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残杀儿童的壮年男人为啥都是四十多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03:11
校园血案频生,河南省郑州市实行一校一警保障校园安全。图为两名警察30日在郑州市河南省委机关幼儿园门口和放学的幼儿打招呼。

  核心提示: 对诸如恶性案件,我总是会尽量保持理性看待,不围观,更不去胡乱联想。可近一个月来,一宗接一宗骇人听闻的案件,竟都是残杀与自己毫无关联的儿童、学生发泄心中怨恨,而几乎都是40多岁的壮年男性……

  对诸如恶性案件,我总是会尽量保持理性看待,不围观,更不去胡乱联想。可近一个月来,一宗接一宗骇人听闻的案件,竟都是残杀与自己毫无关联的儿童、学生发泄心中怨恨,而几乎都是40多岁的壮年男性:

  郑民生43岁:3月23日南平,小学生8死5重伤。

  某男,40左右(被称精神病):4月12日合浦,2死5伤,其中4名学生或幼童。

  陈康炳33岁:4月28日雷州,砍伤16学生1教师。

  徐玉元47 岁:4月29日泰兴,伤32,学生29,数人危殆。

  王永来45岁:4月30日潍坊,锤击并抱学生自焚死,5学生伤。

  是什么,让他们在40多岁的时候选择放弃人生?是什么,在他们心中积攒如此的怨恨?面对这种极端发泄,“拉人一起死”的案件,谈论作案者“劣迹斑斑” 或道德品质,都是苍白,甚至毫无意义的!他们都曾经是好孩子,天真少年,热血青年。每个人也都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产品”,一个“杰作”。

  也许大多数中国人都熟悉这段话: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活过了几个十年之后,许多人发觉,两千年前孔夫子所作的人生概括,竟然是那么精辟。十年一个循环,人生应当正常地向上迈出一个阶梯。但如果三十而“未”立,四十而“积”惑呢?

  有位三十四、五岁的朋友,读过名校MBA,常年心浮气躁,像条疯狗(这是他自己的形容)。他常常提所谓“四十岁现象”,是他自己观察的结果:发现许多超过四十岁,“很优秀”的人,被边缘化、被社会淘汰,活得很郁闷,这是令他惶恐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知道,必须在四十岁前“成功”,这成功,不是在一个企业里做个小职员、中层干部,甚至爬到管理高层――他知道那就是失败,因为在企业里爬到那个位置,就到头了,就该被淘汰了。所以,他必须追求更能让自己安心的“成功”,他不能安心做个小职业,因为他知道如果那样,四十岁以后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搞管理的人,可能知道所谓“彼得原理”,是说在金字塔结构的职业及报酬体系中,所有的人都拼命爬向塔尖,结果是,大部分人都是失败者,大部分的岗位上都是不胜任的人(因为人人都是硬撑到再也爬不上去的位置)。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呈现成典型的金字塔。可能有朋友会说,这很正常,社会就是充满了竞争,胜者为王嘛。好吧,这不成问题――但我们的环境是:所谓“胜”与“败”,变得如此悬殊,我们的社会,会将所谓 “败者”(其实就是平庸者或一些不走运者)的空间,挤压到落草为寇都难的地步。也有许多人不想拼命地往上爬、做大老板、做总经理,只想老老实实打份工,过平安的日子,结果呢?老大徒伤悲,到了40岁,他/她发现:那种老老实实的小职员也轮不到你做了,再想做个小老板,也不可能了。40岁前你没攒下一生的钱财或权势、依靠(不做老板,不是权贵,怎么可能呢),40岁后你的问题不是平庸与否,而是将被社会淘汰。中国“体系内”的人对此可能是不敏感,甚至不解的。但请记住,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体系外”的。年轻气盛的人可能会说:这没什么值得同情的,这就是优胜劣汰。问题是:在社会金字塔上,这种“失败者” (其实就是平庸者)必然占大多数。一个社会,如果不给这“大多数”一种“平庸生存的机会”,那将会怎样呢?

  况且,我们说的不是七十岁、六十岁、甚至五十岁。四十多岁啊!本应是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精力也仍然足够充分,同时有着稳定的思想观念(因此方能不惑),因而是最可靠、最能负责任的年纪。在哪个相对发达、成熟的社会,这个群体不是中坚?可在中国,除非你发了大财,或者拥有足够的权势,否则,相当多(也许是大部分)这个年纪的人很尴尬、很困惑:无权无势,自己不是老板,打工,嫌你薪酬高又不听话,或者是知识陈旧不值得培训。现在企业招聘决策管理层都普遍限制40甚至35岁以下,普通员工找90后已经成了常识。至于40岁再创业,那简直就是笑话。新闻中常提到:国外的餐厅服务员、空姐,许多都是大叔、大妈,甚至白发苍苍,在中国,简单培训就能上岗的快餐服务员招聘,要18-28岁(甚至被限制到更小),还要求身材、性别、相貌,这几乎是“常识”……在发达国家,这是职业歧视,可在中国,根本不能放在职业歧视这个层面上去解读。整体而言,我们几乎还谈不上治理所谓“职业歧视”。

  “四十岁现象”这个说法,已经低调而确实地流行了若干年。这与前面那些骇人听闻的凶杀“个案”所呈现的年龄特征,是巧合吗?我认为:不,这正是中国“四十岁现象”的证明,一些鲜血淋漓的脚注。最近,我们的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提出了让百姓活的“有尊严”,让民众“体面劳动”。咱们搞改革开放,搞现代化、奔小康三十多年了,现在反而提这个,是不是太低调了?我觉得,两位领导人这种被许多人认为不同寻常的表述,这或许折射出,他们对社会危机的认识。 “四十岁现象”,是这危机中的典型。连续的、极端的自杀式社会报复与怨恨发泄的恶性大案,为我们的社会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