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实盛虚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47:06
中美关系实盛虚衰 如何看待?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11-26 .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中评社11月25日发表题为《中美关系实盛虚衰 如何看待?》的文章,作者是评论员余永胜,内容如下:
  举世瞩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访华行程已结束多日。但与此相关的“中美关系热”,却在依旧持续。各方对奥巴马访华的看法也差别很大。从媒体的反应来看,中外舆论反差很大。包括美媒在内的西方媒体,多持否定态度,认为奥巴马访华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比如英国《金融时报》就以“奥巴马访华,两手空空而归”为标题做总结。至于美国媒体,美国驻华大使洪培博20日在北京罕见地批评本国媒体“报道过于负面,忽略了访问取得的重要成就”。与此相反,中国媒体大都盛赞奥巴马的访华成果,诸如“中美战略定位步步升级”、“中美关系进入新时代”、“中美关系新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之类的标题,到处可见。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西方媒体大都是批判型的,其对政治家的活动多是吹毛求疵、百般挑剔;中国媒体则担负着外交宣传的功能,盛赞奥巴马的访华成果,亦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客观地说,两类报道都只道出了问题的一面。  毫无疑问,奥巴马访华绝非“两手空空”——双方在能源、气候、军事交流、人文合作等多项领域达成的重要共识,使得这种说法不攻自破。但说“中美战略定位步步升级”,亦属一厢情愿。  事实上,这次访问并没有就双边关系的战略定位,取得实质性突破。《联合声明》只是在原先就已确立的“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之后,加上了“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但一则,“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只是对双方关系的现象性描述,并未非严格意义上的“定位”,它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道出合作的性质——是志同道合的盟友式合作,还是具有稳固基础的战略伙伴式合作,抑或是仅仅出于利益需要的同床异梦式合作?至于新增加的“伙伴”关系,确实往前走了一步,但也只是把原先的“合作”关系,加以固定化、常规化而已,它的问题依旧是没道出“性质”——是志趣相投的盟友式伙伴,还是有共同基础的战略伙伴,抑或仅仅是同声相应的利益伙伴?  现在看来,在此事关两国关系性质的核心问题上,联合声明采取了回避态度。倒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如气候、能源、反恐、防核扩散等,由于涉及到双方共同利益或形象,反而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也是各方都对联合声明给予了“务实”的评价的原因。的确,与97联合声明重在原则性、抽象性相比,新声明就多个领域问题分门别类地予以论述,其“务实性”确实非常突出。     其实,上述特点正好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现状:“实”盛“虚”衰。一方面,在诸如经贸、气候、能源、反恐、防核扩散等“实”问题上,双方虽有分歧、冲突,但共识、合作占居主导地位,成果较多;另一方面,在战略定位这类“虚”的问题上,双方缺乏共同语言,只好选择大而无当的用语加以概括。  “实盛虚衰”背后的实质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空前增多,合作越来越“积极、全面”,但深层次的战略互信依旧严重缺失。结果导致中美关系的表象是:经济关系热闹(往来多、冲突亦多)、政治关系良好(相互借重),军事关系谨慎(缺乏信任、相互防范)。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的问题比较迫切,也占用了双方较多的外交资源,但从长远来看,“虚”的问题才更具基础性、根本性和决定性。另外,“实”的问题解决起来有章可循,有着力处,即便一时解决不好,也不会伤及感情;而“虚”的问题则不易入手,解决不好也会伤害国民感情,甚至动摇关系根基。诸如沿海侦听、对台军售之类的问题,对双方关系及国民感情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而它们的根子还是源于战略互信的缺失。像2001年的南海撞机事件,就是个典型教训。正因为如此,笔者以为,目前在积极应对“实”的问题的同时,双方也决不能回避“虚”的问题。  正因为“虚”的问题的重要性,近几届美国总统都在此问题上大费脑筋。1993年克林顿政府上台之初,提出了“遏制加接触”的“双面下注”政策,后来鉴于中国重要性的日增, 97年的中美联合声明确立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也是迄今中美关系定位的最高境界。2001年布什上台后,推翻了克林顿的定位,把中美关系改为“战略竞争关系”;后来鉴于中国的重要性,不想再刺激中国,又改说中美关系“复杂”,实则是回避了这个问题。2005年,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又以“利益攸关方”为中美关系定位,这个定位属于中性,同样没有指明其战略性质。    奥巴马上台后,对中美关系不作明确定位。今年4月双方元首伦敦会晤时,将其概括为“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这次奥巴马访华,又在后面加上了“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但绕来绕去,问题的实质依旧悬而未决。  各种迹象表明,中方对充实中美关系战略内涵的态度是积极、明确的。有保留的是美方。一方面,中国的重要性已与小布什上台时殊异,奥巴马不会像其前任那样,将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关系”;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也不想违心地回归克林顿时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在美国看来,这既不符合实际,又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当年克林顿作出这一定位后,就受到国内保守派的强烈质疑,另外由于两国在战略问题上确实存在重大分歧,克林顿后期已基本上不再提及“战略伙伴关系”。在此问题上,奥巴马不会不总结他的同党前任的经验教训。  无论如何,缺乏战略互信的中美关系,其发展空间是受很大局限的。目前,中欧、中俄都已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日关系自鸠山内阁上台后,发展前景喜人。在几大政治经济体中,中美之间的战略定位已明显落后。双方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这次联合声明第一部分总述中美关系,第二部分标题就是“建立和深化双边互信”。双方领导人也一再强调,“培育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至关重要”。温家宝在会见奥巴马时,更是直截了当地指明,中美关系“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另有报道说,目前双方目前正在谈判通过一份比联合声明更正式的“联合公报”。不出预料的话,中美关系的“实盛虚衰”问题,当会在新文件中得到关注。 美国在台协会:尊重中国领土完整指西藏新疆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11-25   星岛环球网消息: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薄瑞光24日说,美方对台政策从未改变,台湾与中国协商或不协商,完全取决台湾。“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美国看法中,是指西藏与新疆议题。>>评论:薄瑞光中国主权说隐含新争端
  中央社报道,薄瑞光(Raymond F. Burghardt)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后,来台简报奥胡会相关情形。他下午与媒体茶叙时澄清并说明美中联合声明里有关台湾的段落。  薄瑞光表示,他要澄清美中联合声明中3个部分。首先,美中3个联合公报,或美中先前任一项联合声明都没有提到台湾关系法,中国也不可能(zeropossibility)同意将台湾关系法纳入联合声明。  第二,联合声明中只有1 段与台湾有关。他说,其中有句陈述是中国单方(unilaterally)强调,台湾问题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方信守有关承诺,理解和支持中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  他指出,同段中有句美方欢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建立更加积极、稳定的关系。  他说这些年来,许多美国官员,包括他担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期间,促进两岸协商与两岸关系进展不遗余力。而“期待两岸加强经济、政治及其他领域的对话与互动”此句不应被视为有任何特别意涵,也不能诠释为向台湾施压。    他表示,更清楚的说,台湾要与中国大陆协商,或不与中国大陆协商(to negotiate or not negotiate),进展、时机与议题完全取决台湾,美国对此没有看法。  薄瑞光指出,联合声明中唯一提及台湾的段落之后,有段为“双方重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根本原则是指导中美关系的中美3个联合公报的核心”此段协商文字单用以说明西藏与新疆议题,协商纪录也载明,此段与台湾无关。而这当然是美国的理解(understanding)。  薄瑞光说,美方在中国不论私下或公开谈话,包括美中联合声明,与美国长期以来对台政策一致,美国对台湾的主权所采取的立场从未有丝毫(whatsoever)改变,包括美方承诺会提供符合台湾自我防卫需求的武器。  他表示,美国对台湾地位的立场已载于美中1972年与1979年公报。公报中美国表示,美方“认知(acknowledge)中国的立场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那是美方最后一次对台湾地位的陈述。  他说,30年来,美方已清楚说明,“认知”(acknowledge)并不表示“承认”(recognize)、“接受”(accept)或其他除“认知”(acknowledge)外的意思。过去37年,有一些力量迫使美国对台湾主权采取更明确的立场,或令美国用一些政治术语(political terms)定义台湾,美方从未同意。  他表示,美方一直以来呼吁任何两岸议题须和平解决,且须基于两岸人民同意(assent)。  最后,他再次强调,台湾关系法是指导美国与台湾关系的核心文件。  作者:neptune_1030 回复日期:2009-12-09 22:24:36      其实一些实际情况,不要停留在看开大会,看新闻的条条框框内,有些东西是可以自己亲眼看到的:菜价有没有涨,你去菜市场就知道了;米价有没有涨,去超市就知道了;食用油要不要涨?前两天,超市抢购一空就知道了;汽油柴油涨了没?多多留意加油站的牌价就清楚了;至于什么水费,燃气费涨了没?看看水费单,燃气单就知道了;房价涨了没?去售楼处就知道了;工资涨了没?看看自己的工资单就行了,对于正常的会算术的人,就可以从这些数据里推出一些正确的结论:你是在发展中获益了,还是损失了,这个是一目了然的?我觉得很奇怪,老是有人问有没有通货膨胀,还有人对CPI数据很感兴趣,其实这个还要问吗?你自己把我上面所说的那些单子条子对比一下就很清楚了,那可是最一手最真实的数据。  
  至于什么美元,美国,所说的是:核心问题或者本质在于美元是国际货币,全球大宗货品:什么黄金了,石油了,有色金属了,大豆了,小麦了,全是美元结算,他有能力来掌控全球资源定价,同时他有能力向外输出通胀,而自己很少受损失,理由很简单,我是国际货币! 至于中国的那两万亿外汇储备,实在算不了啥,美国去年金融危机一下子蒸发百万亿美金,照样玩的转,所以本质问题不是在于这区区两万亿外汇储备,这个只是借口而已,真正原因的我下面会提到。  
  只要,美元还是国际货币,你要和他玩,注定没好果子吃,因为游戏规则本是别人定的。可以这么说,国际货币的地位使得美国可以为所欲为的消耗全球资源:美国印美元,支付给其他国家;其他国家换取美元,送出本国资源,就是这么简单!而要撼动美元这一地位,光光经济危机远远不够,只有一条路,通过战争手段。说的再简单点所谓世界发展就是:美国通过美元国际货币地位获取全球资源,而美国的强大军事科技又保障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而发展中国家通过美国的消耗需求一方面换取了美国印钞机印发的钱(就是外汇),一方面又通过这个给本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所以,就很清楚了,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对美国的好处是:我可以凭借印钞机来换取全球任何资源(说直白点就是抢劫),而且很便宜;对中国的好处就是: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从而拉动了本国消费,促进了社会发展和稳定。  
  坏处呢,对美国而言就是:很多东西去中国生产了,美国本土的生产需求下来了,就是很多工厂搬到中国来了,所以美国就业岗位少了,一部人失业了,所以美国出口就大大降低了,美国劳工组织老是找中国麻烦制裁就是这道理;对中国的坏处就是:高能耗,高污染,出卖廉价资源(包括矿产和劳动力),同时又把自己的经济绑架在美国需求的基础上,随时可以倒塌。  所以,矛盾就来了:一方面,美国要提高就业率,就必须打压中国的某些生产出口,提高美国自己的生产需求,所以贸易战目的,说到底就是提高本国就业率;但是,美国又有顾虑,这个顾虑绝不是所谓两万亿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不值一提,美国的顾虑就是一旦彻底和中国闹翻,以后恐怕就难以继续通过印钞机从中国抢夺廉价资源了,这个才是正点,才是美国真正顾虑的地方,所以美国现在要做到的就是既能继续向中国开动印钞机发布美元换取廉价资源物品,又不能太影响本国的就业和出口;美国担心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杀手锏:你把我逼急了,我就不向你提供廉价物品了或者少提供了,到时候,你们美国的物价就要涨,你们美国的人民就不满意,你们的资本家利润会减少。  
  但是,中国要做到“我不向你提供廉价物品”很难很难,因为我刚才说了,对中国的益处就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我不向你生产,恐怕很多人要失业了,这怎么办?中国的弱点就是美国的杀手锏:你目前不能说不,说了不字,那些失业的人咋整呢?那些人失业了,房贷咋整呢?房子这么贵卖的出去吗?到时候中国经济就垮了。所以,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不可能说不,因为官方是强烈希望出口继续增长的。但是,美国也不能做的太绝,到时候美国人买不到便宜货,对美国也不是好事请,所以,暂时就妥协了,但不代表着以后美国也会向中国妥协。  
  所以,美国现在的对策,一是全国医疗改革,为全美人民提供保障,即使买不到便宜货,也不会太惨,另一方面,美国的政策调整很清楚,要提高出口,保证本国就业率,同时开发新兴工厂来生产便宜货,继续抢劫,新兴工厂比如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印度,南美等,甚至未来的非洲,乃至朝鲜,很多国家排队等着呢,而美国这些现在已经行动了。  
  所以我的预测是,中国的出口基本上很难复苏,一方面美国现在失业率高,一方面新型市场不断兴起,而中国的实体经济70%依赖出口,这个是严重打击;另外,不看好出口和外资的原因就是中国社会成本越来越高(通胀嘛),外国来投资,唯一原因就是看中廉价资源,廉价劳动力,一旦成本高了,外资撤出是必然,所以绝对不会出现楼主所说的工人工资会增加,因为你今天工资增加了,明天就失业了,外资总是投向成本低的国家。举个现实的例子,1997-1999年大多日本,欧美企业从马来西亚,新加坡撤到东莞就是因为成本原因,当时,马来西亚产业工人还想等着继续提高工资呢,结果是失业,下一个必然是中国。  
  所以,外资以后必然会从中国撤出,因为成本因素,可以说,每一次房价上涨,每一次物价上涨,每一次增加工资就意味着外资撤离的日子更近了。现在,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外资撤退后怎么办,那些以前依赖出口的企业怎么办,那些外国投资的企业怎么办?那些失业的人怎么办?两条路,一是继续打压成本,维持低工资,低成本,保出口;二是国家自己发展新兴产业,自己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当然,这里面出口也是必需的,但是要大大降低比例,尤其是廉价出口,出口那些高附加值的产品是很好的。我所说的是,现在必须考虑第二种了,也就是自己靠自己,也就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似乎没有什么重大举措,现在的高社会成本(高房价,高物价),低工资,低保障大大压制了自己的需求,从而大大抑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可能性,这个和美国没有任何关系,就像中国无法左右美国医疗改革一样。  
  现在,最严重的问题,美国针对自己薄弱环节现在已经行动了,全世界的人很清楚;而中国现在还在幻想出口,但是又制造高成本,一方面抑制了出口,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抑制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实在是看不出什么门路来。  
  所以,谁输谁赢,就看谁先复苏,看谁先摆脱谁,谁先不鸟谁了,一切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