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土地,古老的传说——新西兰名称及南北岛之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6:09
 

在这片被称之为“白云故乡”的土地上往来已经九年有余了。从第一篇文章里引用“白云,帆船之乡”至今,我却从未仔仔细细地了解过这块被无数人称之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土地。甚至没有留下过一张像样的照片。

记得在初涉新西兰时,我选修了New Zealand Government And Society这门课程,希望对这里的历史、社会与人文做一个粗略的了解。然而,所学知识几乎通通被抛到了九霄云外,不仅繁重的专业课知识不够精湛,就连所喜爱的选修课内容现在看来也是学得糊里糊涂。徒把A+、B-、pass、fail等一系列成绩分数看得比命还重要,那么点羞耻和荣辱感一直从国内延续到这里。所谓创造力、活跃度的培养,在我的大学生活中丝毫没有得到体现和发挥,更不消说是一种什么状态。总之在我看来,中国人绝对是会读书的,而且会拼了命读出好成绩的,但读完了,如我等书本一扔,知识也随之扔出去不少的人不占少数我想。

上面一席废话,是我在浏览先驱报一片题为《新西兰北岛南岛名称和毛利传说》(作者:贺俊文)时想到的。因为我记得自己也曾学过,但却无法确认记忆的准确性。只能当新知识一样再咀嚼一遍,因此索性查找一些更为详实的资料,把自己记忆中残留的那点可怜影像再描摹一下。

(沙滩上的毛利独木舟/ 新西兰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国家,也是最后一块被人类发现的大陆。来自太平洋的毛利人乘坐巨大的远洋独木舟到达新西兰,并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和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

说到“白云之乡”的得名,就不能不提到新西兰的原著民“毛利(Maori)”。大约于1000多年前,他们由热带的波利尼西亚而来,在新西兰生存的过程中,逐渐造就了他们的思维和信仰,直至演变成了毛利文化,一种与其它波利尼西亚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根据毛利口述历史,最早发现新西兰的人叫库普(Kupe),他与同伴纳嘎(Ngahue)率领海上马达后拉(Matahorua)号和他为例-拉尼(Tawiri-rangi)号这两艘独木舟,由故乡哈瓦基南下,以探寻天际线后面的世界。当他们看到远方白云之下的一个大岛屿时,库普的妻子希内-蒂-阿帕拉尼(Hine-te-aparangi)不禁脱口叫道,“He ao he ao! He aotea!He aotearoa” (云彩,云彩!白云!绵延的白云!)。这片土地从此被称之为Aotearoa(长白云之乡)。在环行南北岛后,库普和他的船队带着一些宝藏返回哈瓦基,其中包括腌制的恐鸟肉和绿玉等。库普此次著名航行和其它探险活动,通过故事和歌曲的形式被代代相传。当哈瓦基发生纠纷和战乱时,有数群人决定离开他们的家乡,南下占据他们祖先库普所发现的土地。梅西大学的一项毛利人DNA研究证实了这个传说。

接下来说说南北岛的由来,这与一则古老的传说有关——“毛伊传说”。在波利尼西亚人和毛利人的神话中,毛伊是一个智勇双全,半人半神的神奇人物。尽管他不是全神,但却具有神奇法力,可以行走于天国和人间。他思想活跃,不得到问题的答案誓不罢休。他还是一个竞技大师,扔镖时他扔得最远;放风筝时,他放得最高;钓鱼时,他能带回一整筐鱼,而他的哥哥们只能钓得几条鱼。他结合了自然和超自然因素,在不可思议地诞生和成长后,在父母的教诲下,学会了人类的各种知识,能够捕捉太阳和驯服火焰。甚至在试图杀死死亡女神希内奴蒂布时丧命于死亡女神手中。因此,有关毛伊的相关传说,大都体现了南太平洋地区的一种英雄理念。

(毛伊化身为新西兰鸠/ 在另外一个传说中,神奇大师毛伊化身成一只新西兰鸠,去寻找他的母亲。许多毛利传说都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亲密而神奇的关系。)

(毛伊钓出北岛/ 威廉•蒂特马, 1907年根据威廉•蒂特马 1907年对毛利之神毛伊钓出北岛这一传说的描述,毛伊用祖先的下颌骨制做了鱼钩,然后涂抹自己的鼻血做鱼饵。最终从海中钓出了北岛。)

(鱼钩形翡翠玉挂/ 以翡翠制成的鱼钩玉挂在毛利文化中,这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形状。作为一个在海边生活的部落,毛利民族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于海洋才能生存。这个著名传说是说新西兰如何被从海中钓出的。)

在波利尼西亚文化中,有无数关于毛伊钓起海岛的传说,其中围绕着三个中心,一个就是新西兰,另外两个分别为夏威夷和大溪地。汤加、斐济、萨摩亚、托克劳和南太平洋其它岛国的民间传说中也有毛伊这个人物。不管在哪个国家里,故事情节都基本相似。传说新西兰北岛是毛伊钓起的最大岛屿。当时毛伊的四个哥哥非常看不起他,所以常常不带毛伊出海钓鱼。毛伊偷偷地用神奇祖先的下颌骨制做了一个鱼钩,然后在晚间爬入哥哥们的渔船内,藏在甲板下边。直到渔船离陆地很远后,当哥哥们向船舱内放鱼时他们才发现了毛伊。毛伊将神奇鱼钩扔入海中,然后念起咒语。鱼钩越沉越深并直到海底后,毛伊感觉他钓上了什么东西。他轻轻地拉动鱼钩,然后和哥哥们一起将鱼拉出水面。毛伊让哥哥们停一停,等他安抚海神唐阿洛阿后再切鱼。哥哥们迫不及待,就自行动手切起来。这些便成了北岛今天的山谷、山脉、湖泊和岩石耸立的海岸线。在新西兰,还有许多地名都与毛伊传说有关,如南岛被认为是毛伊的战船(毛伊的独木舟),斯图尔特岛被看作是毛伊的锚石等。

(惠灵顿蒂帕帕国家博物馆毛伊和他四个哥哥的雕刻/ 当太阳从天空经过时,被毛伊和他四个哥哥捉住。此雕刻陈列于惠灵顿新西兰蒂帕帕国家博物馆的会议厅蒂霍诺 基哈瓦基(连接故土的纽带)之上。)

(毛伊将北岛钓起/ 在哥哥们的帮助下,神话中的英雄毛伊钓起“毛伊的鱼”——即现在的北岛。在某些传说中,毛伊的船变成了南岛,在毛利语中叫毛伊的战船。毛伊的船在某些传说中被称为奴库太美美哈号,据说是位于希古朗基山的顶峰,此山是纳蒂坡落部落的宗族之山。)

(希古朗基山上的毛伊雕刻/ 是为了庆祝千僖由纳蒂坡落部落所制做的。这些雕刻讲述着纳蒂坡落部落的祖先毛伊的故事。传说中,在毛伊将北岛钓出海面时,希古朗基山首先升出海面,并成为纳蒂坡落部落的圣山。希古朗基山上有九件雕刻,其中的毛伊雕刻是由毛利艺术学生在德里克•拉德里的指导下完成的。)

(独木舟/ 近代对传统独木舟的设计、制做和导航技术做了改进。)

(保护者/ 今天,船首有雕刻的毛伊的独木舟形成了马尔堡峡湾。怀卡瓦附近雕刻的标竿作为这个伟大的独木舟的保护者。围绕在被森林覆盖的山脚下,清澈海水拍击着沙质溶洞的峡湾,为独木舟、划船、登山和山地自行车运动提供了田园诗般的环境。 )

这里的白云,这里的土地,都在国歌中被每一个人一次一次地吟唱着。使得热爱这里的人更加热爱这里,不热爱这里的人被感化地热爱这里,仅仅因为和平,因为宁静,因为在这里一切都可以有时间慢慢消解和融合,一切表情和语言,行为和思想都可以被理解被宽容。

还记得我第一次唱新西兰国歌时的情景,那是在大学毕业典礼上,场面非常隆重庄严神圣,与国内大学的毕业典礼反差极大。从那一刻起,并不是轻松的开始而是责任的开始。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以至对国家的一种强大责任感从仪式的气氛与致词者的演说中感染至每一个人。从唱毕业歌开始到唱两遍国歌(毛利语和英语)结束,我只感到激动和感动。为这样一个和平自由而拥有信仰的国度感到欣慰和幸福。这样一座南太平洋上的小岛,可以如一朵白云般纯洁浪漫地“漂浮”在汪洋之上。在全世界为竞争与发展愁眉苦脸,丑态百出时,她却保持一种优雅的独立姿态,不知是God在为这个4百万人口的国家庇佑,还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守护着God脚下的这片人间净土?

新西兰的国歌旋律悠扬,琅琅上口,非常好听。咏唱间感受着天佑国土,人人平等的美好。

毛利语歌词

E Ihowā Atua,
O ngā iwi mātou rā
āta whakarongona;
Me aroha noa
Kia hua ko te pai;
Kia tau tō atawhai;
Manaakitia mai
Aotearoa

(At least two Māori versions have been made. The first by Thomas H. Smith of Auckland, a judge in the Native Land Court, on request of governor George Edward Grey in 1878, and the second by former Māori Language Commissioner, Professor Timoti S. Käretu, commissioned in 1979.This latter translation (above) is under New Zealand Crown copyright until 2079.)

英语歌词

God of nations at Thy feet,
In the bonds of love we meet,
Hear our voices, we entreat,
God defend our free land.
Guard Pacific's triple star,
From the shafts of strife and war,
Make her praises heard afar,
God defend New Zealand.

(Copyright on the English lyrics for God Defend New Zealand expired in 1948, fifty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author. There is some discussion, with no official explanation, of the meaning of "Pacific's triple star".)

按新西兰宪法,《上帝保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天佑新西兰》(God Defend New Zealand)同为新西兰国歌。根据新西兰惯例,唱国歌之时先唱毛利语版本,然后才唱英语版本。英语“天佑新西兰”总共有五段歌词。但一般来说,演唱时只采用第一段。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英语歌词的第二段亦会被演唱。

“天佑新西兰”的歌词本来是一首诗,于1870年代由Thomas Bracken所创作。1876年,有人为了替这首诗谱上音乐而举办了一次比赛,获胜者可以得到十个Guineas(英国的旧金币)。结果这次比赛由John Joseph Woods胜出。据闻他在发现比赛通告的当晚就写好这首乐曲。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这首歌的受欢迎程度一直有增无减。1940年,新西兰政府正式购入这首歌的版权,并在建国100周年时宣布订定这首歌为国咏。1976年,国会提出要求订立这首歌为国歌。在取得英女王伊莉沙白二世同意的情况下,本歌正式于1977年11月21日成为新西兰的第二首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