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监管瞄准信用评级机构 //楼市调控出重拳 中国经济能否避“误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5:17
全球金融监管瞄准信用评级机构
2010年05月15日 09:27:5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美国国会参议院5月13日通过了一项议案,授权美国证交会(SEC)建立一个为金融机构挑选信用评级商的中间征信机构,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受此消息影响,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的母公司麦克劳希尔股价当天下跌3.6%,穆迪公司股价下跌3.2%。
中国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同日也宣布,中国香港证监会有望在明年年中正式出台监管国际评级机构的法则,规范信用评级行业操作。
美参院批准建评级征信机构
美国参议院13日以64票赞成35票反对通过了一项为信用评级机构设立新监管机构的修正案,授权金融监管部门建立一个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指派信用评级商的中间征信机构,该机构将决定由谁来评定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级别,法案旨在限制信用评级机构在现有评级系统中的利益冲突。
该修正案由明尼苏达州民主党参议员艾尔·弗兰提议,法案将授权SEC监督建立一个信用评级征信委员会,负责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指派其认定为可靠的信用评级机构。委员会成员由投资者和独立监管人士构成,其中将有至少一名成员来自信用评级公司,一名成员来自投资银行。委员会还将对每家信用评级机构进行年度评估,详细审核其在债券评级过程中的精确性。此外,尽管信用评级机构仍有权决定评级费用,但SEC有权确保费用水平的合理性。
弗兰说:“在当前的信用评级体系下,证券的发行商向评级机构支付酬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级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当前,美国公共养老基金机构指责称,正是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评级以及惠誉评级夸大了抵押债券评级,诱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而评级机构在帮助华尔街公司承销债券时涉嫌获得额外报酬。随着2007年美国住房市场泡沫破灭,抵押债券的高风险彻底暴露出来,在此后三年内,美国议员与监管当局一直在就如何降低企业与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争论不休。
中国香港将出评级监管法则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欧元之父”蒙代尔教授13日建议,中国内地也应发展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蒙代尔认为,通过在此方面加强建设,有利于促进银行放贷。目前,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已控制了中国内地三分之二的信用评级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内地在信用评级上面临着三大风险:一是核心机密泄露的风险,二是企业价值低估的风险,三是市场被外资占有甚至被控制的风险。现阶段中国内地需要从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的高度做强做大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
中国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韦奕礼13日称,为解决信用评级机构与提供产品评级者间的利益冲突问题,香港证监会有望在明年年中正式出台监管国际评级机构的法则。韦奕礼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透明性问题愈发引人关注,全球金融监管当局正在就评级机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中国香港证监会将在此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约束评级机构在中国香港的各项操作。
欧洲央行执行理事会成员斯马吉13日也表示,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由于深陷巨大的利益漩涡之中,已丧失其可信度,这令欧洲央行能够更好自行地评估主权信用风险。欧盟负责金融监管事务的内部市场委员巴尼埃称,欧盟除了从今年12月开始实施监管评级机构的法规外,还应考虑对评级机构的活动进行进一步限制。巴尼埃强调,评级机构间需要更多的竞争和多样化,建立欧盟自己的评级机构有助于解决评级市场被标普、穆迪和惠誉垄断的问题。(记者 陈听雨)
国际信用评级巨头卷入信任风暴
欧债危机拷问信用评级机构
楼市调控出重拳 中国经济能否避“误伤”?
2010年05月17日 07:55:58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根据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数据,4月份中国经济各项指标均一路向好。然而,针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近期一些外资行开始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见顶。他们的理由在于,作为支柱性产业,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将严重影响一系列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是否能够经历此次房地产调控的考验?CPI数据的快速上扬是否意味着通胀压力日益加大?加息何日到来?本期金融圆桌邀请了三位专家对这些问题一一解析。
嘉宾:
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 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孙立坚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 桂浩明



通胀指标是否可控?
上海证券报: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CPI同比增长2.8%,PPI同比涨6.8%。这距离此前设定的3%控制目标仅有一步之遥,有观点认为5月份CPI突破3%是大概率事件,而CPI将会在6、7月份创年内新高,您如何看待年内的通胀形势?
杨涛:一方面,从刚公布的4月份CPI数据来看,其特点一是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二是CPI环比呈现小幅正增长。造成4月份CPI环比止跌回升的主要因素是猪肉价格开始回稳,同时蔬菜价格涨幅较大,表现为食品价格上涨5.9%,非食品价格上涨1.3%。另一方面,4月PPI同比上涨6.8%,高于市场预期,除了采掘业的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之外,几乎所有其他PPI的分类指标都有所上升,表明由上游到下游传导的价格压力也比较大。
我们认为CPI和PPI仍将保持上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一是经济运行已进入上行周期,需求明显改善;二是全球经济复苏使得资源价格回到上升轨道,这将会对我国产生输入性成本压力,推动物价上涨;四是国内粮食价格、劳动力价格存在上涨趋势;四是市场通货膨胀预期进一步形成,尤其是4月份CPI及PPI都超出人们的预期;五是信贷控制近期有所弱化,如4月份的信贷投放超过了预期的政策目标,这种情况如继续出现,则会对物价上涨产生推动。
桂浩明:现在来看,要达到CPI控制在3%的目标困难还是比较大的。这是因为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不少。最近几个月物价指数的走高,主要与农产品涨价有关。另外,今年有个重要任务是进行资源品价格改革,特别是与居民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水、电、气等的价格存在很大的涨价可能。还有随着以后统计口径的变化,居住价格在消费者价格指数中的权重也会提高。再考虑到去年上半年物价指数比较低,5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突破3%的概率很高。但到了下半年,一方面是基期变化了,另外从年初开始的紧缩政策也逐渐见效,再加上季节因素,物价上涨势头有望得到控制,从不断走高变为慢慢趋稳。总体来说,全年平均物价指数有可能会超出3%,但偏离不会太大。
孙立坚:目前影响中国未来CPI高企的驱动力可能会发生一些质的变化:首先,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会影响到中国经济投资的节奏和规模,相关产品(比如家具、涂料、家电)的需求会有明显的下滑态势。如果农产品价格没有大幅上升的趋势,那么,扣除翘尾现象后的通胀率水平可能不一定会像目前预期的那么高。其次,希腊问题和欧元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会冲击欧美经济复苏的进程。当世界经济无法确立未来新一轮的增长点、国际金融市场无法驱除“二次探底”的忧虑的状况下,大宗商品价格的下挫、消费和投资能量的萎缩等现象,都会从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两个渠道对我国CPI和PPI的水平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第三,中国货币和信贷政策的紧缩再加上社会大众财富积累愿望的高涨,人们更多地会将自己的货币进入金融体系沉淀下来而不是通过消费去驱动CPI的上涨。所以,中国经济今后一两个月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胀问题。
当然,这不等于通胀的压力今后不存在。如果宽松的货币政策一直持续下去以支持政府主导的救市行为的模式,一旦全球经济开始企稳,资产价值明显修复,那么,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要素价格膨胀、商品市场通胀、资本市场泡沫的问题就会越发严重。所以,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激发中国经济的市场活力、同时又要高度重视经济刺激过头所带来的通胀后遗症问题。
·税负不公加剧分配不公 小老板的税负账
·欧元跌入"8"时代 赴欧扫货一个包省2000
·股市下跌是否股指期货惹的祸?
·黄光裕案将于5月18日在北京宣判
·道指暴跌千点谜团揭开 美股已在熊市边缘? 谁在做空中国股市 2010年05月16日 08:25:53  来源: 中证网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短短一个月时间,A股市场再次经历一番大跌的洗礼。从4月16日股指期货上市算起,沪深两地A股市场最大跌幅超过16%。   是谁打响了做空A股的第一枪?谁又在不断做空中国股市?   《中国经营报》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以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为首的“国字头”资金,早在下跌前夜已提前出逃。而在下跌过程中,保险资金和公募基金争相“跑路”又导致了A股快速下跌。   社保逃顶放信号   “前段时间我们还都比较乐观,但现在逐渐变得悲观起来。”早在3月中旬,一位做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基金经理和《中国经营报》记者聊天时说,房价的过快上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们对于经济的结构调整逐渐产生担忧。   3月22日,《中国经营报》B1~B3版重磅推出专题报道《股市再临十字路口》,其中《“虎头”“斧头” 股市走向哪一头》一文提出明确警告:预期中的“虎头行情”有可能转为“斧头行情”。之后几天,A股小幅下跌又再次冲顶,但终究选择了后来的大跌。   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统计发现,2010年第一季度末,社保基金理事会及旗下24只投资组合,出现在26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上,合计持股市值296.85亿元。与2009年四季度的338.43亿元相比,减少了41.58%,减仓幅度为12.29%。即使考虑到同期上证综指下跌5.13%造成的缩水,减仓幅度仍然达到7%。   7%的增减仓幅度虽然不大,但出现在号称“只能赚不能赔”的社保基金上,则通常被认为是“政策顶”的迹象。   除了通过一季报流通股股东名单上得出的仓位变化数据外,社保基金在香港H股上的减持行动也被市场理解为明确的“做空”信号。4月13日社保基金减持中国银行3000万股H股,持有H股比例由14.03%降至13.99%;4月14日减持工商银行1530万股H股,持有H股比例由19.01%减至18.99%。   “大小非”也在不断减持。据统计,仅在2010年3月份,上市公司大股东的限售股减持市值就达42.98亿元。   此外,Wind数据显示,信息比较灵敏的券商集合理财一季度合计持股市值变化为62.13亿元,占其总市值的20%左右。而且一季度,券商集合理财整体赎回基金规模也达百亿元。   保险提前减仓一成   5年前才被管理层批准可直接投资股市的保险公司是除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之外,入市规模最大的另一类机构。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3月31日,国内保险机构共337次出现在上市公司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上,持股市值合计约790亿元,与2009年底的928亿元相比,减少了138亿元。考虑到同期大盘出现5%的跌幅,实际减仓金额约为92亿元,总体减仓幅度为10%左右。   按照Wind资讯的统计,保险资金中减仓幅度最大的是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其一季度持股市值减少109.42亿元,占其总持股市值的约20%。其次是泰康人寿公司减少了12.27亿元,占其总市值的约30%;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减少了3亿元,占其总市值的70%。   中国人寿一季报显示,截至2010年3月31日,该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为42.23亿元,较2009年年底减少49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852亿元,较2009年年底的5175亿元减少277亿元。   “一季度我们确实减少了股票的投资。”中国人寿的一位内部人士也这样告诉记者。   “公司的股票投资主要是放在上面两个会计科目中,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预计短期内要出售的资产,比如股票、基金和债券,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一些股权投资、财务投资和短期内不打算出售的资产。其实,有一部分股票投资也是放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这样做主要是出于会计上的考虑,可以避免股价下跌时被计入投资损失。”该人士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