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葫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23:23
 纸本,水墨设色,高241厘米,宽1420厘米,创作年代:2010年2月,作者:刘怀勇 【名作赏析】 刘怀勇(1960.2月——),汉族,济南历城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作品多次在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大展中入选、获奖。先后出版《凹斋课稿》、《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怀勇课稿》、《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怀勇书法课稿》、《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刘怀勇花鸟课稿》。曾任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创作培训中心主任,山东艺术设计学院国画系主任,现为清华大学中国画高级研修班主讲导师、教授。 主题意蕴: 《万葫图》取谐音万福之意。又,刘怀勇教授常年从事中国画的教学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培养了一大批书画家,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已卓有建树,每人讨一个葫芦,写上自己的名字,挂在刘老师的书房里,久而久之,形态各异的葫芦就挂满了墙壁,于是刘老师就把书房称作“万葫堂”了。这一个个葫芦正像是学生们的一颗颗热心,也是学生们送给老师的一个个祝福。所以,感动与幸福是《万葫图》的主题意蕴。 作品形式: 十张八尺组成的联景通屏,亦取当下之俗意,“八”者,发也。“十”者,圆满也。整幅作品分三大意象:其一,位于画面三分之一处的巨石,取材于紫禁城万寿山,灵秀蕴藉,盘屈巍峨,是整个画面的力量所在,据此,画面得以稳重而大方;其二,斜纵的三根立柱支撑了画面,开张取势,同时将两侧盘曲廻环的线性结构打破、统一;其三或快或慢,或长或短,或舒缓悠扬,或盘曲铿锵的藤蔓,用大篆行草的笔意写出,努力彰显“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的笔墨意象。浓浓淡淡,疏疏密密的叶子,营造了画面的虚实关系。无尽的葫芦,用统一的赭黄色在简约中营造着丰富。高韵、简洁、雄浑、博大是《万葫图》着意营造的形式美。 语言结构: 《万葫图》用简洁的笔墨意象营造了恢宏的大画面,其中有三个主要因素,其一,韵律。韵律是该作品的主体框架,通篇涌动贯彻着犹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旋律。或舒缓、或急促、或盘曲抗争、或舒展幸福。点与线在旋律的引导下起舞,书写着作者浪漫的情怀;其二,“揉”。揉是该作品的笔墨之道,或长或短,或干或湿,或浓或淡,或黑或白,或皴擦点染,或提按顿挫,一个“揉”字,将它们分化成点、线、面,黑、白、灰,使之疏能走马,密不容针;其三,书写。书写是该作品的生命,所谓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皆来源于书写。作者将上古的籀篆之气融入一己的才情,点画狼藉,张力弥漫,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