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风靡全国 市场机制落后隐忧显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7:28:39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风靡全国 市场机制落后隐忧显现

2010年05月13日 23:2121世纪经济报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孙小林

5月12日,国家海洋局正式发布《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0》。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而2008年只有29,66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1%。可见,在金融危机的大考之下,海洋产业异军突起。

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有效进入并和平利用空间,切实加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促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

国家海洋局为此已启动了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规划研究工作,将形成规划研究报告并呈报国家发改委,下半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不过,据本报记者获得的全国海洋产业分布图显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地区海洋产值较为接近,三大地区海洋产业项目布局中,自主创新的海洋项目仍较少。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产业基地总经理程胜海这样告诉本报记者,对于海洋产业的发展要静下心来去研发和孵化,注重孵化的基础和平台的建设。

“海洋战略”风靡全国

自从温家宝总理2009年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作为其中之一的海洋经济发展进入了加速度阶段。

当下,各省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发展计划。如河北推出如“环渤海”战略,天津提出了“海上天津”,福建推出“海上田园”,广东则提出“蓝色产业带”,广西则推出“蓝色计划”,海南则指出要“以海兴岛”等。

在长三角地区,浙江把发展海洋经济提到“海洋,浙江的未来”的战略高度,江苏则提出了“海上苏东”战略和2010年达到1500亿元的海洋产值目标。

各地还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进而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到2010年,海洋经济总产值将占GDP的5%,但事实上,到了2009年,占比已达9.53%。

这其中,就海洋经济总量而言,环渤海地区走在前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差距不大,但在海洋产业中的新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国家海洋局公布的《200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当年,环渤海海洋生产总值12,015亿元,占全国比重为37.6%;长三角生产总值9,466亿元,占全国比为29.6%;珠三角海洋生产总值6,614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0.7%。

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海洋产业中发展得较好的主要为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油气业和海洋渔业。

而在环渤海,位居前列的主要海洋产业为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和滨海旅游业。

抢占“新三篇”

“渔业捕捞、海上运输、滨海旅游是老三篇,现在要发展新三篇,比如海洋服务业等。”程胜海说。

据本报记者调查,目前,海洋产业在各地已经遍地开花,其中不乏抢先布局“新三篇”的城市。

本报记者从国家海洋局一位知情人士处获得的一份详细材料显示,已经实现产业化的海洋产业领域主要包括海洋油气和海水养殖。

其中,海洋油气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的天津、辽宁;东海的上海;南海的广东、深圳;海水养殖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的辽宁;东黄海的山东、浙江、江苏;南海的福建、广东、海南。

而优先发展领域,则包括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化、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产业化、海洋工程技术产业。

其中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的天津、辽宁、青岛;东海的上海、浙江、江苏;南海的深圳、广州、厦门。

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化则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的大连、河北、天津;东海的上海以及近海海域主要海洋岛屿。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产业化则主要分布在大连、上海、青岛、浙江、海南;海洋工程技术产业则分布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

在超前部署领域,具体包括深海资源开发技术产业化和海洋环境保护技术产业化,前者主要分布在上海、厦门、深圳,后者则布局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深圳。

以超前部署的海洋产业领域为例,几乎沿海所有大城市都参与了这场抢抓新兴产业发展的“游戏”,显然,“老三篇”正逐步被“新三篇”取代。

几大隐忧显现

仔细观察沿海地区正在上马或正在规划的项目,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之忧也开始显现。如,各地疯抢一些已经成型的项目,造成了重复建设。

以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化为例,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将这一领域作为发展的重点。

即使在上海,海洋产业自主创新缺乏的现象也较为明显,本报手头的一份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调研报告就指出“上海海洋产业还存在着产业层次不高、科研力量分散、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