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治疗(转) 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2:34
活动期:活动期主要是邪实,以风、寒、湿、热为主,病位在表,本期多属湿热痹范畴,临床表现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功能活动受限,舌苔黄燥或黄腻,脉象濡数或滑数,乃风湿与热相搏,流注关节阻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属湿热之证,热痹之病因以湿热为源,风寒为兼,临床表现有偏热偏湿之异,亦可兼见寒象而呈寒热错杂证,且热邪易伤阴,故热痹常有阴虚见证。因此,热痹可分为热盛(毒热)型、湿盛型、阴虚型及兼寒型等不同证型。
热痹治法,应施以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活血舒筋止疼法。
当类风湿病人有卫阳不固,痹邪阻络症:发热,恶风,畏寒,汗出,晨僵明显,周身关节疼痛剧烈,甚则骨骱屈曲不利,遇冷则痛甚,得热则可安,舌淡,苔薄,脉浮紧或沉紧。应予祛寒除湿,和营通络治法,用防己黄芪汤和防风汤加减:防己、防风各10克、黄芪15克、白术10克、秦艽10克、羌独活各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5枚。加减:阳虚寒盛加附子,温通十二经脉;湿盛者白术调换苍术、川朴。一般经过阶段治疗,若疗效不佳,不易久服,因祛风燥湿之剂耗伤阴液,使病邪转入里。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有邪郁而壅,湿热痹阻症时:恶风,发热,关节红肿热痛,得凉则痛减,关节活动受限,手不能握摂,足难以履步,骨骱灼热,肿胀、疼痛、重着感,晨僵,口渴或渴不欲饮,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不实,苔腻或黄腻,舌质偏红,脉数。取清热除湿,宣痹通络法,用宣痹汤合三妙散加减:防己10克,蚕砂10克,苡仁30克,连翘15克,苍术15克、赤小豆30克、滑石30克、焦山栀15克、黄柏10克,淮牛膝30克。加减:关节肿痛甚者加忍冬藤、木瓜、桑枝等,使清热利湿、活络通痹之功力更专;热毒盛者加地丁草、蒲公英、忍冬藤花;热盛者加石膏,寒水石;湿浊甚者加荜薢、土茯苓;热灼伤阴合元参、生地、去滑石、赤小豆。
缓解期,临床以正虚为主或正虚邪恋,病位在里,可见病人病情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病情日益加重,以致虚实互见,寒热错杂,辨证用药较为复杂困难。治疗应视正邪虚实情况,临证灵活应用益肝肾、补气血、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为法。
缓解期仍应坚持中药或中成药的辨证施治,调整体内的阴阳气血、清泄余邪,以延长稳定期,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通常选用一种扶正固本之剂加一种祛风湿制剂,如偏于肝肾阴虚者,予益肾合剂或乙癸煎加益肾蠲痹丸或腰痛片或杜仲壮骨丸等;偏于气血两虚者,可选用归芪冲剂或正得康;偏于真阳或肾精不足者,可用养真煎、益肾合剂、左归丸加风湿灵胶囊;偏于脾虚湿(热)重者,可用健脾丸、茯苓山药粥加豨莶草丸;偏于下焦湿热者,可用三妙汤、知柏地黄丸等;偏于肺胃不固、易反复感冒,可用玉屏风散;至于关节强直、肿大、畸变者,属肝肾不足、痰瘀互结,予滋补肝肾之品加蝎蜈胶囊或桃红四物汤加穿山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