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首次大水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00:31
唐也应刘仁轨的要求,从国内派来七千援军。这支军队的司令官是右尉卫将军孙仁师。
那是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六六三年),在日本,则为天智天皇二年的事。《日本书记》记载为八月,唐的史书则记载为九月。
日本派出的援军为数两万七千名,前将军上毛野君稚子等人被任命为司令官。
唐与新罗联军包围了百济遗臣团的根据地周留城。城内已有部分日本援军进入,为了搭救被包围的周留军,日本水师进入白村江(唐的史书则记载为“白江”)兵力约为万余。迎击的唐军由刘仁轨部将杜爽以及降唐的百济太子扶余隆率领的部队,在白村江上以一百七十艘船队严阵以待。
倭船千艘——《三国史记》有此记载。比起唐军,日本船只虽多出数倍,但几乎都是小型船只;唐军的一百七十艘则皆为当时的巨船。
日本水师不习惯大规模水战,而且唐的大型船队早已先抵达白村江,严阵以待日本水师的来到,因此,唐军在心理上自然较有余裕。
唐军采取以发射火箭焚烧日本兵船的战法。日本水师也有火箭,并且也拼命发射;但对巨船而言,火箭并不是有效的克制武器,因为纵然船只的一部分着火,也能迅速扑灭。小型船只则不然,一旦着火,很快就会烧及全船;烧成一团火的兵船,势必为了逃命被迫到处乱窜。结果又纷纷撞上其他友船,火苗也跟着蔓延。
日本船只一艘又一艘地被火焰吞噬。根据唐的记录,燃烧的日本船只达四百艘。“烟焰灼天,海水皆赤。”虽然史书上只有寥寥几句,实际上,这是一场凄烈无比的水战。
水战延续两天。唐军的战法是彻底的联系作战。敌不过巨大船体和猛烈火箭攻击的日本兵船,在掉转船首企图逃逸时,又发现有部分唐军巨船已绕到前面,在慌张得不知所措时,日本兵船又受到猛烈的攻击。
日军溺死者不计其数,勇将朴市田来津亦于此役阵亡。
白村江之役成为胜败的决定性一战。由于万余日本援军受阻于河口,上游的周留城遂告孤立,最后终被攻陷。百济王丰璋搭船亡命至高句丽,王子忠胜和忠志则率领部下向唐投降。
在白村江吃了败仗后,日本完全丧失了在朝鲜半岛的桥头堡,更由于接收许多来自百济的亡命者,日本与唐的关系,当然亦日趋恶化。与之相反,唐因这次战胜而得到巨大的收获。由于百济灭亡,高句丽已完全孤立;而且高句丽由于内部分裂,与唐的作战再也振不起士气。
白村江之役五年后,唐终于成功地并吞高句丽。朝鲜半岛北半部成为唐的版图,南半部则为亲唐而统一的新罗,再也不存在其他不友好势力了。也就是说,太宗未能完成的功业,终于在高宗时代实现。
战争必须以人和为重——这是此役给予我们的教训。濒临亡国边缘的百济和高句丽,内部的争执一直不曾间断。
“卿由海东奏报前来之事,皆合乎时宜,而且文章甚为流畅。卿以武人而有此才华,实在值得嘉许。”高宗对凯归长安的刘仁愿如此嘉许时,后者答奏:“那都是出自刘仁轨的手笔,微臣根本无此才华。”
于百济作战期间,唐军首脑何等彼此配合,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周留城沦陷,在百济的反唐活动,只剩以迟受信为首据守任存城的少数人。刘仁轨起用百济降将黑齿常之攻打任存城,将之攻陷。迟受信抛弃家族,逃至高句丽,百济因而完全平定。
唐为纪念这次的胜利,建立了“大唐平百济塔”,这座塔现在还残存于忠清南道的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