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该如何认识和塑造国际大格局 //中国如何进入“国际集体领导”or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30:36
中国如何进入“国际集体领导” //中国该如何认识和塑造国际大格局orz
2010年05月14日 11:02:31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G20伦敦峰会领导人集体合影
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进一步上升。
旧的国际治理架构,即通过国际组织管理世界和平和世界经济问题的制度,如联合国安理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将继续得到改革,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更新换代。改革国际制度将继续是国际社会的焦点。
改革国际制度成全球焦点
为了实现更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尤其是面对当前深重的金融危机,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极为关键。西方的基本战略考虑是,让新兴大国在改革后的国际金融制度中发挥更大作用。西方之所以愿意与新兴大国“分权”,是因为新兴大国在国际金融机构的影响力上升根本上是加强而不是削弱了现存国际秩序,况且新兴大国获得的权力不过是其国际贡献的回报。但是,新兴大国的影响力可能在西方被其主流话语解读为对长久以来的“西方支配”的挑战。如果西方的主导确实因此下降,西方将寻求新的方式维持对全球治理的主导。
在旧的国际制度改革的同时,新的国际制度不断被创造出来。这包括层出不穷的“非正式”国际制度和各种“G”打头的国家集团化。其中,G20最受瞩目,最得到重视。
美英在这方面维持其主导地位。G20在金融危机的最严重时刻举行的三次峰会分别是美英组织的。但是,从长期来看,G20若要成为主要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并非易事。金融危机最紧张的时刻过去后,G20未必就能保持其势头。对于西方来说,现在面临着如何处理G 7/G8与G20的关系。笔者前不久与访华的负责G20事务的荷兰总务部长会谈。他指出,西方在G7和G20的取舍上考虑复杂,但非常清楚的是,G7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考虑是,让G 7/G8至少与G20并存,并能领导G20。
美刊文章 中国还不是一个超级大国
德媒:德国人对中国看法日渐走出偏见
中国该如何认识和塑造国际大格局
2010年05月14日 10:58:55  来源: 新华网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演讲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传统国际格局之外,又第一次逐渐形成了“非传统国际格局”。即,以国际恐怖主义等非国家、非政府行为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长期化,形成“隐形”一极与超级大国殊死较量的两极对抗。“非传统国际格局”的出现,促使传统国际格局中大国关系相对缓解,同时也增大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这也使得国际格局变得更为复杂,已不是“多极化”便可全面概括的。
“多极化”已难定义当今世界
在经济、贸易、金融、环境领域,国际相互依存关系在加深,各大力量之间的关系并不具有全面对抗性,彼此竞争也非绝对的“零和”游戏。一些中小国家虽然永远难成一“极”,但是它们通过多边协调与地区合作可以发挥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构成相对独立的一“元”。
另外,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影响在增大,从而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多元化。从世界格局看,冷战时期美苏两极格局并没有直接演变为多极格局,而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形成“两极多元”格局。苏联解体后自然变为“一极多元”格局,即美国唯一超级大国与多元化的国际力量并存的结构持续至今。即便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在军事、金融领域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也未发生根本改变。但是,美国这“一极”明显弱化,特别是美国模式威信扫地,多种国际力量加速发展,其中包括全球或地区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生成,最典型的是20国集团(G20)和“金砖四国”的兴起,世界经济、文化格局已呈现“多元共存”局面。
近期内大国关系格局的“一超多强”态势尚难根本改变,但未来30年可能被打破。美国综合国力仍保持“一超”地位,但在经济、金融等领域“一超”的影响相对下降,而“多强”则发展不平衡。据笔者测算,未来30年,假设中国、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和3%,按目前汇率计算,2039年新中国成立90周年时,中国GDP将达37.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4.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届时,从经济领域看,大国关系格局可能出现“两超多强”局面。从军事领域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拥有美国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包括核武器扩散在内的军事多极化,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将继续受到控制。而世界各大强国的国防力量则会伴随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进一步增强。
展望长远,如果美国按奥巴马总统提出的“无核世界”而大量削减核武器和军费开支,未来世界军事格局就可能进入“无超多强世界”。面对金融危机、经济萧条、气候变暖等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一超”与“多强”之间的对抗性相对减弱,而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在上升。与此同时,去年末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则反映出:“多强”与“一超”之间,以及“多强”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利益之争和规则之争尚难调和。
地区格局目前业已出现一体化与分散化这两种不同趋势。在欧洲、东亚等地,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多元并存格局可能走向“多元一体”。例如,欧盟及未来的东亚共同体。然而,在欧亚大陆接合部、东北亚等地,地缘战略矛盾很难调和,还笼罩着核扩散的阴影。如果一些国家“拥核自保”,很可能引发核扩散等国际军事领域的多极化。在中东、南亚等地,原有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化,国际恐怖袭击不断,呈现复杂的局部地区多极对抗局面。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基地”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作为“隐形”的一极,将与美国一极长期相互对抗,从而形成上述“非传统国际格局”的雏形。
朝鲜媒体称赞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巨大成就
美刊文章 中国还不是一个超级大国
德媒:德国人对中国看法日渐走出偏见
"亲中"惹了谁? 印度部长被批为中国公司做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