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5、18晴摄入性会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14:50
一、学习目标
    
学会确定摄入性谈话法的目标、规范谈话内容与范围

二、操作步骤
    
(一)确定谈话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有以下几个: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比如,"我的孩子学习没兴趣,学习成绩不好”、"夫妻之间感情有了裂痕,不知怎么办”等。求助者提出上述问题,咨询员可以就事论事地将其确定为摄入性谈话的目标。与求助者交谈中,可以围绕这些问题收集有关资料。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如:观察到来访者情绪低落,情绪焦虑不安。求助者在初诊接待中对某个问题欲言又止,等等。

假如,求助者初诊时情绪低落并对心理咨询员谈:"其实,我找到你们,要谈的问题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是有时觉得生活没意思。"这些话很重要,虽然他并没有谈出任何实质内容,但依据求助者的情绪状态和含混的表达,求助者可能有自己未意识到的深层心理问题,此时应从了解求助者一般生活状况入手,进行摄入性谈话,把探索深层心理问题作为工作的目标。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如MMPI的测评结果中抑郁分很高,这时就要把摸清引发抑郁情绪的原因定为谈话目标,去了解与此相关的各类问题。

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谈话目标。

5.确定谈话的内容与范围。

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的内容,应分别处理。

(二).根据谈话目的和你想收集的资料内容来确定提问方式。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开放式提问,不使用封闭式提问。但是特殊情况下,也可使用半开放式提问(限制性开放式提问)。

如:"除了在孩子管理方面,你们夫妻之间还有什么矛盾?"为了弄清孩子学习不好与夫妻吵架这两者的关系,可使用这类半开放式提问。有时为了确证某种现象是否存在也可用封闭式提问。如:为确定是否有家庭暴力,可用封闭式提问:"你丈夫打孩子吗?"

总之,到底用哪种提问方式,是依据谈话目标、收集资料的性质和内容来确定的。

(三).倾听

确定了提问方式并提出问题后,要耐心倾听求助者叙述。

倾听,不是不动脑筋地随便听听,而是全神贯注地、倾心地听。在听的过程中,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谈话,不能插入自己对谈话内容的评价(摄入性谈话规定不能在交谈中加入咨询员评论)。倾听,不单是听,还要注意思考,要及时而迅速地判断求助者的谈话是否合乎常理,是否合逻辑。另外,在听的过程中要及时地把握“关键点”。

倾听的要点:

1.要有深刻的同情心

2.要有科学的好奇心

(四).控制谈话内容与方向

会谈必须是在心理咨询师的控制下进行。也就是说,会谈的方向、所涉及的问题及会谈时间,都必须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另外,控制会谈的内容,对保证心理咨询的效果十分重要,假如把会谈搞得漫无边际,患者很快就会因为无所收获而厌烦。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很多,而且可以随机应变。

(1).最常用的方法是“释义”所谓“释义”,就是征得患者同意后,把患者的话重复一下并做解释,解释完以后,立即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2).再一个方法就是中断,所谓中断就是在谈话中暂时休止一下。

(3).为控制谈话的方向,也可以使用情感的反射作用,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患者,使他把谈话转向某类问题。

(4).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引导,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伸出新话题。

(五).摄入性谈话对谈话内容归类

具体操作:在咨询交谈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做笔录,更不能录音和录像,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在交谈中,只可以按以下项目做极简单笔录:

1.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

2.现实生活状况。

3.婚姻状况。

4.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5.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6.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7.其他。

(六).结束谈话

如果谈话还要继续,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

如果已做出诊断,而且没有时间讨论矫治方案,应以如下话语表达结束咨询:“今天我们的讨论,已经有了初步结论,对这个结论您是否能同意,希望您回去后,再认真想想,是否还有需要补充说明的,我也再想想,是否还有什么不妥之处,我们就按今天的诊断共同研究一下矫治方案,您觉得如何?"

如果经摄入性谈话后,发现求助者有其他疾病,应向求助者说明,若发现有可能是精神疾病,可建议精神科会诊。

摄入性会谈-三.相关知识
    
谈话法是心理咨询员掌握的心理学方法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就把这种方法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

1.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

会谈技术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善于听要比说更重要。

耐心细致地听当事人叙述自己的苦闷,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只有很诚恳地全神贯注地去听,患者才有兴趣讲述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咨询师要让求助者自由地谈论问题,而且随时都表现出对求助者谈的问题感兴趣,在注意听,能听懂。

2.态度

心理咨询师在与当事人谈话时,只能持一种非评判性态度。

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患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患者无所顾及,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在你面前。

医生或心理学家的态度,从表情到语言都要注意,在为收集资料而进行的会谈过程中,有些话是不能讲的。

如果会谈的气氛迫使心理咨询师非表明态度不可,不表明态度会谈就无法进行时,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是中性的。“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它可以使患者得到知己,但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只说明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

3.区别

对患者的谈话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

对患者的谈话内容首先要做程度上的区别。有时,患者谈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或一种想法,在强烈程度上可能有夸张成分,而在他的行为中未必表现得那么强烈。

更主要的是对谈话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特别对神经症患者,由于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患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另外,有些患者有意回避症状的真实原因与他们谈出来的原因与症状没有必然联系。

对诊断和咨询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必须让求助者说得十分具体,因为把关键问题具体化,是区别问题真、假、轻、重的关键,也是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步骤。

4.谈话法的种类

摄入性会谈:收集资料。常用病史采集法

鉴别性会谈法: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测验;

治疗性会谈:针对精神变态和行为异常所进行的谈话。

咨询性会谈:涉及的往往是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人员任用和解雇、家庭关系问题、婚姻恋爱中的问题

应急性或叫做危机性谈话:当患者或当事人发生意外时医生和心理学家用谈话法给以帮助的情况。

桑德伯格提纲。(17项内容)

马隆(M.P.Malon)和沃德(M.P.Word)于1976年总结出12个题目,其中有6个主要的方面。

5.怎样提问题

在谈话中,无论是要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还是想控制谈话内容,都要使用提问的方法。但是,提问本身却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问题提得是否妥当,关系甚大。提得好,可以促进咨询关系,增进交流和使当事人感到被医生所理解;问题提得不好,可能伤害咨询关系,破坏信息交流,患者会觉得处在被审问的地位。

凯利(G.keily,1977)对临床交谈提问的性质的归类:

(l)“为什么……”的问题。(2)多重选择性问题。

(3)多重问题。(4)修饰性反问

(5)责备性问题。(6)解释性问题。

以上六方面问题咨询师都应该有针对性注意其解决方式。

6.谈话内容的选择

(1)适合患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患者的兴趣。

(2)对患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患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患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患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

(6)对改变患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在选择谈话内容时有一大禁忌,即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7)谈话法的有效性

简单的说就是三个方面:可接受性,针对性,建设性。

摄入性会谈-四.注意事项
    
(一)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二)提问中避免失误。

(三)咨询员在摄入性谈话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四)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谈话内容。

(五)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六)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