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纪念228提出五大许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5:54:01
前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今天发表二二八的「五个许诺」专文,以「悲剧,绝对绝对不能再发生」、「对族群撕裂说不」、「坚持清廉政治,打击贪赃枉法」、「政治必须民主,社会要更开放」、「两岸必须和平、开放」五个许诺,期盼在二二八事件六十年时,给孩子一个希望的未来。
马英九今天在联合报发表专文表示,过去这些年,正如每一个人都看到的,他已竭尽自己一切的可能,缝合「二二八」的伤痕。然而推己及人,他心里明白,历史的悲剧如镜,碎裂后不仅难以弥缝回去,而且总是扭曲的、变形的。他说,我们已努力摊开一切可能的资料,设法找出真相,我们平反、道歉、补偿、建碑、恢复名誉,并庄严的纪念,但终究无法还给死难者生命,也无法为受苦的生者追回已逝的青春。马英九提出「五个许诺」,主张「悲剧,绝对绝对不能再发生」,面对二二八,在仪式性的活动之上,更需要一颗悲悯互爱的心;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心许诺,一定要让「二二八」成为台湾的最后一场悲剧,绝对绝对不能再发生。他呼吁对族群撕裂说「不」。他说,当台湾之子每八个就有一个是外籍配偶所生的时候,大家还在计较六十年前的身分,这是缺乏胸襟与气度的大悲哀。而如果让这些政客继续撕裂族群,「二二八」的族群冲突悲剧,就更有可能在台湾发生,这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我们要的是和谐的台湾!马英九指出,我们还要许诺,坚持清廉政治,打击贪赃枉法。要知道「二二八」发生当时,最鲜明的诉求即是「打倒贪官污吏」。如今的执政者,弊案连连,前所未见。红衫军之所以汇集百万人潮,难道不是为了「打倒贪官污吏」?台湾要避免贪污带来国力衰弱,社会混乱,唯有坚持廉能政治。我们应该知道,「子率以正,孰敢不正」,领导人特别要做为清廉的表率。他表示,第四个必须许诺的,是政治必须民主,社会要更开放。「二二八」给我们的教训是威权政治下的压制,会引发更强大的反抗。所以,人民要永远有权在宪法保卫之下表达意见、集会、抗争、示威,主政者必须以让人民动辄走上街头为耻,必须视之为自己没有做好分内的工作。马英九说,第五个要许诺的,是两岸必须和平、开放。民主进步党执政后,操弄台独意识,导致两岸紧张,美国不断出声警告。但另一方面,中国大陆经济的崛起,马英九指出,已成为世界不得不承认的趋势。台湾如果要不被边缘化,又要改善两岸关系,唯有在坚持台湾主体性,坚守「维持现状、台湾优先、和平共处、对等协商」四原则下,寻求两岸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让台湾永远免于战火的威胁。
回首228/ 大公报社评透析事件
60年前的今天(1947年2月28日),光复不久的台湾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作为当时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大公报》,也十分关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中,《大公报》除跟踪报道最新动态之外,还发表多篇重要社评,对事件作出深度的评析。
1947年3月6日,《大公报》发表《台湾惨案感言》的社评,其中这样叙述「二二八事件」的经过:2月27日专卖局派出卡车一辆,在台北市内沿途没收摊贩由上海福建运去销售的香烟。摊贩迫于生活,起而反抗,官方开枪杀(或重伤)摊贩二人。由是激起公愤,全市哗然,翌日遂起骚动。羣衆包围官衙,并纵火烧毁专卖局。官方调动军队出来弹压,曾向羣衆射击。因此市民情绪陡增激昂,爲报复计,凡遇外省籍官吏,皆加攻击,且曾有夺得军队武器使者。当台北官民冲突时,电信火车许多机关台人,似经一律罢工。消息传播所及,骚动随之,由台中到台南,四处响应。3月3日下午6时军队撤离台北市区,4日嘉义犹有严重的冲突。至今已否全部平息尙无确报。死亡实数究有若干,亦迄不明。社评说,台北骚动事件,就各方报道观察,参加行动者至数十万人,则其情形之重大可知,而星星之火,何以如此燎原?光复不久,何以卽引起台胞如此强烈反抗?则实値得各级政府的深省。就事论事,当局处置此次事件有二大失当:(一)取缔摊贩不该开枪杀人。(二)民情愤慨时,不该动用军队弹压。「处置二二八事件军官民联合会」中,人民代表就说:「治安不能恢复,问题在军队。」台南市参议会提出九条要求,第一条就是:「严禁军队随便开枪,草菅人命,及到处骚扰。」台湾人民对军队太痛心了。前年光复之初,基隆人民在码头热烈等候欢迎国军4日,乃第一批国军登陆当夜便发生了士兵抢案十余起。以后仍不断滋扰,杀人事件也曾发生。在日本统治时代,尙无此事,这是叫台胞对祖国痛心失望的第一问题。然而此次事发之后,陈仪长官迅卽释放被捕台胞,抚恤死伤,处理手腕,尙不失爲敏捷。专卖局行政技术的弊端与错误,是下级官吏问题。但保存专卖制度,台湾当局却不能无责任。本来台湾人民在日本时代对专卖局卽已深恶痛绝,光复后除该局外又增设贸易局,与民争利,因是益召台人反感。本来陈仪长官富于理想,未可厚非,惜乎用人未尽得当,在腐败的官僚机构内,最好的立法,往往收得最坏的结果此在今日政界殆成不治之疾,故迷信统制,实不合宜。况日本战时在台湾施行种种统制经济,早已弊窦丛生,民怨沸腾,我乃尤而效之,蹈其覆辙,尤爲失策。社评指出,抑此次事件,固非全由专卖与贸易政策造成,远因近因,颇爲复杂。人民无组织,何以能爆发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实由各级官吏,奉行政令者,平日对待人民骄纵专横,构怨多而且深,民衆中懐怨愤,压抑已久,故尔一触卽发。平心而论,台湾治绩决不下于祖国任何一省,陈长官廉能苦干,在今日内外大吏中殆不失爲佼佼之选,台胞似亦粗识其人,无如整个中国的官僚机构腐败低能,纵有好长官,其意志无法贯彻,徒唤奈何,而台湾民衆又久在法治严明,行政效率甚高的统治下生活,对于祖国官僚作风,万分不惯,再加生活艰难,环境压迫,愈觉痛苦无路,感情乃益激越,遂致演成此次不幸事件。姑举一例:粮食问题,卽甚严重。最近米价由每斤15元跳上40元台币,贫苦大衆已被迫到饥饿在线。米粮不但贵,且已不足。客岁台风,收获损失强半。然由于征实与军粮,台米不断流出。台湾向有谷仓之名,今已面目全非,许多地方并山芋亦不得入口。不但此也,有人认台湾爲金库。年来诛求过甚,取而不予,今后台胞愈穷,则其地愈不易治,此又与全国和平有关,不止台湾一省爲然。再查在上海金潮高涨之时,台湾物价比较便宜,不知何故申台汇率反从35对1降下28对1,数日之间,资本逃避入台湾者凡国币九亿。于是台湾亦成爲官僚资本的角逐场所,此亦增加民衆痛苦召致台人反感之一端。又查台湾过去财富,集中于日本人之手里。光复接收,其财富自卽转移于中国政府。最大及最多工业爲糖业,而糖业乃资源委员会与省政府合办。富在农业,而土地(包括林地)约有70%属于政府所有(据台湾省统计要览,全省土地370万余甲,日本公有246万甲,私有21万甲)。光复后财富的分配毫无改变,而生产递减,剥削加多,台湾人更如何不穷且怨?此种政策与制度,服官于台湾者固应负责,中央方面亦不能无责任。600万台胞,旣爲穷困所袭击,失业蔓延,文化封锁,言论动受干涉,报纸不许说眞话,此乃激成公愤与惨案发生的背境,背境不除,则骚动的条件依然存在,这是値得警戒的主要关键。社评最后说,解除台湾危机,只有一条路,卽政府经济上改正取而不予的政策,政治上依宪法实现省自治。此乃收拾台湾人心的最好办法,望当轴速图之!
60年前的今天(1947年2月28日),光复不久的台湾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作为当时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大公报》,也十分关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中,《大公报》除跟踪报道最新动态之外,还发表多篇重要社评,对事件作出深度的评析。
在事件发生后十多天,1947年3月11日,《大公报》发表《台湾官民要停止冲突》的社评,呼吁国民党政府不要用武力弹压,同时也希望台胞冷静一点,让纷争得以和平解决。社评说,闻中央已派遣军队赴台。平时,部队调防不要紧;惟独此时,人民最易刺激与冲动。据台北电台广播,流言孔多,人心皇皇。如果用兵,甚易关闭官民协议之门。此举将使台湾问题治丝益棼。无可否认,今日台湾人民火气甚旺,激越而缺乏愼思远虑。一般羣衆行动,类皆如此。惟其如此,故解决之道,必要釜底抽薪,而不可火上加油。台北纠纷重起,原委不详,但有一点似可判断,偶然的惨案已变成有组织的民变了。这个变化十分重要,事件已由简单趋向复杂。假使不截然区别,而以650万人民爲「背叛」,那问题就太大也太危险了。倘安抚无方,而致冲突蔓延与长期化,事实不能不忧虑下列两点:台湾有30万靑年受军事训练,彼等多有作战经验;国际环境颇爲复杂,可能演出台胞对祖国的离心倾向。社评指出,中枢处置台湾问题,此刻尙不失良好时机。当然,用兵不妥,派大员调查也有点迂远。爲今之计,应在事实上证明寛大,可允许者迅速宣布,不可延宕招致疑虑。例如:撤消长官制度,罢免负责官吏,废止专卖及贸易统制等,皆可当机立断,藉平民情。实际闹事十余日,台胞在观望中枢态度,中枢不要举棋不定,要赶快妥善处理。是的,台胞这次剧烈举动,也不是绝对无可疵议的。我们洞明治理台湾一切毛病,人心向背是现实的,不平则鸣。我们尤深悉台胞忠盖爱国,光复之初,丹心与热泪,感动神明。再说,台湾人民也本是汉族子孙,他们是反淸抗日的孤臣孽子,曾以鲜血头颅题过诗篇。此次激发民变,责在政府。故在基本观点上,我们寄予同情;问题只是:感情的野马,应该勒囘一点。看在同胞面上,也爲了不使台湾地方糜烂,最好能囘复正常理智,停止冲突,谋取和平解决的途径。总而言之,政府切勿用兵,台胞也应停止行动,一场吵架,可在言谈中了之,反是,事态扩大,愈来愈不可收拾,其结果,我们实在不敢也不忍去想象呀!
60年前的今天(1947年2月28日),光复不久的台湾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作为当时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大公报》,也十分关注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在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中,《大公报》除跟踪报道最新动态之外,还发表多篇重要社评,对事件作出深度的评析。在事件接近尾声的1947年3月26日,《大公报》发表《爲台湾善后进一言》的社评,指出在表面上,台湾民变已趋于平息,善后问题都在处理或将处理中。但经此一变,人与事,全由简单变复杂了,妥善处理,并不容易。社评说,不幸事件的发生,不但对治理台湾是一个敎训,对中国政治——由政策到技术,更是一个敎训。痛定思痛,前事后师,应给它彻头彻尾的来一番淸算。但看台湾近况,处理方针办法,实在还嫌不够。看不见的人心向背,最宜注意。政府收拾局面之初,已不得已而用了兵。最近又封闭报馆,检查新闻,言论取缔之严,冠于全国。狂潮过后,应该有一段休憩,让人民想一想。紧张而反常的情绪,应该迅速解消。社评指出,我们觉得台湾问题还应注意,解决方策还未触到核心。国民党三中全会已通过了「陈仪撤职查办」案。陈长官应该引咎辞职了,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只是善后问题之一节,今天台湾迫切需要的是:(一)「寛大」的诺言要履行。据我们所知,被捕的人物,包括资本家,大商人,公务员,及文化人。这种人对政府纵有不满,有微词,总不致于是「奸徒」「奸党」。政府说「要办的只是共产党。」台湾共产党应无如是之多。如此紧张下去,人民必感恐怖。解散二二八处理委员会,政府已然失信了。那个会是政府同意组织,并且躬自参加的,以后全盘推翻,理由是三十二条要求迹近叛国。不知那些要求乃在人多口杂时羣衆情绪的反映。处理委员会第二天就自动登报取消了好几条。最后弄到帮助政府的人也被捕或在逃。政府应示信、祛疑。(二)目下眞正最急切的是粮食问题,台北来人云:久矣吃山芋果腹,且山芋也有不继之势。民食不安,动乱终伏。台湾曾以糖、煤、盐等等贡献祖国,现在台胞缺粮,中央义应加以救济。(三)民变主流爲要求民主自治,其它枝节,都不足重视。故对症下药,应该是在宪法范围内,从速实现台湾自治。若无民主思想的官吏,继续留台统治,或再派类似的人赴台接替,是不妥当的。民选县长市长以至省长,宜尽速实行。(四)治本是民生问题。政府接收敌产,同时接收了民怨,甚不上算。人有求生之慾,台胞对经济生活甚有敏感。深一层看,这次民变是有经济的原因的。好好处理经济问题,使六百五十万人都能生活,尤其是治本之道。社评最后说,台湾新归祖国,世界的眼睛,在向我们观看,这个「美丽」的岛若治理不好,那会大大影响我们的国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