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被“打倒”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41:42
彭德怀被“打倒”内幕
“庐山会议”后,1959年8月18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这是为贯彻庐山会议精神,在军队系统最大限度地肃清彭德怀的影响而召开的。
会议前10天听取关于庐山会议精神的传达,阅读会议的主要文件。
从8月29日起,按原来的15个小组改编为两个综合组,彭德怀、黄克诚二人各参加一个组,接受批判。
彭德怀事先并不知道会议是如何安排的,便很坦率地主动做了检讨,同时表态,愿意诚恳地接受大家的批判,肃清自己在军队各方面的“错误影响”。出乎意料的是,在分组揭发批判中,很多人不发言,或者发言了也很少涉及彭德怀问题,只限于“浅表性”表态。
8月20日,柯庆施、陈伯达分别给毛泽东、刘少奇打电话,说“会议开得糟透了”,“彭德怀表面做检讨暗地里在煽动军队向党进攻”,“他根本不服庐山的气,妄图借他在军队中的地位翻庐山的案”。康生还跑到毛泽东的书房,请求毛泽东亲自出面扭转局势,要将军委扩大会议再延长,再扩大。当晚,毛泽东召来刘少奇、周恩来、林彪等人,商量会议进程。当即决定将会议延长到9月12日,人数由原来的140人增加到1061人,另增50名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22日,经过再次扩大的军委扩大会议开幕。接替彭德怀国防部长职务的林彪主持这次军委扩大会议,一次又一次把会场上的斗争引向白热化。
总参谋部和军委办公厅是一个小组,被当做批彭、黄的重点。小组组长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总参装备计划部部长万毅。可是,这个小组两三天都没人发言,这时主持会议的万毅笑了笑:  “既然大会一再要我们揭发批判,我们倒不如认真把彭德怀的‘意见书’学习学习,讨论讨论,看看他的意见有没有错误,存在不存在‘右派’、‘反党’问题。党的政策是有错必纠,知错就改嘛!希望大家实事求是,有什么说什么。”
万毅的这番“诱导”,一下子把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接着,万毅郑重地宣布:“看来大家都没有什么可批的,一致通过,我作为本组组长,代表大家意见,确定小组解散,大家各自分头学习。”
万毅的言行早被密切注视。一场灾难迅即落在了他的头上———
他被作为“彭德怀的狗腿子”看管起来了。与此同时,邓华上将又出场了。这位沈阳军区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的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副政治委员,是彭德怀的助手,深知彭德怀的为人。这一天,他终于按捺不住正义的冲动,直率地替彭德怀说了许多好话。结果,遭到严厉批判,勒令他立即写出检查。
抗美援朝时的志愿军副司令员、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洪学智上将也被作为“彭的同伙”而点名批评,接着,一个又一个“彭德怀的小爪牙”被列入名单。
9月3日上午和下午,集中追查彭德怀的所谓“军事俱乐部”的问题。这本来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但因为它是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最先提出来的,彭德怀不得不耐心对待。
吴法宪抢着发言:“在这里,我要向彭德怀讨还血债!”一语既出,全场惊愕!人们用莫名其妙的眼光盯着他,吴法宪故意把嗓音压低、放慢,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沉重:“是他在长征途中欠下了一军团战士的血债!是他下令亲手杀害了一军团的一位连长。”
这时林彪气冲冲地喊了起来:“他恨不得一下吃了一军团!通通杀尽!因为一军团是毛主席亲手缔造和亲自领导过的……”“胡说!”突然台下响起一声严厉的呵斥,全场无不震惊,齐把目光集中到说话者身上,噢,原来是北京军区参谋长钟伟将军。
钟伟清了清嗓子,高声喊道:"你们完全是无中生有,造谣惑众!你们当时在场吗?我当时在场,事情是我干的!彭总不在场,也不知道这回事!现在要说清楚,那人是罪有应得,该杀!如果把他交给你林总,你当时也会下令枪毙他!理由只有一个:他临阵脱逃,还要拉几个战士反水!你不杀了他,他就会反过手来杀我们!那是在一、三军团强攻娄山关的战斗中,仗打得很残酷。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疯狂的反扑,他丢下阵地,丢下战友,逃跑了,被我后续部队捉住。经审讯,才知道他是一军团的人,并且有一军团的人作证。按说,应该把他交给你处理,可当时怎么交?阵地上,枪管子都打红了……这本来是不足为奇的,执行战场纪律嘛,有什么大惊小怪!我看是有人别有用心,扯历史旧账,制造事端,挑拨一、三军团亲如手足的关系,加害于人,在一旁幸灾乐祸!"他嗓子喑哑了,咳嗽一声,接着呼喊:"彭德怀的‘军事俱乐部‘已经宣布成立了,那就宣布我钟伟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吧!也拿我去枪毙吧!"霎时间,会场上乱了起来,议论鼎沸。
钟伟发言过后不到5分钟,只见总政保卫部一位领导干部奉命率领两名荷枪实弹的卫兵冲进会场,不由分说,"咔"的一声,给钟伟戴上手铐,架出了会场。直到他被押出去很远的地方,仍能听到他的高呼:"毛主席啊,你可不要上他们的当!他们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你要警惕呀……"自从这次会议之后,钟伟被削官罢职,一撤到底,押回老家劳动改造去了。直到"四人帮"垮台后,"钟伟事件"才得以平反(钟伟于1984年逝世)。
接下去的批判会,变成了表态会。刘少奇、周恩来、李富春等领导人和几位元帅,也都先后到会,做了表态性发言。
刘少奇在讲话中形象地比喻说:"飞机从北京飞回南京,它的航线总不会笔直的,总是忽左忽右,有上有下。但要看到它的大方向不变,总是要飞到南京去的。大运动嘛,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只要是动机好,效果对,就不应该把它搞得那么严重;只要大方向对头,就不要过多强调它采取什么方式方法,我们忽视了这条,这个教训是要总结的,今后工作才会做好。"
这段话,当然是巧妙的折衷主义:既肯定了"三面红旗""方向对头",又暗中偏袒了彭德怀。这段话到了"文革"时期成了指控刘少奇"反党"的一条罪状。
但刘少奇在讲了上面这段话之后,对彭德怀的批判也是很苛刻的,所依据的"事实"也是与毛泽东一致的。第一,彭德怀曾参加过高饶反党联盟;第二,彭德怀组织了"军事俱乐部";第三,彭德怀"里通外国";第四,彭德怀在庐山"急于发难"。彭德怀听了,气愤地将铅笔一摔,闭上眼睛。
周恩来的讲话很沉重。他除了批评彭德怀等人在庐山的表现是欠妥的,不慎重之外,主要讲了自己的责任,"没有将工作做好,致使彭德怀同志过问此事,酿成今日的错误"。
迫于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总司令朱德不得不在会上做了检讨。
陈云是惟一没有在会上表态的人。他从庐山会议到军委扩大会议,一直缄口沉默。他以无声表达着自己的意念。林彪向毛泽东报告说:陈云简直像一尊瘟神,不言不语,可眼睛很怕人。
9月12日,彭德怀向大会送去了一份自己的书面检讨,检讨仍然是本着"只要不违背党和人民的利益,要什么给什么"的精神做出的。
来源:倍可亲网   时间:2004年9月12日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发布时间:200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