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交际中的“惠而不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4:36:35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也有人说会说话得天下,人们崇拜会说话的人,究竟如何才能把话说好,是艺术,同时也是有章可循的。

话说交际中的“惠而不费”

文/ 廖可

美国的赖斯·吉布林在谈到人际交往时曾说:“每一个人都是人际关系的百万富翁。然而可悲的是:我们中太多的人‘窝藏’了这种财富,或者只是吝啬地少量地施舍出来。甚至更糟的是,根本意识不到我们拥有这种财富。”那么,这种财富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惠而不费”的赞美的语言。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曾说过:我可以靠了别人对我说的一句好话,快活上两个月。其实,这种可以让马克·吐温先生快活上两个月的好话,在说话人来说正是轻而易举且“惠而不费”的事情。而在社交中,这种“惠而不费”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起一种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的作用。

既然赞美的语言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用之不尽的财富,为何有些人却不会利用或舍不得用呢?其实,一个人总是能够在别人身上找到某些值得称道的东西,也总是可能发现某些需要指责的东西。这完全取决于你寻找什么。不同的着眼点则又代表着不同的人格类型。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写吕布被曹操捉住后,在曹操送陈宫下楼时,吕布趁机向玄德求情说:“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在吕布看来,自己的生死存亡就系于刘备为他说的一句话。当曹操回来征求刘备对如何处置吕布的意见时,刘备回答遭:“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就是这样一句问话便断送了“人中吕布”的性命。虽然为吕布说句好话在刘备也是“惠而不费”,再容易不过的事,但刘备却表现得十分吝啬。可见,好话也不是可以随便说的。

在人际交往中,好话、赞美别人的话说得太多以至太过分,往往会给人一种虚伪、不真诚的感觉。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就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就是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像寓言故事中所讲的那样,狐狸吹捧乌鸦为的是它嘴里叼着的那块肉,而不是真的觉得乌鸦唱歌好听。

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之一便是渴望被肯定。”爱听赞美的话乃人之常情,但有时也就容易为人所利用。赞美的话在说的一方“惠而不费”,作为一种“财富”,不会因为把它慷慨地给了别人而使自己减少些什么,相反,却会使其得到如好感、友谊和信任等许多东西。所以,对于好话,过分吹捧恭惟的话,听者也应加以分析。听不出个所以然来,便可能受骗上当。更何况有些赞美之辞一语双关,明褒而暗讽,很容易使人就范。

以赞美的言辞来委婉地透露含义相反的信息,这也是人际交往中一种说话的艺术。《唐摭言》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居守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旁边侍候的一个小吏皱了皱眉头。李相见了,便问他因何皱眉。小吏含蓄地说:“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念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才明白应该怎样读了。”李相听后忙说:“不对,我没有受过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而不是你。”说完,就把书递给小吏向他请教,小吏这才详细地说明了原委。李相十分感谢小吏的指教,称他为“一字师”。聪明的小吏因说话方式的巧妙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赞美的话怎样说才恰到好处,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呢?

第一,必须是真诚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只是别有用心者之所为,正人君子是不以此为能事的。

第二,赞美允许适当夸大,但不应无中生有。

第三,赞美应求比较具体,就事论事,不要不着边际。如别人劈头对你说:“你真够棒的!”你便会感到莫名其妙:我到底哪里真棒?而如果别人就你身上穿的一套新西服而称赞你:“嘿,你穿这身西服真精神!”你听后会感到很舒服。

第四,赞美应实事求是。如果故意把别人的短处或缺陷拿来赞扬一番,人家一定会听出你是在捉弄讽刺他。

第五,赞美应掌握一定的分寸。过犹不及,一味说好话,难免会有奉承之嫌。当然,对于赞美的话,听者也应从上述几个方面略加考察、分析。因为顺耳的未必都是忠言,赞美的话有时也会把人“捧杀”的。

                       ——本文刊登在《青年心理》总第97期30页,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