房便宜一半。等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们就把父母都接过来,那时候,我就是城里人了。”
为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转移进城,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赣州市明确提出:用2年左右时间,投资40亿元,建成新市民公寓3万套,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吸收至少10万农民工进城居住,成为新市民。
通过政府投资、市场运作、企业自建以及闲置房改建“四种模式”,快速推进新市民公寓建设。截至今年2月,已开工建设新市民公寓2234套,已有702套即将交付使用。
为了让进城务工人员真正住得起、留得下,该市选择在进城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工业园区合理确定建设地点,让部分农民工实现在城市安家立业的梦想。为防止新市民公寓“变味”,该市对购房人条件有针对性地作了一些设置,在此基础上,依照“企业员工个人申请——相关部门审核认定——张榜公示”的程序,严格把关。
一技在手 生活无忧
南康市农民刘忠有曾在广东的五金厂工作,现在回乡想谋求一个岗位,便来到南康市新生代农民工学院,学习电脑模具设计。南康市通过整合项目、整合培训机构、整合教育及各类社会资源,开办了这所学院。目前,该学院已培训了农民工近10万人次。
23岁的钟延松来自安远县一个农村家庭。他认为在城市打工是个学习的过程,今年春节,回家过年的钟延松在县城看到了很多新开的餐饮连锁店,他很想自己创业。“我连店名都想好了!”钟延松说,自己打工时用心学技术,因为他坚信:一技在手,将来在城里生活就业不愁。
赣州市建立了新市民就业保障机制,使他们与本地居民同等享受无障碍就业。劳动部门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与用工企业联合出资设立培训基金,促使新市民就业培训长效化。2010年春季人才招聘大会拉开大幕,近万个岗位供新市民选择。
赣州市成立专门机构,形成新市民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社区教育平台和广场文化平台,通过创建新市民夜校、新市民法律学堂等载体,围绕着培育城市意识、加强道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劳动技能等主题,对25万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培训。还专门出台了新市民创业优惠政策,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创业扶持群体的创业项目。目前,全市累计发放扶持创业贷款16.54亿元,直接扶持创业1572人,带动近3万人就业。
新生代农民工开始重职称:有“身份”才能走得更远
新生代农民工接连自杀凸显中国转型期社会管理新难题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低收入工作无兴趣
一亿新生代农民工深度撞击“城市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