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三七市――旧金川乡地望考-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8:27

据慈溪旧志,唐孝子张无择世居慈溪县金川乡招义村,那么,金川乡因何命名,招义村今又位于何方呢?
  
  金川乡为旧慈溪的西屿、德门、石台、金川、鸣鹤等五乡之一,习惯称慈溪西乡,经考证以源自云湖金沙岙的金沙溪而命名。据宋《宝庆四明志》,唐宋时期的金川乡辖有四里三村:即云山里、太平里、大川里、求贤里、太平村、招义村、千金村。到明代,金川乡除大川里改称高平里外,所辖仍为四里,但已无村,所以招义村在明天启、清雍正、光绪三个时期的慈溪旧志中也无从查考。明、清两代,地域管理虽以都、图为主,土地登记也全面推行鱼鳞图册,但户籍上仍习惯沿用旧制。据清光绪志记载,金川乡的四里为云山里、太平里、高平里、求贤里。从志中记载四里所包括的自然村分析,金川乡的大致范围即东到郭塘岙、石人桥、八字桥,南到方家渡、罗家渡、祝家渡、丈亭渡、蜀山渡沿江一带,西到苏家、蔡家、桐下湖庙前、咸池,北到吴家岙、郑家潭、桐岭、石步、桂家岙、云湖北山岗一线。这个范围,相当于今天的余姚市凤山街道一部、丈亭镇、三七市镇和江北区慈城镇一部。又据民国三十六年(1947)绘制的慈溪县全图,当时慈溪县的乡镇已增加到二十五个,金川乡仍然存在,但面积仅相当于今天的三七市镇三分之二大小,比明清时至少缩小六到七倍。尽管金川乡历史上的范围时有变化,从唐代开始,三七市一带始终属于金川。金川作为基层政权的名称,如1958年10月的“丈亭人民公社金川营”,1959年4月的“丈亭人民公社金川管理区”,一直沿用到1961年6月改称三七市人民公社为止,直到今天还有金川路的路名。很显然,金川如同慈溪,今天的慈溪仅仅是地名,其行政区域已经远离源自慈溪(大隐溪)的大隐,大隐今属余姚市;金川也一样,只是三七市镇的一个地名,与原来的金沙岙没有任何联系,金沙岙今属宁波市的江北区。  

  关于招义村,据雍正志,张无择在饶州刺史任上悉其父袁州司马张叙“卒于任,无择奉丧归里,葬于虎胛山”。当时人居为里,田野为村。而张刺史奉丧归里归的就是金川乡求贤里,虎胛山则坐落在金川乡的招义村。唐代的金川乡比明清时期更大,东界一直要延伸到县治东边的清道观山下,在这样大的范围内明确招义村的方位确非易事,好在旧志中有虎胛山的记载,于是我将调查重点放到虎胛山周围,即现在的独山、冯家一带。这里的老人告诉我,解放初村里还有张家祠堂,祠堂又称张孝子庙,供奉的张无择称孝子太公。当我问起张氏宗祠现在哪里时,今年八十五岁的张如标老人陪我看了祠堂遗址,说祠堂是在“文革”期间拆掉改建为生产队仓库的,现在仓库也拆了,祠堂地基又没有人敢建私房,所以成了村中心的一块空地。老人说:“祠堂没了,代代相传的‘孝子太公’等我们这些人过世,恐怕也不会有人知道了。”另一位张姓老人说他知道虎胛山上孝子太公的坟墓,还说坟墓在“文革”时期拆掉了,但墓碑还在,要带我们去找。在村东一条古岭路旁边的竹山上,我们钻进竹林满山寻找,终没能找到,是因为年代久远下沉了还是被人抬走了,不得而知。因为独山自然村位于三七市东侧,由此可以推测,今天的三七市一带就是唐代的金川乡招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