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后,戴笠忙着交代后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6:09:05
 西安事变后,戴笠忙着交代后事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12月21日,宋美龄与端纳几经商讨,决定第二天飞赴西安。同去的还有宋子文和戴笠。
     临行之别,戴笠把他的重臣请来,痛饮一桌。他表示决效蒋委员长当年赴难永丰舰的精神,前往西安。他说:“蒋委员长蒙难,是我们的过失,我决定到西安随侍。此去凶多吉少,如果委员长能安然返京,我也能随侍归来;否则,我也死而无憾。古人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我只有一死,才能上报领袖,下救工作的危亡。但无论如何,大家要安心工作,忠心耿耿,继续为革命工作,奋斗到底;将来尽忠救国的责任,全在各位肩上。”
     几个人听得泣涕涟涟。戴笠更加振奋:“你们哭什么?成功、成仁,是革命工作者的抱负。我戴某既然以身许国,忠于领袖,就无可惧怕之事。只要能俯仰无愧,就能内心平安。古人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就是一种无愧于心的修养表现;我自信尚有此修养,大家应该为我此行高兴才对。我不要大家以眼泪为我送行,我要大家以掌声壮我行色!”
     餐桌旁响起了掌声。
     他把南京的事务交待给郑介民和梁干乔,心情沉重地回到鸡鹅巷五十三号,进门拐进左边平房。这里住着他的老母和元配妻子。
     他一进门就双膝跪在蓝老太太面前,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蓝老太太被弄得莫名其妙,追问原由。
     戴笠一面擦泪,一面断断续续地说:“儿平时奔走国事,疏于侍养,未尽孝道,愧为人子!……今因公事,将要远行,尚不知何时才能回家……惟望老母保重,勿以儿为念。……”
     蓝老太太倒也平静:“我虽然从年轻守寡到抚养你成人,尝尽世态艰辛,今天看到你能为国家做事,为长官分忧,内心也感到高兴。只要你能竭力尽忠,又能心存孝思,我就放心了。我虽然上了年纪,但身体很健康。如果有什么不方便,我会携带家人回乡安居,你不必以我们为念。”
     戴笠又向元配毛氏交待,万一回不来,把母亲接回乡下居住。又将唯一的一个儿子戴藏宜从上海叫回来,叮嘱一番。儿子和他长得一模一样,不但写的字相似,而且个性、习气、嗜好都相同。只读过高中,便游手好闲。戴笠对他用钱限制很严,他却凭着父亲的关系到处借钱用。他很怕他父亲,戴笠常用鸡毛掸子打他。不过这次,戴笠还是像母亲对待自己那样,用手抚摸了一下儿子的头。
     戴笠回到隔壁的办公室,对着墙壁合十默念了几分钟,拉开抽屉,从中挑了两把崭新的美造小手枪,分别藏在腰问和裤兜。
     戴笠约了一个奇怪的客人。在等人的间隙,他又拿出张学良不久前给他的一封信,反复研读。
     客人到了。是曾被蒋介石关押的政治囚徒郭增恺。他在西安主张抗战,给抓到南京来了。戴笠知道他熟悉张学良的情况,亲自把他接出狱,并将他安顿在中央饭店。他表现出一派推心置腹:“黄埔同学缺少理智而冲动的太多了。为了汉卿有信给我,我也留下遗嘱即去西安。黄埔同学中几个大员竟责问我,为什么张学良单单写信给你?为什么你居然敢去西安?大有视我如汉奸,马上要扣留的光景。”
    郭增恺淡淡地一笑。
     “增恺兄,”戴笠说,“老实话,我对这一次的变化十分悲观。我在黄埔同学会上,对众声言,但求今生今世再见委员长一面。增恺兄,究竟我们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可解的血海深仇,要用这等掘人祖坟的办法?”
     郭增恺叹了一声:“不必把这件事想得太远了。西安事件,事属政策争执,委员长必定安全。实在的,他老先生今天的意外,也并不是出乎意料的。”
     戴笠明白他的意思,苦笑着,搔搔头说:“有一次委员长对军统局高级职员训话,曾激昂地斥责道:‘都因为你们低能无用,遂至革命未能成功;如若我是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话,必早已成功了。’”
     郭增恺问道:“贵局同仁闻此言作何感想?”
     戴笠:“他们的话不会说给我听。怪只怪我们这群破铜烂铁不成材料,未能为领袖分忧。”
     “胡适之先生是去年吧,他曾到过牯岭,归来以后对一位朋友说:蒋先生对我们说话好像是同他的兵说话一样,这怎能把国家弄好?这一次总该接受教训吧!”
     戴笠不停地吸溜着鼻涕,拿出一方大手帕包住脸使劲擤着,声若马打响鼻。他很迷信“人的面相肖动物是主大贵之相”,他面带马相,别人当面说他举止同马一样,他格外高兴,把自己的化名也改叫马行健,愿为蒋介石效犬马之劳。他又想起他的主人,悲悲戚戚地喃喃道:“不知道委员长这个时候在西安干什么?堂堂总司令竟遭此灾难……”
     他的悲哀还有一层属于自己。
     西安事变发生后,黄埔同学纷纷攻击戴笠,言辞激烈者喊出:“应杀戴笠以谢天下。”有同学当面责问他:“你负特种工作责任,为何使校长受此危险?”也有同学写信给他:“校长如有不测,我们将找你算帐!”
     戴笠虽杀人如麻,此刻前去赴难,不寒而栗。
     12月22日,宋美龄、戴笠一行向北飞去。
     飞机停稳后,少帅第一个走上前来迎接。
     但戴笠刚走出机舱,即被张学良的卫士抢先逮捕,下了手枪,立刻送往少帅公馆的地下室扣押。
     戴笠顺着墙壁滑坐在地上……
     第二天见还没有人来探视,心已凉了。他拣了一张纸片,掏出笔来写着:自昨日下午到此,即被监禁,默察情形,离死不远。来此殉难,固志所愿也,惟未见领袖,死不甘心。——领袖蒙难后十二日戴笠于西安张寓地下室。(摘自《蒋介石与十三太保》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