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王丹凤的艺术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47:43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几代人耳熟能详的歌曲的原唱者就是王丹凤,是她主演的电影《士日记》中的插曲。王丹凤从影60多年,主演近60部影片,在中国银幕上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本书是王丹凤最后的传记与画册,它汇集了王丹凤各个时期的照片,真实反映了她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
“玉凤”变“丹凤”
祖籍浙江宁波的王丹凤,1924年8月23日出生在上海。经营旅店为业的爸爸给她起了个优雅而又吉利的好名字,名叫玉凤。
虽说王丹凤并非艺术世家,但父母亲却爱看地方戏,每次上戏园或剧场的时候,总是把王丹凤带在身边。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那光彩华丽的舞台在女儿稚嫩的心田里,悄悄地播下了一颗崇尚艺术的种子。在那个时候,王丹凤还仅仅是一个狂热的小影迷。她在自己闺房的床边,贴满了从画报上剪下来的许多明星照和剧照,特别是把周璇、袁美云、胡蝶、阮玲玉、陈云裳等人主演的电影奉为至爱,把她们当作自己崇拜的“青春偶像”。
1941一个偶然的机缘,竟使王丹凤在懵懵懂懂之间,撞开了令多少影迷们所心驰神往的影坛大门。原来,王丹凤的邻居舒丽娟是“合众影片电影公司”的基本演员,舒丽娟深知这个漂亮聪颖的邻家小阿妹酷爱电影,一天,舒丽娟领着王丹凤来到徐家汇的“合众电影公司”。此时的摄影棚里正在拍摄由朱石麟执导的影片《龙潭虎穴》。望着眼前的拍摄场景,从没有见过拍电影的王丹凤呆着站在一旁,好奇而专注地凝视着眼前的一切。
当时,一组镜头顺利地拍完了。朱石麟很高兴,让大家休息片刻,不经意中,朱石麟发现了王丹凤那张俊秀清丽的面容,舒丽娟马上凑上去说:“朱先生,她是一个十足的小影迷,她想拍戏。”“那好呀,来试试镜头吧。”朱石麟说完,又转身向摄影机走去,开始继续拍戏。
当王丹凤兴高采烈地把在电影公司遇见朱导演的情况向父母讲述时,孰料,父母却坚决反对女儿去干演员这一行。然而,立志要当一名电影演员的决心,在王丹凤的心中已越来越坚定。
随后,王丹凤又再次来到电影公司,主动找到了导演朱石麟述说心愿。朱石麟很是高兴,他当即让王丹凤在他导演的影片《龙潭虎穴》的布景前,扮演一个端茶的小丫头来试一试镜头。朱石麟发现王丹凤很上镜,于是,让王丹凤把姓名写在纸上交给他。
王丹凤在一张纸条上写下了她原来的姓名“王玉凤”,朱石麟凝视着“王玉凤”这三个字,沉思良久,便说:“王玉凤这名字,读起来很拗口,又喊不响。我建议,改个名吧!”“改一个字就行了,就叫王丹凤吧,既喊得响亮,又有点意义。丹凤朝阳嘛。”王丹凤的艺名,便由此而来。
随后,王丹凤与电影公司签订了3年的拍片合约。朱石麟并关切地要求王丹凤,一要多看老演员拍戏,二要多看中外著名小说,三要多看不同类型的电影,从中更好地吸收和借鉴演戏精髓。朱石麟对王丹凤未来寄予了深切的厚望。
《新渔光曲》中崭露头角
《龙潭虎穴》中的小丫头,仅仅只是王丹凤初上银幕“试镜头”。接着王丹凤便在朱石麟导演、桑弧编剧、顾也鲁、英茵主演的《灵与肉》中扮演一名女学生,也就是男主角的表妹的角色。这是王丹凤初登影坛的第一部电影。
随后,王丹凤又在于由编剧、屠光启导演的《新渔光曲》里一跃成为了女主角,与当红小生黄河演对手戏。当年由蔡楚生编导的《渔光曲》脍炙人口,在上海首映时创下了连映84天的票房纪录。在1935年2月获得了莫斯科国际电影展的“荣誉奖”,从而成为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电影。此次重新拍摄的《新渔光曲》,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延伸。王丹凤在这部《新渔光曲》中,扮演了过去王人美所扮演的角色——一个受尽剥削和欺凌、贫穷而又善良的渔家姑娘。这一角色对王丹凤来说,不但显得特别的陌生,而且与她的家境和个人的经历截然不同。但是,充满神奇光与影的银幕诱惑力和对角色的深深喜爱,使王丹凤对这个极富有挑战性的角色情有独钟,演得十分用功。果然,王丹凤在《新渔光曲》上映后,很快声名鹊起。
王丹凤陆续主演和参演了《落花恨》、《春》、《秋》、《博爱》、《断肠风月》、《浮云掩月》、《三朵花》、《合家欢》、《两代女性》等二十余部影片。在这些以家庭悲欢离合和男女爱情为主题的影片中,王丹凤扮演的或者是那种被侮辱和被迫害的女性,或者是历经爱情波折的气质高雅的大家闺秀。银幕中不同的女主人公不尽相同的悲剧故事,牵动着银幕之外的无数观众的心,王丹凤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闪耀的电影明星了。
爱情和爱国的双双召唤
1950年,王丹凤与陶金、刘琼、韩非等人,作为香港电影剧团的成员,前往广州进行慰问解放军演出。11月,王丹凤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投入了新中国的怀抱。
此时,王丹凤与柳和清正忙碌着在筹备两人的婚礼。柳和清出身电影世家。父亲柳中亮与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共同经营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发家。以后柳中亮创业大同影业公司,柳和清完成学业后便帮父亲在公司打理业务。1951年元旦这一天,王丹凤与柳和清在相爱长达7年之久后,喜结秦晋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特意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图文,完整报道了王丹凤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园大酒店举行结婚典礼的详细经过。婚礼隆重而热烈,上海电影界的著名导演、演员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亲临祝贺。
继而,王丹凤便重返影坛,在当年柳中亮独立门户创办的“大同”影业公司里,主演了新拍摄的影片《彩凤双飞》。这部影片由朱端钧等人编剧、潘子农导演,王丹凤和李纬、陈述演对手戏。在影片完成后不久,留守在上海的多家私营电影厂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
随后,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又经过“公私合营”,全部归属于国营体制的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12月,王丹凤成为新成立不久的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女演员。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穿花衣的“小燕子”
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组拆分成立了“天马”、“海燕”、“江南”三个电影制片厂。江南厂开篇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由艾明之编剧、陶金导演的《护士日记》。这部影片在人们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由王丹凤扮演的那个年轻漂亮、积极向上的新中国第一代女护士的崭新银幕形象。
《护士日记》主要讲述青年女护士简素华为了服从国家建设需要,毅然离开上海,奔赴祖国边陲参加工业建设的故事。自从王丹凤拍摄电影以来,还从未扮演过这类新中国新女性的角色。
接下来的日子里,王丹凤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在认真仔细地琢磨着简素华这个角色。随后,她来到上海护士专科学校,访谈了好多即将毕业的护士。摄制组到包头钢铁厂拍外景的时候,王丹凤又自觉深入到一群青年女工中去,她从那些来自四面八方参加包钢建设的青年人中,汲取着塑造先进青年的营养。
影片中的一个特色,就是在其中适当加入了抒情化的爱情点缀,这是在当时一切强化政治要素、淡化艺术特点的非常时期,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点。
影片中的另一个特色,就是表现女护士简素华慈母般地哄着高昌平的女儿入睡时轻声哼唱的摇篮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简单的词句,流畅的曲谱,虽然只是一首小小的儿歌,但是,由著名作曲家王云阶所作的乐谱用在这里却极为合适,歌词里的“小燕子”所表现和比喻的也正是像简素华这样一代有志的青年女护士。这首插曲是导演陶金为了从生活真实出发,符合护士身份,主动提出让王丹凤自己亲自演唱。以前王丹凤曾在几部影片中演唱过电影插曲和主题歌,而这次在现场拍摄时,王丹凤是从她心底里所发出来的一种最佳的情绪融合。影片公映以后,凡是看过电影的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从嘴里哼唱几句,收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首插曲不但得到了少年儿童们的喜爱,而且也成为在大人们间几十年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
影坛佳偶
1978年,王丹凤首先在参演的《失去记忆的人》中亮相,随后,王丹凤又与韩非、孙景路等老演员一起主演了喜剧片《儿子、孙子和种子》,并于1980年在峨影厂与项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从那以后,王丹凤便再也没有接拍电影,《玉色蝴蝶》也就成了王丹凤告别影坛的封箱之作。
王丹凤淡出影坛后,她没有休闲在家,更没有停滞不前。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她深入基层,参政议政。改革开放30年来,王丹凤从一个著名影星,成长为在上海政协和全国政协会议上频频亮相的社会活动家,一个促进友好往来的文化使者。
1985年1月20日,对于王丹凤和她丈夫柳和清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他们俩应邀来到华盛顿,参加美国里根总统的就职典礼。
作为电影界人士,恐怕没有第二个像王丹凤夫妇那样受此礼遇。
1989年丈夫柳和清从上海电影制片厂退休,他只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饮业闯天下,在“美食天堂”之冠的香港独树一帜,崇尚素食,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数年之后,居然奇迹般地大获成功。从一间小店发展到拥有香港铜锣湾和九龙尖沙咀繁华地段两间相当规模的素食馆。
香港的报纸如此评介“功德林”:别人开餐馆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电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凤作后盾,“功德林”就开得颇有文化修养,就连开列的菜谱都充满传统文化的气息。
按照中国的传统说法,结婚50年为“金婚”,60年为“钻石婚”,王丹凤与柳和清已经携手走过了58个年头,已经跨越“金婚”,向“钻石婚”迈进。
58年来,王丹凤无论是走红地毯,还是踏水车、踩秧田;无论是头顶光环的熠熠红星,还是下厂劳动的普通女工,柳和清与王丹凤始终是恪守相望,左右相随,忠于爱情,矢志不渝。 (胡莹摘编)
《风华绝代——王丹凤画传》 刘澍 马中兴 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