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八旬大寿与《元音寿牒》、《宝典福书》---百寿印章再谈-十二生肖-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43:10

    总算可以交作业了。纪宇老师让我写写对“百寿印章”的研究文章。在他面前是班门弄斧。他是诗人,又有30多年的文物收藏经验。“班门弄斧”也得弄:
 

         --------乾隆八旬大庆与《元音寿牒》、《宝典福书》

 

    清代称皇帝诞辰为“万寿节”。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农历庚戌年)八月十三日,是乾隆帝的八十岁万寿节。
    清高宗乾隆帝,姓名爱新觉罗·弘历,谥号“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五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乾隆。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

 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嘉庆),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一说乾隆的实际统治期持续至其逝世)。所以,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五十五年,年迈的乾隆皇帝已经八十岁了。自古以来,数不清的帝王之中,活到八十岁的只有梁武帝、宋高宗和元世祖三位,所以,八月十三日乾隆生日那天,他决定举隆重的庆典,庆典工程由和绅和工部尚书金简总负责。

皇帝如何过生日?从中华世纪坛曾经展出的《中国古代传统庆典文物展》中可以看到,包括皇帝宝座、御用餐具、金钟玉磬在内的百余件宫廷秘藏文物向人们展示出一幅豪华奢靡的皇帝庆寿图。
   参展的百余件文物选自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寿庆典礼,全部为当时原件,从金银器皿、珍珠美玉到锦丝绸缎,无一不显示出这场庆典活动的盛大。
    文物分为“受贺”、“赏赐”、“寿宴”和“寿礼”四个主题对皇帝的生日进行了描述。

 

   据史料记载:乾隆的八旬庆典分在三处进行,七月初七至七月二十三在承德避暑山庄,七月二十四启銮回京,七月三十日抵达圆明园,八月十三日自圆明园还宫,八月十三日在太和殿举行庆典大礼,八月二十一日结束,总计一月有余,足以看庆典的声势浩大了。 
  乾隆七月初七抵达避暑山庄,并未就此安闲祝寿,每日批阅公文,处理国事,另外,接见安南、蒙古、回部、朝鲜、南掌、缅甸等各国派来为乾隆祝寿的使节,避暑山庄的一应建筑全都修茸一新,尤其是山庄的正殿、澹伯敬诚殿,乾隆在这里设筵款待各国使节,因为澹伯敬诚殿全由楠木建成,因此也称”楠木殿“,设施陈列,一如皇宫,极尽精雕细琢之能事。乾隆于七月三十三日结束了避暑山庄的祝寿活动,启驾回京,乘坐的是皇帝所乘一肩舆中规格最高的礼舆,充分显示出庆典的重大,舆高六尺三十,纵深三尺九寸,面宽三尺,左右的直辕各有一丈七尺长,由十六人共抬,社舆的上部为八角的两层穹盖,各角都已命人建起了各工各样的景点,绵延不断,既有人工搭起的亭台楼阁,也有仿照西洋建造的园林建筑、遇水则设龙舟,逢山必置宝塔,有的特意建造的野味横生、小桥流水,有的则极尽繁华,精雕细琢,金璧辉煌,一处处的景观之间,错落点缀着大大小小的戏台,上面经日不断的搬演各种喜庆剧目,各地主剧种齐集京城,西四牌楼前,建起了一座人工制成的罗厚峰,一百名须发皆白的老人伫立下面,一派福寿景象。 
    八月十三日,乾隆寿诞这天,皇上要在太和殿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臣的朝贺,当日五鼓后文武百官到太和殿左右朝贺乾隆。文武百官全都换上节庆的衣服,静静聚集在太和殿外,等着皇帝的到来,官员所着的衣服是万寿节特制的,按照清朝的制度,如果遇到皇上的万寿庆典或皇后的千寿庆典,文武百官都要在寿辰的前三天,和后四天身着上面绣有团龙纹样的官衣礼服,各国使节则被安排在太和殿以外的西檐之下。乾隆皇帝身着龙袍衮服,头戴珠冠,在前引后扈之下,在中和韶乐中升座太和殿,随后按照顺序分别进行奏乐、拜位等活动,王公大臣要进献寿礼。接下来,就是繁琐而隆重的礼仪、宴会,各国的使节都带来了本国的贺礼和表演本国的歌舞,同时,四大徽班也应诏进京参加和绅总负责的乾隆八旬万寿庆典工程。

    文武百官进贡的寿礼非常讲究,基本可用“精、珍、奇”三字来概括。寿礼中多为如意、盆景、钟表、插屏、漆器、织绣等精美的工艺品,内容以福、寿、吉祥为主题。祝寿礼品既从纹饰上又从造型上突出祈福祝寿的寓意,常有蝙蝠、梅、竹、寿石、绶带鸟以及莲藕、枣、栗等纹饰,如在盘、碟口沿绘一圈蝙蝠,谓之“洪福齐天”;蝙蝠、桃及古钱两个,寓意“福寿双全”;“梅”与“眉”、“竹”与“祝”同音等。 

   献完寿礼后,皇帝要宴请群臣。皇家的金龙大宴是格外丰盛的,并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寿宴”共有热菜二十品,冷菜二十品,汤菜四品,小菜四品,鲜果四品,瓜果、蜜饯果二十八品,点心、糕、饼等面食二十九品,共计一百零九品。菜肴以鸡、鸭、鹅、猪、鹿、羊、野鸡、野猪为主,辅以木耳、燕窝、香蕈、蘑菇等。待皇帝入座后,宴会才开始,分别上热菜、汤菜。进膳后,献奶茶。毕,撤宴桌。接着摆酒膳。寿宴长达四个小时,午时摆设,未时举行,申时结束。
  宴会宣告结束后,文武百官再次跪拜谢恩一跪三叩之礼,皇帝在中和韶乐的奏鸣中起驾回宫。

  清宫藏品中有一幅清乾隆年间的弘历八旬万寿庆典手卷,它生动地描绘了乾隆帝八十大寿时回宫途经西直门与西华门之间的盛况。

    为讨得乾隆帝的欢心,王公百官在寿礼的备置中动足了脑筋。在琳琅满目的奇异珍宝的礼品中,使乾隆帝倍感兴趣的是纪晓岚的祝寿诗以及和珅、金简、胡季堂敬献的

《元音寿牒》和《宝典福书》。 

   乾隆皇帝八旬时,和坤、金简等大臣从乾隆御制诗文中选取带有“福”、“寿”字的吉语,以寿山石、青田石刻制的两套印章贡品:“宝典福书”、“元音寿牒”印章作寿礼,印文均由带“福”、“寿”字的诗文组成,带“福”字的称为“宝典福书”,带“寿”字的称为“元音寿牒”。

   和坤献“宝典福书”、“元音寿牒”寿山石印各120枚。“元音寿牒”印章用紫漆描金山水楼阁“圆音寿耋”套印盒装盛。此印盒长85厘米  宽35厘米  高33厘米。紫漆识文描金,外采用日本“高莳绘”饰仙山楼阁,内饰紫地洒金描金漆山石树林。
印盒分上下两层,共放印120方,中间有一宝薮,为此套印的印谱。

 

    金简敬献一方紫檀木雕龙纹图案的宝匣,中有两层内匣,两层匣内青碧晶莹,彩光闪亮,一块块如同翡翠、玛瑙一样的奇石章,上面镌刻着苍劲挺拔、秀雅圆润的篆字,匣装有“宝典福书”、“元音寿牒”青田石印各60枚。

乾隆好玉,自称“玉痴”。这两套由寿山石和青田冻石刻的“宝典福书”、“元音寿蝶”印章敬献给乾隆皇帝,深得乾隆的喜爱。这套印章,石质细润,造型各异,十分精美。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刑部尚书胡季堂又据此制成《元音寿牒》册和《宝典福书》册,遣用巧匠将其缂织成印谱,作为寿礼恭进给乾隆帝。两套缂丝礼品在粉色地上以平缂、构缂、搭缂等技法缂织。各册页计17开。每开纵29cm,横30cm。各册首墨缂隶书“元音寿牒”,“宝典福书”,每开用三蓝缂蝠(福)、桃(寿)、云和卍字纹边框。

“元音寿牒”正文为朱缂篆书“万寿无疆”等朱、白印谱各60方及墨缂楷书释文。

“宝典福书”正文亦为朱缂隶书“”等朱、白文印谱各60方及墨缂楷书释文。

末开缂录书款:“万寿八旬大庆  乾隆庚戌元旦  臣胡季堂恭进”, 册尾朱缂“臣胡继堂”、“敬摹”印,钤“宝蕴楼藏”章。(清宫鉴藏印记。《清内府藏缂丝书画录》著录)与《元音寿牒》共装于木雕龙纹匣内,匣盖上书:“福寿鸿文 臣胡季堂恭进”。

  印谱装饰素洁淡雅,印文疏朗清晰,线条流畅。各120个书写各异的“寿”字“福”文不但反映了清代高超的缂丝工艺,亦体现出中国古代金石文字变幻莫测的神奇魅力。

  

    缂丝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为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并与云锦合称为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清代常将名人字画制成缂丝作品收藏。胡季堂敬献的缂丝《元音寿牒》册和《宝典福书》册现也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礼品清单中也有记载。

 

    同时,胡继堂还另行制作了和田墨玉《元音寿牒》牌匾,其印谱、印章用语、排列组合等与缂丝《元音寿牒》册相同。并从中精选出100条寿字文令工匠篆刻成百寿印章。料石也是选用和田墨翠玉石。

这套百寿章令人称奇:100个三分章,排列整齐,外围横竖各11枚,二围横竖各9枚,三围横竖各7枚,内围4枚压四个角;居中是单独一枚九分大印,上镌:“万寿八旬大庆”。100枚小章上均刻有语句长短不等的贺寿词句,每一句(每枚章上)都有一个寿字。边款两边刻有满文,正面上用行楷刻着印章释文,下用白描手法刻着个体人物,姿态各异,或读书写字,或劳作行望。。。内面用小篆刻着赞美诗句。盛器印盒用硬木精工细作,100个格分四层,每围一层,由外向内,层与层之间步步高,第五层是一个中心平台,九分主印置于上,大概是取“九五之尊”之意吧。立体装盛,这种形式鲜见,整个装饰成一座万寿山!

    和绅、金简进献的《元音寿牒》和《宝典福书》印章及胡继堂的缂丝《元音寿牒》册、《宝典福书》册,寿牒牌匾均是朱、白印搭配,随形章相辅。那些词句,印章的分朱布白,文字的间架结构,老辣的刀风。。。完全一致。整体布局美观。这套百寿印章确是全部使用朱文篆刻,印章尺寸相同,布局严谨庄重,篆书采用小篆和碑额文字,形成刚健婀娜的风格,袭承邓石如(1747—1805)之风韵。令人叹为观止。不但有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更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这幅《元音寿牒》牌匾和这套百寿章现收藏于纪宇先生的“天方艺术馆“。

 

附1 胡季堂,河南光山人,易学大家胡煦子,乾嘉时期历任刑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直隶总督,加太子太保,卒赠太子太傅,谥庄敏。清书画家。有著述《读史·任子自镜录》二十二卷,《扈从木兰行程日记》一卷,《培荫轩杂记》一卷,《培荫轩存稿》六卷。

胡季堂是清中名臣, 嘉庆四年正月十五,乾隆去世才12天,胡时任直隶总督,首劾和珅"二十大罪",于是"朝野直声大震。" 嘉庆也因此指派他主持收集和的罪状。

附2贺寿极品联中联

乾隆八十大寿,举国同庆。可这却让准备送寿礼的大小官员犯了难,因为乾隆帝什么也不缺。有人送来黄金万两,皇上不屑一顾;有人送来翡翠玛瑙,皇上看也不看;有人送来妙龄美女,皇上仍然难有笑容。难道乾隆就没有看得上眼的寿礼吗?不,爱臣纪晓岚所送的寿礼就赢得了皇上的欢心。原来,他送的贺礼就是这副寿联: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此联中“八千为春,八千为秋”语出《庄子·逍遥游》,为祝寿之词。上联从“八旬”寿“逢八月”出发,连用六个“八”字,恭贺乾隆八十寿诞,并称“八方向化”、“八风”祥和,用字典雅,充满喜庆;下联从“五数合天”、“五数合地”开始,连用六个“五”字,与上联六个“八”字工稳对仗,同时紧扣乾隆年号五十五年,借以祝福昌期永盛,福寿绵长。

不仅如此,更为难得的是,此联中又暗含一联:

“春秋和寿月,天地备期年。”

附3 邓石如(1747~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清代书法金石学家和文坛泰斗、经学宿儒,邓派的创始人。怀宁(今属安徽)人,原名琰,因避嘉庆讳,以字行,号顽伯、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古浣子。他出生于寒门,9岁时读过1年书,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后又靠写字、刻印谋生。曾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都,邀邓石如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篆刻响誉书坛.

邓石如时代,正值皖、浙两派称霸印坛之时,但他绝不满足于前人印家所取得的成果,而以自己雄厚和书法为基础,做到“书从印出,印从书出”,打破了汉印中隶化篆刻的传统程式,首创在篆刻中采用小篆和碑额的文字,拓宽了篆刻取资范围,在篆刻上形成了自己刚健婀娜的风格,巍然崛起于当时的印坛,可说与皖、浙两派形成鼎足之势。邓石如的雄风一直影响到同时期的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吴咨、胡澍、徐三庚等人。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位杰出的大家。可惜他原石流传极少,存世有《完白山人篆刻偶成》、《完白山人印谱》、《邓石如印存》等。

                                          (邓石如刻的田黄石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