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废话不当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29:49
别拿废话不当话   文 / 之中     不知道语言学家中,有没有研究废话学的。
    就像一个单位工作中每个工作人员不都是那么个顶个的,就像我们一生中许多时间并不是都可以用来正经学习工作生活的,语言这东西,真正顶用管用实用的,也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少部分。无论是书面语言还是口头语言,大体都是这样。
    这些年来看,书面语言中废话尤其盛行。过去写工作总结,有一些套路。这套路主要就是依照领导的喜好连年写进去的东西。我翻看过之前人家写过的总结,像一部书似的,洋洋洒洒几十页,那都是一笔一划用钢笔写出来,抄写好几遍的,可不是今天电脑一点,刷刷就能出来的,真佩服前人的文笔功夫。但这里边水分终究是太多,单位之下小单位,小单位之下是班组,班组之下有先进个人,无不娓娓道来,如数家珍。也许从那个时候我学到了平衡术,虽然有些漫无边际。我试图从我做起改革一下,让文字简要些、短些,受到制止。等我习惯了洋洋洒洒,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领导提倡简明扼要总结工作,一下觉得轻松了好多。尔后又遇到喜欢文字的领导,再洋洋洒洒起来,竟无法适应。但那个年月的文字废话毕竟有限,毕竟限于机关一个地方。并不普遍。随着电脑普及,互联网的进入,废话似乎到了登峰造极地步。一年好多个教育学习活动,每个活动除了抄过目既忘的笔记,还有好几篇体会心得的任务。既然不是内化于心真信真学真懂真感受的自觉行为,人们就懒得动脑子,就从网上下载,一时间,造文成风,废话成篇。从大单位到小单位,学习园地或者交流发言,相同的话,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段落,相同的词汇,大话套话,不一而足,听说看着就有想笑的感觉。废话泛滥,纯属浪费纸张。纯属扭曲了的风气作祟。这还出现了一种后续效果,写去了也没人检查没人看,就是不写废话,真正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人们也以废话对待。不习惯当抄袭者,去年学习科学发展观,我还认真地写了几篇体会文字,交上去,得到的待遇是和网上下载来的废话一个待遇,着实让人伤心。因此,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做法:开会听台上长篇大论,并不往脑子里去,像谁说过的那样,对于认为是废话的东西,让它从耳边一滑而过。
    口头语言中的废话同文字废话有很大区别。有些废话似乎不可避免。比如路头路尾和人打招呼的一些话:吃了吗(没吃你管么!)。上班去啊(可不是,上班时间还能干什么)。转转去啊(晚饭后,除了转转,就是转转明摆的嘛)。买东西啊(看人从商店出来提着东西,还能拿东西不成?)。看书呢(看人家拿着书看,难道是看电影?)……说进来这些话都没有实际效用,也经不住一句诘问,最多是对人家状态的一种表述、重复,可是这些话似乎又不能少。没有这些话,我真不知道还怎么和别人开口说话。试想,见到别人我们真奔主题。打听式:今天你们家做什么饭?来客人了没有?你那孩子考试得了几名?讨论式:这个季节天气真糟糕,什么原因啊?看新《三国》了没有,觉得怎样啊?显然,这些话不适合多数人,也有些唐突。还是前边那些普通的简单的没有什么具体意义的话,是随便见一个熟人开头说话的好引子。要不,人与人的交流还真有些生涩。那天在办公室说起话来,不知谁接了句废话。同事拾起话头说,废话不可少,这是生活里人与人交流不可缺少的“润滑剂”。仔细想来,用“润滑剂”这三个字表述跌口头语言中的“废话”,真是特别恰当。
    自然,废话之后,大都会进入正题。和别人谈话,开头以询问身体啊家人啊这些貌视没有关联的话做引子,像小说的楔子一样,和缓氛围,营造气氛。和别人同行,总会在天气啊身体啊孩子啊这些话后边找到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语言,人与人交流的工具,运用起来千姿百态,实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循,也没有什么标准评判哪些是有用、哪些确实没用。废话,只是用我们一般的认识感觉到,它们与生活工作以及当前所做的事情没有实际意义罢了。
    从言为心声这个角度看,任何语言都有它的意义,无论这意义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是搭台阶的还是直接爬上去的,是从众的无意识地口头禅、还是有意地习惯性的大话空话套话,都表达着一个社会一个机构一个单位一个领导或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能力作风等等东西。无论是对过去工作语言的回顾,还是今天我们仍然陷于书面语言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无论是真正的口是心非的抄来的东西,或者口头语言中废话的不可替代,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别拿废话不当语言、不当思想、不当风气。
    
    201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