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考验和必要“平台”//美媒:中国海外“石油扩张”意图明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59:19
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考验和必要“平台”
2010年05月18日 11:23:3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4月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这是与会各方领导人集体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英文《中国日报》5月18日言论版文章:中国的确在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而美国则有一定衰落。但是中国仍然有很多问题,包括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的加剧等,这些国内问题都是中国崛起的挑战。中国与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力上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也更谈不上目前中国挑战美国霸权。但是日益增多的中美摩擦确实是表明国际关系秩序在转变。
从历史上看,崛起中的新兴强国的综合国力提高速度显著快于其他强国,很容易引起其他强国、特别是原有霸权国家的警觉。如果崛起国能够努力与大多数强国构建和维持基本友好的关系,那么其崛起的政治环境就是有利的,否则就非常不利。如果较多强国共同遏制新兴强国的崛起,就会给新兴国家制造巨大的困难和障碍。因此,作为崛起中的新兴强国,要能够多同其他国家商量,多反映世界的前沿性和前瞻性问题,并且在解决此类问题上能够发挥或参与发挥主导作用。
这就要求和平崛起过程中的中国无论是对世界上的穷国还是富国、小国还是大国或超级大国,都要大体上抱着建设性的态度,能够在不损害中国自己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善于协调,善于听取意见,善于同他国合作。
所以,中国一直倡导的“和平崛起”没有变,也不应该变。但是,和平崛起并不等同于要委曲求全,中国在保护自己核心利益问题上是不会退步的。而要有经久的和平,就要有在绝对必需的情况下为和平进行战争的能力。为了和平崛起,中国就必须加速军事力量的全面改进和建设。过去的历史表明,所有大国在崛起历程中都会经历一两次力量、意志和决心的根本考验。
从根本上说,中国和平崛起重在历史性创新。现代历史上那些真正兴起的强国,无论是荷兰、英国还是美国,兴起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在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创新。例如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实现了宪制政府,后来又发动了工业革命;美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极大规模的现当代教育、科学和技术开发体系。
联合报:李光耀称“后美国时代”或再等30年
2010年05月18日 13:05:3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资料图:李光耀 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台湾《联合报》18日刊文《李光耀:后美国时代 再等30年》。文章引述李光耀的话说,中国崛起后的所谓“后美国时代”或许要等30年到50年后才会出现,美国在这段时间依然能对亚太地区发挥影响力。
文章摘编如下: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接受日本朝日新闻访问时表示,中国崛起后的所谓“后美国时代”,或许要等30到50年后才会出现,美国在这段时间依然能对亚太地区发挥影响力。
李光耀说,亚太区可能要等30年到50年后才会进入“后美国时代”,因为中国现在无论是民用或军用科技都还达不到美国的水平,中国市场的购买力也比不上美国。
李光耀说,尽管中国人口众多,但每人平均国内生产毛额(GDP)还是偏低。即使30年后中国的GDP超越美国,但是每人平均GDP还是很低。一个国家的实力必须涵盖经济、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
李光耀也认为,美国的实力在短期内急剧下滑的可能性不高。他表示,“我不认为美国在未来10年到30年内,会丧失创造发明、科技突破和吸引海外新人才的能力”。人才不会去中国而会去美国,因为美国人讲英语,每个人能够融入,这个国家拥抱外来移民;但如果要在中国生活,必须学好中文,熟悉中华文化,这是个很难克服的障碍。
他强调,亚太区将来不会是个多极化地区,而是个中国和美国两极地区,日本属于美国这一极。他说,日本应该现实点,要么就留在美国集团,要么就加入中国集团,但即使和中国同一个集团,日本还是无法和中国抗衡。
至于东南亚国家联盟,李光耀说,东盟目前比较倾向美国,但是,随着时日推移,泰国、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等中南半岛成员国都必须考虑中国的观点,因为中国这个快速成长的经济体是它们的市场,所以东盟内部的立场将来会出现变化。
美媒:中国海外“石油扩张”意图明显
2010年05月18日 13:18:02  来源: 环球时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中国巨型"油轮"集体出海找油
美国之音5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加速海外能源扩张 继去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联手英国石油公司获得伊拉克最大油田的开发合同之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又刚刚宣布竞标获得在伊拉克南部开发三个油田的合同,标志着中国在国内石油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继续海外的寻油之路。
中海油最近联手土耳其国家石油公司,与伊拉克签署了20年油田开发技术服务合同。去年,中石油联手英国石油公司在伊拉克联合中标开发鲁迈拉油田也是一份服务合同。这些合同表明,联手海外石油公司与资源国签署技术服务合同,已成为中国国有石油企业实施海外战略的一种重要方式。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将比2009年增加160万桶,其中中国占全球需 求增量的三分之一,日需求量达到900多万桶。
加利福尼亚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能源项目的负责人大卫·弗里德雷说,中国不断增长的原油需求意味着,中国必须向海外寻找石油。他说:“我认为,这表明,中国现在存在严重的原油供应问题。中国国内的原油产量基本上已经达到顶峰,不再可能希望继续增加国内产量。而同时需求的增长却非常强劲。中国寻找石油最佳的前景显然是在国外,而不是在国内。”
这些石油开发协 议将帮助伊拉克在六到七年内将原油产量从现在的每天240万桶提高到1200万桶,而中石油和中海油以及其他合作方只得到每桶2到2.30美元的服务费。
伊拉克自去年首次开放大型油田开发招标以来,因为提供的报酬太低,多次拍卖流产。去年中石油竞标获得的鲁迈拉油田开发合同,就是因为其他竞标者报价多在每桶 4美元,最终只有中石油和英国石油同意了每桶2美元的低价。
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能源和国土安全项目高级顾问罗伯特·伊贝尔说,虽然现在中国的石油公司获得的只是服务费,但将来也许有可能获得石油产量的分成。“我认为长期的效益就是希望获得这类的石油服务合同可以让他们在竞争中抢占先机,也许在遥远的 将来,他们可以达成原油产量分成协议。”
在这些协议中最大的赢家当属伊拉克政府。伊拉克官员预测,伊拉克政府将在未来20年里从这些油田 开发中获得1.7万亿美元的收入。如果这些油田的开发合同全部按预期得以实施,伊拉克有望接近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沙特阿拉伯的产量。
但 鉴于伊拉克的局势的不确定性,专家对此抱有怀疑态度。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伊贝尔说:“伊拉克要达到这个提高产量的目标有很多障碍,因此我很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