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叫吹泡泡,瞎聊聊,戴帽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1:21:36
            每年我都会主持上百场有关经济、学术、社会的论坛,我现在有五类经常出席的会议主持邀请:一是大型的政策与商务论坛;二是主题沙龙与研讨会;三是公司机构或者政府部门的专题讨论会;四是政企界颁奖会;五是慈善公益晚会。对于一个论坛主持人来说,每次会议都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成长的机会,常常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想法、观点以及评论从其他与会嘉宾口中说出来的那种相“闻”恨晚,所见略同的痛快,偶尔也会感受到某某嘉宾发表某些闻所未闻的新鲜论点时候的那种获得新知的快感,这种快感我相信在网上看刘谦魔术揭秘的观众也同样拥有。温故,知新,是我作为论坛主持人最大的一种收获。

 

    然而,我不得不指出来的是,会议论坛给了我们交换思想的机会,同时也给健康发展的会议经济行业带来“被山寨”的危机,换句话说,不见得每次会议都是有价值的,不见得每个论坛都是有含金量的。我曾在一个高峰年会发言上说,“中国的论坛无非离不开9个字,第一个叫吹泡泡,第二个叫瞎聊聊,第三个叫戴帽帽,务虚的言论,不着边的话也特别多。”其实,每个会议论坛,都有其所属的气质,这种气质决定了它的价值趋向,往往主办方就是会议气质的最终决定者,而不是邀请到的嘉宾。

 

    吹泡泡型的论坛无外乎邀请一些行业内所谓知名的专家讲一些专业性的耸人听闻的观点,本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重点在“吹”,比如说到美国次贷危机像是在现场说书惊悚片《2012》,比如说把美国政府拯救通用汽车与奥巴马可能会被刺杀联系起来,这样的阴谋论观点就是吹泡泡的一种具体表现,目的在“吓”听众以此来博取有限的掌声。当然,也有好大喜功的会议主办方执意给一些本来就是名人的人士发一些“山寨”奖项。而瞎聊聊型的论坛在于“跑题”,一来被邀请的嘉宾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来主持人没有很好控制现场的话题走向,而主办方的意愿就更加简单,只要把人忽悠来了就行,扯的题目非常大非常抽象,可能本次会议主题是《后危机时代如何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而台上请来的专家有某电影导演(本来要的目前是宣传新片),于是就扯到电影上去了。戴帽帽往往可以跟一些耳熟能详的话联系起来,“归根结底还是体制问题”,“我们的法律不完善”,“我们的法制很落后”等,把几乎所有分析的结论归为中国的体制问题,给政府戴上莫名其妙的高帽,虽然这也是一顶已经公认的高帽,其实有点老生过分常谈了。

 

    判断一次会议,一次论坛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我的看法很简单,一,会议前是否提出了当下最值得研究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二,会议中是否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了这个问题;三,会议最后是否提出了可以解决本问题的方法。这个逻辑简单说来,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议而不行,言而无果的现象,直到走出会议厅,细细回味起来,与会者也想不来到底从中得到什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不满足于一对一的个体社交模式,而会议论坛这样的规模化社交模式是时间效益最大化并且值得倡导的模式,因此,如果不能保证这种社交模式是在有价值的方式下进行的,那跟“高碳”排放的社会化工业化大生产大污染的模式是一样必须被淘汰的。在提倡“低碳”排放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让我们的会议论坛更加集约化,更加环保化,更加绿色,让“山寨”化的东西在我们工业化价值链中剥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