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73-10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32:16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三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三六界差別品第二十五之一  爾時淨飯王及諸眷屬。見阿修羅迦樓羅龍及龍女鳩槃荼乾闥婆夜叉緊那羅摩睺羅伽。呵羅竭闍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摩天。光音天。遍淨天。乃至廣果天。見彼供養及聞授記。又聞淨居諸天說偈讚佛。復聞外道亦得授記淨飯王作是思惟。是事希有不可思議。世尊如是善說。一切世間聞已咸皆欣喜。是時淨飯王。以愛戀子故。情意慇懃。爾時世尊。告父王言。我所說法。初善中善後善。其義深邃其味亦善。淳淨無雜。清白無染顯說梵行法。何者梵行。所謂分別六界法門。王今諦聽善思念之。當為王說。王言善哉。我今諦聽。唯願說之。佛言大王。何者為分別六界法門。大王。所言六界者即是丈夫。六觸入亦是丈夫。十八意識境界亦是丈夫。大王。我所言六界即是丈夫者。我何故如是說。大王。何者是六界。所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大王。此名六界。所言六界是丈夫者。所謂此也。我言六觸入名為丈夫。何故如是說。大王所言觸入何者。謂眼觸入見諸色故。如是耳鼻舌身亦如是。意觸入為知法故。我言六觸入是丈夫者謂此也。我言十八意識境界是丈夫者何故如是說。大王。此十八意識境界何者是。謂眼見可意色。以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見不可意色已。亦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見捨處色已。亦憶想分別而生思覺。耳鼻舌身亦如是。意知法可意處法知已思想分別不可意處法知已。亦思想分別。捨處法知已亦思想分別。大王。我言十八意識境界是丈夫者謂此也。大王。地界有二種。有內有外。大王。何者為內地界。謂自身內所有。彼彼身內所有。得有取堅者強者。所謂髮毛爪齒塵垢。皮肉筋骨髓脾腎肝肚。大腸小腸。大便脬膜腦胲。大王。是等名為身內地界。大王。何者是身外地界。謂身外所有。不得不取堅者強者。大王。是名身外地界。大王。身內地界。生時無所從來。滅時無所去。大王。有時女人自分別我是女人。自分別我是女人已。見外丈夫復生分別。彼是丈夫是女人。分別彼是丈夫已。即生欲想。生欲想已樂欲和合。於彼男子而生染愛。彼男子亦作是分別。我是男子。自分別我是男子已。見外女人復生分別。彼是女人此男子。作是分別已。於彼女人而生染愛。是男子女人俱生染愛已。而便和合。以和合故而有歌羅羅。大王。彼丈夫分別及所分別事。二俱不可得。女人女人性亦不可得男子男子性亦不可得。以是不相續而生分別。彼分別亦自性不可得。如分別自性不可得。如是和合和合性亦不可得。如和合和合性不可得。如是歌羅羅歌羅羅性不可得。若自性不可得者。彼云何能生堅強。大王。當知因分別故而生有堅者強者。彼堅強生時。無所從來。大王。有時此身終為塚間死屍。彼死屍堅強想變壞時。不向東方。亦不向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大王。如是當知為內身地界。大王。有時世間居處悉皆空虛。復生梵天七寶宮殿。彼宮殿堅強相生時。無所從來。如是他化自在諸天。七寶宮殿堅強生時。無所從來。如是化樂天。兜率陀天。夜摩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所有七寶宮殿堅相生時。無所從來。鐵圍山大鐵圍山。堅固牢實同一金剛堅強生時。無所從來。如是須彌山。尼民達山。育乾達山。伊沙達山。佉提羅迦山。鞞達略山。毘那多迦山。阿葉波竭那山。鐵圍山大鐵圍山。蘇達舍那山。摩訶蘇達舍那山。優常伽羅山。雪山香山。諸餘黑山。及三千大千世界。若成時彼一切堅強生時無所從來。此大地厚一百六十萬由旬。生已而住。大王。彼堅強生時。無所從來。大王。又時此世界壞。是世界欲壞時。此大地或為火所燒。或為水所漂。或為風所吹悉皆散滅。彼地為火燒時。乃至煙灰都無所見。大王譬如蘇油為火所燒無有遺餘。大王如是此三千大千世界燒已灰燼不現。後為水所漂時。亦無遺餘可見。大王。譬如以鹽投水消滅無餘。大王。如是如是。三千大千世界。為水漂已亦無遺餘。大王。如是三千大千世界。風吹壞時無有遺餘。大王。譬如毘嵐猛風吹諸飛鳥。彼鳥散滅無有遺餘。大王。如是如是。此三千大千世界。為毘嵐猛風之所吹壞。一切散滅無有遺餘。大王。彼地界成時。無所從來。壞時無所去。大王。如是如是。內身地界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去。大王。彼地界生時亦空。住時亦空。生住二時體性俱空。大王。彼水界亦有二種。有內有外。大王。是內身水界謂自身內所有。及餘彼彼身內所得所攝。若水若水性若水體。若潤若潤性若潤體。所謂此身中淚污洟唾膿血瘡污肪膏髓乳膽小便。大王。如是等物。名身內水界。大王。何者是身外水界。身所不得不攝者。水及水性水體潤及潤性潤體。大王。此名身外水界。大王。彼身內水界生時。無所從來。滅時無所去。大王。謂如見所愛人眼中流淚苦惱所逼亦復流淚。聞法敬信亦復流淚。若遇風寒亦復流淚。眼赤痛時亦復流淚。大王。彼淚出時。無所從來。滅時無所去。大王。又時身內水界增長。增長已益彼水界。能滅身內火界。彼火界滅時去無所至。大王。彼身內外界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去。大王。彼身內外界生時亦空。滅時亦空。其水界性自是空。大王。有時彼內火界增盛。增盛已能竭身內水界。彼水界燒竭之時。去無所至。大王。彼身內水界生時。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去。大王。彼身內水界生時亦空。滅時亦空。體性自空。大王。又時此世界壞。大王。此世界欲壞時。於虛空中。興三十二重雲而住。遍興三十二重雲住已。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已。經五中劫。天降大雨流注不絕。如象王尿。其後復經五中劫。降麁大雨。當於爾時。其水積滿上至梵天。大王。彼大水界初生之時。無所從來。大王。又時此世界居處壞時。此世界中第二日出。二日出時。小河泉源悉皆枯盡。大王。又時此世界第三日出。第三日出時。大池江河悉皆枯竭。大王。又時此世界第四日出。第四日出時。四大河本源亦悉枯盡。大王。世界又時第五日出。第五日出已。大海中水一由旬二由旬三由旬。四五乃至十由旬悉皆枯盡。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由旬海水枯盡。一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乃至千由旬亦皆枯盡二千三千四千。乃至一萬由旬悉亦枯盡。二萬三萬。乃至四萬四千由旬。大海水盡皆枯涸。大王。又時大海之中餘殘之水。四萬由旬餘殘水在。三萬二萬一萬由旬餘殘水在。後復漸盡。九千八千。乃至一千由旬。九百八百。乃至一百由旬。餘殘水在。九十由旬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乃至十由旬九由旬八由旬。乃至一由旬餘殘水在。五里下至十多羅樹。九多羅乃至一多羅。十人乃至一人。餘殘水在於一人身齊咽。至腋至臍。至腰至跨。至??至踝。餘殘水在。乃至牛跡水在。大王。當爾之時。大海之中唯有少濕相。如麁雨時乍濕乍乾。大王。譬如麁雨渧渧。如有濕未周匝。大海之水亦復如是。大王。又時大海之中所有濕處。唯潤一指面。大王。彼水界漸滅之時。去無所至。亦不詣於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大王。彼水界生時亦空。住時亦空。滅時亦空。如是大王。彼水界性不可得。唯有但用。然彼但用非男非女。大王。火界亦二種。一內二外。大王。何者是內火界。大王。身內所有。及他身內所有所取。火火體火相。熱體熱相。所謂能消飲食者。身中所有溫煖蒸熱。入於熱數者。大王。此名身內火界。大王。何者為身外火界。身外所有不取不受者。所謂火火體火相。溫煖蒸熱。大王。此名身外火界。大王。又時迦羅羅胞胎中。身內火界增盛。水界漸微。是故迦羅羅漸稠漸堅。大王。譬如鐵器煎煮餳餔。以火力故漸漸稠強。大王。如是如是。以火力故。迦羅羅漸稠漸堅。迦羅羅漸稠漸堅故。名遏浮陀。遏浮陀以火力成故。名為卑尸迦。卑尸迦以火力成故。名為堅固。堅固為火成故。生於五支。如是如是。大王。彼水界為火界成熟。如是如是。彼水界漸稠漸堅故。成於肉團。大王。彼火界生時。無所從來。而能燒滅於彼水界。大王。又時當有病人。身內火界悉皆滅盡。彼病人身內火界既滅盡已。所食之物不復消化。其彼病人不能消故。於後不復更能進食。不能食故。身內火界悉皆滅盡。以彼人不能進食身內火滅故。必當命終。大王。火界滅時不至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大王。彼火界生時亦空。滅時亦空。而彼火界從本已來。體性自空。大王。有時世界壞。世界壞時。身外火界增盛洞一。洞一已遍燒三千大千世界。大王。彼身外火界生時。無所從來。大王。又時彼大火聚。遍燒三千大千世界已。還復滅盡。大王。彼火滅時不至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大王彼身外火界生時亦空。滅時亦空。彼大火界體性自空。非有不可得。唯是但用。然彼但用非男非女。大王。風界亦二種。一內二外。大王。何者是身內風界。自己身內。及他身內所有風界。所受所取。風風體風名。速疾不速疾體速疾名。所謂住身四支者是風。住胃者是風。行五體者是風。行諸子支者亦皆是風。遍行大小支者亦是風。出入息者亦是風。略而言之。遍身行悉皆是風。大王。此名身內風界。大王。又時身內風界增盛集合。彼增盛集合時。能枯燥水界。亦能損減火界。于時枯燥水界。損減火界已。令人身無潤澤亦無溫煖。心腹鼓脹四支掘強。諸脈洪滿筋節拘急。彼人爾時受大苦惱。或復命終。大王。彼身內風界生時。無所從來。大王。又時彼病人。遇值良醫。醫觀彼病人已。應病處藥。隨病與藥故。風病除愈。大王。彼風界滅時亦無所去。大王。彼身內風界生時亦空。滅時亦空。身內風界體性自空。大王。何者是身外風界。身外所有。身所不取不受者。風風體風名。速疾速疾體速疾名。大王。此是外風界。大王。又時彼外風界增盛。增盛故風界集合。集合時落葉折枝條。折樹拔根。崩摧山峯倒壞大山。破析分段漸次散壞。乃至微塵。而此三千大千世界。為風所吹周迴旋轉。大王譬如陶師以杖轉輪。三千大千世界為風所轉。亦復如是。如少麥麨為風所吹。碎末為塵。難可得見。如是大王。此三千大千世界。為風所吹破析作末已。成於微塵。成微塵已亦不可見。大王。譬如大猛風輪起。以一把土隨風散之。乃至微塵亦不可見。如是大王。此三千大千世界。為風所吹分析作末。分析作末已。乃至無一餘殘微塵可見。大王。彼外風界生時。無所從來。大王。又時夏初。彼外風界皆悉隱滅。隱滅故暑熱無風。於草木上無露。以無露故。一切草木無有濕潤。大王。彼外風界滅時亦無所去。大王。彼風界生時亦空。滅時亦空。彼風界體性自空。大王。彼內風界及外風界。二俱皆空。體性自離。相亦自離。性亦不可得。滅相亦離。何以故。彼風界非作無作者故。大王。何者是虛空界。虛空界亦二種。有內有外。大王。何者是內虛空界。若自身內。若他身內。所受所取。所謂虛空虛空體虛空名。此身內所生。入於陰數。亦入入數。亦入界數。所有空孔竅。大王。此名身內虛空界。大王。何者外虛空界。外所有非色者。乃至無有如毛等虛空處。名為虛空。大王。此名外虛空界。大王。又時由業因緣故生諸入。彼入等生已圍繞空界。是時得名入內虛空界數。大王。如是一一法中推求。無一眼入可得。唯有但用。大王。何以故空。地界清淨故。如地界清淨空故。如是水火風界清淨故空。彼無所從來。大王。又時一切諸色悉皆壞滅以為虛空。何以故。虛空界無盡故。大王。唯內虛空界安住不動。大王。譬如無為涅槃界安住不動。當知如是虛空界遍一切處。大王。譬如有人於空澤曠野掘作泉池陂井。大王。於意云何。彼諸虛空。從何而來。王言世尊。無所從來。佛言大王。若使彼人還以土填。大王。於意云何。彼虛空界去何所至。王言無所去也。何以故。世尊。彼虛空界無來無去。何以故。彼虛空界非男女故。佛言大王。外虛空界亦復不動。性無變易。虛空界空非是有法。何以故。虛空界非男非女故。大王。何者是識界。如眼為主攀緣於色。對色知故眼識生。或能知青黃赤白雜色。亦知長短麁細。如是一切所有色等物眼識所能覩者。名為眼識界。如是若知聲若知香若知味若知觸若知法。或知六根所緣所知。是名意識界。大王。又此識界不依諸根。亦不依界。何以故。大王。非地淨色為眼入。非水火風淨為眼入。何以故。非地界清淨。及諸餘法。以為眼入及具眼入者。如是乃至非水火風界清淨色及諸餘法。以為眼入具眼入者。何以故。諸法無知故。無了別故。無堪能故。非初非中非後故。非內非外亦非中間。大王。如此識界了前事已。即便謝滅不復更生。彼識生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大王。何謂為眼入。謂四大所成清淨色。若使諸法體性自空。何者是清。何者是濁。於諸法中無有淨穢。云何於中而見淨穢。如是大王。是故當知。眼入之體性畢竟空寂。前際後際皆不可得。何以故。未來未至故不可得。過去已滅故不可得。未來未來事不可得。彼眼處亦不可得自性離故。若體性不可得者。亦無男女性可得。既無男女性。何有我我所。大王。若有我我所者。是魔境界。無我我所者。是名諸佛如來境界。何以故。一切諸法離我我所故。大王。如實了知眼入空眼入自性空。何以故。此眼入相不可得。是故此眼入體性空寂。此空離於眼入相。是名無相。於相無求故名無願。大王是名於眼入中三空解脫門現在前。  大王。何者是耳入界乃至身入。大王。此一切法對三解脫門現前決定。趣法界究竟遍虛空不可名。不可說。不可用。不可示。無有諍論。無有語言。不可測量。大王。以眼對色者名為顛倒。如是略說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是故諸法說名意境界。大王。眼入對色者往矚取著。此眼三種礙。照矚順境生於愛想。若覩違境生於恚想。矚中容境生於捨想。如是諸餘耳鼻舌身皆亦如是。其意矚法亦復如是。若緣順境生於愛心。緣於違境則生瞋恚。於中容境生愚惑心。如是境界是意所行意遍行。故名意境界。大王。彼意行於順色生於貪欲。行於違色則起恚怒。行中容色起於無明。如是聲香味觸意所緣法。亦行三事起貪瞋癡。謂意緣順境意法生於貪欲。意緣違境意法生於瞋恚。意緣中容境。意法生於無明。起於愚癡。大王。應當如是知。於諸根猶如幻化。知彼境界其猶如夢。大王。如人夢中與諸婇女及眾人等共相娛樂。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眾人婇女。大王。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所見眾人婇女畢竟是無。亦不可得。何況共相娛樂。是人但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可意色。眼見色已心生執著。生執著已。起於愛重。起愛重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此世至於他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於相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猶如夢中與冤共闘。是人覺已憶念夢中而共冤闘。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冤。何況闘戰。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眼見不愛之色。心不喜樂。於不喜樂而生執著。生執著已便生瞋恚。生瞋恚已其心濁亂造作瞋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恐怖。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處。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諸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猶如有人於其夢中為鬼所嬈心生恐怖。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夢之鬼。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所見畢竟無鬼。何況怖也。是人但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眼覩色已。於捨處色妄生執著。生執著已作執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命根欲盡。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怖懼。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處。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三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四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四六界差別品第二十五之二  大王。如人夢中見於國中。第一端正最勝女人。於彼女邊。得聞微妙可愛音樂。彼人聞已。以彼樂音而自娛樂。受五欲樂。是人覺已。憶念夢中可愛音樂。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所見最勝女人。可愛音樂畢竟是無。況五欲樂。是人但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最勝女人及以音樂。稱可其意心生執著。生執著已起於愛樂。既愛樂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忙怖。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處。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此世至於他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是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耳聞惡聲生於惡心。大王。如人夢中親愛別離。生大苦惱悲號啼哭。或離父母妻子所愛眷屬。是人覺已。憶念夢中親愛別離悲哭等事。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所見親愛別離畢竟是無。何況悲泣。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聞惡聲而生執著。生執著已起不愛心。以不愛故生於瞋心。生瞋心故造作瞋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憂怖。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受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耳聞捨聲起於捨相。大王。如人夢中聞不了句義聲。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聞之聲。於意云何。夢中聞聲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音聲可得。何況當有了義及不了義句。是人空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聞於捨聲而生執著。生執著已而生迷惑。生迷惑已造作癡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作業已便即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是人見已心生執著。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彼夢中不了句義之聲。大王如是。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諸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如人夢中以栴檀香。或多摩羅葉香。及諸種種餘香用塗己身。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栴檀之香。及多摩羅葉香。并餘香等。於意云何。如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諸香。況塗其身。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觸聞妙香便生愛著。生愛著已復更深樂。生深樂已起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如似夢覺憶念夢中所聞諸香。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也。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諸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如人夢中夢見死蛇死狗死人等尸繫著於頸。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見死蛇死狗死人之尸。心生怖畏。大王。於意云何。如是夢中。或以一尸繫著於頸。是真實不。王言。不也世尊。佛言。是人執於夢中所見之尸。寧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死蛇死狗死人之尸。況將繫頸。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無聞愚癡凡夫。既見臭惡而生執著。生執著已起不愛心。以不愛故生於瞋心。生瞋心故造作瞋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便即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厭惡。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為死數。若初識生。名為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也。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如人夢中夢鼻根壞。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壞鼻根。於意云何。夢中所見是實有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鼻根。況復壞也。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鼻根壞。便生執著。生執著已起於恐懼。既恐懼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忙怖。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入死數。若初識生名入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識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如人夢中自身飢渴。得百味饌恣意而食。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百味飲食。於意云何。是人所夢是真食不。王言不也。佛言。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飲食。況復食也。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百種食已心生執著。生執著已起貪樂心。既貪樂已心生染著。生染著已作染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貪樂。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入死數。若初識生名入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如人夢中為飢所逼。遇得苦瓠并拘奢得子。及絍婆子等而便食之。是人覺已念於夢中所食苦瓠子等。於意云何。是人所夢是真食苦瓠以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便生瞋恚。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苦瓠及拘奢得子等。況復食也。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夢為飢所逼心生執著。生執著已作執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妄想。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入死數。若初識生名入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也。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如人夢中夢舌根壞。是人覺已憶念夢中舌根毀敗。於意云何。是人所夢是真壞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實壞。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舌根。況復壞也。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舌根壞心生執著。生執著已生不愛心。生不愛已作染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怖懼。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此世至於他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異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入死數。若初識生名入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也。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大王。猶如夢中自覩國中最勝之女共相抱持。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得細觸。於意云何。是人所夢是真實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真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此女。況受細觸。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可意色。眼見色已心生執著。生執著已起於愛欲。起愛欲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愛喜。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此世至於他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入死數。若初識生名入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也。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四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五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五六界差別品第二十五之三  大王。如人夢中自持熱銅鍱纏被其身。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所被銅葉。於意云何。是人所夢是真實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真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銅葉。況以衣身。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恐懼事心生執著。生執著已起於怖畏。起怖畏已作怖畏業。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忙懼。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中。或生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入死數。若初識生名入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也。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如人夢中見身根壞不覺諸觸。是人覺已憶念夢中敗壞之相。於意云何。是人所夢是真實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為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身根。況敗壞也。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自見身根敗壞心生執著。生執著已起恐怖心。起恐怖心已作恐怖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怖懼。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中。或生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入死數。若初識生名入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也。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如人夢中夢見幻師幻作五欲。自見己身與彼圍繞共相娛樂。是人覺已不見五欲。便憶夢中五欲之樂。於意云何。是人所夢是真實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真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幻師。況復幻作五欲遞相娛樂。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是幻師幻作五欲。心生執著。生執著已起於愛重。起愛重已生染著心。生染著已作染著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愛著。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入死數。若初識生名入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悉不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如人夢中夢見大水漂蕩。己身妻子眷屬既見漂已。心生無量種種憂惱。是人覺已憶念夢中為水所漂憂苦之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是真實不。王言不也。佛言。大王。是人所夢執謂真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畢竟無有大水。況復漂蕩生大憂惱。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見水漂蕩心生執著。生執著已其心不喜。心不喜故作不喜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忙怖。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中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入死數。若初識生名入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初識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故有。非第一義也。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大王。如人夢中自見己身飲酒惛醉無所覺知。不識罪福善惡尊卑優劣。是人覺已憶念夢中飲酒迷亂。於意云何是人所夢是真實不。王言不也。大王。於意云何。是人所夢執謂真實是為智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夢中竟無有酒。況飲惛亂不識尊卑善惡優劣。是人徒自疲勞都無有實。佛言。大王。如是愚癡無聞凡夫。夢見飲酒惛醉心生執著。生執著已起染愛心。起染愛心已作染愛業。所謂身三口四意三種業。造彼業已即便謝滅。是業滅已不依東方而住。亦復不依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而住。如是之業乃至臨死之時。最後識滅。見先所作心想中現。大王。是人見已心生愛著。自分業盡異業現前。大王。如彼夢覺念夢中事。如是大王。最後識為主。彼業因緣故。以此二緣生分之中識心初起。或生地獄。或生畜生。或生閻魔羅界。或生阿修羅。或生天中人中。前識既滅受生分識生。生分相續心種類不絕。大王。無有一法從於今世至於後世而有生滅。見所作業及受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亦無受報者。大王。彼後識滅時名入死數。若初識生名入生數。大王。彼後識起時無所從來。及其滅時亦無所至。其緣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業生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死時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其生亦無所從來。滅時亦無所至。何以故。自性離故。彼後識後識體性空。緣緣體性空。業業體性空。死死體性空。初識初識體性空。受生受生體性空。世間世間體性空。涅槃涅槃體性空。起起體性空。壞壞體性空。大王。如是作業果報皆不失壞。無有作業者。無有受報者。但隨世俗有。非第一義也。大王當知。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空者。是空解脫門。空無空相。名無相解脫門。若無相者則無願求。名無願解脫門。如是大王。一切法皆具三解脫門。與空共行涅槃先道。遠離於相。遠離願求。究竟涅槃界。決定如法界。周遍虛空際。大王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一切譬喻當如是知。  四轉輪王品第二十六之一  爾時佛告淨飯王言。大王。如上所說之法。繫心精勤當自觀察。修行勿隨於他。此法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菩提。能超一切世間自在。能除一切渴愛。降伏我慢滅除罪過。一切諸法而得平等。彼非凡夫地。一切聲聞所不能到。一切辟支佛非其境界。一切菩薩之所修行。一切諸佛之所證得。大王。於此法中應當安意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天人中得為眼目。得為燈明。得為大炬。得為船筏善知水路。得為導師。得為商主。得為導首。我當云何得自度已復能度他。自既解脫令他解脫。自得安隱令他安隱。自證涅槃令他涅槃。大王當知。不應觀過去世際所經豪富自在。大王。諸根如幻無滿足時。亦無能滿者。境界如夢於色聲香味觸無有厭足。大王。過去之世有轉輪王。名無邊稱大王。彼無邊稱王。具足無量眾寶。輦輿軍眾象馬。無礙輪寶七寶具足。所有軍乘無能壞者。於先佛所殖諸善根。意力成就隨念即辦。大王。彼無量稱王。有所憶念無不隨意。何以故。具足成就善根力故。大王。爾時無量稱王作如是念。我今自試福德之力。時無量稱王即作是念。以我威力。令此四天下所有樹木。常有花果用之無盡。大王。彼無量稱王作是念已。於四天下所有樹林。花果繁茂用無窮盡。大王。無量稱王復作是念。令四天下所有人民。諸所欲願隨意無違。大王。彼無量稱王作是念已。四天下中一切人民。一切所願悉得充滿。大王。無量稱王復作是念。我當更試善根之力。若我有福。令四天下降注香水。作是念已。於四天下尋降香雨。大王。爾時無量稱王復作是念。我今當更自試福力。大王。時無量稱王即作是念。若我福力。令四天下普雨妙花。作是念時。於四天下尋雨妙花。大王。爾時無量稱王復作是念。我今當更自試福力。若我有福。令四天下普雨妙衣。作是念已。於四天下。尋雨天上劫貝樹衣。大王。彼無量稱王復作是念。我今自試福力。若我有福。令四天下普雨銀雨。作是念已。於四天下尋降銀雨。大王。彼無量稱王復作是念。我今當更自試福力。復作是念。若我有福。令四天下普雨金雨。作是念已。於四天下尋雨金雨。何以故。無量稱王所願從意。皆由過去於一切眾生修共業善。大王。爾時此閻浮提地。縱廣正等一萬八千由旬。當爾之時。此閻浮提有六十千萬諸大城郭。大王。爾時於此閻浮提中。置立隍城名寶莊嚴。其城縱廣十二由旬。四面平正妙巧所成。街巷莊嚴界分分明。於其城外有多羅樹七重行列。其多羅樹四寶合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莊飾端嚴甚可愛樂。其金樹者。根莖枝條悉皆是金。其葉花果悉是白銀。其銀樹者。根莖枝條悉皆是銀。其葉花果皆是黃金。毘琉璃樹。根莖枝條悉是琉璃。其葉花果皆是頗梨。其頗梨樹。根莖枝條悉是頗梨。其葉花果皆毘琉璃。大王。爾時彼寶莊嚴城周匝七重懸寶鈴網。種種莊嚴微妙第一。復以種種眾寶羅網彌覆其上。於其城外有七重寶塹彼一一塹深半由旬廣一由旬。其七重塹底岸平正。八功德水清淨盈滿眾鳥易飲。復有諸花。所謂優鉢羅花。拘物頭花。波頭摩花。分陀利花。彌滿其中。底布金沙。其塹四邊周匝階道四寶莊嚴。所謂金銀琉璃頗梨。種種微妙甚可愛樂。彼諸階道四寶合成。黃金為階白銀為蹬白銀為階黃金為蹬。琉璃頗梨間錯上下。交互莊飾周匝欄楯。七寶所成端嚴無比。一一階道有七重寶門。種種莊嚴微妙最上。一一階道於其兩邊金芭蕉樹。其塹四邊周匝階道。於其兩頭一一皆有七寶妙座。彼諸所有種種莊嚴。皆悉是彼無量稱王福德所致。其寶莊嚴城外周匝。而有八萬園林。無量稱王。作此園林不起愛著我所之心。悉施眾生共同受樂。是一一園有八大池。一一大池縱廣半由旬。於其池中有種種華。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如是眾花彌覆其上。一一池邊有八階道。一一階道四寶所成端嚴殊妙。其階道頭建七寶幢門。所謂金銀琉璃及馬瑙等。其階兩邊閻浮檀金。為芭蕉樹莊飾嚴麗。八功德水彌滿池中眾鳥堪飲。其池四邊植諸妙花。所謂阿提目多伽花。薝蔔花。阿輸伽花。拘羅婆花。波吒梨花。迦膩迦羅花。婆拘羅花。婆利師迦花。末利迦花。蘇摩那花。摩樓多花。池?師迦花。如是等陸地生花。無量稱王。為令諸人受適樂故。種植如是種種妙花。是諸人民遊戲其中歡娛受樂。大王。彼寶莊嚴城所有寶鈴羅網寶多羅樹。微風吹動出和雅音。譬如有人善作五種微妙音樂。其聲和雅甚可愛樂。彼無量稱王。所有宮城鈴網寶樹園林樂具。所出妙音甚可愛樂。亦復如是。大王。爾時寶莊嚴王城中所有人民。以彼妙音娛樂受樂。時彼寶莊嚴城豐樂安隱。人民充滿豪富自在。處處皆有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大王。彼無量稱王。又於異時復作是念。我今當往西瞿陀尼。作是念已。王及四兵俱昇虛空。往瞿陀尼。王既至彼。彼諸小王皆來奉迎。各以國土奉獻。大王。時無量稱王於彼止住。百千萬歲於彼王領。大王。彼無量稱王復作是念。我今當往東弗婆提。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俱昇虛空。往弗婆提。王既至彼。彼土小王亦皆奉迎。復以國土奉上。大王。無量稱王於彼止住。百千萬歲於彼王領。大王。彼無量稱王。復於異時作是思惟。我當往彼北欝單越。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上昇虛空。詣欝單越。王既至彼。彼諸人民歡喜歸化。王於彼住多百千歲。王領受樂教已眷屬。大王。彼無量稱王。於彼久時。復作是念。我曾聞有三十三天住須彌頂。我今宜往忉利天上。作是念已即乘龍象。復與四兵飛昇虛空。上須彌山。大王。爾時無量稱王。即問御臣。汝見須彌及以大海并四天下。其事云何。御臣答王。我見須彌及大海水四天下等。悉皆旋轉。猶如陶師以杖轉輪。我見須彌及四天下。悉皆旋轉亦復如是。王告御臣。此龍象王大行未止。大王。爾時無量稱王。復更前進問御臣言。汝見須彌大海及四天下。復更云何。御臣答言。我見須彌及大海水四天下等悉皆振動。王答臣言。今將欲到須彌山頂。此龍象王小行猶未止。大王。彼無量稱王。復更前行問御臣言。汝見須彌及大海水并四天下相復云何。御臣答王。我見須彌及大海水四天下等不動不轉。王告臣言。此龍象王。今已到彼須彌山頂。大王。爾時無量稱王及與四兵。尋即到彼須彌山頂。大王。爾時帝釋遙見無量稱王。歡喜來迎而作是言。善來大王。即分半座命王令坐。王即就坐。在彼天上經無量歲。與彼天主分半而治。大王。爾時無量稱王。復於久時。作如是念。我今寧可退彼天主。即住其中獨為天王。作是念已。無量稱王及以四兵。從彼三十三天。即便退落還閻浮提寶莊嚴城。墮七寶園中。爾時寶莊嚴城中人民。出於城外至寶篋園中。見無量稱王及諸四兵。從天而墮在彼園中。眾人見已速疾入城。告城中人。作如是言。今有天子并及四兵。從天而來在寶篋園中。爾時寶莊嚴城中。復有一王名曰作愛。秉執國事。彼作愛王。聞有天子并及四兵。從天而墮在寶篋園。聞已速疾嚴勅四兵駕御善乘。與諸城人從寶莊嚴城出詣寶篋園。王及城人見無量稱王怪未曾有。  爾時作愛王。尋勅速辦種種香花。末香塗香。疾至無量稱王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長跪。向無量稱王而作是言。汝為是誰。王即答言。汝於昔來。頗曾聞本無量稱王以不。時作愛王及諸臣民皆云。我昔曾從先舊人聞。本有大王名無量稱。王四天下。與其四兵昇忉利天。無量稱王即答之言。如汝所聞。無量稱王即我身是。爾時無量稱王。初從天下。聞彼人間飲食精氣。心不愛樂不能堪忍。身體沈惛。猶如醍醐投熱沙中。尋即沈沒不得暫停。無量稱王。於閻浮提飲食諸味不生愛樂。身心沈沒亦復如是。爾時作愛王見無量稱王不堪人中香氣飲食。身心頓弊不能止住。便作是語。無量稱王有何善言。我於來世何所傳說。大王。時無量稱王告作愛王言。汝今當知無量稱王從昔已來。王四天下威德自在。有所須念無不隨意。樹林花果及隨意果。能除一切眾生苦惱。隨諸眾生所須之具皆令如意。我復又能降天香。雨天衣天花。雨銀雨金。王四天下豪富自在。昇忉利天。帝釋分坐共治天事。貪無厭故於天退沒。下閻浮提遂便終沒。時無量稱王告作愛王言。如上眾事。汝於未來當如是說。無量稱王豪富自在。貪求無厭自取命終。作是語已即便命終。佛言。大王當知。勿作異觀。莫生猶豫疑惑之心。爾時無量稱王。豈異人乎。我身是也。大王。是故當知諸根如幻。境界如夢。大王。如是應當繫心正觀。勿信於他。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常樂法自在  數數策其心
 貪欲自在中  智心應遠離
 離欲自在已  住法自在中
 若能降伏心  則能伏煩惱
 若能降煩惱  即得離業道
 若離業道已  即為世間塔
 不為欲穢染  顯示煩惱過
 念饒益眾生  故號為支提
 聞貪欲過已  便能離貪欲
 一切智淨心  故號為支提
 最勝大丈夫  念滅眾生惡
 解脫彼瞋恚  故號為支提
 最勝大丈夫  念滅眾生癡
 脫彼愚癡心  故號為支提
 調御天人師  念滅眾生慢
 淨彼眾生心  故號為支提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五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六  北齊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菩薩見實會第十六之十六四轉輪王品第二十六之二  大王。過去有王名曰地天。如法為王名為法王。七寶具足。所謂輪寶。象寶。馬寶。明珠寶。玉女寶。長者寶。主兵寶。是名七寶。大王。彼地天王父名曰地生。彼地生王臨命終時。其地天最為長子。其地生命終之後。輔相大臣。灌地天頂以為大王。即為剎利灌頂大王。時地天王。既為剎利灌頂王已。於十五日月盛圓滿受齋之日。沐浴洗頭。剪除鬚鬢。及以爪甲已。著新淨衣。以諸花鬘。種種瓔珞。天冠臂印。環釧耳??。莊嚴其身。在高樓上婇女圍遶。即於東方有金輪寶。千輻不減轂輞具足。光明照耀縱廣七肘純是真金。大王。時地天王。見是事已。即作是念。我昔曾聞先舊人說。若剎利灌頂王。於十五日月圓滿時受齋之日。沐浴洗頭。剪除鬚鬢及除爪甲。著不污衣。以諸花鬘種種瓔珞。天冠臂印環釧鉺??。莊嚴其身。在高樓上婇女圍遶。若於東方有金輪寶。轂輞具足千輻不減而來應者。當知是王定當得作轉輪聖王。復作是念。我今豈可作輪王耶。我今當試。大王。爾時地天王即從坐起。偏袒右肩。整理衣服。右膝著地。對輪合掌。向彼天輪作如是言。寶輪可下在地而住。作是語已。彼天寶輪從空下地住在王前。時地天王。即以妙香用塗其手。勝妙好衣以拭輪寶。以其右手接取輪寶置左手中。復以右手摩拭其輪。作如是言。汝今應當降伏東方。作是語已。時金輪寶飛昇虛空左右旋轉。即往東方至彼往昔轉輪王道。其道平正布散諸花甚可愛樂。輪所經處皆悉平正無有高下。以王福力。河池井泉枯竭之處。八功德水悉皆盈滿。一切所有樹林花果枯悴之者。悉皆敷榮。已敷榮者更增欝茂。大王。爾時地天轉輪聖王。即與四兵隨輪而去。輪寶若住王亦隨住。王所至處所有國土。大小諸王與其臣民。各以金盤盛滿銀粟。或以銀盤盛滿金粟。奉迎大王各作是言。善哉大王善來大王。此諸國土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唯願大王。受此國土攝化人民。我等皆當奉給左右唯願止住。爾時地天轉輪聖王。告彼諸國王及臣民等。作如是言。我今不須國土寶物。汝自受用。汝今若欲隨順我者。應離殺生。亦莫偷盜。亦莫邪婬。亦莫妄語。亦莫兩舌。亦勿惡口。亦莫綺語。亦莫貪欲。亦莫瞋恚。亦莫邪見。汝等應當自住十善。亦教他人。令住十善。我則知汝歸從於我受我教勅。我觀汝等猶如我子。汝等常應供養父母師長。及諸沙門婆羅門等。莫作非法不善惡行。亦勸他人令行善法。若能如是。我知汝等一切國土所有人民。悉皆歸從降伏於我。又復告言。汝等常應孝養父母恭敬師長及諸沙門諸婆羅門。莫作非法不善惡行。亦勸他人令行善法。若能如是。我知汝等一切國土所有人民。悉皆歸從降屬於我。爾時聖王及諸四兵。如是漸漸度於大海。降弗婆提過盡人境輪寶乃住。如是乃至南西北方。及欝單越悉降伏已。度彼北海盡人境已。王及輪寶還閻浮提。本宮門上在虛空中停住不動。爾時地天轉輪聖王。如是降伏四天下已。還閻浮提即便止住。地天大王及與輪寶還來至此閻浮提。時彼四天下變成七寶。端嚴姝特。何謂七寶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車??赤珠馬瑙。爾時輪寶於四天下。周迴旋轉已。一切地獄畜生餓鬼八難消滅。於四天下所有一切不善惡聲悉皆除滅。況有造作諸惡業者。何以故。皆是地天聖王本願力故。又復輪寶周旋轉時。四天下中不假種植。處處皆生自然秔米。淨無糠糩。又復輪寶天下中自然而生天樹寶衣。又復輪寶周旋轉時。四天下中一切病患。悉皆除愈。唯除三患。何等為三。一者求欲。二者段食。三者衰老。又復輪寶旋轉之時。四天下中所有人民壽千萬歲。又復輪寶周旋轉時。四天下中一切人民。所有苦惱自然消滅。如是等無量無邊。希有不可思議之事。出現於世。爾時地天大王。復於久時作如是念。我今於此受諸快樂。五欲眾具頗更有處勝此以不。復自思念。我昔曾聞須彌頂上。有三十三天五欲資具。其事云何。爾時地天大王未除愛欲。厭惡人間所有五欲資財之具。欣彼天中上妙之樂。我今寧可往彼天上。爾時地天大王作是念已。王及四兵。忽然之頃至忉利天。爾時帝釋。遙見地天大王。作如是言。善來大王。善哉大王。即分半座命王令坐。王即就坐。爾時地天在彼天上。經無量百千歲分位而治。爾時地天大王。復於久時生大貪心。作如是念。我今應當退彼天主獨為天王。作是念已。即從帝釋半座而墮。并及四兵。至閻浮提安隱城中。爾時地天大王。久在天上受勝妙樂心生耽樂。忽至人間不能堪受人中資具身心沈沒猶如醍醐置熱沙中。尋即消化莫知所在。地天大王。身心沈沒不能堪忍。人中所有飲食精氣亦復如是。爾時地天大王。身心疲頓。而說偈言。 諸王大自在  不能除渴愛
 如乾草遇火  是故應捨欲
 常行於婬欲  未曾滿足時
 如渴飲鹹水  終不能除渴
 如眾流歸海  終無有滿足
 愛欲亦如是  曾無滿足時
 如火焚草木  無有厭足時
 愛欲亦如是  終無有滿足
 猶如深谷響  隨聲無休息
 聞聲亦如是  亦無休息時
 亦如盛香篋  受香無簡擇
 嗅香亦如是  亦無有厭足
 如杓撓美食  終無知止足
 舌貪嗜美味  亦無於止足
 如鏡現面像  亦無有厭足
 如是行欲人  於欲無厭足
 如虛空受風  未曾有厭足
 身常受諸觸  終無厭足時
 如夢中飲水  終不能除渴
 意所受諸法  亦無有厭足
 貪求愛欲人  復增長愛欲
 觀於諸境界  愛無厭足時
 見欲增苦惱  猶如火焚薪
 滅除諸愛欲  亦如水滅火  佛言大王。汝知爾時地天大王。豈異人乎。大王當知。勿作異觀。地天王者即我身是。大王當知。彼地天大王。往昔之時豪富自在。貪求無厭遂便命終。何以故。諸根無厭。境無能滿。諸根如鏡。境如光影。諸根如幻。境界如夢。大王。應當安心此法。深自觀察勿隨他教。大王。此法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無上菩提。大王。應當遠離一切豪貴。應當消竭一切渴海。倒憍慢山。遠離一切衰禍。於一切法平等。非一切凡夫地。亦非聲聞之所能行。又非一切緣覺境界。乃是一切菩薩所行。一切諸佛正覺所證。王當安心勿令散亂。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未來世。一切世間天人之中。得為燈明。為炬為光。為船為導為師。得為商主為首為無上。自度度彼。自脫脫彼。自安安彼。自得涅槃。令他涅槃。大王。莫觀先際所更豪富自在。大王當知。諸根如幻。無有厭足。無能滿者。境界如夢。不能令滿。佛言大王。過去有王名曰頂生。有大威德。有大神足。有大威勢。從父烏哺沙王頂上而生。久積善根。曾見無量無數諸佛。修諸善根。於諸世尊。恭敬供養積集善本。於四天下豪貴自在。大王。時頂生王。灌頂受位七日已。得七寶具足為轉輪王。何者為七。一者金輪寶。千輻不減轂輞具足。自然而有縱廣七肘而來應之。二者白象寶。六牙具足七肢拄地。白如雪山自然而至。三者馬寶。其色紺艷而來應之。此上象馬從且至食。於四天下周遍八方。盡大海際還住本處。四者珠寶。大如人髀純青琉璃其光照曜。周匝八方各一由旬。五者長者寶。豐饒財寶巨富無量。隨王所念皆能辦之自然而應。六者玉女寶。形容端正微妙第一。不長不短。不白不黑。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口氣淨潔如青蓮花。其舌廣大出能覆面。形色細薄如赤銅鍱。身體柔軟猶如無骨。冬溫夏涼。其心慈悲常出軟語。以手觸王。即知王心所念之處。七者主兵寶。自然而出勇猛策謀武略第一。預知王心七日所念。善知四兵闘戰之法。未集者令集。已集者令散。千子具足勇健端正能降怨敵。大王。爾時頂生轉輪聖王。七寶具足王四天下如法化世。令四天下豐樂安隱人民熾盛。城邑聚落次第相近雞飛相及。爾時大地一切無有沙礫荊棘。多饒眾寶具足無量園林泉池。端嚴姝妙甚可愛樂。何以故。皆是頂生聖王安住法力。當爾之時若天若人。受欲樂中最為第一。大王。爾時頂生大王所住之城。名阿踰闍。其城東西十二由旬。南北長七由旬。其城七寶眾寶羅網彌覆其上懸眾寶鈴。其城內外種種莊嚴悉皆如上。無量稱王寶莊嚴城等無有異。亦如忉利得勝之堂。大王。頂生大王造三種殿。一名月出殿。於盛夏熱時王居其中。其第二殿名毘琉璃藏。於春月時王居其中。其第三殿名日威德起。於冬寒時王居其中。爾時頂生。與玉女寶并諸婇女。前後圍繞入月出殿。時身體清涼。猶如牛頭栴檀塗其身體。王與眷屬前後圍遶。若入彼毘琉璃殿時。身心調適。猶如多摩羅葉香用塗其身。大王。其頂生大王。復與眷屬婇女圍遶。入彼日威德殿時。身體和煖。猶如沈水香用塗其身。入彼殿時。身體和煖亦復如是。大王。是頂生王隨欲自在。令諸殿等隨其時節而生樂觸。隨意出風。隨意出雨。種種音樂隨意而至。資生所須亦隨意現。大王。爾時頂生。於其宮內。七日之中天雨金銀。過七日已作如是念。甚奇希有不可思議。如此清淨之業。所獲果報隨意而現充滿我意。福德所致無差違也。誰有得見如是果報。於修福德而生知足。大王。頂生聖王。於閻浮提。經百千歲已。作如是念。我今於此閻浮大洲。安隱豐樂人民熾盛。悉皆歸屬。於我宮內七日雨寶。我今當往西瞿陀尼。作是念已。頂生大王。即與四兵上昇虛空。從閻浮提漸次至彼西瞿陀尼。王既至彼。於無量百千歲。在彼王領。頂生大王。依報過人未得天報。大王。頂生聖王。於瞿陀尼。隨意雨寶滿其宮內。如閻浮提等無有異。大王。爾時頂生。復於後時。作如是念。我王閻浮提。豐樂安隱人民熾盛。又於宮內隨意雨寶。此瞿陀尼。亦皆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又於宮內隨意雨寶。我今亦知東有大洲。名弗婆提。我今當往。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俱昇虛空。從瞿陀尼漸次而往東弗婆提。王既至彼。於弗婆提止住王領。無量千歲受五欲樂。依報過人未得天報。大王。頂生聖王。於弗婆提隨意雨寶滿其宮內。如閻浮提等無有異。大王。爾時頂生。復於後時作如是念。我閻浮提豐樂安隱人民熾盛。又於宮內隨意雨寶。及瞿陀尼。亦皆安隱豐樂人民熾盛。亦於宮內隨意雨寶。此弗婆提。皆悉安隱豐樂人民熾盛。亦於宮內隨意雨寶。我今亦知北有大洲名欝單越。其中人民無我我所。雖復如此。我當往彼自試眷屬。頂生大王作是念已。與其四兵俱昇虛空。從弗婆提漸次而往北欝單越。王既至彼。於欝單越。無量千歲教誡眷屬。復於久時作如是念。我閻浮提豐樂安隱已雨七寶。及瞿陀尼人民熾盛安隱雨寶。東弗婆提亦皆如是。隨意雨寶。此欝單越悉亦安隱。我曾聞有三十三天住須彌頂。我今當往躬自觀之。爾時頂生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俱昇虛空。住須彌山頂。當爾之時。釋提桓因與三十三天。集善法堂論人天事。爾時帝釋。遙見頂生從遠而來。即出迎之。作如是言。善來大王。善來至此。即分半座命王令坐。王即就座。時頂生王坐半座時。即有十種勝事映蔽諸天何等為十。一者壽命勝天。二者容色勝天。三者名稱勝天。四者受樂勝天。五者王領自在勝天。六者形貌勝天。七者音聲勝天。八者香氣勝天。九者食味勝天。十者細觸勝天。大王。爾時頂生與彼帝釋。形容相貌行動威儀等無差別。飲食衣服資生之具悉無有異。唯有視瞬為別異耳。而諸天等分別識知。天王人王二種之別。佛言大王。甚奇希有。帝釋頂生人天既別。形容相貌等無有異。大王當知。福德之力其事如是。誰於福德而生足也。大王。爾時頂生在忉利天。無量千歲為增上自在。大王。爾時頂生。於四天下豪富自在。復於忉利天上豪富自在。帝釋分治猶不厭足。復作是念。我今寧可獨為天主。何用帝釋宜應退之。大王。爾時頂生作是念已。從天退下還閻浮提。於阿踰闍城最上園中。王當下時。威光照曜遍閻浮提。一切諸方映蔽日光。亦如日出月無光明。日光在空無復光明。王光映蔽亦復如是。如日輪出映蔽月輪。頂生威光映彼日輪亦復如是。大王。爾時阿踰城人出城遊觀。見彼頂生并及四兵。從天而退墮其園中。彼人見已怪未曾有。即入城中遍告城人言。今有天子并及四兵。從空而下。墮彼王最上園中。大王。爾時城中王及臣民。辦具種種歌舞伎樂。塗香末香。寶幢幡蓋。花鬘瓔珞。身體衣服悉皆清淨。速疾出城詣彼園中。大王。爾時頂生從天墮時。一切大地六種震動。當爾之時。一切人中所有莊嚴。最勝妙香用塗其身。悉至園中頂生王所。爾時頂生。耽著天中上妙資產。不能堪忍人中資具所有香氣。沈惛在地。喻如生蘇醍醐投極熱沙中不得停住。爾時頂生。沈惛不住亦復如是。爾時城中王及臣民內外人眾。見頂生王在彼園中沈惛在地。即便問言。天為是誰。爾時頂生。即告彼王及諸人民言。汝昔曾聞有頂生大王不。爾時國王及諸人民咸皆答言。我昔曾從耆舊人所。聞有大王名曰頂生。不捨人身。將諸眷屬并及四兵。而昇天上。爾時頂生告諸人言。昔頂生者我身是也。我及四兵從天而墮。爾時國王。及城內外所有人眾。即以偈頌。問頂生曰。 我從舊人所  聞有威德王
 號名曰頂生  極有大名稱
 已身及四兵  從此昇天上
 并及諸眷屬  法王如法治
 人天勝王言  無常力所害
 退天樂受苦  頂生者我是
 諸人皆合掌  頂禮大王足
 有何希有事  未來當傳說
 從天而退者  受苦王說言
 汝聽希有事  欣樂莫放逸
 頂生大王者  統領四天下
 受樂過天人  欲無厭致死
 於其後宮內  七日雨珍寶
 如法治天下  欲無厭而死
 與彼天帝釋  分半座而坐
 惡覺所惱亂  多欲故退墮
 於其生死海  無智故沈沒
 樂著五欲者  天欲無厭死
 如渴夢飲水  不能除其渴
 受五欲亦爾  終無有厭足
 智慧諸眾生  斷除愚癡闇
 彼智者知足  正觀諸有趣
 智觀察有趣  慧見老病死
 斷除諸渴愛  捨有趣無著
 觀觸如火燒  便捨於渴愛
 觀受亦如是  知受是非善
 如擊眾音樂  根境界亦然
 聖教中調伏  能捨根自性
 一切五種入  從於名色生
 識於中分別  則生於思覺
 聖者作是觀  於趣有不著
 智者慧滿足  證滅如薪盡
 頂生向彼王  臣民說是已
 示諸有無常  即便取終沒  佛告大王。汝知爾時頂生王者。豈異人乎。勿作異觀。莫生疑惑。我身是也。我昔曾為頂生王時。統領人天豪貴自在。貪欲無厭而取終沒。是故大王。應捨豪富憍漫自在住不放逸。若能住於不放逸行。是人即能修諸善根。大王。若不放逸者。復能入於法界平等。大王。若人能離放逸者。成就利益。大王。有為無為界。非男非女。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大王。當於此法安住自心。勿隨他教。大王。此法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無上菩提。大王。應當遠離一切豪貴。消竭一切渴海。倒憍慢山。遠離一切衰禍。於一切平等。非一切凡夫地。亦非聲聞之所能行。又非一切緣覺境界。乃是一切菩薩所行。一切諸佛正覺所證。王當安心。勿令散亂。應作是念。我當云何於未來世一切世間天人之中。得為燈明為炬為光為船為導為師。得為商主為首為無上。自度度彼。自脫脫彼。自安安彼。自得涅槃。令他涅槃。大王。觀先際所經豪富自在。大王當知。諸根如幻。無有厭足。無能滿者。境界如夢不能令滿。大王。過去有王。名曰尼彌。了達諸法如法為王。重不放逸。若所作事離諸放逸。大王。是尼彌王。常觀三世平等。又觀一切諸法。猶如三世平等。觀過去一切諸法。遠離自性。觀未來一切諸法。遠離自性。觀現在法亦復如是。遠離自性。大王。彼尼彌王。觀一切三世法平等已。於諸法不生取著。彼尼彌王。觀一切世間。為四顛倒之所顛倒。於不淨法中而起淨想。於苦法中而生樂想。於無常法中而起常想。於無我法中而生我想。見世如是。便作是念。世間則壞甚大敗壞。如此眾生。一切諸法自性空寂而不覺知。大王。爾時尼彌王。復作如是念。我當以四攝法攝諸眾生。若我四法攝眾生者。是諸眾生隨順於我受我言教。爾時尼彌大王。先作是方便已。即以四攝攝諸眾生。攝諸眾生已。尼彌大王。即教人民。一切諸法平等。作如是言。汝諸眾生。一切諸法離於自性。若一切法離自性者。彼法亦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何以故。彼法自性無實故。若法離自性者。彼法亦不可說是過去未來現在。大王。爾時彼尼彌王。於彼眾生所。教是三世平等法已。彼諸眾生。八十千萬那由他無量百千眾生。得無生法忍。大王。爾時三十三天在善法堂。聚集而坐作是議言。善哉善哉。鞞提呵國人大獲善利是尼彌王。解了諸法如法為王。具足方便於顛倒眾生所。以善方便示不顛倒法也。爾時釋提桓因在於餘處。去善法堂遠。即以天耳聞彼天說。聞已尋來詣善法堂就座而坐。既就座已問彼天言。汝諸天等在善法堂。何所論說。作是問已。時諸天等報帝釋言。唯然天主。聽我所說。我等向來集善法堂所論之事。說彼鞞提呵國人善得利益。是尼彌王。解了諸法如法為王。具足方便。於顛倒眾生所。以善方便示不顛倒法也。所謂顯示諸法自性。彼諸天等作是語已。爾時帝釋。報諸天子作如是言。是尼彌王。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善巧方便。汝等在此忉利天上。欲得見彼尼彌王不。爾時諸天咸皆同聲作如是言。唯然天主。我等在此欲得見彼尼彌大王。爾時帝釋天主。即告御臣名摩多梨言。汝當前來。可疾嚴備諸天千馬寶車。往閻浮提鞞提呵國尼彌王所。說如是言。此是諸天千調馬車。遣來迎王唯願大王。昇此寶車勿生怖畏。三十三天悉皆願樂欲見大王。若上車已作如是言。大王。我今將王從何道去。詣彼天上。為從住顛倒地眾生道而去。為從住不顛倒地眾生道而去也。爾時摩多梨答帝釋言。唯然受教。聞此語已。即便嚴備千調馬車。自昇其上。從彼忉利下閻浮提。至鞞提呵國尼彌王所。語尼彌王。作如是言。忉利諸天今送千調馬車。王可昇車勿生怖畏。忉利諸天願樂見王。爾時尼彌大王。以無畏心便即登之。既昇車已。摩多梨作如是言。我今將王從何道去。為從住顛倒地眾生道去。為從住不顛倒地眾生道去。王即報言。汝可將我從彼二道中間而去。爾時摩多梨。即將尼彌王。從顛倒地眾生所。不顛倒地眾生所二處而去。大王。爾時尼彌王。語摩多梨言。汝可少時停車而住。我當觀彼顛倒眾生所住之處。時摩多梨。即受王教。暫止馬車。爾時尼彌王。於少時間。令八十千萬眾生。安住見實三昧中。何以故。是王於少時間。令如是眾住見實三昧中。此王善習不放逸行故。令此眾生住三昧者。於後悉得無生法忍。是時摩多梨。都不覺知王所為作。爾時摩多梨。又復將王到須彌頂。爾時尼彌王。遙見青茂叢林。告摩多梨言。彼林定是不顛倒眾生所居之處。摩多梨言。大王。此是忉利諸天善法之堂。彼忉利天眾集在堂上欲得見王。惟願大王。勿生怖畏。當昇此堂。爾時尼彌王。心不恐懼便昇堂上。爾時帝釋。遙見尼彌王來。即作是言。善來大王。便分半座命王令座。時尼彌王。即就帝釋半座而坐。爾時帝釋。即以美言共相慰問言。大王。快獲善利。能令佛法熾然增長。爾時帝釋。向忉利天眾。作如是言。此尼彌王。成就具足不可思議善巧方便。是王於少時間。能令八十千萬眾生住佛法中。然摩多梨都不覺知。爾時尼彌王。即為忉利諸天。廣說種種勝妙之法。利益天眾已白帝釋言。我今欲得還閻浮提。何以故。於閻浮提為欲護持佛正法故。帝釋報言。今正是時復勅御臣摩多梨言。汝可還駕千調馬車送尼彌王還歸閻浮。其尼彌王。到閻浮提已。成就大悲善巧方便。令無量眾生安住佛法。大王。莫作異疑。勿生異觀。昔尼彌王者。我身是也。大王。當觀不放逸力難可思議。尼彌大王。昇帝釋座尚無貪著。是故大王。於佛法中。當勤精進修不放逸。大王。何謂佛法。大王。一切諸法皆是佛法。爾時淨飯王。聞此語已。即白佛言。若一切法是佛法者。一切眾生亦應是佛。佛言。若不顛倒見眾生者。即是其佛。大王。所言佛者。如實見眾生也。如實見眾生者。即是見實際。實際者即是法界。大王。法界者不可顯示。但名但俗。但是俗數。但有言說。但假施設應如是觀。大王。一切法無生。此是陀羅尼門。何以故。此名陀羅尼門。於此一切法。無動無搖。無取無捨。是名陀羅尼門。大王。一切諸法不滅。是陀羅尼門。何以故。不滅是陀羅尼門。於中一切法無動無搖。無取無捨彼陀羅尼門。無有相貌。無有自性。無可施設。無作無造。無來無去。無眾生無命。無人無養育。非對治。無形無狀。無纏無離。無穢無淨。無愛無憎。無縛無解。無命者。無出無退。無得無住。無定無亂。無知非無知。非見非不見。非戒非犯。非悔非不悔。非喜非不喜。非猗非不猗。非苦非樂。非定非不定。非實非倒。非涅槃非不涅槃。非愛非離愛。非見非不見。非解脫非不解脫。非智非不智。非視非不視。非業非不業。非道非不道。大王。應當以此六十七法門。入一切法。大王。是色自體。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如是受想行識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如鏡中像。非有非無。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譬如響聲。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如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譬如陽焰。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譬如聚沫無有堅實。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如是受想行識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譬如夢中夢見國中最勝女人。是夢所見。亦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如是受想行識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譬如石女夢見生子。是夢所見。亦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是色體性。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非曾有非當有非今有。大王。色無所依。乃至識亦無所依。大王。譬如虛空無所依。如是大王。色無所依。乃至識亦無所依。大王。色無有生。乃至識亦無有生。大王。色無有滅。乃至識亦無有滅。大王。如涅槃界無有生亦無有滅。大王。如是色亦無生無滅。乃至識亦無生無滅。大王。譬如法界亦無生無滅。大王。如是色亦無生無滅。乃至識亦無生無滅。如是大王。一切法是如來境界。不可思議亦是如來境界。不共法亦是如來境界。不共一切凡夫境界故。是故一切聲聞緣覺。不毀不讚。不得不失。非覺非不覺。非知非不知。非識非不識。非捨非不捨。非修非不修。非說非不說。非證非不證。非顯示非不顯示。非可聞非不可聞。何以故。大王。彼法無有如是法。可得扶舉。可得摧倒。何以故。一切諸法離自性故。大王。今可於此法中而安其心。深觀此法勿信於他。  爾時淨飯王作是念。於諸法中無法可得。無有如是法。得證是法號為佛者。諸法實不可得。佛為眾生但假言說。爾時世尊說是法時。淨飯王等七萬釋種。得無生法忍。爾時世尊。知諸釋種得深信已。而現微笑。爾時慧命馬勝比丘。以偈問曰。 大雄尊導師  為世現微笑
 惟願世明炬  演說微笑事
 十力一切智  何因現微笑
 願說彼笑因  斷世諸疑網
 佛為釋眾故  而現微笑瑞
 為諸人天眾  速除諸疑網
 得聞大雄說  世間離諸疑
 其心皆欣喜  安住佛法中
 世尊諸子等  得知微笑事
 堅固住誓願  智慧必通達
 唯願尊導師  斷除大眾疑
 眾等除疑已  必得廣大樂  爾時世尊。以偈答馬勝曰。 我現寂滅笑  馬勝當諦聽
 我今如實說  釋種決定智
 諸法不可得  釋種皆得知
 是故於佛法  決定心安住
 名稱大釋種  依於無所得
 當得上菩提  曉知一切法
 人中命終已  此釋種決定
 得生安樂國  面奉無量壽
 住安樂國已  無畏成菩提
 能趣十方界  供養無量佛
 安住一佛土  能供十方佛
 愍諸眾生故  而求無上道
 遊歷諸佛國  供養彼佛等
 皆已神力到  隨佛所出處
 無量僧祇劫  供養諸導師
 以種種妙供  後當成佛道
 一一成佛已  能度無量眾
 令得成佛道  復化諸眾生
 彼國眾生輩  皆當成佛道
 彼諸世尊等  不度聲聞眾
 一一諸佛等  俱壽一劫歲
 彼佛正法住  無量阿僧祇
 彼佛滅度後  大智菩薩眾
 持法化於世  億歲阿僧祇
 彼諸佛子等  教化無量眾
 置於無上道  說法悉空寂
 令住不放逸  修集空寂法
 能得一切智  樂不放逸事
 聞是釋種趣  世尊所說者
 天人咸欣喜  志求於佛道  爾時世尊。告慧命舍利弗。舍利弗。此是菩薩見真實三昧。汝當為阿毘跋智諸菩薩說之。何以故。舍利弗。此三昧不可得說。而如來於彼三昧中不得一法。若不得者。彼不可覺。若不可覺者。彼則不可說。若不可說者。彼則不可知。彼不可知者。即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之法。舍利弗。我今付囑於汝。此是菩薩見實三昧。應當受持讀誦廣為顯說。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住大乘者。經歷十劫修行五波羅蜜。離般若波羅蜜。若復有人得聞是菩薩見實三昧者。所得福德復過於彼。若復有善男子善女人。暫得聞菩薩見真實三昧。若復有人得聞是菩薩見真實三昧已。為一人說者。此人得福復勝於彼。若復善男子善女人。經歷十劫聞已為他解說。若復有人。乃至一剎那間。修此菩薩見真實三昧者。所得福德復過於彼。是故舍利弗。汝應以此菩薩見真實三昧經。為諸菩薩說教示修行。舍利弗。若修此菩薩見實三昧者。當獲無生法忍。舍利弗。於此會中。我所授記無上道中諸菩薩者。悉得安住此菩薩見真實三昧中。是時一切諸菩薩。聲聞天人一切大眾。阿修羅乾闥婆人非人等。聞佛所說。欣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六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七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富樓那會第十七之一  菩薩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竹園中。與大比丘眾俱。及大菩薩摩訶薩。其數無量。爾時慧命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欲少有所問。唯願如來垂愍聽許。佛告富樓那。隨意所問。吾當解說。令汝歡喜。富樓那言。我今為諸行上功德名聞高遠。常為眾生求安樂者。諸菩薩摩訶薩故。有所諮請。爾時富樓那。以偈頌曰。 行最上功德  名稱極高遠
 淨戒樂法者  我問其所行
 云何修治心  云何廣行施
 云何度眾生  喜心常行道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今為是諸大士故。問如是事。菩薩云何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云何能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而說偈言。 菩薩云何求  多聞如大海
 於法得定義  能善知佛道
 云何於一言  而解無量義
 能以智慧力  通達一切法
 多聞無窮盡  問難心不動
 慈愍故說法  以斷眾生疑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今隨地智力請問如來。諸菩薩摩訶薩。云何能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而說偈言。 云何離眾難  得值遇諸佛
 得值諸佛已  速得清淨信
 得無上信已  難捨而能捨
 棄捨一切已  力行無礙道
 云何樂出家  閑靜修空智
 云何不逆法  願具答是事  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等悉知佛已。具足一切智慧已。度一切神通彼岸。於三界中第一高尊。得無有比微妙大智。於諸法中行無障礙。是故我今請問是事。以偈讚曰。 佛住上功德  已度神通岸
 得無障礙智  我為勇猛問
 善學一切法  功德最高勝
 破闇生慧明  令眾悉歡喜
 怨親無憎愛  無憂無欺誑
 大戰勝死王  摧破魔軍眾
 不執於刀杖  降伏諸怨敵
 常有慈悲心  堅住清淨戒
 世尊無諂曲  無慢無戲調
 得證明解脫  功德中最勝
 如本所行道  所得勝智慧
 願今為我說  云何行得佛  爾時。佛告富樓那言。善哉善哉。汝能諮問如來是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諸菩薩發心所行。修集一切無量佛法。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我今說菩薩  初發菩提心
 常以勇猛力  樂行菩薩道
 諸菩薩所行  種種深心行
 於佛得受記  是事當略說
 深心樂法心  無量無有邊
 種種現諸行  不以一事成
 喜心內充滿  而行於布施
 施已心無悔  其意益歡悅
 菩薩作是念  眾生常貧窮
 無有多聞財  我當為求之
 眾生常貧窮  皆由於懈怠
 我當勤精進  從是得菩提
 我當為眾生  加心行忍辱
 惡言罵捶打  默受而不報
 當念誰罵我  罵者不可得
 罵詈瞋恨者  皆悉是空事
 如是思惟已  心無有瞋恨
 常修行忍辱  從是成佛道
 眾生無善心  當為作世燈
 令其得歸趣  無財足以財
 眾生可愍傷  皆共行邪道
 我當度脫之  令住於涅槃
 眾生皆貧窮  無有智慧財
 我得一切智  令其得充足
 如是諸菩薩  為度眾生故
 發心求菩提  行如是等願  佛告富樓那。諸菩薩摩訶薩。種種因緣示現其心。不住一法。所以者何。諸菩薩學一切法。然後得道。菩薩有四大希有事。不見餘法勝此事者。何等四。菩薩能於懈怠眾生勤行精進。是名希有。能於強梁瞋恚眾中修行忍辱。是名希有。見諸眾生行於邪道。自勤正道。是名希有。為度眾生轉生死故。而以深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希有。富樓那。此四希有。是名菩薩最大希有。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見懈怠眾生  勤心發精進
 我不應效彼  行諸非法事
 不應效瞋恚  瞋恚非佛道
 常修慈悲心  菩提從是生
 眾生樂邪徑  依止於邪徑
 菩薩求正道  令眾住正道
 見生死過患  一心求佛智
 我得無上財  當度諸眾生
 如是希有事  餘更無勝者
 以是故當知  得離障礙法
 設使燒身衣  頭然猶不救
 懈怠心若生  即應速除滅  佛告富樓那。菩薩有四法能生喜心。何等四。見諸眾生安處生死不能精進。自見其身在於佛道修行精進。便生喜心。見諸眾生心常懈怠。自見其身在於佛法勤行精進。便生喜心。見諸眾生瞋恨嫉妬。自見其身無有恚嫉常懷慈悲。便生喜心。不見餘人勤行佛法與我等者。便生喜心。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見眾生懈怠  已身行精進
 是故此菩薩  自得歡喜心
 見生死過患  而生厭離心
 怖畏三界獄  勤心求捨離
 眾生樂瞋恨  自住慈悲心
 是故此菩薩  生歡喜悅樂
 眾生所可作  皆所不應作
 是故我當求  無有上佛道
 是名真實智  諸佛所稱歎
 我當學是智  眾生得歸趣
 是故此菩薩  常得歡喜心
 從有無空偽  當生真實法  佛告富樓那。菩薩有四法得離諸難。值無難處值已不失。能修佛法何等四。一者菩薩謙遜其心柔軟。凡見眾生常言善來。和顏悅色先意問訊。與之共語言常含笑。二者一心求法常樂諮問。勤求善利無有厭足。三者當樂空閑遠離獨處。四者自身安住佛菩提道。亦化眾生令住佛道。菩薩有是四法得離諸難。值無難處值已不失。能修佛法。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具足柔軟心  常樂行慈悲
 若與眾生語  謙下心和悅
 常求佛所歎  甚深微妙法
 常持清淨戒  樂行頭陀事
 雖行頭陀法  亦行深妙智
 是故此菩薩  離難值無難
 常於諸佛所  諮問諸深法
 是故智增長  不生諸難處
 常樂在空閑  清淨行頭陀
 是故此菩薩  離難值無難
 諸有智慧者  親近此四法
 能離一切難  得值遇諸佛
 得值諸佛已  具足不壞信
 能發上精進  以求於佛智
 是故求智者  應當學正法
 若能學正法  得佛道不難  多聞品第二  佛告富樓那。菩薩有四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常能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何等四。菩薩求法。所謂十二部經。脩多羅。祇夜。受記經。伽陀。憂陀那。尼陀那。如是諸經。本生經。方廣經。未曾有經。阿波陀那。論議經。求已誦讀。誦讀已正憶念。正憶念已如所說行。富樓那。菩薩有此初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常能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復次富樓那。菩薩於一切法中無所依止。雖入禪定而無所依。無所依故。於諸法中得不住智。得不住智已。於諸法中得無礙知見。何以故。富樓那。無法可貪作障礙者。菩薩有此三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能常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復次富樓那。菩薩以法因緣。念佛及念佛法。是人以法因緣。念佛念佛法時。不見有法可貪受者。是人不貪受故。於一切法心無所著。是人於一切法無所著故。於諸問難。隨所問答而無有礙。菩薩有此三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不可竭盡。能常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復次富樓那。菩薩成就無所得慈於行無礙。無所得慈者不受諸事。何以故。富樓那。住此相者。或生貪欲。或生瞋恚。或生愚癡。住彼相者。亦或生貪欲。或生瞋恚。或生愚癡。住事相物相。陰相入相界相。法相非法相者。亦或生貪欲。或生瞋恚。或生愚癡。是故富樓那。所有受相皆名邪見。菩薩悉滅一切諸相。修集慈心。眾生敗壞故相亦敗壞。相敗壞故事亦敗壞。事敗壞故見亦敗壞。菩薩爾時壞一切法修集於慈。如是慈者名為無所得慈。如是無所得慈名為法慈。如是法慈名為佛慈。富樓那。何名佛慈。無作無壞。是名佛慈。復次富樓那。如實通達一切諸法。是名佛慈。世尊。云何名為如實通達一切諸法。佛告富樓那。所通達者。不言是法不言非法。何以故。富樓那。若言有法即是非法。若有無法無有非法。則於其中無有戲論。若無戲論是名涅槃。汝具觀之極遠極近。富樓那言。不遠不近。何以故。世尊。如是義者。無方無處無內無外。佛言。如是富樓那。於法作數。世尊。於何等法為之作數。富樓那。如諸凡夫所著之法。如來不得不修不證不通達。如是法者。為之作數。富樓那。是諸法數。不為分別法故。富樓那。今為汝說。如是第一寂滅法者。能攝佛道。富樓那。當來有人欣赴世利。若聞此經不樂聽受。富樓那。我此菩提。汝等但以音聲章句。少知之耳。其中義趣汝所不知。此義玄遠不可言宣。唯有智者可以內知。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能知義者  聞佛法憂苦
 若能知義者  如來為作師
 若人佛為師  是則求涅槃
 無有諍訟心  能正思量法
 此中無法生  亦無有法滅
 無生無有滅  是諸法實相
 若法無有生  即無有作起
 是非與一異  此法中皆無
 是名為涅槃  中無有滅者
 若言極遠近  是二俱為空
 若能知空者  即名知涅槃
 若知涅槃者  是名我弟子  富樓那。菩薩有此四法。則能修集多聞。猶如大海而不竭盡。能常修集多聞寶藏。能於諸法得決定義。於諸語言善了章句。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常欲求多聞  諸佛所稱歎
 能得定實義  是故如大海
 能於一字中  及與一句義
 於千萬億劫  說之而不盡
 故當求正法  求已正思量
 勿貪取法相  不貪佛所讚
 憶念諸如來  及念於正法
 不以貪競心  而求於導師
 常於諸眾生  修行慈愍心
 而不著眾生  散滅一切法
 大名稱菩薩  修習如是法
 疾得陀羅尼  多聞從是生
 猶如虛空性  無增無有減
 法性亦如是  無增無有減
 我以智慧力  無量劫說法
 所說無央數  猶亦不名說
 盡諸眾生性  皆使得人身
 普共行出家  多聞如阿難
 陀羅尼菩薩  為是一切人
 千億劫說法  智慧猶不盡
 佛智慧無等  同虛空無量
 虛空無生起  智慧亦如是
 如龍不取水  而能雨大水
 是水無住處  所雨無窮盡
 菩薩亦如是  得此陀羅尼
 諸法無住處  是緣說不盡
 故應求多聞  求已正思惟
 以法緣念佛  多聞從是生
 慈普覆眾生  散滅眾生相
 亦滅諸法相  多聞從是生  不退品第三  佛告富樓那。菩薩成就四法。能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何等四。菩薩聞未聞法思量義理不即言非。菩薩成就此初法者。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聞所未聞法  其心逮不逆
 思量其義理  不即言非法
 若聞於空法  常求其義理
 是故智增長  佛道從是生
 聞所未聞法  應求其義理
 不退於菩提  智慧得增長
 聞所未聞法  不隨惡慢心
 不生於諂曲  生則非菩提
 聞所未聞法  應求解其義
 先雖未曾聞  一心應思念
 是人求法時  能得聞正法
 常值遇諸佛  不退失菩提
 得見諸佛已  則能正問難
 聲聞人得聞  咸以為歡喜
 是人甚希有  能作如是問
 我等尚無心  況能聞是事
 聲聞稱希有  天神皆歡喜
 諸佛稱其名  此是多聞果
 若有所問時  佛答其所問
 無量諸大眾  皆得大饒益
 得聞是多聞  菩薩所問答
 無量眾皆得  無上之法眼  佛告富樓那。以是因緣。當知菩薩聞未聞法。信受不逆。正心思量不即言非。則能饒益無量眾生。富樓那。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一切功德光明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富樓那。是一切功德光明王佛。壽八十億歲。其佛一會聲聞弟子。不受諸法漏盡解脫。恒河沙數此不可計。是諸阿羅漢皆得共解脫。菩薩眾數亦復如是。富樓那。其佛滅後法住六萬歲欲涅槃時。百億菩薩皆與神力。為護法故。悉遍百億閻浮提內。一一閻浮提。各有一菩薩。富樓那。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滅度之後。諸弟子眾漸皆懈怠。不復誦持如是深經。諸法空經。淨戒頭陀經。漸皆滅盡。以其不能讀誦說故。其法廣大有八百四萬法藏。一一法藏。有六十八百萬億那由他修多羅。一一修多羅中。有三萬六千憂陀那。一一憂陀那中。有七百六萬億偈。富樓那。最後末世法欲滅時。於此爾所佛法藏中。餘但有一修多羅憂陀那。時有比丘法師名那羅延。於此閻浮提中。佛與神力。為護法故。是那羅延法師。多聞廣博善能說法。嚴飾文辭義理明了。每常樂說所未聞法。當說法時。多有人眾違逆毀破。那羅延法師。便作此念。是諸人眾。所未聞法聞不能信不樂聽受。若聽不解心不隨順。聞已違逆破壞出過。而作是言。此非佛語非大師教。所以者何。我等未曾從師和上聞如是經。又諸長老比丘。亦復不言從師和上展轉所聞。今諸比丘。唯有一餘修多羅憂陀那。我今何不獨處閑靜。富樓那。那羅延法師。作是念已獨入深山。爾時閻浮提中從劫初來。有六萬八千大城。城長十二由旬。廣七由旬。莊挍嚴飾街巷相當。人民充滿豐樂安隱。其後續造八十四億小城。有廣七由旬或六五四三二由旬。其最小者。廣一由旬。富樓那。爾時閻浮提中有一大城名為安樂。中有長者名為闍匿。有一子名摩訶耐摩陀。是長者子在空閑處。有一天來。為說偈言。 汝當勤求法  求已正思惟
 功德王如來  已記汝作佛  富樓那。天說偈已忽然不現。時長者子。即詣父所頭面禮足。作如是言。我欲出家。於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法中。修習梵行。爾時闍匿長者。以偈答曰。 我家多財寶  金銀無有量
 閻浮提所無  我家悉具有
 我所求財寶  為子受欲樂
 云何行出家  為世所輕賤  爾時長者子。偈答父言。 我樂常求法  求已正思惟
 不樂受富樂  當為世作佛
 不須家業寶  我欲求少欲
 所出之法財  今當行出家
 諸佛出世難  佛說法亦難
 我今值佛法  云何當捨離  富樓那。時長者子。頭面禮父足。繞已而出。說此偈言。 設有一億父  及有百億母
 猶尚不能遮  今我出家心
 我捨身壽命  父母親族財
 唯不捨佛法  當行出家求  富樓那。時長者子說此偈已。出家為道。即詣那羅延法師。求欲聽法。時那羅延法師。即為演說所未聞經。時摩訶耐摩陀比丘。聞所未聞經已。問那羅延法師言。我於此經先所未聞。如是諸經。誰讀誰誦誰受持者。從何處聞。那羅延言。我以宿命善根因緣故。亦以一切功德光明王佛威神力故。如是深經自然在心。富樓那。是摩陀比丘聞說此已。加心思念智力即生。以大智慧方便力故。難問那羅延法師。那羅延隨義答已。而作是言。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時。有一比丘問佛是事。如汝今問佛如是答。時是比丘聞已歡喜。富樓那。是摩阿耐摩陀比丘。復問那羅延法師。那羅延言。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時。有一比丘問如是事。如汝今問佛如是答。時是比丘聞已歡喜。富樓那。  時摩陀比丘。語那羅延法師言。正士。昔日從佛。聞如是幾問答事。那羅延言。置此勿問。是事難信。餘人身未證增上法。亦復難信。第二第三亦如是問。摩訶耐摩陀問言正士。昔日從佛聞是幾問答事。那羅延言。置此勿問。不得已者。今當為汝譬喻解說。諸有智者譬喻得解。比丘。我於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所。得聞眾生之性多於地種。比丘。假使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眾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皆盡其數。令得人身有智慧力。一一眾生於彈指頃。能起恒河沙等問。然其所問各各不同。比丘。如是展轉。乃至十方無餘世界一切眾生。若一劫若過一劫。起此諸問。復有一人。能彈指頃。起爾所人一切諸問。差別各異。如是一人。復盡一切無餘眾生。若一劫若減一劫。起種種問。於汝意云何。是所起問寧為多不。答言甚多。非是譬喻所能得及。那羅延語摩陀比丘言。我今明了告汝勿生疑悔。如彼一切無餘眾生。若於一劫若減一劫。所起疑問我從佛聞。一法門中所答多彼。如是二門三四五門十二十三四五十。乃至百千萬億門。比丘。我當略說一切所有算數名字。無量無盡不可思議。過是諸數我盡誦持。比丘。此諸答者。悉皆總在一法門中。我悉知之。所謂一切功德光明王如來。說是道句門句印句本事句金剛句重句不可動句難得底句。比丘。於一門中攝一切法。謂無作門。一切諸法一切諸句。是門為本皆入是門。一切修多羅憂陀那皆入門句。分別一字能入多字。比丘。如是能入七萬八千諸陀羅尼。是中有九萬二千諸根差別。是眾生行門中。有八萬億形色。於諸道差別。是諸形色我知其名。一一色中我知百名。如是二百名字三百名字。乃至知千名字。皆在閻浮提中。又復過是十方佛國。其中所有各各緣各各名字我皆得知。舉要言之。佛所有力。於諸法中各各差別。問答差別。我皆知之。皆是一切功德光明王如來威神之力。富樓那。時摩陀比丘。語那羅延法師言。唯願正士。還詣聚落城邑。隨轉一切功德光明王如來法輪。願受我請。我當衛護為受法者。那羅延言。且置勿說。今世比丘悉皆懈怠。集善法中無有深欲。摩陀復言。我從今日。當於善法深生欲心。為求是法不敢懈怠。富樓那。摩陀比丘即請那羅延。還入聚落令說正法。當隨衛護諮聽未聞。富樓那。爾時摩陀比丘。多為人眾供養恭敬。時人皆謂持戒智慧多聞最上功德無量。時摩陀比丘。入城邑聚落。稱讚那羅延法師。為令眾生入於正法。又使佛法普得流布。富樓那。時摩陀比丘。多導人眾。使供養法恭敬守護那羅延法師。為聽法故。富樓那。其後那羅延法師。為摩陀比丘。所守護已。後入城邑聚落。種種廣說一切功德光明王如來阿僧祇劫所修菩提。令普流布。如是富樓那。摩陀比丘於百歲中。常隨那羅延法師。所問諸法。常是新異未曾重說。富樓那。那羅延法師。得是摩陀比丘所護助故。使無量眾生住聖法中。無量眾生住佛菩提。富樓那。汝謂爾時那羅延法師。守護法者善說法者。豈異人乎。即彌勒菩薩是。富樓那。摩陀比丘。守護法師佐助勸請。以是福德力。命終之後。即生下方第十世界上眾佛所。於彼佛前問斷一切眾生疑經。佛時稱讚百千善哉。即為演說斷一切眾生疑經。說是經時。無量眾生。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入必定。富樓那。摩陀比丘命終之後。復值須彌山佛。於彼佛前。問攝出一切法經。時佛稱讚百千善哉。即為廣說攝出一切法門經。說是經時。無量眾生。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復值山王佛。於彼佛前問諸法門經。時佛稱讚百千善哉。即為廣說一切法門經。說是經時。無量眾生。必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復值梵音聲佛。於彼佛前。問請攝一切法經。佛時稱讚百千善哉。即為廣說攝一切法經。說是經時。無量眾生。必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富樓那。摩陀比丘如是展轉。所值諸佛值已問經。所度眾生。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若以劫若以過劫。說諸佛名。眾生所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不可得盡。富樓那。是摩陀比丘。凡所護持諸佛正法恒沙可數。是諸佛者。若現在世。若已滅度不可稱計。是故富樓那。當知菩薩摩訶薩。聞未聞法思惟義理。得如是等大功德利。富樓那。汝謂爾時摩訶耐摩陀比丘於那羅延法師所。聞未聞法隨其義趣者。豈異人乎。即橋越兜菩薩是。時摩訶耐摩陀比丘。守護正法聞所未聞。隨其義趣不著言辭。以是因緣值無量佛。值已聞諸深妙經。以是往昔善根因緣。今於我所。亦問攝一切法大海法門經。我為說時。無量眾生得大饒益。爾時世尊。欲重明此事。而說偈言。 菩薩聞未聞  應思其義理
 不應作是言  我昔未曾聞
 聞所未聞法  正念思其義
 是故慧增長  如海受眾流
 多聞轉增上  智慧亦復爾
 能問諸佛事  廣利諸眾生
 集多聞如海  智慧不可盡
 善能知章句  差別中第一
 是故應當聞  所未曾聞法
 求所未聞法  得如是果報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於求多聞深生欲心。於空閑處深生樂心。一心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求已為斷瞋恚修集慈觀。為斷貪欲修不淨觀。為斷愚癡修因緣觀。富樓那。何等是菩薩精進。菩薩云何修集精進。富樓那。若有菩薩。若於一劫若減一劫。若行若坐常發精進。富樓那。如是不名真實精進。有菩薩若於一劫若減一劫。修行淨戒。苦行難行具足頭陀。隨所緣事深生欲心。而離諸法實相。如是不名真實精進。富樓那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菩薩真實精進。諸佛所讚。世俗智者所不譏嫌。  佛告富樓那。菩薩於所未聞。應深空法無有微相合第一義。如是深經不違不逆明了其義。勤發精進心不退沒。聽受讀誦。為人解說。是名菩薩真實精進。謂聞深經通達其義不違不逆。如是精進諸佛所讚。世間智者所不能訶。是故富樓那。菩薩應發如是莊嚴。世間眾生不能得底。我於此中當盡其底。世間眾生所可沒處。我於此中不應沈沒。世間眾生所可畏處。我於此中不應怖畏。所以者何。我發莊嚴不與世合。為離世法故而發莊嚴。不以行世法故而發莊嚴。為不行世法故而發莊嚴。不為隨世法故而發莊嚴。為轉世法故而發莊嚴。富樓那。是名菩薩摩訶薩真實精進。菩薩成就此第二法。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求深法  常勤發精進
 思量其義理  不隨於音聲
 菩薩不隨言  知皆是虛誑
 知諸法空故  但求於善語
 若於千萬億  無量諸劫數
 晝夜常行坐  加心行苦行
 於所未聞經  不信非精進
 能得深義底  不名為懈怠
 如是精進者  諸佛所稱歎
 世間不得底  菩薩得其底
 世間所畏沒  菩薩不畏沒
 勤心常欲求  空寂真妙法
 空法中無畏  亦無有退沒
 住我相法相  故生怖畏沒
 散壞一切法  名為菩提道
 勤心發精進  疾成多聞海  復次富樓那。菩薩善知五陰。善知十二入。善知十八界。善知十二因緣。善知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緣故。則能成就無依止智。得無依止智故。則於一切法不念不分別。以不念不分別為眾生說法。破一切見令拔身見。菩薩成就此第三法。則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菩薩知五陰  十二入皆空
 分別十八界  通達十二緣
 不隨於五陰  知身是虛誑
 於諸內外入  悉知其性空
 如是知諸法  知已為人說
 是故此菩薩  智慧轉高大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如所結戒。如所說戒。善能隨學無所缺犯。何等是菩薩學戒。學一切法是菩薩學戒。何以故。富樓那。菩薩學一切法得一切法智。以是法智得無分別慧。以是無分別慧能知一切事。云何知一切事。菩薩悉知一切內事。一切外事。一切內外事。富樓那。何故名內。內名凡所有受可貪著處。謂是內身從十二因緣生。是中但有世俗假名。所謂此眼此耳此鼻此舌此身此意。富樓那。是名為內。是法凡夫所貪著故。名之為內。作是言。我當得如是眼。不作如是眼。得如是耳鼻舌身意。不作如是耳鼻舌身意。是中但以所起業緣。有果報生。是故名內。其中差別凡夫貪著。謂是眼是耳身鼻舌意。皆名為內。復次富樓那。內名為二。此事虛誑。諸凡夫人貪著受取而生諍訟。富樓那。如來於此從本已來。如實知之而不貪著。云何如來如實知之而不貪著。如來於此法中不作歸。誰不作歸。謂是愛結。此眼不作歸。離眼不作歸。耳鼻舌身意不作歸。離意不作歸。何以故。富樓那。如來於法不得內不得外。是故如來。於此法中不作歸。如來是實語者。作是言。比丘眼非汝等亦非他人。何以故。本體不可得故。何法是眼。是眼屬誰。何法是耳鼻舌身意。是意屬誰。何以故。本體不可得故。富樓那。眼者今當推撿。耳鼻舌身意。今當推撿。於法無所貪受。何以故。若有受法則生苦惱。苦惱生故則無有樂。是故富樓那。於法有受皆受苦惱。若受苦惱則不離苦。富樓那。是名推撿眼。推撿耳鼻舌身意。無有入處。何以故。富樓那。若有入處則有出處。是故如來於經中說。眼是空無我無我所。本性自爾。耳鼻舌身意是空無我無我所。本性自爾。是性無性。如是無性無作無壞。富樓那。如是法性。若諸佛生若佛不生。是性常住。如來於諸法生知是不生。是故如來是實語者。作是言。若有佛生若佛不生。是性常住。富樓那。云何名無生。云何名無生智。富樓那。諸法平等名為無生。道名無生智。苦盡名無生。道名無生智。是名如來說有二諦。謂世諦第一義諦。富樓那。如來所說苦相。即是說無相。云何名苦相。謂是無為相。無為即是無相。智者知無為是無相。富樓那。智者云何知無為是無相。謂知無為法空。知是寂滅。知是歸處。知第一利。知無熱惱智者如是知無為。於是智中亦不生相。富樓那。智者離諸相得第一義利。無作無壞。富樓那。若人有作即是壞。若無作則無壞。無壞相是空。無壞相是無相。無壞相是無願。富樓那。空法無有人作。無有人壞。無相無願無有人作。無有人壞。富樓那。是名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壞相。何等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謂諸如來所不得是。富樓那白佛言。世尊。何等法是諸如來所不得。佛言富樓那。一切法是諸如來所不得。世尊。以是故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耶。佛言如是。富樓那。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而是菩提不名一切法。言一切法是諸佛菩提者。但是世俗假名言而說。不精進者難解難知。所以者何。不精進者。不能修習諸法平等。若不平等則與佛諍。富樓那。何人不能修行平等。富樓那。一切世間行不平等。諸佛菩提是中。無等亦無不等。富樓那。我以是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因緣我經中說。一切諸法於正位中皆入必定。是名必定入菩提門。是故富樓那。一切法皆是菩提。爾時富樓那白佛言。希有世尊。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定亦不定。亦入文字。亦不入文字。亦入語言。亦不入語言。何以故。世尊。我今從佛聞說是經。於諸法中普得決定光明。世尊。我今如是於諸法中得決定光明。於一事中知一切事。知一切事中知一事。爾時佛讚富樓那言。善哉善哉。富樓那。汝能如是疾入諸佛一切法利。當知汝已曾於過去世。供養諸佛。種諸善根。親近諮問富樓那。我念過去。於此土地虛空分中。汝已曾於六萬八千諸佛所。得聞是經。以是善根功德因緣。汝於諸法普得決定光明。世尊。若我已於若千佛所得聞是經。我何故乃不以一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富樓那。我念過去世。汝曾一劫。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雜餘心而還退失。以是福德因緣。我今說汝於諸法師為最第一。富樓那白佛言。世尊。我本作何罪障。於一劫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還退失。佛言。富樓那。隨逐依止惡知識故。又不能廣流布法故。汝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還退失。富樓那。有四法。退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聲聞乘。何等四。菩薩親近惡知識故。能於善根增惡遠離。作是言。何用如是發菩提心。生死長遠苦惱無量。往來五道。值無難難。值諸佛難。淨信復難。雖得值佛出家復難。汝今得值無難。勿復還失。汝於諸佛。未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善根未定。不得涅槃。輪轉五道。是人聞說是已心則退沒。於菩提道懈怠不樂。富樓那。菩薩有是初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復次富樓那。菩薩不聞應菩薩經。謂菩薩藏經。發菩薩心經。攝菩薩事經。應六波羅蜜經。以不聞故。不如說行。不如說學。是人不知菩薩何法應親近。何法應遠離。何法應受。何法不應受。何法是菩薩法。何法是聲聞法。如是不知不分別故。應親近法而不親近。不應親近法而反親近。是人應親近法而不親近不應親近法而親近故。則便退失諸佛菩提。心弱懈厭癈捨本願。富樓那。菩薩有此二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復次富樓那。菩薩計得諸法。貪著吾我。行於邪見。墮在邊見。沒在惡邪。難可拔出。得聞深經。應第一義。無有微相。違逆不信。不能通達。起破法罪。以是因緣。生在難處不得值佛。不得聞法。不值諸佛所教化法。不得善知識。是人不見佛故不聞法。不聞法故不值諸佛所教導法。不值諸佛所教導法故不得善知識。不得善知識故失無難處生在難處。在難處故離善知識。遇惡知識。與惡知識共從事故忘失本念。是人失本念故捨菩薩心。捨菩薩乘而便退轉。永失菩提念。但行生死法。不能修習大乘行法。富樓那。菩薩有此第三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復次富樓那。菩薩得聞如是等經。不能深心教化他人。其心退沒但樂獨行。慳悋惜法心不欲說。不能以法廣攝人眾。以是不善根因緣故失智慧念。失智慧念已。不共他人讀誦經法。不能以法與他共同。是人轉身。失菩薩心忘菩薩念。富樓那。菩薩有此第四法。退失菩提成聲聞乘。爾時世尊。欲明了此事而說偈言。 親近惡知識  懈怠於菩提
 以是因緣故  失上菩提心
 深生惡我見  墮在邊邪見
 而起破法罪  生在於難處
 生於難處已  則斷菩提心
 忘失本憶念  是故失菩提
 是人不得聞  生菩提心法
 是心若增長  能成於菩提
 得廣大妙法  慳悋不欲說
 以是因緣故  退失於菩提
 求大乘菩薩  應知是四法
 若知此四法  菩提得以生
 是故應遠離  如此四惡法
 勤修行空法  得近善知識
 得如是經已  不應慳悋惜
 勤心為人說  從是生菩提  佛告富樓那。菩薩成就四法。隨迴向菩提心不退失。隨迴向諸善根亦不退失。何等四。菩薩持戒清淨憶念。成就有念安慧。勤心精進而不懈退。成就多聞生慧。富樓那。菩薩有此四法。隨迴向菩提心不退失。隨迴向諸善根亦不退失。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具持戒  所憶念深遠
 勤心當精進  多聞莊嚴慧
 菩薩常親近  如是之四法
 隨心所起事  皆能得成就
 是故應常持  淨戒勤精進
 不斷憶念法  常勤求多聞
 持戒淨生處  憶念能淨智
 精進淨佛法  多聞生大慧
 是故諸菩薩  當學是上法
 學是上法已  當轉無上輪  復次富樓那。菩薩有四法。則能利益菩提。持戒則是利菩提法。忍辱則是利菩提法。精進則是利菩提法。多聞則是利菩提法。富樓那。是名四法利益菩提。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淨持戒  利益於菩提
 精進及忍辱  多聞亦如是
 清淨持戒者  所願皆得成
 戒淨多利益  菩提不為難
 菩薩行忍辱  身相智慧成
 是故當行忍  求佛相智慧
 精進亦復能  多利益菩提
 常行精進者  菩提則不難
 多聞亦能利  聞已得近法
 遠離於非法  菩提則不難
 四法是種子  從是生菩提
 是故諸菩薩  應近是利法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成就四法。則得身色具足財物具足眷屬具足。終常不生諸惡難處。常值諸佛諸佛所讚。何等四。菩薩行慈不瞋不惱一切眾生。富樓那。何謂菩薩行慈不瞋不惱一切眾生。菩薩行慈於諸眾生起我救慈。見諸眾生身苦心苦。當作是念。我當勤行精進度是眾生。於生死苦是諸眾生。我應與樂。我應拔濟離生死苦於諸眾生應發是心。發是心已勤行精進。修習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富樓那。菩薩因般若波羅蜜。得具足六波羅蜜。何等為菩薩般若波羅蜜。菩薩云何因般若波羅蜜勤發精進。富樓那。菩薩作是思量何法名我。何法名我所。如是思量時。不見法是我。不見法是我所。作是念。作是念已。於此法中無我法。無我所法。菩薩離我我所故知身空。身空故眾生空。何以故。諸法中我我所尚空。何況眾生。菩薩如是離我我所故知眾生空。眾生空故知色陰空。色陰空故受想行識陰空。菩薩如是離我我所故知身空。身空故知眾生空。眾生空故知諸陰空。諸陰空故知種亦空。謂地水火風虛空識種地種地種相空。水火風虛空識種識種相空。是種無作者無使作者。若無作者是法即空。富樓那。菩薩於此離我我所故知身空。身空故知眾生空。眾生空故知諸陰空。知諸陰空故知諸種空。諸種空故知諸入空諸入空故諸入相空。諸入無作者無使作者。若法無作者無使作者是法即空。富樓那。菩薩以是觀一切法空。觀一切法空時。不見。諸法本體可生瞋處。富樓那。是名菩薩摩訶薩大慈。知身空慈。眾生空慈。陰入種空慈。菩薩若能行如是慈。是名行一切法空慈。富樓那。是名菩薩行於大慈。如是菩薩離我我所。心深生欲心。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生大悲心。於諸眾生若有眾生。不知如是諸法實相。為令知故發大莊嚴。是名菩薩行於大悲我救故名慈。我作故名悲。菩薩成就如是大慈。能為眾生作救作歸。作舍作洲。能作究竟。是故菩薩應如是修行大慈。不貪著眾生。亦不生瞋恨。是名菩薩眾生空慈無有瞋恚。富樓那。若菩薩因慈因離因空。能入一切諸法不生不滅。是名菩薩常行大慈。菩薩如是通達諸法。諸魔魔民及魔所使皆不能壞。菩薩成就是初法者。能斷一切功德中縛。斷功德縛故得平等波羅蜜。爾時世尊。欲明了此事。而說偈言。 菩薩常如是  修慈而觀空
 知陰入界離  是中無有我
 我我所二法  決定不可得
 為不得諸法  而修行慈心
 不依止諸法  亦非不依止
 是名諸佛道  諸不依止法
 能得無上忍  忍諸法實相
 諸法無生滅  能善通其理
 諸有大智者  親近於是法
 常得妙身色  亦得樂說辯
 常得值諸佛  知諸法義利
 是故此菩薩  得無為上道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精勤供養諸佛塔寺。敬心以好花香纓珞塗香末香幡蓋妓樂種種供具而以供養。菩薩成就此第二法。能得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以上妙  供養上智塔
 花香及幡蓋  以求上智慧
 以此功德緣  受身常端正
 饒財多寶珍  眷屬具成就
 必定於菩提  常安住於法
 在在所生處  功德轉高增
 諸王所恭敬  天龍神常念
 一切諸眾生  亦皆共恭敬
 若人供養佛  現在若滅後
 所生得供養  常在無難處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常當勤心供養於法云何名為法。云何名供養法。名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八聖道。止觀明解脫。三解脫門。盡智。無生智。是名為法。云何供養。於是法中如所說行隨順不逆。生欲精進具足修習。是名供養法。復次富樓那。供養法法名。如是等經信解思惟。分別隨順心不違逆。是名供養法。菩薩成就此第三法。能得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常勤供養法  如所說中住
 聞深空妙法  其心不違逆
 故身常端正  亦得樂說辯
 如我所讚法  以此轉高增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勤心供養如來聖眾。若花若香。若以瓔珞。若以末香。若以塗香。若以幡蓋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資生之物。若起僧坊。若立園林。若經行處。若以浴池。若以井泉。若以人使如是等餘供養具。種種供養如是聖眾。菩薩成就此第四法。能得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無上供養具  供養如來眾
 以此功德緣  所生多財寶
 身色常端正  亦得樂說辯
 具足諸功德  智慧轉高增
 供養正直心  無我我所者
 以此智因緣  生處得供養
 諸佛所稱讚  四法常親近
 所生常尊貴  功德轉高增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七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八  後秦三藏羅什譯  富樓那會第十七之二具善根品第四  爾時佛告富樓那。菩薩摩訶薩發於大乘。常當修習親近四法。則能具攝一切善法。亦能具足一切善根。何等四法。富樓那。善男子善女人發大乘心。修習親近行忍辱法。如是修行忍辱法時。如心平等故。則得平等波羅蜜。亦得一切眾生平等波羅蜜。是菩薩成就心平等波羅蜜。智平等波羅蜜。若行若立。若坐若臥。若覺若睡。時有人來。若持屎瓶。若持毒瓶。若持沸湯瓶。若諸糞掃。若持火炭。若持屎尿。若持熱灰。搥其頭上。若搥其身。菩薩於此不應瞋恨。令心散亂而生忿恚。不應自言我有何罪。又不應以惡心視彼。但應一心求自利法。於所修事專心不捨。應當如是調伏其心。是人為以何因緣故。持此屎瓶毒瓶灰火來加我身。我身不以此物因緣而得痛惱。菩薩是時應如是觀眾因緣法。誰與此物此物異誰。以何物與。是人如是如實思惟不見有法。誰是與者。誰是受者。何者是法。如是正念思惟觀時。此彼不可得故。一切諸法皆不可得。皆不可見。是菩薩不得不見一切法故不生瞋恨。富樓那。若菩薩如是思惟。猶有瞋恨心起。復應如是正念思惟。何觸因緣使我身痛。是諸觸者為觸何處。為在於身。為在於心。若在身者。身如草木瓦石影像。無覺無知。非我非彼。若在心者。心無形色。念念生滅須臾不住。非我非彼。但以虛妄憶想分別。說言是苦是樂不苦不樂。我今不應生此虛妄憶想分別。我今應觀平等實相。我當修習賢聖所作。不應隨逐凡夫所作。何等為是賢聖所作。謂於諸法遠離解脫。我為遠離故學不為和合故學。如是虛妄憶想分別。是皆和合。為誰和合。為是貪欲和合。為是瞋恚愚癡和合。云何名為貪欲瞋恚愚癡和合。以身癡故。身見癡故。貪身見故。身受苦時瞋恚他人。是名瞋恚和合。有以身見癡故。貪身見故。不隨意故瞋恚他人。是名愚癡和合。若人如是三毒所縛。或起如是罪業因緣。諸佛不救。何況餘人。我應善觀諸因緣法觀於空法。菩薩如是隨順。正觀諸因緣法。不見有法。誰與誰受。以何物與。爾時菩薩當作是念。一切諸法從眾緣生。自性本空定不可得。我當云何於無所得虛妄法中。得法作業而生瞋恚。起行因緣。我今應生無瞋恨心。修行無作無起無生之法。當觀空法不隨我心。我今應觀不作不起無生之法。不應依止起作之法。我應如實思惟諸法。我今不應於此虛妄無所有中。而強作法虛妄強作。謂是瞋恨。所以者何。依止法體則有瞋恨。諸法實相畢竟空中。無法本體可依止者。菩薩如是思惟諸法。其心寂然瞋恨不起。又是菩薩。若行若立。若坐若臥。若覺若睡。時有人來。以好美香末香塗香。以好名花散其身上。若以上妙香花瓔珞。膽蔔花。鬘婆梨師花。鬘眾華瓔珞。以覆其身。若以上妙細軟衣服。謂加尸衣。若拘攝衣。若拘珍婆衣。若憍施耶衣。若芻摩衣。若劫貝衣。若細欽婆羅。若細繒衣。以如是等柔軟細衣以覆其身。若以上妙繒蓋幢幡張施其上。若以諸天名花香妙衣珍寶瓔珞以覆其身。若以天上甘美飲食而以進上。菩薩於此種種供養。不應生愛令心貪著。不以此緣親附其人。隨順其意往來問訊。不應偏心而起愛著。菩薩於此應以等心。通達一切諸法平等。應作是念。我於眾生不應瞋恨。不應愛念。所以者何。憎愛二事俱是煩惱。我今於此不應生愛。應善通了諸法如實。所以者何。諸煩惱中愛緣所合此最為重。如是煩惱深徹骨髓。謂於能生結使法中愛心染著所以者何。所貪著事若不隨意則生瞋恨。人皆自欲貪愛其身。有侵惱者則生瞋恨。是故當知。瞋恚則是染愛果報。貪著則是愚癡果報。我今當離染愛惡心。於諸法中無所貪著。我等不為貪欲故學。不為瞋恚故學。不為愚癡故學。我當廣學諸法真實。於諸法相如實觀之。隨所說中當如實行。但應依止業報因緣。於諸供養苦惱事中。當知皆是宿業行緣。是故於諸隨順法中不生喜愛。違逆法中不生瞋恨。但應清淨其心無所忿恚。不令隨愛隨瞋隨癡惡法得生於心。富樓那。菩薩成就此初法者。能得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我常讚智慧  亦讚持戒者
 稱揚行忍辱  亦常讚多聞
 我讚行善法  慈心愛語者
 為饒益眾生  隨宜讚眾德
 我常訶五欲  瞋恨愚癡人
 嫉妬慢諂曲  濁亂嬈眾生
 懈怠嬾惰心  儱戾難與語
 背恩無反復  小事發大恚
 貪求於利養  我當得利養
 不欲令人得  是等我不讚
 小智於利養  自欲嫉彼得
 於他家生苦  是等我不讚
 為求得利養  轉易威儀行
 此命非清淨  離我法甚遠
 不修行道者  有此諸過咎
 是等惡道緣  無一事可讚
 不斷惡我見  貪愛心則多
 貪愛心多故  勤求於利養
 菩薩作是念  行忍益眾生
 摧伏剛強心  疾得成佛道
 我當行慈心  忍辱愍眾生
 而知諸法空  從緣無所屬
 何緣有諸法  是法興於心
 妄想生瞋恚  不念則皆空
 妄想生三界  相續身不絕
 不分別妄想  則無如是過
 常思量諸法  知皆從緣生
 常觀諸法空  而能度一切
 離戒苦眾生  憍慢所傷害
 為說滅苦法  多有所饒益
 若人從東來  南西北四維
 執持屎毒瓶  以搥其頭上
 我不生瞋心  誰與誰受者
 何法名為我  觀以勤精進
 不惡色視彼  何罪而見加
 但發堅強思  慈心覆於彼
 知是宿業緣  今受此果報
 償已更不作  安住佛道中
 餘人無有此  輕毀苦惱事
 此必是業緣  雖久而不失
 眾生在世間  常起善惡業
 我今受此苦  當知是業緣
 若還以惡報  後復受苦果
 寧可以惡事  而加於彼人
 當求無上法  求已為人說
 度脫眾生類  一切諸苦惱
 若人以香花  瓔珞供養我
 不應生愛心  當習平等觀
 憎愛則非道  常應行捨心
 當正觀諸法  誰與誰受者
 空與空受耶  內空外亦空
 空無與無受  一切皆無我
 空無有貪離  空無有煩惱
 亦無有清淨  離垢淨是空
 空中無分別  空中無諸性
 空常空無相  是比清淨道
 若使有人來  段段解我身
 於中不生恚  知從業緣有
 眾生起善惡  隨業自受果
 我必先世惡  今受此苦報
 今受此惡報  觀身如影像
 水沫幻化炎  無空畢竟空
 若人支解身  有人將養我
 當念報恩者  不以為歡喜
 利養不以喜  惡罵不瞋恨
 二皆是障礙  非佛正真道
 當離諸一切  貪愛瞋恚心
 常當修空寂  悉斷諸障礙
 忍辱十力本  諸佛神通原
 無礙智大悲  皆以忍為本
 四諦念正勤  根力覺道分
 皆以忍為本  何智不修忍
 我於波羅奈  轉無上法輪
 亦以忍為本  諸佛常讚忍
 汝等亦應修  空忍無生滅
 諸法相常爾  乃得佛功德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能離五欲。常樂出家心順出家。趣向出家不貪五欲。得出家已離諸憒閙。遠處山林不失善法。菩薩成就此第二法。則能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心常樂出家  而能常出家
 常樂在山林  增益功德處
 親近在空閑  即離五欲著
 此中無眾閙  失諸善法緣
 無有諸語言  往來問訊事
 空閑寂然快  諸佛所稱讚
 是故諸菩薩  所應常親近
 勿貪樂聚落  近生利養心
 若得利養喜  失則生憂惱
 此人供養佛  不名為供養
 欲除如是過  當離諸利養
 遠離在空閑  修習於空法  復次富樓那。菩薩常學求法。求已讀誦。謂求淨戒頭陀細法。不求多欲無厭足法。求滅貪欲不益貪欲。求破瞋恚不增瞋恚。求斷愚癡不益愚癡。求破憍慢不求起慢。求破我慢不求長慢。求斷我我所法。不求增我我所法。求無我法。不求依止我人眾生壽命法。常求能得大智慧法。不求退失大智慧法。常求為得無等慧法。不為求得小慧法。求得具足一切諸法。不求不具足諸功德法。求如是法。求已讀誦。思惟正觀。如所說行。為人演說。不求世利。乃至不求稱讚善哉。教多眾生令住是法。富樓那。菩薩成就此第三法。能得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菩薩樂出家  持戒行頭陀
 以是增智慧  智雨益終流
 得是深淨法  正念思其義
 於如所說中  能如所聞行
 常以清淨心  為人廣解說
 饒益諸眾生  心無所悕望
 得諸功德味  自住是法中
 亦令餘人住  是故增佛法
 若於無量劫  所集諸功德
 令皆現在前  攝入菩薩道
 故應求深法  佛所稱讚者
 常為眾生說  功德從是生  富樓那。菩薩摩訶薩安住持戒頭陀法中。能具一切善根福德。富樓那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彌樓揵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壽六十歲。一會說法。八十億比丘得阿羅漢道。富樓那。彌樓揵馱佛滅後。法住五百歲。般涅槃後七日之中。諸大弟子。皆亦隨佛入於涅槃。富樓那。是佛出於五濁惡世。如我今也諸大弟子滅度之後。多有眾生皆作是念。沙門法中安隱快樂。我等何不各共出家。作是念已咸剃鬚髮法服出家。出家之後唯行三事。一常周旋往來白衣舍。二唯貪著利養自活。三長肌肥無有福慧。行是三事不修餘業。百歲之後諸大弟子皆悉滅盡。是等比丘多與白衣和合。佛諸深經持戒頭陀細行妙法。多皆廢捨不復讀誦。富樓那。當爾之時諸比丘眾。樂行五欲貪嗜飲食。爾時國王唯有一子。名陀摩尸利。王甚愛重。時於靜處而作是念。彌樓揵馱佛為得何法。今諸弟子皆共放逸。與諸白衣所行無異。作是思惟疑時。有天神來至其所。隱身不現而作是言。王子。彌樓揵馱佛所得深法清淨決定。爾時王子聞天所說。即作是言。彌樓揵馱佛所得深法清淨決定。其事云何。答言。王子。是法無色無受想行識。無陰界入。無有五欲。亦無欲心。彌樓揵馱佛。得是深法清淨決定。為眾生說。爾時王子復問天言。我等可得聞。是法不可得。解知如說行不。天言。王子。汝能一心勤行精進得之不難。富樓那爾時王子即作是念。今是天神開悟我意我當出家求是深法。即詣父母。頭面作禮。白父母言。我今欲於彌樓揵馱佛法中出家為道。父母報言。汝今何用捨我出家。今諸道人於佛法中白衣無異。爾時父母。以偈答言。 今諸比丘眾  放逸受五欲
 耕種行販賣  白衣無有異
 貧窮多苦惱  不能自活者
 如是諸人等  求活故出家
 汝今生王家  富樂受五欲
 多諸珍寶物  何用出家為  陀摩尸利王子。以偈答父母言。 我不求榮位  若得當捨離
 我今唯欲求  佛法深淨戒
 有天開悟我  勸進我出家
 佛所說深法  我冀當得知
 我聞天所說  心中大歡喜
 佛法今欲滅  我當助護持  父母以偈答陀摩尸利言。 深經已滅盡  無有持誦者
 汝今當何從  得聞佛深法
 若於四眾中  有誦深義者
 汝先從彼受  然後可出家  陀摩尸利。以偈答父母言。 我今勤精進  淨戒行頭陀
 遠處山林中  求佛深淨法  富樓那。陀摩尸利說此偈已。頭面作禮辭行出家。父母默然不能制止。即詣比丘剃除鬚髮著袈裟受戒。以恭敬心問諸比丘。彌樓揵馱佛云何說法教諸弟子。我得聞已當如說修行。富樓那。諸比丘語陀摩尸利比丘言。我等不聞佛所說法。但隨和尚諸師所行。汝今亦應行如是法。爾時陀摩尸利比丘。答諸比丘言。汝等必從貧賤出家。是故今者但貴衣食。所行如是白衣無異。汝等今應與我共求佛深淨法。時諸比丘以偈。答陀摩尸利比丘言。 我等所為者  是事皆已得
 衣食極豐足  免離王使役
 安隱甚快樂  無敢輕慢者
 白衣時苦惱  今皆無復有
 是即名涅槃  第一快安樂
 過是事以外  我皆不復用
 我等多衣鉢  湯藥物甚多
 白衣常給施  檀越家亦多  富樓那。爾時陀摩尸利比丘。聞諸比丘說此偈已。心則悲惱涕零啼泣。詣餘精舍。復以是事問諸比丘。彌樓揵馱佛云何說法教諸弟子。我得聞已當如說行。諸比丘眾亦如是答。爾時陀摩尸利比丘。即便捨離此諸比丘。獨入山林幽遠之處。精誠一心欲求深法。先時彌樓揵馱佛諸弟子中。有大弟子名為堅牢。修空閑行獨住深山。少欲知足心樂遠離。所作已辦。六通三明。大阿羅漢。亦如我今摩訶迦葉。是堅牢比丘。所住深山石窟壁上。書此偈言。 生死不斷絕  貪欲嗜味故
 養怨入丘塚  唐受諸辛苦
 身臭如死尸  九孔流不淨
 如廁蟲樂糞  愚貪身無異
 憶想妄分別  則是五欲本
 智者不分別  五欲則斷滅
 邪念生貪著  貪著生煩惱
 正念無貪著  餘煩惱亦盡  富樓那。堅牢比丘石窟壁上書此四偈。陀摩尸利比丘經歷深山。見此石窟壁上四偈。見已讀誦思惟其義。未久之間得五神通。至彌樓揵馱佛本所燒處。到已作禮圍遶三匝。結跏趺坐發誓願言。我不見佛不聞餘法不起於此。富樓那。彌樓揵馱佛所說經名八百千門。釋提桓因誦持是經。釋提桓因知陀摩尸利比丘深心愛法。從忉利天上來下至其所。為說八百千門經。又與四多聞本句七種重句十四門句。陀摩尸利比丘聞已誦持。於諸法中得智慧明。彌樓揵馱佛所說清淨應空應離。諸深妙經自然在心。又彌樓揵馱佛為現其身。及比丘眾并所。住處。精舍床榻大會四眾。天龍夜叉揵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眾會悉令得見。陀摩尸利比丘。於諸法中得智慧眼。從坐處起漸漸遊行。還至本國到父母所。為說清淨應空應離諸深妙經。稱揚讚佛法眾功德。富樓那。爾時陀摩尸利比丘。父母宮人大臣官屬。聞是法已信心恭敬。語陀摩尸利比丘言。唯願大德濟度我等。得於彌樓揵馱佛法中出家。富樓那。爾時八萬四千人俱。隨逐國王及王夫人一時出家。出家之後。皆號陀摩尸利語諸比丘眾。富樓那。是陀摩尸利比丘。還令彌樓揵馱佛法續復熾盛。使多眾生得住其中。是其宿命大慈悲心願護法故。於是陀摩尸利比丘。從一聚落至一聚落。從城至城從國至國。遊行稱讚彌樓揵馱佛及弟子功德。又以清淨應空應離諸深經法。為諸眾生廣演解說。爾時陀摩尸利比丘。多為眾人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名聞流布。富樓那。陀摩尸利比丘。如是廣益諸眾生已後則命終。其諸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共和合。以一切香木為積供養燒身。共起塔廟縱廣十里。以眾花香末香塗香瓔珞幡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富樓那。陀摩尸利比丘臨命終時。願還生此閻浮提內。即得隨願生在王家。名為得念。於彌樓揵馱佛後第三百歲法中出家。以其本願宿命智故。諸門句陀羅尼句自然還得。以得陀羅尼力故。先未聞經能為眾生敷演廣說。不說前身曾所說者。富樓那。時諸陀摩尸利比丘眾中。深智明利厚善根者。聞得念所說諸經。心皆隨喜信受恭敬。供養守護得念比丘。其中比丘無有威德鈍根者。頑鈍闇塞薄善根者。聞得念比丘所說新法。不信不受違逆說過。作是言。如是等經。我等不從和上諸師所聞。本亦不從陀摩尸利大師所聞。富樓那。其中深智依止義者不隨語言。以依義故心不違逆。不違逆故則護彌樓揵馱佛法。恭敬守護得念比丘。富樓那。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八十那由他人。隨順得念比丘所說經法。富樓那。時陀摩尸利諸弟子眾。別為二部。一名陀摩尸利諸比丘眾。二名得念諸比丘眾。得念比丘。不說我是陀摩尸利。所以者何。陀摩尸利比丘。人皆謂得阿羅漢道非是菩薩。若自說者人則疑惑。得念比丘。人皆知是菩薩非阿羅漢。富樓那。得念比丘如是廣利諸眾生已後復命終。諸弟子眾。以一切香木為積供養燒身。四眾普集。為欲供養大師菩薩。共起塔廟縱廣五里。以眾香花末香塗香瓔珞幡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富樓那。得念比丘臨命終時。還復願生此閻浮提。隨願得生大長者家。名為耶舍。以本願故得識宿命。於彌樓揵馱佛第四百歲。始年七歲出家為道。得諸陀羅尼。陀羅尼力故。能為人說所未聞經。於是得念諸比丘眾。陀摩尸利諸比丘眾其中厚善根者。得聞耶舍所說諸法。心大歡喜皆得法樂。富樓那。是諸比丘。依止於義不隨語言。是故聞耶舍比丘聞所未聞應空深經。合第一義信受不逆。能受持誦如所說行。富樓那。中有比丘。頑鈍闇塞薄善根者。從耶舍比丘聞所未聞。所未合第一義應空深經。不信不受違逆毀壞。而作是言。如是法者。我等不從和尚諸師所聞。亦復不從得念菩薩大師所聞。富樓那。諸從耶舍比丘。聞法歡喜心信受者。皆為陀摩尸利比丘。得念比丘等。憎嫉輕慢不聽住止。不共讀誦講說經法。反更謗言。此非佛法非大師教。富樓那。爾時耶舍比丘。廣宣流布彌樓揵馱佛法。從一聚落至一聚落。為眾生說多所饒益。教化八十億那由他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舍比丘所饒益如是後復命終。其諸隨逐耶舍比丘有七萬人。為耶舍比丘起七萬塔。以眾香花塗香末香瓔珞幡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富樓那。耶舍比丘臨命終時。還復願生此閻浮提。命終之後即得隨願復生王家。生時諸天發大聲言。今王所生多益眾生。即隨此聲字為導師。至年十四。於彌樓揵馱佛法第五百歲出家學道。是導師比丘廣誦經書。多聞深入文詞清辯善巧說法。富樓那。是導師比丘。從一聚落至一聚落。從城至城從國至國。流布彌樓揵馱佛法多所饒益。爾時陀摩尸利得念耶舍諸比丘眾。皆來合集造詣導師欲共毀破。爾時導師比丘知諸比丘來。作是言。汝諸比丘問難何事。以何事問。云何而問。諸比丘等聞是語已。憂愁不樂默不能答。不能障礙導師比丘。富樓那。隨此菩薩壽命在世佛法熾盛。隨其終後佛法則滅。是導師比丘末後惡世法欲滅時。從一聚落至一聚落。從城至城從國至國。為多眾生敷說清淨應空深經。化八百萬人。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人命終皆生天上。富樓那。是導師比丘所益如是。今夜命終明日夜法滅。富樓那。彌樓揵馱佛法滅故。諸深清淨應空經法皆悉滅盡。富樓那。如是菩薩摩訶薩。以是深經守護佛法。能自具足善根福德。富樓那。是導師菩薩命終之後。即生彼土上方第十世界。時彼佛號善眼多陀阿伽陀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即復出家。宿世善根福德因緣。深慧明利辯才無盡捷利無礙。是導師比丘。於善眼佛法中。八萬四千歲修諸善法。命終更生值第二佛。號日增肩。於是佛所出家修集善根。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還生此土。復值後佛。號不空行多陀阿伽陀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於佛法中復行出家。七萬歲中勤修善根。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名首羅不空行。佛授其記言。我滅之後。是首羅比丘當得作佛。號無礙眼多陀阿伽陀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富樓那。菩薩成就是第三法。能得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聞甚深  清淨決定法
 身自能安住  亦復教餘人
 世間不得底  菩薩而不沒
 住於淨戒中  廣利諸眾生
 本事及譬喻  示眾以佛道
 諸佛之所說  此是決定法
 菩薩能行利  亦能利眾生
 守護諸佛法  教眾以菩提
 眾生如法事  菩薩皆為作
 教眾以佛道  是則近菩提
 護持諸佛道  亦廣利眾生
 諸天龍鬼神  大人所敬養
 是故聞清淨  諸空深妙法
 一心應思求  是則智增長  復次富樓那。菩薩摩訶薩具足諸行。諸行具故則能具足善根福德。何等為行。富樓那。菩薩親近善知識。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何等為菩薩善知識。菩薩所從聞如是經。及教化方便。諸佛阿羅漢。及有深心求佛道菩薩。皆名菩薩善知識。菩薩成就此第四法。則能具足一切功德。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我說諸菩薩  所當應行法
 施已心歡喜  無有諸悔恨
 云何為歡喜  謂樂悉遍身
 常以此喜心  而行菩薩道
 菩薩所布施  迴向於菩提
 饒益諸眾生  自利無有量
 若見有乞者  心生於佛想
 念是人今來  施遺我佛道
 我因於是人  得淨佛國土
 是人示我佛  教化我佛道
 我今值此人  快得大吉利
 歡樂遍滿身  更不樂餘事
 若有人來詣  遙見而問訊
 仁者須何物  我當盡相與
 若言無所須  菩薩亦歡喜
 為欲教化我  故言無所須
 此賢以所樂  少欲知足法
 今來開悟我  使得菩提緣
 我今因此人  復得教以法
 汝言無所須  是語為善哉
 若言須此物  以是可與我
 菩薩若有者  歡喜言汝取
 若行布施已  於後無所悔
 以念佛道故  心常得歡喜
 布施已迴向  眾生皆有分
 普令無所乏  盡使得知足
 若行菩薩道  眾生聞我名
 自然知止足  不生慳貪心
 今我國眾生  順道皆知足
 捨諸五欲著  皆樂行出家
 如是無量行  以施而迴向
 願常行布施  眾生亦效我
 菩薩行布施  以慈覆眾生
 一切諸世間  無有如是樂
 如大富長者  多財饒珍寶
 唯正有一子  積年久遠行
 長者聞子還  歡樂遍滿身
 久別而今歸  便若如更生
 菩薩見乞人  其心大歡喜
 長者歡喜分  十六不及一
 若得施行已  心則大歡喜
 慈心所生樂  此樂無有比
 如王治罪人  勅使支節解
 殺者將殺處  舉刀垂當下
 王恕賜榮位  是人大歡喜
 猶不及菩薩  施貧得歡樂
 菩薩行道時  不求於福田
 有乞則便與  故得大歡樂
 菩薩若值佛  羅漢辟支佛
 敬心知難遇  故往供養施
 菩薩有威德  明利心調順
 樂功德求道  供養佛及眾
 不以深恭敬  奉事諸天神
 唯除於諸佛  及諸佛弟子
 若有辟支佛  自然得涅槃
 亦行而供養  有是諸功德
 菩薩亦能知  福田善不善
 世間諸智者  不敬惡外道
 安住持戒品  慈心覆眾生
 精進無有比  忍智多聞廣
 行是諸功德  於世為高尊
 能證佛菩提  轉無上法輪
 菩薩能修行  如是上四法
 一切諸善根  悉皆現在前
 無量億數劫  所修諸功德
 悉皆攝入此  所行菩薩道
 是故諸菩薩  應常修慈心
 出家處山林  樂在空閑處
 常求諸清淨  甚深決定法
 具足菩薩行  以此自增長  神力品第五  爾時世尊。以神通力。從身一一毛孔。俱放百千萬億光明。又從一一毛孔。出如須彌山等大猛火炎。又從一一毛孔。出恒河沙等諸佛說法。時會大眾普見如是大神通力。爾時世尊。現神力已還復如故。語富樓那言。汝見如來從諸毛孔出是神力不。已見世尊。富樓那。如來常有如是神力無有休廢。今諸弟子但知如來在此說法。而我實於十方恒河沙等世界。常作佛事無有休息。亦於十方世界如是說法。富樓那。若人實語。何者是無等等無比人。兩足福田極深難測。無邊行者舉足一步。一切眾生不能得知不能思量。何心何行舉足下足。當說我是富樓那一切眾生不能思量。如來為以何思何心何行舉足下足。爾時世尊。欲明了此義。而說偈言。 世尊以何思  何行舉下足
 動不動眾生  常不知此事
 神通力無量  行處亦無量
 功德無量故  第一極高尊
 大神慧無量  無能盡知者
 假令一切人  智慧神通力
 皆如舍利弗  及與目揵連
 亦不能知我  舉足下足事
 正使一切人  皆作辟支佛
 不知我一步  況餘深佛法
 假無量日月  合為一日輪
 不能及如來  一毛孔光明
 假使七萬億  那由他世界
 日輪縱廣等  遍照無量土
 如是諸大日  如十方恒沙
 合以為一日  一光如須彌
 如是諸大日  常照十方界
 比於佛光明  不現如焦樹
 是諸大日光  不能徹樹葉
 諸山河石壁  皆悉能障礙
 如來光所照  一切須彌山
 鐵圍金剛山  徹過無有障
 光明神通力  威德無有量
 誰見不發心  唯除於不信
 眾生見如是  光明大神力
 多發無上心  我等亦當得
 時佛則微笑  阿難即問訊
 世尊何故笑  無礙智願答
 時佛答阿難  眾生今見我
 所現大神力  發心願作佛
 眾中三萬人  願護持是法
 我等於佛後  讚誦如是經
 是人我滅後  得聞是經法
 中時及後時  聞已如說行
 發道心者難  深樂佛法難
 後世能持誦  是等經復難
 千萬億數劫  諸佛出甚難
 於後末世中  說是經復難  爾時佛告阿難。我以如是等經倍囑累汝。所以者何。閻浮提內。隨有如是菩薩藏經則有佛法。阿難。如是等深經滅故如說行法亦滅。如說行法滅故佛法則滅。阿難。汝今當以第一供養具供養於我。云何為弟子以第一供養具供養於我。汝心勿謂名花好香末香塗香。幡蓋瓔珞衣服妓樂。讚歎如來為上供養。阿難。如是不名第一供養。若人得聞如是等深經。受持讀誦如所說行。是名以第一供養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於佛。何以故。諸佛皆共供養恭敬尊重於法。不貴世間諸供養具。是故阿難。今以此經鄭重殷勤囑累於汝。何以故。阿難。我學如是等經。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無上法輪。過去諸佛本行菩薩道時。亦學如是等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無上法輪。未來諸佛亦學如是等經。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無上法輪。現在十方世界諸佛。本行菩薩道時。亦學如是等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轉法輪。是故阿難。是菩薩藏經。名為轉法輪經。當奉持之。我於波羅奈國梨師山鹿園中。與聲聞弟子轉於法輪。阿難。我今於此竹園中。轉此菩薩藏經不退轉輪斷一切眾生疑。阿難。過去諸佛。亦皆於此虛空地。分說是菩薩藏經。未來諸佛。亦皆於此虛空地。分說此菩薩藏經。我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於此虛空地。分說此菩薩藏經。是故當知。此地是佛大塔。天人世間所供養處。阿難。此地獨有不共功德。所謂過去諸佛於此說諸深經。阿難。所有貪欲瞋恚愚癡眾生。入此竹園不發貪欲瞋恚愚癡。阿難。如來雖住諸餘精舍。而皆無有如是功德。何以故。阿難。今此迦蘭陀竹林。畜生入者不發婬欲。眾鳥入者非時不鳴。摩竭洴沙澆頂大王。昔初登位與諸婇女入此園中共相娛樂。入以自覺。心無婬欲娛樂戲事。諸婬女眾亦皆自覺。心無有欲不樂。戲樂。時王歡喜每作是念。願世有佛出於我國。我當得見見已心信信已供養。當以是園奉上於佛。佛於中住我當聞法。何以故可供養者應住此園。非五欲人所應得住。阿難。洴沙王入此竹園生是善心。皆以過去諸佛住此園中說此菩薩藏經。是故此園所有功德不與餘共。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禮敬。阿難。是園無有虺蛇蜈蚣蚊虻毒螫。若住其中無復毒心。亦是竹園不共功德。我若百歲稱說此園所有功德猶不能盡。何以故。阿難。今此竹園精舍成就無量功德。餘處不爾。阿難白佛言。我本不知竹園乃有如是功德。世尊。我本不欲為佛侍者。我今懺謝如是過罪。佛告阿難。汝初於法得法眼淨。爾時已為除滅是罪也。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八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九  後秦三藏羅什譯  富樓那會第十七之三大悲品第六  爾時大目揵連作是念。希有世尊。世尊成就如是大悲。善能解說諸菩薩事。所以者何。菩薩具足修集佛法。為無生滅示悟眾生。爾時佛知目連所念。而告之曰。如是如是。目連。諸佛成就大悲之心。若我弟子聞說此悲具足義者。心則迷悶無所復樂。目連。且置如來大悲。若我具說為菩薩時所有大悲。汝亦迷悶無所復樂。爾時目連白佛言。善哉世尊。願說本行菩薩道時大悲少分。佛告目連。汝今諦聽善念持之。當為汝說本行菩薩道時大悲少分。當以譬喻解說其義。本行菩薩道時。所行大悲說不可盡。而是大悲依於四事。何等為四。是菩薩大悲。菩薩隨所住悲能修佛法。名為大悲。目連。我本於眾生有如是大悲。有如是大願。所有眾生於阿鼻大地獄受諸苦惱。黑繩大地獄。僧伽陀地獄。活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炙地獄。大炙地獄。我常代此眾生。受諸大地獄中苦。乃至罪畢受諸苦時心無憂悔。目連。若可有是因緣得度眾生。我能盡代。令諸眾生出大地獄。我代受苦一入地獄。盡諸眾生所作罪業。我於爾時心無憂悔。目連。我發如是大願。精進諮問有智。所謂佛及弟子。可有如是道理因緣代受苦惱。令諸眾生出地獄不。目連。智者聞已。但為我讚說多聞。深發道心。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讚說親近善知識。目連。我聞是已大發精進。為求法故深生欲心。求得成就諸佛大法。勤行精進具諸波羅蜜。深行忍辱。目連。我本云何深行忍辱。本為菩薩時發如是心。十方所有眾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假使是諸眾生。盡得人身來詣我所。作是言。仁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等多所乏短。五欲樂具資生之物。汝若不能。悉與我者。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是眾生時皆惡口。苦切罵詈妄說過惡。不稱意故。以刀杖瓦石加害我身。我於爾時不應生恚。不應悔退。我應如是調伏其心。是諸眾生愚癡不知起愚癡業。若我於此愚癡眾生起瞋恨者。與此何異。此不入道我入善道。我今於此眾生忍受諸苦。不起瞋業。心當如地等受好醜。目連。我本深行如是忍辱。復次目連。我常長夜於一切眾生如視一子。如大長者饒財巨富。多諸珍寶奴婢人使。行百種戒。求得一子深心愛念情無厭足。目連。是長者於子常求好事。常與好事。常與利益不與衰惱。如是目連。我常長夜於諸眾生視如一子。我常長夜為諸眾生求諸好事。而以饒益不與衰惱。目連。我於長夜失道眾生邪道眾生。示以正道令住正道。目連。以是因緣。當知如來長夜。於諸眾生深心愛念視如一子。目連。於過去世有賈客眾。夜行失道入於邪徑。夜黑闇故不知所趣。皆作是言。我等失道。無救無歸無所依止。誰諸眾生。若天若龍。若夜叉神。若人非人。示導我等令得正道誰能憐愍饒益我等。於此夜闇邪隘道中。與我光明。目連。爾時空林澤中。有外道仙人草菴中住。於夜闇中聞諸賈客悲喚音聲。而作是言。今諸賈客夜闇於此空林中失道。若我不救則為非理。是諸賈客。或為虎狼師子大象野牛諸惡獸等惱害奪命。目連。仙人即時。以大音聲告諸賈客。汝等勿畏我今相救。當作光明示汝正道。爾時仙人安慰。告諸賈客已。即以疊衣纏裹兩臂。以油遍灌以火然之。與諸賈客光明示道。目連。時諸賈客皆作是念。今此仙人甚為希有。為我等故不惜身命。目連。時是仙人。以臂光明。照示賈客道已。於諸眾生。悲心轉增。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邪道眾生為作法明示以正道。目連。我於爾時。雖然兩臂身心不異。何以故。目連。深心菩薩於求他利不貪身命。以淨心布施因緣。臂還平復無有瘡瘢。諸賈客等即得正道。至天明旦見仙人兩臂無有瘡瘢。生希有心。今是仙人有大神力。能於竟夜然其兩臂。為照我等使得正道。然其手臂都不燒然。必成大行。必有大德。目連。時諸賈客語仙人言。善哉仙人。能為第一難行苦行。今以是行欲願何事。仙人答言。諸賈客。我以此事。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度汝等。於生死苦邪道眾生。為說正道。時諸賈客心大歡喜。皆作是言。我等當以何事報此仙人。仙人言。汝等當共專行善法慎勿放逸。諸賈客言。敬從所誨。諸賈客等恭敬歡喜於是別去。目連。汝謂爾時外道仙人。為諸賈客然臂照道。豈異人乎。勿作是念。即我身是。諸賈客者。今千二百五十比丘是。目連。如來長夜怖畏眾生施以無畏。邪道眾生示以正道。無眼眾生令得淨眼。病重眾生能治令差。以是因緣。當知如來長夜。於諸眾生深有大悲。復次目連。過去久遠。於此閻浮提中。大病劫至。眾生普為大病所惱。爾時閻浮提王。名摩醯斯那。有八萬四千大城。王於此中威勢自在。時王最大夫人懷妊。若以身手觸諸眾生病皆除差。月滿產男生已即言。我能治諸病人。又亦生時。閻浮提內諸天鬼神皆共唱言。今王所生便是人藥。以是音聲普流聞故。字為人藥。時人皆將病人示此王子。諸病人至王子手觸。若以身觸即皆得差安隱快樂。如是展轉閻浮提內。皆將病人以示王子。王子手觸病皆除差安隱快樂。目連。人藥王子於千歲中。如是治病後則命終。命終之後諸病人來。聞其已死憂愁涕泣。誰復度我病痛苦惱。諸病人言。人藥王子於何燒身。問知所在趣其燒處。出骨擣末以塗其身即皆得差。作是唱言。人藥王子於今猶能治諸病人。目連。如是因緣治諸病人骨漸消盡。骨盡之後至然身處。取地灰炭各塗其身病皆得差。目連。如是人藥王子。於大病劫。以是方便治諸病人。目連。汝謂爾時人藥王子。豈異人乎。勿作是念。即我身是。我於多病苦惱眾生無救無依。療治其病。我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智慧藥治諸眾生。畢竟盡苦。目連。我為眾生受身。隨可饒益即便饒益。目連。以是因緣。當知故為眾生受身而作饒益。復次目連。過去久遠我曾獨行。時有惡獸來奪我命欲噉我肉。我臨死時心發是願。我今死後。當生於此空林澤中作大畜身。若諸惡獸奪我命者。悉皆令得充足飽滿。所以者何。是諸惡獸常害小蟲以噉其肉。多起殺罪而不飽足。我時發願。當生於此作大畜身。令諸噉肉飲血眾生皆得飽足。即時死已於中化生作大畜身。令諸惡獸飲血噉肉皆得充足。如是展轉百千萬億那由他世。故為受身饒益眾生乃至一劫。目連。若我自說本行道時。飢渴眾生以身血肉施令飽滿。若以一劫若減一劫說不可盡。目連。我本如是於諸苦惱眾生深生悲心。復次目連。過去久遠我念本身。見諸苦惱眾生即作是念。我今不應捨而不救。即至其所而問之言。汝有何苦何所須欲。答言仁者。我等今者甚大飢渴。我聞是已即語之言。汝等今須何等飲食。答言。我等唯欲飲血噉肉。若能以身血肉與我。我則快樂無復病痛。我即許之。便自割肉出血與諸眾生。目連。我於爾時心無悔惜。不愁不沒。但作是念。我今割肉亦滅爾所生死苦分。我常長夜樂如是施。如是施已深得歡樂。以是因緣當知如來。於諸眾生深有大悲。目連。我念過去時世有王名為大力。有大德力厚種善根。時大力王而作是念。我今何不設大施會充滿眾生。作是念已設大施會恣所求欲。須食與食。須飲與飲。有須衣服臥具。金銀寶物。車乘錢財。有須車??馬瑙頗梨琉璃珊瑚虎珀等寶。悉能與之。花香瓔珞。塗香末香。繒綵幢蓋。男女大小。奴婢人使。象馬牛羊。田地產業。皆悉與之。目連。是大力王如是大施。爾時帝釋而作是念。我今何不與此國王作障礙事令其不果。時即自化作婆羅門。往詣王所而問王言。今大會中何所布施。答言。婆羅門。我所有物悉以布施無所愛惜。婆羅門言。汝所志願我今所乞能見與不。大力王言。我既發言所有盡與。婆羅門言。王如是者。我今須王身分。王便念言。是婆羅門不須財物。今來直欲破我大施。我若不以身分與者。我則自破大會施事。作是念已。語婆羅門言。與汝身分截取持去。婆羅門言。大王今者作如是語將無悔耶。大力王言。我心不悔。但以今者多有乞人四方來集。我皆應使悉得滿足。婆羅門言。我今一人尚不充足。何論餘人。目連。時大力王即以利刀。自割其臂與婆羅門。汝可取是一臂。目連。其大力王自割臂時。心無變異無有悔恨。如是一心布施故。能捨一切故臂還平復。時大力王。以刀割身分。與婆羅門。與已還生。目連。爾時帝釋以是因緣。天福則盡心熱苦惱大喚。現身即墮阿鼻大地獄中。目連。汝謂爾時大力國王以身施者。豈異人乎。勿作是念。即我身是。爾時帝釋欲障礙我大施會者。豈異人乎。勿作是念。即調達是。目連。是時調達癡人生嫉恚心。欲障我施而不能壞。墮大地獄。我今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設大法施。調達癡人猶生恚嫉。貪利養故謀合人眾欲共殺我。我時經行在於耆闍崛山下。自上山上機關發石。自破善根於我生惡。自失利養豪尊勢力。身墮阿鼻大地獄中。目連。我於調達癡人無有身口意惡。而於長夜以我為怨。世世障我修集善法。而亦不能障我行善。我常長夜慈悲覆潤。而不能使以我為親。目連。調達世世不識我恩。我今舉手。如調達等。亦復不識天人世間阿修羅恩。如是等人入邪定位。目連。調達於後臨入阿鼻大地獄時。於我乃生深實好心。此亦是如來威神之力。調達第一不知恩義。臨入阿鼻大地獄時。聞大聲言。癡人調達瞋恚於佛不可殺人。而欲橫起殺害因緣。以是罪故。今墮阿鼻大地獄中。聞是大怖心即摧伏。而作是言。我今唯以肉骨一心歸命於佛。心即得樂於佛生信。作大音聲。即入阿鼻大地獄中。以是因緣後出地獄得生人中。出家學道得辟支佛。號曰骨髓。目連。我今授調達記。作辟支佛。則為已度於生死苦。目連。我度調達如我本願。所以者何。我於先世要度調達。我當度汝餘無度者。目連。調達但於我所種涅槃因緣。不於餘種。調達從是已後。亦復不於餘種善根。但於我所信心清淨。言歸命佛。以是善根因緣。後得辟支佛道。目連。我常長夜於諸眾生如父母想。愍其孤窮無有財物。往來生死險難惡道。愚癡無智常盲無目。誰能示導。誰能救護。唯我一人應示應救。目連。我念是已。若有眾生惡口罵我。我不還報。若切責我我亦不報。若瞋若打我終不報。所以者何。我應常與一切眾生畢定安樂。應除一切苦惱衰患。今我不應與諸苦惱。是諸眾生誰能忍者。唯我能忍。我今當學眾生忍法。善寂滅法。柔和順法。當如調伏大象。不如不調伏象。目連。譬如調伏大象入戰陣時心不退縮。能忍鼓聲螺聲角聲大叫喚聲。聞如是等可畏音聲不驚不畏。能忍寒熱蚊虻毒蟲風雨飢渴。能忍種種鋒劍所傷。弓弩箭矟刀鉾戟劍鐵輪鞭打。皆能忍受不驚不畏。直衝戰陣不退不縮。目連。調伏大象不作是念。我於賊陣不能衝入。但作是念。我當勝此賊陣。目連。我本行菩薩道時。發大心願亦復如是。於諸眾生調伏其心。若諸眾生惡口罵我。我不加報。於我有諍我亦不報。若以刀杖瓦石加我。及奪我命。我於爾時。心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分別是則可受是不可受。是應親近是不應近。於是事中。無憂無悔無有恚恨。於菩薩道心無厭離。不作是念。我今不能入大賊陣。但作是念。我能破是大惡賊陣。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脫三界無量眾生。目連。我本行菩薩道時所行忍辱。於諸眾生所有慈悲。若以言說不可得盡。復次目連。過去久遠有外道仙人。名為忍力。受如是法。我於眾生不生瞋恨。爾時有魔名為惡意。而作是念。我今何不往詣仙人壞其忍法。令發起瞋恨退捨忍心。即遣巧罵千人前後圍繞。惡口罵詈妄說其過。穢言鄙詞苦切備至。行時亦罵。到聚落亦罵。入聚落亦罵。食時亦罵。食已亦罵。從座起亦罵。從聚落出亦罵。還至住處林樹亦罵。立亦罵。坐亦罵。臥亦罵。經行時亦罵。乃至息入息出亦罵。常隨逐罵。種種不淨醜惡罵詈。無有休息。目連。爾時千人為魔所使。於八萬四千歲。惡口罵詈忍力仙人。爾時惡意魔。於忍力仙人入聚落時。自以屎灌其頭上。著鉢中塗衣鉢身。以糞掃灑其頭上。時忍力仙人。八萬四千歲。健罵千人惡口罵詈輕賤。心終不瞋恨。乃至不生退沒之心。亦不自言我有何罪。終不生怨恨。八萬四千歲。亦不以惡眼視惡意魔。亦不自言我有何罪。目連。是健罵千人罵於忍力仙人。過八萬四千歲已知不可壞。生淨信心懺悔除罪。作是言。汝以是事欲求何法。我亦願得是法。目連。是健罵千人。於仙人所得清淨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仙人既受供養。而亦不生貪愛之心。目連。汝謂爾時忍力仙人。豈異人乎。勿作是念。則我身是。我時受是忍辱法。惡意魔所遣千人。惡口罵詈不休不息常輕於我。亦不能令我心異。目連。健罵千人。於忍力仙人生清淨心已。懺悔罵罪。隨學忍力仙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時教化令住佛法。是千人具足是六波羅蜜。次第成佛。皆已入於無餘涅槃。目連。汝謂爾時惡意魔。常遣千人罵詈我者。豈異人乎。勿作是念。即調達是。復次目連。我念過世。自以其身施與眾生。為世間人而作奴僕。爾時眾人種種使我。有人使我分除屎尿。有人使我作除糞人。有人使我除土。有人使我取草。有人使我取穀米乳酪蘇油蜜。有人使我取薪炭火水。如是等種種事務皆使我取。目連。我不憶爾時生如是心。有人使我分除屎尿不隨去者。有人使我取花香瓔珞塗香末香飲食果??。而便隨去。目連。我不憶爾時所好作務隨去。不好作務而不隨去。目連。我不念爾時隨剎利不隨婆羅門。隨婆羅門不隨剎利。隨逐毘舍不隨首陀羅。隨逐首陀羅不隨毘舍。隨逐剎利婆羅門。不隨毘舍首陀羅。隨逐毘舍首陀羅。不隨剎利婆羅門。亦不念有如是差別。是人大是人小。隨逐是人不隨是人。目連。但隨先喚我者。歡喜隨去。目連。我念本行菩薩道時。不念有人以如法事使我令作。終無有力而不為作。目連。我念本行菩薩道時。無有為事而不究竟。無有作善而善不終訖。舉要言之。我念本行菩薩道時。未曾貪身。何況財物。我行菩薩道時。於財物中不生我物想。我但以先業果報有財。於是財物生如是念。此物當與眾生共用。於此物中我有分者眾生亦有。目連。隨我行菩薩道得近佛法。不作是念。於我物中言我有分。眾生有分。但念所有物是眾生物。我無有分。目連。隨我得近佛法。則於其中樂不貪著。不攝不取。樂遠離諸法。不樂受諸法。樂一切空法。不樂一切法有。樂一切法寂。不樂諸法事相。樂本性無所有。不樂本性有所有。目連。我念本行菩薩道時。無量百千萬世。於夜闇中自然其身。失道眾生照示道處。目連。我念本行菩薩道時。無量百千萬世。噉肉眾生割肉施與。目連。我念本行菩薩道時。無量百千萬世。飲血眾生刺血施與。令得飽滿快樂。目連。舉要言之。於世間中若諸財物資生所用。於諸眾生終不貪惜。皆為不惱不害眾生。智者所許。賢聖所讚。我常如是。長夜於諸眾生深行悲心。復次目連。我念過去。作賈客主名為吉利。入於大海取大珍寶。安隱而出還達本國。是人入城到家門前。是時城中多有乞兒。圍繞在前作如是言。善來安隱吉利大檀越。我等欲有所乞。若見許者我等當乞。目連。爾時吉利語諸乞人。汝等可乞我所有物。能以相與無所貪惜。時諸乞人語吉利言。汝從大海所得寶物盡以與我。我等若爾皆得吉利。如是目連。吉利即時以諸珍寶盡與乞兒。凡有八十億摩尼珠。一一皆直百億兩金。目連。是吉利以是多物施已。心無有異不生疑悔。爾時吉利以多寶物。與乞人已不入其家。復還至海採取珍寶。入海之後倍得寶物。過八十歲還到本國。欲入城時。見犯罪人殺者執縛。打惡聲鼓街巷唱令。將至殺處加以刑戮。時應死者遙見吉利。作是言。賈客主施我無畏。救我死罪與我壽命。汝是大檀越賢善好人。吉利聞已語應死者。咄人。我今施汝無畏。救汝死罪。即至殺者所。人人皆與一摩尼珠價直一億兩金。汝今小住。待我今者至王邊還。爾時吉利疾至王所。白言大王。我欲以好珍寶買此人命。王答吉利。是人罪不可恕。不可得買。若必欲買。汝所有物盡以與我。并自伏死乃可得脫。目連。爾時吉利聞已歡喜。我得大利得滿所願。能救此人得稱我意。即時吉利得救此人免於死罪。即以居家所有財物。及於大海所得珍寶。無量千億金銀寶物。皆送與王。白大王言。可放此人。我所有物盡現在此。王受物已語殺者言。將吉利殺。答言爾諾。受王命已即縛吉利。將至殺處。右手舉刀。欲斫吉利。手直不下驚怪恐怖。即將吉利白王此事。目連。王聞此語。即自執刀欲殺吉利。舉刀欲斫。其王即時兩臂落地。得大衰惱發聲而死。目連。汝謂爾時吉利賈客主。豈異人乎。勿作是念。即我身是。爾時王者。即調達癡人是。目連。爾時調達欲奪我命不能得奪。至於今世。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奪我命而亦不能。何以故。如來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中無能害者。何況調達癡人。調達於今謀集惡人來欲殺我。亦自方便欲得殺我。而失利養名聞勢力。生身直入阿鼻地獄。目連。我本行菩薩道時。不見利益眾生如調達者。而調達不知恩義。我本修菩薩道時。於眾生中猶如父母。以是因緣當知如來。於諸眾生悲心深厚。復次目連。過去久遠雪山王邊有五百群象。於中有一大象王為主。體貌可愛大力有智。時是象群宿出在山嶮隘難之處。唯有一道。爾時獵師見此象群。即夜於嶮道中大作坑埳。作是念。此諸群象當墮此中。得屬於我隨我所取。夜作坑已驅逐群象向嶮道坑。群象欲出見有大坑不能得過。目連。時象群主以身橫在坑上為橋。使五百群象於脊上過。群象過已作勢踊跳。爾時山神。說是偈言。 惡人作深坑  中有智象王
 度彼亦自度  唐勞作深坑  目連。汝謂爾時象王利根大力者。豈異人乎。勿作是念。即我身是。時五百群象。今五百比丘為調達所壞者是。爾時獵者。調達等五百比丘是。所謂蹇陀達多。迦樓羅提舍三聞陀達多。拘迦梨提婆達多。目連。我常長夜見怖畏眾生。施以無怖畏。見苦惱眾生施與安樂。貧窮眾生施以財物。墮邪道眾生示以正道。病痛眾生除其病苦。飢餓眾生施以飲食。食肉飲血眾生以身肉血施與。目連。我隨所願皆作不虛。我許眾生不生懈怠。目連。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其中間所有誠言終不有異。所作精進懈廢休息。我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目連。我隨語而行。隨行而語。  答難品第七  爾時會中有一比丘。名曰象手。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從如來聞此難事。身毛為竪涕淚流下。我今欲問一事。世尊自言。我為菩薩時。隨語而行。隨行而語。世尊。從初願度一切眾生若作是願。於今所度眾生未盡當入涅槃。如來滅後或有人來難諸比丘。汝等大師本願。當度一切眾生。眾生未盡而自滅度。若有是難當云何答。佛告象手比丘。若有如是難者。應還問彼。汝以何法為眾生。彼人若言陰入界是眾生。應還問彼。為陰入界和合是眾生。為離散是眾生。彼人若言陰入界和合是眾生。應還語彼。汝自答已所以者何。和合是眾生。陰入界非眾生。佛所說法為離散故。不為和合。世尊樂離散行。不樂和合。和合中無眾生。彼人若言但陰入界是眾生。應還問言。若爾者一切草木瓦石皆是眾生。所以者何。汝說陰入界是眾生。是中亦有陰入界。彼人答言。是中無心無心數法。故非眾生者。應還問彼。若爾者一切眾生應是一眾生。何以故。如來不說陰入界有異。彼人若言。如來經中說有眾生是故有眾生。應還語彼。汝自答已。何以故。如來經說離有離無。彼人若言。若爾者無有道果。應還問彼。汝以何為果。彼人若言。我說決定第一義為果。應還問彼。決定第一義中無音聲語言。無音聲語言中。不得言決定有無。汝說決定第一義為果。是決定第一義中。無眾生無眾生名字。是故汝說有眾生。此語自破。復次象手。如來經說於諸法中無有滅者但滅苦惱。我如是通達諸法實相。隨所得法為眾生說。為無貪取。為遠離。為無戲論。為無作起。象手。若人如是知我法義。是人即能不為有無而起行業。若人不為有無而起行業。是人云何見有眾生。見無眾生。象手。是名常住諸法實相。是中無有憶想分別。無垢無淨。無來無去。無道無道果。無長無短。無方無圓。無形無色。是故說諸法一門。謂是定門。象手。是名見法門。入是見法門。名為能見佛。象手。於意云何。隨以何法見佛。是法已滅今滅當滅滅相耶。不也世尊。於意云何。隨以何法見佛。是法已生今生當生生相耶。不也世尊。象手。若爾者如來不名為滅。如是世尊。象手。彼人若言所有身相我為。是故言如來滅入涅槃已。不復轉還但見身相。不轉還故名如來滅。應還問彼。汝說身相成就為如來耶。彼人若言。我說身相成就名為如來。應還答彼。如佛經中。不說身相名為如來。若說身相是如來者。一切瓦石山河草木皆是如來。彼人若言一切瓦石山河草木。無有三十二大人相名如來者。應答彼言。汝說有三十二相名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何以故。轉輪聖王身有三十二相。彼人若言相入相法知相婆羅門說當作佛。是事為實。應答彼言。若有三十二相即應是佛。而汝自說相師見有三十二相記當得作佛。汝今說佛相。彼人若言。我說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無漏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是為佛相。應答彼言。汝說十力等是佛相者。今應說佛體性。彼人若言佛與是相異耶。應答彼言。汝自言是佛相佛相非佛。彼人若言更有無形無色法是佛十力等為相。應答彼言無形無色法。云何以有形有色為相。又汝若說無形無色法名為佛者。餘無形無色法皆可是佛。若是等法。亦是佛者。是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根力覺道。禪定解脫三昧等。亦應與是為相應。象手。我諸弟子。應當如是降伏癡人。復次象手。我本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脫一切眾生。我坐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不得眾生。不得眾生名字。我坐道場。但通達十二因緣法。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無故是事無。何事有故有何事。何事無故無何事。所謂無明因緣故有諸行。諸行因緣故有識。識因緣故有名色。名色因緣故有六入。六入因緣故有觸。觸因緣故有受。受因緣故有愛。愛因緣故有取。取因緣故有有。有因緣故有生。生因緣故有老死。老死因緣故有憂悲苦惱。如是展轉但是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諸行滅。諸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死滅。老死滅故憂悲苦惱滅。是中但是大苦聚滅。我於是中生眼智明覺。通達如是無中無後無壞解脫。如來通達是解脫故不得餘法。但得眾因緣生法。象手。如來是通達諸法。隨以如是為眾生說。象手。若諸佛生。若諸佛不生。諸法性相常住不異。謂名色不失。不相違背不生不起。象手。我常如是說法。汝等亦應隨我意知。我為汝等說如是法。汝等但當勤修行之。象手。大師所應為弟子事事。我盡作已。汝等如所說行。於諸法中當得智明。爾時象手白佛言。世尊。若有人言。如來所說正法滅故誰當示導無說導。故名正法滅。正法滅故名如來滅。如是亦名不度一切眾生。佛告象手。若人如是難問。應如是答。佛是一切智人皆知皆見。常待眾生可度時節。雖入涅槃猶能有益。又佛今與未來世佛授記作佛。是則佛種相續不絕。一切佛法是一佛法。是故說名如來法。如來法者即是佛法。是故當知如來本行菩薩道時。隨語而行隨行而語。象手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能通達推求一切諸法。善能通達一切法故。身口意業智慧為首。皆隨智慧。世尊。本行菩薩道時。隨語而行隨行而語。佛告象手。如是如是。象手。如汝所說。我本行菩薩道時。隨語而行隨行而語。象手。若人實說誰不錯謬。出於世間饒益眾生安樂天人。一切大師說正道者。正智解脫無有戲論。到於彼岸度未度者。如來世尊當說我是是為實語者。象手。若人實語。誰是不誑者。知恩報恩者。當說我是是我為實語。若有眾生小事於我是事不失。象手。我從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來。於其中間心無退轉。亦不憶念貪樂聲聞辟支佛乘。我當得是法但一發心。欲教弟子求辟支佛。象手。過去久遠我時作外道仙人。智慧明利多聞辯才得深法忍。時有五百年少婆羅門。見在居家五欲過患。見出家利出家學道。皆來詣我即為說法。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心得自在具如意足。常以神力。飛入城邑聚落乞食。供養於我。我作是念。如是成就大淨智人。我則不應受其供養。是諸仙人我教化故得如是法。而我不得為得是法。未證當證故勤行精進。象手。我勤精進為證是法。時淨居天來現其身。而告我言。莫貪是智。汝應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度無量無邊眾生。象手。我時聞已不復修道。心得第一歡喜快樂。半月靜坐樂悉遍身。象手。菩薩成就四法。諸天開悟得歡喜心。自知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四。一者菩薩自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教他人令深發心。二者見發大乘人心不生嫉。不作是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我當得餘不應得。三者眾生所行隨時而誨。好意共語將護其善。四者常自勤心廣求諸法。為他人說無所慳悋。象手。菩薩摩訶薩成就此四法。諸天開悟知當作佛。爾時世尊。欲明了此事。而說偈言。 菩薩以堅心  住於無上乘
 亦能化眾生  令住於此乘
 本行菩薩時  常無嫉恚心
 勤行發精進  喜心轉增益
 見諸眾生惡  知時而化喻
 常以慈悲心  而無有瞋恚
 常勤行求法  流布與眾生
 以法充一切  如雨普流潤
 行是四法者  諸天所開悟
 汝當得作佛  勿生疑惑心
 菩薩聞是已  勇猛發精進
 是事必應實  我定當作佛
 如是諸菩薩  以精進及願
 憶念智與慧  而自轉高大
 若有諸如來  出現於世間
 是菩薩則有  如是諸功德
 大人所恭敬  諸王及臣民
 皆生歡喜心  知是有道者
 經書章句義  文頌算數事
 皆悉善通達  眾生中最上
 聰達有智慧  造事不以力
 但以其策謀  而能有所成
 摧伏諸戰陣  不以身手力
 但以智慧力  自然而降伏
 諸王及臣民  皆歎未曾有
 憐愍眾生故  生在於世間
 諸人僉皆知  謂與天共語
 何故知如此  以知我心故
 是菩薩常得  值遇見諸佛
 往詣諮請問  能大益眾生
 諸佛答問已  斷了所疑惑
 能利諸眾生  皆使得歡喜
 佛示神通力  受記當作佛
 是故此菩薩  心得大歡喜
 所愛貴重物  內外無貪惜
 是故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普慈覆一切  常無瞋恨心
 是故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諸佛所稱讚  已得深妙忍
 是故大歡喜  自知當作佛
 不依止諸法  知法不可依
 得如是智慧  身能飛虛空
 其心不在內  亦復不在外
 出過一切想  故得無上忍
 長夜以慈悲  普念諸眾生
 以是福德故  得見無量佛
 一切身皆是  佛身無差別
 能得如是忍  以法自增長
 發心菩提者  誰不隨而學
 堅住於正法  得如是功德
 是故求道者  常應勤求法
 以法求自利  增益於菩提  富樓那品第八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白佛言。希有世尊。世尊過去世行菩薩道時。善能堅住種種善法。佛言。如是如是。富樓那。我長夜行菩薩道時。堅住善法。爾時世尊。欲明了此事。而說偈言。 求法能得法  是為佛道本
 常勤修習法  遠離於非法
 常行於正道  遠離諸邪道
 常修習諸佛  所可親近道
 是則離諸難  能得無難處
 得無難處已  精進必不虛
 在二最尊貴  諸形色中上
 眷屬具成就  於諸一切勝
 堅心常安住  戒品忍辱品
 亦住精進品  增長於禪智
 於諸眾生中  常能為上首
 功德中亦勝  了義無所畏  爾時富樓那白佛言。世尊。如是妙法誰當不學。但念我等本昔懈怠。不望佛智。不自信得如是佛慧。以聲聞乘而自出度。世尊。我從今日示教利喜諸菩薩眾令住佛法。何以故。諸佛世尊行難行者。世尊本行菩薩道時。為眾生故常行如是甚難大事。如是事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尚無。況餘眾生。世尊。如是甚難大事。唯諸菩薩摩訶薩等。憐愍饒益一切眾生故。行菩薩道時。有如是等無量無邊阿僧祇甚難大事。世尊。諸菩薩行如是甚難大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能轉法輪度脫苦惱眾生。佛言。如是如是。富樓那。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訶薩。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一切眾生求利安樂。於一切眾生有大慈悲。為一切眾生故。行菩薩道時。有如是等無量無邊阿僧祇。甚深極難大願大事。佛說經已。慧命富樓那。時會四眾。天人龍神乾闥婆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信受佛語。  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九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  隋三藏法師闍那崛多譯  護國菩薩會第一十八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摩訶薩五千人。一切皆得無礙辯才。大忍成就降伏魔怨。近於佛智一生補處。皆得陀羅尼無邊辯才。力無所畏自在神通。乃至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其名曰普賢菩薩。普眼菩薩。普明菩薩。普光菩薩。圓光菩薩。上意菩薩。無邊意菩薩。廣意菩薩。無盡意菩薩。持地菩薩。持世菩薩。益意菩薩。呪手菩薩。文殊師利等六十不思議菩薩。賢護等十六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五千人俱。  復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釋提桓因。護世四王。功德天子。正意天子。一切天王。一切龍王。一切緊那羅王。一切乾闥婆王。一切夜叉王。一切阿修羅王。一切迦樓羅王。如是等王。  各各皆與百千眷屬俱悉來集會。  爾時世尊。坐功德藏師子寶座。於大眾中色象顯現如須彌山。普照世間如日天子。顯現世界如月天子。其德寂靜如梵天王。威德難瞻如天帝釋。七菩提分皆悉具足如轉輪王。宣說無相空無願法。心無所畏如師子王。身光照耀如大火聚。又放光明猶如諸天。最勝無上摩尼寶珠。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以大梵音。令諸眾生悉得歡喜。於一切法解其深義。於大眾中而為說法。初中後善其義微妙。具足無雜清淨梵行。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喜王。在眾中坐覩見如來。坐師子座放大光明。如百千日普照一切。令天人光隱蔽不現。見是事已踊躍歡喜。遍滿身心不能自勝。即從座起。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世尊覆蔽此大眾  天龍修羅乾闥婆
 菩薩聲聞無威德  普照一切如金山
 猶如須彌諸天俱  處於大海佛亦然
 世尊住於慈悲海  放大光明百千種
 住於梵行猶梵王  光明威德過諸天
 安住禪定解脫中  照耀世間勝眾生
 猶如帝釋在天眾  色象光明最為勝
 佛過世間亦復然  諸相莊嚴功德具
 猶如輪王典四域  照耀世間說法時
 令諸眾生入聖道  世尊顯現慈悲意
 光明障蔽火摩尼  猶如秋日行虛空
 佛比千日最為勝  佛日普照於世間
 如夜闇時秋滿月  佛光清淨亦復然
 面部圓滿猶如月  覆翳一切天人光
 猶如山頂夜火聚  清淨顯現無邊界
 能滅一切無明闇  世尊智慧光普照
 佛音遍滿山谷中  能伏外道猶師子
 宣說無我空無願  令諸外道皆恐怖
 威光猶如摩尼王  映奪一切摩尼光
 如來軀體真金色  普照世間勝諸光
 如來世間無與等  況復有勝世尊者
 福智精進方便等  一切功德無能過
 救護世間大丈夫  我今覩見功德海
 令我歡喜生尊重  是故頂禮世尊足
 我已讚歎勝調御  功德圓滿世間燈
 我今所有諸功德  令諸眾生證菩提  爾時喜王菩薩摩訶薩。偈讚佛已合十指掌。諦觀佛身目不暫捨。觀察法界甚深難解難行難入。不可思惟。難知寂靜微細之法。不可思量諸佛境界。內心觀察周遍法界。觀如來智世尊境界無有等等。作是觀已。入如來智不思議境方便行中。諸佛世尊同一法性而無有異。思惟觀察諸佛世尊。無所染著猶如虛空。作是觀時。入於實證真如體性。一切諸法性皆如是。生如是信。愛樂諸佛如來無礙解脫之門。知常樂我淨。知佛之身。作是思惟。如來之身遍一切剎。現眾生前。諸佛功德於無量劫說不可盡。喜王菩薩作是念已。默然而住觀於法界。爾時有一慧命菩薩比丘。名曰護國。在舍婆提城。受夏安居三月過已。執持衣鉢。共諸年少初學比丘。遊行諸國。至王舍城耆闍崛山。爾時慧命護國菩薩。到世尊前。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却住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敬禮最勝放光者  敬禮意如虛空者
 敬禮能決他疑網  敬禮超過三界尊
 十方無數剎土中  聞讚如來功德事
 彼國所有諸菩薩  歡喜皆來供養佛
 菩薩如法供養已  一心聽佛所說法
 聞法歡喜還本土  讚歎如來諸功德
 如來積行為眾生  經於無量無邊劫
 為他求於菩提時  其心初無有疲惓
 世尊行檀持戒堅  羼提精進遊諸禪
 智慧方便皆具足  是故稽首大聖尊
 如來具足四如意  諸根諸力諸解脫
 又知眾生心意識  是故頂禮大智海
 知諸眾生心所念  身口所作善惡業
 亦知解脫方便等  世尊知已為說法
 貪欲恚癡迷眾生  能令入於三惡道
 如來知已教斷除  令彼眾生生善趣
 過去一切諸世尊  天人魔梵所恭敬
 未來功德具足者  世尊皆悉了了知
 諸佛淨土所生處  菩薩聲聞及緣覺
 天人眷屬與種姓  壽命長短皆悉知
 滅度已後正法住  供養舍利起廟塔
 受法藏人若干種  調御丈夫皆悉知
 十力智慧無障礙  悉能了達三世事
 入於一切法智中  故我稽首大智海
 佛無等等況有過  諸相莊嚴如來身
 譬如星宿在虛空  是故我禮勝丈夫
 如來妙色無與等  映蔽大會天人光
 釋梵威德在佛邊  一切隱沒皆不現
 身如金山無垢穢  紺髮柔軟而右旋
 佛頂顯現如須彌  無量功德光明聚
 眉間毫相放大光  無量無邊無有數
 佛眼修廣如青蓮  以大慈悲視眾生
 如秋滿月行虛空  如來面部亦復爾
 眾生觀者無厭足  是故我禮面中王
 猶如師子鵝孔雀  安行徐步如象王
 遊止震動於大地  敬禮十力大苦行
 手指??纖無不愛  網縵珊瑚赤銅色
 臂肘修長立過膝  敬禮如來金色身
 足下輪相羅網具  行時足跡猶采畫
 若有頂禮世尊者  佛光照耀得生天
 法王具足七財寶  常以法施調伏心
 教照眾生以法行  我今頂禮於法王
 慈悲為鎧念為刀  持戒為弓智慧箭
 以此能破煩惱怨  生死有愛增長種
 自度度他億眾生  解脫一切諸繫縛
 能示無畏安隱路  令其得至常樂道
 行此乘者斷生死  無有恩愛別離苦
 得至微妙無為處  慈心說法為眾生
 讚歎最勝世尊已  一切法中自在者
 以此讚歎勝善根  令諸眾生證菩提  爾時護國菩薩偈讚佛已。合十指掌。而白佛言。世尊。我心有疑。欲問如來。唯願聽許。爾時佛告護國菩薩比丘。恣汝所問。我當為汝分別解說斷汝所疑令汝歡喜。爾時護國。既蒙聽許。即白佛言。菩薩摩訶薩修行何等。於一切法增長功德。到究竟處而得自在。證捷疾智。得決定智。於法明了入一切智。教化眾生能決疑網。解一切智。以巧方便濟度眾生。如言而行常宣真實。得念佛三昧。善能諮問一切深義。聞已能持。速疾證得一切種智。爾時護國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行行常決定  真實決定從何生
 智慧大海分別處  願勝丈夫為我說
 佛身微妙猶真金  人天中勝大福聚
 慈愍我等大歸依  清淨之行為我說
 云何而得無盡利  覺道總持甘露生
 云何清淨智慧海  而斷眾生諸疑惑
 無量億劫在生死  而無疲倦悔厭心
 觀諸眾生逼切苦  常為眾生作利益
 清淨剎土佛眷屬  最勝國土及壽命
 一切眾事微妙處  願說清淨菩提行
 降伏眾魔破邪見  枯竭愛海得解脫
 法行相續無絕斷  無上最勝為我說
 色力財寶及四辯  哀愍軟言令眾喜
 慈悲雲雨潤一切  願為我說佛境界
 願出迦陵頻伽聲  大梵雷音破邪見
 眾會渴仰為法來  願施解脫甘露漿
 我今欲成微妙道  若不樂法則不請
 聞法時至恭敬待  唯願為說大法寶
 世尊我願成菩提  如來深知我志樂
 非為惱亂故問佛  善哉願說最勝行  爾時世尊。告護國菩薩言。善哉護國。汝今乃能問如是義。利益多人安樂天人。亦大饒益於未來世。攝諸菩薩。諦聽諦受。當為汝說。護國白言。善哉世尊。願為我說。佛言護國。菩薩有四法。能成如上清淨之事。何等為四。一者真實心無諂曲。二者於諸眾生行於平等。三者心念行空。四者如言而行。護國當知。如此四種能得菩薩清淨之法。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曰。 若有菩薩心無諂  而常不退菩提道
 亦無佷戾貢高意  彼則名為無邊智
 見諸眾生無救護  生老病死所逼切
 發心欲度於有海  能為一切作法船
 調伏平等於眾生  觀諸眾生如一子
 皆當救度令解脫  最勝丈夫發此心
 行住坐臥念空門  壽者我想皆悉無
 一切世間都如幻  眾生愚癡所迷惑
 大智菩薩所言說  依之行行無違失
 調伏寂靜離諸過  能求菩提名佛子  佛說偈已。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四種無畏之法。何等為四。一者所謂得陀羅尼。二者值善知識。三者得深法忍。四者戒行清淨。是名菩薩四無畏法。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菩薩大名稱  由得總持故
 受持最妙法  如來所宣說
 恒常無忘失  增長於智慧
 彼等智無礙  超過一切法
 常遇善知識  增於助道法
 常說於菩提  諸佛所行處
 惡知識如火  畏燒故遠離
 若聞空相法  勇猛堅其心
 菩薩離我人  一切諸見等
 持戒無缺漏  其心調寂靜
 教化諸眾生  安住於佛戒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諸菩薩眾行圓滿到究竟處。有四功德令心歡喜。何等為四。一者菩薩見佛而生歡喜。二者聞正法而生歡喜。三者捨一切而生歡喜。四者順法忍而生歡喜。是為四法生於歡喜。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菩薩所生處  常見最勝人
 威光遍一切  照曜於世間
 見已心恭敬  如天奉帝釋
 為度眾生故  求於菩提時
 從佛聞正法  不怖而歡喜
 一心信敬已  隨順於佛教
 聞於隨順法  得忍心無疑
 諸法無眾生  我想亦復爾
 常觀如是已  捨相生歡喜
 既不取我相  見乞心踊躍
 城邑與大地  妻子及壽命
 一切布施時  其心初無悔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菩薩作如是言。有四種法應當棄捨。何等為四。一者菩薩棄捨居家。二者既出家已不貪利養。三者離諸檀越。四者不惜身命。是為四法應當棄捨。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菩薩見家過  捨之而出家
 遊止於山林  無人寂靜處
 遠離男與女  眷屬及大眾
 單己無等侶  譬如犀一角
 專意求淨道  得失心無憂
 少欲及知足  離諂除憍慢
 精進為眾生  布施調伏心
 苦行修禪定  一心求佛智
 不惜身與命  遠離愛眷屬
 堅心求菩提  其志猶金剛
 若人來割截  無有恚恨想
 勇猛心增長  求於一切智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無悔之法。何等為四。一者不破禁戒無悔之法。二者住阿蘭若處無悔之法。三者行四聖種無悔之法。四者多聞無悔之法。是為四種無悔之法。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持戒淨無垢  猶如摩尼珠
 不生貢高心  言我能持戒
 復以此戒善  轉教於多人
 常懷如是望  成就於佛戒
 彼等住空閑  清淨蘭若處
 亦不生我想  及以壽者想
 觀察男女色  猶如於草木
 不生男女想  及以吾我想
 彼住四聖種  無懈怠諂曲
 至心恒修行  遠離於放逸
 求多聞功德  精勤常修習
 願成一切智  最上功德處
 眾生處牢獄  無有救護者
 輪轉於生死  求財以自給
 我當求法船  濟度彼生死
 煩惱海眾生  令其至彼岸
 眾生無歸依  亦無救護者
 眾生在有為  無能令其出
 我當作導師  救之令解脫
 是故我發心  求於菩提道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調伏之行。應當行之。何等為四。一者願生善處常值諸佛。二者供養師長而不求報。三者常樂空閑棄捨利養。四者得無礙辯頭陀忍法。是為四種調伏之法。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菩薩勇猛樂山林  常不從人求利養
 恒得深智無礙辯  善能通達諸法相
 常當供養諸師長  隨順師教無違背
 隨所生處值諸佛  供養恭敬求菩提
 常生勝處名高遠  若生天上天中尊
 又得成就菩提道  教諸眾生行十善
 念佛功德常歡喜  我亦不久成佛道
 既成正覺功德滿  度脫眾生生死苦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法淨菩薩行。何等為四。一者行菩提時心無瞋恨。二者棄捨眷屬宮殿財寶樂處山林。亦不稱說己之功德。三者雖行布施不求果報。四者精勤樂法不見師過。是為四法淨菩提行。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其心清淨無怨恨  亦不求人之過罪
 自不諂曲無染著  行於大道求菩提
 深觀居家是苦本  親近惡友無正念
 是故棄捨行出家  處於山林求解脫
 遊行空閑寂靜樂  永斷眷屬恩愛念
 不惜於身及壽命  獨步無畏猶師子
 乞食支身常知足  猶如飛禽無儲積
 不樂生天及人中  唯求無上菩提道
 獨行無侶唯一己  恒不恐怖如師子
 畏諸煩惱如野獸  若得利養心不喜
 觀諸眾生恒放逸  慈悲誓願為破之
 我為救護諸眾生  常當熾然勤精進
 凡所出言恒哀愍  於憎愛人常含笑
 不著一切亦如風  唯當求於丈夫行
 常樂行於空無相  觀有為法如幻化
 調伏諸根意廣大  行住常樂甘露法
 常依佛教行大道  恒當清淨於內心
 求陀羅尼及辯才  荷負諸苦求菩提
 菩薩常觀如是行  見前利益生歡喜
 若不愛樂於菩提  是人無惡而不造  佛說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墮落之法。何等為四。一者不恭敬他。二者背恩諂曲。三者多求利養名聞。四者詐善揚德。是為四種墮落之法。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彼於父母及師長  常懷憍慢不恭敬
 違背恩養心諂曲  諸根散亂多愚癡
 常念利養不休息  諂曲詐現精進相
 自謂持戒及苦行  一切無有如己者
 惡口麁言喜闘諍  常求人過不休息
 彼恒違離沙門行  營理田作及販賣
 未來世中諸比丘  棄捨功德及戒行
 以懷嫉妬闘諍故  覆滅損壞我正法
 彼去菩提甚懸遠  亦復遠離七聖財
 違背解脫八正路  流轉五道生死中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障道之法。何等為四。一者懈怠。二者不信。三者我慢。四者瞋恚。是為四種障道之法。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懈怠不信闇鈍心  常為我慢及瞋恚
 見有忍辱諸比丘  驅逐儐出於塔寺
 若得利養心歡喜  各言我是常住者
 恒作方便求人短  何人有過我治罰
 如是等人去法遠  憎嫉功德墜三塗
 厭惡諸佛微妙法  是人當入猛火中
 彼人造惡不休息  必當具受苦中苦
 是故汝等求菩提  無令後悔墮惡道
 無量億劫佛乃出  為諸眾生作利益
 汝等既得善趣身  應捨放逸求解脫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須捨四種福伽羅。不得親近。何等為四。一者不得親近惡知識。二者不得親近執見之人。三者不得親近謗法之人。四者不得親近貪利養人。是謂四種之人不得親近。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能捨惡知識  親近善知識
 菩提道增長  猶月漸圓滿
 遠離執見人  及捨我壽等
 為求佛道故  棄之如毒器
 誹謗於佛法  寂靜甘露味
 若欲求菩提  應避如糞穢
 遠離貪利養  亦捨惡行人
 是等不應近  猶如避火坑
 若欲降眾魔  轉無上法輪
 欲求第一利  速遠惡知識
 捨愛及憎惡  利譽亦嫉妬
 若求無上道  常修於佛智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種法受未來苦。何等為四。一者輕慢有智之人。二者常懷嫉妬之心。三者於一切法無有信心。四者於淨智法常疑無忍而求利養。是謂四法受未來苦。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侍佛之人有智者  一切天人應供養
 而反貢高懷憍慢  是故彼受無邊苦
 於淨法中心無忍  所求利養皆非法
 常懷憍慢而貢高  見有智者不恭敬
 於佛法中無信解  於賢聖眾亦復然
 此人常遊三惡道  若在人中多愚癡
 彼捨人間壽命已  在大地獄受劇苦
 若此劫盡生餘方  畜生餓鬼亦復然
 若欲求作世間燈  能盡諸苦勝丈夫
 常當遠離三塗業  修諸功德成菩提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有四繫縛。何等為四。一者輕慢於他。是菩薩繫縛。二者於世俗定其心樂著不求究竟。是菩薩繫縛。三者不守自心智慧未成而行放逸。是菩薩繫縛。四者為求利養而入他家。是菩薩繫縛。護國。當知是謂菩薩四種繫縛。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恒常輕慢他  樂住世間善
 貪著諸見纏  如象沒深泥
 樂入白衣家  常懷於放逸
 暗鈍無智慧  此行名繫縛
 欲斷諸有苦  遠離老病死
 當捨於憍慢  常行菩薩道
 受於無邊苦  棄捨諸樂事
 亦離於憎愛  成佛無染著 汝等常應行六度  諸地諸智諸力等
 一切功德若成就  常得解脫死羅網
 我於往昔無量劫  為諸眾生求菩提
 常行布施以調伏  捨離恩愛住正道
 恒不捨離阿蘭若  苦行羸瘦求菩提
 熾然精進無懈怠  求於最勝丈夫智
 見諸眾生在有獄  輪轉生死五道中
 慈念一切起大悲  是故求於菩提道
 捨於愛子及妻妾  亦捨資財七寶等
 壽命國土及大地  為求菩提佛智故
 我昔處於勝山林  時作仙人名忍辱
 為王歌利截鼻耳  血變為乳無恚恨
 往昔亦曾作睒子  慈孝供養於二親
 時被迦夷箭所中  爾時亦無瞋恚想
 不惜身命投高巖  為求諸佛善言故
 爾時亦無身命想  為成菩提大事故
 往昔慈愍於飢獸  身肉充濟於八虎
 爾時空中諸天眾  讚言善哉大丈夫
 往昔樂行大布施  曾作淨行婆羅門
 憐愍眾生貧苦故  入海求於如意珠
 還為海神所盜竊  我時勇猛抒大海
 尋時得珠還閻浮  用濟貧苦諸群生
 亦曾作王名蘇摩  乃至失命不妄語
 諸王因我皆解脫  名聞廣流於十方
 我昔曾見貧窮人  時我為王以身施
 令彼巨富多財寶  是故號我一切施
 我昔曾為尸毘王  有鴿恐怖來投我
 我以身肉代彼命  令彼得離於恐怖
 我昔作王名師子  身遇重病醫授藥
 時有病人乞此藥  我不愛命先施與
 我昔修行為眾生  曾作王子蘇達拏
 時有人來乞妻子  我不愛惜盡施與
 曾作菩薩名嚴熾  為化才德國王故
 經於八萬四千年  勤行精進始受化
 亦作王子名淨威  於佛塔前自然身
 恭敬供養於十方  無上最勝兩足尊
 曾作國王名月光  時有梵志名可畏
 從我求索於身首  我無愛惜以頭施
 又作國王名福德  於諸聚落街巷中
 積滿醫藥及飲食  擬施一切諸眾生
 曾作大王名日淨  端正伎女有千人
 七寶瓔珞莊嚴體  心不愛惜用布施
 又作國王名寶髻  七寶天冠莊嚴首
 最妙花香而嚴飾  亦用布施一切人
 又作國王名知足  手脚柔軟如兜羅
 色妙清淨如蓮花  亦以布施眾生等
 又作商主名師子  有羅剎女欲害人
 能以方便驅遣彼  安置商人於洲渚
 又作商主名善眼  將眾五百採七寶
 有諸羅剎像美女  亦令商人脫彼難
 曾作王子名福焰  妻妾妓女有數億
 端正殊妙猶天女  捨之出家無愛戀
 又作商主名金色  時有如來號無垢
 於彼佛前然十指  供養最勝兩足尊
 又作國王號花眼  一切瞻仰心無厭
 如是妙眼用布施  憐愍一切眾生故
 又作菩薩名多髮  見有婦人喪其夫
 晝夜思念不能捨  纏綿裸形心發狂
 菩薩爾時生慈悲  化作死女言喪妻
 漸漸教化彼狂婦  還令醒悟得本心
 又作菩薩名普瞻  見有一人病羸困
 我於爾時生慈悲  以己血肉用施彼
 又作國王名花敷  見有一人病困篤
 我於彼人起慈心  破於骨髓療彼病
 又作國王名成利  見有一人甚貧窮
 施以一切諸財寶  及捨愛命心無戀
 又作國王名信幢  兩手柔軟具輪相
 時有人來乞我手  為求菩提用施彼
 又作國王名普現  有四天下多財寶
 豐樂安隱男女盛  為求菩提用布施
 又作王女名智意  其身白淨甚柔軟
 慈悲歡喜割股肉  及以血施心無悔
 又作女人名銀色  金色城中有婦女
 新產飢渴欲食子  我割兩乳用施之
 又作國王名聞德  多饒最勝諸瓔珞
 金銀七寶諸車乘  世間難捨皆能施
 又作王子名知恩  有人墮海名無恩
 無恩為寶壞我眼  我於爾時心不恨
 又念過去作戰夫  在大陣中心無殺
 寧自喪身不害人  乃至蟻子無殺想
 又念過去曾作雉  恭敬供養於尊者
 同類老小皆給恤  爾時亦無傲慢心
 又念過去作猨猴  在山逢值於獵師
 諸獼猴眾皆歸我  我懷慈心救彼命
 又念過去作象王  時被國王所執縛
 我念父母盲無目  分捨身命飢不飡
 又念過去受羆身  有人失道我救養
 彼將獵師反害我  我於爾時亦無恨
 又念過去作象王  時被獵者箭所著
 我求菩提功德故  以牙奉施於彼人
 又念過去作雉身  在於曠野缺林裏
 彼林為火所焚燎  時我救林天雨花
 我昔曾作九色鹿  飲水食草恒河邊
 其水深廣漂流急  有人墮河我救之
 其人貪財受王募  多將兵眾來害我
 我求菩提行慈悲  於彼人所亦無恨
 又念過去曾作龜  濟度商人令過海
 五百商人食我肉  我時亦無瞋恨想
 我念過去行菩提  曾作魚身遊水裏
 憐愍一切捨身命  百千眾生來食我
 我見百千眾生病  化身為藥猶如山
 欲令眾生除病苦  變作蟲身名為月
 又念曾作師子王  巨身大力仍有慈
 時被毒箭所中射  於彼人所起慈愍
 又念過去作馬王  身色白淨猶珂雪
 常在大海高山頂  度諸商人羅剎難
 又念過去求菩提  曾作國王名居邪
 見於五欲多諸患  不隨婬女諂誑言
 又念過去曾作兔  常化諸兔以善事
 時與仙人同居處  捨身投火救仙飢
 又念過去作鸚鵡  常處多饒花果林
 報枯樹恩不捨離  釋變枯樹生花果
 又念曾作獼猴王  見諸獼猴被龍害
 遂教獼猴竹筒飲  獼猴悉免諸龍難
 又復重念作鸚鵡  取人稻穀養二親
 稻主執我生瞋恚  云何盜我熟苗稼
 我即報言汝種時  云施一切眾生等
 我今取以養父母  是故不名為偷盜
 稻主即時生歡喜  我是禽獸汝為人
 善哉鸚鵡有智慧  能懷孝養供父母
 我從今去以稻施  任汝供養於二親
 如是過去無量事  無有苦行而不作
 未曾有懷疲倦意  以求無上清淨道
 若內若外所有物  無有一種而不起
 持戒忍辱精進禪  無量方便及智慧
 皮肉骨髓及以血  以施一切諸眾生
 往昔住於山林中  勇猛精進身枯竭
 為求佛說大小乘  教示眾生令入道
 常樂在於頭陀所  曾所修行無棄捨
 如是一切難苦行  我於往昔無不行
 我說未來眾生等  聞我此等生輕笑
 不信受行一句偈  反更毀謗如是法
 斯由貪著衣食等  心常覺觀多睡眠
 諂曲毀法無慚愧  破壞正教無功德
 聞此微妙寂靜法  各共相諍非佛語
 我師多聞猶如海  能講能說最第一
 彼亦不行如此法  決定非是佛所說
 次前亦有耆老等  從昔已來諸名德
 亦未受行如是法  汝等勿求虛妄事
 於中無我無壽命  亦不說有富伽羅
 唐自疲勞無福祐  徒修精勤苦行等
 既言有法名大乘  云何復言空無我
 以無眾生無作者  是故於中不須求
 此等文句假設作  亦如外道邪意說
 如來不說如是事  呵罵毀辱諸比丘
 此等不善無羞恥  姧偽欺誑無不作
 來世於我教法中  而作形相諸比丘
 內懷嫉妬慢覆心  手足擾動失威儀
 袈裟恒常垂兩角  身被法服常在村
 遊於俗間恒酒醉  身著法衣親俗人
 棄捨正教功德聚  樂為俗人通信使
 畜養牛馬諸畜等  奴婢作人不淨物
 種蒔田園恒亂心  心樂諸惡無善行
 亦不親近善知識  口恒不擇於語言
 身中惡行無不作  貪取佛塔眾僧物
 何況己物而肯施  見他持戒諸比丘
 謗毀言非真梵行  不護禁戒無威德
 樂處俗家侵他妻  白衣畜婦猶懷愧
 彼惡比丘貪轉甚  畜養妻子求不厭
 與諸俗人無有別  若有檀越請供養
 施與衣食湯藥等  受他信施無善念
 唯增貪欲侵彼妻  心常繫念女色邊
 隨順煩惱無聖行  方便誘誑諸婦女
 教化俗人令斷欲  謂貪欲者墮惡道
 地獄及以畜生等  然於自身不依教
 云何傳欲教化他  此人三業不如法
 所有眷屬亦復爾  晝夜聚語無休息
 唯論五欲諸世事  受畜門徒唯驅使
 終無教誨以善道  多受弟子自圍遶
 顯己德大招名利  外現異相詐慈悲
 攝諸徒眾不求利  門徒眷屬多疾患
 乾枯病癩癬瘡等  唯是雜類下人輩
 終不教示聖種等  戒聞定慧悉棄捨
 不行比丘所作事  非道非俗無所名
 猶如爛壞腐朽木  於諸律儀生輕賤
 布薩毘尼亦復然  自在遊行背師教
 搪揬如象醉無鉤  或時詐現在山林
 心常念於聚落事  三毒煩惱恒熾然
 暫時不能寂靜住  忘失諸佛教誡事
 及以頭陀功德等  我慢貢高滿身中
 墮於可畏阿鼻獄  晝夜恒論國土事
 亦復論說於賊盜  身心專營親緣事
 捨離禪定及智慧  設有所作樂麁事
 心存自安故營造  假使營理僧伽藍
 貪著房舍眉恒蹴  自身口意不調柔
 徒眾相學亦復爾  彼惡比丘設造寺
 專為己身及眷屬  若有比丘順從彼
 即便安置攝受住  若有持戒諸大德
 方便善能說法利  自能調伏亦調他
 如是比丘終不受  此房現今我受用
 餘房是我弟子住  自外己屬諸同學
 汝去此中無處停  現今所有床鋪者
 各以付他有所屬  更無剩長可相容
 亦無衣食汝須去  暫時所須尚不與
 況借房舍及諸物  如是不行僧次法
 彼惡比丘如俗人  多畜錢財眷屬等
 我諸弟子如法者  處處驅遣不聽住
 彼時憶念我所說  各懷悲傷入山林
 嗚呼我師微妙法  不久悉滅不復現
 現有比丘求多利  身無法行疾有德
 設有具戒功德者  為彼惡賤無利養
 皆自傷歎去城邑  常住空靜山林中
 癡慢貢高諸惡行  常行闘諍兩舌者
 欺誑世人得利養  自謂與聖等無異
 我此法教功德藏  具足一切妙功德
 來世破壞不復現  以無持戒我慢故
 又如寶藏為他壞  又如花池枯乾竭
 猶如寶輿自摧折  我法未來亦復然
 彼惡比丘難調伏  滅我法行無有餘
 未來如是惡世中  破壞我法甚可畏
 如是樂喜諸惡者  遠離天人及善行
 從於此身捨命已  墮於地獄畜生中
 於彼無量億千歲  具受一切諸苦惱
 於後假使得人身  多苦穢惡恒不淨
 若盲若聾若眼瞎  恒常身體懷疾病
 顏色醜惡見不喜  常懷畏懼承事他
 難得心意無親愛  所說語言無信受
 若有如是惡行者  在所呵責驅出眾
 彼人多饒諸病苦  常被杖石打驅逐
 常為飢渴惱其身  他人見者常輕賤
 若聞如是眾多苦  應捨諸惡心調伏
 於諸眾生行善行  勿令於後生悔心
 若有愛敬佛世尊  聖眾持戒頭陀法
 汝應勤求如是行  應捨眷屬及名利
 此皆顛倒如幻化  應觀有為如泡夢
 恩愛合會必別離  一切有為不久住
 莫捨正勤諸力等  勤求諸地波羅蜜
 乃至未覺妙菩提  常應修集一切行  爾時佛復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於未來世。行大乘菩薩富伽羅等有如是等過患。應自遠離自不勤求。而與此人共相習近。不勤正行自行諂曲。親近行諂曲者。自無智慧隨順無智慧者。貪求世利恒無厭足。慳惜他家嫉妬勝己。諂曲詐偽無羞無慚。詐現聖相自尊自重。徒眾眷屬各相譽讚以求名利。求利養故常入聚落。既不憐愍一切眾生。亦不為教化諸眾生故。常自說言我有平等。恒作是念。云何他知我是眾生真善知識。知我多聞。實於佛法無恭敬心無求法心。猶如破器無所復用。如懈怠人無有成辦。相求過失行於方便。無智懈怠唯惡覺觀。各各論說破法等事。固執惡心至死不悔。多集慳貪。所畜眷屬亦學是師。以自圍遶在我法中。如是行者凡所作事。不問明哲不求佛法。以無精進行故生貧窮家。從貧窮家而得出家。於我教中得少利養。心生歡喜而無慚愧。彼等尚無懺悔之心。何能自覺勝智。彼等棄捨諸佛功德。而取現在名利。以得現在利故。自言我是沙門也。護國。我於如是富伽羅。如是人等。我不說其有隨順俗忍。何況能有諸佛大智。彼等遠於人天道。況成佛道。護國。如是等人。我說有八種法障礙於菩提。何等為八。一者當生三惡道。二者當生邊地下賤。三者當生貧窮。四者顏色不正。五者愚癡無智。六者常與惡知識相會。七者多諸病患。八者得大惡病以取命終。護國。此等八法是障礙菩提。所以者何。護國。我亦不說但以有言說而得菩提。我亦不說詐現聖者有清淨行也。我亦不說有諂曲者有菩提行也。我亦不說多貪利養者有供養佛行也。我亦不說有我慢者有清淨般若行也。我亦不說無智慧者能決他疑行也。我亦不說有妬嫉者有淨心行也。我亦不說不精進者能得諸陀羅尼行也。我亦不說不樂功德者而得善道行也。我亦不說慳惜他家者有身心清淨行也。我亦不說詐現威儀者能值遇佛會也。我亦不說樂在俗家者有清淨口業行也。我亦不說不恭敬者有心清淨行也。我亦不說有不知足者有樂法行也。我亦不說惜身命者有求法行也。護國。我雖呵罵毀呰六師。然彼諸外道在我法外。入我法中作諸惡業。我若毀辱過患倍彼六師。何以故。彼等但為自口言。我是比丘。而以無行欺誑一切天人世間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威儀濁亂無恭敬  唯增我慢貪名譽
 煩惱覆蔽心迷醉  此等遠離妙菩提
 耽著名利及懈怠  懈怠增長失正念
 若無正念失持戒  若無持戒失善道
 彼人生在貧窮家  得出家已著利養
 如人棄捨於真金  擔負草穢以為寶
 為求名利住山林  至彼更求諸等侶
 棄捨神通辯才智  求現名利及眷屬
 若彼命終墮惡道  或生貧窮下賤中
 懈怠惡色無威德  斯等皆由我慢受
 彼既遠離諸善行  亦由放逸失正念
 在於長遠大惡道  億千劫中未能脫
 若求名利得菩提  提婆達多應是佛
 毘嵐猛風吹壞物  懈怠無戒亦復然
 自無善行貪女色  戒行不淨失功德
 於我法中無所用  無智猶如朽爛木
 若為菩提求佛法  何得不依解脫行
 猶如黐膠縛獼猴  我慢求道亦復然
 我昔為求一句法  棄捨身命為菩提
 彼人懈怠捨我教  如是無利於我法
 我昔為求善教故  投身高崖及火聚
 我得聞已如法行  棄捨一切愛憎等
 彼人聞我功德法  曾不愛樂於一句
 無法云何得菩提  猶如盲前說道路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一  隋三藏法師闍那崛多譯  護國菩薩會第十八之二  爾時佛復告護國言。護國。我念往昔過無量阿僧祇劫。復過阿僧祇。不可稱量。不可思惟。無有譬喻。不可計算。不可得說。是時有佛出世。名曰成利慧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爾時有王名曰焰意。護國。彼焰意王治化之時。此閻浮提縱廣一萬六千由旬。護國。彼時此閻浮提內有二萬諸城。彼一一城有千俱致家。護國。時彼焰意王自所住城名曰寶光明。東西十二由旬。南北七由旬。七寶所成。寶牆七重以為圍遶。一一牆間相去八步牢固難壞。護國。彼國眾生壽命十俱致那由他歲。護國。爾時彼焰意王。初生一子名曰福焰。端正殊特身色具足。世間無雙瞻者無厭。護國。時彼王子初生之日。於其生處有七寶藏自然出現。其王宮內亦有七寶藏。自然出現上高七人。護國。彼王子生時。閻浮提內一切眾生。皆大歡喜踊躍無量。若有眾生被繫閉牢獄。枷鎖著身者自然解脫。護國。彼福焰王子世間所有工巧術藝。於七日內皆悉學成。護國。彼福焰王子於日初分。時有淨居諸天。來告彼王子言。童子。汝莫放逸應善觀無常。童子命不久停。至於後世如是速疾。恒須觀察生大怖畏。造業必受如影隨形。時淨居諸天。復為童子說此偈言。 童子謹慎莫放逸  亦莫隨順放逸者
 棄捨放逸佛所讚  若受放逸諸佛訶
 常自調順不放逸  一切能施無妬嫉
 慈悲念於諸眾生  彼人不久當作佛 過去無量佛  現在及未來
 一切從善起  住不放逸道
 飲食及衣服  金銀瓔珞等
 俱致劫布施  為求無上道
 手足耳鼻等  求者歡喜施
 真心求功德  不久得成佛
 王位威勢力  妻子及眷屬
 有為如幻化  速捨莫戀著
 壽命不久停  如坏器易壞
 假借世不久  此亦無常定
 父母及眷屬  惡道無能救
 眾生造善惡  如影恒逐形
 多求於欲海  相害不為利
 而無濟拔者  虛受疲勞苦
 今欲作他利  求寂無上道
 乾枯皮肉髓  汝莫以為苦
 諸佛出世難  寂滅法難聞
 勤事善知識  能破諸魔眾
 捨離惡知識  能住於正道
 遮蔽惡邪徑  善哉精進住
 汝莫惜身命  持心如金剛
 正問諸師道  莫捨正信意
 一切過去佛  常樂阿蘭若
 汝應順彼學  應樂在空閑
 棄捨於恩愛  妻子眷屬等
 己身及壽命  以求廣大智  爾時世尊復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其福焰王子從彼諸天聞此偈已。於十年內未曾睡眠未曾戲笑。未曾歌舞未曾喜樂。未曾踊躍未曾放逸。不入園苑。不樂眷屬。不貪王位。於資財城郭不生樂心。如是一切內外諸物皆悉棄捨。唯入禪定住於靜室而自思惟。一切法無常。無強無力。無有堅牢。暫現而滅。王位無味。無有自在。恩愛別離。怨憎相會。無可貪著。妄生愛樂皆由愚癡。虛妄誑惑無一實也。唯有解脫寂滅為樂。而諸凡夫愚癡所醉常樂處之橫生優劣之相。我今在此凡愚眾中。應住默然思不放逸。護國。爾時彼焰意大王。為此童子更別立城名勝喜樂。有七重寶牆以為圍遶。其城南北有七百街巷。其街牆壁七寶所成。金鈴羅網以覆其上。更以真珠眾寶羅網重覆其上。一一巷首皆有八萬四千寶柱。於諸寶柱上繫六萬寶繩共相鉤連。諸寶繩間懸十四俱致寶多羅樹。微風吹動出妙音聲。猶如百千音樂不鼓自鳴。一一諸街巷首。安置五百童女。盛壯少年善解歌舞。為一切眾生愛樂之故。其焰意王。復更告令一切。汝等諸人從今已去。晝夜莫作餘事。唯作歌舞嬉戲。令諸眾生歡喜受樂。四方來者悉令歡喜。乃至不聽出一麁言。欲令王子心生愛樂。復於巷首安置種種布施之具。所謂衣服飲食瓔珞床敷氈褥車乘輦輿象馬牛羊。五行之具。金銀琉璃。車??馬瑙珊瑚虎魄真珠等寶。塗香末香燒香薰香種種花鬘等。若須衣者與衣。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乘與乘。隨其所須而施與之。更於處處安諸珍寶等聚。擬諸眾人之所受用。又於城中造作宮殿。擬為王子遊戲之處。其地皆以眾寶間錯。於其城上起大高樓眾寶莊嚴。於城中央造一大殿。殿內安置千萬床敷。於殿四邊造諸園苑。其園苑內有諸樹木。一切花果諸喜樂樹具足充滿。護國。彼園苑中造七寶池。其池四面有四寶階道。何等為四。所謂金銀瑠璃頗梨。於一方面有二師子百寶所成。彼二師子各吐香水入彼池內。其池四邊復各有二寶師子。各各引水而出其池。常有優鉢羅花。波頭摩花。俱物頭花。奔陀利花。其池四岸寶樹圍遶。復有樹木諸花果等周匝遍滿。復有八百寶樹。是諸寶樹以諸寶繩共相連繫。一一寶樹各懸繒幡。其池四面。復有億數寶多羅樹。於其樹間繫以寶繩懸諸金鈴。微風吹動出微妙音。如百千樂不鼓自鳴。恐諸埃塵以大寶網彌覆地上。於彼殿內安置千萬七寶床敷。諸寶床上各敷五百種褥。於殿中間敷一高座。其座七寶所成高於七人。復於座上敷八萬俱致微妙衣服。其高座前置寶香鑪燒沈水香。夜三晝三散諸名花。以金羅網彌覆殿上。其羅網邊懸金蓮花。復以真珠羅網覆金網上。復有八萬明淨珍寶以為光明。於其園內又置九百萬寶聚。一一寶聚高一由旬。出大光明照彼世界。護國。於彼園內復有諸鳥。所謂鸚鵡。鸜鵒鴻鶴。俱繫羅鳥。孔雀鵝鴈。及以鴛鴦。俱那羅鳥。迦陵頻迦鳥。命命鳥。彼等諸鳥若欲鳴時皆作人聲微妙和雅。猶如諸天歡喜園內諸鳥之音。凡所出聲皆欲令王子生歡喜故。又復別為王子建立厨饍。日別辦具五百種味以供王子。爾時大王。又勅國內諸城邑一切童子。普告令集童子之數。凡有八十俱致。其諸童子。或年始二十。或有過者。悉能善解一切工巧伎藝嚴飾鮮潔。皆令入於勝喜樂城。而彼童子等各有父母。復將千萬俱致婇女。擬諸童子驅馳使役。童子眷屬亦皆奉獻千萬童女以為給使。乃至國內大富長者及以人民。亦各送千萬俱致婇女。是諸婇女年始十六。不長不短。不白不黑。不麁不細。皆悉端正世間無比。善解音樂及以歌舞。善於戲笑言語調柔顏色和悅。若老若少皆能慰喻。一切伎能悉善通達身相具足。其口香氣如優鉢羅花。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微妙清潔猶如天女。福焰王子處此宮內。婇女眾等常作音樂種種供養。爾時王子聞此音樂已作如是念。今者此等為我作大怨讐奪我善法。我應棄捨。王子爾時見諸樂事不喜不樂。譬如丈夫臨被刑戮。雖見色欲不生歡喜。如是如是。福焰王子。在彼女眾之時心無歡喜。在彼城內與諸眷屬同會聚集亦不歡喜。從是已來經於十年。不取色相。不取聲香味觸等相。唯作是念。我今何時脫此怨讐。我於何時行不放逸當得解脫。爾時諸女。白焰意王言。大天。當知今此王子共我等聚。不相喜樂亦不受樂。佛言。護國。爾時焰意王。與八萬小王前後圍遶。詣向福焰王子所。到已流淚滿面遍身。戰掉不能自勝。憂愁苦惱迷悶躄地。須臾復起。起向福焰王子。而說偈言。 汝有最妙大果報  有誰為汝作不善
 而不受於最勝樂  汝不受樂我憂苦
 願汝受樂施我喜  若有觸擾向我說
 我能與彼極重罪  汝觀此城妙蓮花
 是我思惟為汝作  世間所少速當說
 我能示現如帝釋  汝今面目如青蓮
 云何顰眉不暢適  今此婇女甚殊特
 微妙清淨等諸天  各各善解諸伎術
 歌舞音樂悉能通  汝應與此相娛樂
 云何憂愁如毒箭  汝今應當快受樂
 非是憂愁苦惱時  園林池苑甚茂盛
 花果枝葉欝扶疎  寬博如天妙果林
 汝今正是上年時  顏色憔悴如枯花
 但應受樂莫憂苦  流泉浴池猶如天
 微妙香水洗浴身  諸花開敷群蜂遶
 汝今云何不愛樂  鵝鴈鸚鵡及鴻鶴
 命命俱那微妙聲  香山雪山無有異
 誰有見聞不愛樂  眾寶勝殿真珠網
 琉璃嚴淨如天宮  寶座莊嚴妙衣覆
 金鈴羅網出妙音  種種音聲甚殊特
 街衢道路及巷首  千數婇女作音樂
 猶如喜園天玉女  何故迷亂不受樂
 童子婇女如天身  為汝受樂故聚集
 父母為汝泣墮淚  我如喪失所愛子
 愁憂悵快何可住  爾時福焰王子。以偈報父王言。 如彼具足功德者  觀諸有為生死苦
 厭離煩惱欲求脫  棄捨一切世間欲
 見諸眾生沒死網  常求解脫遠欲樂
 思惟菩提最為勝  唯願父王聽我說
 無人為我作惡事  我自不樂諸欲樂
 一切恩愛如怨讐  增長煩惱向惡趣
 此諸婇女愚人樂  增長魔業繫縛纏
 遠離功德增不善  又令未來墮惡趣
 諸聖呵責此五欲  我今云何樂苦本
 如此婇女假外色  唯有皮囊盛筋骨
 肉血??尿內不淨  此真死屍云何樂
 歌舞音樂伎術等  如幻如夢誑愚癡
 愚癡分別失正道  我豈隨順作愛業
 園林花果至冬時  枯顇萎黃皆墮落
 無常散壞不久留  壽命無定癡放逸
 心如大海不知足  恩愛增長求無厭
 常為諸欲相殘害  我如須彌風不動
 父母兄弟姊妹等  妻子朋友諸眷屬
 王位百官及勢力  若墮惡道無能救
 我等今者如草露  亦如電光不暫停
 心意散亂無定所  思惟見是不放逸
 咄哉少年不久住  咄哉壽命如濬流
 咄哉有為如浮雲  咄哉三界求王位
 智者來教莫放逸  無有菩薩貪世間
 若欲作佛救拔他  父王放逸不作佛
 若隨諸欲為愛奴  彼失功德無善路
 若於今身貪殺生  如鳥在網欲求活
 境界猶如惡毒蛇  諸陰猶如怨害賊
 其心著有無利益  猶如空村無依怙
 父王園林如毒樹  無常瀑水悉漂沒
 我今云何而可樂  我見世間無正行
 猶如劫盡盛火燃  眾生於中受大苦
 我為是等解脫故  當速成辦如法船
 眾生久睡無自覺  病來長久我欲治
 為拔毒箭令安樂  除彼邪徑住正道
 繫縛三界無能出  我為說法令脫免
 眾生貧窮無法財  我施善教令其富
 惡趣道中迷沒者  我當教示以善導
 我欲摧拔諸愛樹  行諸慈悲燃智燈
 令見三界大火聚  又興慈悲起大雲
 如波羅蜜普遍覆  利益眾生如電光
 道品總持以為雨  清涼能滅熱惱焰
 我為是故生王家  在於有為不樂欲
 我為利益眾生故  隨世受生求菩提
 一向不樂諸有樂  父王我在怨讐中
 智者云何樂此路  有眼不墮於高岸
 若求菩提捨放逸  一切世間順諸趣
 唯我當欲逆彼行  大王我言終不虛
 唯願父王還本宮  願捨世間王位等
 隨彼須者所受用  若受放逸貪王位
 億數王位我不欲  若處宮內無得道
 唯當寂靜無畏處  若樂五欲無能辦
 我向山林處寂靜  至於彼所求菩提
 三世如來在蘭若  正覺菩提不在欲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護國菩薩言。善男子。爾時彼福焰王子為父王說偈已。在於宮殿與諸婇女。相隨經行而心不安。唯住三種威儀而住。何謂為三。所謂若行若住若坐而不眠臥。處在高樓第八重上。夜半時間於上空中。見淨居諸天在空而行。讚佛功德乃至法僧功德。護國。時彼福焰王子。聞彼諸天讚歎佛已。身毛皆竪遍體戰慄。合十指掌。以偈告彼諸天言。 善哉諸天輩  憐愍我等苦
 莫生疲倦心  我欲有所問
 汝行於虛空  讚歎誰功德
 我聞此讚聲  心生大歡喜  佛告護國。爾時彼天以偈報福焰王子言。 童子汝不聞  如來出興世
 佛名吉利意  無歸為作歸
 能知人心行  福智具足滿
 聖眾具禪定  百千那由他  爾時福焰王子。復以偈告彼諸天言。 我未覩彼色  汝為我說相
 我若得見聞  問彼菩提道
 云何化眾生  云何當來世
 於眾生中尊  為我解說之  爾時淨居諸天。以偈報福焰王子言。 世尊髮潤澤  右旋而青色
 頂高如雪山  白毫等淨日
 清淨如琉璃  妙色而右旋
 耳目甚脩廣  色如青蓮花
 方頰如師子  脣如頻婆果
 口齒甚齊密  清淨如珂雪
 具足滿四十  四牙甚鋒利
 舌長能覆面  威德大自在
 為諸眾生等  放億數光明
 遍滿三千界  乾竭諸惡道
 無上最勝尊  妙聲覆真實
 能令聞者喜  滿諸眾生願
 勝彼如意珠  不缺減功德
 隨順於道分  莊嚴於法鬘
 音聲百千種  演暢無虛說
 勝於一切天  過諸梵天音
 他聞發歡喜  勝諸緊陀羅
 迦陵俱翅羅  鴛鴦及鴻鶴
 俱那羅梵聲  和合種種聲
 音詞不雜亂  能令義顯現
 妙淨如琉璃  能令智者樂
 教令發道心  心淨生踊躍
 隨順他心智  能決疑者問
 彼尊法王者  自在大世尊
 有是勝法音  項直肩圓滿
 肘臂??過膝  指掌縵網長
 七處皆平滿  慈悲舉勝手
 安慰諸眾生  身色如真金
 一一毛右旋  臍輪深且密
 陰藏如馬王  髀如象王鼻
 鹿王纖長膞  足下蓮花文
 千輻網具足  迴顧如象王
 遊步如師子  舉身皆相稱
 猶如釋天杖  空中雨天花
 於上變成蓋  去住恒隨逐
 法王希有事  若得利無利
 若得樂及苦  若得名不名
 若讚若毀呰  一切無染著
 猶如花在水  亦如師子王
 眾生中無比  爾時世尊告護國菩薩言。護國。爾時福焰王子。從彼諸天聞說歎佛功德乃至法僧功德已。歡喜踊躍不能自勝。護國。爾時福焰王子。復作是念。如是諸佛世尊。有如是大眾。成就如是覺證最勝妙法。如是聖眾弟子成就我不得見。我今值遇生死諸惡苦惱。如是生死無有義利。諸凡夫輩執著我見。在家多諸過患貪欲無厭。智者呵毀放逸無明黑暗之所覆蔽。如是諸行難可穿徹。如是識心甚難降伏。如是名色甚深難覺。如是六入而不自在。如是惡觸果報受持。如是愚癡多諸過患。如是渴愛堅縛不捨。如是諸取甚難捨離。如是諸有無有聖道。如是生者甚難解脫。如是老者能壞少年。如是病者損減壯色。如是死者無有潤澤。如是生者多諸衰惱。如是往來無有利益。如是微妙如來正教甚可愛樂。何可以愛好故。為諸煩惱迷惑其心。為諸惡覺濁亂不淨。心常放逸。常與愚癡等輩而為朋友。不善思惟心常染著。煩惱生死樂惡知識。常與如是諸惡俱者。尚不能辦世間淨善。何況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如我今者即於此樓東面投身而去。若從門出恐諸眷屬為作障礙。佛告護國。爾時福焰王子。欲向吉利意如來邊。即向彼如來方面絕身。復作是言。若彼如來是一切知見者亦應念我。護國。爾時吉利意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即伸右手放大光明。照福焰王子。即於光中出一蓮花。大如車輪有百千葉。然彼蓮花放百千光明。其光明盛照福焰王子身。爾時福焰王子。即自見身處彼蓮花。既住花中合十指掌。曲躬向吉利意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口三唱言南無佛陀耶。南無佛陀耶。護國。爾時吉利意如來還攝光明。福焰王子。即乘佛光至如來前。舉身投地如大樹倒。禮彼如來一千拜已。護國。爾時福焰王子。以偈白世尊言。 我久得重病  今值大醫王
 於苦厄難中  世尊濟拔我
 願尊為我說  云何住法中
 當得大福利  唯願尊顯說
 世尊我於先  夜半諸天來
 教我莫放逸  聞此天教已
 恐怖來此處  今問大世尊
 云何不放逸  我今失正道
 願為作商主  我今如生盲
 願為我作眼  我今臨險岸
 願尊救濟度  唯願大慈悲
 令我生正信  如病困篤者
 願尊速療治  我今如貧人
 願尊見攝受  我今被繫縛
 願尊能為解  我心大疑惑
 願決我癡網  示我修行處
 云何得菩提  我今沒大水
 願示度濟我  我處大闇中
 願燃大法炬  我身有大瘡
 願治速令差  我身有毒箭
 願尊能為拔  常墮諸惡道
 願慈救濟我  諸有執著者
 迴邪住正道  我沒憂慼河
 願度至彼岸  得住八聖道
 我壽命短促  求善多障礙
 願從今去後  得住真如命
 我今身閑靜  已離於諸難
 作福必獲報  願為我決疑
 世尊為我說  菩薩不放逸
 而向無上道  未來證菩提
 能解諸有縛  爾時佛告護國菩薩言。護國。爾時吉利意如來。知福焰王子心已。為其廣說諸菩薩行。其福焰王子。聞此法已即得陀羅尼。名曰解脫。亦得五神通。即時上昇虛空化作眾花。以散佛上如是重散。護國。爾時福焰王子。從空下已。即以偈讚彼吉利意如來言。 敬禮金色尊  面淨如滿月
 敬禮智無比  離垢三界尊
 髮淨光潤澤  頂高如須彌
 觀者無厭足  眉間白毫相
 清淨妙光明  目如青蓮花
 微妙甚殊特  慈悲心哀愍
 觀示諸世間  如來廣長舌
 軟薄如赤銅  出能遍覆面
 說法教道眾  敬禮微妙聲
 齒白如珂雪  堅實如金剛
 齊密具四十  熈怡微笑時
 教化無量眾  敬禮美實言
 尊色世無比  放光照諸剎
 梵天及護世  彼光悉不現
 鹿王纖??膊  行步如象王
 亦復如師子  安祥遊步時
 地動諸山震  世尊具身相
 皮膚軟妙澤  身如紫金色
 威光無與比  觀者無厭足
 苦行無數劫  樂施無疲倦
 慈心向眾生  故禮大悲父
 尊常樂施戒  堅住忍精進
 禪定及般若  總持智無比
 是故我敬禮  世尊說法時
 降伏諸外道  處眾如師子
 醫王除三垢  聞者皆歡喜
 是故我今禮  身口意清淨
 三界無染著  如蓮花處水
 尊聲如梵天  如迦陵伽音
 度過三界岸  是故我敬禮
 尊觀諸世間  如幻亦如夢
 復如伎兒戲  說諸法無我
 眾生及命者  亦如水中月
 空寂無生處  如是知世已
 為彼作方便  百千諸法門
 慈悲攝教眾  眾生多諸患
 諸毒常熾然  觀察熱惱已
 猶如大醫王  常行於世間
 拔濟無數眾  生老病死苦
 愛離怨憎會  憂悲苦惱等
 觀世苦惱已  慈悲能度脫
 常行於世間  世界如車輪
 天人或畜生  地獄餓鬼中
 迷惑無導師  世尊為彼等
 示現最勝導  過去有諸佛
 法王離世間  亦說此聖道
 如今世尊說  清淨無穢濁
 勝於大梵天  亦勝揵闥婆
 及與諸天女  如是等諸音
 如來聲最勝  為世間解說
 真實潤益忍  種種方便說
 具足諸功德  百千那由數
 諸眾生聞已  證三乘寂滅
 若有供養彼  得勝上妙樂
 無量天人等  當得正真道
 或得於人王  大富長者等
 或領一天下  二三四天下
 轉輪聖帝王  十善化眾生
 七寶具足樂  皆由供養佛
 或作釋梵王  四天大王處
 兜率化樂天  他化須夜摩
 斯由供養佛  來世作正覺
 如是供養佛  或見或聞聲
 無有空過者  除多眾生苦
 得證甘露處  最妙無老病
 世尊知正道  善說正道處
 能斷諸惡道  令住無畏路
 無垢大聖道  能為眾生依
 若人求福德  須於佛邊種
 以是因緣故  當得無盡藏
 多數俱致劫  彼福不可盡
 乃至未成佛  當得清淨剎
 微妙如他化  得已大歡喜
 彼妙剎土中  所有眾生輩
 身口意清淨  如是等功德
 斯由供養佛  若彼眾生輩
 求天及涅槃  及以人中樂
 福報等無量  斯皆不可盡
 大名勝供養  復於百剎中
 無量百千眾  當說大名稱
 斯由歎佛德  如來除熱惱
 能令眾解脫  慈悲見歡喜
 諸根寂清淨  人中最勝王
 無量功德聚  是故我頂禮
 我已得五通  虛空能飛上
 聽尊妙音聲  未來若作佛
 為眾宣微妙  度脫無量眾
 我讚功德聚  無垢清淨福
 天人諸龍等  夜叉乾闥婆
 雜類眾生輩  來世願成佛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言。護國。爾時焰意大王。過彼夜已。聞彼童子宮內哭聲。聞已馳向勝喜樂城。到已問諸綵女輩言。汝等今者為何哭耶。時彼諸女。白大王言。大王當知。福焰王子於今夜中忽然不見。護國。爾時焰意王。聞此語已迷悶躄地如大樹倒。須臾乃起大聲悲泣啼哭懊惱。巡遶彼城經百千匝。護國。爾時彼處護城天神。告焰意王言。大王當知。東方去此。有佛世尊名曰成利慧。大王。王子今在彼處。頂禮承事供養彼佛世尊。爾時焰意王。聞天告已。即時與童子宮內諸綵女等及王部。從八萬四千俱致百千那由他眾。向於東方。往詣成利慧如來阿羅呵三藐三佛陀所。到已頂禮佛足。却住一面。以偈歎佛。 敬禮功德智慧海  人中丈夫無等等
 三界最勝無有比  天王修羅皆供養
 眾中殊特最極尊  觀佛色相無厭足
 三十二相莊嚴身  猶如須彌寶清淨
 佛身微妙紫金色  見者無厭我頂禮
 無量百千億數劫  如來苦行無厭倦
 無量劫數供養佛  百千俱致不可數
 往昔布施難思議  是故身光甚嚴淨
 布施持戒禪定慧  忍辱精進善方便
 世尊身色甚清淨  勝於日月摩尼光
 釋梵光明隱不現  佛現妙色為世間
 或現在於兜率天  或復示現欲下生
 或現清淨白象身  夢中右脇入母胎
 佛身現處如虛空  如影水月夢幻化
 佛身應現亦如是  又復示現初生時
 或行七步示丈夫  唱言天人我最上
 我能救脫諸苦眾  於諸法中無疑惑
 為眾示現始學書  成就禪定寂靜處
 示現在於婇女中  捨於父母及妻子
 眷屬宗親戀慕啼  捨家處林恒獨步
 俱致數天恒圍遶  恒常讚歎不生厭
 久已降伏四種魔  此剎示現始降伏
 久已轉於無始輪  今以慈悲示初轉
 觀於世間著常想  在眾唱言我涅槃
 見諸世間樂生死  世尊為說寂滅處
 福智方便無比喻  身放光明照多剎
 諸方菩薩尋光來  頂禮世尊不思議
 法王為說微妙法  心生歡喜證清淨
 為眾現身同世間  佛身無來亦無去
 如來住法如幻化  是故頂禮大丈夫
 善哉世尊說妙道  為眾顯於菩提路
 為我顯示勝法門  是故我今證此法
 如來為我所示現  我證皆為眾生說
 佛智無惱三界尊  我今歎佛證功德
 願共世間諸眾生  速證寂滅無上道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言。護國。爾時彼成利慧如來。知焰意王深信心已。如應說法令住不退轉地。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護國。爾時彼福焰王子。白成利慧如來言。世尊。我今欲請如來及比丘僧入我城內。唯願世尊慈愍聽許。爾時成利慧如來。憐愍王子故默然受請。護國。爾時福焰王子。知佛許已白其父母。告諸眷屬并婇女等言。尊等當知。我今以勝喜樂城并莊嚴具。悉以奉施彼如來及比丘僧終無悔也。唯願父母及諸眷屬生隨喜心。爾時父母眷屬。一時同聲唱言。善哉善哉。我皆隨喜。護國。爾時福焰王子。即時更好莊嚴勝喜樂城奉施如來。爾時王子為佛及僧。日別辦具五百種味上妙飲食。供佛及僧。復為比丘造僧伽藍。皆以七寶莊嚴其房。舍內敷置雜色種種繒褥數百千重。又為比丘僧。日別造新淨衣。布施眾僧隨意所樂。復更為造經行之處。皆以眾寶莊嚴其地。上覆寶網經行兩邊。種諸樹木花果種種諸花。謂憂鉢花。波頭摩花。分陀利等。一切眾花無不具足。時彼王子。如是供養佛及眾僧。經三億俱致歲。於其中間未曾睡眠不愛身命。唯念供養佛及眾僧。其間無貪欲心。無瞋害心。於王位處不生樂心。於一切處棄捨身命況復餘物。復於如來有所說法。皆悉受持終無忘失。乃至一句未曾重問。如來於其時間亦不洗浴。亦不以蘇油塗摩其身。亦不洗足。亦不坐臥。唯除食時及大小便利。乃至終無疲倦之想。而彼如來涅槃時。自取赤真檀為積聚。闍毘如來身。於闍毘如來身處。以種種上妙供具供養舍利。又於閻浮提內處處。以諸華鬘名香種種音樂。乃至旛蓋寶幢供養舍利。如是供養已。為其舍利。復更別造九十九俱致寶塔。彼諸塔等七寶所成。復以雜寶真珠羅網以覆塔上。又為諸塔造七寶蓋。彼一一塔奉施五百寶蓋。又於一一塔所。奉施音樂數百千種。於閻浮提內處處。悉令種諸妙花樹。於一一塔所前然百千燈。一一燈器盛千斛油。又復更以一切諸香。塗香末香燒香。及諸花鬘等供養彼塔。爾時福焰王子。如是供養經俱致歲已於後出家。既出家已唯畜三衣常行乞食。樂於頭陀恒坐不臥。於餘時間未曾睡眠。亦不從人有所求索。施與一切心不望報。常為他人解說正法。如是經四俱致歲。乃至若有以一善言讚歎者心尚不受。何況受人利養之物。若聽法時無疲倦想。常有諸天承事供養。爾時彼國土內王與大臣夫人婇女。一切人民并諸眷屬。悉皆隨從學彼王子出家修道。護國。爾時淨居諸天子等。見是事已作如是念。今此國內一切人民。並學王子出家。今此國內盡是三寶。我等今者應作檀越供養彼等。即是供養三寶利益世間。彼如來涅槃後。正法住世經六萬四俱致歲。皆是福焰比丘之所住持。其福焰比丘。從此已來常如是供養。如是次第供養九十四俱致諸佛。彼一一佛悉皆如上供養之行。護國。於汝意云何。其焰意王。豈異人乎。莫作異見。則今無量壽如來是也。護國。於汝意云何。彼福焰王子。豈異人乎。莫作異見。則我身是也。爾時其守護城天神者。豈異人乎。則阿閦佛是也。  爾時世尊。復告護國菩薩言。護國。是故若諸菩薩摩訶薩。若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學彼福焰王子。深心至誠所修諸行。能捨一切憎愛心。是故我常勤修如是苦行故。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未來世有諸比丘。愛重名利貪著眷屬。於諸善法自然損減。常為我慢怨賊之所損害。甚可憐愍。以貪利故遠離正法。虛然出家污沙門行。但有口言我是菩薩。然其內心純行諂曲。身心昏濁沒煩惱泥。纔有形相違於本道。捨已誓願。貪著衣服飲食。房舍臥具湯藥等事。心無慚愧不避恥辱無有威儀。離佛境界心恒貪著。護國。若有得聞如是法者。應當覺知彼惡知識。惡知識者。求名貪利不應親近。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以偈頌曰。 多行於放逸  遠離十力處
 心常貪利養  及諸眷屬等
 棄捨佛菩提  千種諸功德
 詐聖求名利  惡性無慚恥
 姦諂無羞愧  彼專為利事
 入於佛法中  隨順諸煩惱
 速疾墮惡趣  口言我大德
 勝在阿蘭若  心恒念聚落
 彼等為貪故  心多諸覺觀
 彼人遠解脫  猶如天與地
 行者應遠離  如畏惡毒蛇
 彼不樂佛法  并諸功德僧
 棄捨離善道  常行於邪徑
 失於無量善  為諸有覆蔽
 聞我往昔行  真實誠心信
 應當學我行  多俱致劫數
 如是法難得  應發大忍心
 我有所說處  勤劬當奉行
 若當欲成佛  妙勝大乘中
 應念彼王行  諸功德無量
 思惟真實已  應住彼教中
 如是菩提道  當見如佛說
 深思諸功德  聖人種性處
 當應如教行  若捨如是教
 則失功德味  當生惡趣中
 愚癡無有別  生彼已當悔
 勸住山林者  慎莫自讚譽
 亦勿毀他行  寧常自呵責
 昔背億數佛  斯由我慢心
 莫惜已身命  恩愛處悉捨
 如我說此經  法中行敬心
 若能如說行  菩提不為難
 此乘大仙說  聞已莫生疑
 是故佛法中  應住如聖教
 精勤捨身命  如我教莫違
 若不信此教  於後悔無益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護國菩薩言。護國。若有菩薩常行五波羅蜜無有休息。若有菩薩於此經中。能如法行能如教住。復自唱言。我如教住我如教行。於前行五波羅蜜功德者。欲比此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致分不及一。算數過算數分不及一。哥羅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憂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佛說此經時。三十那由他天及人阿修羅等。未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皆悉發心。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七千比丘。盡諸有漏心得解脫。爾時長老護國菩薩白佛言。世尊。此法本有何名。我等云何奉持。作是請已。爾時佛告護國菩薩。善男子。言此法本名不空誓清淨行。如是受持。亦名善丈夫遊戲菩薩行決定毘尼。如是受持。亦名真實義具足。如是受持。亦名福焰菩薩大士往昔本行。如是受持。佛說是法已。長老護國菩薩。及諸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一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二  曹魏三藏法師康僧鎧譯  郁伽長者會第十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陀林中。給孤窮精舍。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五千人。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斷正道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如是等而為上首。爾時世尊。與於無量百千大眾。恭敬圍遶而演說法。爾時郁伽長者。與五百眷屬。出舍衛大城。詣祇陀林給孤窮精舍。到已禮佛足。遶三匝已却坐一面。爾時復有法施(丹本愛敬)長者。名稱長者。善與長者。耶奢達多長者。善財長者。愛行長者。給孤窮長者。龍德長者。實喜長者。是等各與五百長者。俱出舍衛大城。詣祇陀林給孤窮精舍。到已禮佛足。遶三匝已却坐一面。是等一切及與眷屬。皆向大乘厚種善根。決定至於無上正道。爾時郁伽長者。知諸長者皆悉集已。承佛神力向佛合掌。白佛言。世尊。欲有所問願垂聽許。說是語已。世尊告曰。長者。如來常聽恣汝所問。隨汝所疑我隨汝問。而當演說悅可汝心。時郁伽長者。聞是語已。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解向大乘。信於大乘。欲集大乘。欲乘大乘。知於大乘護諸眾生。安慰撫喻一切眾生。為欲安樂一切眾生堅固莊嚴。我要當度於未度者脫未脫者。無安慰者當安慰之。未涅槃者當令涅槃。荷擔一切作大橋船。聞無量佛智。欲修佛智。發大莊嚴。知生死中無量苦患。於無量阿僧祇劫心無憂惱。於無量劫流轉生死而心無倦。世尊。是中若有住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或有出家修集法行。或有在家修集法行。善哉世尊。哀愍人天阿修羅。世尊。守護大乘不斷三寶。為一切智久住世故。世尊。唯願演說在家菩薩戒德行處。云何在家菩薩。住在家地如來所勅隨順修行而不損壞助菩提法。於現法中無纏覆業得增勝行。世尊。云何出家菩薩。捨所珍愛而行出家。當教是等。云何行法。云何修善。出家菩薩。云何可住。云何不住。如是請已。爾時世尊。告郁伽長者。善哉善哉。長者。如汝所問是汝等所宜。長者諦聽。善思念之。今為汝說在家出家菩薩所住學得勝行。郁伽白言。如是世尊。受教而聽。佛言長者。在家菩薩。應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此三寶功德。迴向無上正真之道。長者。云何在家菩薩歸依於佛。我要得成於佛身三十二相以自莊嚴。持此善根集三十二丈夫相。為集此故勤行精進。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歸依於佛。長者。云何在家菩薩歸依於法。長者。而是菩薩恭敬於法及說法者。為法欲法。樂法極樂。助法住法。持法護法。堅住於法。讚歎於法。住於法行。增法求法。以法為力。施法器仗。唯法為務。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當以正法等施一切人天阿修羅。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歸依於法。長者。云何在家菩薩歸依於僧。長者。若是菩薩。見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及與凡夫。若見聲聞乘。皆悉敬順速起承迎。好語善音右遶彼人。應當如是思念。我等得無上正真道時。為成聲聞功德利故而演說法。雖生恭敬心不住中。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歸依於僧。長者。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佛。何等四。不捨菩提心。不廢勸發菩提之心。不捨大悲。於餘乘中終不生心。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佛。長者。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法。何等四。於法師人親近依附。聽聞法已。善思念之。如所聞法為人演說。以此說法功德迴向無上正真之道。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法。長者。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僧。若有未定入聲聞乘。勸令發於一切智心。若以財攝若以法攝。依於不退菩薩之僧。不依聲聞僧求聲聞德。心不住中。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成就四法歸依於僧。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見如來已修於念佛。是名歸依佛。聞於法已修於念法。是名歸依法。見於如來聲聞僧已。而不忘失菩提之心。是名歸依僧。復次長者。若菩薩願常與佛俱而行於施。是名歸依佛。守護正法而行於施。是名歸依法。以此布施迴向無上道。是名歸依僧。復次長者。在家菩薩作善丈夫業。不作不善丈夫之業。長者。云何名為善丈夫業。非是不善丈夫之業。長者。是在家菩薩。如法集聚錢財封邑非不如法。平直正求非麁惡求不逼切他。如法得封起無常想。不生慳想憙捨無悋。給事父母妻子奴婢諸作使者。以如法財而給施之。所謂親友眷屬知識然後施法。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荷負重擔發大精進。所謂一切諸眾生等五陰重擔。捨於聲聞緣覺之擔。教化眾生而無疲倦。自捨己樂為眾生故。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而不傾動超過世法。財富無量而無憍逸。失利名稱無有憂慼。善觀業行守護正行。見毀禁者而不生瞋。諸有所趣善住所覺。除去輕躁滿足智慧。助成他務捨己所作。無所希望有所為作。而不中捨知恩念恩。善為所作施貧封祿。有勢力者折大憍慢。於無勢力而慰喻之。除他憂箭忍下劣者。除捨憍慢及增上慢。恭敬尊重親近多聞。諮問明慧。所見正直。所行無為。無有幻惑。於諸眾生無有作愛。修善無足多聞無厭。所作堅固與賢聖同。於非聖者生大悲心。親友堅固怨親同等。等心眾生。於一切法無有悋惜。如聞開示思所聞義。於諸欲樂生無常想。不貪愛身觀命如露。觀於財物如幻雲想。於男女所如閉獄想。於眷屬所生於苦想。於在田宅生死屍想。於所求財毀善根想。於其家中生繫閉想。於親族所生獄卒想。於夜於晝生無異想。於不堅身生堅施想。於不堅命生堅命想。於不堅財生堅施想。彼云何名於不堅身生堅施想。他有所作悉皆為之作務使命。名不堅身生堅施想。不失本善增現善根。是不堅命生堅施想。降伏慳悋而行布施。是不堅財生堅施想。長者。是名在家菩薩。如是修集善丈夫行。於諸如來無一切過。名相應語。名為法語。無有異想向無上道。復次長者。在家菩薩應受善戒。所謂五戒。彼樂不殺。放捨刀杖。羞愧堅誓。不殺一切諸眾生等。不惱一切。等心眾生常行慈心。彼應不盜。自財知足。於他財物不生希望。除捨於貪不起愚癡。於他封祿不生貪著。乃至草葉不與不取。離彼邪婬自足妻色。不希他妻。不以染心視他女色。其心厭患一向苦惱心常背捨。若於自妻生欲覺想。應生不淨驚怖之想。是結使力。是故為欲非我所為。常生無常想。苦無我想。不淨之想。彼人應作如是思念。我當乃至不生欲念。況二和合體相摩觸。應離妄語諦語實語。如說如作不誑於他。善心成就先思而行。隨所見聞如實而說。守護於法。寧捨身命終不妄語。彼應離酒不醉不亂。不妄所說。不自輕躁。亦不嘲譁。不相牽掣。應住正念然後知之。若心欲捨一切財賄。須食與食。須飲施飲。若施他時應生是念。念是檀波羅蜜時。隨彼所欲我當給施。又我當使求者滿足。若施彼酒當攝是人。得於正念令無狂惑。何以故。悉滿他欲。是檀波羅蜜。長者。是故菩薩以酒施人於佛無過。長者。若在家菩薩。以此受持五戒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護五戒。又復應當離於兩舌。若有諍訟應當和合。離於惡言出愛軟語。先語問訊不毀辱他。利益他語。法語。時語。實語。捨語。調伏語。不戲笑語。如說如作不生貪癡。常安一切心不毀壞。常修忍力以自莊嚴。常應正見離諸邪見。不禮餘天今當供佛。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若在村落。城邑郡縣。人眾中住。隨所住處為眾說法。不信眾生勸導令信。不孝眾生。不識父母。沙門婆羅門。不識長幼。不順教誨。無所畏避。勸令孝順。若少聞者勸令多聞。慳者勸施。毀禁勸戒。瞋者勸忍。懈怠勸進。亂念勸定。無慧勸慧。貧者給財。病者施藥。無護作護。無歸作歸。無依作依。彼人應隨如是諸處念行是法。不令一人墮於惡道。長者。如是菩薩一一勸導。乃至第七。欲令眾生住於德行。隨如是處不能令住。而是菩薩於此眾生應生大悲。堅發一切智慧莊嚴。作如是言。我若不調是惡眾生。我終不成無上正真道。何以故。我為是故發誓莊嚴。不為以調無諂無偽。具戒德行發大莊嚴。我當勤發如是精進。令所作不空。眾生見我即得信敬。長者。若菩薩在如是城邑村落中住。不教眾生令墮惡道。而是菩薩諸佛所訶。長者。是故菩薩應當如是莊嚴大莊嚴。我今應當修行是行。住諸城邑村落郡縣。不令一人墮於惡道。長者。猶如城邑有善明醫。令一眾生病毒而死多眾訶責。如是長者。若是菩薩隨所住處。不教眾生令墮惡道。而是菩薩則為諸佛之所訶責。復次長者。在家菩薩善修學行。所謂家者名殺善根。名不捨過害助善業。是故名家。云何名在。一切結使在中住故。故名為在。又復住於不善覺故。住不調伏。住無慚愧愚小凡夫。住不善行諸惡過咎。是故名家。又復在家。一切苦惱悉在中現。害先善根故名在家。又復家者。在是中住無惡不造。在是中住。則於父母沙門婆羅門不好敬順。是名為家。又復家者。長愛枝條憂悲苦惱悉在中生。招集殺縛。呵打瞋罵。惡言出生。是故名家。未作善根掉動不造。已作善根悉令散滅。智者所呵。謂諸佛聲聞若住是中墮於惡道。若住是中墮貪瞋癡。是故名家。若住是中。妨廢戒聚。定聚。慧聚。解脫聚。解脫知見聚。是故名家。若住是中。父母妻息。姊妹親友。眷屬知識。貪愛所攝。常思念財貪欲無滿。如海吞流終不滿足。若在家住如火焚薪。思處無定如風不住。在家消身猶如服毒。一切眾苦皆悉來歸。是故應捨如離怨家。若住在家聖法作障。多起諍緣常相違逆。住在家中善惡緣雜多諸事務。在家無常不得久住。是不停法。在家極苦求守護故。多諸憂慮謂怨親所。在家無我到計我所。在家誑惑無有實事現似如實。在家離別多人傳處。在家如幻多容集聚無實眾生。在家如夢。興衰代故。在家如露。速破落故。家如蜜滴。須臾味故。家如刺網。貪著色聲香味觸故。家如針口虫。不善覺食故。家如毒蛇。互相侵故。家多希望。心躑躅故。在家多怖。王賊水火所劫奪故。家多論議。多過患故。如是長者。在家菩薩名善知家。復次長者。在家菩薩住在家中。善調伏施分別柔軟。應作是觀。若施彼已則是我有。餘家中者非是我有。已施者堅餘者不堅。已施後樂餘者現樂。已施不護餘者守護。若已施者非愛所縛餘者增愛。若已施者非我所心餘者我有。已施無怖餘者怖畏。若已施者是道基柱餘是魔柱。已施無盡餘者有盡。已施者樂餘守護苦。已施離結餘者增結。已施大封餘者非封。若已施者是丈夫業。其餘在者非丈夫業。若已施者諸佛所讚。其餘在者凡夫所讚。如是長者。在家菩薩應堅住施。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若見乞者應起三想。何等為三。善知識想。他世富想。菩提基想。復有三想。順如來教想。欲果報想。降伏魔想。復有三想。於求者所起親眷屬想。於四攝法起攝取想。於無邊生起出離想。應當如是生是三想。復有三想。何等為三。除貪欲想。除瞋恚想。除愚癡想。生是三想。何以故。長者。是人貪欲瞋恚愚癡俱得微薄。長者。云何三事俱得微薄。若施財時心無貪著。是名貪薄。於乞者所生於慈心。是名瞋薄。若布施已迴向無上正真之道。是名癡薄。長者。是名施者貪瞋癡薄。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見乞者已。修趣滿足六波羅蜜想。何等為六。若是菩薩隨所有物無不施心。是名修趣滿檀波羅蜜。依菩提心施。是名修趣滿尸波羅蜜。於求者所不生瞋訶。是名修趣滿忍波羅蜜。若布施時不生自己乏少之想。是名修趣滿進波羅蜜。若布施已心不憂悔倍生歡喜。是名修趣滿禪波羅蜜。若布施已。不得諸法不望果報。是明慧者不住諸法。隨無所住向無上道。是名修趣滿般若波羅蜜。是名菩薩見乞求者修趣滿於六波羅蜜。復次長者。在家菩薩於世八法應生放捨。彼人於家財賄妻子不生憂喜。假使忘失不生憂愁。應如是觀。有為如幻是妄想相。父母妻子。奴婢使人。親友眷屬。悉非我有。我不為是造不善業。此非我宜。是現伴侶非他世侶。是樂伴侶非苦伴侶。我非護彼我之所護。施調人慧進不放逸。助菩提法諸善根等此是我有。隨我所至彼亦隨去。何以故。父母妻子。男女親屬。知識作使。不能救我。非我歸依。非我舍宅。非我洲渚。非我蔭覆。非我我所。是陰界入非我我所。況父母妻子當是我所。父母妻子是業所為。我善惡業亦隨受報。彼亦隨業受善惡報。長者。而是菩薩去來坐起常觀是事。不為父母妻子眷屬奴婢作使。造身口意惡不善業猶如毛分。是故長者。在家菩薩於已妻所應起三想。何等三。無常想。變易想。壞敗想。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於己妻所生於三想。在家菩薩於己妻所復生三想。何等三。是娛樂伴非他世伴。是飲食伴非業報伴。是樂時伴非苦時伴。長者。是名在家菩薩於己妻所生於三想。復生三想。何等三。不好想。臭穢想。可惡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怨家想。魁膾想。詐親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羅剎想。毘舍遮想。鬼魅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非我所想。非攝受想。乞求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持身惡行想。持口惡行想。持意惡行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欲覺想。瞋覺想。害覺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黑闇想。污戒想。繫縛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障戒想。障定想。障慧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諂曲想。羂網想。猫伺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災患想。熱惱想。病亂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妖媚想。作衰想。霜雹想。是名三。復生三想。何等三。病想。老想。死想。是名三。復生三想。魔想。魔女想。可畏想。是名三。復生三想。憂想。哭想。苦惱想。復生三想。大雌狼想。摩竭魚想。大雌猫想。復生三想。黑蛇想。尸守魚想。奪精氣想。復生三想。無救想。無歸想。無護想。復生三想。母想。姊想。妹想。復生三想。賊想。殺想。獄卒想。復生三想。瀑水想。波浪想。洄澓想。復生三想。淤泥想。溺泥想。混濁想。復生三想。盲想。杻想。械想。復生三想。火坑想。刀坑想。草炬想。復生三想。無利想。刺想。毒想。復生三想。繫獄想。讁罰想。刀劍想。復生三想。闘諍想。言訟想。閉繫想。復生三想。怨憎會想。愛別離想。病想。略說乃至一切闘諍想。一切滓濁想。一切不善根想。長者。在家菩薩於己妻所。應生如是相貌觀念。復次長者。在家菩薩於自子所不應極愛。長者。若於子所生於極愛。非他人所則為自毀。應以三法而自呵責。何等三。菩提道是平等之心非不平等心。菩提道是正行所得非是邪行。菩提道是無異行得非雜行得。復應呵己心。於自子所。生怨家想。惡知識想。非善知識想。違逆佛智平等之慈害我善根。彼應隨處自調於心。如愛其子一切亦然。如愛自身一切亦然。應修是觀。我異處來。子異處來。何以故。一切眾生曾為我子。我亦是彼諸眾生子。終不生念。我子彼非。何以故。去至六趣而復為怨。或復為子。我其當作等親非親。我以何故。於其所親倍生愛與。於非親所一切不與。我若生於愛不愛心。不於非親所一切不與。我若生於愛不愛心不能趣法。何以故。不等之行至不等處。行平等行至於等處。我不應行是不等行。我學等心一切眾生疾至一切智。長者。在家菩薩於諸財物。不生我所想攝護想。不繫於彼。不想不愛。不生結使。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若有乞者來至其所。有所求索隨所施財應至心念。我所施財及不施財。俱當散滅不滿所願。必當歸死。我不捨財。財當捨我。我今當捨令作堅財然後乃死。捨此財已死時無恨歡喜無悔。若不能施應以四事白於乞者。今我力劣善根未熟。於大乘中我是初行。其心未堪自在行施。我是著相住我我所。善大丈夫今向汝悔勿生嫌恨。我當如是勤行精進。滿足一切眾生所願。長者。在家菩薩應當如是白於乞者。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聞過去佛語。若不值佛及與聖僧。彼應敬禮十方諸佛。諸佛本行乃至成佛悉生隨喜。如是晝夜各三時。淨身口意業。淨於慈善。具足慚愧清淨之服。所集善根以菩提心而生隨喜。柔軟善作恭敬斷慢。修行三分誦三分法。專心悔過諸不善業更不造新一切福業悉生隨喜。集滿相好勸請諸佛轉於法輪。於說悉受持一切法。願佛久壽增長善根。令我國土亦復如是。復次長者。在家菩薩受持八戒修沙門行。應當親近淨戒德行沙門婆羅門。依止給使不見其過。若見沙門越於戒行不應不敬。又佛如來是應供正遍覺。戒行所勳。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所勳。袈裟無有滓濁。一切結染皆悉捨離。仙聖之幢倍生恭敬。於彼比丘生大悲心。彼不應為如此惡行。諸佛世尊名寂調伏一切悉知。聖幢相服不寂不調。不伏不知。作此非法。如世尊說不輕未學。非是彼過是結使咎。以結使故現造是惡。此佛法中有於出法。是人能出則有是處。若解是結修行正觀得至初果。定趣無上正真之道。何以故。智能害結。世尊又說。人則不應妄輕。量人則為自傷。如來所知非我所知。是故不應瞋嫌害彼。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若入僧坊在門而住。五體敬禮然後乃入。當如是觀。此處即是空行之處。無相行處。無作行處。慈悲喜捨四梵行處。是正行正住所安之處。我當何時捨於家垢。我當何時住如是行。應生如是欲出家心無有在家。修集無上正覺之道。皆悉出家趣空閑林。修集得成無上正道。在家多塵污。出家妙好。在家具縛。出家無礙。在家多垢。出家捨離。在家惡攝。出家善攝。在家沒於愛欲淤泥。出家遠離愛欲淤泥。在家凡俱。出家智俱。在家邪命。出家淨命。在家多垢。出家無垢。在家衰減。出家無減。在家處憂。出家歡喜。在家則是眾惡梯隥。出家離隥。在家繫縛。出家解脫。在家畏懼。出家無畏。在家謫罰。出家無罰。在家多患。出家無患。在家煩熱。出家無熱。在家多求苦。出家無求樂。在家掉動。出家無動。在家貧苦。出家無苦。在家怯弱。出家無怯。在家下賤。出家尊貴。在家熾然。出家寂靜。在家利他。出家自利。在家之人無潤精氣。出家之人有大滋潤。在家結樂。出家滅樂。在家增刺。出家無刺。在家成小法。出家成大法。在家不調。出家調伏。在家離戒。出家護戒。在家增長。淚乳血海。出家乾竭。淚乳血海。在家之人諸佛聲聞緣覺所呵。出家之人諸佛聲聞緣覺所讚。在家無足。出家知足。在家魔喜。出家魔憂。在家不降伏。出家降伏。在家奴僕。出家為主。在家生死際。出家涅槃際。在家墮落。出家拔墮。在家闇冥。出家明炤。在家之人根不自在。出家之人諸根自在。在家狂逸。出家不逸。在家不相應。出家相應。在家下觀。出家上觀。在家多營。出家少營。在家少力。出家大力。在家諂曲。出家正直。在家多憂。出家無憂。在家箭俱。出家除箭。在家病患。出家無病。在家老法。出家壯法。在家放逸命。出家修慧命。在家誑詐。出家無詐。在家多作。出家無作。在家毒器。出家甘露器。在家災患。出家無災害。在家不捨。出家放捨。在家之人取於毒果。出家之人取無毒果。在家之人不愛相應。出家不與不愛相應。在家癡重。出家智輕。在家失方便。出家淨方便。在家失正意。出家淨正意。在家失至意。出家淨至意。在家之人不能作救。出家作救。在家造窮劣。出家不造窮。在家非舍。出家作舍。在家非歸。出家作歸。在家多怒。出家多慈。在家負擔。出家捨擔。在家不盡一切諍訟。出家盡諍。在家有過。出家無過。在家怱務。出家閑務。在家熱惱。出家離熱。在家多讎。出家無讎。在家貯聚。出家無聚。在家財堅。出家德堅。在家憂俱。出家寂憂。在家損耗。出家增益。在家易得。出家之人億劫難得。在家易作。出家難作。在家順流。出家逆流。在家處流。出家船栰。在家結河。出家越度。在家此岸。出家彼岸。在家纏縛。出家離纏。在家嫌恨。出家寂恨。在家王法。出家佛法。在家愛染污。出家離染。在家生苦。出家生樂。在家淺近。出家深遠。在家易伴。出家難伴。在家妻伴。出家心伴。在家怱務。出家離務。在家逼他苦。出家樂他。在家財施。出家法施。在家持魔幢。出家持佛幢。在家巢窟。出家離巢。在家非道。出家離非道。在家稠林。出家離林。如是長者。在家菩薩漸次思念。我恒河沙等設於大祀。為諸眾生一日悉施。善調法中生出家心。是則堅實施已畢足。我今應當堅修戒聞彼入僧坊禮如來塔生於三想。我亦當得如是供養。我亦當得慜一切眾生留於舍利。我如是學。如是行。如是精進。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設作一切佛諸事已。如佛如來入於涅槃。是入僧坊觀於一切諸比丘德。誰是多聞。誰是說法。誰是持律。誰持阿含。何等比丘持菩薩藏。誰阿練兒。何等比丘少欲乞食。著糞掃衣獨處離欲。誰是修行。誰是坐禪。誰是營事。誰是寺主。悉觀彼行隨誰人欲不生譏呵。若在寺廟及往聚落。有所言說善護口業。若有比丘乏於衣鉢病藥所須。隨應給與不令起瞋。何以故。諸天及人有妬嫉結應倍護彼。凡夫人心非阿羅漢。凡夫起過非阿羅漢。彼近多聞為修聞故。親說法者修行決定。近持律者調伏結使不墮犯中。親近持於菩薩藏人。於學修行六波羅蜜及修方便。近阿練兒修學獨處。親近修行修學端坐。若有比丘未定位者。須衣施衣。須鉢施鉢。勸彼比丘發無上心。何以故。此非勝處財法攝彼。如是長者。在家菩薩如是善知沙門之行。若有沙門闘訟諍競而和合之。捨於身命守護正法。長者。在家菩薩見病比丘捨自肉血令彼病愈。長者。在家菩薩未開施心。不先請他施已心悔。一切善本以菩提心而為上首。長者。在家菩薩住在家地如佛教行。不忘不失助菩提法。現法無染得增勝法。爾時郁伽長者。及諸長者。一切同聲歡喜讚歎。希有世尊。善說在家過患。而猶未知出家戒行出家功德。世尊。我等亦觀在家多過出家德大。唯願世尊。哀愍我等願得出家。說是語已。佛告長者。出家甚難一向淨行。時諸長者。白言。世尊。實如聖教。唯願世尊。聽我出家當如教行。爾時世尊。即聽出家。告彌勒菩薩。一切淨菩薩。汝善丈夫令是等出家。時彌勒等。令九千長者悉皆出家。是長者等受出家戒。是時復有千長者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郁伽長者。白言。世尊。已說在家過患功德。善哉世尊。願說出家菩薩戒聞功德之行。云何菩薩善妙法中調伏出家。禮拜起住去來進止。佛告長者。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出家菩薩應如是學如是住行。唯然世尊。受教而聽。佛言長者。出家菩薩應如是學。我以何緣捨業出家。為修慧故勤加精進如救頭然。應作是念。我今應住於四聖種樂行頭陀。長者。云何出家菩薩修四聖種。是出家菩薩隨所有衣應生知足。歎美知足不為衣故而行妄語。若不得衣不想不念不生憂惱。設令得衣心不生著。雖服著衣而無繫著不貪不住。知其過咎知於出離隨是知足。不自稱譽不毀他人。長者。出家之人隨所乞食隨所敷具。亦當知足而生歎美。不為敷具而起妄語。不得不念不生憂惱。得不染著無染心畜不悋不繫。知其過咎知出離行隨是知足。終不自稱毀於他人。樂斷樂離樂於修習。於此樂斷樂離樂修不自稱譽。長者。是名出家菩薩住四聖種。復次長者。出家菩薩以十功德持著身衣。何等十。為慚恥故。為覆形故。為蚊虻故。為風暴故。不為軟觸不為好故。為於沙門表戒相故。此染色衣。令諸人天阿修羅等生塔想故而受持之。解脫而染非欲染衣。寂靜所宜非結所宜。著此染衣。不起諸惡修諸善業。不為好故著染服衣。知聖道已我如是作。於一念頃不持染結。長者。是名出家菩薩十事功德持著身衣。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見十事故。盡其形壽不捨乞食。何等十。我今自活不由他活。若有眾生施我食者。要令安住於三歸處然後受食。若不施食於是眾生生大悲心。為彼眾生勤行精進。令是眾生所作辦已後食其食。又我不違佛所教勅。為殖滿足根本因故。依降伏慢積集無見頂因緣故。不為女人丈夫男女。共和合故平等乞食。於諸眾生生平等心。集一切智莊嚴具故。長者。出家菩薩見此十利。盡壽不捨於乞食法。若有至心敬信來請。爾時應去。若有請者不至心請。觀有自利利彼因緣即便應去。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見十利故。終不捨於阿練兒處。何等十。自在除去故。無我持故。捨臥具愛故。寂無愛故。處無可利故。阿練兒處捨身命故。捨眾閙故。如來法中所作作故。寂定適意故。專念無留難故。長者。是名出家菩薩見十德利盡壽不捨阿練兒處。長者。若阿練兒欲聽法故。有和上阿闍梨因緣事故。為問病故至村聚中。當作是念。今夜還去。若為讀誦在房舍住。應作是念。我今故在阿練若處。住阿練兒處與法相應。於一切物無有諍想。於一切法無障礙想集法無厭。長者。出家菩薩在阿練兒處。作如是觀。我以何緣住阿練兒處。非但空處名為沙門。是中多有不調不寂。不堅不相應。亦住是中。所謂麞鹿獼猴。鳥獸師子虎狼。賊旃陀羅。是等無有沙門功德。是故我應具阿練兒行沙門義利。謂繫念不亂。得陀羅尼。修大慈大悲。五通自在。滿六波羅蜜。不捨一切智心。修行方便。常以法施攝取眾生教化眾生。不捨攝法。修行六念。勤進修聞。繫念修集正相應行。不證果智。守護正法信於業報。是名正見。斷於一切妄想分別。是正思惟隨所解法而為演說。是名正語。除盡業滿。是名正業。斷除結習。是名正命。勤趣於定。是名正進。不忘諸法。是名正念。得一切智知。是名正定。解空不驚。無相不怖。無願不怯。心不執有。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法不依人。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長者。是名出家菩薩住沙門法。復次長者。出家菩薩不應親近多人眾中。我應捨彼我之善根。終不捨於一切眾生故修於善根。長者。出家菩薩有四親近。如來所許。何等為四。長者。出家菩薩親近聽法。是佛所許。親近成熟一切眾生。是佛所許。供養如來。是佛所許。親近不捨一切智心。是佛所許。長者。是名出家菩薩四種親近如來所許。長者。親近是四勿親近餘。復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應如是念。我以何故來在此處。我來至此為怖何事。畏誰故來。畏眾閙故。畏親近故。畏貪瞋癡故。畏狂慢故。畏惱熱故。畏慳貪故。畏於色聲香味觸故。畏於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故。無常常畏。無我我畏。苦中樂畏。不淨淨畏。心意識畏。現在捶打畏。我見畏。我我所畏。惡知識畏。利養畏。非時語畏。不見言見畏。不聞言聞畏。一念言念畏。不識言識畏。沙門垢畏。欲界色界無色界畏。一切諸道生死處畏。地獄畏。畜生畏。餓鬼畏。我今怖懼如是等畏。來至於此阿練兒處。不住在家憒閙眾中。若不修行不修念處則不相應。脫是畏故來至此處。過去無量菩薩摩訶薩。一切皆住阿練兒處。解脫諸畏得於無畏。得無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未來菩薩亦復如是。住阿練兒處脫一切畏。得於無畏無上正道。現在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阿練兒處修行無畏。得於無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脫一切畏。是故我今欲得無畏脫一切畏。住阿練兒處。復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無怖無畏應如是學。若有畏者皆由著我。皆由執我。我為初首。皆由愛我。起我見我想我持我妄想。於我守護於我。若住阿練兒處不捨執我。是為失利。長者。若住阿練兒處。無有我想。是住阿練兒處。無有見著。是住阿練兒處。不住我我所。是住阿練兒處。長者當知。無涅槃想。是住阿練兒處。況煩惱想。長者。謂阿練兒處者。不依著於一切諸法。不住諸法。於諸法無礙。不依色聲香味觸住。住一切法平等無垢。住善調心。棄一切畏住於無畏。住脫一切結流大河。住於聖種。住於少欲。住於知足易滿易養。住充滿智。住如聞修行。住於解脫。觀空無相無作門故。住解脫知見。斷繫縛故。住於邊際。順因緣故。住所住已辦。究竟淨故。長者。猶如空處藥木叢林不怖不畏。如是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應自生心猶如草木牆壁等想。猶如幻想。是中誰畏誰怖。是以應以無畏觀身。此身非我非我所。無眾生。無壽命。無人。無丈夫。無少年。所言畏者。空名無實。我今不應以無實生畏。如彼空處藥木叢林無主無護。應如是知一切法已。如是善住阿練兒處。何以故。斷憂諍故名阿練兒。無生無護名阿練兒。復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應如是學。漸順戒聚。次修定聚。住阿練兒處。集於慧聚。住阿練兒處。習解脫聚。住阿練兒處。生解脫知見聚。住阿練兒處。敷助菩提法。住阿練兒處。集於十二頭陀功德。住阿練兒處。諦方便故。住阿練兒處。善知陰故。住阿練兒處。等法界故。住阿練兒處。削除諸入故。住阿練兒處。不忘菩提心故。住阿練兒處。觀空無畏。故住阿練兒處。不失一切諸善根故。住阿練兒處。佛所讚歎。住阿練兒處。菩薩所讚。住阿練兒處。諸聖所譽。住阿練兒處。欲解脫者之所依故。住阿練兒處。欲一切智者應住是處。復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以少許事滿六波羅蜜。何以故。住阿練兒處。不惜身命。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檀波羅蜜。長者。出家菩薩住頭陀戒。身口意戒。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尸波羅蜜。長者。云何出家菩薩住阿練兒。修習滿於忍波羅蜜。於諸眾生無瞋恚心忍一切智。長者。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忍波羅蜜。長者。云何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進波羅蜜。而是菩薩應如是學。我不離是處。要當得於無生法忍。長者。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進波羅蜜。長者。云何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禪波羅蜜。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捨於禪定教化眾生修諸善根。長者。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禪波羅蜜。長者。云何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習滿於般若波羅蜜。長者。是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應如是學。如我此身空處亦爾。如我此身菩提亦爾。如如無妄想。如空無妄想。長者。是名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修滿般若波羅蜜。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如是修滿六波羅蜜。長者。出家菩薩成就四法。知阿練兒處。何等四。淨戒多聞思惟相應如法修行。是名出家菩薩知住阿練兒處。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若結增上不應親彼。住阿練兒處。應摧伏結。復次長者。出家菩薩住阿練兒處。應修五通。為化天龍夜叉乾闥婆故。復次長者。出家菩薩應如佛教住阿練兒處。是中我應滿於一切清淨之善。善法所勳。後至城邑聚落說法。長者。是名出家菩薩如是四法住阿練兒處。復次長者。出家菩薩從阿練兒處起。受法讀誦。詣於和上阿闍梨所。上中下坐是我福田。不應懈怠是我自業。不嫉於彼應為彼使。應如是觀。如來應供正遍覺。一切天世魔梵。沙門婆羅門。供養福田。佛是一切眾生之父。佛不生心求於給使。我今欲學。我亦當為一切眾生作於給使。我不求他為我給使。何以故。長者。若有比丘重於給使失法功德。若以財攝彼當云何。欲使我作故以財攝我。非為法故自失己信。若財攝給使無大報利。若向和上阿闍梨所。知其心意應如所作。莫令和上阿闍梨。不信於我不敬愛我。彼捨身命為讚誦法故。稱滿其意為功德利。捨於利養讚歎於法。長者。若是菩薩。於他人所受持讀誦一四句偈。施戒忍進定慧相應集菩提道。於是師所為法恭敬。如上諸師受持文字章句偈頌。於無量劫應為彼使。不生諂偽一切供養。長者當知。不報其恩況不敬法。長者。若信起善念。念佛法僧。念於無漏。念寂調伏。於無量劫給侍。使令供養和上。猶不報滿和上之恩。長者應如是知。長者當知。若聞法已有無量報得無量智。我應無量供養和上。復次長者。出家菩薩如出家法住。長者。云何名為如出家法住。是出家菩薩聞淨戒已。應如是學修四淨戒。何等為四。謂住聖種樂於頭陀。不親近於在家出家。不諂曲住阿練兒處。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聞淨戒已。復應如是學四淨戒。何等四。謂身淨戒亦不得身。謂口淨戒亦不得口。離於諸見發一切智心。長者。是名四淨戒。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聞淨戒已。應如是學於四淨戒。何等四。離於我想。棄於我所。遠斷常見。解因緣法。長者。是名四淨戒。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聞淨戒已。應如是學於四淨戒。何等四。謂陰無所有。界如法界。入如空聚。不住假名。長者。是名四淨戒。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聞淨戒已。應如是學於四淨戒。何等四。知我不得我。聞覺於他令心清淨。心不樂住一切法等。無有動搖。長者。是名四淨戒。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聞淨戒已應如是學於四淨戒。何等四。所謂解空。不畏無相。一切眾生起於大悲。入於無我。長者。是名出家菩薩四種淨戒。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聞淨三昧已。應如是學。何等淨三昧。謂一切法無所有。無有二心。正業心。一處心。無動搖心。無戲論心。無亂閙心。無依止心。於心自在無有馳散。不住心界見心如幻。觀一切法等如法界。無行無住。又亦無起不得內外。三昧同等住。如是法說名三昧。如是長者。是名出家菩薩觀淨定聚。復次長者。出家菩薩聞淨慧聚。聞已應觀。何等名為清淨慧聚。是菩薩應如是修學。知於緣法分別智。辯智。疾智。眾生智。攝外眾生智。如是長者。出家菩薩觀淨慧聚。復次長者。出家菩薩應如是學。所謂慧者名無繫縛。以無身故無所執持。無動無住。無形無相。無生無行。如虛空故。長者。若如是觀名為菩薩住於出家。說是法時。八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諸長者。得無生法忍。三萬二千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爾時郁伽長者。歡喜踊躍。以價直百千衣奉上供佛。白言。世尊。以此善根普施一切諸眾生等。令諸在家菩薩摩訶薩。成就如佛所教戒法。諸出家菩薩願令滿足。一切諸法亦令滿足如佛所教。世尊。云何在家菩薩。住在家地學出家戒。如是問已。佛告長者。在家菩薩具足五法。住在家地學出家戒。何等為五。長者。菩薩住在家地中。不悋一切所有財物。與於一切智心相應不望果報。復次長者。在家菩薩住在家地具淨梵行。不習欲想況二和合。復次長者。在家菩薩至於空處修習四禪。以方便力不入正位。復次長者。在家菩薩住在家地。應極精進學於智慧。一切眾生以慈相應。復次長者。在家菩薩住在家地守護於法。亦勸他人。長者。是名在家菩薩住在家地。具足五法學出家戒。爾時郁伽長者白言。世尊。我在家中如世尊教。當如是住增廣佛道。諸出家戒我亦當學。爾時世尊。即便微笑。諸佛常法。若微笑時。種種色光。青黃赤白。從面門出。遍照無量無邊世界上過梵世蔽日月光。還遶身三匝入如來頂。爾時阿難。見佛微笑。從坐而起。整於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而白佛言。大德世尊以何緣笑。諸佛世尊非無緣笑。佛告阿難。汝今見是郁伽長者供如來不。欲修行法作師子吼。阿難白言。已見世尊。已見善逝。阿難。是郁伽長者。住在家地。是賢劫中。如來應供正遍覺出現於世。常在家供養恭敬是諸如來護持正法。常在家中住出家戒。廣聞如來無上菩提。爾時大德阿難。語郁伽長者。汝見何利樂在家中有聖智不。答言。大德。不成大悲不應自謂我是安樂。大德阿難。菩薩摩訶薩。忍一切苦不捨眾生。說是語已佛告阿難。是郁伽長者。住在家地。是賢劫中多化眾生。非出家菩薩百劫百千劫。何以故。阿難。百千出家菩薩所有功德。不如是郁伽長者所有功德。大德阿難。白佛言。世尊。此經何名。云何受持。佛告阿難。是經名郁伽長者所問。亦名在家出家菩薩戒。亦名殷重給事師長品。阿難。若有菩薩得聞是經。是大精進非下精進住於梵行。百千萬倍所不能及也。是故阿難。欲自住進。欲勸他進。欲自住於一切功德。欲勸他住。應聽此經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說修行。阿難。我以是法付囑於汝。受持讀誦。何以故。阿難。此法具足一切功德。阿難。若有菩薩與是法相應。則不離與如來相應。阿難。若有菩薩離於是法則為離佛。若有菩薩離於是法。離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是離見於一切諸佛。何以故。阿難。佛出世事皆於此經而顯示之。阿難。假令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應從中過為正覺故。往聽此經受持讀誦如說修行。阿難。若令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恭敬奉施。為聞此法受持讀誦如說修行。阿難。若為過去一切諸佛起七寶塔。以一切供而供養之。阿難。若現在佛及聲聞僧。以諸樂具盡壽供養。阿難。未來諸佛及諸菩薩。悉為奴僕及為弟子而供養之。不聞是經。不受不持。不讀不誦。不轉不住。離是等法。不名供養諸佛如來。阿難。若有菩薩聞於是經。受持讀誦為他廣說如說修行。而是菩薩已為供養三世佛已。何以故。阿難。如說修行則是如來調伏之法。說是語已。大德阿難。郁伽長者。乾闥婆。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二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三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盡伏藏會第二十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一千人俱。皆悉成就殊勝功德能師子吼。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一切皆得陀羅尼門。辯才無礙證無生忍。住不退轉具諸三昧遊戲神通。善知眾生心行所趣。其名曰日幢菩薩。月幢菩薩。普光菩薩。月王菩薩。照高峯菩薩。毘盧遮那菩薩。師子慧菩薩。功德寶光菩薩。一切義成菩薩。成就宿緣菩薩。成就願行菩薩。空慧菩薩。等心菩薩。喜愛菩薩。樂眾菩薩。戰勝菩薩。慧行菩薩。電得菩薩。勝辯菩薩。師子吼菩薩。妙言音菩薩。能警覺菩薩。巧轉行菩薩。寂滅行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復有釋提桓因。四大天王。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及大威德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如是等無量諸大眾俱。爾時電得菩薩。見諸大眾寂然清淨。諸大龍象皆悉已集。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有少疑今欲諮問。唯願如來見垂聽許。  爾時世尊。告電得菩薩言。如來應正等覺。恣汝所問當為汝說。電得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成就何法。能滿眾生一切所欲。不為諸過之所染著。隨其根性方便引導。令彼眾生身壞命終不墮惡趣。決定當得證於平等。處世無染猶如蓮花。不動法界遊諸佛剎。常不離佛不見色身。住三解脫不入正位。隨眾生欲嚴淨佛土。於剎那頃速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電得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以偈問曰。 無上人中尊  無邊知見者
 安住於共法  利益諸世間
 等心視眾生  為世所依怙
 示諸邪正道  令畢竟安樂
 積集勝功德  猶如眾寶聚
 世間智慧日  三界應供尊
 願說最上乘  成就菩薩道
 面相如滿月  具足奢摩他
 開示寂靜法  能滅諸煩惱
 願說菩薩行  饒益諸眾生
 佛剎并壽命  色身與眷屬
 三業及諸法  一切皆清淨
 唯願如來說  清淨菩薩行
 云何降伏魔  云何而說法
 云何不忘失  唯願為宣說
 云何勇進者  遍入於生死
 安住一相中  於法常無動
 云何諸佛所  親近而供養
 常觀佛色身  畢竟離諸相
 雖證三解脫  如鳥飛空界
 未具諸功德  終不入涅槃
 知諸根性欲  隨順無所畏
 亦不生染著  成熟彼眾生
 先施世間樂  後令發淨心
 具足殊勝智  證無上菩提
 如是深妙義  唯願如來說  爾時世尊。告電得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問佛如是之義。利益安樂無量眾生。攝受現在世間天人。及未來世諸菩薩等。是故電得。應當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電得菩薩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告電得。菩薩摩訶薩。有五種伏藏。大伏藏。無盡伏藏。遍無盡伏藏。無邊伏藏。菩薩具足如是伏藏永離貧窮。即能成就如上所說殊勝功德。以少功力速疾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為五。所謂貪行伏藏。瞋行伏藏。癡行伏藏。等分行伏藏。諸法伏藏。電得。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貪行伏藏。謂諸眾生貪行相應。顛倒繫縛。隨行諸相種種分別。於色聲香味觸法等諸境界中。執著堅固耽樂昏迷。菩薩於彼諸眾生等種種心行應如實知。彼諸眾生何所樂欲。於何境界染習增強。具足成就何等信解。往昔曾種何等善根。於何乘中當得發趣。所有善根久如成熟。菩薩為斷諸眾生等一切欲故。令彼善心常相續故。審諦觀察而為療治。電得當知。眾生根行差別難識。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何況凡夫及諸外道。是故電得。或有眾生雖著諸欲。亦能成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有眾生纔觸欲境。或以染心發於語言。便得成熟無上明脫。或有眾生。覩諸妙色心生欲染。彼色變壞即便覺知。欲惱便息深念無常。則能成熟無上明脫。或有眾生雖見女人不生貪著。於後思念方起染心。想彼形容而生愛戀。或有眾生於其夢中見可意色。心生貪著繫念追求。或有眾生聞女人聲便生貪愛。有時暫見離貪染心。便得成熟無上明脫。是故電得。菩薩於是種種貪病及以貪藥善巧了知。而於法界無有二相。於此迷惑法界眾生起大悲心。電得。若貪瞋癡若法界智。無有少法而可得者。菩薩作是念言。如我所見是諸眾生。於此無相自性空寂。假名安立和合法中。起於貪欲瞋恚愚癡。我當於此如實觀察。為彼迷惑貪欲眾生。住於大悲成滿昔願。不動法界以無功用智而成熟之。若有丈夫於彼女人。妄生淨想起重貪染。菩薩即便示現女身。端正殊妙色相具足。珍寶瓔珞種種莊嚴猶如天女昔所未見。隨彼眾生令其愛著。極貪戀已量彼堪任。方便拔其貪欲毒箭。以自在力還變女身。現其人前而為說法。令彼眾生通達法界便沒不現。若有女人於彼丈夫心生愛染。菩薩便為現丈夫身。乃至拔其貪欲毒箭。而為說法令入法界便沒不現。電得。是諸貪行二萬一千。及彼諸行八萬四千。菩薩無功用智。出生無量億千法門。開曉眾生悉令解脫。而亦不念我為眾生如是說法。亦無眾生得解脫者。電得。譬如無熱龍王。以業力故於其宮內出四大河。為諸眾生水陸住者。夏時熱惱而作清涼。潤澤花果滋實五穀。令諸眾生安隱快樂。而彼龍王不作是念。我今令此河水流出。已出當出。然於四河常自汎滿為眾生用。菩薩亦復如是。成就昔願以無功用智說四聖諦。滅除一切生死熱惱。普施人天聖解脫樂。而是菩薩亦不念言。我今說法已說當說。任運住於大悲之心。觀察眾生隨應說法。  復次電得。譬如帝釋有十二那由他諸天女等。以彼帝釋自在力故現其多身。令諸天女於彼欲樂皆得滿足。各自念言。我今獨與帝釋歡娛。而是帝釋實無所染。菩薩亦復如是。於諸眾生應可度者。隨其意樂而成熟之。然是菩薩亦無染著。復次電得。譬如日輪出山峯時。光明普遍照閻浮提。所照之處青黃赤白。種種形色皆悉顯現。而彼日輪一色一光無差別相。菩薩亦復如是。智慧日輪照於法界。出彼眾生執著山峯。所緣一相隨其意樂而為說法。然於法界無有二相。電得。是名菩薩摩訶薩貪行伏藏。菩薩證得此伏藏已。或於一劫或過一劫。隨諸眾生種種意樂現無量身。以種種言詞而為說法。然於法界亦無二相。復次電得。譬如真金由工巧力。隨意所作種種瓔珞莊嚴之具。其相各異而彼金性無有差別。菩薩亦復如是。善觀法界隨諸眾生。種種意樂現無量身。以種種言詞而為說法。然於法界亦無二相。是為常入法界一相。菩薩獲得如是伏藏。能為眾生種種說法。彼聞法已具足富有無盡聖財。生死貧窮悉皆永斷。  復次電得。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瞋行伏藏。謂諸眾生憍慢相應。計我我所住自他相。從久遠來不修慈忍。瞋恚熱惱自壞其心。於佛法僧不生憶念。瞋毒所覆迷惑於法。菩薩於彼多瞋眾生。終不起於損害傷惱。唯作是念。奇哉眾生愚癡迷惑。乃於諸法本性寂靜。無垢濁無和合無違諍遠離法中。顛倒相應妄生瞋恨。如是念已。住大悲心常自懇惻。設有支解其身分者。為欲調伏瞋行眾生安住忍辱。若彼無量瞋行眾生。互相違背心懷恚恨。是業成已當墮毒蛇惡趣之中。住忍菩薩以慈念力化此眾生。能令不受惡趣之報。決定當得證於平等。是名菩薩善巧方便。滅除眾生瞋恚之行。  復次電得。菩薩若見瞋惱眾生。作是念言。一切諸法本性清淨。此諸眾生隨相而行妄生分別。於此平等無違法中而起瞋心。彼諸眾生於法界性不能了知。若此眾生見法性者。終不於他而生忿害。以不了知法界本性是故生瞋。菩薩於彼多瞋眾生。倍增慈愍住於大悲。成滿昔願以無功用智。為壞眾生瞋恚行故。開示演說種種法門。而亦不念我為眾生除瞋說法。何以故。菩薩善觀法界相故。是為菩薩安住法界。無差別相滅煩惱行。電得。譬如不除黑闇得現光明。亦非無能除黑闇者。如是黑闇及光明性。皆如虛空無有差別。菩薩亦復如是。依此法界無差別智。善巧說法摧滅種種瞋行眾生。不於法界而作差別。電得。譬如日輪所出光明。隨所照處皆日輪攝。菩薩亦復如是。為欲調伏滅除瞋行。所有言說皆是法輪。不於法界而作差別。如是瞋行二萬一千。及彼諸行八萬四千菩薩。成就無功用智。隨彼眾生種種瞋行。而為說法不作是念。我為眾生今現說法已說當說。是名菩薩摩訶薩瞋行伏藏。菩薩證得此伏藏已。若於一劫若過一劫。隨諸眾生種種意樂。以種種文字語言方便演說。不能得其瞋行邊際。而是菩薩智慧辯才亦不可盡。是名菩薩善說法界無差別相。獲得如是瞋行伏藏。  復次電得。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癡行伏藏。電得。諸菩薩等如是之行甚為難事。謂諸眾生隨惑行者。惱害他者。無明胎?所纏裹者。如蠶處繭自繫縛者。於法界中無方便者。不善觀察所應行者。著我見者。行邪道者。住鈍行者。難出離者。為如是等迷惑眾生。從初發心起大加行。不生疲苦亦無懈怠。如是思惟。應以何緣何等勝解云何說法。令此眾生入菩薩行而得解脫。菩薩往昔善觀法界。以無功用智住於大悲。知彼眾生迷法界已。隨力所堪而為說法悉令調伏亦不念言我今說法已說當說。以彼往昔誓願力故善觀緣起自然演出百千法門。斷除眾生無明業行令得解脫。電得。譬如良醫善療眾病。先善綜習醫方諸論。纔見病相皆悉了知。呪藥所施無不除愈。菩薩亦復如是。善觀法界以無功用智。為彼積集癡行眾生。隨其根性開示演說。百千法門悉令明了。電得。是名菩薩摩訶薩癡行伏藏。菩薩證得此伏藏已善觀緣起。為如是等癡行眾生。若於一劫若過一劫。隨其性欲以種種文字語言善巧演說。不能得其癡行邊際。而是菩薩智慧辯才亦不可盡。是名菩薩於一切法無差別相善巧宣說。獲得如是癡行伏藏。如是癡行二萬一千。及彼諸行八萬四千。菩薩為斷如是行故。開示演說百千法門是名菩薩癡行伏藏。  復次電得。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等分行伏藏。譬如四面鏡輪。清徹明淨無諸垢翳。懸於四衢所對色像。皆於中現無有增減。而此明鏡亦不念言。我能現此種種色像。然善磨瑩此鏡輪已。一切諸相自然而現。菩薩亦復如是。法界鏡輪善磨瑩已。住無功用三昧。隨諸眾生心行差別。開示演說百千法門。悉令了知皆得解脫。不起法相及眾生相。何以故。菩薩善觀法界相故。於此四行相應眾生如實了知。隨其根性而為說法。而於法界及眾生界。如實觀察無有二相。爾所法界及眾生界。明見無二無差別故。電得。譬如虛空無有種種差別之相亦無建立。菩薩亦復如是。善觀法界了一切法入於一相。亦由往昔誓願力故。隨眾生行種種說法。而於法界無有差別。電得。此等分行二萬一千及彼諸行八萬四千。菩薩觀察悉皆明了。譬如良醫知病授藥。以無功用智種種說法。是名菩薩摩訶薩等分行伏藏。菩薩證得此伏藏已。為諸眾生若一劫若過一劫。隨其志樂以種種言詞善巧宣說。不能得其諸行邊際。菩薩智慧辯才亦不可盡。是名菩薩善說法界無差別相。獲得如是等分行伏藏。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三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四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盡伏藏會第二十之二  復次電得。菩薩成就如是智已。於諸眾生根行意樂。善巧了知。若見多貪眾生。為欲調伏療其病故。示同凡夫現受諸欲。具有妻子家業資生。猶如蓮花而不染著。有諸眾生癡無智慧。不知菩薩善巧方便而作是念。何有智者貪受諸欲不異凡夫。便謂菩薩遠離菩提。如是眾生心不淨故。起大瞋忿不生敬信由此業故身壞命終墮大地獄。復以菩薩密化因緣罪報畢已。決定當得入於平等。電得。譬如猛火隨投草木。一切熾然悉成於火。菩薩亦復如是。智火熾然。所有眾生。若貪瞋癡。若善不善。菩薩於彼與之同行。一切熾然皆成智慧。是名菩薩不共之法。又如須彌山王不共之相。所謂四面四寶所成。隨諸眾生青黃赤白種種色相。彼若往詣瑠璃面者。皆同一色如彼琉璃。詣金色面皆如金色。銀頗梨色悉皆同等。菩薩亦復如是。得不共法。隨諸眾生若貪瞋癡。若善不善。至菩薩所與之同行。一切皆令入菩薩智。彼心不淨自惡業故。或墮地獄餓鬼畜生閻摩羅界。以是菩薩不共功德。及願力故罪報畢已。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電得。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五濁世時。有佛出現號曰寶聚功德聲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世壽命百二十歲。如我今日。彼諸眾生極重貪欲。瞋恚愚癡煩惱覆蔽違逆父母兄弟朋友。不順和上及阿闍梨。不知恩德。常懷毒害姦詐賊心互相破壞非理而行。於佛法僧不生敬信。慳悋鄙弊行餓鬼法。彼佛剎中有如是等。諸惡眾生難可調伏。時彼世尊。亦以往昔誓願力故。於此惡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佛復有二萬二千大聲聞眾。彼時有王名曰廣授。自在王化統閻浮提。於佛法中信心清淨。請彼如來及比丘眾。於夏安居廣設供養。爾時有一法師比丘。名為無垢。具足辯才善巧說法眾所樂聞。開示眾生常不疲倦。凡所說法無有希求。容相熙怡先言問訊。色力具足顏貌端嚴。為諸眾生之所樂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復有新學年少比丘。常隨無垢出入王宮無有障礙。種種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時彼眾中多有比丘。不知修習身戒心慧。不敬佛法及以眾僧。常見斷見及我見等。謗於佛法輕躁難調。不攝諸根住於非法。無沙門行自稱沙門。身口意業悉皆邪僻。時彼世尊。過安居已便入涅槃。其王廣授。以赤栴檀闍維供養。造立八十俱胝寶塔。以赤栴檀而為欄楯。四面皆有金色蓮花。無垢比丘。佛所記別。多聞第一。於佛滅後弘宣正法。隨所遊行城邑聚落。教化無量百千眾生皆令住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多有諸惡比丘。不知修行。常懷嫉妬。為魔所惑。詣彼王所而作是言。王所師敬無垢比丘。出入王宮無有禁制。而彼比丘未離貪欲。非時而食香鬘嚴身。實非梵行不應供養。我為此事來告於王。莫於過後佛正法中而生不信。時有一魔名為極惡。即自變身作比丘像。復詣王所如前重說。時廣授王數聞此語。即作是念。無垢比丘精勤有智我所尊重。若有此事終無是處。作是念已。爾時魔眾。於虛空中便現半身。向彼王所而說偈言。 王應學伎藝  善識於機宜
 廣授不能知  非是人王相
 佛羅漢弟子  已具於大智
 如是語不依  云何隨斷見
 比丘為利益  告汝以誠言
 斷見惡趣人  實非修梵行
 彼人於宮內  共采女娛樂
 王應與侍從  親覩離疑心
 王聞如是事  心生大驚怖
 即便將侍從  速疾詣宮中
 無垢時在宮  演說第一義
 諸法自性空  無我無壽者
 王與諸兵眾  俱為魔所惑
 見宮中婇女  圍遶於比丘
 瞋猛如醉象  便勅旃陀羅
 比丘污我宮  當治以苦法
 臣佐及眷屬  皆為魔所持
 於無罪比丘  隨忿而生害
 魁膾持刀進  無垢便悲泣
 王語汝非法  何故而復悲
 無垢白王言  是事難自表
 且待須臾間  我當有明證
 王聞比丘言  即止於魁膾
 當試作何事  汝應速宣說
 成就勝意樂  行慈利世者
 合十指爪掌  而發於誓言
 大王汝當知  若實無此事
 願地六種動  空中雨妙花
 當發如是言  大地六種動
 空界雨天花  魔眾懷憂惱
 王時生淨信  禮足求歡喜
 我當墮地獄  無依願覆護
 咄哉遇此惡  如何起毒心
 無覆無所依  所從唯惡友
 十方我無護  唯有於大師
 我當捨王位  盡壽歸依住
 比丘知彼王  及眷屬志樂
 為說第一義  王聞得正信
 與百億眷屬  捨王位出家
 修習頭陀行  不受他人請
 時王後宮內  婇女八萬人
 聞說第一義  皆住不退轉
 王依於佛教  二十四年中
 日夜常懺悔  罪業猶不盡
 百俱胝眷屬  惡心向法師
 由此命終後  墮於無間獄
 多億年受苦  罪畢遇如來
 以昔恐怖因  餘報常羸劣
 次第轉修習  供養千億佛
 各於餘國中  悉皆成正覺
 俱同一名字  號功德名稱
 時彼廣授王  慈忍比丘所
 由起毒害意  於多億歲中
 受昔惡業對  墮大叫地獄
 畢此業報已  還得於人身
 值普眼如來  親近常供養
 由此轉奉事  八十俱胝佛
 然後成正覺  今則我身是
 彼比丘欲害  無罪法師者
 當來得作佛  彌勒菩薩是
 時彼王宮內  八萬諸婇女
 淨信植眾德  承事無量佛
 於今復發行  大願利眾生
 當奉千億佛  各成等正覺
 我今告汝等  一切勿生害
 修慈佛所讚  速得大菩提  是故電得。於諸眾生根性志樂不能善知。應一切時勿生害心。電得。譬如諸山須彌為最。如來智慧亦復如是。於諸智中最尊無上。譬如一切諸水之中海為最勝。如來智慧亦復如是。於諸智中最為深大。又如諸國王中轉輪聖王最為尊上。如來智慧亦復如是。於諸智中為無上上。電得。如來成就如是智故。一切眾生貪瞋癡行心心轉變如來悉知。一彈指頃皆能攝受。電得。如來成就一切種智。如明眼人自觀掌中五菴羅果。不用功力明了無疑。如來亦爾。了知一切眾生心行。於大眾中種種說法。無量無邊佛世界中貪行相應諸眾生等。為貪熱惱晝夜尋思虛過於時。我悉知見。為貪熱惱起於身口種種之業。我悉知見。瞋行眾生瞋忿覆心互相憎嫉。以毒害故墮無間處。我悉知見。癡行相應諸眾生等。無明闇迷惑執著樂隨邪見。我悉了知。有堪任者。不堪任者。有增進者。有退失者。於如來乘種善根者。於緣覺乘種善根者。於聲聞乘種善根者。我悉了知。如來成就如是智慧。處大眾中能了眾生心行差別。知非時故默然捨住。但作是念。此諸眾生於法迷惑不能解了。如來具足殊勝根力。善知時故。堪調伏者。勝志樂者。能堪忍者。受善言者。我悉了知。如是知已於彼眾生攝受利益。是故電得。初業菩薩未入正位。於諸眾生勝志樂行不能善知。若在家若出家。皆不應起嫌害之心。勿於長夜自致衰惱。是故菩薩從初發心。當於一切住大乘者生於佛想。於餘眾生雖復見彼作諸惡業。而亦不起損害之心。何以故。如來常說。若諸眾生於白淨法有少缺減。終不能得入於涅槃。菩薩若見貪行眾生。應作是念。彼為貪欲熱惱所燒。是我過咎。見彼瞋恚及以愚癡熱惱燒者。皆悉念言是我之罪。何以故。我見一切眾生病苦。應為求藥方便療治。我先誓願除眾生病。而今捨置是我過咎。菩薩成就如是意樂。自省其過。於諸眾生深起慈心。若遇殺害割截身分。於彼怨所生反報心。無有是處。電得。菩薩如是正修行時。過去所有不善之業永盡無餘。未來不善終不更起。電得。乃往古昔無量阿僧祇劫然燈佛前。有佛名勝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世界名光明。在安隱王城林中而住。爾時有旃陀羅名為可畏。兇險好殺安忍無慈。手塗於血見者皆懼。時旃陀羅。繫牛其舍方入欲殺。牛見驚怖掣繩奔走。往於勝生如來林所。時旃陀羅持刀隨逐。彼牛惶怖墜於深坑。其命將終楚痛號吼。時旃陀羅見是牛已更增忿怒。便入坑中持刀欲殺。未下之頃。爾時勝生如來。於彼林中。無量百千大眾圍遶。廣為分別緣起法門。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因緣一切皆是純大苦集。電得。於此緣中無明於行無思無覺。行於無明亦無思無覺。乃至生於老死無思無覺。老死於生亦無思無覺。如是諸法性不可得。無行無念無我我所。本性清淨各不相知。凡夫不聞如是法故。執色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乃至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由此執著我我所故。無常計常。苦計為樂。不淨計淨。無我計我。生四顛倒。顛倒見故無明迷惑不正思惟。隨心染著不能破壞。有愛繫縛生死輪迴相續不斷。智者善觀法界相故。不見有少我人眾生。乃至壽命生老病死。繫縛殺害而可得者。電得。爾時可畏旃陀羅。於是時中遙聞如來說法之聲。即便覺悟尋止殺心。棄所持刀從坑而出。往詣佛所頂禮雙足却住一面。白言世尊。我今願欲於佛法中出家為道。佛言可爾。善來比丘即成沙門得具足戒。爾時勝生如來。知彼意樂漸已成熟。廣為演說諸菩薩行。可畏聞已證無生忍。於佛法中永不退轉。彼牛得聞如來所說緣起法句。其聲微妙心生喜悅。命終之後生兜率天。得見彌勒成就正信。如是電得。諸眾生行甚深微密難識難知。是故電得。菩薩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善知眾生根行。於一切眾生中住平等心無礙之心。於一切法常無染著。捨諸所有。修持淨戒。安住忍辱。發起精進。入諸禪定。如實觀察一切法性。電得。菩薩圓滿如是六法。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云何圓滿。所謂依止一切智智而修行故。電得。何者是諸菩薩法伏藏。所謂菩薩見一切色如實了知。本來不生自性清淨。菩薩於色得善巧故。則能成就四無礙辯。何等為四。所謂義無礙。法無礙。詞無礙。樂說無礙。義無礙者。於諸色義無罣礙故。云何色義。謂第一義。云何第一義。謂色不可得故。成就如是第一義智。名義無礙。法無礙者。於諸色法如實觀察。如實了知。名法無礙。詞無礙者。謂於諸色以無礙智。善巧言詞種種分別。名詞無礙。樂說無礙者。謂於諸色隨眾生機開示演說。無染無著。名樂說無礙。菩薩成就如是智已。普於一切迷惑執著色法眾生。隨其性欲以無功用智如應說法。而於法界不作二相。廣說乃至香味觸法亦復如是。電得。是名諸菩薩摩訶薩法伏藏。菩薩證得此伏藏已。為欲調伏於如是等諸境界中迷惑眾生。隨其意樂於一一處。若一劫若過一劫。以種種言詞善巧宣說。亦不能得諸處邊際。菩薩智慧亦無損減。不離法界隨順無二無差別故。是名菩薩善巧演說一切諸法無差別相。獲得如是法伏藏已。能為眾生如應說法。令得具足無盡法財。生死貧窮悉令永斷。電得。是名菩薩摩訶薩五種伏藏。大伏藏。無盡伏藏。遍無盡伏藏。無邊伏藏。菩薩成就如是伏藏。圓滿殊勝諸功德故少用功力。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此伏藏法門時。電得菩薩得陀羅尼。五百菩薩得電光明三昧。三萬六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月幢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無功用智。是義云何。佛告月幢。若有菩薩於善法中身心相應攀緣造作。是名功用。若有菩薩身心調柔無念無依離修行相。以彼成就往昔願智。億千佛剎所可施為種種示現。而於法界亦無所動。常演說法無少法相。以四攝法成熟眾生。亦無眾生而可度者。嚴淨一切諸佛剎土。而亦不見不淨佛剎。常念諸佛不觀色相。遊諸佛剎不離法界。是名菩薩無功用智。菩薩成就如是智故。滿足眾生一切希望。而於所作亦無染著。爾時世尊說此無功用智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釋提桓因與忉利天。於上空中雨曼陀羅花。優鉢羅花。拘物頭花。波頭摩花。分陀利花。栴檀末香而散佛上。天鼓自鳴。大光遍照。昔未曾見。眾生遇者身得清涼。爾時世尊告電得菩薩言。過去如來應正等覺。皆於此處開示演說如是法門。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亦於此處開示演說如是法門。現在無量阿僧祇世界中諸佛如來。為此法門不斷絕故。放大光明。爾時長老阿難。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當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經名為無盡伏藏。亦名說一切法無差別相。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佛說此經已。電得菩薩。長老阿難。及諸四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四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授幻師跋陀羅記會第二十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眾所知識。菩薩摩訶薩五十人。得大神通變現自在。證無生忍及陀羅尼。其名曰師子菩薩。師子慧菩薩。妙栴檀菩薩。調御菩薩。大調御菩薩。光勝菩薩。光現菩薩。光威菩薩。光嚴菩薩。明覺菩薩。眾上菩薩。調御眾生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彌勒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等。而為上首。復有四大天王釋提桓因。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并諸無量天龍夜叉阿修羅乾闥婆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眾所圍遶。如來世尊大名稱故普聞世間。所謂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見者。成就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五眼具足。記說神變。教誨神變。神通神變。皆悉圓滿。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城邑草木叢林須彌山等大海江河諸天宮殿。置一毛端令住虛空。或經一劫。或過一劫。隨念所期而不傾動。時王舍城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一切人民。皆於如來深生尊重。以諸上妙飲食衣服臥具湯藥恭敬供養。於彼城中有一幻師名跋陀羅。善閑異論工巧呪術。於諸幻師最為上首。摩竭提國。唯除見諦之人及於正信優婆塞優婆夷等。諸餘愚人皆被幻惑無不歸信。時彼幻師。聞於如來功德名稱。便生是念。今此城中一切眾生。悉皆於我生尊重心。唯有瞿曇沙門猶未信伏。我今應當往彼較試。彼若歸我。摩竭提人必皆於我倍加恭敬。時彼幻師。宿殖善緣成熟時至。及由世尊威德力故。從王舍城往耆闍崛山。覩佛光明踰百千日。面輪嚴好猶如滿月。身相圓滿如尼拘陀樹。毫相清淨如摩尼光。其目紺色如青蓮花。乃至梵天無能見頂。以六十種清淨音聲為眾說法。而此幻師雖覩如來威德特尊猶懷邪慢。復更念言。我今應當試驗於彼。若是一切知見之者應知我意。作是念已。前禮佛足。而作是言。願於明日受我微供。  爾時世尊觀彼幻師及王舍城諸眾生等根熟時至。為成熟故默然受請。時彼幻師。既見世尊受其請已。復作是念。今此瞿曇不識我意。定知非是一切智人。即便辭退作禮而去。尊者目連。時在會中既覩斯事。前白佛言。此跋陀羅欲於如來及比丘眾有所欺誑。唯願世尊勿受其請。佛告目連。莫作是念。然貪瞋癡能為誑惑。我於是事久已斷滅。證得諸法本無生故。我於長劫安住正行。何有人能欺誑我者。汝今當知。彼之所作非真幻化。如來所作是真幻化。所以者何。現證諸法皆如幻故。假使一切諸眾生類。皆成幻術如跋陀羅。比於如來百分千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復告目連。於意云何。彼之幻師頗能變現三千大千所有世界令嚴飾不。答言不也。目連當知。我今能於一毛端中。變現莊嚴恒沙世界。猶未盡於如來神力。目連當知。有大風輪名為碎壞。彼能破壞三千世界。復有風輪名毘嵐婆。能壞世界。復能成立。復有風輪名為鼓動。彼風常能旋轉世界。復有風輪名為安住。彼風能行有頂之處。復有風輪名為飄散。彼能飄散須彌山王及黑山等。復有風輪名為猛焰。劫火燒時能飄猛焰上至梵天。復有風輪名為止息。劫火燒時彼能止息劫火所燒。復有風輪名為清涼。能使一雲普覆三千大千世界。復有風輪名為遍霔。劫火燒時普於世界降霔大雨。復有風輪名為乾竭。劫水漂時能令彼水悉皆枯涸。如是風輪我若具說窮劫不盡。目連當知。於意云何。此之幻師能於如是諸風輪中暫安住不。答言不也。佛言目連。如來能於如是風輪。行住坐臥得無搖動。又復能以如是風輪內芥子中。現諸風輪所作之事。然於芥子無增無損。而諸風輪不相妨礙。目連當知。如來成就幻術之法無有限極。  爾時尊者大目乾連。及諸大眾。聞於如來作是說時。生希有心頂禮佛足。同聲唱言。我等今者遇大威德神通導師獲大饒益。若有得聞如來世尊如是神力深生信解。此人必當獲大善利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彼幻師即於其夜。詣王舍城於最下劣穢惡之處。化作道場寬廣平正。繒綵幡蓋種種莊嚴。散諸花香覆以寶帳。復現八千諸寶行樹。其寶樹下一一皆有師子之座。無量敷具悉皆嚴好。為欲供養諸比丘故。而復化為百味飲食。并現五百給侍之人。服以白衣。飾以嚴具。作是化已。時四天王來至會中。告幻師言。汝於明日為供如來。化作如是無量嚴具。由是因緣獲大功德。我今為欲助於汝故。供養如來。於此化為第二道場頗能聽不。時彼幻師聞是語已。生奇特心即便聽許。於是四王。即便變現無量殊妙莊嚴之具。倍於幻師幻化之事。時天帝釋。復與三萬諸天子等。來詣道場語幻師言。我今亦欲因汝供養莊嚴道場。幻師驚悚又便聽許。於是天帝為如來故化作堂宇。猶如三十三天殊勝之殿。又復化作波利質多。俱鞞陀羅。天妙樹等。次第行列。幻師爾時見斯事已。嗟歎驚悔欲攝所化。盡其呪術幻化之事宛然如故。便自思念。此為甚奇。我從昔來於所變化隱現從心。而於今時不能隱沒。必由為彼如來故然。時天帝釋知彼心念。告幻師言。汝於今者為如來故。莊嚴道場無能隱沒。以是當知。若復有人於如來所。乃至發於一念之心。由斯善本。畢竟能作般涅槃因。彼聞天帝作如是說。心甚歡喜過夜分已。往如來所。白言世尊。我於今時營辦已訖願垂哀慜。  爾時世尊於晨朝時著衣持鉢。與諸大眾恭敬圍遶。入王舍城赴彼幻師道場之所。摩竭提國外道梵志婆羅門等。咸願如來為於幻師之所幻惑。為欲見故皆來集會。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樂欲見聞如來神變及師子吼。亦皆集會。爾時如來以佛神力。令彼幻師帝釋四王。各見世尊在於已所莊嚴之處。彼時幻師既見是已捨於憍慢。前禮佛足。白言世尊。今於如來悔過發露。我先於佛妄生欺誑。幻化種種莊嚴之事。後雖漸悔無能隱沒。爾時世尊告幻師言。一切眾生及諸資具皆是幻化。謂由於業之所幻故。諸比丘眾亦是幻化。謂由於法之所幻故。我身亦幻智所幻故。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一切眾生共所幻故。凡所有法無非是幻。因緣和合之所幻故。汝今應以幻化飲食隨次而行。時彼幻師。與四天王釋提桓因。并來眷屬。及所幻化給侍人等。即持飲食施佛及僧。同會眾人悉皆充足。爾時摩訶迦葉而說偈曰。 知食是幻化  受者亦復然
 了此平等時  乃名為淨施  大目乾連曰。 知座是幻化  坐者亦復然
 了此平等時  乃名為淨施  舍利弗曰。 如化給侍人  受者心亦然
 施者能如是  乃名為淨施  須菩提曰。 勿以施為施  勿以受為受
 施者能如是  乃名為淨施  阿難陀曰。 所施如虛空  受者不可得
 遠離於身心  其施最清淨  光幢菩薩曰。 譬如彼幻師  幻化莊嚴事
 諸法皆如是  愚人不覺知  光嚴菩薩曰。 如座及諸樹  皆幻心所為
 幻心與虛空  何有少差別  師子菩薩曰。 野干未曾聞  師子所哮吼
 其心無所懼  嘷叫林樹間
 適聞師子聲  藏竄而無所
 幻師亦如是  不對如來前
 常於外道中  自讚超過佛
 幻師雖造作  幻術有其邊
 如來所成就  幻術無窮盡
 一切諸天魔  莫能知邊際  師子慧菩薩曰。 了知給侍人  飲食并食者
 一切皆幻化  善施無過上  彌勒菩薩曰。 如火得蘇油  展轉而增盛
 世尊對幻師  幻化亦如是  文殊師利菩薩曰。 此會眾善事  如本未曾為
 一切法皆然  常等於前際  爾時世尊為欲成熟彼幻師故。化一長者入於會中。謂幻師曰。汝今於此欲何所作。幻師答言。我為供養沙門瞿曇設諸飲食。長者告言。莫作是說。如來今者與諸比丘。在闍王宮受供而食。佛神力故。令彼幻師見於如來與諸比丘在彼而食。又復化作第二長者。謂幻師言。汝何所作。幻師答言。我為供養沙門瞿曇。長者復言。莫作是說。如來今者與諸比丘。在於梵志里巷之中巡行乞食。佛神力故。令彼幻師還見如來與諸聖眾在里巷中巡行乞食。又復化作第三長者。告幻師言。如來今者在彼醫王耆婆園中。為諸四眾宣說妙法。佛神力故。令彼幻師皆見如是。次復化作釋提桓因。來詣幻師而復告言。如來今在三十三天為眾說法。彼時幻師復見如來。在天眾中演諸法要。爾時幻師復於林樹花葉之間。及諸一切師子座上。并王舍城里巷垣牆。室宅堂殿及諸勝處。皆見如來具諸相好。亦於一切諸如來所。自見己身悔過發露。彼時幻師。唯見佛身餘無所見。歡喜踊躍。而便獲於念佛三昧。從三昧起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我昔於閻浮  幻化無過上
 今比佛神通  無能及少分
 由是方了知  諸佛難思力
 隨心能變現  化佛如恒沙
 所見諸如來  皆具於相好
 願尊為顯示  何者是真佛
 於此諸如來  我欲修供養
 願尊為我說  何者為勝果
 若人於佛所  不生尊重心
 如是諸凡夫  退失於安樂
 今於世尊前  發露先所犯
 妄試如來罪  永願滅無餘
 梵釋并大眾  願皆證知我
 為度諸群生  今發菩提心
 以智慧光明  覺悟於世間
 施與甘露法  悉皆令充滿
 若人於佛所  見如是神變
 及聞悅意言  勝行無礙智
 何有明慧者  不發菩提心
 願示菩提道  及遍清淨行
 何等為修行  二乘不能入
 云何所行處  尊重而供養
 云何具威儀  及離諸疑悔
 云何於多聞  無厭修堅實
 云何為人說  令樂於正法
 無希利養心  及善知恩報
 云何於眾生  常為不壞友
 云何近善友  捨離惡知識
 云何值諸佛  供養心無倦
 云何為學處  尊重及清淨
 云何定種姓  成就如理心
 及捨不如理  具足正思惟
 云何無怯弱  不為魔所攝
 思惟於義理  不捨諸眾生
 云何不應捨  不取而攝取
 得入於正行  具足善方便
 云何修慈悲  成就諸神通
 證於無礙辯  及得陀羅尼
 云何獲法忍  清淨之辯才
 當捨應捨法  得入甚深義
 云何於誓願  一切皆圓滿
 於諸波羅蜜  而得不退轉
 我於如是法  當願勤修行
 唯願大悲尊  為我廣宣說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了一切法  皆同於幻化
 是人則能現  百億諸佛身
 往於俱胝剎  度脫諸眾生
 譬如跋陀羅  無色現眾色
 不生亦不滅  無住無去來
 世尊變化身  及與比丘眾
 亦無有生滅  乃至於涅槃
 此皆是如來  不思議神變
 亦如幻化者  現象馬軍陣
 迷惑諸眾生  妄見為真實
 如是象馬軍  無性亦無生
 諸佛無色相  無去亦無來
 住於我見人  妄生於佛想
 不應以色相  種族及生處
 乃至梵音聲  而欲觀如來
 亦難以心識  分別於諸佛
 諸佛法性身  超過於三世
 自性離諸相  不墮於法數
 所現諸如來  自性無生起
 亦無蘊界處  住於無所依
 如是佛法身  非五眼能見
 若謂我見佛  是則不能見
 以無見為見  如空中鳥跡
 如汝所見佛  及餘未見者
 平等如虛空  一相無差別
 戒定慧解脫  及解脫知見
 一切諸如來  功德無差別
 皆住於空性  於法無所著
 一切皆幻化  無性亦無生
 供養一如來  則供於多佛
 諸佛之法身  平等無差別
 如是一切佛  咸能生福利
 普施諸如來  皆獲於大果
 同證於平等  清淨之法性
 是故諸如來  無種種差別
 如汝先所問  何者為真佛
 當捨散亂心  諦聽我宣說
 應住正念慧  觀察於諸法
 一切皆無生  妄見為真實
 色相若有生  則應亦有滅
 是故諸如來  畢竟無有生
 彼亦非己生  亦無有散滅
 由是觀如來  以無見為見
 如汝所見佛  不依止方所
 一切諸凡夫  皆依於五蘊
 應當於彼蘊  如佛而觀察
 諸佛及諸法  乃至於眾生
 以無相為相  無有依止者
 若作是觀察  速證於菩提
 諸法皆非有  由妄分別生
 因緣體性空  離作者性故
 如是能了達  因緣作者空
 彼則能了知  離染清淨法
 以清淨法眼  得見諸如來  時彼幻師聞是說已得順法忍。五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二百菩薩證無生忍。爾時世尊飯食已訖。欲滿幻師所施願故。復說偈言。 能於所施物  施者及受人
 等無分別心  是則施圓滿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我等願於如來以佛神力加持幻師。今所施設莊嚴之事。於七日中令不隱沒。是時如來為眾請故。令彼幻師幻化道場。滿足七日嚴飾如故。爾時如來與諸比丘及大菩薩。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恭敬圍遶。還耆闍崛山為眾說法。爾時幻師復往佛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却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願為演說諸菩薩道。勤修行者速當得至菩提道場。佛言。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幻師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言善男子。有四種法。是菩薩道。若能修行速當得至菩提道場。云何為四。一者於菩提心永不退失。二者於諸眾生常無棄捨。三者一切善根求無厭足。四者護持正法起大精進。善男子。菩薩復有四法遍清淨行。云何為四。一者律儀清淨。二者意樂清淨。三者智慧清淨。四者受生清淨。復有四法。唯菩薩行。非彼二乘之所能入。云何為四。一者修習禪定而不隨生。二者於甚深義心能簡擇。三者於諸眾生起大悲心。四者種種辯才演法無礙。復有四法所行之處。云何為四。一者樂住閑寂。二者厭於憒閙。三者於諸眾生起大慈心。四者能了諸行無有去來。復有四法尊重供養。云何為四。一者不惜身命。二者心常歡悅。三者捨離憍慢。四者如說修行。復有四法威儀具足。一者知時。二者知處。三者寂靜。四者真實。  復有四法能離疑悔。云何為四。一者於惡作事應預防護。二者於諸智人當樂親近。三者於所聞義常善思惟。四者不以慈心不舉他過。復有四法多聞無厭。云何為四。一者增長自他正智慧故。二者於他疑惑能斷除故。三者於佛正法能攝受故。四者於諸如來讚無盡故。復有四法多聞堅實。云何為四。一者聞正法已能善解了。二者聞正法已不作諸惡。三者聞正法已為他開示。四者聞正法已迴向菩提。復有四法說法利益。云何為四。一者常受他人香味飲食。二者恒受衣服種種供養。三者令魔眷屬勢力羸弱。四者諸天護持魔不得便。復有四法令他信樂所說之法。云何為四。一者心少欲故。二者常知足故。三者語柔軟故。四者身順法故。復有四法能演正法無有希望。云何為四。一者於生死中恒懷怖畏。二者不求世間利養親友。三者於諸眾生常生擁護。四者於諸聖種而能修習。復有四法知恩報恩。云何為四。一者勸諸眾生趣菩提故。二者知所作業不失壞故。三者慈愛眾生如己身故。四者善能修行菩薩事故。復有四法於諸眾生為不壞友。云何為四。一者能被忍辱大甲冑故。二者福利眾生不求報故。三者於大悲心常不退故。四者雖多惱害亦不捨故。復有四法於諸善友應當親近。云何為四。一者成就善巧方便。二者成就殊勝意樂。三者成就菩薩正行。四者成就勸讚菩提。復有四法於諸惡友應當捨離。云何為四。一者讚說二乘。二者令退菩提。三者增長惡法。四者損壞諸善。復有四法得值諸佛。云何為四。一者恒以一心專念佛故。二者稱讚如來諸功德故。三者所受律儀遍清淨故。四者以勝意樂發弘願故。復有四法供養諸佛心無懈惓。云何為四。一者應自慶快我今供養最上福田。二者由我供養一切眾生亦當供養。三者因供養已於菩提心當得堅固。四者覩於如來三十二相善根增長。復有四法於諸學處生尊重心。云何為四。一者超過惡道。二者得生善趣。三者尊重如來。四者圓滿諸願。復有四法所應學處。云何為四。一者於菩提心常不捨離。二者於諸眾生心行平等。三者於波羅蜜精進修行。四者聞無量法不生恐怖。復有四法學處清淨。云何為四。一者不造諸惡。二者深解空性。三者不謗諸佛。四者滅壞諸見。復有四法三昧種姓。云何為四。一者離憒閙故。二者樂寂靜故。三者心無亂故。四者善根增故。復有四法如理之心應當成就。云何為四。一者所修善法迴趣菩提。二者心常宴寂無有執著。三者於解脫門常勤修習。四者曾不求證二乘涅槃。復有四法不如理心應當捨離。云何為四。一者於諸生死有所怖畏。二者於所修行不生信受。三者於祕密教不求勝解。四者於諸善根而不修習。復有四法正思惟心應善修學。云何為四。一者菩薩乃至為一眾生。於無量劫受生死苦。二者應先了知一切眾生根性差別。而為說法令捨煩惱。三者應當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降伏魔軍。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四者當為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眾生。以一梵音演諸法要。復有四法無怯弱心魔不能摧。云何為四。一者觀一切法猶如幻化。二者常與如理正智相應。三者於一切法無所分別。四者於一切相無所執著。復有四法思惟於義。云何為四。一者知一切法從因緣生。二者知無少法名為起者。三者知緣生法彼即無起。四者知法無生亦無滅壞。復有四法不捨眾生。云何為四。一者不捨弘願。二者忍於疲苦。三者不惜身命。四者恒修四攝。復有四法不應捨離。云何為四。一者於諸布施而不捨離。二者成熟眾生而不捨離。三者常自覺察而不捨離。四者增長他善而不捨離。復有四法常應攝受。云何為四。一者微少善根亦當修習。二者增長他善心無懈怠。三者聞說施戒則能信受。四者不求一切利養名譽。復有四法入於正行。云何為四。一者成就通智。二者住大三昧。三者修習空性。四者無所執著。復有四法善巧方便。云何為四。一者菩薩於諸發心。以菩提心而為上首。乃至煩惱猶令順趣無上菩提。何況發起諸善心等。二者觀諸眾生乃至住於邪見之者皆為法器。三者了知諸法無有自性。四者修習解脫於三昧門無執著想。復有四法修大慈心。云何為四。一者修大慈心救護眾生。二者修大慈心度脫眾生。三者修大慈心覺悟眾生。四者修大慈心為令眾生入涅槃故。復有四法修大悲心。云何為四。一者修大悲心為令眾生離諸惡道住善趣故。二者修大悲心為令眾生捨諸惡行習善法故。三者修大悲心為令眾生離於小乘入大乘故。四者修大悲心為令眾生離於生死得涅槃故。復有四法成就神通。云何為四。一者不惜身命無愛戀故。二者了一切法如幻化故。三者於諸眾生起尊重故。四者修奢摩他無散亂故。復有四法得無礙辯。云何為四。一者隨順於義不隨於文。二者隨順於法不隨於人。三者了達諸法離於文字。四者依了文字演說無盡。復有四法得陀羅尼。云何為四。一者於諸多聞無有厭足。二者於多聞者恭敬供養。三者以種種名說真實義。四者隨祕密教能正趣入。復有四法能得法忍。云何為四。一者多修勝解。二者無有退轉。三者資糧圓滿。四者精勤無倦。復有四法得淨辯才。云何為四。一者於說法人無所違逆。二者尊重法師恭敬聽受。三者不以多聞而自憍慢。四者於少聞者不生輕賤。復有四法應當捨離。云何為四。一者於貪瞋癡應當捨離。二者於聲聞乘應當捨離。三者於緣覺乘應當捨離。四者於善法相應當捨離。復有四法入甚深義。云何為四。一者於有為法深達緣起。二者於祕密義能正了知。三者於諸法性深生正解。四者於一切法了達空義。復有四法令願圓滿。云何為四。一者尸羅清淨。二者淨除惡業。三者無有諂誑。四者增長善根。復有四法。於諸波羅蜜而得不退轉。云何為四。一者以善巧方便能於一波羅蜜遍通諸波羅蜜。二者以善巧方便隨了一眾生遍了一切眾生。三者以善巧方便證於一法清淨遍證一切諸法清淨。四者以善巧方便了知一佛。遍能了知一切諸佛。何以故。由於法性無差別故。  佛說如是。菩薩四法門時。幻師跋陀羅。證無生忍心懷踊悅。即昇虛空其身去地七多羅量。爾時世尊熙怡微笑。從其面門放無量光。其光普照諸佛世界。還於如來頂上而沒。爾時尊者阿難。作是念言。如來應正等覺。現此微笑非無因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普聞三界遍知尊  威德智處難思者
 已達菩提功德岸  今現微笑有何緣
 十方五趣諸眾生  心行種性上中下
 如來於彼悉能了  今現微笑有何緣
 人天八部諸大眾  所出種種妙音聲
 比於如來清淨音  乃至不及歌羅分
 世尊光明遍十方  普照無量諸佛剎
 日月摩尼梵天光  無有能比如來者
 已了性空甚深法  無我無人及眾生
 有無二邊皆捨離  善知三際如水月
 今誰趣於最上乘  紹繼如來法種性
 生於廣大三寶中  微笑因緣願宣說
 如來所現微笑光  為彼諸乘有差別
 於膝於肩而沒者  如斯為彼二乘人
 今者所放無量光  此光入於如來頂
 天中勝者為何人  於此佛乘當授記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見是跋陀羅不。白言已見。佛告阿難。此善男子。過於九萬二千劫。於大莊嚴土善化劫中。當得成佛。號曰神變王如來應正等覺。彼佛國土人民熾盛安隱豐樂。地平柔軟如兜羅綿。花果諸樹次第行列。幢幡寶蓋以為莊嚴。眾樂自鳴妙香充遍。所須飲食應念而至。諸所受用資生之具。如忉利天而無有異。彼國常現種種莊嚴。是故號為大莊嚴土。於彼國內一切人民。皆住大乘深信堅固。彼神變王如來。壽十千歲。正法住世滿百億年。臨涅槃時。授名稱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告言。汝於來世。次當作佛。號一切最勝如來應正等覺。時跋陀羅。聞於如來如是記已。從空而下頂禮佛足。而作是言。我今歸命如來應正等覺及法比丘。如是慇懃無量俱胝數百千遍。復作是言。如佛世尊。以於真如無有異故。說一切法不異真如。乃至無有差別。無有缺減。無有分別。無生無作。我今歸依亦復如是。爾時尊者阿難。謂跋陀羅言。汝若如佛所說真如而歸依者。汝今豈於佛法性中有所得耶。幻師答言。我身即是如來法性。所以者何。我及如來無二無別。一切諸法皆真如故。言真如者。則一切法無差別性。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尊者當知。言無二者無所分別。是為無二。何以故。遍知諸法但有名字是佛智故。尊者阿難前白佛言。奇哉世尊。此跋陀羅。乃有如是智慧辯才。昔以幻化惑亂世間。今時復以智慧惑亂。佛告跋陀羅言。善男子。汝實爾耶。跋陀羅言。如佛所作惑亂之事。我亦如是惑亂世間。所以者何。謂佛世尊於無我中說有眾生及壽命者。此於世間是大惑亂。如於如來證菩提已不見少法是生死往來而說生死往來。如我意者唯有如來是大惑亂。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諸佛如來於無我中乃至無有生死往來。而隨世俗說眾生等。亦無少法名為涅槃。然為證得涅槃法故說於涅槃。時跋陀羅聞是說已。前白佛言。我願出家作於比丘。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汝當與是善男子剃除鬚髮授具足戒。彌勒菩薩承佛教旨即與出家。受於具戒既出家已。復白佛言。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諸菩薩真出家者。謂離諸相處於三界成熟眾生。方可名為真出家也。說是語時五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皆於諸漏心得解脫。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經名為授幻師跋陀羅記法門。亦名漸證菩提法門。若有眾生於未來世欲見如來及為眾生作佛事者。當於此經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以者何。是人則為已見如來。亦已為他施作佛事。是故阿難。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流通之者。則為哀愍利樂眾生。若欲發趣無上菩提。亦於此經當勤修習。此經能出無上菩提。此經能生無上菩提。是故此經亦復名為出生菩提。若有受持此經典者。當知諸佛止住其身。何況於中如理修行。時跋陀羅復白佛言。世尊。此經亦名發覺善根。何以故。今於佛所得聞是經一切善根皆現前故。佛說是經已。尊者阿難及跋陀羅天人大眾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五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六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大神變會第二十二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摩訶薩八千人。文殊師利。與商主天子俱在會中。爾時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如來常以幾種神變調伏眾生。佛告天子。我以三種神變調伏眾生。一者說法。二者教誡。三者神通。云何名為說法神變。所謂如來無礙大智。見未來世一切眾生心行差別。於三寶所有信不信。及業果報皆悉了知。如佛所說。若現在世所行惡因當墮惡趣。隨業受報決定無差。若彼眾生善業因緣誓願力故。從惡趣出生人天中。或以聲聞辟支佛乘及以大乘。而得解脫。經爾所劫受苦受樂。當得涅槃。當得值遇若干諸佛。如是等業決定無差。若彼眾生善業因緣誓願力故。當生欲界色界無色界。經爾所劫。以如是乘而得解脫。以如是行當得見佛承事供養。如是一切上中下品善不善業。乃至一念。如來悉知而為說法。是名說法神變。云何名為教誡神變。若如是教諸持戒者。是應作是不應作。是應信是不應信。是應親近是不應親近。是法雜染是法清淨。乃至攝受一切功德善道資糧。行如是道得聲聞乘辟支佛乘。行如是道成就大乘。非法應離。如法應住。如佛所教決定無差。是地獄業是傍生業。是餓鬼業是人天業。不善應捨。善法應修。此是聖道應如是學。此等眾生人天往返漸入涅槃。如是示教終不空過。是名教誡神變。云何名為神通神變。若為調伏憍慢眾生。或現一身而作多身。或現多身而作一身。山崖牆壁出入無礙。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日月威德以手捫摩。或現大身至於梵世。乃至廣大。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隨所應現調伏眾生。是名神通神變。  爾時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頗有神變能過此耶。佛告天子。如來復有殊勝神變。即語文殊師利。汝可演說令諸菩薩得深法忍摧伏眾魔。亦令如來菩提之法久住於世。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來若以三千世界四大海水置於掌中。水性眾生無所嬈動。如是神變未為殊勝。若如來於一切法不可言說。無名無相。無色無聲。無行無作。無文字。無戲論。無表示。離心意識。一切語言道斷寂靜照明。而以文字語言分別顯示。一切世間所不能解。沙門婆羅門聞者驚怖。是名諸佛最大神變。復次如來。若以三千大千世界。內於口中。於四天下無所障礙。日月光明亦不隱蔽。如本而住。其中眾生。亦不覺知往來方所。世尊。如是神變未為殊勝。若如來於一切法不可說。無文字無名相。乃至離心意識。一切語言道斷寂靜照明。而以文字語言宣說顯示。是名諸佛最大神變。復次如來不共之身神通力故。隨諸眾生種種示現。悉令歡喜。如是神變未為殊勝。所謂如來大神變者。無我說我。無眾生說眾生。無人說人。無養育說養育。無名說名。無色說色。無受想行識說受想行識。無處說處。無界說界。雖說眼空眼不言空。雖說色空色不言空。說眼識空識不言空。乃至意空及以法空。意識空等亦復如是。說如是等。無名無相無動無知無言之法。摧滅一切生滅之相。是則如來最大神變。如是神變。不與眼相應。不與色相應。不與眼識相應。不與耳聲耳識。鼻香鼻識。舌味舌識。身觸身識。意法意識相應。如是神變。不與身合。不與心合。無行無作離諸境界。一切世間所不能信。何以故。言世間者。名為五蘊。凡夫於此妄生執著。或說蘊常。或說無常。以是義故。一切世間妄見蘊常。聞說無常不能生信。妄見蘊樂。聞說蘊苦不能生信。妄見蘊我。聞說無我不能生信。妄見蘊淨。聞說不淨不能生信。計蘊我所。說無我所不能生信。計五蘊實。聞說不實不能生信。以是義故。如來神變出過心相。聞者不欣。一切世間所不能信。復次超眼境界非色法故。是名神變。超耳境界非聲法故。乃至超意境界非意法故。不可顯示非智所知。是名神變。復次空無相願不可言說。而說於空無相無願。是名神變。無起無作無性無相無生無滅。本來涅槃不可言說。而說涅槃。是名神變。復次布施清淨淨三輪故。是名神變。何等為三。謂離我相及眾生相。不念菩提。持戒清淨。是名神變。所謂身口意業無所作故。忍辱清淨是名神變。剎那壞滅無所著故。精進清淨是名神變。無去無來身心不動故。禪定清淨是名神變。心無所依內外寂靜故。智慧清淨是名神變。照明諸法滅一切見故。復次法無出相說出離法。是名神變。法無差別文字分別。是名神變。法無所行說有修行。是名神變。法無來去說有來去。是名神變。於一道證建立諸果。是名神變。於一味法分別三乘。是名神變。一切諸佛唯是一佛。說無量佛是名神變。一切佛土唯一佛土。說無量土是名神變。無量眾生即一眾生。說無量眾生是名神變。一切佛法唯一佛法。說無量法是名神變。法不可示顯示諸法。是名神變。法無所得修習作證。是名神變。  爾時商主天子。白文殊師利言。如我所解仁所說義。於一切法所有言說。悉名神變。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一切言說實無所說。名大神變。說是法時。一萬二千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長老舍利弗。語商主天子言。汝聞此神變不驚怖耶。天子答言。我即神變云何驚怖。舍利弗言。天子以何密意而作是言。天曰。一切諸法。若善不善無動而動。名大神變。是故舍利弗。作善業者。生於天上有大威德。如是善業不可思議。一切眾生往來生死。亦不可思議。不可思議者名大神變。如佛所說。四種境界不可思議。一者業境界不可思議。二者龍境界不可思議。三者禪境界不可思議。四者佛境界不可思議。以是義故。說一切法名大神變。不應驚怖。復次舍利弗。若如來說此神變。虛空界寧有怖耶。答言不也。天曰。若虛空不怖。云何問言汝不驚怖。舍利弗言。汝豈同虛空耶。天曰。如佛所說。若內空外空是虛空不。答言如是。天曰。是故一切眾生是虛空性。舍利弗言。天子。如汝所說。不久亦當現此神變。何以故。超過一切境界。是大神變故。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商主天子。往昔供養諸佛世尊及文殊師利。乃能成就如是辯才。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文殊師利之所成熟。舍利弗。乃往古世過無量劫。有佛名等須彌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國名安樂。劫名歡喜。舍利弗。彼佛世界。一切眾生具足安樂。乃至無有少苦惱聲。彼佛國土四寶所成。金銀琉璃及以頗梨。地平如掌。清淨柔軟如天妙衣。無諸難處。天人充滿。安隱熾盛快樂無量。是故名為安樂世界。彼佛法中純是菩薩。精進勇猛智慧光明。得修多羅王陀羅尼。辯才無盡善巧方便。分別說法神通智慧。摧破惡魔解脫無礙。成就定忍。善知根性應病與藥。具大福德智慧資糧。為諸眾生不請之友。以神通力遍遊佛剎。入智行海。安住施戒智慧多聞。無邊善根方便迴向。住於十力四無所畏一切佛法。遊戲三昧諸禪解脫。彼佛世尊。以如是等諸大菩薩而為眷屬。於彼世界。有轉輪王名淨莊嚴。正法化世。王四天下。七寶具足。王有千子。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淨莊嚴王及其後宮。亦皆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彼等須彌如來壽七十俱胝歲。爾時淨莊嚴王。於百千歲中。承事供養彼佛如來及菩薩眾。衣服飲食一切樂具。王與千子及其後宮。得清淨信。愛法歡喜更無異心。常於佛前手自供養。親近聽法過百千歲已。時王千子及以內宮。獲得四念。何者為四。一者念佛菩薩。二者念施。三者念戒。四者不忘菩提之心。得此念故。若晝若夜常得見佛及諸菩薩。後於一時。淨莊嚴王及其眷屬。為聽法故往至佛所。時彼如來。為欲教化諸菩薩故。於大眾中現種種神變。爾時淨莊嚴王。前白佛言。世尊。頗有神變能過此耶。佛告大王。如來復有殊勝神變。所謂了知過去已滅。現在不住。未來未生。無心心所。而說三世心心所法。於一味中說三解脫。於一滅證說四聖諦。開示諸法空無相願。成熟顛倒苦惱眾生。說無相無為。成就菩提。於不取不捨。說檀波羅蜜。於無住無作。說尸波羅蜜。於無我法。說羼提波羅蜜。身心寂靜。說毘離耶波羅蜜。不亂不攝。說禪波羅蜜。離彼此岸。說般若波羅蜜。無所動念而行方便。離依怙相修習於慈。以無作法修習於悲。以離欣悅而修於喜。以不住法而修於捨。以無所見起於天眼。無所聞故起於天耳。無所攀緣起他心智。離於前際起宿命智。身心不動起於神足。不住於法修於念處。以無生滅修四正勤。非根說根。非力說力。諸法寂靜說菩提分法。無差別修八聖道。不住寂靜修奢摩他。遠離法相修毘鉢舍那。本來寂滅而說涅槃。彼佛世尊。為淨莊嚴王千子眷屬。說此神變法時。八萬四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淨莊嚴王及以千子證於法忍。以佛神力。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如須彌山  映于大海  如來威光
 蔽諸大眾  如日初出  破一切闇
 世尊毫相  遍照佛剎  如月圓滿
 光明熾盛  佛德圓滿  慧光普照
 譬如蓮花  不著於水  佛處于世
 無所染著  如師子王  吼於林野
 人中師子  吼於性空  說一切法
 非有非無  令離邊見  名師子吼
 於一切相  若生若滅  說無生滅
 名師子吼  分別此岸  或示彼岸
 不住諸法  名師子吼  分別二相
 是染是淨  諸法性淨  名師子吼
 貪瞋癡行  從分別生  不起分別
 名師子吼  說生死法  無常無我
 從顛倒起  名師子吼  生死涅槃
 本來寂靜  是大菩提  名師子吼
 諸見所縛  流轉世間  開示性空
 名師子吼  如來導師  所現神變
 悉能開示  名師子吼 於一切違順  其心不傾動
 常住於平等  名隨順法忍
 隨順佛所說  甚深寂靜法
 亦不於中證  名隨順法忍
 遠離諸過惡  增長於善法
 於中無所著  名隨順法忍
 說諸法空聲  及一切見聲
 二俱無所著  名隨順法忍
 無邊佛法聲  種種煩惱聲
 不起聲分別  名隨順法忍
 於施戒多聞  精進及定慧
 如法而修行  名隨順法忍
 不捨菩提心  平等觀一切
 清淨菩提道  名隨順法忍
 如來自意語  開示諸佛法
 於此無疑惑  名隨順法忍
 若我證菩提  當大師子吼
 演說此神變  如今佛所說
 我於不思議  無上大福田
 已植於種子  終無有退轉
 假令大地壞  大海悉枯竭
 我所種善根  永無有退失
 了知眾生心  其性如虛空
 深植菩提種  得無邊福德
 如我今志樂  唯佛能證知
 天人乾闥婆  無有能知者
 我今終不求  諸天勝妙報
 我當得智慧  如佛人中尊
 我於百千歲  親近供養佛
 發趣菩提故  修此無邊業
 我今與千子  及後宮眷屬
 願常供養佛  為成熟菩提
 我今得善利  善見於諸佛
 善得聞此法  愛樂於菩提
 若愛樂菩提  則為愛樂法
 憐愍眾生故  不捨於佛乘  爾時眾中有菩薩名法速疾。語淨莊嚴王言。大王。汝不隨順如來神變。亦非發趣無上菩提。何以故。大王。菩提者住於法界。不來不去無知無行非色非相不取不捨。如畫虛空無所觸礙。本性清淨。大王。菩提者入一切處。諸法平等故。菩提無分別離諸相故。菩提寂靜止息相故。菩提性淨離計著故。菩提不動無雜亂故。大王。菩提者名心平等。無所起故。菩提者名眾生平等。本無生故。菩提者名不生生。因緣無性故。菩提者不可顯示。離心意識故。大王。菩提無所行。過諸境界故。菩提無戲論。離尋思相故。菩提為空性相空故。菩提無相離一切相故。菩提無願無所住故。菩提無作。無業報故。菩提無為。離三相故。大王。菩提者性相如是。若於此法有所願求。徒自疲勞。何以故。如菩提性菩薩應行。能如是行名為正行。  爾時淨莊嚴王。白法速疾菩薩言。願為我說菩薩正行。法速疾言。大王。捨諸所有是菩薩行。眾生平等無分別故。頭陀學戒是菩薩行。戒性平等無所行故。離瞋熱惱是菩薩行。忍性平等無心相故。堅固勇猛是菩薩行。精進平等離心行故。三昧解脫是菩薩行。禪定平等無所緣故。聞慧資糧。是菩薩行。慧性平等無所念故。生於梵住是菩薩行。染淨平等二俱離故。起諸神通是菩薩行。神通平等不生念故。具足辯才是菩薩行。法義平等離心相故。成就勝解是菩薩行。法界平等無所動故。修七覺分是菩薩行。觀照平等不懈怠故。起四攝法是菩薩行。諸法平等同其事故。等心眾生是菩薩行。心性平等無分別故。莊嚴佛土是菩薩行。清淨平等如虛空故。三十二相是菩薩行。觀法無相入平等故。淨身口意是菩薩行。離於三業性平等故。隨喜眾生是菩薩行。一切眾生等無我故。不厭生死是菩薩行。了知如夢性平等故。常修善業是菩薩行。知業平等無業報故。堅固修行是菩薩行。觀一切法如幻化故。安忍眾苦是菩薩行。了知平等苦不生故。親近善友是菩薩行。於友非友心平等故。勤修深心是菩薩行。果報平等無所求故。多聞無厭是菩薩行。說法聽法俱平等故。不慳悋法是菩薩行。平等說法不希求故。攝受正法是菩薩行。平等成熟諸佛法故。常求實智是菩薩行。第一義諦性平等故。謙下其心是菩薩行。等心謙下諸眾生故。普攝一切諸善功德是菩薩行。功德平等無所念故。  爾時淨莊嚴王。聞說如是諸菩薩行。歡喜踊躍生愛樂心。即脫衣服嚴身之具。與法速疾菩薩。時王千子亦各脫身莊嚴之具。用上菩薩。作如是言。願令一切眾生成菩薩行。得是辯才。我等今者快得善利。得見如是真善知識。恭敬供養。爾時速疾菩薩。告淨莊嚴王。汝所供養甚為下劣。當知復有殊勝供養。時法速疾菩薩。以偈頌曰。 大千界眾生  皆發趣菩提
 假令盡一劫  男女以奉施
 若人發道意  以信而出家
 隨佛而修學  其福勝於彼
 過去未來世  一切諸如來
 無有不捨家  得成無上道
 三世一切佛  稱讚出家法
 若樂供養佛  當依佛出家
 設滿恒沙界  珍寶供養佛
 不如一日中  出家修寂靜
 彼則近菩提  摧破魔軍眾
 出家不放逸  白法恒增長
 不壞眾善根  遠離諸煩惱
 捨於家業累  順道聖所讚
 捨家離惱縛  除惱離魔縛
 心解行無染  不久證菩提  爾時淨莊嚴王。聞此偈已。於自在王位一切愛欲。皆悉捨離。即白佛言。世尊。我願於佛善法律中。出家受戒時。等須彌如來告言。大王。出家無患我常勸讚。樂著居家非我所許。汝於王位猶有愛者。我當教汝如法而住。爾時淨莊嚴王告千子言。汝等誰能紹繼王業。諸子咸言。我等亦樂出家。願垂聽許。父王告言。汝等若悉出家。此四天下國土人民誰當養育。若汝等大悲堅固。應為作王普令眾生安住善法。時千子中有一王子。名念大悲。即以偈頌。答父王言。 父王於佛法  所得諸功德
 我悲受王位  亦當如是學
 我常修梵行  盡形持八戒
 我當不飲酒  不塗飾香花
 身去莊嚴具  不臥金床座
 足不躡金屣  首不飾寶冠
 不著天妙衣  不觀諸妓樂
 不翫奇鳥獸  不從宮女人
 周巡四天下  宣行十善道
 呵責家過患  讚歎出家法
 捨自在憍慢  親近佛法僧
 不退菩提心  常厭於三界
 以施愛利益  同事攝眾生
 普令於大乘  悉當得成熟
 晝夜六時分  當往於佛所
 為聽聞法故  供養彼如來  爾時等須彌如來。讚念大悲王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見平等法故。住於大悲出家正信。於在家菩薩最為殊勝。與出家功德等無有異。爾時淨莊嚴王。即立念大悲紹於王位。與九百九十九王子。從佛出家。既出家已。等須彌如來。為說如是神變之法。於後不久獲五神通。得念總持多聞智慧。時念大悲。於十五日受灌頂位。亦以是法。為四天下一切眾生。宣示教化。九十二俱胝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悉於等須彌如來法中。出家修道。住於大乘得不退轉。舍利弗。汝觀是法無量功德。成熟一切善根眾生。舍利弗。彼淨莊嚴王者。豈異人乎。今商主天子是也。法速疾菩薩者今文殊師利是也。彼千子者此賢劫中千佛是也。念大悲王子者我身是也。舍利弗。是諸菩薩深心正行不放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此往昔修行法時。三萬二千天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仁與商主天子。久修梵行。多供養佛種諸善根。文殊師利言。大德。夫梵行者名八聖道。是有為法。我即無為。是故我不久修梵行。夫梵行者名有所行。我無所行。是故我不久修梵行。又梵行者名為二相。我無二相。是故我不久修梵行。又梵行者名滅煩惱。我無煩惱亦無所滅。是故我不久修梵行。馳騁五欲。說於梵行。我於五欲本無所行。是故我不久修梵行。超過魔道名為梵行。我常安住諸魔道中。是故我不久修梵行。成就善法名為梵行。我於善惡都無所得。是故我不久修梵行。聲聞緣覺所住正位。名為梵行。我無所證。是故我不久修梵行。修涅槃道名為梵行。我於涅槃無所願求。是故我不久修梵行。復次舍利子。汝所說我多供養佛。汝謂如來可供養耶。所以者何。如來非色亦不可見。云何而得供養如來。如來非受息一切受。如來非想離一切結。如來非行畢竟無作。如來非識出過心意。云何可得供養如來。復次如來行於性空。非眼色界。住無相際非耳聲界。離於二相非鼻香界。無可知相非舌味界。無障礙相非身觸界。入於平等非意法界。云何可得供養如來。又如來者名為法界。名曰如如入於實際。住於大空。不動本性。斷諸戲論。無所攀緣。不住於識。不依三界。亦不住於今世後世。常寂極寂。離身口意。無形無相。無毀無譽。無漏無失。猶如虛空遍一切處。云何可得供養如來。復次舍利弗。如汝所說種諸善根。此善根者非身見根。非貪瞋根。非顛倒根。非五蘊六入七識住根。非八邪九惱十不善根。彼善根者。非戒學根。非心學根。非慧學根。非正趣道根非明解脫根。非四諦六通根。非九次第定。十無學根。非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根。又善根者。非結使根。非障礙根。非惡作根。非生滅見根。非斷常見根。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根。非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根。彼善根者。非妄念根。非無明根。非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憂惱根。彼善根者。非欲界色界無色界根。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根。非慈悲喜捨根。非聲聞緣覺所證之根。菩薩善根者。所謂心無所住一切智根。無自作他作根。忍辱調伏根。莊嚴身口意根。大慈大悲根。成熟一切眾生根。攝受一切法根。成就一切佛法根。不斷三寶種根。捨一切所有不求果報根。積集眾善不求釋梵根。發大精進不樂小乘根。修習禪定不味著根。以無所捨行智慧根。遍入諸行修方便根。具足十力四無畏根。得陀羅尼無礙辯根。獲神通力淨佛土根。趣菩提樹轉法輪根。時文殊師利。說此三種決定義已。一切大眾咸稱善哉。以種種花。散於世尊及文殊師利上。作如是言。若佛剎中無文殊師利。佛不出世。非文殊師利。不能成熟一切眾生廣大善根。若有得聞文殊師利所說法門。不驚不怪。遠離一切魔業障礙。於此大乘得清淨光明。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六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大神變會第二十二之二  爾時世尊。於大眾中。讚商主天子。善哉善哉。如汝所言。天子。汝聞文殊師利所說神變。而能了知於餘神變。更無驚怖。何以故。一切世間大驚怖者。所謂於常想中說無常想。於樂想中說於苦想。於我想中說無我想。於淨想中說不淨想。於有想中說於無想。於諸見中而說空想。寂靜想中說於無想。於三界中說無願想。於我我所說無著想。若於是中不驚不怖。是則名為住正調伏。何以故。若生驚怖。則於是法不能受持。所謂執著於我及以我所。若無執著則無所住。無所住則無所動。無所動則無來去。無來去則無所受。無所受則無所取。無所取則無顛倒。無顛倒則無邪見。無邪見則無正信。無正信則無正見。無正見則無正定。無正定則無亂心。無亂心則無住處。無住處則無建立。無建立則無識相。無識相則無思惟。無思惟則無所得。無所得則無攀緣。無攀緣則無分別。無分別則不見自他。不見自他故則無相續。無相續故則無熱惱。無熱惱故則無煩惱因。無煩惱因故得見光明。見光明故則得智慧。得智慧故得廣大心。得廣大心故魔不得便。摧伏魔故則無障礙。無障礙故。則為現前得一切佛法。如是天子。於一切法無生無作。開示演說。是則名為說大神變。  爾時舍利弗。白文殊師利言。如我所問。仁者皆以祕密說耶。文殊師利言。舍利弗。一切諸法。文字合集假名安立。文字無盡。隨樂而說諸法無性。如應得解。舍利弗。一切法自性離。無積集無所見。但隨樂欲如應演說。而此法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在方不離方。無集無散。若以文字說一切佛法一切眾生法。不從身出不從心出。從因緣生。如彼文字無有積集。心心所法亦無積集。如心心所無有積集。一切煩惱障礙亦無積集。如煩惱障礙無有積集。智慧亦無所積集。是故煩惱智慧二俱捨離。煩惱智慧無所住故。是則名為說大神變。  爾時商主天子。白文殊師利言。何等是菩薩智。文殊師利言。苦智不厭諸蘊故。集智積集善根故。滅智示有生故。道智離惡道故。因智所作不壞故。緣智斷生死故。佛智令入證故。緣生智無所著故。蘊智除蘊魔故。界智法界平等故。處智善觀空聚故。施智無非時故。戒智攝諸破戒故。忍智守護眾生故。精進智作善業故。禪定智不離定心故。智慧智了知諸法故。方便智成熟眾生故。慈智拔諸有故。悲智無疲倦故。喜智愛樂法故。捨智成就佛法故。觀察智住念處故。正勤智順平等故。神足智無作用故。信根力智離一切著故。精進根力智摧破一切煩惱故。念根力智不失念故。定根力智一切法平等故。慧根力智知諸根性故。菩提分智自然覺故。道智拔諸惡趣故。盡智善根無盡故。無生智得無生忍故。念佛智成就佛身故。念法智轉法輪故。念僧智入平等眾故。念捨智不捨一切眾生故。念戒智圓滿一切願故。念天智離一切惡故。眾生根智了知無量故。圓滿智於戒無缺故。眾生藥智如實相應故。處非處智不見處故。十力智攝諸聲聞緣覺故。無畏智了知障非障故。過去世無礙智無所著故。未來世無礙智一切法無所趣故。現在世無礙智無所住故。一切眾生受無量身智從語言生故。一切眾生言音差。別智從心生故。一切眾生心所動智能覺了故。無過失智了知一切眾生過失故。無卒暴智能息一切諸闘諍故。不失念智安住亂心眾生故。攝眾生智攝諸懈怠故。佛不共智知應化故。大方便智依般若故。天子。是名諸菩薩智。以是智故。當得如來無礙大智。  爾時商主天子。白文殊師利言。希有希有。是菩薩智。於三界中最為殊勝。不可以少莊嚴而能成就。若能發生是智慧者。為大神變。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能於此法具足莊嚴。文殊師利言。天子。若聞一切眾生本來寂滅。不生驚怖。是名菩薩具足莊嚴。天子言。文殊師利。云何名菩薩。答言。若行菩提而無所住是名菩薩。又問云何名摩訶薩。答曰。已度諸行圓滿大智。為摩訶薩。又問云何說為殊勝眾生。答曰。以智慧故不著於法。以方便力攝受一切。是故說為殊勝眾生。又問云何名為清淨眾生。答曰。不與一切煩惱住故。為除眾生煩惱病故。發大精進。是名清淨眾生。又問云何名為極清淨眾生。答言。若為度脫一切眾生。淨修道品。是名極清淨眾生。又問云何菩薩為世導師。答曰。若能安住所行之道。成熟無量無邊眾生。是名導師。又問云何菩薩住於調伏。答曰。若於所應調伏眾生。能令安住究竟調伏。是名調伏。又問云何菩薩而得勇猛。答曰。若能成熟一切眾生。摧破魔怨令出生死。是名勇猛。又問云何菩薩難可沮壞。答曰。若能成滿往昔誓願。不求聲聞緣覺道證。是名菩薩難可沮壞。又問云何菩薩勝出一切。答曰。以智方便護持正法。成熟眾生。一切天人靡不瞻仰。是名勝出。又問云何說法。答曰。依佛所說摧滅一切眾邪異論。是名說法。又問云何說律。答曰。自住於戒。能斷眾生煩惱惡業。是名說律。又問云何具足利益眾生。答曰。所集善根迴向一切。是名具足利益眾生。又問云何直心。答曰。於貪恚癡諂曲眾生。不生恚礙。又問云何不諂。答曰。所言誠實。又問云何離誑。答曰。諦思後言。又問云何離慢。答曰。於一切眾生不起貢高。又問云何大施。答曰。所集難得。無上菩提猶施眾生。何況世間所有之物。又問云何具戒。答曰。乃至失命終不捨於菩提之心。又問云何為忍。答曰。能忍逼迫不逼惱他。又問云何精進。答曰。簡擇諸法無少可得。又問云何禪定。答曰不見欲界。又問云何智慧。答曰。無所分別。又問云何住慈。答曰。觀眾生界空無所有。云何住悲。答曰。知諸法空而不捨精進。云何住喜。答曰住大寂樂求法無厭。云何住捨。答曰。不染世法能救世間。云何身清淨。答曰。隨意生身。於一切眾生平等示現。云何語清淨。答曰。凡所說法終不空過。悉能滿足一切眾生。云何意清淨。答曰。一切眾生所有心念。於一心中悉能了知。云何天眼。答曰。能見一切色相光明。而無所著。云何天耳。答曰。聞一切聲離諸聲相。云何他心。答曰。了知諸心生滅流注。云何宿命。答曰。不動實際了知前際。云何神通。答曰不動魔業摧破諸魔。云何調伏。答曰。能調一切難調伏者。云何為護。答曰。不為諸根之所擾亂。云何調順。答曰。一切諸法所不能動。云何寂靜。答曰。處煩惱火而不為燒。度煩惱者而演說法。云何淨信。答曰。若說佛身是色相法。終不信受不為所壞。云何菩薩善巧方便。答曰。若見眾生煩惱過失。等於菩提。是名菩薩善巧方便。說此法時。萬二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世尊讚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善能演說諸菩薩行。則為已攝一切菩薩無量功德。  爾時商主天子。白文殊師利言。仁於往昔。恭敬供養幾佛世尊得是辯才。文殊師利言。譬如幻人心數已滅。天曰眾生心相尚不可得。何況幻人而有心滅。答曰。諸佛如來性相如是。我依是法供養如來。天曰。仁者行檀波羅蜜為久近耶。答曰。如佛所化人。若有問言久近行檀波羅蜜。當云何答。天曰。無可答也。文殊師利言。我亦如是。云何乃問久近行耶。天曰。汝住慳耶。答言。如是。又問汝意云何。答曰。我不捨佛法及一切眾生。是故為慳。天曰。如文殊師利所說義者。亦破戒耶。答言如是。天曰。汝意云何。答曰。夫破戒者則墮惡趣。我為度脫苦眾生故。入惡趣中。故名破戒。又問汝起害心耶。答言如是。天曰。汝意云何。答曰。夫害心者名為不愛。我於煩惱及以二乘。都無所愛故名害心。又問汝懈怠耶。答言如是又問汝意云何。答曰我不起身口意業。無所進求。不取不捨故名懈怠。又問汝散亂耶。答言如是。天曰汝意云何。答曰。夫散亂者。非謂不住解脫心耶。天曰如是。答曰。我為成熟一切眾生。不住解脫。故名亂心。又問汝無智耶。答曰如是。又問汝意云何。答曰。夫無智者。同諸愚惑不怖生死。豈不爾耶。天曰如是。答曰。我於生死不驚不怖。為欲成熟愚惑眾生。同其事業故名無智。天曰。汝為世間堪供養者。答曰。我於一切生殺害心。又問汝意云何。答曰。我殺害彼貪欲瞋癡故。為世間堪供養者。天曰。如汝所說。令諸世間悉當驚怖。答言。天子若實際驚怖則世間驚怖。何以故。一切世間即實際故。又問若復有人謗毀此說。當何所至。答曰。當至涅槃。又問以何意耶。答曰。聖解脫中無有文字。是故毀於言說。得至涅槃。以是義故一切諸法。本來解脫不復解脫。又問是義云何。答曰。已解脫者寧更解脫。又問謗正法者。豈不入地獄耶。答曰。若已解脫則離諸垢。云何趣地獄耶。天曰。文殊師利。如汝所說無讚助者。答曰。空無相願中何所讚助。又問修空行者當何所住。答曰。當住於慈。所以者何。眾生如幻自性空故。天曰。文殊師利。云何了知諸眾生界。答曰。見一切眾生。從因緣起不斷不常。是故遍知眾生界也。又問眾生界者為何義耶。答曰。眾生界者即是法界。又問云何法界。答曰。自性空界名為法界。又問何謂空界。答曰。超過一切境界是虛空界。又問何等是超過界。答曰。是佛境界。又問何謂佛境界。答曰。眼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眼眼色眼識境界故。耳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耳耳聲耳識境界故。乃至意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意意法意識境界故。色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色境界故。受想行識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受想行識境界故。無明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無明界故。乃至老病死界是佛境界。然佛境界。非老病死境界故。欲界是佛境界。無貪相故。色界是佛境界。非對除貪故。無色界是佛境界。非無明見故。無為界是佛境界。無二相故。有為界是佛境界。非三相故。天子。是名佛境界。如是境界入一切界。若邊無邊皆悉攝受。菩薩善入是境界故。常行世間一切境界。超過魔界。佛界魔界如實了知。寂靜平等。是則名為最大神變。復次菩薩不住平等。以平等法成熟眾生。云何平等及非平等。一切諸法自性空寂。如是了知名住平等。不能入於諸法性空。名非平等。菩薩成熟如是眾生。而亦不住空平等故。一切諸法。無願平等。無作平等。無生平等。無滅平等。離染平等。寂靜平等。無性平等。滅平等。涅槃平等。彼不了知是平等法。菩薩成熟如是眾生。而亦不住於平等故。是故菩薩不住平等。不離平等。是菩薩行。  爾時商主天子。白文殊師利言。願為我說諸菩薩行。文殊師利言。天子。菩薩行者。不可思議。天子言。云何菩薩行不可思議。文殊師利言。貪行是菩薩行。貪不可思議故。瞋行是菩薩行。瞋不可思議故。癡行是菩薩行。癡不可思議故。慳悋是菩薩行。無施想故。不毀戒是菩薩行。不取戒相故。不恚害是菩薩行。無忍想故。不懈怠是菩薩行。離精進念故。不散亂是菩薩行。不住定故。離愚癡是菩薩行。不作智想故。無煩惱是菩薩行。無所斷故。無貪愛是菩薩行。離身相故。悲愍心是菩薩行。捨女人慈故。無染污是菩薩行。呵責五欲故。離非法是菩薩行。積集善根故。無悋惜是菩薩行。捨身命故。滅諸惡是菩薩行。無熱惱故。無所著是菩薩行。離愛非愛故。無所壞是菩薩行。正觀煩惱故不怖畏是菩薩行。入無邊生死故。大精進是菩薩行。荷負一切眾生故。不退轉是菩薩行。成滿昔願故。眾寶行是菩薩行。攝三寶故。一切行是菩薩行。勤修助道法故。無障礙是菩薩行。離二邊故。無過失是菩薩行。智者所讚故。安住心是菩薩行。念一切眾生故。無分別是菩薩行。等觀一切故。善丈夫是菩薩行。荷擔無倦故。勇猛是菩薩行。摧破一切煩惱故。堅固是菩薩行。所作不中廢故。勝出是菩薩行。精進不退故。隨順是菩薩行。於諸同侶無違逆故。歡喜是菩薩行。於行惡者令歡喜故。信樂是菩薩行。見佛聞法事師欣悅故。金剛甲冑是菩薩行。不毀律儀故。莊嚴佛土是菩薩行。淨其心故。超過一切是菩薩行。入最上乘故。知恩報恩是菩薩行。不斷佛種故。智慧方便是菩薩行。攝受無斷故。說此菩薩行時。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商主天子。白文殊師利言。快哉。善說此菩薩行。若諸菩薩能如是行。則為已受如來記別。  佛告天子。如是如是。汝如所言。我昔得此行時。然燈世尊與我授記。我時獲得無生法忍。是名如來最大神變。若久成就清淨業者。乃能修習此菩薩行。  爾時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無生。云何當得此無生忍。佛言。無生者。非先有生後說無生。本自不生故名無生。非先有起後說無起。本來不起故名無起。非先有相後說無相。本來無相故名無相。非先有作後說無作。本自無作故名無作。非先有眾生。後說於空。眾生性空故說為空。如是了知無生無滅本無所染。是名無生。云何為忍。如是忍可。一切眾生一切剎土本來不生。是名為忍。如是忍可。一切聲聞辟支佛本來不生。是名為忍。如是忍可。一切菩薩一切諸佛本來不生。是名為忍。如是忍可。一切諸法本來不生。是名為忍。天子。以諸法不生故。剎那剎那空。以剎那空故名為無相。剎那無相故色剎那空。色剎那空故受想行識剎那空。識剎那空故界剎那空。界剎那空故處剎那空。若剎那空則無所有。無所有故則無所染。無所染故則自性離。自性離故。是名一切法本來寂靜。能如是忍入於平等。是則名為得無生忍受菩提記。得此忍者為無所得。云何名為有所得者見我我所二相可得。名有所得。見眾生壽者養育我人二相可得。名有所得。何謂無所得。見我自性及我所性。了知無二。名無所得。是則名為成就於忍。天子。菩薩於無數劫修行此忍。是名如來最大神變。說此忍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遍照一切世界。百千音樂不鼓自鳴。於虛空中雨眾妙花。四萬二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九萬菩薩得隨順法忍。以佛神力。令此娑婆世界。如然燈佛入蓮花城時。等無有異。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無量百千種種色光。從佛口出。遍照無量無邊世界乃至梵世。日月光明悉不復現。遶佛三匝還從頂入。  爾時慧命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我問光莊嚴  光明無與等
 破諸煩惱闇  微笑何因緣
 摧破眾魔怨  降伏諸外道
 我問十力者  何緣現微笑
 如來殊妙色  具三十二相
 十方所尊敬  微笑何因緣
 智海智慧樹  開導諸群生
 功德無有邊  何緣現微笑
 名稱遍三世  離垢具三明
 已度三解脫  何緣現微笑
 破生死醫王  足下輞輪具
 金剛身不壞  微笑何因緣
 誰能具此忍  誰修此淨行
 志求佛功德  由是尊微笑
 導師所示現  是必有因緣
 善哉演梵音  令眾咸歡喜  佛告阿難。我說此法門時。七萬二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三萬二千菩薩獲無生忍。阿難。汝見是商主天子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佛言。阿難。此商主天子。已曾供養無數諸佛。勸發無量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此商主天子。過三百阿僧祇劫。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功德王光明如來應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國名清淨。劫名無垢。其土皆以七寶所成。地平如掌。有八階道寶網彌覆。種種莊嚴。彼佛剎土。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及餘外道勒迦波利羅婆若迦等。無諸魔事壞正法者。亦無八難及諸非法苦惱之聲。隨心所念飲食自然。彼土眾生衣服珍玩。猶如他化自在諸天。身皆金色三十二相。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名為清淨世界。彼功德王光明如來。壽四十小劫。彼佛法中有六十二俱胝菩薩。以願力故隨佛涅槃。阿難。若有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如是忍。一切當生清淨世界為功德王光明如來。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會中。有天子名曰觀察。以天曼陀羅花散如來上。作如是言。若功德王光明如來。成無上道時。我當生彼清淨世界。為轉輪王。承事供養彼佛世尊諸菩薩眾。次補佛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阿難。此觀察天子。當於彼功德王光明如來法中。作轉輪王名曰善見。以無量供具。恭敬供養彼佛如來。具足圓滿助菩提法。當於彼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普光明如來應正等覺。阿難。彼善見王。立其長子紹王位已。於彼佛所出家修道。彼佛世尊臨涅槃時。便與授記。此善見菩薩。於我滅後。次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授記已便入涅槃。  爾時舍利子。告商主天子言。如來已授汝菩提記。天子言。大德。如佛所化人而與授記。我亦如是。如真如性不增不減。如來授記。亦無增減。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是法門。汝當受持廣為人說。利益安樂無量眾生。攝受未來諸菩薩故。阿難白佛言。世尊。我已頂受。當何名之。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經名為說大神變。亦名文殊師利所說密語。亦名商主天子所問。如是受持。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信受讀誦為他廣說。則為已攝一切功德。佛說此經已。慧命阿難并餘比丘商主天子。及無量無邊阿僧祇那由他諸天子等。文殊師利。及無量阿僧祇十方世界諸來集會菩薩摩訶薩眾。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七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八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摩訶迦葉會第二十三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五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千人俱。  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德藏菩薩。彌勒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爾時世尊與百千大眾。恭敬圍遶而為說法。爾時摩訶迦葉在大眾中。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欲少問如來應正遍知。若佛聽許乃敢諮問。佛告迦葉。恣汝所問。如來悉能為汝分別。斷汝疑心令得歡喜。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涅槃於正法中出家。當云何學。云何行。云何修觀。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善哉善哉。迦葉。汝今善能問於如來如是之義。如汝所問。為利一切諸天世人令得安樂。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如是願樂欲聞。佛告迦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涅槃於正法中出家。應學淨戒。具律儀戒。具正法教。於清淨戒微細不犯。應如是學。隨順正法離諂曲心。遠離貪欲具足慚愧。常畏生死樂求遠離。厭離生死常念涅槃。若在樹下。若山巖間。若在靜室。若在窟中。初修正意。念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婆伽婆。生具足種姓。具足善根。具足無量淨戒。無量三昧。無量智慧。無量解脫。無量解脫知見。具足一切無邊佛法不可思議。具足無等無邊功德實語真語。所言無二不誑眾生。為大醫王能拔毒箭。為不請友具大慈悲。為大導師說甚深法。令入甚深。說寂滅法令得寂滅。空無眾生。無相斷相。無願離願。無有戲論離諸戲論。甚深難見難覺。其性遠離。離於有無。無行斷行。無說離說。無相平等。離垢清淨。無取無捨。能滅諸苦。能斷渴愛令至涅槃。迦葉。比丘如是一日若過一日。在於靜室心念如來。作是思念。我得人身。得出家道。得比丘法。親近如來。不應懈怠。所以者何。於此修戒當得道果。以是因緣於未來世。若佛出世當得見佛。佛出世難如優曇花。迦葉。比丘修行。應學慧命須菩提之所修行。迦葉如來應正遍知。難得見聞。於正法中而得出家。具比丘戒甚為希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正法中出家者。為二事故。何等為二。一者為現得道果故。二者為見未來佛故。迦葉。有諸癡人。受著袈裟違背如來。自謂我得道果聖人。是人若在靜室。若在窟中。貪心思念。一切施主施我衣鉢。作如是念。如來不知我。不覺我。不見我。迦葉。比丘若在靜室。若在窟中。若行若坐若臥。若念貪欲。若念瞋恚。及餘種種諸惡覺觀。隨所住處。其中諸神。知彼比丘心生愁憂。作如是念。此諸比丘非法非宜。於正法中得出家已。思惟如是不善之法。迦葉。彼諸神等知彼比丘。各作方便令不安隱。迦葉。彼諸天神以少善根得少智慧。尚知他心。況復如來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具行智慧。迦葉。如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見。無所不覺。無所不證。迦葉。如來具足無礙智慧。於三世法皆悉了知。是故迦葉。善男子善女人。於正法中得出家者。應作是念。諸佛如來悉知我心。十方世界現在諸佛亦知我心。莫於佛法作沙門賊。迦葉。云何名沙門賊。沙門賊有四種。何等為四。迦葉。若有比丘整理法服。似像比丘而破禁戒作不善法。是名第一沙門之賊。二者於日暮後。其心思惟不善之法。是名第二沙門之賊。三者未得聖果。自知凡夫。為利養故。自稱我得阿羅漢果。是名第三沙門之賊。四者自讚毀他。是名第四沙門之賊。迦葉。是名四種沙門之賊。迦葉。譬如有人具大勢力。於閻浮提一切眾生。所有珍寶金銀琉璃真珠珊瑚虎珀等寶。刀杖加害皆悉奪取。迦葉。於汝意云何。此人得罪寧為多不。迦葉白佛言。甚多。世尊。佛告迦葉。若有凡夫。未得聖果。自知凡夫。為利養故。自稱我得須陀洹果。若受一食罪多於彼。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說此律儀之法。誰聞此法。未得聖果自說得道。受一盞水。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若欲離生死者。應如是行如救頭燃。迦葉。若復有人身具大力。於四天下眾生資身之具。加以刀杖悉皆奪取。迦葉。於意云何。彼人以此劫奪因緣。得罪多不。迦葉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迦葉。若凡夫人未得聖果。為利養故。自稱我得斯陀含果。受一食施罪多於彼。迦葉。若復有人於千世界所有眾生一切資具。金銀琉璃真珠珂貝虎珀珊瑚種種諸寶。無價寶衣騎乘宮殿。飲食之具。刀杖加害悉皆劫奪。迦葉。於意云何。彼人以是劫害因緣。得罪多不。迦葉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迦葉。若有眾生未得聖果。自知凡夫。為利養故。自稱我得阿那含果。受人信施乃至一食。罪多於彼。迦葉。若復有人身具大力。於中千世界一切眾生。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樂具。刀杖加害悉皆劫奪。迦葉。於意云何。彼人以是加害因緣。得罪多不。迦葉白佛。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告迦葉。若有眾生未得聖果。自知凡夫。為利養故。自稱我得阿羅漢果。受人信施乃至一食。罪多於彼。迦葉。寧奪三千大千世界眾生一切樂具。不應自稱我得聖果。受人信施乃至一食。迦葉。我觀沙門法中。更無有罪重於妄稱得聖果者。迦葉。聲聞之人有四惡欲。何等為四。一者求見未來世佛。二者求作轉輪聖王。三者願生剎利大姓。四者願生婆羅門大姓。是名四種惡欲。若有所求乃至涅槃。亦名惡欲。是名如來祕密之說。迦葉。聲聞之人有四種性。於一切時一切事。所不應作何等為四。一者著我。二者著人。三者犯戒。四者求未來佛法。此四種性。聲聞之人。於一切時一切事。所不應作。迦葉。若有沙門婆羅門持淨戒者。我為彼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為彼惡欲人說。為持戒人心不諂曲。求涅槃者令其安隱。是故為說。迦葉。我今更說。令諸行者聞已歡喜。迦葉。若復有人以一切樂具。供養四天下一切眾生。若一劫若減一劫。迦葉。若復有人。以一器水施於持戒正命之人。彼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勝前布施。無量無邊。迦葉。是惡欲人。若受人施傷害於人。過於一切惡友怨敵。迦葉。出家之人微細煩惱。復有四種。具彼煩惱。如負重擔入於地獄。何等為四。一者見他得利心生嫉妬。二者聞經禁戒而反毀犯。三者違反佛語覆藏不悔。四者自知犯戒受他信施。迦葉。是名四種微細煩惱。出家之人具此煩惱。如負重擔入於地獄。迦葉。有四種相似沙門。何等為四。一者惡戒。二者我見。三者誹謗正法。四者斷見。是名四種相似沙門。迦葉。出家之人有四放逸入於地獄。何等為四。一者多聞放逸自恃。多聞而生放逸。二者利養放逸。得利養故而生放逸。三者親友放逸。依恃親友而生放逸。四者頭陀放逸。自恃頭陀自高毀人。是則名曰四種放逸。迦葉。出家之人具四放逸墮於地獄。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相似沙門。身被袈裟。毀滅如來無量阿僧祇劫所修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汝莫以此問於如來。何以故。迦葉。彼愚癡人實有過惡。如來不說。以惡欲故。其心妄執邪行諂曲。一切魔事皆悉信受。彼愚癡人實有過惡。如來不說。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久住世間為我說法。佛告迦葉。如來不久當般涅槃。迦葉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住世一劫。若減一劫守護正法。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彼諸癡人。假使千佛出興於世。種種神通說法教化。彼愚癡人。於彼惡欲不可令息。迦葉。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眾生。具足善根其心清淨。能報佛恩守護我法。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我寧頂戴四大天下一切眾生。山河石壁城邑聚落。滿於一劫若減一劫。不能聞彼愚癡眾生不信之音。世尊。我寧坐於一胡麻上。滿於一劫若減一劫。不能聞彼不信癡人破戒之音。世尊。我寧在於大劫火中。若行若立若坐若臥。百千億歲不能聞彼不信癡人破戒之音。世尊。我寧受於一切眾生瞋恚罵辱撾打加害。不能聞彼不信癡人偷法大賊毀禁之聲。世尊。我修少行智慧微淺。如是重擔我不能堪。世尊。唯有菩薩。堪能荷負如斯重擔。世尊。我於此中欲說譬喻。世尊。譬如有人。年耆極老年百二十。身癭長病臥在床席。不能起止。時有一人巨富饒財。齎持珍寶至病人所。而語之言。我有緣事當至他方。以寶相寄為我守護。或十年還。若二十年。待我還時汝當歸我。彼老病人臥在床席。無有子息唯獨一身。彼人去已未久之間。時彼病人困至命終。所寄財物悉皆散失。彼人行還求索無所。世尊。聲聞之人亦復如是。智慧微淺修行甚少。又無伴侶。不能久住在於世間。若付正法不久散滅。爾時世尊。讚迦葉言。善哉善哉。迦葉。我已了知而故付汝。令彼癡人得聞此已。生於悔心。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今更欲說第二喻。世尊。譬如有人身力盛壯無諸患苦離一切病。壽命無量百千萬歲。生大種姓具足財寶。善持淨戒。有大慈悲。內懷歡喜。能捨一切眾生煩惱。其心勇猛利益多人令得安樂。利益天人。時有一人。齎持寶物來至其所。而語之言。我有緣事當至他方。以寶相寄當好守護。若十年還。若二十年。待我來時當見相還。其人得寶藏積守護。彼人行還即便歸之。世尊。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以法寶付諸菩薩。無量千億那由他劫。終無失壞利益無量無邊眾生。不斷佛種。不斷法輪。僧寶具足。世尊。如是之事我不能持。唯有菩薩乃能堪受。世尊。此彌勒菩薩摩訶薩。俱在此會如來付之。於當來世後五百歲法欲滅時。如來無量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悉能守護流演廣說。何以故。世尊。此彌勒菩薩摩訶薩。於當來世。當證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譬如國王第一太子灌頂受位。當為王事如法治世。王諸群臣悉皆朝宗。世尊。彌勒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治法王位守護正法。爾時世尊。讚摩訶迦葉。善哉善哉。如汝所說。爾時世尊。即申右手。猶如金色微妙光明。無量阿僧祇劫善根所集。其指掌色猶如蓮花。以摩彌勒菩薩摩訶薩頂。作如是言。彌勒。我付囑汝。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正法滅時。汝當守護佛法僧寶。莫令斷絕。爾時如來。申金色手。摩彌勒菩薩頂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光明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爾時地天及虛空天。上至阿迦膩吒天。悉皆合掌。白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如來以法付囑聖者。唯願聖者。為利一切諸天人故。受此正法。爾時彌勒菩薩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為利益一一眾生。尚受無量億劫之苦。況復如來付我正法。而當不受。世尊。我今受持。於當來世。演說如來無量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彌勒菩薩說此語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不應於餘眾生而起諍論及增上慢。何以故。世尊。正事業者。謂護正法。世尊。若聲聞辟支佛。不能荷負菩薩重擔。爾時世尊。讚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彌勒。如汝今日至於我前作師子吼。受持守護如來正法。如是恒河沙等。過去諸佛前諸大菩薩。亦復如是。作師子吼守護正法。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唯願世尊。說當來世愚癡人輩。自稱菩薩。自稱沙門。為名利故。惱亂施主知識親屬。唯願世尊說其過惡。何以故。若世尊說其過惡。我得聞已。自攝心行。彼愚癡人聞如來說。或得信解。如來知我如來覺我。爾時世尊。告彌勒言。善哉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彼癡人過。彌勒。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眾生。自稱說言我是菩薩。彼諸惡欲我今說之。彌勒具四法者自稱菩薩。何等為四。一者求利養。二者求名聞。三者諂曲。四者邪命。彌勒具此四法。是故自稱我是菩薩。佛告彌勒。當來末世後五百歲。自稱菩薩而行狗法。彌勒。譬如有狗。前至他家見後狗來。心生瞋嫉嘊喍吠之。內心起想謂是我家。佛告彌勒。當來末世後五百歲。亦復如是。自稱菩薩行於狗法。至他施主家中。生己家想。既起此想便生貪著。前至他家見後比丘。瞋目視之心生嫉恚。而起闘諍互相誹謗言。某甲比丘有如是過。某甲比丘有如是過。汝莫親近某甲比丘。汝若親近某甲比丘。則為眾人之所輕賤。增長罪垢。如是之人心生嫉妬。行餓鬼因貧賤之因。為自活故。妄稱己身以為菩薩。為衣食故。讚歎如來智慧功德。令餘眾生生於信仰。內自犯戒。惡欲惡行。佛告彌勒。汝觀來世。有如是等大怖畏事。師子之獸。應師子吼作師子業。非野干鳴作野干業。讚歎能捨一切財物。而自慳悋不能離貪。讚歎慈愍自行瞋恚。讚歎忍辱自行不忍。讚歎四攝自不能行。布施愛語利益同事。但有言語。而不能學樂精進菩薩之行。彌勒。往昔過去無量無邊不可稱計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曰智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婆伽婆。彌勒。彼佛出於五濁惡世時。佛法中有一菩薩比丘。名樂精進。具足念慧少欲知足。順如來教遊諸村邑。為人說法。國王大臣一切人民之所知識尊重恭敬。時彼比丘。欲入城邑先自觀察。若得尊重愛語讚歎。然後入城。復遊邪見不信之處。於彼不得善語供養。唯得瞋恚罵詈撾打。而彼比丘被忍辱鎧。安住大悲不捨眾生。亦不瞋恚不生悔心。彌勒。樂精進菩薩所化眾生。悉為比丘而作施主。奉施衣食臥具湯藥。佛告彌勒。於意云何。時彼比丘不至餘家。有嫉妬不。彌勒白佛。不也世尊。佛告彌勒。汝觀樂精進菩薩利益之心。少欲知足大悲觀察。城邑聚落。不得食處則止不入。化邪見人。為餘比丘而作檀越。更不重入。化諸邪見不信之處。令其正信。瞋恚打罵心不瞋恨。如是彌勒。過去之世。諸大菩薩入於村邑。為化眾生不為自活。彌勒。莫作異觀。爾時樂精進菩薩。豈異人乎。我身是也。彌勒。是故菩薩。若入村邑欲化眾生。當學樂精進菩薩摩訶薩。復應學餘大菩薩行。莫學狗法。佛告彌勒。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比丘自言菩薩。為衣食故入於聚落。不為教化眾生入於聚落。唯為財物遞相誹謗。自得便喜。見他得利愁憂瞋恚。自求不得便生愁憂。見他不得便生歡喜。彌勒。汝觀彼人如是顛倒。為菩薩法。所有樂具。應悉捨與一切眾生。何以故。以大悲心故發廣大願。令諸眾生悉得樂故。彌勒。譬如長者居士。唯有一子顏貌端正。敬順父命。愛之甚重。以少因緣繫在牢獄。父時聞之親自入獄。彌勒。於汝意云何。如是長者。入於牢獄為何事故。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為見子故。入於獄中求出解脫。佛告彌勒。言牢獄者即是生死。長者居士喻諸菩薩。言一子者。如諸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如一子想。彌勒。如彼長者居士。入於牢獄為見其子愍而救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入於聚落。不為飲食衣服臥具。為化眾生令得解脫。佛告彌勒。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比丘。不修身。不修心。不修戒不修慧。彼諸比丘入於聚落。持諸香花與人作信。以求衣服臥具飲食。佛告彌勒。比丘之法。不應如是作不賤業入於村邑。若入村邑。應為求法求善知識。莫懷諂曲。莫起憍慢。應作法語。莫說世事。莫說田宅苦樂得失。王事賊事。城邑聚落軍眾之事。莫說男女婚會之事。唯應說法讚佛功德歎說正法。歎說聖僧。說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之法。佛告彌勒。若滿三千大千世界珍寶樂具。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此珍寶樂具。施諸眾生。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他人說一四句偈。令其得聞。彼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勝前功德。無量無邊阿僧祇數。佛告彌勒。觀此比丘。入於村邑有大利益。彌勒。若入城邑。勿得遠離讚歎三寶論說世事。何以故。彌勒。若金銀琉璃真珠馬瑙珊瑚諸寶。及諸樂具。不能令人離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彌勒。唯有正法能大利益。離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是名如來微密之法。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三千大千界  珍寶滿其中
 以此用布施  所得功德少
 若說一偈法  功德為甚多
 三界諸樂具  盡持施一人
 不如一偈施  功德為最勝
 此功德勝彼  能離諸苦惱  佛告彌勒。若有菩薩摩訶薩。以滿無邊世界珍寶。施諸佛如來。若有菩薩。以大悲心為一眾生說四句偈。功德勝彼。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若恒沙世界  珍寶滿其中
 以施諸如來  不如一法施
 施寶福雖多  不及一法施
 一偈福尚勝  況多難思議  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言。彌勒。如來有光。名曰一切功德莊嚴。在右掌中。我以此光。能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所須一切樂具。悉皆充足。須食與食須飲與飲。須衣與衣須乘與乘。須寶與寶。如是等事我悉能與。彌勒。一切眾生雖得此樂。於生死中不能解脫。彌勒。是故如來。不施眾生世間樂具。但與出世無上法寶。眾生聞已畢竟離苦。是故彌勒。汝等悉應學於如來無上法施。莫重世間資生施也。彌勒。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正法滅時。有諸比丘自稱菩薩。身作不善。口作不善。意作不善。身犯禁戒。口犯禁戒。意犯禁戒。造不善業。無沙門果。彌勒。我為發菩提心善男子善女人。說菩薩善根。不墮地獄畜生餓鬼及餘難處。善男子善女人。應勤精進具足慚愧。常畏生死。諸有生處常懷怖畏。我當云何令諸三界六道眾生。速得解脫。何以故。彌勒。菩薩摩訶薩。發願許度三界六道一切眾生。令得解脫。不安隱者令得安隱。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彌勒。我觀一切世界。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門婆羅門中。不見一人有能荷負如是重擔如菩薩者。彌勒。譬如有人頂戴三千大千世界山河石壁。有人告言。善男子。汝今以此三千大千世界頂戴。一劫若減一劫。若百千劫。頂戴不息。彌勒。於汝意云何。如是之人為大力不。彌勒白佛言。世尊。甚大世尊。甚大善逝。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精進之力。復勝於彼。菩薩發願許度一切眾生。皆令得住涅槃之樂。彌勒。譬如有人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所有作業。彼人一時悉能成就。彌勒。於汝意云何。此人所作事業。寧為大不。彌勒白佛。甚大世尊。佛告彌勒。菩薩所作事業。復過於此。菩薩發言。三界眾生受苦惱者。我令解脫。彌勒。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容顏端正年在幼稚。孝順父母。長者及子妻妾眷屬奴婢財物。悉入王獄。爾時大王語長者言。去此一百由旬。有城名某。汝去七日令至彼城。復行七日還至我所。汝能如是。捨汝妻子眷屬財物。悉皆還汝及賜官物。若過七日。從於彼城不至此者。當斷汝命及汝一子。親屬財物悉入於官。佛告彌勒。於意云何。如是長者勉力勤進。為愛自身為愛一子。為惜妻妾奴婢財物。而從彼城勤苦至此。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彼人不念飲食睡眠。唯念速行。何以故。世尊。如是之人自惜命故。是故速行。佛告彌勒。若一切眾生勤行精進。悉如彼人。一切眾生如是精進。欲比菩薩精進。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億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百千億那由他乃至不可數分不及一。何以故。彌勒。一切眾生順生死流。菩薩逆生死流。令其住於不動涅槃。彌勒。譬如有人。勇猛大力轉勝於前。取四大海及諸河水。悉還置於阿耨大池。彌勒。於意云何。是人所作為希有不。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是之事甚為希有。佛告彌勒。菩薩精進。難作希有復過於此。菩薩以大悲心。化一切眾生。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事為難。若能信有佛法及僧。此事為難。若有能信善惡業果。此事為難。貪瞋癡起能令滅者。是事為難。能捨親屬發少欲心。而求出家行至七步。此事為難。身披袈裟於正法中。正信出家離於欲火。此事為難。不犯禁戒。此事為難。能離憒閙修遠離行。此事為難。信諸法空。此事為難。於深法中得柔順忍。此事為難。證三解脫門。此事為難。證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此事亦難何以故。彌勒。所謂難者。於正法中以信出家得沙門果。彌勒。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眾生發菩薩心。於正法中出家學道。空無所得。捨菩薩業作凡愚行。彌勒。何等是菩薩業。彌勒。菩薩業者有二十法。若有菩薩。不成就此二十法者。則不能得坐於道場。何等二十。一者離慳心。二者修布施。三者離熱惱。四者修淨戒。五者離瞋恚。六者修忍辱。七者離懈怠。八者大精進。九者離亂心。十者念慧修無依定。十一者修甚深忍。十二者具足般若波羅蜜。十三者行無相行。十四者行空行。十五者行無願行。十六者成無願境界。十七者不捨一切眾生。十八者修行大悲。十九者不念聲聞緣覺之乘。二十者心樂成就如來智慧。是名菩薩摩訶薩二十種業。菩薩成就此二十業。能坐道場。彌勒。菩薩摩訶薩有四種畢定誓。何等為四。一者畢定成佛轉於法輪。二者生死眾生令得解脫。三者令無量眾生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四者捨自身樂。令諸眾生得無漏樂。是名四種畢定之誓。佛告彌勒。譬如二人。善解醫方。善解呪術。善別毒藥。善識甘露。爾時一人。於大眾中即取毒藥。而自食之現希有相。食已受苦身不安隱。復求甘露呪術望除毒氣。爾時彼人求不能得。毒氣熾盛遂便命終。時第二人作如是言。我今不能食於毒藥。不食毒藥不須甘露。不欲處眾作希有想。令身苦惱。彌勒。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在家出家菩薩。亦復如是。作如是言。如我說法能除諸罪。如是語已轉集惡業。復作是言我還懺悔。我說彼人。於正法中名為死人。何故名死。謂於正法墮落退沒。是名為死。彌勒。復有菩薩。其心清淨。作如是言。我不作罪不須懺悔。我當懺悔過去未來一切諸罪。現在不作。亦如彼人不食毒藥不須甘露。彌勒。所言毒者。於正法中犯於戒律。是名為毒。彌勒。汝等莫作食毒之人。佛告彌勒。復有四法。能令菩薩離薩婆若離聲聞果。況薩婆若。何等為四。一者不知恩。二者諂曲。三者妄語。四者犯戒。彌勒。此四種法。能令菩薩離薩婆若。亦離聲聞。況薩婆若。彌勒。復有四法。菩薩應急走捨離過百由旬。何等為四。一者利養。二者惡友。三者惡眾。四者同在一處。或作戲笑。或瞋或闘。當速捨離過百由旬。菩薩於餘菩薩不應惡心。彌勒。若有菩薩。打罵割截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彌勒。於汝意云何。菩薩以是打罵割截一切眾生。得罪多不。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打一眾生得罪尚多。何況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何以故。世尊。一切菩薩。於眾生不應起於瞋恚之心。爾時世尊。告彌勒言。若有菩薩。打罵割截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得罪尚少。若有菩薩。於餘菩薩起瞋恚心。退於菩提復爾所劫彌勒。譬如木柱。若以草土不能斬截。必以利斧乃能斬之。菩薩善根亦復如是餘不能盡。若於菩薩起瞋恚心。能滅諸善。彌勒。是故菩薩應學恭敬。於初發心諸菩薩等。心生尊重如世尊想。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當修行尊重恭敬一切眾生。何況菩薩。何以故。世尊。應捨瞋恚行於忍辱。離於諂曲行清淨心。遠離有為。行於無我無取之行。不貴財寶當重法行。不求衣食當求法財。捨離嫉妬。見人巨富心助歡喜。非唯求名以為沙門。當學沙門一切功德。我非口說當修實行。捨於利養少欲知足。求佛功德。不為財利入於聚落。念薩婆若入於聚落。不為衣食入於村邑行諂曲行。當行正行讚四聖種。不學凡夫下劣之心。當學佛行不觀他過。但自調伏。修奢摩他毘婆舍那。離三業惡。常修三業清淨之行離於破戒。當學波羅提木叉。不依佛法僧而自活命。讚歎如來真實功德。不為求施。為求法故。常讚正法修如法行。讚歎聖僧依不退僧。不依世間有為之僧。不求一切世間資身之具。唯求正法不求世事。求出世法離於諂曲。行真實行不樂一處。當如野鹿無所依止。離世間樂求佛功德。當離睡眠。初夜後夜讀誦經典。捨於憒閙當行遠離。於諸功德不生厭想。求諸功德心不暫息。當離狗法。當行師子所吼之法。為究竟友不應暫友。捨無反復當行報恩。不以財利而作親友。當以淨心而作親友。捨虛誑心行真實行。捨下劣法。當求成就無上佛身。於如來所。當行恭敬。不起憍慢。捨於兩舌心口相違。當行誠實無二之言。不作菩薩而行諂曲。當以淨心行奢摩他毘婆舍那。捨於我慢當行恭敬。離不淨食當淨持戒。食人之施。當捨邪念念諸佛法。離於人見行於空行。離於妄覺行無相行。離身諂曲。當行三業清淨之行。不求財利而演說法。以大悲心而說正法。不以財物而作親友。以法親友不為自利。為利他人令不損害。行阿蘭若離於諂曲。不作諂曲而行乞食。不行諂曲著糞掃衣。所以者何。具十二頭陀者。不求一切世間利養。爾時世尊。讚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彌勒。汝求佛功德心無厭足。作師子吼。已於過去佛所。種諸善根。能說此法。說此功德。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說此法時。眾中五百比丘從坐起去。爾時摩訶迦葉。問諸比丘今聽說法。汝等比丘欲詣何所。諸比丘言。大德迦葉。如彌勒菩薩摩訶薩所說之法。甚深難得。我等作如是念。我等不能修得此法。欲還歸俗。何以故。信施之食難可消故。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讚諸比丘。善哉善哉。善男子。是汝所應。若不能消信施之食。寧可一日百數歸俗。不應破戒受人信施。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等之人應受信施。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菩薩。善男子。若有修禪解脫者。我聽彼人受信施食。爾時文殊師利。告五百比丘。汝等今者應速修行。佛世難值。當住佛法。爾時五百比丘。問文殊師利言。文殊師利。我等云何修行。文殊師利。告諸比丘言。汝等應如是觀。無一法合。無一法散。無一法生。無一法滅。不受一法。不捨一法。不增一法。不減一法。若如是行於法無得無得則無去。無去故無來。無來則無去。比丘是名無來無去無住無不住。爾時文殊師利。說是法時。五百比丘。於諸漏中。心得解脫。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八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九  元魏優禪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摩訶迦葉會第二十三之二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當來末世後五百歲。何等菩薩行於諂曲。爾時世尊告迦葉言。迦葉。多有眾人行於諂曲。親近惡友少讀誦經為求衣食。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善哉世尊。唯願世尊。利益多人說彼諂曲。不勤修行菩薩之過。令彼菩薩聞此過已。自攝心行令得清淨。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言。迦葉。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菩薩。親近惡友少讀誦經。唯作供養舍利之業。以香花瓔珞幡蓋燈明。供養如來舍利塔廟。迦葉。我為在家無智眾生。令種善根。說供養舍利。彼諸癡人不解我意。但作此業。迦葉。我於一切天人之中。常說此法。修奢摩他毘婆舍那。以自調伏。世間當有信樂婆羅門居士。供養舍利。迦葉。彼諸癡人捨於讀誦修禪智慧。供養舍利因之活命。迦葉。若有菩薩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上至梵天香花燈明。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以如是等供養如來。若有菩薩。淨心持戒於師尊所。受持讀誦一四句偈。淨心修行乃至七步。功德勝彼無量無邊。迦葉。若有菩薩。以滿三千大千世界花香末香。於百千歲。晝夜六時供養如來。若有菩薩。捨於憒閙深畏三界。為利眾生發心趣向阿蘭若處舉足七步。勝前功德無量無邊。迦葉。於意云何。如來化眾生故作是說耶。迦葉。莫作此見如來實說。所以者何。如來現見明了知故。佛告迦葉。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數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妙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婆伽婆。其劫亦名妙花。迦葉。妙花如來。有九十六億百千聲聞大眾。爾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尼彌。如法治世主四天下。迦葉。時尼彌大王千子具足。勇健威猛。迦葉。爾時大王具千子已。復有二子。結加趺坐忽然化生。一名達摩。二名善法。迦葉。爾時大王。請妙花如來及比丘僧。滿八萬四千歲。供養衣服臥具飲食湯藥。捨諸家事唯修供養。七日之後一切比丘。各施新衣種種飲食。隨心所樂。廣造精舍隨心樂住。一一比丘給使七人施百味食。迦葉。爾時大王。造立精舍方八十由旬。彩畫微妙出過世間。妙花如來及比丘僧。坐彼精舍。從於地下出眾妙花。令彼精舍華至於膝。迦葉。爾時大王。於不思議功德精舍。供養妙花如來。滿八萬四千歲。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迦葉。爾時大王。供養如來。滿八萬四千歲已。最後一日。妙花如來飯食之後。達摩善法二子眷屬。及諸四眾。至妙花如來正遍知所。頭面作禮白佛言。世尊。頗有布施功德善根。勝此尼彌大王功德善根者不。迦葉。時二王子禮如來時。大千世界。悉皆震動。迦葉。爾時妙花如來侍者弟子。名通達法。從坐而起。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何因緣故。大地震動。以何因緣。此二王子禮佛而住。  爾時妙花如來。告通達法。善男子。何用此問。若佛如來。說此王子淨心深忍大悲之心。禮如來足。一切天人皆當迷沒。迦葉。爾時妙花如來告一聲聞神足弟子那羅延言。善男子。汝示神力起二童子。迦葉。爾時那羅延比丘。從坐而起。即以右手捉一童子。復以左手捉一童子。欲扶令起而不能動。時那羅延。盡大神通。扶二童子欲令其起。不能動彼。如分一毛為千萬分不動一分。迦葉。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地皆震動。山河石壁悉亦大動。而不能動彼二童子。迦葉。爾時那羅延。以妙花如來威神力故。令於下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悉皆震動。而亦不動彼二童子毛之一分。迦葉。爾時那羅延比丘。禮妙花佛白言。世尊。我將不失神通力耶。何以故。世尊。此二童子生來未久。在於佛前頭面著地。我盡神力不能令起。  爾時妙花如來。告那羅延比丘言。善男子。汝不失通。善男子。菩薩境界不可思議。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不能思量。善男子。若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具大神力。如汝不異。至於億劫。不能動此二童子起。迦葉。爾時妙花如來說此語時。眾中四百二十萬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彼諸眾生作如是念。菩薩神力甚為希有。未得一切智神力。乃爾大聲聞神力不能令動。況成佛道。是故我等應行菩薩道。願證如來無上智慧。  迦葉。爾時四百二十萬眾生。作是念已。於無上菩提心得堅住。迦葉。爾時彼眾有一菩薩。名曰善慧。在大眾中從坐而起。偏袒右肩頂禮佛足。白妙花如來言。世尊。唯願世尊。起二童子。如彼所問願佛解說。佛告迦葉。爾時妙花如來。從虛空中出大音聲。其聲遍滿乃至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聲至之處世界地皆六種震動。放大光明遍照十方。迦葉。時二童子聞此聲已。從地而起。迦葉。童子起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人天伎樂不鼓自鳴。於虛空中雨眾妙花。迦葉。時二童子從地起已至如來所。右遶三匝頂禮佛足。合掌恭敬瞻仰如來。迦葉。爾時妙花如來。告善慧菩薩言。善男子。此二童子禮我足已作如是問。世尊。頗有布施福德善根。勝此尼彌大王功德善根者。此二童子禮我足已發問而住。迦葉。爾時善慧菩薩。白妙花如來言。世尊。願佛解說二童子問。令諸天人得安樂故。  爾時妙花如來。告善慧菩薩。善男子。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尼彌國王所作功德。若有菩薩。住阿蘭若行遠離行。少知諸法得無生忍。功德勝彼無量無邊。善男子。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一一眾生所作功德。如尼彌王。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所有福德。不如菩薩修行遠離住於淨心。正念相應解諸法空。無來無去如是少忍。功德勝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億分不及一。百億分不及一。千億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百千那由他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不及其一。善男子。如恒河沙等。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一一眾生悉作福德如尼彌王。彼諸眾生所作福德。至恒河沙劫常修福德。善男子。於意云何。彼善男子得福多不。迦葉。爾時善慧菩薩。白妙花如來言。希有世尊。如來說喻不可思議。如此善根不可思議。迦葉。爾時妙花如來。告善慧菩薩。善男子。我今告汝有智慧人成就深忍。能信此語。彼一切眾生所集善根。不如此二童子。以淨心故禮如來足。勝前一切眾生善根。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億分不及一。百億分不及一。千億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百千億那由他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迦葉。爾時妙花如來大眾之中。八萬四千比丘同聲發言。世尊。我等隨喜彼人功德。成就深法忍。信諸法空。心樂遠離。趣阿蘭若。舉足七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成就智慧。我等隨喜。迦葉。爾時妙花如來。讚諸比丘。善哉善哉。諸善男子。汝等以此隨喜之業不思議善根。當作恒河沙等轉輪聖王。然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摩訶迦葉及諸大眾。一時同聲白佛言。世尊。我等隨喜彼人發心。成就深忍信諸法空。遠離寂滅自性清淨。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言。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童子。白妙花如來言。世尊。菩薩具何等法。施不望報。不生嫉妬。心不慳悋。不生貪著。見人行施心不希望。成就如來無上之行。得深法忍成無上智。迦葉。爾時妙花如來。告善法二童子言。善男子。菩薩具足四法施。不望報不嫉妬。不慳悋不生貪。見人施不希望。成就如來無上之行。得甚深忍見無上智。何等為四。一者信諸法空。二者遠離。三者深忍。四者正念。善男子。菩薩具此四法。施不望報心不嫉妬。不慳悋不生貪。見人施不悕望。成就如來無上之行。成就深忍具無上智。善男子。復有四法。若菩薩具此四法。施不望報心不嫉妬。不慳悋不生貪。見人施不希望。成就如來無上之行。成就深忍滿無上智。何等為四。善男子。菩薩求多聞。得多聞已遊於城邑聚落。說法無所希望。乃至不受一言善讚。心無所貪。諸佛所說一切施中法施第一。住第一施其心歡喜。不求世間財物布施。何以故。善男子。十方無數阿僧祇。諸佛世界。諸佛如來及比丘僧。不求世間資生之具。若有菩薩。住清淨戒修於正法。具大悲心不求利養。一切諸佛之所憶念。若有能說一四句偈。說偈文字皆自性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皆自性空。此善男子。善根功德勝前善根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億分不及一。百億分不及一。千億分不及一。百千億分不及一。百千那由他億分不及一。乃至阿僧祇分亦不及一。迦葉。爾時妙花如來。告二童子。善男子菩薩具足四法。得成如來無上之行。何等為四。一者行無上處。二者說無上法。三者施無上物。四者信無上法。善男子。是名四法。菩薩成就此四法者。得成如來無上之行。迦葉。時妙花如來。為二童子說是法時。彼二童子聞此法已。踊在空中高七多羅樹。同聲讚佛。 如來知諸行  教眾生行施
 而不著於施  此施無上施
 能成無上忍  此中無有我
 眾生命及人  希有大精進
 演說如是法  成就甚深忍
 及得無上行  得無上菩提
 永滅諸欲惱  大智慧清淨
 更不受後有  說於遠離行
 令住阿蘭若  修於空解脫
 亦不生分別  常勤行布施
 不生於分別  此是無垢際
 遠離諸名字  說清淨尸羅
 令行寂滅處  此是第一戒
 覺知寂滅處  常修行於忍
 不分別眾生  此是清淨忍
 離一切分別  修堅固精進
 離一切有為  佛說此精進
 能成遠離法  焚燒一切事
 斷於諸有無  此無分別禪
 不起諸煩惱  非此亦非彼
 中間亦不住  此第一智慧
 遠離於三世  修習寂滅想
 復觀於此想  此想何處生
 是故知無想  讚歎佛功德
 演說第一法  其心不異念
 聽受於正法  說名字無盡
 自性體不成  觀境界無實
 其心則解脫  若起如是想
 我為說法者  彼則被魔縛
 不知於法相  若欲得菩提
 及求聲聞者  求緣覺菩提
 當修學此法  說於一解脫
 智慧無邊量  勿作下劣願
 當願上菩提  若求如是身
 相好自莊嚴  如佛金色身
 當求上菩提  作生一切法
 作者不可得  諸法從緣生
 無自性自性  迦葉。時二童子。在虛空中說此偈時。尼彌大王從城而出。及諸地神虛空諸神。皆悉來集。爾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僧祇眾生種於善根。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童子等。從空中下。詣妙花如來所白言。世尊。我等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比丘形行菩薩道。世尊。真發心者信一切法無生。世尊。真發心者不著諸法。何以故。世尊。若有著則法不生。是故世尊。說離著心得彼無生。世尊。此無生亦不應說是無生。何以故。有言說者則有生滅。若具淨智則無生滅。無生滅處是畢竟盡。是故世尊。以平等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念於法。亦無法得。亦無不得。如是得平等。無得平等。何以故。一切諸法本性淨故。迦葉。爾時妙花如來。為二童子說此法時。眾中十千眾生。得無生法忍。尼彌大王。并及千子五千大臣。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告迦葉。爾時妙花如來。飯食既訖澡洗鉢已。於大眾中告大王言。尼彌大王。我今說法。王及大眾聞佛說法踊躍歡喜。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童子。聞佛說法。以淨信心離於欲火。欲求出家。從城而出來至佛所。至佛所已。而說頌曰。 一切諸如來  讚歎出家法
 在家多垢穢  壞滅白淨法
 增長不善法  毀滅於善法
 在家多過失  出家離染污
 設使百億劫  受欲無厭足
 受欲無厭足  在家而死滅
 如海受眾流  而無有厭足
 凡夫亦如是  受欲無厭足
 如火燒乾草  而無厭足時
 凡夫亦如是  受欲無厭足
 貪欲網所縛  滅壞於世間
 是故應離縛  為發出家故
 在家具眾過  不得無上道
 出家修遠離  爾乃得菩提
 過去諸如來  已入於涅槃
 住阿蘭若法  獲得大菩提
 是故學諸佛  趣向阿蘭若
 捨愛離居家  然後得安隱
 一切三千界  珍寶滿其中
 以此珍寶聚  在家施諸佛
 若以無惱心  知於在家過
 學諸佛如來  出家求智慧
 既求出家已  遠離諸欲火
 舉足行七步  勝以三千施
 三千之功德  不如此一分
 是故出家者  如來之所讚
 成就大智慧  遠離諸繫縛
 離一切諸著  乃證無上道
 速住寂靜處  斷除諸欲愛
 一切毒熾心  悉滅無有餘
 學諸佛如來  如實知諸法
 速遠離在家  住阿蘭若法
 若欲求佛道  修於遠離行
 應學阿蘭若  不應樂在家
 此是諸佛境  聖人所住處
 能住此道者  則能得菩提
 欲等惱眾生  若求遠離者
 應離在家法  修習阿蘭若
 欲證甘露法  轉無上法輪
 摧伏諸魔怨  當習阿蘭若  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童子。說此頌已從城而出。往詣妙花如來所住之處。到已頭面禮足右遶三匝白言。世尊。我等今者。於如來所欲求出家。唯願世尊。哀愍聽許令得出家。迦葉。爾時妙花如來。知二童子信心清淨求出家法。是時如來。即聽出家住比丘法。迦葉。爾時大王。聞二童子得出家已。即以太子令紹王位。王與九百九十九子。八萬四千夫人。五千大臣及諸人民。以淨信心離於欲火。捨家出家。一切俱往詣妙花佛。到已頂禮佛足。白妙花佛言。世尊。我等欲求出家。願佛聽許令得出家。迦葉。時妙花佛。知諸大眾信心清淨。悉聽出家住比丘法。迦葉。爾時大王第一太子。登位七日內自思惟。我終不捨薩婆若心。何用如是王位寶財。為欲所縛。我終不捨無上菩提。作是念已發心出家。於十五日遊四天下。說此偈言。 我父及親屬  皆悉已出家
 無量億眾生  為法亦出家
 我今樂出家  不樂住五欲
 一心求出道  欲詣導師所
 若發心出家  離諸欲火者
 應速隨我法  離難甚難得
 不發出家心  不遠離欲火
 安心在居家  安住於實法  迦葉。時彼童子說此偈時。四天下中。無一眾生樂在家者。皆悉發心願求出家。迦葉。時妙花如來。知諸眾生心信清淨求出家已。妙花如來於四天下一切城邑村落。悉作化佛及比丘僧。迦葉。時四天下一切眾生。無有一人住在家者。以淨信心離於欲火。悉得出家。彼諸眾生既出家已。不須種殖其地自然生諸粳米。諸樹自然生諸衣服。一切諸天供侍給使。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比丘。勇猛精進。於其六十三億歲中。不坐不臥。但勤精進求薩婆若。念薩婆若。於六十三億歲。勤精進已。得遍至三昧所坐之地。名金剛處。其地皆是金剛所成。十方一切諸佛說法。悉聞受持。聞已復能為他解說。迦葉。時四天下一切眾生。若有修學聲聞乘者。無一眾生凡身命終極懈怠者。得阿那含。從此命終生淨居天。共彼同行求緣覺者。從此命終。當生他方無佛之處。生大種姓諸根具足。以過去世善根力故。離於欲火而行出家。七日之後成緣覺道。利益無量無邊眾生。入般涅槃。菩薩乘者。成就五通。具四無量無礙辯才。得陀羅尼。迦葉。莫作異念。爾時尼彌大王豈異人乎。則我身是。時太子者今彌勒菩薩是。迦葉。莫作異見。何以故。達摩童子今文殊師利是。善法童子者虛空藏菩薩是。迦葉。汝觀彼佛國土清淨。如是善根眾生之所住處。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妙花如來。壽命幾時。佛告迦葉。妙花如來。壽命八劫。迦葉。妙花如來。般涅槃後正法住世。滿足一劫。一切諸天。供養舍利無在家人。迦葉。時二比丘少欲知足。不供舍利不禮佛塔。迦葉。爾時諸天新學比丘百千大眾。各相謂言。此二比丘邪見。不信於佛舍利。不興供養。不禮佛塔。迦葉。爾時諸天及諸比丘百千大眾。說此語時達摩善法二比丘問眾人言。於汝意云何。云何供養是真供養如來。以何事故。如來舍利而得供養。諸比丘言。修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故。舍利得供養。二比丘言。修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是真供養。非供舍利。諸比丘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云何戒相禪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復何等相。達摩善法二比丘言。無作相是戒相。乃至解脫知見無作相是知見相。迦葉。時二比丘語眾人言。於意云何。無作能供養無作不。諸比丘言不也。達摩善法二比丘言。真供養者。無佛想無見佛。何況供養。若供養佛當供養自身。諸比丘言。云何供養自身。二比丘言。應如如來應正遍知。供養自身。一切眾生之所供養。如佛所學。應如是學。護持禁戒集諸善法。思惟諸法莫取法相。若能如是自供養者。當得天人之所供養。若欲供養佛舍利者。當自供養。如佛如來具諸功德。舍利得供養。若能成就如是功德。名供養佛。不起想相名供養佛。若多若少不生分別。名供養佛。非後世去非今世來。非彼岸。非常非斷。非取非捨。是則名曰供養如來。非增非減。非生非滅。非盡非不盡。是則名曰供養如來。非心非心數法。非憶想。非我非取非受。非諍論非不諍論。非毀非讚。非二非入是則名曰供養如來。亦非有為。亦非無為。是則名曰供養如來。身無所作。口無所作。意無所作。於身口意求不可得。是則名曰供養如來。無過去想。未來現在想不可得。無依無著。無所求想。亦不分別。是則名曰供養如來。無佛想。無法想。無僧想。無人無自無他想。是則名曰供養如來。真如來身。無生無相。不可以生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無作相。不以作相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無二相。不應二相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無漏相。不以有漏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曰空相。不以身見命見。斷見常見。我見我所見。有見無見。供養如來。真如來身名無相相。不可以相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無願相。不可以願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無有相。不可以有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不動相。不可動相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無行相。不可以行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離貪相。不可以貪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離瞋相。不可以瞋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名離癡相。不可以癡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不可以破戒亂心愚癡而修供養。真如來身慈悲喜捨。不可以瞋心惱心妬心散心而修供養。真如來身。具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不可以慳破戒瞋恚懈怠亂癡而修供養。迦葉。達摩善法。於大眾中說此法時。四百二十萬眾生。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眾生。得清淨智阿那含果。二百三十萬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迦葉。汝觀達摩善法二比丘等如是淨心。迦葉。汝應學彼正士甚深之忍及巧方便。迦葉。彼二比丘於大眾中說此法時。諸比丘聞此法已。皆住深忍。悉行少欲知足之行。不供養舍利及佛塔廟。何以故。彼諸比丘悉樂深法。迦葉。彼七日後。一切佛塔悉皆隱沒。及諸舍利所在器中。亦悉隱沒。迦葉。汝應如是學彼正士甚深之忍。佛告迦葉。當知末世後五百歲。有諸菩薩及諸比丘。不修身不修心。不修戒不修慧。為活命故。供養佛塔及佛舍利。不為涅槃不為離欲。而修供養。自犯禁戒愚癡無智。如來舍利。具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之所勳修。為活命故供養尊重。具貪瞋癡。於佛如來應正遍知離貪瞋癡。所有舍利。為活命故而興供養。自身具足慳貪嫉妬瞋恚懈怠亂心愚癡。若大施主正住一心。為活命故化令供養如來舍利。迦葉。我為教化初始發心諸善男子善女人等。以神通力留此舍利。令供養者受人天樂為未來因乃至涅槃。彼愚癡人於我法中。雖得出家不解我法。捨出家行。而但供養塔廟舍利。為自活故。為得衣鉢。為利養故。為名聞故。為此事故。供養舍利。何等名為比丘之業。迦葉。如上所說沙門之業。則有二種。一者修禪。二者習誦。如是說者。為入道故非究竟說。迦葉。若有作業能盡業者。名沙門業。無作無誦無禪。無作無無作。無念無不念。無盡無生。證三脫門不住三界。無來無去。是沙門業。彼眾生等離斯正業更習餘業。彼福業者為化在家人。如是在家順如來教。當得阿那含果。彼愚人輩。於我法中而行出家。尚不修行隨順之法。況復能得。若有得者無有是處。迦葉。於當來世後五百歲。有相似沙門。衣服形貌似像沙門。戒不相似。定不相似。慧不相似。迦葉。譬如有人善知醫方及諸呪術。即以呪術呪一袈裟。與人令著。彼見生貪即便著之。若至七日若至八日。其身熾然猶如火聚。如彼呪已取之與人。彼人見已便生貪著。比丘亦爾。見好衣服受取而著。若至七日。若至八日。若在舍內。若在巷中。若在林中。彼所著衣熾然如火。燒人善根。迦葉。於汝意云何。彼著袈裟。有利益不。迦葉白佛言。世尊。無所益也。佛告迦葉。如是如是。我袈裟者戒定智慧解脫解脫知見。無量阿僧祇善根所集。迦葉。於當來世有愚癡人。著聖人衣似像沙門。入於村邑中。有信心婆羅門長者居士。見被法服謂為沙門。皆共尊重供養讚歎。彼愚癡人因袈裟故。而得供養便生歡喜。身壞命終墮於地獄。生地獄已。大熱鐵鍱以為衣服。吞噉鐵丸。飲洋沸鐵。坐熱鐵床。迦葉。汝觀袈裟威德如是。彼愚癡人著於袈裟。受樂放逸自作惡業。身壞命終墮於地獄。迦葉。我常說言。寧以燒熱鐵鍱為衣。不以破戒之身而著袈裟。寧吞熱鐵。不以破戒之身食人信施。迦葉。汝觀破戒之人食他信施。有如是過。是故汝等。應當修學清淨戒法。迦葉。於汝意云何。若天若龍。若夜叉。若乾闥婆。若阿修羅。若迦樓羅。若緊那羅。若摩睺羅伽。若人若非人。能作如來色身像不。迦葉。白佛言。不也世尊。如來色像不可思議。無色像故。是故此等皆不能作。佛告迦葉。於當來世後五百歲。有諸比丘不修身不修心不修戒不修慧。若於疊上牆壁之下。造如來像因之自活。以此業故自高慢人。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波斯匿王。造如來像得福多不。佛言。迦葉。得福甚多。波斯匿王造如來像。施無價衣。不求衣服飯食之報。迦葉。彼愚癡人為活命故。造立形像。迦葉。若賣畜生猶尚不善。況彼癡人作如來像。於白衣前而衒賣之。以自活命。迦葉。譬如有人幼小無知。捨棄甘露而飲毒藥。迦葉。彼愚癡人亦復如是。造如來像。為資生故而便賣之。是名為毒。迦葉。所言毒者。於正法中貪是其毒。迦葉。彼愚癡人以貪心故。而記瞋恚。遞相闘諍。互相誹謗。各言我行供養。因彼諍論墮於地獄。迦葉。譬如有人無巧方便入敵戰時。所持刀劍而反自傷。迦葉。愚癡之人亦復如是。無方便故。因於法故而墮地獄。迦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造如來塔。莊嚴成就。一一寶塔高廣嚴好。如須彌山。遍滿恒沙諸佛世界。譬如甘蔗竹葦。迦葉。於汝意云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迦葉。白佛言。世尊。造如來像。如四指者得福無量。況復造像如須彌山。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佛告迦葉。若有菩薩。內觀佛身得深法忍功德勝彼無量無邊。迦葉。若復有人住於淨戒。以四句偈為他人說解其義趣。所得福德無量無邊。迦葉。云何觀於如來之身。迦葉。若菩薩欲觀如來者。當學大精進菩薩。迦葉。乃往古昔無數阿僧祇劫。有佛世尊。號曰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可化丈夫調御師天人師佛婆伽婆。迦葉。光明如來般涅槃後。有一菩薩名大精進。婆羅門種端正無比。迦葉。光明如來正法之中。有諸比丘。少欲知足住如法行。迦葉。彼諸比丘皆悉造立如來形像。爾時有一比丘。於白疊上畫如來像。眾彩莊嚴悉皆具足。持至大精進菩薩所。爾時大精進菩薩。見此畫像。心大歡喜作如是言。如來形像妙好乃爾。況復如來正遍知身。願我來世得成如是妙色之身。爾時大精進菩薩。作如是念。我今不能住在居家。若在家者。不能成就如是之身。迦葉。爾時大精進菩薩。年始十六諸根具足。至父母所頭面敬禮。白父母言。我今欲於如來正法出家學道。願為隨喜。父母答言。莫作是說。何以故。我今年老唯汝一子。汝若出家我等當死。大精進言。我當方便令父母存。我得出家。父母問言。欲作何業。子白父母。我從今日。不食諸味。不昇床坐。不食蘇油。不飲漿水。若善若惡口不言說。乃至得出家。迦葉。大精進菩薩。如是誓已默然而住。如是默然一日不食。爾時父母。誦諸呪術持百味食而授與之。亦不肯食。亦不言說。迦葉。大精進菩薩。如是默然過第二日。爾時父母。與母知識五百人等。持百味食來至其所。誦諸呪術望其飡設。尚不顧視。況復食之。迦葉。時大精進。於第三日。父親五百。持種種食勸之令食。亦復如是默然不語。不飲不食亦不顧視。於第四日。五百同友。持百味食誦諸呪術。令從己志。時大精進默然而住。於第五日。爾時父母。悉出寶藏金銀琉璃種種寶物。及諸婇女八萬四千上妙嚴飾。將至其所。父親母親及其同友。各五百人。勸大精進作如是言。汝當在家。以此財寶布施自恣作福。與諸婇女共相娛樂。時大精進於大眾中。默然而住曾不瞻眄。於第六日。斷諸憶想不起食念。如來應正遍知。迦葉。爾時父母及其知識。八萬四千諸妙婇女。同時悲泣禮大精進。時大精進亦不顧視。迦葉。爾時大精進菩薩。所住之處有一宅神。於虛空中現大神力。而說頌曰。 精進心堅固  難動如須彌
 不捨出家心  為得菩提故
 大地可傾動  火可在水居
 如是等可轉  菩薩不可動
 汝等莫勤苦  而作不善業
 眾生無慧眼  久遠處生死
 為利諸群生  是故求菩提
 其心樂出離  必成無上道
 不為世間報  而行菩薩道
 願成大覺智  救濟苦眾生
 三千大千界  珍寶滿其中
 及諸上妙土  其心不貪著
 汝等愚癡心  所作不善業
 汝當自悔過  菩薩不處俗  迦葉。時大精進菩薩。父母眷屬知識及諸婇女。聞天神語悉皆悔過。告菩薩言。隨意出家。汝當飲食勿令殞絕。迦葉。時大精進不食七日。光明暉悅顏色不變。唯心憶念正遍知身。一切諸天散花供養。時大精進過七日已。捨諸家業如棄涕唾。爾時父母同友知識。及諸婇女八萬四千。皆悉悲泣隨而送之。爾時大精進菩薩。持畫疊像入於深山。寂靜無人禽獸之間。開現畫像取草為坐。在畫像前結加趺坐。正身正念觀於如來。諦觀察已作如是念。如來如是希有微妙。畫像尚爾端嚴微妙。況復如來正遍知身。復作是念云何觀佛。爾時林神。知彼菩薩心之所念。白菩薩言。善男子。汝如是念云何觀佛。若欲觀佛當觀畫像。觀此畫像不異如來。是名觀佛。如是觀者名為善觀。時大精進作如是念。我今云何觀此畫像與如來等。復作是念。如來像者非覺非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非覺非知。如是像者但有名字。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但有名字。如是名字自性空寂無所有。如來之身其相如是。如此畫像非證非得非果。非證者。非得者。非得果者。非住者。非去非來。非生非滅。非垢非淨。非色非非色。非貪盡。非瞋盡。非癡盡。非陰界入。非初非中非後。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覺非作。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見非聞非嗅非甞非觸非知。非出息非入息。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知者。如此畫像非欲界攝。非色無色界攝。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此畫像非初非中非後。非此非彼。非行非非行。非取非捨。非作非誦。非實非虛。非生死非涅槃。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身相亦復如是。菩薩如是觀如來身。結加趺坐經於日夜。成就五通。具足無量。得無礙辯。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成就天眼過於人眼。以此天眼。見於東方阿僧祇佛。得淨天耳。諸佛世尊所說之法。悉能聽受。天耳淨故。一一諸佛所說之法。聽聞受持不相障礙。迦葉。時大精進。勤行精進滿足七日。以智為食不食世供。一切諸天散花供養。迦葉。時大精進。不被袈裟。亦不見佛。不受禁戒。心但憶念學薩婆若。迦葉。菩薩應如是觀如來身。非觀非非觀。迦葉。菩薩應如是觀如來畫像。如大精進菩薩摩訶薩觀如來像。如是觀已成大智慧。以此智慧。悉見十方阿僧祇佛。聞佛說法。迦葉。爾時大精進菩薩。從山而出來至村落。為人說法。一會說法二萬眾生。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阿僧祇眾生。住於聲聞緣覺功德。父母親屬皆住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迦葉。莫作異念。爾時大精進菩薩摩訶薩者。豈異人乎。我身是也。迦葉。是故菩薩摩訶薩。應學大精進菩薩摩訶薩。亦應學餘諸大菩薩。迦葉。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求菩薩諸善男子。無方便心。多諸貪著。於牆壁下。畫如來像而求利養。彼作是說。我獨供養人無供養。以修少善自高慢人因此供養以自活命。迦葉。彼時眾生。不修三昧。不誦正典。但作此業。因此業故於施主邊。獲得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以自活命。迦葉。汝觀彼破戒菩薩。住不淨戒自稱多聞。迦葉。彼破戒人不誦經典。供養形像因而自活。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希有善逝。世尊。廣說愚癡凡夫諂曲之失。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如是說。何有不住清淨之戒。世尊。願於未來此法久住。令彼善男子善女人聞已慚愧。如來知我。如來覺我。所作邪法。永令休息。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如來所說為善男子。聞我此法修行離惡。我為此人說如是法。爾時世尊。說此經已。摩訶迦葉。彌帝隷菩薩。文殊師利童子。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大寶積經卷第八十九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優波離會第二十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摩訶薩五十萬人。爾時世尊。如龍象王顧視觀察。告諸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等誰能於後末世護持正法。攝受如來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安住祕密種種方便成熟眾生。爾時彌勒菩薩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言。世尊。我能堪任於後世時護持如來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師子慧菩薩曰。我能堪任安住祕密種種方便成熟眾生。無盡意菩薩曰。我能堪任以廣大願度脫無盡諸眾生界。跋陀羅菩薩曰。我能堪任令諸眾生得聞我名皆悉成熟無空過者。妙德菩薩曰。我能堪任於諸眾生隨所願求悉令滿足。無畏菩薩曰。我能堪任攝受無邊世界眾生而作饒益。金剛菩薩曰。我能堪任於惡趣中度諸眾生令得解脫。除障菩薩曰。我能堪忍解脫眾生煩惱繫縛。智幢菩薩曰。我能堪任滅除眾生無明闇蔽。法幢菩薩曰。我能堪忍常行法施度脫眾生。日幢菩薩曰。我能堪任恒以安樂成熟眾生。月幢菩薩曰。我能堪忍以諸功德成熟眾生。善眼菩薩曰。我能堪任與諸眾生自性安樂。觀自在菩薩曰。我能堪任於諸惡趣拔濟眾生。得大勢菩薩曰。我能堪任度諸惡趣未度眾生。普賢菩薩曰。我能堪忍令諸眾生憶念過去經歷受苦便得解脫。善數菩薩曰。我能堪任調伏一切難調眾生。妙意菩薩曰。我能堪任樂小法者度令成熟。善順菩薩曰。我能堪任成熟下劣少智眾生。光積菩薩曰。我能堪任拔濟墮於畜生趣者令得解脫。不思議菩薩曰。我能堪任愍念成熟餓鬼眾生令得解脫。大威力菩薩曰。我能堪任為諸眾生閉惡趣門。無諍論菩薩曰。我能堪任為諸眾生示解脫道。賢吉祥菩薩曰。我能堪任究竟斷除眾生苦惱。月光菩薩曰。我能堪任與諸眾生畢竟安樂。日光菩薩曰。我能堪任於諸眾生未純熟者令得成熟。無垢菩薩曰。我能堪任令諸眾生所有志樂皆得圓滿。斷疑菩薩曰。我能堪任度脫一切下劣眾生。無畏菩薩曰。我能堪任攝受眾生稱讚利益。慧勝菩薩曰。我能堪任隨順種種勝解眾生皆得成熟。光明菩薩曰。我能堪任恒以正勤拔濟眾生。無量菩薩曰。我能堪任為諸眾生於一切法。示無為道。無畏菩薩曰。我能堪任隨諸眾生種種志樂皆能示現。寶勝菩薩曰。我能堪任示諸眾生妙珍寶聚。妙慧菩薩曰。我能堪任令諸眾生見者歡喜皆得成熟。寶藏菩薩曰。我能堪任度脫眾生離諸障礙。寶賢菩薩曰。我能堪任令諸眾生自識宿命皆得成就。寶手菩薩曰。我能堪任以諸珍寶惠施眾生令得安樂。勝意菩薩曰。我能堪任令諸眾生永離貧窮。喜見菩薩曰。我能堪任施諸眾生一切樂具。金剛菩薩曰。我能堪任為諸眾生開示正道。福相菩薩曰。我能堪任悅可眾生令得度脫。法超菩薩曰。我能堪任淨除眾垢而演說法。無垢菩薩曰。我能堪任愛護眾生悉令成熟。法現菩薩曰。我能堪任常以正法度脫眾生。空寂菩薩曰。我能堪任令諸眾生滅煩惱毒。月勝菩薩曰。我能堪任為諸眾生示法方所。師子意菩薩曰。我能堪任常以法施利益眾生。童子光菩薩曰。我能堪任從卑下處拔出眾生。覺吉祥菩薩曰。我能堪任開示正道閉惡趣門。金光菩薩曰。我能堪任示現身相成熟眾生。吉祥菩薩曰。我能堪任與諸眾生常作利益。持世菩薩曰。我能堪任為諸眾生閉地獄門。甘露菩薩曰。我能堪任令諸眾生超度生死。網明童子曰。我能堪任於後末世為諸眾生示現光明滅除煩惱。  爾時舍利弗聞諸菩薩作如是等勇猛弘誓。成熟眾生。歎未曾有。白佛言。希有世尊。此諸菩薩摩訶薩不可思議。具足大悲方便善巧。勇猛精進而自莊嚴。一切眾生無能測量。不可沮壞。所有光明無能障蔽。世尊。我當稱讚是諸菩薩未曾有事。所謂堪任。有來求索頭目耳鼻身體手足。一切諸物無所悋惜。世尊。我常思惟。若有人能逼迫如是諸菩薩等。從其求索。若內若外一切財物心無怯弱。當知皆是不可思議解脫菩薩。佛言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是諸菩薩智慧方便三昧境界。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所不能知。舍利弗。此諸菩薩摩訶薩。能現諸佛神通變化。滿足眾生諸所欲樂。而於諸法心無所動。若有眾生樂為居士憍慢放逸。菩薩爾時為成熟故。現大居士威德之身。而為說法。若有眾生恃大勢力而自憍慢。菩薩爾時為調伏故。現那羅延大力之身。而為說法。若有眾生志求涅槃。菩薩爾時為度脫故。現聲聞身而為說法。若有眾生樂觀緣起。菩薩爾時為度脫故。現緣覺身而為說法。若有眾生志求菩提。菩薩爾時為度脫故。即現佛身令入佛智。如是舍利弗。是諸菩薩種種方便成就眾生。悉令安住於佛法中。所以者何。唯有如來智慧解脫究竟涅槃。更無餘乘而得度脫。以是義故名為如來。如來如實覺了如故。名為如來。知諸眾生種種欲樂。悉能示現故名如來。成就一切善法根本。斷於一切不善根本。故名如來。能示眾生解脫之道。故名如來。能令眾生遠離邪道住於正道。故名如來。演說諸法真實空義。故名如來。舍利弗。菩薩如是知諸眾生種種志樂。隨應說法令得解脫。為諸愚夫開示實智。不動法界能現種種幻化莊嚴。令諸眾生次第當得趣涅槃岸。  復次舍利弗。在家菩薩。住於慈愍不惱害心。應修二施。何者為二。一者法施。二者財施出家菩薩應修四施。何等為四。一者筆施。二者墨施。三者經本施。四者說法施。無生法忍菩薩。應住三施。何等為三。所謂王位布施。妻子布施。頭目支分悉皆布施。如是施者名為大施。名極妙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諸菩薩於貪瞋癡不怖畏耶。佛言。舍利弗。一切菩薩有二犯戒。何等為二。一者瞋相應犯。二者癡相應犯。如是二犯名大破戒。舍利弗。因貪犯者。為過微細難可捨離。因瞋犯者。為過麁重易可捨離。因癡犯者。為過深重復難捨離。所以者何。貪結能為諸有種子。生死蔓莚連持不絕。以是義故微細難斷。因瞋犯者。墮於惡趣可速除斷。因癡犯者。當墮八種大地獄中難可解脫。  復次舍利弗。若有菩薩犯波羅夷者。應對清淨十比丘前以質直心殷重懺悔。犯僧殘者。對五淨僧殷重懺悔。若為女人染心所觸。及因相顧而生愛著。應對一二清淨僧前殷重懺悔。舍利弗。若諸菩薩成就五無間罪。犯波羅夷。或犯僧殘戒。犯塔犯僧。及犯餘罪。菩薩應當於三十五佛前晝夜獨處殷重懺悔。應自稱云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精進喜佛 南無寶火佛 南無寶月光佛 南無現無愚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無垢佛 南無離垢佛 南無勇施佛 南無清淨佛 南無清淨施佛 南無娑留那佛 南無水天佛 南無堅德佛 南無栴檀功德佛 南無無量掬光佛 南無光德佛 南無無憂德佛 南無那羅延佛 南無功德花佛 南無蓮花光遊戲神通佛 南無財功德佛 南無德念佛 南無善名稱功德佛 南無紅炎帝幢王佛 南無善遊步功德佛 南無闘戰勝佛 南無善遊步佛 南無周匝莊嚴功德佛 南無寶花遊步佛 南無寶蓮花善住娑羅樹王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諸世尊當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從無始生死已來所作眾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見取隨喜。五無間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見作隨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應墮地獄餓鬼畜生。諸餘惡趣邊地下賤及蔑戾車。如是等處所作罪障今皆懺悔。  今諸佛世尊。當證知我。當憶念我。我復於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於餘生曾行布施。或守淨戒。乃至施與畜生一摶之食。或修淨行。所有善根成就眾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無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計籌量。皆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作迴向。我亦如是迴向。 眾罪皆懺悔  諸福盡隨喜
 及請佛功德  願成無上智
 去來現在佛  於眾生最勝
 無量功德海  我今歸命禮  如是舍利弗。菩薩應當一心觀此三十五佛而為上首。復應頂禮一切如來。應作如是清淨懺悔。菩薩若能滅除此罪。爾時諸佛即現其身。為度一切諸眾生故。示現如是種種之相。而於法界亦無所動。隨諸眾生種種樂欲。悉令圓滿皆得解脫。復次舍利弗。菩薩若入大悲三昧。則能示現地獄畜生閻魔羅界成熟眾生。菩薩若入大莊嚴三昧。則能示現長者之身成熟眾生。若入殊勝三昧。則能示現轉輪王身成熟眾生。若入熾然威光三昧。則能示現帝釋梵王殊妙色身成熟眾生。菩薩若入一向三昧。則能示現聲聞之身成熟眾生。菩薩若入清淨三昧。則能示現辟支佛身成熟眾生。菩薩若入寂靜三昧。則能示現諸佛色身成熟眾生。菩薩如是入一切法自在三昧。隨其志樂現種種身成熟眾生。或現帝釋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聖王身。皆為成熟諸眾生故。而於法界亦無所動。何以故。菩薩雖復隨順眾生種種示現。不見身相及生相無所得故。舍利弗。於意云何。如師子王大哮吼時。諸小野干能堪任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又舍利弗。如大香象其所負重驢堪任不。不也世尊。又如帝釋及梵天王威德自在。貧賤之人能堪任不。不也世尊。又如大力金翅鳥王翱翔運動。諸餘小鳥能堪任不。不也世尊。佛言。舍利弗。是諸菩薩所有善根勇猛之力。依出離智。淨諸罪垢。遠離憂悔。得見諸佛及得三昧。亦復如是。如斯罪障。非諸凡夫聲聞緣覺所能除滅。菩薩若能稱彼佛名。晝夜常行是三種法。能滅諸罪遠離憂悔得諸三昧。  爾時優波離。從禪定起。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於靜處獨坐思惟。作如是念。世尊。所說波羅提木叉清淨戒學為聲聞緣覺菩薩乘者。作是說言。寧捨身命終不捨戒。世尊。若佛在世。若滅度後。云何名為聲聞緣覺波羅提木叉。云何名為菩薩乘者波羅提木叉。世尊說我於持律中最為第一。我當云何能了毘尼善巧之義。若我從佛親聞受持逮無所畏。然後乃能為他廣說。今此大眾諸來菩薩。及比丘僧悉皆集會。善哉世尊。唯願廣說決定毘尼斷除疑悔。  爾時世尊告優波離。汝今當知。聲聞菩薩學清淨戒。所發心所修行異。優波離。有聲聞乘持清淨戒。於菩薩乘名大破戒。有菩薩乘持清淨戒。於聲聞乘名大破戒。云何名為聲聞乘人雖持淨戒於菩薩乘名大破戒。優波離。聲聞乘人。乃至不應起於一念更受後身。是名聲聞持清淨戒。然於菩薩名大破戒。云何菩薩持清淨戒於聲聞乘名大破戒。菩薩摩訶薩。修行大乘。能於無量阿僧祇劫。堪忍受身不生厭患。是名菩薩持清淨戒。於聲聞乘名大破戒。以是義故。為菩薩乘說不盡護戒。為聲聞乘說盡護戒。為諸菩薩說開遮戒。為諸聲聞說唯遮戒為菩薩乘說深心戒。為聲聞乘說次第戒。云何菩薩持不盡護戒。聲聞乘者持盡護戒。菩薩乘人雖持淨戒。於諸眾生應當隨順。聲聞乘人不應隨順。是故菩薩持不盡護戒。聲聞乘人持盡護戒。云何名為菩薩持開遮戒。聲聞乘人持唯遮戒。若諸菩薩於大乘中發趣修行。日初分時有所犯戒。於日中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日中分有所犯戒。於日後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日後分有所犯戒。於夜初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夜初分有所犯戒。於夜中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夜中分有所犯戒。於夜後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若夜後分有所犯戒。於日初分不離一切智心。如是菩薩戒身不壞。以是義故。菩薩乘人持開遮戒。設有所犯不應失念妄生憂悔自惱其心。於聲聞乘有所犯者。便為破壞聲聞淨戒。何以故。聲聞持戒。斷除煩惱如救頭然。所有志樂但求涅槃。以是義故。名聲聞乘持唯遮戒。  復次優波離。云何菩薩持深入戒。聲聞乘人持次第戒。菩薩乘人。於恒沙劫受五欲樂遊戲自在。未曾捨離菩提之心。如是菩薩不名失戒。所以者何。菩薩善能守護安住菩提之心。乃至夢中一切結使。不為其患。而是菩薩所有煩惱漸漸當盡。不應一生便盡諸結。聲聞乘者。成熟善根如救頭然。乃至一念不憙受生。以是義故。大乘之人。持深入戒。說有開遮。名不盡護。聲聞乘人持次第戒。名曰唯遮。名為盡護。何以故。優波離。求大乘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為難得。具大莊嚴乃能成就。是故菩薩雖於無量阿僧祇劫往來生死。終不生於厭離之心。以是義故。如來觀察為大乘人不應一向說厭離法。不應一向說於速證涅槃之法。應當為說慈喜相應甚深微妙無染之法。遠離憂悔無繫著法。無障無礙性空之法。菩薩聞已。於生死中而無厭倦。決定圓滿無上菩提。  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貪心相應而犯於戒。或有菩薩瞋心相應而犯於戒。或有菩薩癡心相應而犯於戒。世尊。如是菩薩於三犯中何者為重。  爾時世尊告優波離言。若諸菩薩修行大乘如恒沙劫。貪心相應而犯戒者。其罪尚輕。若一瞋心而犯於戒。其罪甚重。何以故。因貪犯戒攝受眾生。因瞋犯戒棄捨眾生。優波離。所有諸結能攝眾生。菩薩於此不應生畏。所有諸結能捨眾生。菩薩於此應生怖畏。優波離。如佛所說。貪欲難捨為過微細。瞋恚易捨為過麁重。癡難捨離過復麁重。優波離。於煩惱中。若難捨離小犯之罪。是諸菩薩應當堪忍。若易捨離大犯之罪。如是煩惱。乃至夢中不應忍受。以是義故。大乘之人因貪犯戒。我說是人不名為犯。因瞋犯戒為大犯戒。名大過患。名大墮落。於佛法中是大留難。優波離。若諸菩薩於毘尼中無善方便。貪相應犯便生怖畏。瞋相應犯不生怖畏。若諸菩薩於毘尼中有善方便。貪相應犯不生怖畏。瞋相應犯生大怖畏。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在大眾中白佛言。世尊。一切諸法畢竟毘尼。何所調伏。佛告文殊師利。若諸凡夫了知諸法究竟毘尼。如來終不說於調伏。以不知故。如來為令覺了諸法畢竟毘尼。漸次為說諸毘尼法。  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來說此決定毘尼。文殊師利。於是法中未有所說。善哉世尊。願令文殊師利為少解說。佛告文殊師利。汝今當說究竟毘尼善巧之義。是優波離願樂欲聞。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語優波離言。一切諸法畢竟寂滅。心寂滅故。名究竟毘尼。一切諸法我不可得。無染著故。名不悔毘尼。一切諸法本性清淨。無顛倒故。名最勝毘尼。一切諸法如如實際離諸見故。名清淨毘尼。一切諸法不來不去。無分別故。名不思議毘尼。一切諸法無住無著。念念滅故。名淨諸趣毘尼。一切諸法住虛空際。離諸相故。名自性遠離毘尼。一切諸法無去來今。不可得故。名三世平等毘尼。一切諸法不可安立。心平等故。名永斷疑惑毘尼。優波離。是為法界究竟毘尼。諸佛世尊依此成道。若善男子。於是法中不善觀察。則為遠離如來淨戒。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文殊師利所說諸法不可思議。  爾時世尊告優波離言。文殊師利所說之法。依不可思議無礙解脫。以是義故。凡所說法離諸心相。謂心解脫。增上慢人令得離於增上慢故。  優波離白佛言。世尊。云何聲聞及菩薩乘增上慢者。佛告優波離。若有比丘。作是思惟我斷貪欲。名增上慢。我斷瞋恚及以愚癡。名增上慢。貪欲法異。諸佛法異。名增上慢。瞋恚法異。諸佛法異。名增上慢。愚癡法異。諸佛法異。名增上慢。謂有所得名增上慢。謂有所證名增上慢。謂有解脫名增上慢。見諸法空名增上慢。見於無相名增上慢。見於無願名增上慢。見於無生名增上慢。見無所作名增上慢。見有諸法名增上慢。見法無常名增上慢。謂諸法空何用修習名增上慢。優波離。是名聲聞乘人增上慢者。云何名為菩薩乘人增上慢者。若諸菩薩作是思惟。我當發心求一切智。名增上慢。我當修行六波羅蜜。名增上慢。唯依般若波羅蜜。而得解脫。更無餘法而得出離。名增上慢。此法甚深。此非甚深。名增上慢。此法是淨。此法非淨。名增上慢。此諸佛法。此緣覺法。此聲聞法。名增上慢。此法應作。此不應作。名增上慢。此是深法。此非深法。名增上慢。此是近法。此非近法。名增上慢。此是正道。此是邪道。名增上慢。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疾得耶。不疾得耶。名增上慢。一切諸法不可思議無能知者我能了知。名增上慢。乃至於不可思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起思惟為大執著。是名菩薩增上慢者。  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云何比丘離增上慢。佛告優波離。若於一切不思議法無所執著。是名究竟無增上慢。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一切戲論從心起  不應分別法非法
 如是見法不思議  彼人處世常安樂
 凡夫迷惑隨心轉  多劫輪迴諸有中
 若知法性皆無性  是名真實不思議
 若有比丘念諸佛  非善思惟非正念
 於佛妄生分別想  而此分別無真實
 若有思惟於空法  如是凡夫住邪道
 但以文字說於空  文字與空何可得
 若有思惟寂靜法  是心非有本無生
 心行覺觀皆戲論  無念名為見諸法
 一切諸法無思念  有心有念盡皆空
 若人愛樂觀察空  於此無念勿生念
 法同草木無知覺  若離於心不可得
 眾生自性無所有  一切諸法皆如是
 如因日光眼能見  夜則緣離無所覩
 若眼自能見色者  何故待緣方能了
 眼常因彼諸光明  能見種種青黃色
 當知見性依眾緣  是故知眼不能見
 設有聞諸悅意聲  聞已即滅而無住
 推其去處不可得  以分別故生聲想
 一切諸法但言聲  文字於中假安立
 是聲無有法非法  凡愚不知妄生著
 我為世間歎布施  而施根本不可得
 無所說中而演說  是故佛法不思議
 我常歎說持淨戒  亦無眾生破戒者
 破戒之性猶虛空  清淨持戒亦如是
 我說忍辱為最勝  無見無生為忍性
 實無少法可瞋者  由是說名殊勝忍
 我說晝夜常精進  寤寐恒覺為無上
 雖經多劫勤修行  然於所作無增減
 禪定解脫及三昧  開示世間如實門
 法性本來無所動  隨順假說諸禪定
 觀察覺了名智慧  了知諸法名智人
 諸法自性無所有  亦無觀察了知者
 我常歎說修苦行  愛樂頭陀寂靜法
 能知諸法不可得  是名清淨知足人
 我說地獄諸苦事  死入大怖惡道中
 無量眾生起厭心  實無惡趣可來往
 刀杖鉾矟眾苦具  亦無有能造作者
 由分別故而見有  無量楚毒迫其身
 園林種種妙花敷  宮殿眾寶相輝映
 亦無有人能作者  皆從分別妄心生
 虛偽之法誑世間  凡夫繫著生顛倒
 猶如分別諸幻焰  於此取捨悉皆空
 我說發趣菩提心  利益世間最殊勝
 而實菩提不可得  亦無發趣菩提者
 心性清淨常光明  真實無偽無愛染
 凡夫分別生貪著  而彼煩惱本來空
 諸法自性常寂靜  何有貪欲及瞋癡
 不見生貪離欲處  爾乃名為得涅槃
 其心未曾生染著  由是成就大菩提
 於無數劫修眾行  度脫無量諸眾生
 眾生自性不可得  實無眾生可度者
 譬如世間大幻師  化作無邊千億眾
 還復害此諸化人  於此幻化無增損
 一切眾生如幻化  求其邊際不可得
 若知如是無邊性  斯人處世無疲厭
 了知諸法如實相  常行生死即涅槃
 於諸欲中實無染  調伏眾生言離欲
 大悲利益諸眾生  而實無人無壽者
 不見眾生而利益  當知此事甚為難
 如以空拳誘小兒  示言有物令歡喜
 開手拳空無所見  小兒於此復號啼
 如是諸佛難思議  善巧調伏眾生類
 了知法性無所有  假名安立示世間
 以大慈悲勸說言  於我法中最安樂
 汝應出家捨恩愛  當得沙門殊勝果
 既已出家勤修習  如所修行得涅槃
 復觀諸法如實相  實無諸果而可得
 果無所有而得證  於此方生希有心
 快哉大悲人師子  善說相應如實法
 一切諸法如虛空  安立百千名句義
 或說名為禪解脫  或名根力或菩提
 而此根力本無生  禪定菩提亦非有
 無色無形不可取  但以方便示眾生
 我說修行有所證  當知遠離一切相
 若謂於中有所得  是則非證沙門果
 諸法自性無所有  當於何處言得證
 所說得證為無得  如是了知乃名得
 眾生得果名殊勝  我說眾生本不生
 尚無眾生而可得  云何當有得果者
 譬如良田無種子  於中終不有牙生
 如是眾生不可得  當於何所而言證
 一切眾生性寂滅  無有得其根本者
 若能了知如是法  斯人滅度永無餘
 過去無數百千佛  無有能度眾生者
 若此眾生真實有  畢竟無能得涅槃
 一切諸法皆寂滅  未曾有法可生者
 若能如是見諸法  彼人已出於三界
 是則無礙佛菩提  於中究竟無所有
 若能了知如是法  我說名為離欲人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二百比丘增上慢者。諸漏永盡心得解脫。六萬菩薩得無生忍。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優波離。此經名為決定毘尼。亦名摧滅心識。汝應受持。佛說此經已。尊者優波離。諸比丘眾。文殊師利。并諸菩薩摩訶薩。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一  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波羅?城仙人住處施鹿苑中。與大比丘眾滿足千人。復有五百諸菩薩眾。是時眾中多有菩薩。業障深重諸根闇鈍。善法微少好於憒閙。談說世事耽樂睡眠。多諸戲論廣營眾務。種種貪著為所不應。忘失正念修習邪慧。下劣精勤行迷惑行。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在於會中見諸菩薩具足如是不善諸行。作是念言。此諸菩薩於無上菩提圓滿道分。皆已退轉。我今當令是諸菩薩。覺悟開曉生歡喜心。作是念已。即於晡時從禪定起。往到其所共相慰問。復以種種柔軟言詞。為說法要令其歡喜。因告之曰。諸仁者云何汝等於無上菩提圓滿道分而得增長不退轉耶。是諸菩薩同聲白言。尊者。我等今於無上菩提圓滿道分。無復增長唯有退轉。何以故。我心常為疑惑所覆。於無上菩提不能解了。云何我等當作佛耶不作佛耶。於墮落法亦不能了。云何我等當墮落耶不墮落耶。以是因緣善法欲生。常為疑惑之所纏覆。爾時彌勒菩薩。而告之曰。諸仁者。可共往詣如來應供正遍知所。而彼如來。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具足成就無障礙智解脫知見。以方便力。善知一切眾生所行。當為汝等隨其根性種種說法。是時五百眾中有六十菩薩。與彌勒菩薩。往詣佛所。五體投地頂禮佛足。悲感流淚不能自起。彌勒菩薩。修敬已畢退坐一面。  爾時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等應起。勿復悲號生大熱惱。汝於往昔造作惡業。於諸眾生以暢悅心。瞋罵毀辱障惱損害。隨自分別。不能了知業報差別。是故汝等。今為業障之所纏覆。於諸善法不能修行。時諸菩薩聞是語已從地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善哉世尊。願為我等說此業障。我等知罪當自調伏。我從今日更不敢作。爾時佛告諸菩薩言。善男子。汝曾往昔於俱留孫如來法中。出家為道。自恃多聞修持淨戒。常懷憍慢傲逸之心。又行頭陀少欲知足。於是功德復生執著。爾時有二說法比丘。多諸親友名聞利養。汝於是人以慳嫉心。妄言誹謗行婬欲事。是時法師親友眷屬。由汝離間說其重過。皆令疑惑不生信受。彼諸眾生於是法師。無隨順心斷諸善根。是故汝等由斯惡業。已於六十百千歲中。生阿鼻地獄。餘業未盡。復於四十百千歲中。生等活地獄。餘業未盡。復於二十百千歲中。生黑繩地獄。餘業未盡。復於六十百千歲中。生燒熱地獄。從彼歿已還得為人。五百世中生盲無目。以殘業故。在在所生常多蒙鈍。忘失正念障覆善根。福德微少形容醜缺。人不憙見。誹謗輕賤戲弄欺嫌。常生邊地貧窮下劣。喪失財寶資生艱難。不為眾人尊重敬愛。從此歿已。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還於邊地下劣家生。匱乏飢凍為人誹謗。忘失正念不修善法。設欲修行多諸留難。雖暫發起智慧光明。以業障故尋復還沒。汝等從彼五百歲後。是諸業障爾乃消滅。於後得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時彼佛當為汝等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諸菩薩等。聞佛所說舉身毛竪。深生憂悔便自抆淚。前白佛言。世尊。我今發露悔其過咎。我等常於菩薩乘人。輕慢嫉恚及餘業障。今於佛前如罪懺悔。我等今日於世尊前發弘誓願。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見有違犯舉露其過。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戲弄譏嫌恐懼輕賤。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見在家出家菩薩乘人。以五欲樂遊戲歡娛。見受用時。終不於彼伺求其過。常生信敬起教師想。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慳親友家及諸利養。惱彼身心令其逼迫。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以一麁言令其不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菩薩乘人。晝夜六時不勤禮事。我等則為欺誑如來。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為欲護持此弘誓故不惜身命。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聲聞及辟支佛。以輕慢心。謂於彼等不勝於我。我等則為欺誑如來。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不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羅及於狗犬。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自讚歎於他毀呰。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不怖畏闘諍之處。去百由旬如疾風吹。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若於持戒多聞頭陀。少欲知足一切功德。身自炫曜。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世尊。我從今日至未來際。所修善本不自矜伐。所行罪業慚愧發露。若不爾者。我等則為欺誑如來。  爾時世尊讚諸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說如是覺悟之法。善發如是廣大誓願。能以如是決定之心。安住其中。一切業障皆悉消滅。無量善根亦當增長。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彌勒。若有菩薩為欲清淨諸業障者。當發如是廣大誓願。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頗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護持此願。當得圓滿不退轉耶。佛告彌勒菩薩言。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行菩薩道護持此願。寧捨身命終不缺減令其退轉。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成就幾法。安隱無惱而得解脫。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若有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當成就四法。安隱無惱而得解脫。何等為四。所謂於諸眾生不求其過。見諸菩薩有所違犯終不舉露。於諸親友及施主家。不生執著。永斷一切麁獷之言。彌勒。是為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成就四法安隱無惱而得解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求他過失  亦不舉人罪
 離麁語慳悋  是人當解脫  彌勒。復有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當成就四法。安隱無惱而得解脫。何等為四。所謂不應親近懈怠之人。捨離一切憒閙之眾。獨處閑靜常勤精進。以善方便調伏其身。彌勒。是為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法欲滅時成就四法安隱無惱而得解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當捨於懈怠  遠離諸憒閙
 寂靜常知足  是人當解脫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是故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時。欲自無惱而解脫者。除滅一切諸業障者。應當捨離憒閙之處。住阿蘭若寂靜林中。於不應修而修行者。及諸懶墮懈怠之屬。皆當遠離。但自觀身不求他過。樂於恬默。勤行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之行。若欲於彼諸眾生等。深生憐愍多所饒益。應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  復次彌勒。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不著名聞利養果報。以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廣宣正法。當得成就二十種利。云何名為二十種利。所謂正念成就。智慧具足。有堅持力。住清淨行。生覺悟心。得出世智。不為眾魔之所得便。少於貪欲。無有瞋恚。亦不愚癡。諸佛世尊之所憶念。非人守護。無量諸天加其威德。眷屬親友無能沮壞。有所言說人必信受。不為冤家伺求其便。得無所畏。多諸快樂。為諸智人之所稱歎。善能說法眾人敬仰。彌勒。是為菩薩當得成就二十種利。不著名聞利養果報。行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  復次彌勒。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不著名聞利養果報。以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廣宣正法。又能成就二十種利。云何名為二十種利。所謂未生辯才而能得生。已生辯才終不忘失。常勤修習得陀羅尼。以少功用善能利益無量眾生。以少功用令諸眾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得身口意清淨律儀。超過一切惡道怖畏。於命終時心得歡喜。顯揚正法摧伏異論。一切豪貴威德尊嚴。猶自不能有所窺望。何況下劣少福眾生。諸根成就無能映蔽。具足攝受殊勝意樂。得奢摩他毘婆舍那。難行之行皆得圓滿。發起精進普護正法。速疾能超不退轉地。一切行中隨順而住。彌勒。是為菩薩當得成就二十種利。不著名聞利養果報。行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以無希望心清淨說法。  佛告彌勒。汝觀未來後五百歲。有諸菩薩甚為無智。行法施時。若有利養生歡喜心。若無利養不生歡喜。彼諸菩薩為人說法。作如是心。云何常令親友檀越歸屬於我。復更念言。云何當令在家出家諸菩薩等。而於我所生淨信心。恭敬供養衣服飯食臥具湯藥。如是菩薩。以財利故為人說法若無利養心生疲厭。彌勒。譬如有人志樂清淨。或為死蛇死狗死人等屍。膿血爛壞繫著其頸。是人憂惱深生厭患。以違逆故迷悶不安。彌勒。當知於後末世五百歲中。說法之人亦復如是。於諸一切無利養處。不順其心無有滋味。便生厭倦棄捨而去。彼諸法師作如是念。我於此中說法無益。何以故。是諸人等。於我所須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不生憂念何緣於此徒自疲勞。彌勒。是諸法師。自求供養給侍尊重。攝受同住及於近住。不為於法及利益事。而攝受之。是諸法師自求飲食衣服臥具。詐現異相。入於王城國邑聚落。而實不為利益成熟於諸眾生。彌勒。我不說言。有希求者為法施清淨。何以故。若心有希求則法無平等。我不說言。貪污心者能成熟眾生。何以故。自未成熟能成熟他無有是處。彌勒。我不說言。尊重供養安樂其身。貪著攝受不淨物者。為利益事。何以故。為求自身安隱豐樂。攝受眾會。不能令其安住正信。彌勒。我不說言。矯詐之人住阿蘭若。薄福德者而為少欲。貪勝味者名易滿足。多求美膳以為乞食。彌勒。我不說言。乞求種種上妙衣服。謂如是等持糞掃衣。彌勒。我不說言。在家出家無識知者為離憒閙。彌勒。我不說言。諂曲之人值佛興世求他短者。為如理修行。多損害者名戒蘊清淨。增上慢者為多聞第一。彌勒。我不說言。好朋黨者名住律儀。心貢高者名尊敬法師。綺語輕弄為善說法。與俗交雜。能於僧眾離諸過失。彌勒。我不說言。簡勝福田為施不望報。求恩報者為善攝諸事。求恭敬利養為志樂清淨。多妄計者以為出家。彌勒。我不說言。分別彼我名樂持戒。不尊敬者名為聽法。樂著世典呪詛言論。以為受法。彌勒。我不說言。於諸空性無勝解者。能出離生死。多執著者為離諸行。彌勒。我不說言。於菩提分住有所得。名為證智。彌勒。我不說言。無勢力者忍辱成就。無嬈觸者被忍辱甲。少煩惱者名律儀清淨。邪方便者為如說修行。彌勒。我不說言。愛言說者為一心住。好營世務於法無損。志樂清淨墮諸惡趣。修習智慧為憒閙行。彌勒。我不說言。方便相應名為諂曲。不求利養而為妄語。無執著者誹謗正法。護正法者而惜身命。所行下劣為無勝慢。如是彌勒。於後末世五百歲中。當有菩薩。鈍根小智諂曲虛誑。住於賊行。汝應護之。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最後末世五百歲中。唯此六十諸菩薩等。業障所纏。為復更有餘菩薩耶。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有諸菩薩。多為業障之所纏覆。是諸業障。或有消滅。或復增長。彌勒。於此五百諸菩薩中。有二十菩薩。業障微少。後五百歲還來生此。城邑聚落廛閈山野。種姓尊豪有大威德。聰明智慧善巧方便。心意調柔常懷慈愍。多所饒益。顏貌端嚴辯才清妙。數術工巧皆能善知。自隱其德安住頭陀功德之行。在在所生捨家為道。已於無量阿僧祇俱胝劫中。積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護持正法不惜身命。住阿蘭若空閑林中。常勤精進不求利養。善入一切眾生心行。呪術言論悉能了知。於諸義理少聞多解。辯才智慧皆悉具足。彼諸菩薩於是法中。精勤修習得陀羅尼無礙辯才。於四眾中宣說正法。以佛威德加被力故。於佛所說修多羅。祇夜。受記。伽陀。優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越多伽。闍多伽。毘佛略。阿浮陀達摩。優波提舍。皆得辯才無礙自在。彌勒。彼諸二十善巧菩薩。從於和上阿闍梨所。得聞無量百千契經。皆能受持。當說是言。我此法門。從某和上阿闍梨所。親自聽受無有疑惑。彌勒。於彼時中。當有在家出家諸菩薩等。無有智慧善巧方便。於此受持正法菩薩所說之法。却生譏笑輕毀謗言。如是之法。皆由汝等善巧言詞。隨意製造。實非如來之所宣說。我等於中。不能信樂發希有心。彌勒。當爾之時。無量眾生於是法師皆生誹謗。捨之而去。互相謂言。是諸比丘無有軌範。多諸邪說。不依契經。不依戒律。猶如倡伎戲弄之法。汝等於中。莫生信樂發希有心。非正法也。彌勒。彼諸愚人為魔所持。於是法中不能解了。謂非如來之所演說。於是持法諸比丘所。生於誹謗。作壞法業。以是因緣。當墮惡道。是故彌勒。若諸智慧善巧菩薩。欲護正法當隱其德。於多分別諸眾生所。應須護念。莫令於汝生不善心。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有諸菩薩甚為無智。於大眾中誹謗正法及持法者。復於其中。當於辯才及陀羅尼。而於是法不能信受。  世尊。譬如有人渴乏須水。往詣泉池而欲飲之。是人先來。投諸糞穢於此水中。後不覺知欲飲其水。便取嗅之。既聞臭已不飲其水。彼之自污更說其過。乃至歎言。奇哉此水甚大臭穢。是人過失都不覺知。而於是水反生怨咎。世尊如泉池者。當知即是持法比丘。由佛神力。於此法眼善能解說。又復如彼愚癡之人。若於泉池自投糞穢。後不覺知欲飲水者。世尊。最後末世五百歲中。有諸無智諸菩薩等。亦復如是。於彼正法及持法者。生誹謗已。復於是人聽受法味。彼人自失都不覺知。以疑惑過污染意根。彼持法者當被戲弄。或受譏笑。乃至歎言。奇哉此法。為諸過失之所染污。彼無智人。於此正法及是法師。不能聽受。伺求其短謗言污辱。生厭離心捨之而去。  爾時世尊。讚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彌勒。善能演說如是譬喻。無能伺求說其短者。彌勒。以是因緣。汝應當知有四辯才一切諸佛之所宣說。有四辯才一切諸佛之所遮止。云何名為有四辯才一切諸佛之所宣說。所謂利益相應。非不利益相應。與法相應。非不與法相應。煩惱滅盡相應。非與煩惱增長相應。涅槃功德相應。非與生死過漏相應。彌勒。是為一切諸佛之所宣說四種辯才。  彌勒。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說法者。應當安住如是辯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順心。當於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師想。亦於是人聽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說。當知皆是一切如來之所宣說。一切諸佛誠實之語。彌勒。若有誹謗此四辯才。言非佛說。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於彼一切諸佛如來所說辯才。皆生誹謗。誹謗法已作壞法業。作壞法已當墮惡道。是故彌勒。若有淨信諸善男子。為欲解脫誹謗正法業因緣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於法。不以人過失故而於法生過。不以於人怨故而於法亦怨。彌勒。云何名為四種辯才一切諸佛之所遮止。所謂非利益相應。不與利益相應。非法相應。不與法相應。煩惱相應。不與煩惱滅盡相應。生死相應。不與涅槃功德相應。彌勒。是為一切諸佛之所遮止四種辯才。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若有辯才增長生死。非諸如來之所宣說。云何世尊。說諸煩惱。能為菩薩利益之事。又復稱讚攝取生死。而能圓滿菩提分法。如是等辯。豈非如來之所說耶。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言。彌勒。我今問汝隨汝意答。若有說言。菩薩為欲圓滿成就菩提分故。攝取生死。又復說言。以諸煩惱為利益事。如是說者。為與利益相應。非利益相應。為與法相應。非法相應。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正說者。則與義利相應。與法相應。能令菩薩菩提分法得圓滿故。佛言。彌勒。若說菩薩為欲圓滿菩提分故攝取生死。說諸煩惱能為菩薩利益之事。如是辯才諸佛如來之所宣說。何以故。彌勒。此諸菩薩得法自在。所起煩惱無有過失。是為菩薩善巧方便。非諸聲聞緣覺境界。彌勒。若有煩惱。不能為他作利益事。亦不能滿菩提分法。而發起者。不與義利相應。不與法相應。但為下劣善根因者。菩薩於中寧捨身命。亦不隨彼煩惱而行。何以故。彌勒。有異菩薩得智力故。於諸煩惱現有攀緣。有異菩薩無智力故。於諸煩惱增上執著。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若諸菩薩。於後末世五百歲中。樂欲離諸業障纏縛。自無損害而得解脫。是人當於菩薩行中深生信解。於他過失不生分別。志求如來真實功德。佛言。如是如是。彌勒。是故當於諸菩薩等方便行中。深生信解。何以故。慧行菩薩方便之行。難信解故。彌勒。譬如須陀洹人示凡夫行。如是凡夫。與須陀洹位各差別。凡夫愚人。以貪瞋癡之所纏故墮諸惡道。而須陀洹於貪瞋癡善能了達。終不墮落三惡道耳。彌勒。慧行菩薩亦復如是。於貪瞋癡習氣未斷。彼亦別餘初業菩薩。何以故。其心不為煩惱所覆。不同初業諸菩薩等。鈍行菩薩無有善巧。同諸凡夫不能出離。彌勒。慧行菩薩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滅。亦不因彼墮於惡道。彌勒。譬如有人。於大火聚投以薪木數數添之。如是添已。其焰轉熾彌更增明無有盡滅。彌勒。慧行菩薩亦復如是。以智慧火燒煩惱薪。數數添於煩惱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轉更增明無有盡滅。彌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薩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難可了知。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一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二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發勝志樂會第二十五之二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初業菩薩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當捨何法。當修何法。未生慧力能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初業菩薩既出家已。欲令慧力而得增長。當於利養知其過失。應須捨離。若好憒閙世俗言話。耽著睡眠廣營眾務。樂諸戲論。如是過失皆應遠離。是故應捨利養。修於少欲。捨諸憒閙樂於寂靜。捨諸世話觀於實義。初夜後夜遠離睡眠。觀察思惟隨行修習。捨於眾務及諸戲論。修出世道慈念眾生。彌勒。初業菩薩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是法應捨。是法應修。何以故。彌勒。彼諸菩薩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不捨利養。不修少欲。未生慧力當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無有是處。不捨憒閙。不住寂靜。未生慧力當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亦無是處。不捨世話。不觀實義。未生慧力當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無有是處。初夜後夜。耽著睡眠曾不覺悟。繫念思惟不捨眾務。好諸戲論。於出世道不能修行。於諸眾生不生慈念。未生慧力當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長。亦無是處。彌勒。是故菩薩。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應捨諸法。當須捨離。應修諸法。當須修習。何以故。菩薩智慧從因緣生。若無因緣終不能生。因緣和合爾乃得生。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利養中過。若觀察時。能令菩薩樂於少欲不生熱惱。佛言彌勒。初業菩薩當觀利養。生貪欲故。當觀利養。壞失正念生瞋恚故。當觀利養。念其得失生愚癡故。當觀利養。能生高下嫉妬心故當觀利養。於親友家慳悋耽著生誑惑故。當觀利養。成就愛味生諂曲故。當觀利養。捨四聖種無慚愧故。當觀利養。一切諸佛所不許可。數習憍逸生高慢故。當觀利養。於勝福田起於輕慢為魔黨故。當觀利養。眾惡根本諸善壞故。當觀利養。多所貪著猶霜雹故。當觀利養。於親友家瞻候顏色生憂惱故。當觀利養。愛物損壞憂心亂故。當觀利養。於四念處多所忘失白法羸故。當觀利養。於四正勤多有退失。能令一切他論勝故。當觀利養。自言已得神通智慧違背生故。當觀利養。先得後失怨憎生故。當觀利養。互相瞋嫌說其過惡多覺觀故。當觀利養。為於活命營諸世業。計度思惟安樂減故。當觀利養。乃至禪定解脫三昧三摩鉢底。心如婬女能退失故。當觀利養。捨離智斷。墮於地獄。餓鬼畜生。閻摩羅界。諸惡道故。當觀利養。與提婆達多烏陀洛迦同。於法住墮惡道故。彌勒。初業菩薩。如是觀察利養過失。樂於少欲。不生熱惱。何以故。彌勒。少欲菩薩。於一切過皆悉不生。堪為諸佛清淨法器。而不繫屬在家出家。住於真實最勝意樂。不為卑下亦不驚怖。離諸惡道墮落畏故。無能映蔽捨耽味故。眾魔境界得解脫故。一切諸佛之所稱讚。諸天及人亦當愛羨。於諸禪定而不染著。住邊際故。其心質直無有諂曲。於五欲中亦不放逸。見其過故。如說修行能住聖種。同梵行者亦當愛樂。彌勒。若有菩薩智慧聰敏。於此功德能如是知。以勝意樂當捨利養。以勝意樂住於少欲。為斷貪愛而發起故。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憒閙中過。若觀察時。菩薩獨處閑靜不生熱惱。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憒閙過失有二十種。若觀察時。能令菩薩獨處閑靜不生熱惱。彌勒。云何名為樂於憒閙二十種過。一者不護身業。二者不護語業。三者不護意業。四者多饒貪欲。五者增長愚癡。六者耽著世話。七者離出世語。八者於非法中尊重修習。九者捨離正法。十者天魔波旬而得其便。十一者於不放逸未曾修習。十二者於放逸行常懷染著。十三者多諸覺觀。十四者損減多聞。十五者不得禪定。十六者無有智慧。十七者速疾而得非諸梵行。十八者不愛於佛。十九者不愛於法。二十者不愛於僧。彌勒。是為菩薩觀於憒閙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捨離諸貪瞋  不住於憒閙
 若有專住彼  是過不應作
 憍慢及覺觀  皆由憒閙生
 壞行無戒人  稱歎於憒閙
 愚人樂世論  退失第一義
 放逸多覺觀  是過不應作
 比丘捨多聞  言論不如理
 損減諸禪定  常思惟世間
 耽著思惟者  何得於寂靜
 其心常散逸  永離於正觀
 速得非梵行  諠雜無儀撿
 亦不曾愛佛  及愛於聖眾
 棄捨離欲法  耽著非法言
 我常捨千身  支分及頭目
 為求無上道  聞法無厭足
 是諸非法人  少聞便厭捨
 我昔作國王  為求四句偈
 妻子及財寶  悉皆能施與
 何有於智者  而不勤聽法
 我甞捨一切  非法之戲論
 為於百千劫  難得解脫故
 汝等應欣樂  志求微妙法
 若樂於解脫  最勝功德者
 世間諸事業  皆所不應問
 衣食無勝利  亦不證涅槃
 當稱嘆最勝  善來諸比丘
 應敷座令坐  互說諸法要
 人身甚難得  隨分行白法
 讀誦及禪定  汝應如是問
 如來入涅槃  遺法當滅壞
 比丘多放逸  樂眾棄閑靜
 為飲食利養  晝夜談世話
 愚人於夢中  驚怖而漂溺
 自知多毀犯  當墮三惡道
 應生歡喜心  獨處於閑寂
 若在阿蘭若  志求無上道
 不應見人過  自謂最尊勝
 憍恣放逸本  莫輕下劣人
 彼於遺法中  漸次而解脫
 比丘雖破戒  深信於三寶
 是則解脫因  不應見其過
 摧伏貪瞋難  勿驚於放逸
 餘習法應爾  是故不須說
 若清淨比丘  伺他人過失
 是最非真實  不名修正法
 如理修行者  當須自觀察
 求道諸比丘  捨離惡言論
 常以歡喜心  獨處於閑靜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耽著憒閙。乃有如是無量過惡。退失功德無有利益。增長煩惱墮諸惡趣遠離白法。何有菩薩求善法者。聞是過失而不樂於獨處閑靜。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世話中過。若觀察時。菩薩應住決定之義。由觀是義不生熱惱。  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世話過失有二十種。若觀察時。能令菩薩住決定義。由觀是義不生熱惱。彌勒。云何名為樂於世話二十種過。一者心生憍恣不敬多聞。二者於諸諍論多起執著。三者失於正念如理作意。四者為所不應身多躁動。五者速疾高下壞於法忍。六者心常剛強禪定智慧曾不熏修。七者非時而語言論所纏。八者不能堅固證於聖智。九者不為天龍之所恭敬。十者為辯才者常懷輕賤。十一者為身證者之所呵責。十二者不住正信常懷悔恨。十三者心多疑惑搖動不安。十四者猶如倡伎隨逐音聲。十五者染著諸欲隨境流轉。十六者不觀真實誹謗正法。十七者有所希求常不稱遂。十八者其心不調為人棄捨。十九者不知法界隨順惡友。二十者不了諸根繫屬煩惱。彌勒。是為菩薩樂於世話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憍傲於多聞  執著諸諍論
 失念不正知  是名世話過
 遠離正思惟  身心不寂靜
 退失於法忍  是名世話過
 其心不調順  遠離奢摩他
 及毘鉢舍那  是名世話過
 不尊敬師長  愛樂於世論
 智慧不堅固  是名世話過
 諸天不恭敬  龍神亦復然
 退失於辯才  是名世話過
 聖者常呵責  如是耽著人
 唐捐於壽命  是名世話過
 諸行皆缺減  遠離大菩提
 命終生憂苦  是名世話過
 疑惑心動搖  猶如風吹草
 智慧不堅固  是名世話過
 譬如倡妓人  讚說他勇健
 彼人亦復然  是名世話過
 隨逐世語言  染著諸欲境
 常行於邪道  是名世話過
 希求心不遂  諂曲多諍論
 遠離於聖行  是名世話過
 愚人得少利  其心常搖動
 如猿猴躁擾  是名世話過
 智慧多退失  無有覺悟心
 愚者所攝持  是名世話過
 迷惑於眼耳  乃至意亦然
 常與煩惱俱  是名世話過
 愚人樂世話  盡壽常空過
 不如思一義  獲利無有邊
 譬如甘蔗味  雖不離皮節
 亦不從皮節  而得於勝味
 皮節如世話  義理猶勝味
 是故捨虛言  思惟於實義
 智慧諸菩薩  能知世話過
 常愛樂思惟  第一義功德
 法味及義味  解脫第一味
 誰有智慧者  心生不欣樂
 是故應棄捨  無利諸言話
 常樂勤思惟  殊勝第一義
 如是第一法  諸佛所讚歎
 是故明智人  當樂勤修習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說世話過失。思惟勝義利益功德。世尊。何有菩薩。求於如來真實智慧。而復樂於虛誑世話。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睡眠中過。若觀察時。菩薩應當發起精進不生熱惱。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睡眠過失有二十種。若觀察時。能令菩薩發起精進意樂無倦。彌勒。云何名為樂於睡眠二十種過。一者懈怠嬾惰。二者身體沈重。三者顏色憔悴。四者增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六者食不消化。七者體生瘡疱。八者不勤修習。九者增長愚癡。十者智慧羸劣。十一者皮膚闇濁。十二者非人不敬。十三者為行愚鈍。十四者煩惱纏縛。十五者隨眠覆心。十六者不樂善法。十七者白法減損。十八者行下劣行。十九者憎嫌精進。二十者為人輕賤。彌勒。是為菩薩樂於睡眠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身重無儀撿  懈怠少堪任
 顏色無光澤  是樂睡眠過
 彼人常病惱  風黃多積集
 四大互違反  是樂睡眠過
 飲食不消化  身體無光潤
 聲嘶不清徹  是樂睡眠過
 其身生瘡疱  晝夜常昏睡
 諸虫生機關  是樂睡眠過
 退失於精進  乏少諸財寶
 多夢無覺悟  是樂睡眠過
 癡網常增長  樂著於諸見
 熾盛難療治  是樂睡眠過
 損減諸智慧  增長於愚癡
 志意常下劣  是樂睡眠過
 彼住阿蘭若  常懷懈怠心
 非人得其便  是樂睡眠過
 蒙憒失正念  諷誦不通利
 說法多廢忘  是樂睡眠過
 由癡起迷惑  住於煩惱中
 其心不安樂  是樂睡眠過
 功德皆損減  常生憂悔心
 增長諸煩惱  是樂睡眠過
 遠離諸善友  亦不求正法
 常行非法中  是樂睡眠過
 不欣求法樂  損減諸功德
 遠離於白法  是樂睡眠過
 彼人心怯弱  恒少於歡喜
 支分多羸瘦  是樂睡眠過
 自知身懈怠  嫉妬精進者
 樂說其過惡  是樂睡眠過
 智者了其過  常離於睡眠
 愚人增見網  無利損功德
 智者常精進  勤修清淨道
 離苦得安樂  諸佛所稱歎
 世間諸伎藝  及出世工巧
 皆由精進力  智者應修習
 若人趣菩提  了知睡眠過
 安住精進力  覺悟生慚愧
 是故諸智者  常生精進心
 捨離於睡眠  守護菩提種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希有世尊。樂著睡眠乃有如是無量過失。若有聞者。不生憂悔厭離之心。發起精進。當知是人甚大愚癡。若有菩薩。為欲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聞說如是真實句義功德利益於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進住菩提分。無有是處。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為眾務中過。若觀察時。令諸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樂營眾務二十種過。若觀察時。能令菩薩不營眾務勤修佛道。彌勒。云何名為二十種過。一我耽著世間下劣之業。二者為諸讀誦修行比丘之所輕賤。三者亦為勤修禪定比丘之所呵責。四者心常發起無始生死流轉之業。五者虛食居士及婆羅門淨心信施。六者於諸財物心懷取著。七者常樂廣營世間事務。八者念其家業常懷憂歎。九者其性佷戾發言麁獷。十者心常憶念勤修家業。十一者愛著諸味增長貪欲。十二者無利養處不生歡喜。十三者多生惱害障礙之業。十四者常樂親近諸優婆塞及優婆夷。十五者但念衣食而度晝夜。十六者數問世間所作事業。十七者常樂發起非法語言。十八者恃營眾務而起憍慢。十九者但求人過不自觀察。二十者於說法者心懷輕賤。彌勒。是為菩薩樂營眾務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安住下劣業  遠離殊勝行
 退失大利益  是名眾務過
 樂讀誦比丘  及修禪定者
 一切皆呵責  是名眾務過
 常行生死業  捨離解脫因
 虛受於信施  是名眾務過
 樂受諸財寶  不得生憂惱
 住於下劣行  是名眾務過
 是人多愛染  往來婬女家
 如鳥入樊龍  是名眾務過
 常憂歎家業  恒懷熱惱心
 出言人不信  是名眾務過
 不受尊者教  違拒而輕賤
 毀犯清淨戒  是名眾務過
 其心多憶想  勤營於世業
 不能修智斷  是名眾務過
 貪心恒熾盛  樂著於諸味
 曾無知足心  是名眾務過
 得利生歡喜  無利便憂惱
 貪悋無仁心  是名眾務過
 惱害無慈愍  增長諸惡業
 愛蔓相纏縛  是名眾務過
 遠離於師長  親近惡知識
 擯斥持戒人  是名眾務過
 晝夜無餘想  唯念求衣食
 不樂諸功德  是名眾務過
 常問世間智  不樂出世言
 耽愛於邪說  是名眾務過
 自恃知眾務  輕慢諸比丘
 猶如狂醉人  是名眾務過
 常伺求他短  不自見其過
 輕毀有德人  是名眾務過
 如是愚癡者  無有善方便
 輕慢說法者  是名眾務過
 如是下劣業  具足諸過失
 何有智慧人  愛樂而修習
 清淨殊勝業  具足諸功德
 是故有智人  愛樂常修習
 若樂下劣業  智者當呵責
 如人捨多財  貪求於少分
 是故明智人  當捨下劣業
 應求勝上法  諸佛常稱歎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彼諸菩薩捨離殊勝精進之業。而乃發起下劣之事。當知是人。甚為少智覺慧微淺。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我今實言告汝。若有菩薩不修諸行。不斷煩惱。不習禪誦。不求多聞。我說是人非出家者。彌勒。若有勤修智斷行者。智出生者。智成就者。不作世業營眾務者。我說是人。住如來教。若有菩薩。樂作世業營於眾務。為所不應。我說是人住於生死。是故菩薩不應親近。彌勒。若有菩薩。多營眾務造七寶塔。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菩薩。不能令我而生歡喜。亦非供養恭敬於我。彌勒。若有菩薩。於波羅蜜相應之法。乃至受持一四句偈。讀誦修行為人演說。是人乃為供養於我。何以故。諸佛菩提從多聞生。不從眾務而得生也。彌勒。若有菩薩勤營眾務。令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營於眾務。當知是人。增長業障無諸福利。何以故。如是所說三種福業。一切皆從智慧而生。是故彌勒。營事菩薩。於彼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讀誦修行演說菩薩。於修禪定諸菩薩所。不應障礙為作留難。彌勒。若一閻浮提營事菩薩。於一讀誦修行演說菩薩之所。應當親近供養承事。若一閻浮提讀誦修行演說諸菩薩等。於一勤修禪定菩薩。亦當親近供養承事。如是善業。如來隨喜如來悅可。若於勤修智慧菩薩。承事供養。當獲無量福德之聚。何以故。智慧之業無上最勝。超過一切三界所行。是故彌勒。若有菩薩發起精進。於智慧中當勤修習。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善說初業菩薩樂於憒閙世話睡眠眾務過失。世尊。云何名為戲論中過。若觀察時菩薩當得住於寂靜無諸諍論。佛言彌勒。初業菩薩戲論過失無量無邊。我今略說有二十種。云何名為二十種過。一者於現在生多諸苦惱。二者增長瞋恚退失忍辱。三者為諸怨對之所惱害。四者魔及魔民皆生歡喜。五者未生善根皆悉不生。六者已生善根能令退失。七者增諸闘諍怨競之心。八者造作地獄惡趣之業。九者當得醜陋不善之果。十者舌不柔軟言詞謇澁。十一者所受教法不能憶持。十二者於未聞經聞之不悟。十三者諸善知識皆悉捨離。十四者諸惡知識速當值遇。十五者修行於道難得出離。十六者不悅意語數數常聞。十七者在在所生多諸疑惑。十八者常生難處不聞正法。十九者修行白法多有障礙。二十者於所受用多諸怨嫉。彌勒。是為菩薩耽著戲論二十種過。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現生常苦惱  離忍多瞋恚
 怨讎生害心  是名戲論過
 魔及魔眷屬  皆生歡喜心
 喪失諸善法  是名戲論過
 未生善不生  常住於闘諍
 造於惡趣業  是名戲論過
 身體多醜陋  生於下劣家
 發言常謇澁  是名戲論過
 聞法不能持  或聞不入耳
 常離諸善友  是名戲論過
 值遇惡知識  於道難出離
 常聞不順語  是名戲論過
 隨彼所生處  常懷疑惑心
 於法不能了  是名戲論過
 常生八難中  遠離無難處
 具足無利益  是名戲論過
 於善多障礙  退失正思惟
 所受多怨嫉  是名戲論過
 如是諸過失  皆因戲論生
 是故有智人  速疾當遠離
 如是戲論者  難證大菩提
 是故有智人  亦應不親近
 戲論諍論處  多起諸煩惱
 智者應遠離  當去百由旬
 亦不近於彼  造立諸舍宅
 是故出家人  不應住諍論
 汝等無田宅  妻子及僮僕
 乃至榮位等  何緣興諍論
 出家住寂靜  身被於法服
 諸仙咸敬事  當修忍辱心
 如是戲論者  增長毒害心
 當墮於惡趣  是故應修忍
 囚禁及繫縛  刑害而捶楚
 如是等諸苦  皆由諍論生
 如是戲論者  常遇惡知識
 名稱不增長  曾無歡喜心
 若捨於諍論  無能伺其便
 眷屬不乖離  當遇於善友
 於乘得清淨  業障盡無餘
 摧伏於魔軍  勤修忍辱行
 諍論多諸過  無諍具功德
 若有修行者  當住於忍辱  爾時彌勒菩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善說如是過失。令諸菩薩生覺悟心。世尊。於後末世五百歲中。頗有菩薩。聞說如是諍論過失。能生憂悔離煩惱不。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於後末世五百歲中。少有菩薩。能生憂悔捨離煩惱。多有菩薩。其心剛強不相尊敬。懷增上慢互相是非。聞說如是甚深義趣殊勝功德。雖復受持讀誦演說。由是菩薩業障深重。不能得生殊勝功德。便於是經疑惑不信。不復受持為人演說。時魔波旬見是事已。為誑惑故作比丘像。來到其所。說如是言。此諸經典皆是世俗。善文詞者之所製造。非是如來之所宣說。何以故。此經所說功德利益汝皆不得。由魔波旬如是誑惑。於此空性義利相應甚深契經。心生疑惑起諸諍論。不復受持讀誦演說。彌勒。彼諸愚人不能了知。由自業故。不能護彼殊勝功德。自業消已。決定當得如是功德。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功德利益。若有眾生發十種心。隨一一心。專念向於阿彌陀佛。是人命終。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世尊。何等名為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彼佛世界。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如是十心。非諸凡愚不善丈夫具煩惱者之所能發。何等為十。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十者於諸如來捨離諸相起隨念心。彌勒。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彌勒。若人於此十種心中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開示演說如來真實功德。發起菩薩殊勝志樂。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受持。佛告阿難言。此經名為發起菩薩殊勝志樂。亦名彌勒菩薩所問。以是名字汝當受持。佛說此經已。彌勒菩薩及諸聲聞。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二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三  後秦三藏法師羅什譯  善臂菩薩會第二十六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園。爾時有菩薩摩訶薩善男子。名曰善臂。來至佛所頭面禮佛足。禮已却坐一面。爾時世尊。告善臂菩薩言。善男子。是六波羅蜜。菩薩常當具足。何等六。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善男子。是六波羅蜜。菩薩常當具足。善臂。云何菩薩具足行檀波羅蜜。善臂。菩薩於諸聚落正命求財非邪命求。隨順不逆。不困逼眾生。以求財物而行布施。非為恭敬供養名稱等故而行布施。非羞畏故。非果報故。非生天故。非諛諂故。於持戒毀戒不起毀譽。或是所識。或非所識。而於其中以平等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亦於持戒毀戒。若親不親所識不識。若怨非怨。恒以深重敬愛信樂。是菩薩隨其所有。常應惠施。有少施少。有多施多。有麁施麁。有細施細。有妙施妙。有不妙施不妙。若以上饌甘饌飲食價直十萬。持用施人。或分一錢為十六分。持一分用施。其心歡喜等無差別。善男子。是菩薩於諸乞食者。須食施食。為具足一切智力故。須飲施飲。為斷眾生渴愛力故。須衣施衣。為得無上慚愧衣故。須乘施乘。為得菩薩乘佛乘故。須香施香。為得正覺持戒香故。須華施華。為得如來七覺花故。須末香者施以末香。為得除滅一切眾生不善香故。須塗香者施以塗香。為得無缺戒香身故。須蓋施蓋。為斷眾生煩惱火故。須革簁者施以革簁。為受無量智慧樂故。須床施床。為令眾生得釋梵聖床快樂力故。須坐處者施以坐處。為坐菩提樹下。諸魔結使不能壞亂其坐處故。須舍施舍。為令眾生得覆護處。無所怖畏得無我力故。以好園觀奉施佛僧。為得無上寂靜禪定力故。持妙供具種種莊嚴。施諸佛塔廟。為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大丈夫力故。若於佛塔及闇道中。然燈施明。為得無量佛眼明故。以種種伎樂供養三寶。為得無量天耳故。以衣鉢施。為得無上端嚴持戒故。以扇澡盥持用施人。為令眾生得涼清淨故。以紙筆墨及高座施。為得無上大智慧故。施病者藥。為除眾生結使病故。以地施他。為令眾生得三乘分甘露界故。造塔形像。為令眾生聽正法故。所有之物速以施人。為得神通捷疾力故。布施清淨。為於無上道中不留難故。常施不絕。為得無斷辯才力故。隨意布施。為令眾生得大悲故。不逼人求財持用布施。為令諸魔外道不能壞亂。自然得成無上道故。菩薩布施。應如上所說而行惠施。若菩薩欲作如上施者。或自無財當生心施。欲得開示無量無邊一切眾生。有力無力。如上布施。是我善行。我是妙勝。是我寶物。能令一切世間眾生。所有快樂悉得成就。所謂得和合樂。能捨一切。無有狐疑。諸所有願悉皆成就。得安樂行。若諸世間所有眾生。悕望欲得所須之物。我當滿足與之。珍寶金銀衣服錢財。猶如山積。飲食之具如大巨海。無量無邊。是菩薩於晝夜各三時中。以己所作財施法施所得果報。願與一切眾生共之。令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有行眾生。生妙國界及出世樂。是人雖作如是布施。終不悕望求其果報。開示如是方便。為化眾生入於善法。是菩薩布施時。願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若布施布施已。亦願眾生得度得解脫。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如此布施。若無有力。不能學之不能捨財。是菩薩應如是思惟。我今當勤加精進。時時漸漸。斷除慳貪悋惜之垢。我當勤加精進。時時漸漸。學捨財施與。常令我施心增長廣大。乃至生有終不懈怠。心常歡喜。如是菩薩。發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悕望菩提。願求菩提。是名菩薩無量阿僧祇大施大捨大出。何以故。如是布施。於諸施中最勝第一。令我未來之世於一切世間所有眾生中。雨法雨。雨甘露雨。施法雨。施甘露雨。出法雨。出甘露雨。善臂。菩薩摩訶薩如是行施。不以為難。以為喜樂。速疾具足檀波羅蜜。善男子。菩薩不能自以身體支節施於乞者。若自割。若教他割。何以故。若成是業。令彼乞者於大地獄受無量罪故。菩薩摩訶薩。不應自惜身體支節。所以者何。欲令乞者遠離廣大不善業故。若有乞士。來從菩薩乞索所須。是時菩薩若自無財。不應強逼父母妻子眷屬親戚奴婢取其財物。令其貧匱持以施人。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欲於一切眾生中。行平等慈心故。若菩薩摩訶薩。不逼父母妻子眷屬親戚奴婢。財物持用惠施。菩薩爾時。於眾生中得慈悲心。善男子。菩薩不應於他眾生有慳悋心。以逼他眾生取財惠施。諸佛世尊所不讚歎。何況自割支節施於他人。是名菩薩具足檀波羅蜜。善臂。云何菩薩摩訶薩具足尸波羅蜜。善臂。是菩薩於一切眾生。乃至盡形。自不殺生。教他不殺願不殺生。自不偷盜。教人不偷盜願不偷盜。自不邪婬。教人不邪婬願不邪婬。自不妄語。教人不妄語願不妄語。乃至盡形。自不飲酒。教人不飲酒願不飲酒。是菩薩於此五戒中。常堅持專念。不緩不缺勤加精進。如是恐怖他人繫縛囚執鞭杖刑戮。於此事中永斷遠離。及兩舌惡口妄語綺語。亦復如是。是菩薩如是思惟。我應於一切眾生。生愛念心。猶如父母愛念一子。若我父母。以種種苦事弓箭刀杖。加害於我。我於是中終不生報。我於一切眾生。應如父母愛念一子。譬如父母妻子別離既久。一旦相見其心歡喜踊躍無量。如是菩薩見一切眾生。其心歡喜亦復如是。是菩薩持不殺戒。欲令眾生得住無學不殺戒故。是菩薩持不盜戒。欲令眾生得住無學不盜戒故。是菩薩持不邪婬戒。欲令眾生得住無學不婬戒故。是菩薩持不妄語戒。欲令眾生得住無學實語戒故。是菩薩持不飲酒戒。欲令眾生得住無學不飲酒戒故。是菩薩持不恐怖戒。為得成就金剛定故。是菩薩持不繫縛戒。欲令一切眾生斷結使縛故。是菩薩持不囚執戒。欲令眾生出五道故。是菩薩持不鞭杖戒。為欲遠離諸魔結使留難得法定故。是菩薩持不刑戮戒。為令身口意得不護業故。是菩薩持不兩舌戒。為得不壞和合眾故。是菩薩持不惡口戒。為得五種梵音聲故。是菩薩持不綺語戒。為得發言說法無障礙故。是菩薩持求畏死眾生戒。欲令一切眾生脫生老病死憂愁悲惱恐怖斷故。是菩薩愛護他物不令漏失戒。為得無上菩提覺定故。有他眾生婦女妻子。或被拘錄。爾時菩薩於中救脫。為得不缺法定故。是菩薩若勸他令放。為得心自在故。是菩薩若自放或勸他令放。為坐菩提樹下破壞一切魔結使故。是菩薩若見繫獄眾生。若自放若勸他令放。為得心自在無障礙故。是菩薩若見眾生當得鞭杖。若自放若勸他令放。為得四無所畏故。是菩薩若見眾生當被刑戮。若自放若勸他令放。為得四種法身故。是菩薩持不誑戒。為坐菩提樹下師子座處。一切魔結使不能留難。得法定故。是菩薩善和闘諍專生歡喜。為得不壞大聖眾故。是菩薩持愛語戒。欲令一切眾生耳聞好語。心得歡喜樂故。是菩薩隨愛語說。欲令言不虛故。是菩薩持讀佛文詞戒。為得聖人威德成就大眾故。是菩薩受持於三時中五體歸命一切世間在在處處過去未來現在無量無邊諸佛法僧菩薩戒。為得菩提樹下師子座處不可破壞。專住信精進念定慧。得法定故。是菩薩受持於三時中掃灑遶塔戒。為得具足一切佛法故。是菩薩持讚法戒。為得轉於無上法輪故。是菩薩持讚僧戒。為得大眾圍遶故。是菩薩持三時歸依三寶戒。欲令一切眾生得無上歸依故。是菩薩受持於三時中願使一切世間常有佛法僧菩薩不空者戒。為得無上菩提樂故。是菩薩受持於三時中勸請一切諸佛一切說法戒。為得十住雨法雨故。是菩薩受持於三時中懺悔諸罪捨出諸惡穢污戒。為得斷滅一切愛習氣故。是菩薩受持於三時中和合一切善根戒。為令一切波羅蜜滿足故。是菩薩受持於三時中念一切世間在在處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聲聞緣覺聖眾菩薩下至六趣眾生所有善根願戒。為得無上菩提資用故。是菩薩受持於三時中願求菩提戒。為得無上菩提正決定故。是菩薩於三時中受持一切善根無上道戒。為得畢定如來力無所畏故。是菩薩受持供給父母師長戒。為得無勝法定故。是菩薩若見恐畏貧窮之人。受持不恐怖供施戒。為得無破壞難論方便故。是菩薩受持救護縣官盜賊水火戒。為得諸力波羅蜜故。是菩薩若見佛緣覺聲聞菩薩神足變化隨而持戒。為得無上神足力故。是菩薩受持護他心身口意業戒。為得如來無量知他心力故。是菩薩若見放逸失念者。所謂失現在未來三乘義者。願起念持不失故。是菩薩持聽法集法說法戒。為得具足四無礙辯故。是菩薩持一切身口意業善根攝受奉行。欲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如是善根。願為一切眾生受行。為令眾生得解脫。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如是持戒不缺不破不荒。若無力勢能修學者。是菩薩應如是思惟。今我當勤加精進。時時漸漸。遠離殺害諸不善法。我復倍加精進。時時漸漸。善學持戒令增長滿足。乃至生有終不懈怠。不生憂愁。善臂。如是菩薩摩訶薩。發起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道。悕望菩提。願求菩提。是名無量無邊持戒善根。何以故。如此持戒。一切善戒中最勝第一。受持是戒。欲令一切世間所有眾生發起無漏戒。發起無學戒。生無漏戒。生無學戒。善臂。如是菩薩摩訶薩於此持戒。不以為難。以為喜樂。速疾具足尸波羅蜜。  善臂。云何菩薩摩訶薩。具足羼提波羅蜜。是菩薩若自眷屬若他眾生。來奪菩薩命者。菩薩爾時於此事中。終不生於瞋報之心。或有他人。來奪菩薩財物乃至妻子。若說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若有恐怖繫縛囚執鞭杖刑戮。以種種苦加於菩薩。菩薩爾時。亦復不生還報之心。若奪命根及一切物乃至妻子。若說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恐怖繫縛囚執鞭杖刑戮。是菩薩思惟如是諸事。是我惡行不善業報自作自受。或過去世。或現在世。若先作已今受果報。我今云何於自果報而瞋於他。復次善臂。菩薩如是思惟。若有他人奪我命根及諸財物乃至妻子。若說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若有恐怖繫縛囚執鞭杖刑戮。我於此中。不應瞋害加他繫縛冤家。何以故。我今現世受少苦惱。尚不愛憙不可適意。云何生瞋加害於他。於當來世。受諸罪報。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苦惱甚多。不喜不愛不可適意諸果報也。  復次善臂。菩薩如是思惟。有命根故斷截命根。有財物故剋奪財物。有妻子故奪其妻子。有耳根故。聞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有此身故。有恐怖繫縛囚執鞭杖刑戮。今我自受命根耳根身受苦入。云何以瞋加害於他。復次善臂。菩薩摩訶薩如是思惟。眼根即是地大。即是自物。即是法界。即是自性。濕性水。熱性火。動性風。即是己物。即是法界。即是自性。如是一切命。即是壞法滅法盡法。如是一切諸根。是苦法。是苦觸法。是受苦法。一切身即是苦法。是苦觸法。是受苦法。即是己物。即是法界。即是己性。我今此命。即是壞法滅法盡法苦法。此六根即是苦觸法。即是惡觸觸。我今云何自於此命壞法滅法盡法。而生瞋恚侵害於他。繫縛冤家。何以故。即是己物。即是法界。即是自性。復次善臂。菩薩摩訶薩如是思惟。內眼耳鼻舌身意。非我非我所。外眼耳鼻舌身意。亦非我非我所。云何明智之人。於此六根非我非我所中。莊嚴愛著。生於瞋恚加害他人。復次善臂。菩薩摩訶薩。如是思惟。人中苦少。餓鬼苦多。畜生中苦轉復增多。地獄苦惱。無量無邊不可計倍。人中少苦尚不欲受。何況於未來世中。受三惡道無量苦惱。是故我今不應生瞋加害於他。復次善臂。菩薩摩訶薩如是思惟。我今若能利益一人。尚不應瞋。加害於他繫縛冤家。何況我當以甚深法義。利益一切世間無量眾生。發大莊嚴。大莊嚴已。得受記別趣於大乘。而得具足無上佛法。是佛法中。不應不忍侵害於他憎嫉闘訟。此中應行忍辱利益於他。善和闘訟不懷嫉妬。善臂。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至阿鼻地獄受諸苦痛。於冤家許。尚不應生瞋加害侵毀。何況人中受少苦惱。當生瞋害於他。是善男子善女人。為他所瞋。罵詈訶責。誹謗輕毀。稱揚惡名。如是諸惡悉應忍之。起慈悲心純淨無垢。欲得如來心故。是菩薩受諸鞭杖恐怖繫縛囚執。於此事中。悉應忍之起慈悲心。為於一念中間破一切無明闇障?故。是菩薩受行忍辱慈悲心。欲令一切眾生斷愛恚故。若割耳時。亦行忍辱起慈悲心。欲令一切眾生聞法信故。若割鼻時。亦行忍辱起慈悲心。為受端嚴無上持戒香故。若截足時。亦行忍辱起慈悲心。為得如來四神足故。若截手時。亦行忍辱起慈悲心。為欲攝取一切眾生得寂靜故。若分解支節時。亦行忍辱起慈悲心。為令具足六波羅蜜故。若挑眼時。亦行忍辱起慈悲心。為得慧眼故。若斬首時。亦行忍辱起慈悲心。為得如來一切智首故。是菩薩如是忍辱趣向思惟。願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如是忍辱。我今趣向思惟已。願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為得一切智具足佛法故。如是忍辱。不破不缺不荒。若無力勢不能學者。是時菩薩應如是思惟我今當勤加精進。時時漸漸。遠離斷滅不忍之法。今我勤加精進。時時漸漸勤學忍辱。令此忍辱增廣具足。乃至生有。終不懈怠不生憂愁。如是菩薩摩訶薩。發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悕望菩提。願求菩提。是菩薩發起正行。如是等無量無邊阿僧祇善忍。欲令一切世間所有眾生。發起無漏忍辱。發起無學忍辱。生無漏忍辱。生無學忍辱。善臂。如是菩薩摩訶薩行於忍辱。不以為難。以為喜樂。速疾具足羼提波羅蜜。  善臂。云何菩薩摩訶薩。具足毘梨耶波羅蜜。善臂。是菩薩應如是思惟。今此十方一一方面。有無量世界。一一世界。有無量無邊眾生集聚。無有邊際。我今當發莊嚴。令此眾生得大利益。亦令得樂。復次觀知無量眾生利益快樂所緣之法故。發起善根法故。我於無量晝夜。若心放逸。或生餘念。若睡眠時。常念念中增長福德。於一一念中。發起無量無邊善根菩提資用。我今當知一一念中。發起增益無量善根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不為難。今我以此緣故。我見菩薩甚為易得。是故欲得無上道者。乃至盡形不應懈怠。復次善臂。菩薩摩訶薩如是思惟。若菩薩於無量無邊世界眾生中。能令一世界眾生得離一切諸苦者。我尚於一一念中。發起增益無量善根。何況乃令無量無邊世界眾生。遠離斷除生老病死。恩愛別離。冤憎集會。三惡道苦。復次善臂。菩薩摩訶薩如是思惟。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念中。欲令無量無邊世界所有眾生。遠離斷除一切諸苦者。此菩薩亦於一念之中。得發起增益無量善根。況當欲令未來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無量無邊世界眾生。遠離斷除生老病死。恩愛別離。冤憎集會。三惡道苦。復次善臂。菩薩摩訶薩應如是思惟。若有人欲得聲聞緣覺法。是人尚得於一一念中。發起增益無量無邊善根。何況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成就具足佛法無量無邊威德力勢者。善男子善女人。四因四緣四境界。於晝夜中。若心放逸。或生餘念。若睡眠時。於一一念中。修集四無量無邊善根。發起增益菩提資用。我今當知。一一念中。發起增益四無量善根。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不為難。以是緣故。我見菩提甚為易得。是故欲得菩提道者。乃至盡形不應懈怠譬如四大海。若南若北若上若下易得邊際如是四無量善根大海。菩提資用。難得其邊。我今何故。不於一一念中發起增益四無量善根大海菩提資用。是故欲成無上道者。乃至盡形不應懈怠。復次善臂。菩薩摩訶薩如是思惟若有師子狐狼。鷲鵲烏鳥。蛟虻蠅蚤。如是等類尚得無上道已。況我今者生於人中。而應懈怠。是故欲成無上道者。乃至盡形不應懈怠。復次善臂。菩薩摩訶薩如是思惟。乃至百人千人。猶尚得成無上道已。而我今者獨不得成。況復十方如恒河沙等。現在未來諸佛世尊。已成當成。是故我今乃至盡形不應懈怠。是菩薩復應如是思惟。若有法是佛所說。若聲聞說。若菩薩說。乃至狂愚人為佛故說。所謂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是菩薩為具足佛法欲成無上道。欲得一切智。於此法中。勤加精進如救頭然。學持通利。思惟分別為他解說。智慧精進一心思惟。是菩薩若一切眾生有說法之處。乃至刀杖之難。要至其所聽其所說。或有眾生修樂報業。若現世樂。若後世樂。菩薩爾時。即以善法妙義如法佐助於此善法亦復勤加精進。是菩薩自以己身施於眾生。令得自在。譬如四大。一切眾生於中自在隨所須用。菩薩摩訶薩以身施人。令他自在亦復如是。智慧精進乃至刀杖之難。常於佛法僧中。及諸師長。羸老病苦。貧窮無護。增益供養恭敬。使令勤加精進如救頭然。隨眾生心。布施愛語利益同事。隨所攝之。欲得聲聞乘者。調伏安置於聲聞乘。欲得緣覺乘者。調伏安置於緣覺乘。欲得菩薩乘者。調伏安置於菩薩乘。智慧精進如救頭然。是菩薩為善法故。六波羅蜜因緣故。不計寒熱飢渴。蚊虻毒螫。風飄日曝。惡觸誹謗罵詈。種種苦惱疲極睡眠。於此事中。乃至盡形終不憶念。智慧精進如救頭然。乃至刀杖之難亦不懈怠。是菩薩為無上道因緣故。能受種種苦。所謂阿修羅人三惡道苦。不以為難。智慧精進如救頭然。是菩薩牢強精進意勇堅固。欲出於世成佛無上精進之力。是菩薩欲得毘梨耶波羅蜜。趣向毘梨耶波羅蜜。願令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我今趣向毘梨耶波羅蜜已。願令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知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如是精進。不破不缺不荒。若無力勢不能具足學者。是菩薩如是思惟。我今當勤加精進。時時漸漸。斷除懈怠嬾惰。復當勤加精進。時時漸漸善學精進。令此精進增廣具足。乃至生有。終不懈怠不生憂愁。如是菩薩。發起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悕望菩提。是名無量無邊阿僧祇善精進波羅蜜。何以故。如是精進於餘善法精進中。最勝第一。欲令一切世間。在在處處所有眾生。發起無漏精進發起無學精進生無漏精進。生無學精進。善臂。如是菩薩摩訶薩行於精進。不以為難。以為喜樂。速疾具足毘梨耶波羅蜜。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三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四  後秦三藏法師羅什譯  善臂菩薩會二十六之二  善臂。云何菩薩摩訶薩。具足行禪波羅蜜。菩薩。若眼見色不取其相。或時眼根為外緣所牽。應正行守護不令隨緣。不留心於無明貪著世間。護持是戒。爾時具足得眼根戒。耳聞聲。鼻嗅香。舌甞味。身覺觸。意知法。亦如是。是菩薩若行住坐臥。若說法若默然。終不遠離寂定之心。善護手足無有散亂。常懷慚愧善護口業。安詳直視。心常寂靜不憙戲笑。善御身口意業。令其寂靜。若屏猥處及現露處。無有異心。於所須物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心常知足。易養易滿易可使令。善行寂靜遠離憒閙。於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心無有異。不高不下。命及非命亦無異心。無瞋無愛。等視冤家猶如赤子。於忍不忍心常平等。聖聲凡聲寂聲亂聲。亦復如是。憎愛色中心不高下。離染瞋恚愛不愛者。聲香味觸法亦復如是。是菩薩觀欲如骨璅。邪憶想故。發起此心。觀欲如肉團多怨憎故。觀欲如炬火。染著苦法遠離樂故。觀欲如樹上果。多人愛著故。觀欲如假借。不得自在故。觀欲如夢。念念滅故。觀欲如癰。於苦倒中生樂想故。觀欲如鈎。行諸惡法墮惡道故。觀欲如灰河。增益欲染不知足故。是故菩薩如是觀已。離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成初禪行。離覺觀。內淨信心在一處。無覺無觀。定生喜樂。成二禪行。離喜行捨念。正智一心身行樂。諸聖人能行能捨。成三禪行。捨苦樂意。先滅憂喜。行捨念淨。成四禪行。於一切眾生思惟樂想。成就無量無邊慈心。於眾生中思惟苦想。成就無量無邊悲心。於眾生中思惟喜想。成就無量無邊喜心。於眾生中捨苦樂想。成就無量無邊捨心。是菩薩不思惟色想。成就空處寂靜行。不思惟空想。成就識處寂靜行。不思惟識想。成就無所有處寂靜行。不思惟無所有處想。成就非有想非無想處寂靜行。是菩薩於入息出息。若隨若住。長時知長。短時知短。成就入息出息寂靜行。是菩薩思惟觀身不淨想。成就不淨寂靜行。是菩薩思惟無常想生老病過。成就無常想寂靜行。思惟食中起無量過患想。成就食不淨想寂淨行。於諸世界城邑聚落種種嚴飾中。思惟分別必歸壞敗想。成就世間不可樂寂靜行。是菩薩內有色想。外觀色少。若好若醜取其相貌。成就初勝處行。是菩薩內有色想。外觀色多。若好若醜取其相貌。成就二勝處行。是菩薩若死若燒風吹日曝。成為灰土。為水所漂。若碎滅磨滅。若斷三有。是名內無色想觀外色少。若好若醜取其相貌。成就第三勝處行。是菩薩內無色想外觀色多。若好若醜取其相貌。成就第四勝處行。是菩薩內無色相。外觀色青無量無邊。愛樂取相。成就第五勝處行。是菩薩內無色想。外觀色赤無量無邊。愛樂取相。成就第六勝處行。是菩薩內無色相。外觀色黃無量無邊。愛樂取相。成就第七勝處行。是菩薩內無色相。外觀色白無量無邊。愛樂取相。成就第八勝處行。是菩薩入是無量無邊地一切處。不念異相。成就初一切處行。是菩薩入無量無邊水火風青黃赤白虛空識一切處。不念異相。成就十一切入處行。是菩薩入苦法時。心緣一切善根。所謂大慈大悲。攝持正法。不斷三寶。莊嚴佛身。清淨梵音。本昔誓願教化眾生。淨佛世界。坐菩提樹。轉妙法輪。除斷一切眾生結使。其心所緣境界如是。是菩薩入禪定時。離四識住處。不依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亦不依止今世後世。入如是定都無所依。是菩薩入禪其心愛樂。為欲入於無上解脫定故。是菩薩修行禪定。願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若思惟若思惟已。願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於此禪定若無力能學。是菩薩應如是思惟。我今應時時漸漸。勤加精進遠離亂心。時時漸漸。勤加精進學一心。令此一心增廣具足。乃至生有。終不懈怠不生愁憂。是菩薩發起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悕望菩提。願求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善根禪定。欲令一切世間在在處處所有眾生。發起無漏禪定。發起無學禪定。生無漏禪定。生無學禪定。菩薩摩訶薩行是禪定。不以為難。以為喜樂。速疾具足禪波羅蜜。  善臂。云何菩薩摩訶薩。具足般若波羅蜜。善臂。若有聰明智慧之人。學已能持。聞已誦習。善學諸法甚深相義。亦能分別。如所聞法。聞已思義。有如是等者。菩薩爾時。則應親近。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乃至刀杖不應遠離。是菩薩因學問故。因了義故。因思義故。供養恭敬師和上故。乃至近死。終不避難諸苦惱事。所謂飢渴寒熱。蚊虻毒螫。風吹日曝。諸惡觸等。罵詈誹謗。是菩薩於正法中起寶聚想。於說法者起寶藏想。於聽法者起難遭想。於問義者起慧命想。於多學者斷除無明起智慧想。於分別諸法起百千生。生慧眼想。是菩薩聞是諸法。受持修學。廣分別已。知陰界入。四聖諦。十二因緣。三世三乘。得如是知。云何知界。知二界。有為界無為界。是名二界。云何有為界。若法生住滅者。是名有為界。云何無為界。若法無生住滅。是名無為界。是名知有為無為界。復次知三界。善界不善界無記界。云何善界。若不貪共不貪。若不恚共不恚。若不癡共不癡。是名善界。云何不善界。若貪共貪。若瞋共瞋。若癡共癡。是名不善界。云何無記界。除善不善。若有餘法。是名無記界。復次知三界。所謂欲界色界無色界。云何欲界。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人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若於此中欲染貪著。瞋恚愚癡悕望。欲得心所作業。是名知欲界。云何色界。梵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果實天。少果天。廣果天。無量果天。無想天。無熱天。無惱天。善見天。好善見天。阿迦膩吒天。若於此中。色染愚癡悕望。欲得心所作業。是名色界。云何無色界。空處天。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有想非無想處天。若於此中。無色染污愚癡悕望。欲得心所作業是名無色界。是名三界。復次知四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無為界。是名知四界。復次知六界。所謂欲界。恚界。害界。出界。不恚界。不害界。是名知六界。復次知六界。所謂地水火風空識界。是名六界。觀地大。無常變壞無堅無牢相。若無常即是苦。若是苦即無我。水火風空識大。無常變壞無堅牢相。若無常即苦。若苦即無我。是名知六界。是菩薩聞如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五陰。所謂色陰。受想行識陰。色如水沫。即是生滅不得久住。受如水泡。即是生滅不得久住。想如野馬。即是生滅不得久住。行如芭蕉。即是生滅不得久住。識如幻化。即是生滅不得久住。是名知五陰。是菩薩聞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內入。所謂眼入。耳鼻舌身意入。是名內六入。眼入即是苦法老法死法。空無我無我所。熾然三毒。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亦能熾然諸苦惱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熾然三毒乃至諸苦。是名知內六入。復次知外六入。眼所見色。是名外六入。耳所聞聲。鼻所嗅香。舌所甞味。身所覺觸。意所知法。是名外六入。眼所見色是外入。不堅牢性。無所依止。亦無勢力。一切無常。如實非不如實如幻如化。耳所聞聲。鼻所嗅香。舌所甞味。身所覺觸。意所知法。亦如是。是名知外六入。是菩薩聞如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四聖諦。所謂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是名四聖諦。云何苦聖諦。若五陰六界。內六入外六入。是名苦。此苦無常喻如怨賊。如癰如箭。如獄閉繫。如器壞敗。是不自在即是無我。得如是知已。是名知苦聖諦。云何集聖諦。所謂貪恚癡慢我慢專取於我。決定計我常住不壞。我即是色。我異於色。我即是想。我異於想。我是想非想。我異想非想。我即是陰。我異於陰。我中有陰。陰中有我。我即是界入。我異界入。我中有界入。界入中有我。我即是受。我異於受。我即是知。我異於知。我是無受。我異無受。我是色少。我異色少。我是色多。我異色多。我是常。我是無常。我是常無常。我是非常非無常。我是有邊。我是無邊。我是有邊無邊。我是非有邊非無邊。死後如去。死後不如去。死後亦如去亦不如去。死後非如去非不如去。命即是身。身即是命。此眾生從何處來。去至何處。此諸眾生。即是斷滅非有相續。自作自受。他作他受。計有我者即有我所。有我所者即是有我。如是攝取我見身見。若結若使。若我我所。我受貪恚癡本。若總身口意業。若福業若罪業。若欲界業。若色無色界業。是名集聖諦。云何滅聖諦。若貪恚癡盡。我我所盡。受取有盡。是名滅聖諦。云何道聖諦。若見苦集盡。思惟一切有為過患。見涅槃寂靜。所作已辦。住如是法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名道聖諦。如是知四聖諦。是菩薩分別思惟四聖諦時。見有為法。是苦是無常是空是無我。見無為法。能為覆護。是舍是依。雖作是觀不證涅槃。如是知四聖諦。是菩薩聞如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十二因緣。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是名十二因緣。若不知不見四聖諦十二因緣。是名無明。若有身口意業。若福業。若罪業。若欲界繫。色無色界繫。是名行。若有心意識。是名識。若有受想思觸思惟。是名名。若有四大。四大所造色。從歌羅羅乃至化生。若作色非作色。是名色。名色合故名名色。若眼耳鼻舌身意。是名六入。若眼緣色生眼識。三法和合故生觸。是名觸。若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是名受。若有愛染。是名愛。若有愛見戒取。是名取。若有色受想行識。是名有。若此有發起。是名生。若此有衰變。是名老。若此有滅壞。是名死。菩薩如是。分別思惟十二因緣。見聞覺知。地非是我。不生愛著。我非地不生愛著。亦非悕望。水火風空識亦如是。見聞覺知。涅槃非我。不生愛著。我非涅槃不生愛著。亦非悕望。是菩薩見諸法從因緣起。知三解脫門。廣修學見諸法空無相無作。是菩薩見諸法從因緣起。知寂滅樂。精勤修學廣分別已。則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如是菩薩。雖觀十二因緣起滅。而不證於滅。菩薩如是知十二因緣。是菩薩聞是法已。一心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三世。所謂過去未來現在。云何過去世。若法生已滅。是名過去世。云何未來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來世。云何現在世。若法生已未滅。是名現在世。是菩薩念過去世諸不善根。輕毀可惡背捨離之。未來不善根當受不善果報。不喜不愛不可適意。現在不善根。當令不起。是菩薩能攝護身口意業。及六情根。常起善業無有中間。於過去善根。是菩薩菩提心。專念菩提。悕望菩提。欲得菩提。以深重愛。樂願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未來世現在世亦如是。常不離是心。終不懈怠失念放逸。若過去世陰界入等。即是滅盡。不實不在。無我無我所。若未來世陰界入等。是未生未起。無我無我所。若現在陰界入。是念念不住。何以故。世法無有一念住者。若有一念。是一念中亦有生住滅。是生住滅亦復不住。如生住滅中有內外陰界入。是內外陰界入亦有生住滅。若如是不住者。即是非我非我所。若過去世滅盡。不實不在。非我非我所。若未來世未生未起。非我非我所。若現在念念不住。是非我非我所。若見三世。非我非我所。是名實智慧者。不見我我所。是我我所。是即於諸有行。無我無我所行。離欲想行。斷想行滅想。雖作是行不證涅槃。是名知三世。是菩薩聞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三乘。所謂天乘梵乘聖乘。云何天乘。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是名天乘。云何梵乘。慈悲喜捨是名梵乘。云何聖乘。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名聖乘。是菩薩時時修集天乘梵乘聖乘。教化眾生令住三乘。是時自身不證解脫。是名知三乘。復次知三乘。所謂聲聞乘。緣覺乘。大乘。云何聲聞乘軟根解脫。於一念中離三有窟宅。樂欲出世欲得涅槃。見寂滅處。勤加精進如救頭然。若其未解四聖諦者。欲以智箭射四諦的。欲證欲解以深欲精進。是名聲聞乘。云何辟支佛乘中根解脫。欲得寂靜獨在一處。而自利益入寂靜定。方便分別十二因緣。欲得緣覺道。欲證緣覺。是名緣覺乘。云何大乘上根解脫。欲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六波羅蜜。欲利益一切世界。欲斷一切眾生苦惱。於一切世界五欲樂中。心尚輕賤。何況世間無量諸苦。欲令眾生持無上戒。欲得聞見大乘經典。受持修學思惟分別。讀誦令利。勤加精進。若有菩薩。修四攝法應往親近。欲令眾生攝真智慧。安住四攝。常欲得聞諸深法要。受持分別。欲令一切入於禪定。自捨己樂利益眾生。欲以自力隨他所樂。令住三乘。雖作是化。常自安住無上道中。不壞不動心如金剛。常願欲得無上菩提。願求菩提是名大乘。是名知三乘。是菩薩聞是法已。受持修學廣分別已。即知方便。於佛法僧五體投地。以此為業。於其所作願無上道。如是歸依發菩提心。若行若住若坐若臥。若飲食洗浴。於此事中更無餘心。但願無上菩提。常作如是廣博修學。是菩薩若始入定。若入定已。常願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欲於世界中尊。欲調伏一切眾生。欲於一切眾生中無能勝者。欲得最勝。欲教誡一切眾生。欲令一切眾生得寂滅。欲於一切法得成正覺。具學。是菩薩若一切所作善根。願一切眾生。無有恐怖。出三惡道滅無量苦。斷諸煩惱。令現在未來欲得緣覺乘者。願令具足。現在未來欲得大乘者。願令具足。願請一切世間所有現在未來諸佛世尊。住世一劫說法。令聖人眾隨佛在世而得和合。是菩薩如是思惟。若在在處處。所有眾生所修善根。若欲生人中天上。若住聲聞乘。若住辟支佛乘。若愛語布施利益同事。願令具足。是菩薩以是法故於三時中。讀誦通利思惟此法。所謂我今歸依一切世間在在處處。所有諸佛佛法僧菩薩。頭面禮敬。諸佛威德無能勝者。其相甚妙。菩薩常應作如是念。諸佛法僧。願令世間在在處處無有空處。所在方面常有諸佛。令我勸請。留住一劫。說微妙法。呵責諸惡。若已作若今作我今已得離一切惡。乃至一念中間。當願以一切善根。令諸眾生壽命無量。住於一切諸善法中。如諸菩薩。速轉法輪。令諸聖人得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願令佛法常住於世。利益眾生。生五道者悉得善根乃至敬禮諸佛。常住是願。是諸菩薩所有善願。令他眾生及其己身。得妙威德善妙威德。若未來現在。一切世間佛法僧寶。令住一劫無諸留難。及諸菩薩寶。速令具足六波羅蜜。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留難。欲令一切眾生斷除苦惱怖畏。行於喜樂。斷一切不善根。成就一切善根。隨如所願成就三乘。速疾成就諸波羅蜜。壽命無量而得解脫。成無上道。乃至敬禮諸佛。常作是願。是菩薩欲令一切眾生斷諸苦惱。若一切世間在在處處。所有諸佛乃至法身。願我以身奉施彼佛。欲令一切眾生得度成無上道。在所生處信敬三寶。以天香花。奉養恒河沙等諸佛世尊。亦供養法僧及諸菩薩。令所奉寶如須彌山。一切世間在在處處所有眾生。若有所須。七寶房舍。衣服飲食。醫藥臥具。悉當給與令無所乏。若有樂於忍辱精進持戒者。我當隨其所樂而為解說使成就勝法。令三寶具足修六波羅蜜疾成佛道。離諸惡法善行實義。身口意業。不退菩提樂於菩提。在在處處。見佛菩薩常學善根。安止眾生於善法中。是菩薩自知及他所有善根。趣向智慧。思惟智慧。願欲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是菩薩趣向思惟已。願令一切眾生得度得解脫故。為得一切智。具足一切佛法故。是菩薩如是智慧。若無力能學。應如是思惟。我今當勤加精進。時時漸漸斷於無明。我今復當倍加精進。時時漸漸學此智慧。令此智慧增廣具足。乃至生有。終不懈怠生於憂愁。如是菩薩。發菩提心。念菩提心。修菩提心。悕望菩提心。是菩薩無量無邊善智慧。何以故。此慧於餘善慧中。最勝第一。令一切世間眾生。發起無量智慧。發起無學智慧。生無漏智慧。生無學智慧。善臂。如是菩薩。行此智慧不以為難。以為喜樂。速疾具足般若波羅蜜。佛說是經已。善臂菩薩。歡喜讚言。善哉善哉。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四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五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善順菩薩會第二十七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諸大眾五百聲聞十千菩薩。恭敬圍遶。時舍衛城有一菩薩。名曰善順。已於過去無量佛所。種諸善根。承事供養。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住於大慈心不瞋恚。住於大悲弘濟無倦。住於大喜善安法界。住於大捨苦樂平等。節量時食少欲知足。常為眾生之所樂見。恒以五戒及八齋法。於某城中憐愍教化。然後復勸。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慈悲喜捨。清淨梵行。爾時善順菩薩。為令眾生見佛聞法。與諸人眾前後圍遶。將詣佛所。時天帝釋。以淨天眼見此菩薩。住上精進行頭陀行。具淨尸羅弘濟堅固。便自念言。今此善順。於諸梵行曾不懈息。將不為求帝釋處耶。或貪王位及欲樂耶。作是念已。即便化作四丈夫身。至菩薩前。種種惡言毀罵菩薩。復以刀杖及於瓦石。打擲加害。爾時菩薩。住慈忍力。皆忍受之曾無瞋恨。時天帝釋。復更化作四大丈夫。來語菩薩。咄哉善順。彼諸惡人以不善言罵辱於汝。及以瓦石刀杖之屬橫相打害。何不令我為汝讎報。我當為汝斷彼命根。  爾時菩薩告彼人言。善男子等莫作是語。若殺害者成就惡業。假使有人於我此身節節支解。猶如棗葉我終不生殺害之心。何以故。殺害之人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乃至雖得人身。所生父母猶不愛念。恒為眾人之所憎惡。善男子。一切諸法凡有二種。一者善法。二者不善法。由不善法墮於惡趣。若依善法獲於福利。爾時善順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善惡猶種植  皆隨業所生
 何有苦子因  成熟甘果者
 現見法如是  智者應思惟
 苦報酬惡緣  為善常安樂  爾時天帝所化之人。聞是言已。自念不能令彼菩薩為殺害業。忽然不現。爾時天帝復更化作金銀寶聚。令諸丈夫至菩薩所。作如是言。汝可方便取此珍寶隨意所用。  爾時菩薩告彼人言。諸善男子莫作是說。所以者何。夫盜業者能令眾生貧窮下劣無依無怙。假使我貧命不存濟。終不行於不與取法。諸君當知。凡夫愚冥貪求覆蔽。何有智人行不與取。爾時善順菩薩。而說偈言。 積財雖千億  貪著心不捨
 智者說此人  在世恒貧苦
 彼雖無一物  安住捨離心
 智者說斯人  世間最富貴
 智者離諸惡  一切皆端嚴
 愚夫由作罪  舉身皆醜陋
 智者勸修善  愚夫恒為惡
 寧受智毀罵  不用愚稱讚  時彼天帝所化之人。聞是言已悵然而去。  爾時天帝。復自親試持俱胝金。至菩薩所作如是言。我先於此舍衛大城。波斯匿王。與餘丈夫有所諍論。須得一人為我曲證。汝能為我作證人者。當用此金而以相奉。爾時菩薩告帝釋言。仁者當知。夫妄語者為不善業。既誑自身。亦誑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由於妄語。能為一切惡之根本。趣不善道。毀清淨戒。能壞色身。口氣常臭。所出言詞為人惡賤。爾時菩薩。重說偈言。 妄語之人  口氣常臭  入苦惡道
 無能救者  夫妄語者  誑於自身
 亦誑天龍  摩睺羅等  當知妄語
 為諸惡本  毀清淨戒  死入三塗
 汝設與我  滿閻浮金  我終不能
 作於妄語  時天帝釋聞說是已。忽然不現。  爾時天帝。復令舍支夫人日光夫人及於五髻諸夫人等往菩薩所重加試鍊壞其禁戒。時舍支等即與五百盛年女人。以香塗身花粧藻飾。於後夜分至菩薩前而作是言。我等女人年色姝盛願親枕席相與為歡。爾時菩薩。以無染眼觀彼諸女。告之言曰。地獄畜生閻羅王界。諸狂亂者。不正心者。耽昏臭穢膿血不淨。愛惡羅剎是汝親友。非諸天人清淨眷屬。爾時菩薩。重說偈言。 愚人昏迷念不淨  耽染臭穢膿血身
 諸欲迅滅歸無常  永沈地獄閻羅界
 假令變化如汝等  色身殊勝滿世間
 我無一念貪染心  常生如夢如怨想  時舍支等雖盡變態。而彼菩薩曾無貪染。各還天宮白帝釋言。我觀善順志願堅固。當成正覺無有疑也。所以者何。彼於我等無少貪愛。俱生厭離。爾時帝釋雖聞此言。猶懷憂惱如箭中身。恒作是念。彼人必當毀奪於我。無有疑惑。我今應往重加試之。於諸願中的何所願。作是思已至菩薩前。捨去憍慢頭頂禮足。以偈問曰。 仁今勤修淨梵行  於諸欲願何所求
 為求日月釋梵天  為求三有諸王位  爾時善順菩薩。以偈答曰。 我觀日月釋梵天  世間王位三有報
 一切無常不堅固  何有智者為茲願  爾時天帝聞此頌已。復白菩薩。若如所言為求何願。於是菩薩。以偈答曰。 我本不貪世間樂  但求不生不滅身
 勤修方便濟群生  願同登彼菩提路  爾時天帝聞是頌已。心生安樂。必知菩薩不求釋位。歡喜踊躍。以偈歎曰。 汝言弘濟為群生  此心廣大無與等
 願破魔軍證甘露  由斯恒轉勝法輪  爾時天帝說是偈已。恭敬旋遶禮菩薩足。忽然不現。爾時善順菩薩。於其晨朝。入舍衛城遊化往來。得劫初時閻浮金鈴。其鈴價直過閻浮提。  爾時菩薩持此金鈴。於四衢中高聲唱言。此舍衛城誰最貧窮。當以此鈴而施與之。時有最勝耆舊長者。聞是語已奔走而來。白菩薩言。我於此城最為貧窮。可持此鈴而施於我。爾時菩薩語長者言。汝非貧者。所以者何。於此城中。有善男子貧中最貧。應以此鈴而施與之。長者問言。誰為此人。菩薩答言。波斯匿王於此城中最為貧者。時彼長者。謂菩薩言。莫作是說。何以故。波斯匿王。富貴多財庫藏盈溢。珍奇賄貨用無窮盡。云何乃言貧中最貧。爾時菩薩。於大眾中。以偈答言。 設有伏藏千億餘  以貪愛心無厭足
 猶如大海吞眾流  如斯愚人最為貧
 由此復令貪增長  展轉滋蔓相續生
 於現在世及未來  彼無智者常貧匱  爾時善順菩薩說此偈已。與諸大眾。即便往詣波斯匿王。於時彼王。方與長者五百餘人。算數校計庫藏財寶。菩薩爾時前白王言。我於此城往來遊化。得劫初時閻浮金鈴。其鈴價直過閻浮提。我於彼時竊作是念。於此城中有最貧者。當持此鈴而施與之。復更思惟。城中最貧莫過王者。今齎此鈴願以相奉。王既貧窮為我受之。爾時菩薩。作是言已。重說偈言。 若人多貪求  積財無厭足
 如是狂亂人  名為最貧者
 王恒多賦稅  橫罰無過人
 愛著於國城  不觀來世業
 於世得自在  不能蔭群生
 見諸貧苦人  曾無憐愍念
 耽染於女人  不懼於惡道
 邪亂未常覺  豈非貧窮者
 若人知淨信  歸依佛法僧
 於身及命財  常念不堅固
 知不堅固已  於彼不迷惑
 能於身命財  永得常堅固
 若能勤念住  樂於不放逸
 彼人名富貴  善財常安樂
 如火焚燒時  不厭於林樹
 王今亦如是  貪愛無厭足
 水不厭於雲  海不厭於水
 王今亦如是  何有厭足時
 日月常巡歷  不厭於四方
 王今亦如是  終命無休息
 如火焚燒時  不厭於草木
 智人亦如是  未甞不行善
 如水不厭雲  如海不厭水
 智人亦如是  不厭善增長
 王位雖自在  畢竟歸無常
 一切皆不淨  智者應捨離  爾時波斯匿王聞斯語已。內懷慚愧。謂菩薩曰。善哉仁者。汝雖善勸我猶未信。今汝斯言。為汝自說為有證乎。菩薩答言。汝不聞耶。如來應正等覺。具一切智今者現與無量大人乾闥婆阿修羅等。在於舍衛大城祇樹給孤獨園。當證大王是貧窮人。王言。仁者。若如汝說。我願相與往見如來。聽聞教誨歸依供養。菩薩答言。大王當知。如來境界非諸凡愚之所能測。破煩惱慢哀愍眾生。已於聖智能知此世及於來世。若有善根勝意樂者。雖在極遠佛常加護。若知我心。欲令大王於我生信。必當來此為我作證。爾時菩薩。即於王前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即以偈頌。請如來曰。 如來真實智  悲愍諸群生
 願知我深心  垂哀為作證  爾時菩薩說偈請已。於彼大地忽然震裂。五百聲聞十千菩薩。梵釋諸天及於龍鬼。無量眾生圍遶如來。從地踊出。善順菩薩。合掌恭敬。前白佛言。世尊。我先於此舍衛城中。遊化往來。得劫初時閻浮金鈴。其鈴價直過閻浮提。我於爾時便作是念。若有眾生於舍衛城最貧窮者。當以此鈴而施與之。復自思惟。波斯匿王於此城中最為貧者。何以故。恃於王位。於諸眾生未嘗憐愍。殘剝欺奪橫加侵損。貪愛覆蔽不知厭足。我以此王為最貧者。欲將金鈴而施與之。王問我言。謂我貧窮誰為證者。我又答云。如來大師應正等覺。捨離煩惱瞋垢無餘。於諸眾生悉皆平等。當為作證。唯願世尊。示教利喜。  爾時世尊。為欲調伏波斯匿王。而告之曰。大王當知。或有於法。善順貧窮王為富貴。或有於法。王為貧窮善順富貴。所以者何。身登王位於世自在。金銀摩尼車??珊瑚。庫藏盈滿。當於此時善順貧窮。王為富貴。勤修梵行。樂淨尸羅。捨家多聞。離諸放逸。八齋五戒。弘濟無疲。有一於此。王實貧窮善順富貴。王今應知憍薩羅國。一切眾生財物庫藏。比於善順五戒八齋堅固清淨。百分千分不及其一。至俱胝分亦不及一。爾時波斯匿王。親聞如來真實教誨。捨所憍慢。合掌慇懃瞻仰善順。而說偈言。 善哉摧伏我憍慢  當得如來最勝身
 以此王位捨於汝  願恒為汝菩提眾
 我實貧窮汝為富  今知此說非妄言
 王位徒為眾苦因  背於白法生惡趣  爾時波斯匿王說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於今者。發於無上大菩提心。願於眾生安樂解脫生死繫縛。我今願以財物庫藏金銀之屬。分為三分。一分奉施如來世尊及比丘眾。一分施與舍衛城中貧窮苦惱無依怙者。一分財物留資國用。凡我所有園池花果。悉願奉施最勝如來并比丘眾。唯願世尊。垂哀納受。  爾時憍薩羅國五百長者。覩斯事已。皆發無上大菩提心。  爾時善順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諸大眾說於法要。令諸眾生遇如來者。為不空過。  爾時世尊。告眾人言。善男子等。有三無量功德資糧。於諸如來。雖有稱說猶不能盡。況於聲聞諸三乘等。何者為三。一者護持正法。二者發菩提心。三者勸諸眾生起無上願。復有三十二法。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能勤修者。則為見於如來不空過也。一者於諸如來生不壞信。二者護持正法令得久住。三者於尊重僧而不輕慢。四者於應供人恭敬親近。五者於愛於憎心常平等。六者恒於正法樂聞恭敬。七者安住寂靜離於諠閙。八者於如來乘演說無倦。九者若說法時不為名利。十者志求真實如理勤修。十一捨施。十二持戒。十三忍辱。十四精進。十五禪定。十六正慧。十七於諸眾生隨樂護念。十八成熟眾生不忘失法。十九恒於己身善自調伏。二十以善法要調伏於他。二十一不染煩惱。二十二常樂出家。二十三住阿蘭若。二十四聖種喜足。二十五勤行頭陀。二十六捨不善法。二十七弘誓堅固。二十八蘭若無懈。二十九植眾善本。三十常不放逸。三十一遠二乘見。三十二讚歎大乘。於是五百比丘。聞斯法已。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及萬二千眾生。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世尊。以法教化。令諸眾生獲善利已。與諸比丘并餘來眾。忽然不現。爾時波斯匿王。既覩斯事踊躍歡喜。便以二衣價直百千兩金。而以施於善順菩薩。作是言曰。善哉仁者。願垂哀納。善順菩薩。告於王言。大王當知。我於此衣不應受之。所以者何。然我自有百衲之衣。恒掛樹枝以為箱篋。一切眾生無欺奪想。我既自身無慳悋心。亦令他人不生愛著。其有施者名清淨施。時波斯匿王。復作是言。汝若不受願當為我以足踏之。令我長夜安樂利益。菩薩爾時為於王故。即以雙足踏此二衣。時波斯匿王。謂菩薩言。今此之衣。便於汝身為我受訖。我何所用。善順菩薩。告於王言。汝持此衣。施於城中貧窮苦惱無依怙者。爾時波斯匿王。如菩薩教持此二衣。會諸貧人而施與之。時諸貧人觸斯衣者。狂者得心。聾者得聞。盲者得見。根不具者悉得具足。由於菩薩威神力故。彼時眾人俱發聲言。我今以何報菩薩恩。爾時空中有聲告曰。諸人當知。善順菩薩不可以於花香飲食為報恩者。唯當速發菩提心耳。是時五百貧人。聞於空中有如是聲。咸說偈言。 我等今者  發菩提心  當成正覺
 說諸勝法  於諸眾生  施以安樂
 我樂菩提  得佛法故  爾時波斯匿王白菩薩言。善哉仁者。汝若詣彼將見如來。願時報我。我當隨從。善順菩薩言。大王當知。諸佛難值正法難聞。豈獨大王而自往耶。當為眾生作於善友。王應於此舍衛城中勅諸人民悉令隨從。違王教者王法治之。所以者何。凡諸菩薩。猶有眷屬圍遶莊嚴。況於王乎。  時波斯匿王。白菩薩言。誰者是於菩薩眷屬。菩薩答言。勸菩提心。是菩薩眷屬。令覺悟故。勸見如來是菩薩眷屬。不虛妄故。勸聞正法是菩薩眷屬。獲多聞故。勸見聖眾是菩薩眷屬。得善友故。四攝是菩薩眷屬。攝眾生故。六波羅蜜是菩薩眷屬。增長菩提故。三十七品是菩薩眷屬。趣向道場故。菩薩有斯眷屬。莊嚴侍衛。能摧魔軍。至師子吼。登最勝處。  爾時波斯匿王及諸大眾。歡喜踊躍。九千眾生離煩惱垢。得清淨眼。佛說是經已。善順菩薩。波斯匿王。及諸天人乾闥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五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六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勤授長者會第二十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得上調伏。猶如大龍。所作已辦。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解脫心得自在。最上應供。眾所知識。唯有阿難。猶在學地。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阿濕波。舍利弗。大目乾連。摩訶劫賓那。摩訶拘絺羅。摩訶梵頗。羅睺羅。難陀。如是等而為上首。復有菩薩摩訶薩五百人俱。皆得三昧及陀羅尼。爾時舍衛大城。有一長者。名勇猛授。富有財寶倉庫盈溢。金銀琉璃車??馬碯珊瑚虎珀摩尼真珠。象馬牛羊。奴婢僕使商估等類一切眾多。時勇猛授。與五百長者。遊讌聚會作是議言。諸仁者。佛出世難。人身難得。時亦難遇。於佛法中以信出家。是事亦難。成比丘性亦復甚難。如法修行是亦為難。知恩報恩少恩不忘是人難得。能於佛法生信樂心是人難得。信樂成就是事復難。莊嚴佛法是事亦難。解脫生死倍復為難。我等為於聲聞辟支佛乘而求滅度。為當發趣最上佛乘。咸復唱言。我等寧於無上佛道而趣涅槃。作是議已。前後圍遶。出舍衛城向祇陀林。詣如來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却坐一面。爾時世尊。知而故問。告長者言。汝等何緣今來我所。時勇猛授。與五百長者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等諸人。同時集會作是議言。佛世難遇。人身難得。乃至解脫生死倍復為難。我等為於聲聞辟支佛乘而求滅度。為當發趣最上佛乘。咸作是言。我等寧於無上佛道而趣涅槃。由此議故。今詣如來應正等覺。世尊。菩薩摩訶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云何學。應云何住。云何修行。佛言。善哉善哉。汝等發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來詣我所。應當諦聽善思念之。如諸菩薩。應學應住應所修行。當為汝說。時諸長者受教而聽。  佛告長者。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勝志樂者。當於一切眾生起大悲心。應廣修行。應勤熏習。是故菩薩。於身命財及以妻子倉庫舍宅飲食衣服車乘臥具花鬘塗香一切樂具應無所著。何以故。以諸眾生執著於身。而生惡業。由惡業故。墮地獄中。若於眾生起大悲心。於身命財則不執著。便生善趣。是故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勝志樂者。於諸眾生起慈悲已。應修大捨而不求報。不求報者應住戒律。三戒清淨應具忍辱。能忍諸惡應起精進。不惜身命。應修一心安住禪定。應修智慧善巧方便。應於我人眾生壽命皆悉捨離。為眾生故。應行布施護持淨戒。為眾生故。應修忍辱發起精進。為眾生故。應入禪定修習智慧善巧方便。時諸長者。復白佛言。世尊。我等於身及彼妻子一切財寶資生之具。心常愛惜。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觀察。於身命財能無貪悋。爾時世尊。告長者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勝志樂者。應觀此身無量過患。微塵積集生住異滅。念念遷流九漏瘡門。猶如毒蛇所住窟穴。其中無主如空聚落。畢竟破壞如坏瓦瓶。惡露盈溢猶如穢器。受諸不淨猶如圊廁。不可觸動猶如惡瘡。貪美為患如雜毒食。不識恩德如未生怨。欺誤於人如惡知識。癡愛為害如友獼猴。斷智慧命猶如殺者。奪諸善法猶如劫賊。常求人便猶如怨讎。無有慈心猶如魁膾。難可承事如暴惡人。如箭著身觸之則痛。如朽腐舍常務修治。如老弱乘難可駈策。如毒蛇篋不可附近。如逆旅館疲苦所集。如孤獨舍無所攝屬。如獄卒伺害。如王者憂國。如邊城警畏。如惡國多災。如破器難持。如祠火無厭。如陽焰虛誑。如幻化惑人。如析芭蕉中無堅實。如水聚沫不可執持。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如河岸樹臨危動搖。如駛河流終歸死海。復告長者。次觀此身前後因緣。初從欲愛和合而生。為長養故咽於搏食。至於生藏痰陰消之。次至黃藏將欲熟時。則變為酢。次至風藏風分汁滓。各別流行成大小便。汁變為血。血變為肉。肉處生脂。脂處為骨。骨中生髓。如是身緣前後不淨。若諸菩薩作是觀時。復應思惟。如此身者三百六十骨聚所成。如朽壞舍。諸節支持。以四細脈周匝彌布。五百分肉猶若泥塗。六脈相繫。五百筋纏。七百細脈。以為編絡。十六麁脈鉤帶相連。有二肉繩。長三尋半。於內纏結。十六腸胃繞生熟藏。二十五氣脈猶如窓隙。一百七關穴如破碎器。八萬毛孔如亂草覆。五根七竅不淨盈滿。七重皮裹六味長養。猶如祠火吞受無厭。如是之身一切臭穢自性潰爛。誰當於此愛重憍慢。唯應觀察。如借他器。猶車運載。但為養育。至菩提故。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是身眾穢器  猶如貯糞瓶
 凡夫無智慧  恃色生憍慢
 鼻中洟恒流  口氣常臭穢
 眼眵蟲遍身  誰當生淨想
 如人執持炭  磨瑩欲令白
 假使至盡時  體色終無變
 設欲淨其身  傾河以自洗
 身盡莫能淨  其事亦如是  於時世尊說此偈已。復告五百諸長者言。若諸菩薩發勝志樂。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觀此身四十四種。何等名為四十四種。一者此身可厭性無和合故。二者此身臭穢膿血常流故。三者是身不堅畢竟敗壞故。四者是身羸弱支節相持故。五者是身不淨穢惡流溢故。六者是身如幻誑惑凡愚故。七者是身瘡門九處常流故。八者是身火然欲火盛故。九者是身為火瞋火猛故。十者是身遍然癡火遍故。十一者是身盲冥貪瞋癡故。十二者是身墮網愛網覆故。十三者是身瘡聚瘡遍滿故。十四者是身不安四百四病故。十五者諸蟲住處八萬戶蟲故。十六者是身無常畢竟歸死故。十七者是身頑癡於法無知故。十八者猶如瓦器生住壞故。十九者是身逼迫多憂惱故。二十者無有救護必壞滅故。二十一者是身險惡諂誑難知故。二十二者如無底坑諸欲難滿故。二十三者如火受薪貪色無厭故。二十四者身無厭足貪受五欲故。二十五者如被捶打隨損害故。二十六者是身不定盛衰增減故。二十七者身隨心轉不正思惟故。二十八者身不知恩必棄塚間故。二十九者身為他食狐狼所噉故。三十者身如機關筋骨相持故。三十一者身不可觀膿血糞穢故。三十二者身不自由依飲食生故。三十三者身妄纏裹終敗壞故。三十四者身為惡友多逆害故。三十五者身為殺者自殘害故。三十六者身為苦器苦所逼故。三十七者身為苦聚五蘊生故。三十八者身為無主眾緣生故。三十九者是身無命離男女相故。四十者是身為空應觀蘊界處故。四十一者是身虛妄如夢中故。四十二者是身不實如幻化故。四十三者身為幻惑如陽焰故。四十四者身為欺誑如影像故。是為四十四種。菩薩作是觀時。所有身命愛欲執著。妻子舍宅飲食衣服。車乘香鬘一切樂具。皆悉厭離無所顧戀。速能成就六波羅蜜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善得人身甚為難  莫為此身造眾惡
 畢竟塚間餧狐狼  勿為惡見生貪愛
 凡愚迷惑癡狂故  由愛此身造諸業
 此身亦復不知恩  晝夜唯增眾苦緣
 機關動轉常疲困  洟唾便利恒充滿
 飢渴寒熱相煎迫  何有智者愛此身
 此身無厭如大坑  徒能長養眾怨害
 由此身故常作惡  於無量劫受諸苦
 應念定死修勝福  正信生於佛法中
 飲食衣服及塗香  長養此身來已久
 誰能執持令不壞  應知無益勿耽迷
 牟尼世尊難可遇  無量劫中時出現
 當於佛法生淨信  惡道可畏勿隨行
 設令壽命千億歲  猶懼無常生厭離
 何況須臾不可保  為彼沈淪惡趣中
 或有惡友來相勸  人身難得今已得
 多求財寶受娛樂  及此盛年恣嬉遊
 何有求財而樂者  設得守護猶勤苦
 如此愚人徒妄言  是故智者應觀察
 財物如幻亦如夢  愚癡眾生被誑惑
 剎那時得剎那失  何有智者生愛心
 譬如幻師幻化事  乾闥婆城種種色
 財寶如是誑凡愚  於虛妄中何有實
 種種苦惱求財利  水火王賊常侵奪
 由此能為眾苦因  何有智者生愛樂
 有諸常懷貪愛者  馳逐財利無厭時
 能於父母無慈心  乃至親屬生怨害
 言語善順心乖違  造作種種欺誑緣
 或學邪論邪呪等  誇衒伎藝如婬女
 或復諂誑現柔和  或復剛強示威猛
 如是無量眾惡業  莫不皆由財利生
 珊瑚金玉摩尼珠  是物本來如泡沫
 不能了知如幻化  為此虛誑墜三塗
 彌勒世尊出現時  一生次當補我處
 國界黃金而布地  是等為從何所來
 劫盡世間悉燒壞  須彌河海盡燋枯
 畢竟磨滅歸虛空  而此寶物何從去
 種種惡業求財物  養育妻子謂歡娛
 臨命終時苦逼身  妻子無能相救者
 於彼三塗怖畏中  不見妻子及親識
 車馬財寶屬他人  受苦誰能共分者
 父母兄弟及妻子  朋友僮僕并珍財
 死去無一來相親  唯有黑業常隨逐
 智人終不為親愛  作諸惡業入阿鼻
 唯除業盡方得出  親屬無有能代者
 閻羅使者唯考業  不問親緣及友朋
 汝得人身不捨惡  極苦今應甘忍受
 閻羅常告彼罪人  無有少罪我能加
 汝自作罪今自來  業報自招無代者
 父母妻子無能救  唯當勤修出離因
 是故應捨枷鏁業  善知遠離求安樂
 於家妻子應生怖  恒依佛教正修行
 在家熾然為苦本  猶如炎鑪甚可畏
 身心燋熱鎮燒燃  誰有智者生貪著
 愛樂修行諸佛教  無所營求為快樂
 愚闇凡夫不覺知  家為苦本橫貪愛
 於彼皮筋骨肉中  迷惑妄生夫婦想
 不能了知如幻化  凡夫於此生貪著
 智者能知此過患  世間欲樂皆捐棄
 樂法當如求藥想  應速捨離居家縛  爾時五百長者。聞此法已。得無生忍。歡喜踊躍。而說偈言。 慶哉獲大利  諸利中最上
 我等於佛法  皆生欣樂心
 發趣於菩提  利樂眾生類
 以善而養命  覺慧自安心
 憐愍諸眾生  願當成佛道
 我等皆已發  無上菩提心
 金色相莊嚴  照明於世界
 樂菩提心者  當得如來身
 大心菩提心  諸心中最上
 解脫一切縛  具足諸功德
 少福諸眾生  於此無欣樂
 不觀生死過  不樂菩提心
 菩提心功德  若有色方分
 周遍虛空界  無能容受者
 恒河沙數等  諸佛剎土中
 假使布珍寶  供養於諸佛
 有能一合掌  迴向菩提心
 其福過於彼  邊際不可得
 非唯供養福  餘福亦復然
 如是菩提心  最勝仙所說
 菩提心最勝  如阿伽陀藥
 能除一切病  與一切安樂
 我見諸眾生  三火所熱惱
 智者無量劫  勤苦常修習
 如醫王勇猛  具足菩提行
 救拔眾生苦  永離諸憂惱
 於一切生處  終不捨是心
 勤修諸行願  勇猛求佛法
 我等得善利  我等心欣樂
 今遇釋師子  當得如來身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從其面門放種種光。青黃赤白紅紫頗黎。照於無量無邊世界。乃至梵世日月威光皆悉隱蔽。還遶三匝從佛頂入。爾時尊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有何因緣現此微笑。如佛所現非無因緣。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諸佛最上之導師  不以無因現微笑
 哀愍世間利益者  願說所為之因緣
 貧乏眾生無法財  應說最上大乘施
 能作世間盲冥眼  願說微笑之因緣  於時世尊告阿難曰。汝見此五百長者今於我所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佛告阿難。此五百長者。已於往昔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承事供養種諸善根。今聞是法得無生忍。此諸長者。從是已後不生惡趣。於人天中常受快樂。復於來世彌勒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及賢劫中一切諸佛。悉皆承事恭敬供養。於諸佛所聽聞正法。受持讀誦為他廣說。過二十五劫。各於諸佛剎中成無上菩提。皆同一字號勝蓮花藏如來應正等覺。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希有善逝。當何名此廣大法門。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是法門名菩薩瑜伽師地。亦名勇猛授長者所問。如是名號汝當受持。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及諸比丘。五百長者。諸菩薩眾。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六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優陀延王會第二十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睒彌國瞿師羅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優陀延王。第一夫人。名曰舍摩。常於如來及諸聖眾。深信恭敬親近供養。及常稱讚如來功德。時王復有第二夫人。名為帝女。常懷諂妬。往彼王所。妄說如來并諸弟子。於大夫人有所非法。王聞是語極生瞋怒。即以箭射舍摩夫人。爾時夫人哀愍王故入慈三昧。時所放箭遂即却還。至王頂上空中而住。其箭焰赫猶如火聚。甚可怖畏。乃至三發箭皆如是。爾時優陀延王。既覩斯事舉身毛竪。驚忙悔恨謂夫人曰。汝為天女為龍女耶。為復夜叉乾闥婆女。毘舍遮女。羅剎女耶。夫人答言我非天女。乃至亦非羅剎之女。大王。當知我於佛所聽聞正法。受持五戒作優婆夷。哀愍大王入慈三昧。王雖於我生不善心。由我慈願得無傷損。因歎王言。善哉大王。當於如來應正遍知。歸命頂禮必獲安隱。優陀延王。便作是念。彼於佛所聽聞正法作優婆夷。尚有如此威神之力。何況如來應正等覺。作是念已。即往佛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白言世尊。我由欲染因緣。為彼女人虛妄言說之所誑惑。遂於如來及諸聖眾。生毒害意。具陳上已。復白佛言。唯願如來及諸聖眾。施我歡喜。聽我懺悔。如斯罪??令速消滅。  爾時世尊告彼王言。如汝所說。謂於如來及諸聖眾。如凡愚人有諸過患。遂於福田妄起瞋毒。汝今若能依聖法律。自悔其罪無覆藏心。盡未來世不復更犯。我當攝受令汝當來善法增長。優陀延王。復白佛言。世尊。我為女人之所迷倒。狂亂無知。因此發生麁猛瞋毒。由斯罪業當墮地獄。唯願世尊。利益安樂諸眾生故。慈悲開示女人諂曲虛誑過患。勿令我等親近女人。當於長夜得免諸苦。佛言。且置斯事。何要問此不問餘耶。王言世尊。我無異問。女人令我造地獄業。我於今者。唯為了知女人過患。女人諂曲虛誑邪媚。願為開示。乃至三請亦如是說。佛言。王應先知丈夫過患。然後觀察女人過失。優陀延王。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一切丈夫。皆由四種不善愆過。為諸女人之所迷亂。何者為四。一者於諸欲染耽著無厭樂觀女人而自縱逸。不知親近沙門及婆羅門。具清淨戒修福業者。以不親近。如是等人。則於淨信及淨尸羅多聞施慧。悉皆退失。彼由無有信戒多聞施慧等法。非善丈夫。行餓鬼法。無有智慧。耽欲放逸。欲之所執。欲所繫縛。欲所活命。親近愚夫。遠諸智者。惡友為伴。行非所宜。貪著女人不淨境界。便為女人之所調伏。猶如奴僕。繫屬墮落諸女人所。無慚無愧親近遊止。諸瘡漏門。膿血穢污洟唾常流。猶如塚間不淨境界。至於父母違背恩養。捨離沙門及婆羅門。不生殷重恭敬供養。習行畜生所行之法。於佛法僧不生淨信。於涅槃界永當退失。如是等人。當入眾合乃至阿鼻諸大地獄。亦復當墮鬼界畜生。無有救護。雖聞我教。猶數思念邪惡女人歌舞戲笑。不生厭離。當知彼習愚人之法。不樂修行善丈夫事。大王。當知丈夫親近女人之時。即是親近惡道之法。此是丈夫第一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諸欲皆苦  下劣穢惡  膿血不淨
 深可厭畏  眾多過患  之所集處
 何有智人  於此忻樂  猶如廁中
 不淨盈溢  亦如死狗  若死野干
 及屍陀林  穢污充遍  欲染之患
 可厭亦然  諸愚癡輩  愛戀女人
 如犬生子  未甞捨離  亦如蠅見
 所吐飲食  又若群猪  貪求糞穢
 女人能壞  清淨禁戒  亦復退失
 功德名聞  為地獄因  障生天道
 何有智人  於此忻樂  又如有人
 服食毒藥  身心痛惱  不能運動
 由是欲因  能為苦本  如身有毒
 愚不了知  亦如不了  幻化之法
 妄有尋求  但自疲苦  愚夫亦爾
 常於欲染  疲苦貪求  墮諸地獄
 或設飲食  歌舞伎樂  婚娶他女
 將為已妻  積集眾多  無利苦法
 愚夫造此  無利之業  增長諸罪
 退失善根  於無利中  不惜身命
 由斯墜墮  惡道深坑  便招地獄
 猛焰鐵丸  鋒刃刀山  毒箭諸苦
 女人能集  眾多苦事  假以花香
 而為嚴好  愚人於此  妄起貪求
 親近稱譽  下劣之法  退失智慧
 墮落三塗  此由愚癡  之所迷惑
 如海疲鳥  迷於彼岸  又如愚夫
 取於熱鐵  置之頸項  如牛被軛
 欲如諸酒  狂亂於人  如何愚夫
 不知苦本  或於父母  不識恩慈
 皆由欲染  生此過患  常於如是
 邪欲之法  稱讚習行  無有慚愧
 彼由愚癡  所迷亂故  作是罪已
 當趣三塗  耽重於欲  惛醉之人
 父母之恩  亦能棄捨  若有貪染
 親近欲者  則為違背  福德上田
 無量俱胝  妄想煩擾  展轉逼惱
 從此而生  或復悕求  世間財位
 以是非法  展轉相勸  由此現招
 捶打苦事  死必當墮  阿鼻地獄
 現見眾苦  皆來集身  善友乖離
 天宮永失  何有智人  於此忻樂
 寧投鐵獄  馳走刀山  眠臥焰爐
 不親女色  若常貪染  邪欲之者
 退失眾多  諸利樂事  女人能作
 眾苦之因  欲能滅壞  一切安樂
 惡法積集  善友乖離  皆以耽求
 女人為本  若有得聞  我之所說
 能於女人  深生厭離  則為莊嚴
 清淨天道  亦當速證  無上菩提  復次大王。夫父母者。皆願利樂所生子故。難作能作。能忍一切難忍之事。假令種種不淨穢惡皆能忍之。又欲令子色力之身速增長故。令見閻浮勝妙之事。乳餔養育無疲厭心。或為令子獲諸妙樂。艱辛經求所得財物。供給營辦資生所須。及往他家結求婚娶。既婚娶已。於他女人愛戀耽著。由耽著故惛醉纏心。或見父母漸將衰老。違逆輕欺。所有資財無慚費用。或令父母不住於家。如是皆由欲所迷倒。大王。當知以此因緣。於己父母棄背恩養。於他女人尊重承事。種種供給無疲厭心。即是成就地獄之本。此是丈夫第二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汝等當知  尊重供養  於父母者
 是人常有  釋梵護世  之所扶持
 能令居家  安隱快樂  或因貿易
 大海遠方  安隱往來  獲諸財利
 此即說為  無價大寶  現能與果
 名最上田  如是現世  果報珍寶
 皆因供養  父母而得  復於來世
 當得遠離  駝驢等身  負重驅役
 亦復不受  屍糞灰河  刀山鋒刃
 鎔銅等苦  又於來世  生在人中
 富有財寶  豐饒穀帛  妻子眷屬
 悉皆和穆  或復當來  得生天上
 宮殿園苑  音樂自然  縱意歡娛
 受諸妙樂  何有智者  聞是法音
 於父母田  不勤供養  復次大王。若諸丈夫由於邪見。不知自身速當壞滅。造作諸惡而自欺誑。彼愚癡人虛度長夜。猶如木石彫刻所成。雖形似人而無所識。習諸欲者。即是成就往惡趣業。此是丈夫第三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丈夫為欲  之所迷亂  由斯造作
 種種諸罪  倒見闇障  隱蔽其心
 乘此當生  惡趣牢獄  邪行之者
 當復遠離  一切賢聖  亦不恭敬
 諸沙門等  由顛倒見  乃至歸命
 山河邪魅  為於貪欲  或復殺害
 一切禽獸  祭祀神祇  倒見為因
 非法求福  由斯永離  一切安樂
 若於是中  造惡之者  不知淨信
 兇險無慚  如是之人  永離賢聖
 彼必當墮  ?叫地獄  或為於欲
 逼惱於他  當墮燒然  極燒然獄
 復由倒見  於佛法僧  不能親近
 恭敬供養  正教法寶  而不聽聞
 遠離賢聖  墮諸惡趣  是故智者
 既得人身  勿復作斯  顛倒妄見
 勤修布施  及淨尸羅  當得生天
 證菩提道  復次大王。或有丈夫為於身命。極自勞苦積集珍財。後為女人所纏攝故。如彼僮僕敬事供承。由是因緣慳惜財寶。不施沙門及婆羅門。亦復堪忍王法治罰。輕毀凌辱悉能受之。或被女人捶打呵叱。或至怖懼屈意瞻奉。見其憂戚即自念言。我今云何令彼歡悅。當觀此人是欲僮僕。於斯不淨下劣之境。而生淨想起於愛染親近如是女人之時。即是圓滿惡趣之業。此是丈夫第四過患。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耽欲惛醉人  彼實無安樂
 親近惡法故  不名善丈夫
 若人自縱逸  無有禁戒者
 隨心之所為  失壞於福利
 彼無智慧人  行於畜生法
 馳趣於女色  猶猪樂糞穢
 愚者不能觀  欲染之過患
 妄生殷重想  猶若盲冥人
 為色所繫縛  增長於欲愛
 猶如於野干  不離屍塚間
 於聲香味觸  而生愛著心
 輪轉生死中  如獼猴繫柱
 無明纏覆故  為女所迷亂
 如市求利人  矯詐來親附
 愚人親近欲  是入魔境界
 猶若翳茶迦  耽嗜於糞穢
 亦如霔雹雨  能損於稼穡
 窯師常近火  多為所焚燒
 諸未見諦者  為欲失白法
 如風吹微糠  其義亦如是
 假如善丈夫  為殺者所執
 寧受斯逼害  不應親女人
 若樂觀女色  貪求轉復多
 取相之凡夫  增長於欲愛
 如於炎夏時  遊行曠野中
 渴逼飲鹹水  飲已渴彌增
 未見真實者  愚癡徒自活
 親近於女人  貪欲愛堅固
 若人觸毒蟲  便為毒所害
 如是諸凡夫  犯欲亦如是
 譬如綵畫瓶  內盛以惡毒
 是中實可畏  外相現端嚴
 嚴飾於女人  謂彼為姝妙
 是中甚穢惡  如氣滿皮囊
 又如以繒綵  纏裏於利刀
 莊嚴彼女人  其義亦如是
 如火滿深坑  無烟能燒害
 女人亦如是  暴惡無哀愍
 如死狗死蛇  穢惡而壞爛
 亦如燒糞穢  人皆厭惡之
 死蛇糞狗等  雖甚可厭惡
 如是諸女人  可厭復過彼
 譬如劫壞時  大地皆火起
 叢林諸草木  一切悉燋然
 大身者所居  海水盡乾竭
 須彌等寶山  世界遍燒壞
 如是劫燒時  焚燎於山海
 無有諸眾生  能為救護者
 因茲女欲故  燒害諸愚夫
 猶如劫火然  一切皆燒盡
 不淨常流注  涎洟膿血身
 奈何彼愚夫  於此而耽著
 骸骨相搘柱  皮肉以覆之
 臭穢甚可惡  如棄殘宿食
 亦如倉廩門  糠麨恒狼籍
 此身諸穢惡  充滿亦復然
 胃脾腎肝膽  及腸肺糞穢
 并髓腦膿血  八萬戶諸虫
 在中常唼食  盲冥諸愚夫
 癡網自纏覆  於是不能了
 雜食所餘穢  九孔常流注
 如是過患身  由先不淨業
 愚夫於女人  繫戀彼聲色
 由斯生染著  曾不如實知
 如蠅見於吐  而生愛著心
 愚夫貪女人  境界亦如是
 顛仆於女色  恒自穢其身
 如何彼愚夫  於此樂遊止
 如鳥為求食  不知避網羅
 貪愛於女人  被害亦如是
 譬如水中魚  游泳網者前
 便為他所執  豈非自損傷
 女若捕魚人  諂誑猶如網
 男子同於魚  被網亦如是
 殺者之利刀  雖復甚可畏
 女人刀可畏  傷害復過彼
 如蛾投燈炬  及火燒屋時
 蟲等被焚燒  無依無救者
 迷醉於女人  貪火所燒害
 由斯墮惡趣  無依怙亦然
 邪行諸愚夫  愛戀他妻室
 妄生欣悅想  猶如於家鷄
 亦如曠野雉  妄遊殺害所
 損傷因自生  而無救濟者
 捨離於佛法  親近彼女人
 由是業因緣  墜墮於惡道
 又如諸獼猴  跳躑巖樹間
 必致自損傷  豈不由愚惑
 如是耽欲者  於彼諸女人
 為癡網所羅  數受生死苦
 如世之罪人  處以尖摽苦
 耽醉婬欲者  當懸劍樹林
 譬如以猛火  燒然彼鑊湯
 投之以麻麥  隨沸而漂沒
 如是耽欲人  不識於善路
 死當墮惡道  煎煮鑊湯中
 鑊湯之大數  六十四俱胝
 諸造惡之人  以彼為居處
 如是一一鑊  量各一由旬
 猛火遍燒然  底及四周際
 或有滿百年  或二三四百
 受煎煮之苦  皆由自業為
 獄卒以利鈎  時復舉令出
 皮肉皆爛墮  其骨白如珂
 於是諸獄卒  復將置鐵槽
 以杵而搗之  無能救護者
 爾時諸骨髓  盡碎末為塵
 由業風所吹  死已復還活
 若有侵逼他  妻妾童女等
 當緣鐵刺樹  并受斧杵殃
 有三股鐵叉  或四五岐者
 侵擾他妻室  當受此刑治
 復有鐵嘴烏  深啄於髓腦
 野干等諸獸  競來食噉之
 如是邪欲人  當墮屍糞獄
 及走於鋒刃  亦復上刀山
 如是邪欲人  顛墜炎熱獄
 既被燒害已  復趣於寒氷
 如是邪欲人  亦墮極炎熱
 叫及大叫  并往黑繩中
 如是邪欲人  當沒鹹熱河
 復經歷煻煨  未至底便死
 地獄有蒺?  五角極銛利
 彼為狗所逼  忙怖走其中
 愛戀於女人  墮於大怖處
 或吞於鐵丸  或飲洋銅汁
 有二熱鐵山  彼此來相合
 昔時耽欲者  於中受苦殃
 受斯苦楚時  都無救護者
 得如是罪報  皆由自業緣
 昔同歡愛者  今於何所在
 我獨受其殃  而不來相救
 由於先世中  自作如是業
 假令父母等  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  自作如是業
 假令男女等  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  自作如是業
 假令兄弟等  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  自作如是業
 假令姊妹等  無能相救者
 由於先世中  自作如是業
 假令朋友等  無能相救者
 愚夫為邪欲  貪求於女人
 無間地獄中  受如是諸苦
 說此不清淨  穢惡之女人
 愚夫所遊行  智者皆遠離
 親近彼女人  最為極下劣
 是惡中之惡  何足為欣樂
 耽著諸凡夫  常抱於糞囊
 由此業因緣  當受無量苦
 愚夫為女人  受種種刑罰
 囚繫及捶打  而無厭離心
 愚夫為女人  被種種燒害
 能忍受斯苦  而無厭離心
 或置在尖標  或殺或沈水
 或擲於大坑  備受諸苦毒
 雖見如是苦  猶於婬欲中
 稱讚於女人  曾不生厭離
 或有少智人  知為眾苦本
 見已還親近  如胡膠見火
 聞佛之所說  雖復生信受
 仍多畜女人  其眾如群羊
 或聞諸佛教  纔興厭悔心
 須臾貪復生  如惡毒還發
 猶如被怖猪  暫止須臾頃
 若見於糞穢  貪愛還復生
 愚夫聞法已  暫爾心驚怖
 後見諸欲色  貪愛還復生
 猶如有丈夫  從其自身首
 棄擲金花鬘  翻戴於熱鐵
 愚夫耽欲故  棄捨諸佛教
 貪求下劣法  造作諸罪業
 迷醉諸欲者  墮閻羅界中
 常吞熱鐵丸  復飲洋銅汁
 迷醉於欲者  背善而行非
 捨離於清淨  永趣閻羅界
 若有智慧人  聞我說是法
 應捨一切欲  速求於出離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優陀延王。即白佛言。今此所聞希有希有。如來應正等覺。善能說是諸欲過患。我今歸依佛法僧寶。從今已往乃至盡形。歸佛法僧作優婆塞。唯願世尊。攝受於我。佛說此經已。優陀延王及諸大眾。天人世間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七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八  大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詔譯  妙慧童女會第三十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摩訶薩十千人俱。時王舍城有長者女。名為妙慧。年始八歲。面貌端正容色姝好。諸相具足見者歡喜。曾於過去無量諸佛。親近供養種諸善根。時彼女人詣如來所。頂禮佛足右遶三匝。長跪合掌而說偈言。 無上等正覺  為世大明燈
 菩薩之所行  唯願聽我問  佛告妙慧。今恣汝問。當為解說令斷疑網。爾時妙慧。即於佛前。以偈問曰。 云何得端正  大富尊貴身
 復以何因緣  眷屬難沮壞
 云何見己身  而受於化生
 千葉蓮花上  面奉諸世尊
 云何能證得  自在勝神通
 遍往無量剎  禮敬於諸佛
 云何得無怨  所言人信受
 淨除於法障  永離諸魔業
 云何命終時  得見於諸佛
 聞說清淨法  不受於苦惱
 大悲無上尊  唯願為我說  爾時佛告妙慧童女言。善哉善哉。善能問此深妙之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妙慧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言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受端正身。何等為四。一者於惡友所不起瞋心。二者住於大慈。三者深樂正法。四者造佛形像。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瞋壞善根勿增長  慈心樂法造佛形
 當獲具相莊嚴身  一切眾生常樂見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得富貴身。何等為四。一者應時行施。二者無輕慢心。三者歡喜而與。四者不希果報。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應時行施無輕慢  歡喜授與不希求
 能於此業常勤修  所生當獲大財位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得眷屬不壞。何等為四。一者善能棄捨離間之語。二者邪見眾生令住正見。三者正法將滅護令久住。四者教諸有情趣佛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捨離間言及邪見  正法將滅能護持
 安住眾生大菩提  當成不壞諸眷屬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當於佛前得受化生處蓮花座。何等為四。一者捧諸花果及細末香。散於如來及諸塔廟。二者終不於他妄加損害。三者造如來像安處蓮花。四者於佛菩提深生淨信。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花香散佛及支提  不害於他并造像
 於大菩提深信解  得處蓮花生佛前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從一佛土至一佛土。何等為四。一者見他修善不為障惱。二者他說法時未甞留礙。三者然燈供養如來之塔。四者於諸禪定常勤修習。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見人修善說正法  不生謗毀加留難
 如來塔廟施燈明  修習諸禪遊佛剎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處世無怨。云何為四。一者以無諂心親近善友。二者於他勝法無嫉妬心。三者他獲名譽心常歡喜。四者於菩薩行無輕毀心。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不以諛諂親善友  於人勝法無妬心
 他獲名譽常歡喜  不謗菩薩得無怨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所言人信。何等為四。一者發言修行常使相應。二者於善友所不覆諸惡。三者於所聞法不求過失。四者於說法者不生惡心。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發言修行常相應  己罪不藏於善友
 聞經不求人法過  所言一切皆信受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能離法障速得清淨。何等為四。一者以深意樂攝三律儀。二者聞甚深經不生誹謗。三者見新發意菩薩生一切智心。四者於諸有情大慈平等。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以深意樂攝律儀  聞甚深經能信解
 敬初發心如佛想  慈心普洽障消除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能離諸魔。云何為四。一者了知法性平等。二者發起精進。三者常勤念佛。四者一切善根皆悉迴向。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能知諸法平等性  常起精進念如來
 迴向一切諸善根  眾魔不能得其便  復次妙慧。菩薩成就四法。臨命終時諸佛現前。何等為四。一者他有所求施令滿足。二者於諸善法深生信解。三者於諸菩薩施莊嚴具。四者於三寶所勤修供養。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他有所求令滿足  信解深法捨嚴具
 三寶福田勤供養  臨命終時佛現前  爾時妙慧童女聞佛說已。白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諸行。我當奉行。世尊。若我於是四十行中。闕於一行而不修者。則違佛教欺誑如來。爾時尊者大目犍連告妙慧言。菩薩之行甚難可行。汝今發斯殊勝大願。豈於是願得自在耶。爾時妙慧白言尊者。若我弘願真實不虛。能令諸行得圓滿者。願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妙花天鼓自鳴。說是語時。於虛空中花散如雨天鼓自鳴。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是時妙慧重白目連。以我如是真實言故。於未來世當得成佛。亦如今日釋迦如來。於我國中無有魔事及以惡趣女人之名。若我此言非虛妄者。令斯大眾身皆金色。說是語已眾皆金色。爾時尊者大目犍連。即從坐起。偏袒右肩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我今先禮初發心菩薩及諸菩薩摩訶薩眾。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告妙慧言。汝住何法發斯誠願。妙慧答言。文殊師利。非所問也。何以故。於法界中無所住故。又問云何名為菩提。答曰。無分別法是名菩提。又問云何名為菩薩。答曰。一切諸法等虛空相。是名菩薩。又問云何名為菩提之行。答曰。猶如陽焰谷響之行。是菩提行。又問依何密意作如是說。答曰。我於此中不見少法密非密者。又問若如是者一切凡夫應即菩提。答曰。汝謂菩提異凡夫耶。莫作是見。何以故。此等皆同一法界相。非取非捨無成壞故。又問於此義中能解了者其數幾何。答曰。如若干幻化心心所量。若干幻化眾生能了斯義。文殊師利言。幻化本無。何有如是心心所法。答曰。法界亦爾非有非無。乃至如來亦復如是。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今此妙慧。甚為希有。乃能成就如是法忍。佛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言。然此童女。已於過去發菩提心。經三十劫。我乃發趣無上菩提。彼亦令汝住無生忍。  爾時文殊師利。即從座起為其作禮。白妙慧言。我於往昔無量劫前。已曾供養。不謂今者還得親近。妙慧告言。文殊師利。汝今莫起如是分別。何以故。以無分別得無生忍故。又問妙慧。汝今猶不轉女身耶。妙慧答言。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轉。文殊師利。我當為汝除斷疑惑。由我如是真實語故。於當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於我法中諸比丘輩。聞命善來出家入道。我國土中。所有眾生身皆金色。服用資具如第六天。飲食豐饒隨念而至。無有魔事及諸惡趣。亦復無有女人之名。有七寶林上羅寶網。七寶蓮花覆以寶帳。如文殊師利所成淨剎裝校嚴飾。等無有異。若我此言非虛妄者。令此大眾身皆金色。我之女身變成男子。如三十歲知法比丘。說此語時。此諸大眾皆作金色。妙慧菩薩轉女成男。如三十歲知法比丘。是時地居天眾展轉讚言。大哉大哉。妙慧菩薩摩訶薩。能於來世得菩提時。嚴淨佛剎功德如是。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此妙慧菩薩。於當來世成等正覺。號殊勝功德寶藏如來。出現於世。佛說此經時三十俱胝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住不退轉。八十俱胝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八千眾生皆獲智證。五千比丘行菩薩乘心欲退轉。因見妙慧菩薩意樂善根威德殊勝故。各各脫身所著上服。以施如來。如是施已發弘誓言。我等以此善根。決定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諸善男子等。以此善根迴向無上菩提故。超九十劫生死之苦。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即記之曰。汝等於當來世過千劫。後於無垢光明劫中。陽焰世界難忍佛剎。於一劫中。相次成佛皆同一字。號辯才莊嚴如來。出現於世。文殊師利。如是法門有大威德。能令菩薩摩訶薩及聲聞乘者。獲大利益。文殊師利。或有善男子善女人。為求菩提無方便善巧。行六波羅蜜足滿千劫。若復有人經於半月。時一書寫讀誦此經。所獲福聚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俱胝。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是故文殊師利。如是微妙法門。即諸菩薩契經之本。我今付囑於汝。汝當來世。受持讀誦為人解說。譬如轉輪聖王出現於世。所有七寶皆悉在前。王滅之後寶隨隱沒。如是微妙法門流行於世。即諸如來七菩提分等。法眼不滅。若不流行正法當滅。是故文殊師利。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求菩提。應當發起精進。書寫此經。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此是我教。勿於後世生悔恨心。佛說此經已。妙慧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及諸大眾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恒河上優婆夷會第三十一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舍衛城有優婆夷。名恒河上。從其住處來詣佛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問恒河上。汝從何來。彼優婆夷。即白佛言。世尊。若問化人汝從何來。如是問者當云何答。世尊告言。夫化人者。無有往來。亦無生滅。云何當說有所從來。又問諸法豈不皆如化耶。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恒河上言。若一切法皆如化者。云何問言汝從何來。世尊告曰。是幻化人不往惡趣。不生天上。不證涅槃。恒河上。汝亦爾耶。白言。我若見身異於幻化。乃可說言。往善惡趣。證於涅槃。我不見身異於幻化。云何說言。往諸惡趣乃至涅槃。  復次世尊。如涅槃性。畢竟不復生善惡趣及般涅槃。我觀己身亦復如是。佛言。汝豈不趣涅槃界耶。恒河上言。如以此問問無生者。應云何答。佛言。無生者即涅槃也。恒河上言。諸法豈不皆同涅槃。佛言。如是如是。世尊。若一切法同涅槃者。云何問言。汝豈不趣涅槃界耶。  復次世尊。譬如化人。謂化人曰。汝豈不趣涅槃界耶。彼於是問。當云何答。世尊告言。此所問者無有攀緣。恒河上言。如來豈以有所攀緣而致斯問。世尊告言。然我所問亦無攀緣。但為此會。有善男子及善女人。應可成熟故發斯問。何以故。如來於彼諸法。名字猶不可得。何有諸法及彼能趣般涅槃者。恒河上言。若如是者。云何為菩提故積集善根。若諸菩薩及彼善根。皆不可得。積集之時即無心故。非積集時亦復如是。恒河上言。所說無心欲明何義。世尊告曰。此法非思惟之所能知。亦非思惟之所能得。何以故。此中心尚不可得。何況心所生法。以心不可得。是即說名不思議處。此不思議處。無得無證非染非淨。何以故。如來常說一切諸法。猶如虛空無罣礙故。恒河上言。若一切法如虛空者。云何世尊。說有諸色受想行識。及於界處十二因緣。有漏無漏。是染是淨。生死涅槃佛告恒河上。譬如說我雖有言說。而實無有我相可得。我說諸色。實亦無有色相可得。乃至涅槃亦復如是。又如陽焰無水可得。我說諸色乃至涅槃。亦復如是。恒河上。於我法中修梵行者。見一切法皆無所得。乃可說名真修梵行。增上慢者說有所得。是則不名住真梵行。我說如是。增上慢人。聞此深法生大驚疑。不能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恒河上。若我滅後。有能宣說如是甚深斷流轉法。有愚癡輩由惡見故。於是法師生瞋害心。以是因緣墮諸地獄。恒河上言。如佛所說斷流轉法。以何義故。名為斷流轉。世尊告言。斷流轉者。所謂實際不思議界。此法不可穿鑿沮壞。是故說名斷流轉法。  爾時世尊。凞怡微笑。從其面門放種種光。青黃赤白紅頗梨色。其光普照無量國界。上至梵世還從如來頂上而入。  爾時尊者阿難。見是事已心自念言。如來應正等覺。非無因緣而現微笑。作是念已。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以何因緣現此微笑。佛言。我念往昔。有千如來。亦於此處說如是法。彼諸眾會。各各亦有恒河上優婆夷。而為上首。彼優婆夷及諸大眾。聞是法已皆悉出家。於無餘涅槃而得滅度。阿難白佛言。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受持。佛言。此經名為離垢清淨。以是名字汝當受持。說此經時。七百比丘眾。四百比丘尼眾。諸漏永盡心得解脫。  爾時欲界諸天子。化作種種天諸妙花而散佛上。作如是言。此優婆夷甚為希有。能與如來共相詶對。得無所畏。是人已曾無量佛所。親近供養種諸善根。佛說是經已。恒河上優婆夷。及諸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八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九  元魏三藏法師佛陀扇多譯  無畏德菩薩會第三十二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大城耆闍崛山中。與五百比丘眾俱。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復有八千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皆得三昧及陀羅尼。善入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善巧諸通得無生法忍。所謂。  彌樓菩薩。大彌樓菩薩。常入定菩薩。常精進菩薩。寶手菩薩。常喜根菩薩。跋陀波羅菩薩。寶相菩薩。羅睺菩薩。釋天菩薩。水天菩薩。上意菩薩。勝意菩薩。增上意菩薩摩訶薩。八千人等而為上首。  爾時婆伽婆。依王舍城住。若王王子。諸婆羅門。長者居士。尊重讚歎而供養佛。爾時世尊。具有無量百千萬眾。恭敬圍遶而為說法。  爾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大迦葉。尊者須菩提。尊者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尊者離波多。尊者阿濕卑。尊者優波離。尊者羅睺羅。尊者阿難。如是等無量聲聞。於其晨朝整衣持鉢。入王舍城從家至家。如法乞食更無餘緣。時諸聲聞如是乞食。漸漸遂到阿闍世王所住宮殿。至王所已。却立一面默然而住。不言乞食及不乞食。  爾時阿闍世王。有女名無畏德。端正無比。無匹無雙無竝無類。成就最勝殊妙功德。年始十二。在其父王堂閣之上。著金寶屐彼處而坐。時無畏德。見諸聲聞不起不迎。默然而住。不共問答。不迎不禮不讓床座。阿闍世王。見無畏德默然而住。即告之言。汝豈不知。此等皆是釋迦如來上足弟子成就大法也。世間福田耶。以為愍念諸眾生故。而作乞食。汝今既見。何故不起不迎不禮。不共相問彼不讓坐。汝今者覩見何事故。而不起迎。  爾時無畏德白父王言。不審大王。頗見頗聞。轉輪聖王見諸小王。而起迎不。王言不也。復言大王。頗見頗聞。師子獸王見野干時。為起迎不。王言不也。復言大王。頗見頗聞帝釋天王。迎餘天不。大梵天王。有曾禮敬餘天眾不。王言不也。復言大王。頗見頗聞。大海之神禮敬江河池等神不。王言不也。復言大王頗見頗聞。須彌山王。禮敬諸餘小山王不。王言不也。復言大王。頗見頗聞。日月光神。有曾禮敬螢火虫不。王言不也。女言大王。如是菩薩。發心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輪聖王。以大慈悲初發心已。云何禮敬離大慈悲小乘聲聞。大王。頗見已求無上正真正覺之道。師子獸王。而禮小乘野干人耶。  大王。頗有已求大梵道處。而發進者。而當親近微少善根聲聞人耶。  大王。頗有欲到大智之海。欲求善知大法之聚。而求牛跡聲聞人耶。以彼從他聞音聲故。大王。頗有欲至佛須彌山。為求如來無邊色身。而欲更求小芥子中空三昧力。諸聲聞人而禮敬耶。  大王。頗有得聞諸佛如來。功德智慧如日月光。如是聞已方乃禮敬諸聲聞人螢火虫耶。以諸聲聞唯能自潤自照。從他聞聲而得解故。  大王。佛入涅槃。尚不禮敬諸聲聞人。何況今者世尊在世。何以故。大王。若有親近聲聞人者。是人即發聲聞之心。若人親近緣覺人者。是人即發緣覺之心。若有親近正真正覺。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畏德女。如是說已。以偈報父阿闍世言。 譬如人至海  而取一文錢
 我見諸聲聞  所行亦如是
 至大法海已  捨大乘寶聚
 而起狹劣心  修行小乘道
 如人親近王  出入無障礙
 從王乞一錢  彼人徒親王
 敬心近輪王  從乞百千財
 潤無量貧窮  是名善親王
 如人求一錢  聲聞亦如是
 不求真解脫  而取小涅槃
 若起狹劣心  自度不度他
 猶如小醫師  唯自治己身
 譬如大醫王  療治眾多人
 善起慈悲心  得恭敬名稱
 彼醫得世利  以達醫方故
 自度不度他  智者不恭敬
 如善巧醫王  通達眾方已
 救無量千億  病苦諸眾生
 彼醫得世間  恭敬及名稱
 發菩提心者  普治煩惱病
 大王蓖麻林  花香影不妙
 聲聞如蓖麻  不救世發心
 如至樹王所  多眾得利益
 諸菩薩亦爾  能益一切眾
 不以秋陽焰  能竭諸小水
 至於大海已  能潤無量眾
 聲聞道狹劣  猶如牛蹄跡
 不能滅眾生  所有諸煩惱
 非上諸小山  而現金色身
 唯昇須彌山  悉見金色身
 大王諸菩薩  亦如須彌山
 以彼住世故  世間得解脫
 皆是一色身  一切智具足
 聲聞智不爾  其猶如朝露
 不能潤於世  以不證法故
 如地多增長  潤益無量眾
 聲聞如花露  菩薩如大雨
 親近得大法  如海之潤勢
 猶如躑躅花  無彼微妙香
 男女所不樂  唯喜薝蔔花
 如求青蓮花  花香甚奇妙
 躑躅如聲聞  彼智不潤眾
 猶如薝蔔花  諸菩薩亦爾
 愍念眾生故  能化眾生眾
 大王頗曾知  何者大奇特
 一人在曠野  如利多人是
 若欲善安隱  度無量眾生
 應發菩提心  勿取二乘道
 世間曠野中  能濟失道眾
 如彼善導師  諸菩薩亦爾
 大王頗曾見  小栰度大海
 唯乘彼大舶  能度無量眾
 大王聲聞栰  菩薩如大舶
 修道法薰已  令渡飢渴海
 大王頗曾見  乘驢堪入陣
 唯見乘象馬  闘戰便得勝
 聲聞如驢乘  菩薩如龍象
 降魔坐道樹  度無量眾生
 猶如夜虛空  見諸星不現
 滿月顯現故  能照閻浮提
 聲聞如星宿  菩薩如滿月
 愍念眾生故  示現涅槃道
 不以螢火光  能令有所作
 日光照閻浮  令作種種事
 聲聞如螢火  不能多利益
 佛具解脫光  愍念一切眾
 不以野干聲  能令獸王恐
 唯有獅子王  一吼飛鳥落
 大王諸聲聞  不發菩提心
 不為益眾生  除一切煩惱
 大王見此故  不發聲聞心
 既發大心已  云何得發小
 大王善得身  能發無上心
 救拔一切眾  棄捨小乘道
 善得世間身  復得世間利
 善來在世間  而發無上心
 悕求無上道  救拔諸眾生
 若能自他利  彼人善可歎
 亦得世名稱  及得究竟道
 以是故我今  不禮敬聲聞  爾時阿闍世王。語無畏德女言。汝大我慢。云何而見諸大聲聞。而不奉迎。女言大王。勿作此語。大王亦慢。云何不迎王舍城內諸貧窮者。  王語女言。彼非我類我云何迎。女言大王。初心菩薩亦復如是。一切聲聞緣覺非類。王語女言。汝豈不見諸菩薩等。皆悉禮敬一切眾生。女言大王。菩薩為度憍慢瞋惱諸眾生等。令彼得起迴向之心。是故禮敬一切眾生。為長眾生諸善根本。是故菩薩禮敬眾生。而諸聲聞無瞋恨心。又復不能增長善根。大王。假使百千諸佛如來。為說妙法。而彼所得戒定三昧。無有增益。大王。聲聞如琉璃。菩薩如寶器。大王。譬如瓶滿。天降雨時而不受一滴。如是大王。諸聲聞等。假使百千諸佛如來。為說妙法而無受潤。不能增益戒定慧等。亦不能令眾生發心至一切智。大王。譬如大海能受諸河及雲雨等。何以故。以大海是無量器故。大王。諸大菩薩摩訶薩等。演說法時。隨所聞者得大福利。增長一切諸善根本。何以故。以諸菩薩皆是無邊言說器故。  爾時阿闍世王。聞女語已默然而住。爾時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此無畏德女。得大辯才而能如是無盡言說。我於今者前至其所。少少問之。我且問之。汝得忍不。作是念已前問女言。汝今為住聲聞乘耶。答言不也。汝今為住緣覺乘耶。答言不也汝今為住大乘心耶。答言不也。舍利弗言。若如是者為住何乘。而能如是師子吼耶。女答尊者舍利弗言。若使我今有所住者。則不能作師子吼也。我無所住。是故我能作師子吼。而舍利弗作如是言。為住何乘。如舍利弗所證得法。彼法豈有乘分別耶。此是聲聞緣覺之乘。至大乘耶。舍利弗言。汝聽我說。我所證法。無乘非乘差別之相。以一相故。所謂無相。無畏女言。尊者舍利弗。若法無相。云何可求。舍利弗言。無畏德女。諸佛之法與凡夫法。有何勝負差別之相。女語尊者舍利弗言。空與寂靜有何差別。舍利弗言。無差別也。無畏德言。舍利弗。如空寂靜無有差別勝負之相。諸佛之法與凡夫法。無有勝負差別之相。又舍利弗。亦如虛空能受諸色而無差別。諸佛之法與凡夫法。無有差別亦無異相。  爾時尊者大目犍連。語無畏德女言。汝見佛法與聲聞法有何差別。而見如是諸大聲聞。不起奉迎。不與詶對不讓床坐。無畏德女。答目連言。假使星宿。遍滿三千不能照了。聲聞亦爾。以入定智而能照知。若不入定則不覺知。大目連言。若不入定則不能知眾生之心。女言目連。佛不入定而於恒河沙等世界。如應說法度諸眾生。善知心故。何況微少星宿光明諸聲聞耶。此是諸佛如來勝事。又大目連。一切聲聞。頗有能知幾世界成幾世界壞。大目連言。不能知也。女言目連。聲聞頗知幾數諸佛已入涅槃幾數諸佛未來當入幾數諸佛現在今入。目連答言。不能知也。女言目連。聲聞頗知幾數眾生多貪欲者。幾數眾生多瞋恚者。幾數眾生多愚癡者。幾數眾生等分行者。目連答言。不能知也。女言目連。聲聞頗知幾數眾生受聲聞乘。幾數眾生受緣覺乘。幾數眾生受於佛乘。目連答言。不能知也。女言目連。聲聞頗知幾數眾生聲聞度之。幾數眾生緣覺度之。幾數眾生佛能度之。目連答言。不能知也。女言目連。聲聞頗知幾數眾生。在於定聚。是正見者。幾數眾生住邪定聚。目連答言。不能知也。女言目連。唯有如來正真正覺。如實善知諸眾生界。而為說法。如是之事非諸聲聞緣覺境界。況餘眾生。目連。當知此是如來殊勝之事。如來具得一切智故。一切聲聞緣覺所無。  時無畏女。復語尊者大目連言。世尊常記大目犍連。於神通中最為第一。目連神通。能知能至香象世界。知彼世界一切諸樹。皆出上妙栴檀香不。目連答言。今始得聞彼世界名。云何能往至彼世界。目連問女。彼佛何名。而在彼處世界說法。女即答言。彼佛號曰放香光明如來應正遍知。在彼說法。目連語女。今者云何得見彼佛。時無畏女。不起于座不動威儀。而作誓願。若使菩薩初發心時。能過一切聲聞緣覺。以此誓願。願彼放香光明如來現身於此。令諸聲聞緣覺。見彼香象世界。及嗅上妙栴檀香樹。時無畏女發此誓已。於是放香光明如來。從身放光。以放光故。時諸聲聞。皆得見彼香象世界。及佛菩薩諸眾圍遶。羅網隱身為眾說法。彼所說法此處悉聞。佛神力故。復得嗅彼諸樹微妙栴檀之香。彼世界佛作如是言。如是如是。如無畏女之所說也。菩薩如是初發心時。已過聲聞緣覺境界。說此法時。彌勒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彼妙樹香何因緣來。佛言彌勒。是無畏女共諸聲聞。如法論議及發誓願。彼佛知已。故以神力。現如是香及彼世界。而彼上妙栴檀之香。遍此三千大千世界。時無畏女語目連曰。若見如是不可思議諸勝功德。而能發起狹劣小乘聲聞之心。唯自度者。當知善根甚為微少。誰見成就無量功德菩薩之事。而不發於菩提之心。目連。頗知彼佛世界去此幾何。答言不知。女言目連。乘諸神通。經百千劫能知能見。彼佛世界無有是處。譬如一切竹葦叢林不可算數。過如是等諸佛世界。方乃有彼香象世界。  爾時彼佛卷攝光明。既攝光已。香象世界及彼如來忽然不現。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謂無畏言。汝曾見彼香象世界及彼如來應正遍知耶。女即答言。大迦葉。如來可見不。如佛所說。若以色見我及以聲求我。彼盡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以諸如來體即是法身。佛法非可見聞。云何可知見。隨何方便眾生樂者。佛則示現無障礙身。住方便故。然大迦葉謂我言曰。見彼世界及見彼佛等正覺不。我見彼佛非肉眼見。以非肉眼所覩色故。非天眼見。以無受故。非慧眼見。以離想故。非法眼見。離諸行故。非佛眼見。離識覩故。大迦葉。我見如來。亦如尊者迦葉所見。以滅無明愛見心故。大迦葉。我見彼佛。亦如尊者迦葉所見。又復亦見我我所等。迦葉言女。若法永無。云何而起無明及愛及我我相。所有眾生不可見故。女言大迦葉。如是一切諸法永無。彼云何見。大迦葉言。若一切佛法畢竟是無。云何可見。女言大迦葉。見諸佛法增長義不。大迦葉言。我尚不知諸凡夫法。何況佛法。無畏女言。是故尊者大迦葉。彼法不成就。云何有斷續而不證者見。大迦葉。諸法永無不可示現。是故大迦葉。一切法皆無。若法本無。云何可見彼清淨法界。大迦葉。若欲見淨如來。彼善男子善女人。應淨自心。時大迦葉。語無畏言。云何善淨自心。女言大迦葉。如自身真如及一切法真如。若信彼者不作不失。如是見自心清淨故。迦葉問言。自心以何為體。女言空為體。若證彼空信自身故。即信真如空。以一切法性寂靜故。  爾時尊者大迦葉。語無畏女言。汝從何佛聞如是法。而得正見。如佛所說發正見者。有二因緣。從他聞法。及內思惟。女言大迦葉。藉彼外聲。聞外聲故後內思惟。大迦葉。菩薩大士。不假他說不假音聲。云何而言住於寂滅。迦葉言。女隨所聞法而觀察故。名為觀行。時大迦葉。復問女言。菩薩云何內自思惟。女言大迦葉。若共諸菩薩說法同事。而不起眾生相。菩薩如是內觀。是故名為成就內觀。大迦葉。一切諸法。具足本際及中後際。以一切法真如體故。一切法現在真如體故。若是觀者是菩薩。名為成就內觀應知。迦葉言女。云何安此諸法。女言大迦葉。如是應作。如彼真如見。無縛無解。大迦葉言。云何而見名曰正見。女言大迦葉。若離二邊見故。不作非不作。如是見而不見。是名正見。大迦葉。法者唯有名字。而離名字故。以永不證故。時大迦葉。復問女言。云何得自見。無畏女言。如尊者大迦葉所見。大迦葉言。我不見自身及見我所。女語尊者大迦葉言。應當如是見一切法。以無我我所故。說此法時。尊者須菩提心大歡喜。語無畏女言。善得大利。而能成就如是辯才。時無畏女。即語尊者須菩提言。須菩提。法有可得有不可得。而可求耶。而語我言善得辯才。我有此辯。若我說無有所覺知。若內若外則有辯才。時須菩提。即語女言。汝何所證。何所得法。而有如是快妙辯才。女即答言。不自知故。不從他知。所得善法及不善法差別之相。如是知法。不見染淨有漏無漏。有為無為。世間出世間。及凡夫法。以不見故。以彼法體是佛佛法。而得佛法而不見佛。須菩提。若如是者。無所覺見有此辯才。須菩提言。云何辯才。女言須菩提。如仁所得如是除滅。女語尊者舍利弗言。如彼法體無聞無得。而有所說。女語尊者須菩提言。法體可住不。復可增減不。而能有此辯才。時須菩提。即語女言。若證無漏及法。無有差別。及無辯說。以彼法體不可說故。女語尊者須菩提言。於一切法。云何而生如是念言。善得其利。得如是辯。須菩提言女。以得辯故說。為不得故說。女語尊者須菩提言。信如佛說一切諸法如響不耶。須菩提言。我信此事。女言。影響為有辯才無辯才耶。須菩提言。以內聲故。而有外響。女言須菩提。以緣有聲而有彼響。彼響為有何性相耶。然彼響聲無有性相。何以故。若以緣生彼無生義。須菩提言。一切法緣生。無畏女言。一切諸法體性不生。須菩提言。若一切法體性如是畢竟無者。云何如來作如是說。恒河沙等諸佛當成正覺。女言。法界為可生不。須菩提言。不可生也。無畏女言。諸佛如來。一切皆是法界性相。須菩提言。不見一切諸法界也。無畏女言。諸有所說言語無漏。而說恒河沙等諸佛當得正覺。此言何趣。何以故。法界不生不滅故。一切說非說。以畢竟淨故。以彼非事不可言說。離於實際。須菩提言。汝甚奇哉。既是在家。而能如是善巧說法。復有如是無盡辯才。無畏女言。須菩提。菩薩無有取以不取聞以不聞。若在家若出家而有辯才。何以故。以心淨故而令智顯。以智顯故而顯辯才。女語尊者須菩提言。今可善說菩薩之行。須菩提言。汝說我聽。無畏女言。須菩提。菩薩成就八種法行故。不得言在家出家。何等八法。須菩提。一者菩薩。得身清淨定信菩提。二者成就大慈大悲而不捨眾生。三者成就大慈悲故。善巧世間一切諸事。四者能捨身命分。及成就方便善巧。五者善巧無量發願。六者成就般若波羅蜜行。離一切見故。七者大勇猛精進。以修諸善業而無厭足故。八者得無障智。以得無生法忍故。須菩提。菩薩成就如是八法故。不得言在家出家。隨何威儀住菩提中。無有障礙。  爾時尊者羅睺羅。語無畏女言。此言乃是不淨言說。汝蹈寶屐復坐高床。而能如是。共諸聲聞往復論義。汝豈不聞。為不病者不得說法。及不得為高床座人。而說法耶。時無畏女。即語尊者羅睺羅言。頗如實知淨不淨耶。尊者羅睺羅。是世間淨不。羅睺羅言。無淨不淨。無畏女言。如來制戒隨而受行。而犯彼戒為淨不淨。若復有人不犯彼戒。非淨不淨。無畏女言。且止且止。勿作是說。若如說法。若如制戒而修行者。彼說不淨。羅睺羅。以彼證得無漏法故。彼則無有犯。以不犯彼亦無有淨與不淨。何以故。以諸聲聞。過諸說法。過諸制戒。如來為諸聲聞學者。來於三界為彼故說。而彼聲聞已過三界。以是義故說過不過。諸界如是。以彼不能覺知戒故。說淨不淨。而虛空者唯有言說。唯智力見。是故得說淨不淨也。羅睺羅言。淨與不淨有何差別。無畏女言。譬如真金遠離諸垢。作莊嚴具及不作者。色何差別。羅睺羅言。無有差別。無畏女言。淨與不淨唯有名字。以為差別。無餘差別。何以故。一切法性離一切垢。無染無著。女語尊者羅睺羅言。坐高廣床不應說法。一切菩薩。坐於草敷勝坐高床。勝於聲聞在於梵天。羅睺羅言以何義故。女言羅雲。頗見菩薩。坐於何座而得菩提。羅睺羅言。坐於草座。女言。菩薩坐於草座。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釋梵護世四天王等。及餘天子。乃至阿迦尼吒天等。悉來禮拜合十指爪掌。至菩薩所禮菩薩足。羅睺羅言。如是如是。時無畏女。問羅雲言。成就如是法。菩薩而坐草座。勝於坐彼高廣大床。及勝聲聞在於梵天。  爾時阿闍世王。語無畏女言。汝可不知此是釋迦如來之子。於學戒中最為第一耶。時無畏女。語父王言。且止大王。勿作是說。言羅睺羅是如來子。大王。頗見頗聞以不。師子之王生野干不。王言不見。女言大王。頗見頗聞。轉輪聖王禮敬諸餘小王以不。答言不見。女言大王。如是如來師子之王。轉大法輪聲聞圍遶。大王。若依王法而說。何者是為如來真子。則應答言諸菩薩是。是故大王。不得說言。如來有子如來無子。若說如來有真子者。應言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如來子。說此法門時。阿闍世王宮內二萬諸女。發菩提心。二萬天子滿足彼法。聞此女師子吼已。發菩提心。王復語言。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之子。離諸煩惱學聲聞戒云何真子。爾時彼諸天子。以花散佛遍王舍城。以為供養。無畏女故。時無畏女下彼床已。然後禮敬諸大聲聞。而施種種微妙飲食。若舐若嗅若唼。如法供養。彼諸聲聞供養已訖。作如是言。不審尊者諸大聲聞。何故晨朝離如來所而來至此。應聽法已然後乞食。尊者且去。我正爾間須臾到彼。無畏德女。於晨朝時。共阿闍世王并女之母。及王舍城無量人眾。導從圍遶。至如來所禮如來足。却坐一面。彼諸聲聞。亦至佛所禮佛足已。却坐一面。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此無畏德女。如是奇哉。得大福利。佛語尊者舍利弗言。此無畏女。已於過去九十億佛。發菩提心。於彼佛所種諸善根。為求無上佛菩提故。舍利弗言。世尊。此女能轉女身不耶。佛言舍利弗。汝見彼女。豈是女耶。汝今不應作如是見。何以故。以是菩薩發願力故。示現女身為度眾生。於是無畏德女。作是誓言。若一切法非男非女。令我今者現丈夫身。令一切大眾悉皆覩見。說此語已。即滅女身現丈夫身。昇於虛空高七多羅樹。住而不下。  爾時世尊。即語尊者舍利弗言。汝舍利弗。見彼無畏德菩薩不。在於虛空住而不下。舍利弗言。已見。世尊。佛言舍利弗。此無畏德菩薩。復過七千阿僧祇劫。得成正覺。號曰離垢如來應正遍知。彼佛世界名曰光明。佛壽百劫。正法十劫。純菩薩僧三萬。不退轉菩薩。彼佛世界淨琉璃地。八道莊嚴蓮花所覆。無有一切諸惡道名。天人充滿。舍利弗。如兜率天。受微妙樂及勝法味。彼諸天子受如是樂。  爾時無畏德菩薩母。號日月光。與阿闍世王俱。合十指爪掌住至佛所。白言世尊。我得大利。我於九月懷娠此子。然此善男子。今作如是大師子吼。我今迴此善根。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過此已後。於彼離垢光世界。而成無上正真正覺。於是佛告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汝今見不。答言已見。佛言舍利弗。此月光女。捨是身已。生忉利天號曰光明增上天子。若彌勒菩薩得菩提時。是彼見王上足之子。於彼供養彌勒佛已。便即出家。彼見王子。於彌勒佛所說之法。初中後說盡能憶持。次第皆見賢劫諸佛。悉得供養。如是漸次供養佛已。然後於彼離垢如來得菩提時。得作大王。具足七寶。號曰持地。彼見王子。供養如是諸如來已。亦乃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遍光如來應正遍知。具足成就佛之世界。如上所說。  爾時月光夫人。歡喜踊躍。即脫價直百千兩金妙寶瓔珞。而供養佛。語大王已。受五百正戒具修梵行。  爾時無畏德菩薩。在如來前作如是言。以此誓願因緣力故。令我未來得菩提時。諸菩薩亦皆被法服。一切化生。以此誓願因緣故願令如來猶如年少八臘比丘。無畏德菩薩。如是現身。說此語已。被正法服。即成比丘具足威儀。  爾時無畏德菩薩。語自父王阿闍世言。大王。一切諸法皆如是。即時忽化生相。離諸分別所起之相。無諸顛倒。大王。還即此時復現女身。王見不也。王言已見。而我非以色身相見。我今現見比丘身已。復見女身。佛問王言。何者是實。大王。應當作如是學住一切法中。正見一切亦生煩惱所燒故。以不達法力故。以不達故。於非疑處而生疑悔。當應數數親近如來及文殊師利童子菩薩。以彼菩薩威德力故。而令大王得受悔過。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受持此無畏德菩薩受記法門。讀誦勿忘。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具足七寶。施滿三千大千世界諸佛如來。若復有人。能受持此無畏德菩薩受記法門一句一偈。聞已受持。得福過彼。何況具足若讀若誦廣為人說如法修行。如來說此無畏德菩薩受記法門時。月光夫人無畏德母。并諸天龍阿修羅等。聞佛說已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九十九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無垢施菩薩應辯會  第三十三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遊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於諸法中皆得自在。所作已辦捨於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得正智解脫。心得善解脫。慧得善解脫。其心調伏如大象王。心得自在到於彼岸。入八解脫。唯除阿難一人。復有諸菩薩摩訶薩。皆大莊嚴眾所知識。逮不退轉。盡一生補處。  其名曰寶手菩薩。德藏菩薩。慧嚴菩薩。稱意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法王子。悅音法王子。不思議解脫行法王子。思惟諸法無障礙法王子。彌勒菩薩。施無憂菩薩。無癡見菩薩。離惡趣菩薩。無礙行菩薩。斷幽冥菩薩。除諸蓋菩薩。辯嚴菩薩。寶德智威菩薩。金花光明德菩薩。思無礙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萬二千人俱。  爾時大德舍利弗。大德目犍連。大德摩訶迦葉。大德須菩提。大德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大德離越。大德阿那律。大德阿難。及文殊師利法王子。無癡見菩薩。寶相菩薩。離惡趣菩薩。除諸蓋菩薩。觀世音菩薩。辯嚴菩薩。無癡行菩薩。如是等八大菩薩及八大聲聞。晨朝執持衣鉢。欲入舍衛城乞食。時於道中。各作是念共論斯事。  爾時大德舍利弗言。我當入如是定已。詣舍衛城乞食。願令城中一切眾生聞四聖諦。大德目犍連言。我當入如是定。詣舍衛城乞食。願令城中一切眾生無有魔事。摩訶迦葉言。我當入如是定。詣舍衛城乞食。願令城中眾生其施我者。令獲無盡之報乃至泥洹。大德須菩提言。我當入如是定。詣舍衛城乞食。願城中眾生其見我者。以此因緣。令彼眾生天上人中受諸快樂得盡苦際。大德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言。我當入如是定。詣舍衛城乞食。願令城中一切外道梵志尼揵子等悉得正見。大德離越言。我當入如是定。詣舍衛城乞食。願令城中一切眾生得無諍樂。大德阿那律言。我當入如是定。詣舍衛城乞食。願令城中一切眾生識宿業報。大德阿難言。我當入如是定。詣舍衛城乞食。願令城中一切眾生。先所聞法皆悉現前。文殊師利法王子。作是念言。我當令舍衛城中一切門戶窓牖牆壁器物樹木枝葉花果衣服瓔珞。皆令出空無相無願。無所有無我。無戲論。無性之聲。無癡見菩薩。作是念言。我當令舍衛城中若有眾生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其所見物皆是如來像。又令決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寶相菩薩。作是念言。我當令舍衛城中一切族姓室宅之中。寶藏勇出具諸七寶。離惡趣菩薩。作是念言。我當令舍衛城中若有眾生應墮惡趣者。盡使現世輕受速脫苦惱。除諸蓋菩薩。作是念言。我當令舍衛城中眾生盡除五蓋。觀世音菩薩。作是念言。我當令舍衛城中眾生牢獄繫閉速得解脫。臨當死者即得濟命。恐怖之者即得無畏。辯嚴菩薩。作是念言。我當令舍衛城中眾生其見我者皆得辭辯。以諸妙偈互相問答。無癡行菩薩。作是念言。我當令舍衛城中若有眾生其見我者得無癡見。決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等八大菩薩及八大聲聞。共論上事。遂至舍衛城門。  爾時城內波斯匿王女。名曰無垢施。始年八歲。顏貌端嚴世所希有。其女於二月八日佛(丹本沸)星現日。與五百婆羅門俱。持滿瓶水。出至城外浴洗天像。爾時五百婆羅門。見諸比丘在門外立。見已皆為不吉。時婆羅門眾中。最長宿者年百二十。名曰梵天。謂無垢施女言。今諸比丘在門外立。此事不吉。我等宜還入城不須見此。若見此已。於祀祠宜利吉祥等事。皆為不吉。爾時無垢施女。以偈答婆羅門言。 此等皆無受  第一所應讚
 能為多眾生  洗除一切惡
 此等皆清淨  盡見四聖諦
 外道非清淨  為癡冥所覆
 兩足尊福田  施此報無量
 種於此中者  於三有無盡
 戒行淨具足  出淤泥無著
 行世如良醫  治救病眾生
 佛為世中勝  是諸法之王
 此等是佛子  成辦阿羅漢
 如是行菩薩  慧人云何離
 行此妙行者  世人所應讚
 此等是慧人  久遠常行施
 梵志敬此者  眾事吉無疑
 讚此具相者  心淨良福田
 梵志若信者  得喜無憂樂  爾時梵志。復以偈答無垢施女言。 勿隨愚小心  祠莫見沙門
 剃髮被袈裟  求樂者莫近
 汝父母不喜  我等懷慚愧
 汝若欲行施  其事亦不吉
 善哉勿恭敬  此等諸比丘  爾時無垢施女。以偈報梵志言。 我若墮惡道  父母諸眷屬
 財寶及勇健  盡所不能救
 除彼威德眾  誰能救我者
 敬佛法眾故  捨身及壽命
 除尊三寶已  更無可依道  爾時梵志問無垢施女言。汝未曾見佛及僧。亦未曾聞法。何由有此信。無垢施女報梵志言。我初生七日時。處高殿上在金足床。見五百天子飛行虛空。以無量功德讚歎佛法僧。我時得聞。復有一天子。未曾見佛聞法及覩眾僧。問諸天子言。佛者何似也。彼諸天子知我至心。并答一天子所問。為生喜悅故。而說偈言。 其髮如紺青  清淨而右旋
 佛面如滿月  百葉蓮花色
 毫相如珂雪  右旋人樂觀
 黑蜂遶青蓮  眉目亦如是
 頰車如師子  眼眴如牛王
 脣如頻婆果  齒白密齊平
 其髮如鵝行  舌廣而覆面
 暢音甚清淨  聞者皆歡喜
 孔雀鵝鴈聲  音如琉璃琴
 緊那眾鈴聲  迦陵頻伽音
 拘那羅鳥音  命命拘吉羅
 及種種音樂  佛聲亦如是
 其吼如師子  能破諸競論
 除去諸垢惱  實語斷諸見
 處在於大眾  能盡諸問疑
 不謬而和柔  悅可於眾心
 去離於二邊  正說於中道
 恒說適意音  聞音皆歡喜
 口行無諂曲  隨語各得解
 佛語慧莊嚴  如雜妙花鬘
 項圓臂修直  掌平輪相淨
 手指纖長妙  爪如赤銅色
 佛身堅平滿  細腰師子體
 深齊而圓好  陰藏如馬王
 其身如金山  一孔一毛生
 右旋而上向  其喻如龍象
 髀鹿??腸  踝平鈎鎖骨
 足平輪相現  千輻具分明  梵志。爾時諸天子。在虛空中。以如此事讚歎如來。復次如來應供。度一切有。至於彼岸得大慈悲。如大醫王護諸眾生。憎愛不染如蓮花在水。於世尊功德。我歎少分耳。梵志。我生適七日。聞世尊如是實功德。自爾已來恒無睡眠。亦無欲覺瞋恚覺惱覺。自是已來。我於父母兄弟姊妹親屬財寶瓔珞衣服城邑園觀及己身壽命。盡無戀愛之心。唯除念佛。如來在在處處。有所說法。繫心往聽悉皆受持。若文若義不失一句。梵志。我於日夜未甞不見諸佛世尊。梵志。我觀佛無厭。聽法無足。供眾無倦。爾時無垢施女。如是種種讚佛法眾。時梵天婆羅門等五百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無垢施女即下車步。進詣諸菩薩聲聞所。到已盡頂禮其足。以恭敬尊重心。詣大德舍利弗所。到已前立。謂舍利弗言。我是女人。智慧微淺多諸煩惱。又多放逸樂卑下事。為不順思惟所牽。善哉大德舍利弗。為憐愍我故。說微妙法。我得聞已。長夜利益增長安樂。始論此事。王波斯匿來至其所。聞其所說。王命無垢施女言。汝諸快樂悉無所少。何為憂色而不睡眠。不樂世樂。時王波斯匿。即為其女。而說偈言。 端嚴如天女  澡浴塗香服
 瓔珞等具足  何憂不睡眠
 國富多財寶  父母得自由
 有何不可樂  而不睡眠耶
 汝悅眾親意  諸人悉敬望
 我種種莊嚴  汝何為不樂
 汝見聞何事  而懷此憂慼
 善哉何所願  汝語我此事  爾時無垢施女。以偈答父王言。 王不覺家中  陰界入諸羸
 居世如幻妓  人命無暫停
 飲毒誰能眠  處死誰有歡
 墜巖何望活  世相皆如是
 如人處蛇間  何有睡與欲
 四大如毒蛇  何有歡樂心
 為諸怨所遶  如飢何有樂
 為諸怨國者  父王何有樂
 自從見世尊  發心願成佛
 王我未見聞  菩薩暫放逸  聲聞品第二  爾時無垢施女謂舍利弗言。大德。我欲少有所問。願為解脫。以憐愍故。世尊記仁者。智慧中最為第一。此慧是有為耶。是無為耶。若是有為。虛誑非實法。若是無為。無為法者則無有生。無生之法則無有起。以無起故。大德智慧則無所有。舍利弗即便默然。大德目犍連謂舍利弗言。大德。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舍利弗答目犍連言。此女不問有為之法。乃問第一義諦。第一義中則無言說。是故不可以言而答。時無垢施女謂目犍連言。世尊記大德。於神足人中最為第一。大德。乘神足時為眾生想耶。為作法想耶。若住眾生想者。眾生無實。彼神足亦無實。若住法想者。法無變異。若無變異則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分別。大德目犍連即便默然。摩訶迦葉謂目犍連言。大德。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目犍連言。此女不問分別神足。諸如來菩提無作無分別。此則不可言說。時無垢施女謂摩訶迦葉言。世尊記大德。頭陀人中最為第一。又復大德。憐愍眾生故。入八解脫已而受施。乃至一念而受他施。以身報耶。以心報耶。若以身報。身性無記。喻如草木牆壁瓦礫等無異。是故不能必報施恩。若以心報。心念念不停。亦不能報。若除身心則無為法。若無為法誰能報者。摩訶迦葉即便默然。大德須菩提謂摩訶迦葉言。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摩訶迦葉。答須菩提言。此女所問。問法真際。此理不可以言宣答。時無垢施女謂須菩提言。世尊記大德。於無諍人中最為第一。此無諍行。入有性耶。入如性耶。若入如性。如非生相如非滅相。若不生相若非滅相。則是平等。若是平等則是如爾。若是如爾則是無作。若是無作則無言說。若無言說則不可思議。若不可思議則不可宣表。若在有性。有性虛誑。若見虛誑。非聖所行。大德須菩提。即便默然。富樓那彌多羅尼子謂須菩提言。何不答無垢施女所問。須菩提答富樓那言。我於理不應有答。唯有默然是我樂處。此女所問問無戲論法。若有言說則生過患。法性無說是無諍行。時無垢施女謂富樓那言。世尊記大德。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若說法時。說有境界法耶。無境界法耶。若說有境界法。則與凡夫等。所以者何。以凡夫說有境界法故。是以大德。不離凡夫法。若無境界則無所有。若無所有。何名說法人中最為第一。富樓那即便默然。大德離越謂富樓那言。大德。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富樓那答離越言。此女不問有為。問第一義。第一義中則無言說。是故無理可答。時無垢施女謂離越言。世尊記大德。於行禪人中最為第一。大德禪時。依有心禪耶。無心禪耶。若依心入禪。心如幻化不實。此定亦復不實。若無心入禪。諸外法草木枝葉花果等亦應得禪。所以者何。以彼同無心故。大德離越即便默然。大德阿那律謂離越言。何不答無垢施女所問也。離越答阿那律言。此女所問諸佛行處。是非聲聞所答。時無垢施女言。諸佛法聲聞法有異耶。若是有異。無為有二耶。諸賢聖皆行無為。無為之法則無有生。若無有生則是無二。若是無二則是如爾。如爾無二。是故大德離越。何為作是說耶。時無垢施女謂阿那律言。世尊記大德。於諸天眼人中最為第一。大德。以天眼所見。為有物耶。為無物耶。若見有物則為見常。若見無物則為見斷。若離二邊則為無見。大德阿那律即便默然。大德阿難謂阿那律言。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阿那律答阿難言。此女所問為壞假名。是故不可以假名而答。時無垢施女謂阿難言。世尊記大德。於多聞人中最為第一。此多聞法。為是實義耶。為是文字耶。若是實義。義不可說。若不可說法。則非耳識所知。若非耳識所知。復不可說。若以文字。世尊說言依於了義不依文字。是故大德阿難。亦非多聞亦非了義。大德阿難即便默然。文殊師利法王子謂大德阿難言。何為不答無垢施女所問也。阿難言。此女所問多聞離於文字。此則不可以音聲而答。問於平等。平等非心。離心相故。此非學地人法。我何能答耶。此是諸如來法王至彼岸處。  菩薩品第三  爾時無垢施女謂文殊師利法王子言。世尊記汝。於深解菩薩中最為第一。汝為以十二因緣深為深耶。為以真深為深耶。若以十二因緣深為深。無有眾生成十二因緣深者。所以者何。以十二因緣無來無去故。非眼識所知。非耳鼻舌身意識所知。此中十二因緣非是行法。若以真深為深。真深則非深。亦無得真深者。文殊師利答無垢施女言。以始際深故深。無垢施女問文殊師利言。始際則非際。是故汝知亦非知。文殊師利答無垢施女言。以無知得無得故。言始際耳。無垢施女問文殊師利言。無得之中無有言分。過言語道無有所說。文殊師利答無垢施女言。說假文字說耳。無垢施女語文殊師利言。諸佛菩提過字句言說。是故菩提則不可說。爾時無垢施女謂無癡見菩薩言。汝善男子作是言。我作是念。詣舍衛城。願令城中眾生必定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其所見物盡是如來像。又令決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見如來時。為色身觀耶。為用法身觀耶。若以色身觀者則不見佛。如世尊說。若見我色身聞我音聲者。彼人邊見非為見我。若以法身法身不可見。所以者何。法身離見聞不可取故。是以不可見聞。時無癡見菩薩。即便默然。寶相菩薩謂無癡見菩薩言。善男子。何故不答無垢施女所問。無癡見菩薩言。無垢施女所問無性法。此無性法不可說。是故不答。無垢施女言。善男子。我不問無性法。無性法不可問。學已而答則無有礙。爾時無垢施女謂寶相菩薩言。善男子。汝言我當作是念。詣舍衛城。願令城中一切種族居家。寶藏勇出具足七寶。汝施寶之心。為有染著耶。無染著耶。若有染著。則與凡愚同。所以者何。以凡夫有愛著故。若無愛著。無愛著中無有施寶。時寶相菩薩即便默然。時無垢施女謂離惡趣菩薩。善男子。汝言我作是念。詣舍衛城。願令城中若有眾生應墮惡趣者。盡使現世輕受速脫苦惱。如來說業不可思議。此不可思議業可速斷耶。若可斷者。則違如來所說。若不知云何而能輕受速斷。若能斷者。於無主法中汝則是主。若能斷者亦當能不斷。離惡趣菩薩答無垢施女言。我以願力故能令輕受速斷。無垢施女問離惡趣菩薩言。善男子。諸法如性。不可以願力而受。時離惡趣菩薩即便默然。爾時無垢施女謂除諸蓋菩薩。善男子。汝言我當作是念。願令舍衛城中眾生盡除五蓋。汝作是念。入是定已能令眾生不為五蓋所覆。於此定中己自在耶。他自在耶。若己自在。無由及彼。一切諸法無至彼者。云何汝入禪定去他五蓋。若他自在。則不能利益於他。除諸蓋菩薩答無垢施女言。此行以慈為首。無垢施女問除諸蓋菩薩言。諸佛皆行慈行。善男子。叵有佛因眾生不以五蓋為患者也。除諸蓋菩薩即便默然。時無垢施女謂觀世音菩薩。善男子。汝言我當作是念。願令舍衛城中眾生牢獄繫閉速得解脫。臨當死者即得濟命。恐怖之者即得無畏。夫言畏者。是有取耶無取耶。若是有取者。凡愚之人亦復有取。是故不然。若是無取則無所施。無施法中何得有除。觀世音菩薩即便默然。辯嚴菩薩謂觀世音菩薩。善男子。何為不答無垢施女之所問耶。觀世音菩薩言。此女不問生滅法。是故不可答。無垢施女問觀世音菩薩言。叵有是無生無滅問耶。觀世音答無垢施女曰。無生無滅中乃無文字言說。無垢施女問觀世音言。諸智慧者。於無文字假說文字。然不著文字法性無礙。是故慧者不礙文字。時無垢施女謂辯嚴菩薩。善男子。汝言我當作是念。願令舍衛城中眾生其見我者皆得辭辯。以諸妙偈互相問答。善男子。汝此所施辭辯者。以覺起耶。若以覺起者。一切有為皆由覺觀而起。是故非寂靜。若以愛起者所施則虛。辯嚴菩薩答無垢施女言。此是我初發菩提心時。願其見我者皆得辭辯。以諸妙偈互相問答。時無垢施女問辯嚴菩薩言。善男子。汝今即有發菩提心願耶。若即有者則是常見。若今無者不可以施彼。是故所願則虛。時辯嚴即便默然。爾時無垢施女謂無癡行菩薩。善男子。汝言我作是念。願令舍衛城中若有眾生其見我者。得無癡見。決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菩提為是有耶。為是無耶。若是有者。是有為菩提執於邊見。若是無者。則是虛妄亦墮邊見。時無癡見菩薩答無垢施女言。此菩提者名之為智。無垢施女問無癡見菩薩言。此智名為生耶。為無生耶。若名為生則非是善順思惟所生。是有為智凡愚所知。若名無生。無生中無所有。若無所有則無分別。菩薩聲聞辟支佛諸如來菩提。無有分別。凡愚之人分別菩提。智慧之人則無分別。時無癡見菩薩即便默然。爾時大德須菩提謂諸大德聲聞并諸大菩薩言。諸大德。我等宜還。不須入舍衛城乞食。所以者何。無垢施女所說即是智者法食。我等今日樂於法食。不須搏食。無垢施女問須菩提言。如說諸法無上無下。於此法中。當有何求而行乞耶。大德不戲論法是比丘所行。不可樂於戲論。此是無依之法。非依止者所行。賢聖所行無有退轉。爾時八大聲聞。八大菩薩。梵天等五百婆羅門。無垢施女。波斯匿王。及諸大眾。俱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却坐一面。無垢施女。別遶七匝。頂禮佛足。合掌而立。以偈問佛。 我問無等尊  應供無量稱
 施眾甘露喜  菩薩云何行
 云何在道樹  破魔降勞怨
 云何動天地  山王及林藪
 云何放光明  顯發無量稱
 願大悲世尊  說應菩提行
 云何得總持  如來妙音聲
 云何能修持  清淨妙勝定
 云何諸行人  能得神足力
 今勸請世尊  說諸人實行
 云何得專念  及與堅固心
 云何得應辯  微妙成具足
 云何得順理  含眾義圓足
 美說微妙法  慧者無所礙
 云何樂施慧  淨戒及忍辱
 善精進禪定  智慧照世間
 云何憶宿命  天眼明了見
 天耳他心智  神足過諸剎
 云何不處胎  化生蓮花中
 恒於諸佛前  說空無我法
 云何等怨親  斷愛及荒穢
 志行無高下  其猶如風地
 利衰及毀譽  稱譏與苦樂
 云何捨八法  行世猶如日
 云何不諂諍  除我捨憍慢
 寂靜處禪定  智者樂實義
 云何不愛樂  妻子及財寶
 云何諸行人  樂於閑靜處
 云何如飛鳥  亦如麟一角
 云何樂正法  及樂喜悅心
 云何諸智人  觀地水火風
 無傾動分別  處禪如虛空
 不行非法行  不樂觀他行
 寧捨於身命  終不捨離法
 云何於菩提  生想如世尊
 生世尊想已  能發菩提願
 云何得淨土  及與清淨僧
 智者得長壽  稱名獲安樂
 方便至彼岸  見諦不取證
 能度無量眾  勸樂行善根
 云何得端正  及得於化生
 智慧多財寶  能知眾生心
 云何憶宿命  常與諸佛會
 於千萬億劫  恒不生難處
 云何得種好  及三十二相
 云何善辭辯  及得於應辯
 云何修淨土  成就比丘眾
 隨所願樂處  能得生於彼
 導者作何行  能得色名稱
 得力精進等  云何得不壞
 云何不猶豫  能行菩薩道
 去離諸掉悔  為眾生說法
 於佛法眾中  云何得最勝
 寧捨己身命  而不誹謗法
 世尊無不知  今世及未來
 願大智世尊  次說菩薩行  菩薩行品第四  爾時世尊。讚無垢施女言。善哉善哉。汝為多安樂利益諸眾生故。憐愍世間諸天人故。問於如來諸菩薩摩訶薩如斯之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時無垢施女。及諸大眾皆稱善哉。願樂欲聞。爾時世尊。即便為說。菩薩成就四法能破諸魔。何等為四。於他利養不生憎嫉。去離兩舌。勸多眾生令種善根。於一切眾生生慈愍心。無垢施女。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能破諸魔。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生憎嫉心  及以兩舌語
 能教多眾生  種善法根栽
 能修廣慈心  普及於十方
 善行此行者  能摧諸魔怨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者。能放光明過無量佛土。何謂為四。能施燈明。法欲滅時護持正法。能為放逸及墮難處眾生故。往其所而為說法。能以寶飾瓔絡施佛塔廟。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能放光明過十方剎。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能施燈明  法末中護法
 開導難放逸  寶飾施佛廟
 是故諸菩薩  能放淨光明
 過無量佛土  所照無邊涯
 蒙光皆安樂  即發無上心  無垢施女。若菩薩能成就四法者。能振動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何謂為四。如所說行。得深法忍。堅持善法。化無量眾生。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能震動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如所說修行  善解深法忍
 欲得白淨法  堅持諸妙行
 能教無量眾  發於菩提心
 行此四法者  能動無量剎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者。得陀羅尼。何謂為四。能施淨妙種種所須。莊嚴諸婇女須者便施與。常以種種法。讚歎諸如來。親近多修習般若波羅蜜。是謂菩薩成就四法得諸陀羅尼。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若行種種施  能得陀羅尼
 莊嚴好婇女  隨意之所須
 悉皆能充足  常讚歎如來
 修諸實智慧  世尊之所許
 以此四事者  即得陀羅尼
 於百千億劫  所聞終不忘
 十方佛所說  盡能受憶念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者。能得三昧。何謂為四。多厭患生死。常樂閑靜處。常勤精進。善能成就諸所作業。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能得三昧。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捨離諸有生  獨行如騏驎
 善男子勤行  成就所作業
 慧者能成就  此四勝妙法
 親近於菩提  求諸最勝法
 有寂靜意者  能得諸三昧
 覺了勝菩提  諸佛之行處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能得神足。何謂為四。身輕故。心輕故。於一切法中無依止故。受四界為空界故。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能得神足。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身心輕亦爾  智者不著法
 受此諸四界  與空界同等
 具此四法者  能得乘神足
 一念過億剎  供養爾所佛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得殊妙端正。何謂為四。去諸荒穢不行瞋恚。樂淨佛塔廟妙飾以供養。住威儀持戒。常先意問訊。不譏說法者恒生世尊想。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殊妙端正。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瞋惱他人  去離荒穢行
 掃灑世尊廟  恭敬獻飾寶
 常持於淨戒  發意先問訊
 於法師無礙  敬心如世尊
 行此四善事  是謂勇健者
 殊妙最第一  見者莫不歡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能得化生。何謂為四。彫刻蓮花。坐佛形像。以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末頭花。分陀利花。及餘種種雜妙諸花。滿掬以散如來及諸塔廟。志願利益無量眾生。恒行和敬不譏彼短。所種善根。為利益安樂多眾生。脫生死苦惱。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能得化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刻花坐尊像  種種花供養
 利益不惱眾  化生諸佛剎
 恒發弘誓願  度十方眾生
 以此四妙行  恒生諸佛剎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得大財富。何謂為四。乞者不逆。於所施物不生愛惜。恒願眾生獲多財寶。捨離諸見。順於正信。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大財富。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施心無所逆  於財無悋惜
 信解諸佛法  生生獲財富
 信解無諂嫉  不訟彼過患
 專心一向信  是故得財寶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得大智慧。何謂為四。於他法中。不生憎嫉。說除過法令無疑悔。勤精進者勸不令廢。己身常樂多修空法。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大智慧。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嫉於正法  教他除疑悔
 常將導眾生  修佛諸空行
 智者樂此法  得智慧名稱
 善解諸佛語  速成兩足尊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憶識宿命。何謂為四。學問誦習有所忘失者。為作憶念忘者為說。恒出適意好聲令人樂聞。常行法施不令有廢。為脫生死。趣向泥洹故。願如善財入禪方便。是為菩薩成就四法能憶宿命。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廢忘令憶念  恒出適意音
 說法不疲倦  常修諸定相
 以此四法者  咸得識宿命
 能憶無量劫  速悟佛行處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常遇諸佛。何謂為四。寧捨身命不誹謗法。寧捨身命不謗菩薩。寧捨身命不親近惡知識。憶念諸佛無有厭足。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常遇諸佛。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謗於菩提  亦不毀菩薩
 樂離惡知識  念諸佛無厭
 大德行此行  得值遇諸佛
 未成正覺頃  恒與諸佛會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得三十二相身。何謂為四。採諸珍寶散佛塔廟。以種種香油塗塔基座。以雜花鬘嚴飾塔廟。以種種伎樂。而以供養。常給侍賢聖初不違離。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三十二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採寶散塔廟  又以香油塗
 雜花眾伎樂  給侍適賢聖
 具相莊嚴身  端妙殊特好
 以此得眾相  以嚴人中尊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得八十隨形好。何謂為四。脫眾妙衣以敷法座。給侍一切終無疲厭。詣說法處無勝論心。恭敬大眾但生世尊想。勸多眾生發菩提心。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八十隨形好。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敷座眾妙衣  供養無疲厭
 不與持法競  勸眾發道心
 能行此法者  速得成眾好
 菩薩親近行  具好八十種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得善應辯。何謂為四。受持親近菩薩法藏。晝夜六時誦三陰經。諸佛菩提無生無滅。世所難信。然能受持讀誦。廣為他說令得喜悅。不愛身命。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善應辯。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護持菩薩藏  勇猛誦三陰
 無生世相追  方便說令喜
 不愛於身命  持十力正法
 無疑慮而行  最上勝菩提
 修此甚深法  便能得應辯
 譬如雜花鬘  天人所樂見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得清淨土。何謂為四。不嫉妬故。等心故。護菩提行故。不親近四部眾故。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清淨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嫉於他人  見彼得利喜
 等心行大慈  化眾無染著
 行此四無量  智者善守護
 得淨土無難  速成無上道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得清淨眾。何謂為四。不悕望他徒眾故。不和合者攝令和解。學問誦習者給其所須。捨離兩舌。是為菩薩成就四法得清淨眾。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終不望他眾  離者能令合
 給學人所乏  不離別眾生
 能行此四事  便得清淨眾
 為清眾故行  極苦亦不捨  無垢施女。若菩薩成就四法。所願佛土隨願得生。何謂為四。於他名譽利養法中。不生憎嫉。專心修習六波羅蜜。於一切菩薩生世尊想。從初發心乃至道場常等心觀。終不為利養名譽諂曲虛讚故。是為菩薩成就四法隨所願土即得往生。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不憎他名利  求清淨六度
 等尊觀菩薩  終不諂求名
 菩薩行此善  能見十方界
 隨心之所願  即得生其中  爾時無垢施女。白佛言。世尊。如所說菩薩行。我當奉行之。如世尊所說。諸菩薩行。於此法中不行一法。則為欺誑十方現在說法諸佛。爾時大德目連。謂無垢施女言。汝敢於佛前大師子吼。菩薩難行豈不知耶。終不以女身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無垢施女。答大德目連言。我今佛前作誠實願。若於來世。必得成佛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乃至佛世尊天人師。以此誠實之願。使此三千大千世界六變震動。於諸眾生令無惱亂。如世尊所說。諸菩薩行。我盡形行者。以此實願。於虛空中雨眾天花。百千伎樂不鼓而鳴。使我變此女身。成十六童子。無垢施女。發此誠實願已。即時三千大千世界六變震動。於虛空中雨眾天花。百千天樂不鼓自鳴。無垢施女。即變女身成十六童子。時大德目連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今面禮諸佛菩薩。從初發意乃至道場。世尊。此女人乃有如是大威德神足力。能發大願。既發願已隨願皆成。佛告目連。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菩薩從初發意乃至道場。天人所禮如佛塔廟。是諸聲聞辟支佛無上福田。於時世尊。熙怡微笑。諸佛常法若微笑時。口中即出青黃赤白紫頗黎等種種色光。照於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諸天魔宮日月精光皆不復明。還攝光明從頂上入。爾時大德阿難。即從坐起。更正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天龍梵音師子吼  迦陵頻伽雷震聲
 除貪瞋癡生喜悅  願十力海說笑緣
 六變震動無所嬈  雨天妙花悅眾情
 世尊摧伏諸外道  猶如師子伏野干
 唯願世尊為我說  所以微笑之因緣
 萬億日月珠電光  天龍梵王諸光明
 釋迦口出淨光明  遏諸光明佛光勝
 眉間毫相如珂月  圓滿柔軟喻天衣
 白毫放光照無量  願說何故放斯光
 世尊齒淨無垢穢  方平齊密白如雪
 佛口應出雜色光  青黃赤白紫頗黎
 假使界壞日月落  地滿虛空無居處
 水性可使變為火  火性亦可變為水
 大海盡可令枯竭  如來實語終不二
 生十方趣諸眾生  假令一時成緣覺
 一一緣覺集諸問  百千萬種經億劫
 盡共集會如來前  各以異音同時問
 如來即以一音報  能斷彼眾無量疑
 成就智慧至彼岸  一切智慧所莊嚴
 具三十二最勝尊  大威德者願解說
 世尊何緣而微笑  授何眾生菩提記
 諸天世人咸欲聞  願如來演微笑音  爾時佛告阿難。汝見是無垢施菩薩以誠實之願動此三千大千世界不耶。阿難白佛言。世尊。唯然已見。佛言。此無垢施菩薩。發心已來八萬阿僧祇劫。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行。此無垢施菩薩修菩薩行經六十劫。然後文殊師利法王子。乃發菩薩心。阿難如文殊師利等八萬六千諸大菩薩所有功德莊嚴佛土。與爾所菩薩等無有異。爾時大德目連。謂無垢施菩薩言。善男子。汝已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不轉女人身也。無垢施菩薩。答目連言。世尊記大德。於神足人中最為第一。何為不轉男子身也。大德目連。即便默然。無垢施菩薩。謂大德目連言。亦不以女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以男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菩提無生。是以不可得。  授記品第五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此無垢施菩薩。乃能善解甚深之法。以誓願力成就諸願。佛告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此無垢施菩薩。曾於六十億佛所。修空三昧。於八十億佛所。修無生法忍。於三十億佛所。問甚深法。曾以衣服飲食。供養八十億諸佛。及問此分別辯印三昧。又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為菩提故。如恒河沙等諸佛剎土。滿中珍寶持用布施。不如受持此經讀誦通利廣為人說。乃至但書持功德最上最勝。況如說修行。所以者何。以能受持諸菩薩菩提行法故。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斯經。云何奉持之。佛告文殊師利。當名為分別說應辯。亦名說三昧門。當如是奉持之。佛說是經時。八萬億眾生諸天及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必定不退轉。爾時辯嚴菩薩白佛言。世尊。此無垢施菩薩。何時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辯嚴。善男子。此無垢施菩薩。過於數劫。供養過數佛已。當得成佛。號無垢光相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號曰無量德莊嚴。無聲聞辟支佛。微妙嚴飾勝諸天處。無垢施菩薩。親從如來聞受記名。心淨踊躍。踊在虛空高八十億多羅樹。放大光明。照百千億諸佛剎土。當世尊頂上。化作八萬四千種種天寶莊嚴殊妙寶蓋。即於空中以無量神足力。供養禮拜無量十方諸佛已。還至佛所。在一面立。爾時婆羅門梵天。及五百婆羅門。聞授無垢施菩薩記。及見神足變現。踊躍歡喜。一時同聲。以偈讚佛。 能恭敬佛者  得世第一利
 發心求菩提  為佛第一智
 我等昔造惡  今生邪見家
 得見佛及僧  發口出惡言
 我今誠心悔  惡口所犯罪
 見諸賢佛子  謂為是不吉
 若不見如來  兩足中最尊
 唐受此人身  唐食人所食
 我及無垢施  出為祀祠故
 施女見佛子  敬重而讚歎
 我等見讚歎  即呵其可歎
 我等即問之  汝曾見佛耶
 於時答我言  我生適七日
 聞天歎佛名  女讚歎如來
 真實無差異  我等聞歎已
 即發最勝心  求無上善根
 我聞佛名故  於宿業得悟
 即來禮救世  為求勝法故
 見佛禮敬心  聞最無上法
 見人中尊仙  永離諸苦際
 佛之所說法  真實能度世
 我等於中學  為無上法故
 聞菩薩所行  為得佛法故
 我等亦應習  為得佛道故
 說出要道門  菩薩所應行
 我亦趣此門  為世所敬禮
 佛知彼誠心  熙怡而微笑
 阿難即白佛  願說笑因緣  爾時佛以偈。告阿難曰。 此諸婆羅門  及梵志梵天
 同共一劫中  次第成正覺
 曾於過去世  具供五百佛
 從今以妙行  當見億數佛
 於八十億劫  終不墮難處
 於一一劫中  當覲億數佛
 然後乃當成  最勝兩足尊
 皆當同一號  號曰梵光明
 壽命亦同等  壽八十億歲
 剎土皆同等  各八十億僧
 化度無量眾  利益眾生已
 當入於泥洹  證寂靜滅度  佛說經已。無垢施菩薩摩訶薩。及諸大眾梵天梵志等。五百菩薩大士。波斯匿王。諸大聲聞弟子。諸天八部。人及非人。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功德寶花敷菩薩會第三十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諸菩薩眾。爾時會中。有菩薩名開敷功德寶花。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於如來。欲有諮問唯願哀愍見垂聽許。佛告功德花菩薩言。善男子。恣汝所問當為汝說。爾時功德花菩薩。白佛言世尊。十方世界。頗有現在諸佛如來。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名號。速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佛言。善哉善哉。功德花。汝今為欲利益安樂天人世間及未來世諸菩薩等。問於如來如是之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功德花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佛告功德花菩薩言。善男子。東方有世界。名一切法功德莊嚴。劫名普集一切利益。彼現有佛。號無量功德寶莊嚴威德王如來。壽命無數。其佛眾會無量無邊。皆是清淨諸大菩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即能滅除六十千劫生死之罪。轉身得陀羅尼。名為樂說無礙。凡所說法。常為十俱胝剎諸佛世尊。授以辯才令得無畏。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當獲如是諸功德
 亦能成就餘勝法  速證無上佛菩提  復次功德花。南方有世界名功德寶莊嚴。劫名廣大功德。彼現有佛。號功德寶勝莊嚴威德王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當得日輪光明遍照三昧。於諸佛剎隨願往生。亦當攝受無量功德莊嚴佛土。生彼剎已。具三十二相。獲無斷辯才。轉身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轉身當得難思定
 三十二相以莊嚴  一生當證菩提果  復次功德花。西方有世界名離一切憂闇。劫名能勝王。彼現有佛。號一切法殊勝辯才莊嚴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毒不能害刀不能傷。火不能燒水不能溺。捨此身已當受化生。獲陀羅尼名為百旋。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水火刀毒無能害
 轉身當受化生報  成就百旋陀羅尼  復次功德花。北方有世界名離塵闇。劫名持大名稱。彼現有佛。號積集無量辯才智慧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則為奉事六十俱胝那由他佛。得遍一切處陀羅尼。無盡藏陀羅尼。乃至未成無上菩提。終不更入三惡趣中。常得往生諸佛剎土。修菩薩行。度脫無量惡趣眾生。當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所獲功德無有邊
 決定當得陀羅尼  成就無上菩提果  復次功德花。東南方有世界名勝妙莊嚴。劫名出生功德。彼現有佛。號千雲雷吼聲王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得佛四無所畏。四種神足。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所得國土功德莊嚴。亦如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異也。若有女人能受持者。皆悉轉為丈夫之身。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獲不思議勝功德
 彼常見於無量佛  女人當得丈夫身  復次功德花。西南方有世界名無量莊嚴。劫名能生妙法。彼現有佛。號最上妙色殊勝光明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則為奉事九十俱胝諸佛如來。得度脫一切眾生三昧。何故名為度脫一切眾生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此三昧演說法時。能令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惡趣眾生悉皆解脫。得生人天普獲安樂。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猶如悅意如來剎中。所有眾生常受安樂。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所生常具大威德
 諸根色力皆殊勝  智慧無邊無所著  復次功德花。西北方有世界名為離垢。劫名廣族。彼現有佛。號種種勝光明威德王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得無量辯才莊嚴陀羅尼。悉能受持八十俱胝如來所說之法。所得國土功德莊嚴。亦如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異也。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國土猶如無量壽
 成就甚深諸法智  一生當證佛菩提  復次功德花。東北方有世界名曰無憂。劫名辯才莊嚴。彼現有佛。號無數劫積集菩提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即為供養八十俱胝諸佛世尊。轉身具足六十種言音辯才。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智慧無邊到彼岸
 如供八十俱胝佛  轉生當證妙辯才  復次功德花。上方有世界。名無量功德莊嚴威德。劫名無量吼聲。彼現有佛。號虛空吼聲淨妙莊嚴光明照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所生之處。種族尊豪識性聰慧。善能通達世俗文詞。凡所發言人皆信受。於諸地中。具足清淨戒定智慧及於解脫知見。獲宿命智得五神通。亦當得佛十八不共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所生未曾離諸佛
 具足八種梵音聲  速證無上菩提果  復次功德花。下方有世界名種種音聲。劫名積集智慧。彼現有佛。號一切法門神變威德光明照耀如來。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受持彼佛名者。轉身得陀羅尼。名成就正覺。當能受持九十俱胝諸佛如來所說之法。一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人受持彼佛名  得成正覺陀羅尼
 受持無量諸佛法  一生當證大菩提  爾時開敷功德寶花菩薩。及一切功德辯才音菩薩。得陀羅尼門。八萬俱胝菩薩。皆悉趣向無上菩提。得不退轉。三那由他諸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說此經已。功德花菩薩。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善德天子會第三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一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十千人。并欲色界諸天子等。是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與善德天子俱在會中。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汝當為此諸天大眾及諸菩薩。演說諸佛甚深境界。文殊師利白佛言。唯然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知佛境界者。當知非眼耳鼻舌身意境界。非色聲香味觸法境界。世尊。非境界是佛境界。以是義故。如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何境界耶。佛言。空境界。諸見平等故。無相境界。一切相平等故。無願境界。三界平等故。無作境界。有作平等故。無為境界。有為平等故。文殊師利言。世尊。何等是無為境界。佛言。無念是無為境界。文殊師利言。世尊。若無為等是佛境界。為無念者。依何而說。無所依故。則無所說。無所說故。則不可說。世尊。諸佛境界不可說也。佛言文殊師利。佛境界當於何求。曰於一切眾生煩惱中求。何以故。眾生煩惱性不可得。非聲聞緣覺之所能知。是則名為諸佛境界。佛言文殊師利。佛境界有增減耶。曰無增減也。佛言。云何了知一切眾生煩惱本性。曰如佛境界無有增減。煩惱本性亦無增減。佛言。云何名為煩惱本性。曰煩惱本性是佛界本性。世尊。若煩惱性異佛境界。則不說佛住一切法平等性中。以煩惱性即佛界性故。說如來住平等性。又問汝見如來住何平等。曰如我所解。眾生現行貪瞋癡者。所住平等為如來住。佛言。眾生現行三毒煩惱。住何平等。答曰住空無相無願平等性中。佛言文殊。彼性空中。云何復有貪瞋癡耶。文殊師利言。於彼有中。有性空處。有貪瞋癡。佛言。於何有中說有性空。曰於文字語言中。說有性空。有性空故。有貪瞋癡。如佛所說諸比丘。有無生無為無作無起。若無生無為無作無起不有者。亦不可說有生有為有作有起。是故比丘。以有無生及無所起。由此得說有生有起。如是世尊。若無性空無相無願。則不可說貪瞋癡等一切諸見。佛言文殊師利。以是義故。如汝所說。住煩惱者。是住性空。文殊師利言。世尊。若觀行者。離於煩惱而求性空。則不相應。云何別有性空異於煩惱。若觀煩惱即是性空。為正修行。佛言文殊師利。汝住煩惱離煩惱耶。文殊師利言。所有煩惱悉皆平等。如是平等。我正修行入此平等。則不離煩惱不住煩惱。若沙門婆羅門。自謂離欲見他煩惱。彼隨二見。云何二見。謂有煩惱名為常見。謂無煩惱名為斷見。世尊。正修行者。不見自他有無之相。何以故。明了一切法故。佛言文殊師利。依何正修行。曰正修行者為無所依。佛言。不依於道而修行耶。曰若有所依而修行者。則是有為。若行有為則非平等。所以者何。不離生住壞故。佛言文殊師利。無為中頗有數耶。文殊師利言。世尊。若無為有數即是有為非謂無為。佛言。若聖者得證無為。則有此法。寧無數耶。曰法無數故。聖遠離數。為無數也。佛言文殊汝證聖法為不證耶。文殊師利言。世尊。若問化人。汝證聖法為不證者。彼云何答。佛言文殊。夫化人者。則不可說有證非證。文殊師利言。佛豈不說一切諸法皆如化耶。佛言。如是如是。曰若一切法皆如化者。云何問言。汝證聖法為不證也。佛言文殊。汝於三乘證何平等。曰佛界平等。我如是證。佛言。汝得佛境界耶。曰若世尊得者我亦當得。爾時尊者須菩提。語文殊師利言。如來不得佛境界耶。文殊師利言。汝於聲聞境界有所得耶。須菩提言。聖者解脫非得非不得。曰如是如是。如來解脫亦非有境界。非無境界。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汝不將護新發意菩薩。而演說法。文殊師利言。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醫人將護病者。不與辛酸苦澁等藥。而彼醫人於彼病者。為與其差為與死耶。須菩提言。是與死苦。非施安樂。文殊師利言。其說法者亦復如是。若將護於他。恐生驚怖。隱覆如是甚深之義。但以雜句綺飾文辭。而為演說。則授眾生老病死苦。不與無病安樂涅槃。說此法時。五百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八千天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七百天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願言。我等於未來世。當如文殊師利得是辯才。  爾時長老須菩提語文殊師利言。汝豈不以聲聞乘法為聲聞說耶。曰一切乘法是我所乘。須菩提言。汝為是聲聞為辟支佛。為應正等覺耶。曰我為聲聞。不因他聲而生解故。我為辟支佛。不捨大悲無所畏故。我為應正等覺不捨本願故。須菩提言。汝云何作聲聞。曰彼諸眾生未曾聞法。令得聞故我為聲聞。又問汝云何為辟支佛。曰眾生法界令信令覺。是故說我為辟支佛。又問汝云何為應正等覺。曰一切諸法法界平等如是了知。是故我為應正等覺。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汝決定為住何地。曰住一切地。須菩提言。汝豈亦住凡夫地耶。文殊師利言。我亦決定住凡夫地。須菩提言。汝何密意作是說乎。曰一切諸法自性平等。故說如是。須菩提言。若一切法皆悉平等。當於何所建立諸法。此聲聞地辟支佛地。菩薩佛地耶。文殊師利言。譬如十方虛空界中。說言此是東方虛空。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如是說。如是言說種種差別。非於虛空而有異也。是故仁者。依一切法畢竟空中。建立種種諸地之相。亦非空性而有差別。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汝已證入正性離生耶。曰我已證入。而亦復出。須菩提言。云何證入而復還出。文殊師利言。仁者當知。此是菩薩智慧方便。於正性離生。如實證入。方便而出。須菩提。譬如有人善於射術。有一怨敵念欲害之。射師有子憐愛甚重。時彼愛子在曠野中。其父謬謂是所怨讎。放箭射之。子便大喚言。我無咎何為見害。時彼射師。有速疾力。急往子所。却取其箭。菩薩亦復如是。為調伏聲聞辟支佛。故入正位還於彼出。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以是義故名為佛地。須菩提言。云何菩薩而得此地。文殊師利言。若諸菩薩住一切地而無所住為得此地。若一切地悉能演說。而不住於下劣之地。為得此地。若有修行。為盡一切眾生煩惱。而法界無盡。雖住無為而行有為。於生死中如園觀想。不求涅槃。為得此地。所有志願悉令圓滿。得無我忍成熟眾生。為得此地。得佛智慧而不於彼無智人所生瞋恨心。為得此地。為求法者轉於法輪。而於法界亦無差別。如是修行為得此地。復次若諸菩薩。摧伏魔怨而現作四魔。為得此地。須菩提言。文殊師利。此菩薩行一切世間甚為難信。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諸菩薩行於世間超過世法。須菩提言。文殊師利。當為說此超過世間。文殊師利言。夫世間者名為五蘊。於此蘊中。色聚沫性。受水泡性。想陽焰性。行芭蕉性。識幻性。如是當知世間本性。聚沫陽焰。泡幻芭蕉。是中無蘊無蘊名字。無眾生無眾生名字。無世間超過世間。若於五蘊如是正知名為勝解。若正勝解則本來解脫。若本來解脫則不著世法。若不著世法則超過世間。復次須菩提。五蘊本性空。若本性空則無我我所。若無我我所是則無二。若本無二則無取捨。無取捨故則無所著。無所著故則超過世間。復次須菩提。是五蘊者屬於因緣若屬因緣。則不屬我不屬眾生。若不屬我不屬眾生是則無主。無主則無取。無取則無諍。無諍論者是沙門法。如手畫空無有觸礙。修行如是空平等性超過世間。復次須菩提。五蘊法界同入法界。是則無界。若是無界則無地界水火風界。無我無眾生無壽命。無欲界及色無色界。無有為無為生死涅槃界。入是界已則與世間俱而無所住。若無所住則超過世間。說此超過世間法時。二百比丘。不受諸法漏盡意解。各各脫欝多羅僧衣。以覆文殊師利。作如是言。若不於此法門生信解者。彼無所得亦無所證。  爾時須菩提告彼諸比丘言。長老汝等少有所得有所證耶。諸比丘言。若增上慢者。則可說言有得有證。無增上慢沙門法者。無得無證。彼於何處生此動念。而自謂言。我如是得我如是證。若於其中有動念者則是魔業。須菩提言。長老如汝所解。何得何證作是說乎。諸比丘言。唯佛世尊。及文殊師利。知我所得。知我所證大德。如我所解。若不了知苦相。作是說言苦我應知。為增上慢。如是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為增上慢。彼不了知苦集滅道相故。作是說言。乃至道我已修。為增上慢。云何苦相。謂無生相。如是集滅道相。若無生相。即是無相無所得。於其中無有少苦可知。集可斷。滅可證。道可修。若於此說聖諦義中。不驚不怖不畏者。非增上慢。若生驚怖為增上慢。  爾時世尊讚彼諸比丘言。善哉善哉。告須菩提。此等比丘於迦葉佛法中曾聞文殊師利演說如是甚深之法。此等比丘往昔修行是深法故。今聞隨順速能了知。如是次第於我法中。聞是深法生信解者。一切當於彌勒法中得入眾數。  爾時善德天子白文殊師利言。仁者於此閻浮提中數數說法。我等願請仁者往兜率陀天。彼諸天子亦有久殖廣大善根。彼若聞法則應解了。以著樂故。不能來至佛所聽法。而自損減。爾時文殊師利即現神變。令善德天子及一切眾會。皆悉自謂入兜率陀天宮。見彼園林。宮殿樓觀。欄楯窓牖。間錯莊嚴。其諸寶臺。層級高廣至二十重。眾寶網幔天花遍布。異類眾鳥翔集和鳴。於虛空中有諸天女散曼陀羅花。歌詠讚歎遊戲快樂。善德天子見是事已。白文殊師利言。希有文殊。云何我等如是速疾已到兜率陀天宮見此園林及諸天眾。文殊師利願為說法。  爾時長老須菩提告善德言。天子。汝不離會中而往餘處。是文殊師利神通變化。令汝自見入兜率天宮。  爾時善德天子白佛言。希有世尊。文殊師利遊戲三昧神通變化。於一剎那中示現此會悉入兜率天宮。佛言天子。汝於文殊師利神通變化。豈是見耶。如我所知。文殊師利。若欲以恒河沙等諸佛剎土功德莊嚴集一佛國。悉皆能現。或以指端舉恒河沙諸佛剎土。過於上方如恒河沙諸佛土已置於虛空。又諸佛剎所有四大海水入一毛孔。水性眾生亦不迫迮。而皆自見不離海中。所有世界諸須彌山王。皆悉置於芥子之內。依須彌住諸天子等。而皆自謂在其本宮。又諸佛剎所有五道眾生悉皆安置於其掌中。眾妙資具。猶如一切樂莊嚴國。咸令得見。又諸世界所有火聚。悉皆安置一兜羅中。復次諸佛世界所有日月。於一毛孔悉能覆蔽。隨應所作咸皆作之。  爾時惡魔化作比丘白佛言。世尊。我等欲見文殊師利。現前作此神通變化。何用如此虛誕之言。一切世間所不能信。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言。汝當於此眾會示現神變。爾時文殊師利。不起于座。入心自在一切法莊嚴三昧。于時如佛所說。神通變化皆悉示現。魔與眾會及善德天子一切皆見。爾時大眾見此神變歎未曾有。作如是言。善哉善哉。由佛出現有此正士。於世間中開是法門現諸神變。爾時惡魔以文殊師利威神力故。作如是言。希有世尊。文殊師利有此神通。今此眾會亦為希有。於文殊師利神通變化而得信解。世尊。設有如恒河沙等諸魔。不能於此信解。善男子善女人。而作留難。我亦惡魔波旬。恒求佛便惱亂眾生。我從今往自立誓願。若於此法門流行之處。有生信解愛樂受持讀誦演說。於四面百由旬外。不於中過。世尊。然我眷屬。有欲斷滅如來法故。令修行者其心散亂。我為降伏說陀羅尼。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法門書寫讀誦為人演說。諸天魔眾當得善利。令說法者。身心悅豫精勤修習。與無礙辯才。及陀羅尼。承事供給。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令無所乏。即說呪曰。  怛姪他(一)阿末麗(二)毘末麗(三)替哆低(四)阿羯椑(五)是多設堵嚕(六)誓曳杜野筏低(七)部多筏低伽米麗(八)[口*肩]低(九)蘇普低(十)普普細(十一)地唎蘇溪(十二)?提(十三)可詣(十四)米洗禮(十五)央矩麗跋麗(十六)呼盧忽?(十七)索醯(十八)輸戍米提地唎(十九)阿那筏低底底使咤泥(二十)吃唎多唎低(二十一)吃利多費低(二十二)??盧遮都費低漫怛囉悖馳那馳??迦(二十三)阿(去聲)跋羅目多??嚩蘇唎耶(二十四)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專精受持此陀羅尼心不散亂。常為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之所守護。一切惡鬼無能得便。彼魔波旬說此呪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爾時世尊告魔波旬。善哉善哉。汝之辯才。當知是文殊師利神通境界。於是文殊師利現神通力。及魔波旬說呪之時。三萬二千天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文殊師利還攝神力。令此眾會皆悉自見如本而住。爾時文殊師利告善德天子言。善男子。汝往兜率陀天遍告天眾。我當來彼。時善德天子聞是語已。禮世尊足。并諸菩薩大德聲聞。與其眷屬恭敬圍遶。於眾會前忽然不現。須臾已至兜率陀天。爾時善德遍告諸天子言。汝等應知文殊師利憐愍汝故欲來至此。汝等應當捨諸欲樂。遠離憍慢。恭敬尊重隨順聽法。爾時善德天子。如所應辦莊嚴道場。即便合掌作如是言。文殊師利。今正是時。於是文殊師利與一萬菩薩五百聲聞及天龍夜叉乾闥婆等。前後圍遶。禮佛足已。於會中沒現兜率陀天。與諸菩薩聲聞大眾。於彼道場隨敷而坐。時諸大眾悉聞四天王宮。三十三天。夜摩兜率及以化樂。他化自在諸天子等。魔眾梵眾。乃至有頂互相唱言。文殊師利今在兜率陀天方欲說法。諸天聞已。無數百千皆來集會。盡此欲界天宮所不容受。時文殊師利即以神力。令彼諸天自見寬廣不相妨礙。爾時善德天子白文殊師利言。大眾已集願為說法。文殊師利告善德天子言。有四種法。菩薩住於不放逸者。則能攝取一切佛法。何等為四。一者住於戒律而具多聞。二者住於禪定而行智慧。三者住於神通而起大智。四者住於寂靜而常觀察。天子有八種法入於戒律。何等為八。一者身清淨。二者語清淨。三者意清淨。四者見清淨。五者頭陀功德清淨。六者命清淨。七者捨離一切詐現異相以利求利清淨。八者不捨一切智心清淨。是名八法入於戒律。天子復有八法入於多聞。何等為八。一者尊重。二者下心。三者發起精進。四者不失正念。五者隨聞受持。六者心善觀察。七者如聞轉教。八者不自讚毀他。是名八法入於多聞。天子復有八法。入於禪定。何等為八。一者寂靜住阿蘭若。二者捨離憒閙。三者不染境界。四者身心輕安。五者心緣定境。六者絕諸聲相。七者減食支身。八者不取聖樂。是名八法入於禪定。天子復有八法入於智慧。何等為八。一者蘊善巧。二者界善巧。三者處善巧。四者緣起善巧。五者諦善巧。六者三世善巧。七者一切乘善巧。八者一切佛法善巧。是名八法入於智慧。天子。復有八法入於神通。何等為八。一者天眼通。見無障礙故。二者天耳通。聞無障礙故。三者他心通。觀一切眾生心故。四者宿命通。憶念前際故。五者神足通。示現一切神變故。六者漏盡通。盡一切眾生漏故。七者不住煩惱不取解脫。方便力故。八者不依聲聞解脫而入涅槃。是名八法入於神通。復有八法能入於智。何等為八。一者苦智。二者集智。三者滅智。四者道智。五者因智。六者緣智。七者三世智。八者一切智。是名八種。復有八法入於寂靜。何等為八。一者內寂靜。二者外寂靜。三者愛寂靜。四者取寂靜。五者有寂靜。六者生寂靜。七者一切煩惱寂靜。八者三界寂靜。是名八法。復有八法入於觀察。何等為八。一者戒。二者聞。三者禪定。四者智慧。五者神通。六者智。七者寂滅。八者不放逸。天子是名八法。菩薩安住不放逸故。諸佛菩提及菩提分法一切當得。是故天子應當依是不放逸住。汝等天子。依不放逸則三種樂常不損減。何等為三。一者天樂。二者禪樂。三者涅槃樂。復次諸天子依不放逸住者得離三苦。何等為三。所謂行苦苦苦壞苦。又不放逸者超三種畏。何等為三。所謂地獄餓鬼畜生。又不放逸者得超三有。何等為三。所謂欲有色有無色有。復次諸天子依不放逸住者得離三垢。何等為三。所謂貪垢瞋垢癡垢。又不放逸於三學處當得圓滿。何等為三。所謂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不放逸者常得親近供養三寶。何等為三。所謂佛寶法寶僧寶。復次依不放逸住者。得離三種波羅蜜障。何等為三。一者自慳。二者於行施人心生憎嫉。三者隨順慳人自破戒。憎嫉持戒者。隨順破戒人。自瞋憎嫉忍辱者。隨順瞋恚人。自懈怠憎嫉精進者。隨順懈怠人。自散亂憎嫉禪定者。隨順散亂人。自無智慧憎嫉智慧者。隨順無智人。汝等諸天子。是名依不放逸住者當得遠離三波羅蜜障。復次諸天子。依不放逸住者。當得三種波羅蜜伴助。何等為三。所謂施增長不求果報迴向菩提。戒增長不求生天迴向菩提。忍辱增長於一切眾生不生害心迴向菩提。精進增長種種善根無有厭足迴向菩提。禪定增長心不散亂。迴向菩提。智慧增長常修善業迴向菩提。是名依不放逸住得此波羅蜜三伴助。是故諸天子。住不放逸增長一切善法。佛所印可。復次一切法如虛空。是四正勤。應當觀察。何等為四。所謂諸法無作。未生不善法。為不生故發起精進。法性清淨。已生不善法。為除滅故發起精進。諸法寂靜。未生善法。令得生故發起精進。一切法無處無行。已生善法。住不失故發起精進。天子。是諸菩薩四正勤。佛所印可。復次諸天子。法性平等無生無滅。依此法性無所得故。不作諸惡。順法性故。勤修眾善。如是修者為無所修。復次於一切法不取不捨。是名正勤。復次諸天子。應觀四念處。所謂無身住處。無受住處。無心住處。無法住處。無住處無建立處。是名念處。復次應觀四如意足。一者身心不懈樂修善法故。二者為成就一切眾生發起精進斷貪欲故。三者一切法不可得而證諸佛法故。四者心如幻化法無所依超過一切取著故。復次應觀五根。一者信根。決定安住於諸法中為上首故。二者精進根。遍修諸行成就佛身故。三者念根。具足諸法心善調柔無忘失故。四者定根。遠離攀緣不隨昏睡故。五者慧根。決斷諸法正觀現前不隨他故。何謂諸力。所謂安住如是諸法性中。一切煩惱無能沮壞。是名為力。住是力故便得勝法。如實了知非異非如。說名覺分。若於諸法隨順覺了。由是道故。次第修行通達祕密。於法不動。說名聖道。是故諸天子。應如是修三十七品菩提分法。出過諸行無復障礙。智慧熾然究竟寂靜。云何名為究竟寂靜。謂諸法無起亦無所盡。無所盡故則無所作。無所作故。亦非無作無受無受者無施設。是名究竟寂靜。說此法時。一萬二千天子。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爾時善德天子白文殊師利言。菩薩云何修習於道。文殊師利言。天子若諸菩薩不捨生死。而令眾生入於涅槃。不捨愛取。而拔出眾生令立聖道。是名菩薩修習於道。復次天子。修習道者。善巧安住清淨性空。何以故。菩薩以寂靜心。見一切法自性清淨。為諸眾生樂著諸見。安住隨眠無方便者。演說諸法自性空義。所以者何。是諸眾生。於自性空中而生見故。是菩薩以無相無願無所作。一切法自性不生。為諸凡夫久習煩惱生滅見者。於此無生令得信樂。而於生滅亦無所動。天子。是名菩薩修習於道。復次天子。應見菩薩去來之道。諸天子言。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去來之道。文殊師利言。天子。菩薩證菩提而去。如應說法而來。得諸禪解脫而去。現生欲界中來。入於聖道故去。大悲成熟眾生故來。得無生法忍而去。忍受眾生故來。於一切法出離故去。拔出眾生故來。誓願堅固而去。誓願無自性而來。三解脫門而去。故受生而來。菩提道場故去。為安立眾生於菩提故來。天子。是名諸菩薩去來之道。說此菩薩道時。五百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善德天子白文殊師利言。我等曾聞有世界名一切功德光明。為在何處。何等如來於中說法。文殊師利言。天子。彼一切功德光明世界。在於上方。過十二恒河沙佛剎。普賢如來於中說法。諸天子言。我等願欲見彼世界及彼如來。爾時文殊師利。即入光明莊嚴三昧。以三昧力放大光明。過十二恒河沙佛剎。遍照一切功德光明世界。時彼菩薩問。此光明從何所來。彼佛告言。善男子。下方過十二恒河沙佛剎有世界名娑婆彼土有佛名釋迦牟尼如來應正等覺。在世說法。彼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入光明莊嚴三昧。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佛剎。是其光明來照此會。彼諸菩薩。即白普賢如來。我等願見釋迦牟尼世尊及文殊師利菩薩。時普賢如來放大光明。照十二恒河沙佛剎。至娑婆世界。令彼菩薩分明見此菩薩眾會。時彼世尊告諸菩薩。誰能往彼娑婆世界。爾時持法炬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能往彼娑婆世界。佛言。今正是時。爾時持法炬菩薩與十億諸菩薩俱。於彼國沒。現兜率陀天。放大光明遍照世界。時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梵護世諸天子等。及諸聲聞菩薩大眾。得未曾有。作如是言。此諸菩薩。遊戲神通甚為希有。爾時眾會因此光明。見一切功德光明世界。及見普賢如來國界莊嚴。於一劫中說不能盡。當此文殊師利現神變時。七那由他諸天子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持法炬菩薩白文殊師利言。可共禮覲釋迦如來。時文殊師利。於彼天子應可度者皆悉度已。與持法炬諸菩薩眾。及大聲聞天龍夜叉乾闥婆等。往詣佛所。到已頂禮佛足却住一面。爾時持法炬菩薩白佛言。世尊。普賢如來問訊。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不。爾時世尊告彼諸菩薩言。善男子。此文殊師利。及持法炬正士。神通變化智慧光明。成熟眾生奉事諸佛。一切菩薩。不能知其智慧方便深入邊際。汝善男子。應當學此文殊師利。及持法炬正士并諸菩薩。所有神通辯才智慧。奉事諸佛成熟眾生。此諸正士無數劫來。從一佛剎至一佛剎。常作佛事。若諸眾生入此正士境界。當來不復墮於魔界。爾時世尊告長老阿難。汝善持此法門。不斷三寶種故。爾時持法炬菩薩摩訶薩。從此會起。與其眷屬還本佛剎。佛說此經已。善德天子長老阿難。一切世間天龍乾闥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二  隋三藏達摩笈多譯  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會  緣起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闍崛山內。與大比丘眾六萬二千人俱。皆是大德具足神通。諸大聲聞而為上首。  爾時復有四萬二千菩薩摩訶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師子幢菩薩。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大辯聚王菩薩。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善丈夫菩薩。須彌頂菩薩。須彌幢菩薩。不可動菩薩。善思義菩薩。善思義意菩薩。善思惟菩薩。思心菩薩。勇意菩薩。善思菩薩。寶髻菩薩。山相擊王菩薩。寶手菩薩。寶意菩薩。寶印手菩薩。常舉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常精進菩薩。度眾生菩薩。上精進菩薩。如言行菩薩。上願菩薩。燈手菩薩。心平等菩薩。除惡道菩薩。除諸憂暗菩薩。不捨重擔菩薩。日藏菩薩。月藏菩薩。金剛步菩薩。無邊步菩薩。無量步菩薩。不動行步菩薩。虛空藏菩薩。勝意菩薩。益意菩薩。增上意菩薩。成行菩薩。持地菩薩。月光菩薩。月幢菩薩。光德菩薩。明照菩薩。勇步菩薩。師子奮迅吼音菩薩。無礙辯菩薩。相應辯菩薩。捷疾辯菩薩。最勝菩薩。翳日月光菩薩。無攀緣菩薩。無著意菩薩。常笑菩薩。喜根菩薩。除諸障蓋菩薩。轉女身菩薩。摩尼珠菩薩。燈明菩薩。毘盧遮那菩薩。火焰菩薩。眾勝王菩薩。深說者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爾時復有四天大王。忉利天王。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如是等而為上首。與六萬諸天眾俱。復有善住意天子。善德天子。大自在天子。如是等而為上首。與三萬諸天眾俱。於菩薩道皆已久住。復有二萬阿修羅王。羅睺阿修羅王。須彌阿修羅王。如是等而為上首。亦皆已住於菩薩道。復有六萬諸大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勝月龍王。如是等而為上首。亦皆已住於菩薩道。并餘無量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億百千眾。乃至一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無量大眾皆來集會。  爾時世尊以如是等無量百千大眾圍遶於說法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即於己室入彼無諍除心三昧寂然不動。於是文殊師利一心安詳從三昧起。應時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六種振動。時文殊師利起三昧已。作如是念。彼無量無邊諸世界中。乃有一佛如來應供正遍覺。出興於世。如優曇花希復現耳。如是諸如來應供正遍覺。世間希有出現甚難。所可說法盡諸有生寂滅涅槃不可思量。無有分別甚深無譬。難解難知。然以諸佛不出世故。不可得聞以不聞故諸眾生苦難可窮盡。我今應當詣於如來正遍覺所諮問是義。問斯義故令諸眾生成就善根。亦令一切行菩薩者於彼甚深不可思議諸佛法中無復疑惑。皆得成滿佛菩提事。然此娑婆世界諸眾生等。多有貪欲。具足瞋恚。成就愚癡。斷除白法。頑鈍誑詐。無有慚愧。我慢貢高。遠離諸佛。違背法僧。令彼眾生得聞如是甚深妙法獲淨智眼。  爾時文殊師利復作是念。我今應當大集十方諸菩薩眾。令皆得聞如來所說是妙法門證深法忍。爾時文殊師利如是念已。即入普光無垢莊嚴三昧。入此三昧已。放大光明照於東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普皆柔和潤澤清淨。明朗無垢微妙難稱。而此光明遍照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十方世界。其間所有一切暗冥幽隱之處。山崖樹林大小諸山。目真隣陀山。摩訶目真隣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及餘黑山。須彌山大須彌山。如是一切光明。朗徹無有障礙。  爾時十方恒河沙世界。所有諸佛現說法者。彼諸弟子各請其佛言。世尊。何因緣故。乃有如是大瑞光明現於世間。世尊。我從昔來初未聞見如是光明如是清淨如是微妙。世尊。此何光明。而令我等大喜遍身心得清淨。亦令眾生無復貪欲瞋恚愚癡。煩惱眾惡一切不行。世尊。今此光明誰之所作誰所加持而來現此。彼諸侍者如是請已。彼諸世尊默然無報。當爾之時十方世界一切所有諸種音聲。所謂若天聲。若龍聲。若夜叉聲。若乾闥婆聲。若阿修羅聲。若迦樓羅聲。若緊那羅聲。若摩睺羅伽聲。若人聲。若非人聲。若象馬聲。若諸獸聲。如是等聲咸皆止息。若風聲若火聲若水聲。若大海波聲。若音樂聲。若歌讚聲。當爾之時如是諸聲以佛力故。亦皆止息一切寂然。時彼十方諸佛侍者。復請彼佛言。世尊。惟願大慈。憐愍一切諸天人故。安樂一切諸天人故。利益一切諸天人故。為我宣說如是光明所從來處。而能普照諸佛國土。爾時十方諸佛。即以十方恒河沙數世界。所有一切諸如來聲。悉同梵音。如一如來口業所說。其所說事亦無差殊。用是妙聲各皆報告己之侍者。當彼諸佛出聲告時。一切佛剎悉皆振動。百千樂音一時皆作。乃至一切天人阿修羅。所有音樂不鼓自鳴。又彼樂音眾聲之中出諸法音。所謂無常聲。苦聲。無我聲。空聲。無相聲。無願聲。離欲聲。解脫聲。法界聲。如如聲。實際聲。檀波羅蜜聲。尸波羅蜜聲。羼提波羅蜜聲。毘梨耶波羅蜜聲。禪波羅蜜聲。般若波羅蜜聲。大慈聲。大悲聲。大喜聲。大捨聲。和合聲。利益聲。出離聲。出如是等種種百千諸法之聲。又彼種種諸聲出時。無量阿僧祇億那由他百千眾生。皆得住於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有成就辟支佛者。成聲聞者。乃至得成大梵天王天帝釋轉輪王等。  爾時十方諸佛世尊。咸各告其侍者弟子言。諸善男子。汝今不應請問是事。何以故。此光明因緣。一切聲聞辟支佛等。非其境界。我若說者。乃至世間天人阿修羅皆即迷沒。是故不應請問斯事。諸佛如來若說如是光明因緣。乃是能生成就不可思議諸勝善根。亦緣如是不思議諸勝善根而得出生。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諸度等行。如是諸行即是光明之所出生。亦為光明之所成就。是故我等諸佛如來。若於一劫若減一劫。讚說如是光明功德終不能盡。又以如是慈悲喜捨諸善根力共相熏修。令此光明能生歡喜。時彼十方諸佛侍者。各自殷勤再三啟請白言。惟願世尊。憐愍一切諸天人故。安樂一切諸天人故。利益一切諸天人故。成熟菩薩諸善根故。為我等說光明因緣。彼諸菩薩如是請已。於是十方諸佛世尊。復各告其侍者弟子言。諸善男子。汝宜諦聽。吾為汝說。諸侍者言。唯然世尊。願樂聽聞。爾時彼佛各各告其侍者言。善男子。有世界名曰娑婆。其土有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五濁世。彼土眾生多有貪欲瞋恚愚癡眾惱所迫。彼諸眾生無有恭敬。不識慚恥都無羞愧。所為行業多諸不善。能於如是濁惡世中。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今現在處眾說法。善男子。彼世界中釋迦如來。有一大弟子菩薩摩訶薩名文殊師利。有大功德。具足智慧精進勇猛。有大威神。能令菩薩咸得歡喜故。能令菩薩具足修行故。令諸菩薩增長威力故。令諸菩薩發勤勇猛故。能善分別一切法句故。能達無礙智慧彼岸故。能具足得無礙辯才故。又於諸陀羅尼得自在故。已具成滿一切菩薩不思議功德故。令彼菩薩將欲請問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覺甚深法門。為諸菩薩善根成就故。為行菩薩乘人。得滿足彼不思議諸佛法故。善男子。又彼文殊師利放斯光明。欲令十方世界無量阿僧祇諸菩薩眾大集故。令彼諸菩薩得勝法故。以是因緣。彼文殊師利放大光明照諸佛土。爾時十方世界諸佛侍者。復各請問彼諸佛言。世尊。彼文殊師利。住何三昧放此光明。爾時十方諸佛。咸各告其侍者弟子言。諸善男子。彼文殊師利。入普明無垢莊嚴三昧故。放斯光明。侍者菩薩復白諸佛言。世尊。我初未見如是光明。如是清淨。如是能令身心歡喜。諸佛復告諸菩薩曰。彼將不欲教諸菩薩起修行耶。彼將不欲大集諸菩薩眾耶。彼將不欲集諸菩薩宣說如斯妙經典耶。  爾時十方無量不可思議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一一世界中有無量阿僧祇諸菩薩眾。各自詣彼諸世尊所。頂禮佛足。禮已即復請白彼諸佛言。世尊。誰有是光誰有斯德。我等昔來未曾見聞。忽現是光照諸世界。時彼諸佛復告彼諸菩薩眾曰。諸善男子。彼有世界名曰娑婆。其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覺。今現說法。彼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具大威德。其為大集一切菩薩摩訶薩眾故。放斯光明。時彼諸菩薩。復白彼諸佛言。世尊。我等今者願詣娑婆世界。意欲奉見釋迦如來。禮拜恭敬故。供養承事故。請問義理故。并欲見彼文殊師利。及餘菩薩摩訶薩故。彼諸世尊。即便告彼諸菩薩言。諸善男子。欲往隨意。汝應知時。  爾時十方無量阿僧祇不思議不可計不可稱不可量億那由他百千頻婆羅菩薩摩訶薩。各禮佛足已。猶如壯士屈伸臂頃。各於彼世界沒。而來現此娑婆國土。是時十方諸來菩薩摩訶薩眾。皆詣世尊釋迦如來應供正遍覺所。其間或有能雨眾香。所謂塗香末香及以香鬘。來詣世尊釋迦如來應供正遍覺所。或有菩薩雨諸妙花。所謂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瞻波迦花。波吒利花。陀奴迦利花。阿他目多迦花。蘇摩那花。婆利師迦花。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波盧沙花。摩訶波盧沙花。旃陀羅花。摩訶旃陀羅花。微妙旃陀羅花。斫迦羅花。摩訶斫迦羅花。最妙斫迦羅花。雨如是等種種花鬘。來詣世尊釋迦如來應供正遍覺所。或有菩薩摩訶薩。能出百千上妙諸音。來詣世尊釋迦如來應供正遍覺所。復有菩薩摩訶薩。能以一音。遍滿三千大千世界。歌讚佛德。來詣世尊釋迦如來應供正遍覺所。以如是等種種莊嚴。咸詣世尊釋迦如來應供正遍覺所。時彼十方諸來菩薩摩訶薩眾。大集於此娑婆世界。而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地獄畜生餓鬼。若閻魔界。悉皆寂然身心安樂。無有貪欲瞋恚愚癡。遠離眾毒嫉妬諂誑我慢熱惱。一切眾生皆起慈心。具足歡喜。何以故。以彼十方諸大菩薩威神力故。其事若是。爾時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大菩薩摩訶薩等。咸集世尊釋迦如來應供正遍覺所。到佛所已。頭面禮敬右遶三匝。住於虛空。即入菩薩隱身三昧。入三昧已。隨意所生。無量百千種種妙色大蓮花座。結加而坐。悉皆隱身令不復現。爾時尊者摩訶迦葉。見彼殊特希有瑞相大神通事。復見彼眾大雨花香。亦見彼作無量樂音。又復見彼放大光明。又亦見此三千世界諸四天下。皆雨妙花積至于膝。又復見彼一切大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及非人。乃至所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一切皆悉具足成就金色相身。於是尊者摩訶迦葉。從座而起正持威儀。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偈讚曰。 歡喜常與一切樂  圓滿無垢清淨顏
 十力雄猛諸大人  具足金剛百福相
 遊於三界人天間  一切無能如佛者
 不可思議難測度  惟願除斷我疑心
 過那由他百千劫  常行布施攝世間
 遠離執著無所依  淨持禁戒無倫比
 具足修忍超世間  一切力中十力最
 功德備滿無過者  唯願永絕我疑心
 過百千劫修眾行  以見眾生受諸苦
 勇猛精進終無疲  常生歡喜無有量
 頭目髓腦持與人  棄捨男女及妻妾
 厭離國城及眾具  唯願除解我疑網
 世尊往昔行施時  象馬輦輿不可數
 過那由他上衣服  常以歡喜惠世間
 世尊常以先心施  如是雜物及眾珍
 飲食湯藥并田宅  是故今日我諮問
 往昔割身及耳鼻  內心無垢不生瞋
 若他詰問如法言  猶能巧說忍辱力
 以能通達深空法  心意微妙難稱量
 能施他樂功德人  是故今我問無垢
 諸漏久盡患悉除  深見眾生沒諸苦
 黑暗所覆愚癡者  生於垢濁及我人
 憐愍諸有起慈心  過百千劫勤修行
 開發正覺菩提岸  唯願除斷我今疑
 善能出入神通門  隱顯自在巧行住
 證得無我破我相  毀壞諸法亦非空
 佛於世中無染著  真實正行及正思
 微妙寂滅離諸垢  唯願為我決此疑
 世尊昔日修行時  施戒忍進無暫廢
 禪定智慧亦常修  利益群生無有比
 諸功德聚難思量  深大如海無窮盡
 善能往來亦善住  唯願為我作歸依
 往昔無垢修大慈  怖鴿歸投救不捨
 剜身割股血滂流  稱肉與鷹而代之
 全身上秤謂敵彼  而鴿尚重身猶輕
 大明善巧以行慈  唯願為我決疑惑
 須彌動搖眾星落  諸天宮殿盡破亡
 四大海水一朝枯  阿修羅宮處天上
 假使日輪墜於地  明月處空忽瞑冥
 諸佛正覺兩足尊  所言真誠無有二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說偈讚已。復白佛言。大德世尊。何因緣故。世間有是微妙光明。復何因緣。忽現如是未曾有瑞。眾相明了。爾時世尊。告大迦葉言。迦葉。汝今不應諮問是事。何以故。如是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知。若我說是光明義者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當驚疑入迷沒處。是故汝今不應問也。時大迦葉。復白佛言。世尊。唯願大慈。憐愍一切諸天人故。利益一切諸天人故。安樂一切諸天人故。說此光明甚深因緣。令我開解。爾時世尊。告迦葉言。汝宜諦聽善思念之。吾為汝說。大迦葉言。善哉世尊。願樂欲聞。唯垂敷演。時佛復告大迦葉言。迦葉。今我文殊師利。入彼普明無垢莊嚴三昧。三昧力故放斯光明。遍照十方過恒沙等諸佛國土。為大集彼無量無邊不可數不可量阿僧祇。諸大菩薩摩訶薩等。而來至此娑婆世界。彼等皆已頂禮我足。右遶三匝。處在虛空高一多羅樹。皆各於彼大蓮花座。結加而坐。  爾時尊者大迦葉。復白佛言。世尊。今有何等菩薩摩訶薩威神德力。而雨如是微妙花香。復出如是百千音樂。不鼓自鳴。佛告大迦葉言。迦葉。是為十方諸菩薩等威神力故。而雨如是勝妙花香。乃至於上虛空之中。無量樂音皆自鳴也。迦葉復言。世尊。我於是中。乃至不見彼一菩薩。云何世尊。更言十方諸菩薩等。迦葉。一切聲聞辟支佛等。終不能見彼諸菩薩摩訶薩眾。何以故。迦葉。是中聲聞辟支佛等。於大慈悲。非其所住故。若能住是慈悲地中。斯則能為利益他事。則亦能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諸波羅蜜等。若已受正位。終不能行此諸菩薩所行之處。迦葉。斯諸菩薩摩訶薩等。一切皆入隱身三昧。是故一切聲聞辟支佛。不能見彼諸菩薩等。唯除諸佛及大菩薩。住斯地者乃能見耳。迦葉。初住大乘諸菩薩等。尚不能見。何況一切聲聞辟支佛。而能得見。若得見者無有是處。  爾時大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修何善根。獲何功德。而能入是隱身三昧。佛言迦葉。菩薩摩訶薩。成就十法即能獲是隱身三昧。何等為十。一者志性和柔深住正信。二者恒不捨離一切眾生。三者畢竟成滿大慈悲心。四者覺了一切不著眾相。五者雖復思求一切佛法。終不妄取。六者亦不思想一切聲聞辟支佛智。七者世間所有盡皆能捨。乃至身命尚無悋惜。豈況餘物而不施者。八者雖行無量生死煩惱。而不染著諸有為行。九者常修無量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而不分別諸波羅蜜。十者常生是心。我當安立一切眾生於菩提已。然後方當坐佛樹下。不取菩提及眾生相。迦葉。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十法。便能獲得隱身三昧。  爾時尊者大迦葉復白佛言。希有世尊。快說斯事。世尊。乃能作如是說。世尊。一切聲聞辟支佛。尚皆未曾一發是心。我當安置一切眾生於阿羅漢地。況佛法乎。佛言迦葉。如是如是。是故一切聲聞辟支佛。悉無能入菩薩所行隱身三昧。此三昧名尚自不知。云何能入。若能入者無有是處。  爾時尊者大迦葉復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深願見彼諸大菩薩摩訶薩等。所以者何。斯諸大士難可會遇。佛言迦葉。汝宜且住。當須待我文殊來者。彼諸菩薩當從定出。汝等然後乃見之耳。雖然迦葉。汝亦得是無量百千諸三昧門。今當攝心求彼菩薩摩訶薩等。為在何處。住何威儀。作何事業。時大迦葉蒙聖教已。承佛威神及己通力。即入二萬諸三昧門。如是思求彼諸菩薩。今在何所住何威儀。為行步耶。而竟不見為住立耶。而亦不見為倚臥耶。而亦不見為端坐耶。而亦不見。乃至不知。以何語言作何事業。來何所從。去何所至。於是起定前白佛言。甚奇世尊。甚奇世尊。我已經歷二萬定門。求諸菩薩竟無所見。世尊。彼諸菩薩摩訶薩等。尚未證知薩婆若處。已得如是微妙三昧。何況當證無上菩提。世尊。諸善男子善女人。其有見聞如斯神變。而不疾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無有是處。世尊。能得如是隱身三昧。菩薩摩訶薩。為欲度彼一切眾生。被精進鎧。然終不得離是妙定。佛告迦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是中一切聲聞辟支佛。尚非境界。況餘眾生。  爾時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世尊稱我聲聞人中智慧第一。我今寧可求諸菩薩。今在何所住何威儀。作何事業。若得覩見不亦善乎。時舍利弗如是念已。承佛威神及自力故。即入三萬諸三昧門。周旋觀察彼諸菩薩。今為何所住何威儀。乃至不知如毫釐相。  爾時尊者須菩提。作如是念。我今亦當求諸菩薩。為何所在住何威儀。造作何事。若覩見者不亦善乎。時須菩提作是念已。承佛威神及自力故。即入四萬諸三昧門。周遍推求彼諸菩薩。為何所在住何威儀。乃至不見行住坐臥。從何所來去何所至。然後出定前至佛所。頭面禮足。白言世尊。世尊記我聲聞人中無諍三昧最為第一。是三昧門我亦已得。如是世尊。我若入定。正使有人具大神力。能以百億四天下為一大鼓。取須彌山為一大槌。於我定時。令一大人住在我前。執彼大槌撾擊大鼓。無暫休廢。乃至經劫。如是鼓聲尚不入耳。何況亂心能令我出。若彼鼓聲能為定患。牽我起者永無是處。世尊。我今所得無諍三昧。弘普若是。我向經歷四萬三昧。周遍推求彼諸菩薩。終不能見。乃至不覩一人暫時往來之相。如是世尊。有諸菩薩摩訶薩輩。念求如是不思議智。為一一眾生。於恒河沙劫。生地獄中備受眾苦。世尊。彼求菩薩道故。雖經眾苦。而不捨離如是甚深不思議智。如是世尊。若我今日漏心未盡。未得解脫。於諸佛法有所未知者。令我當來常在生死。更不捨離彼不思議大妙乘也。於是世尊。讚須菩提言。善哉善哉。誠如汝言。汝以信故作如斯說。令汝此身不取涅槃者。以斯善根。於當來世過恒沙劫。汝當得作轉輪聖王。正法治世。然後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須菩提。今此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數類。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甚多。世尊。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是諸世界所有眾生。成就智慧如舍利弗。解空第一如須菩提。苦行超倫如大迦葉。即令如是諸大聲聞。共盡知見求彼菩薩。若於一劫。若於百劫。若於千劫。乃至無量恒河沙劫。亦不能見。若能見者。無有是處。何以故。須菩提。彼諸菩薩凡所為作。非是一切聲聞辟支佛所行境界。是故二乘終不能見。說此法時。是眾會中八萬四千天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三千世界六種震動。爾時文殊師利。於己住室如是思惟。今此十萬億百千數諸大菩薩。皆已集會。吾當復召諸天大眾。咸令雲集。如是可乎。時文殊師利。既思惟已。即以神力。如意化成八萬四千億那由他妙寶蓮花。大如車輪。純金為莖白銀為葉。勝藏羅網。毘瑠璃寶。是諸花中。皆有化佛及諸菩薩。結加趺坐蓮花臺上。身紫金色。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威德巍巍光明普照。時彼蓮花。上昇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及諸梵天乃至有頂。如是略說遍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百億須彌。百億四天下。欲界天宮。色界天宮。彼化蓮花無不遍至。是諸化處及菩薩眾。出大音聲遍告三千大千世界。而說偈言。 世尊明慧日  希有出世間
 譬如憂曇花  難遇復過是
 釋師子人雄  今者現於世
 班宣深妙法  永拔眾苦源
 諸天雖快樂  誰能保長久
 任業還三塗  復受眾苦毒
 所習諸欲事  貪愛獨增長
 三界本無樂  而愚耽著之
 已獲最上難  所謂諸佛出
 愚癡放逸人  焉覺苦不斷
 汝等當速求  見佛聞正法
 若聖涅槃已  雖悔難可追
 魔網深可怖  汝等為放逸
 既被覉羅已  寧有解脫期
 獨有求佛法  汝為眾生資
 汝等但速求  三十二妙相
 佛能救世間  餘無可依者
 世雄甚希有  大慈難思量
 無量億數劫  所行不可量
 集功德智慧  成就釋師子
 闡揚微妙法  甚深難覺知
 何處有眾生  及我人壽命
 如是破常見  斷已自無餘
 放捨一切相  為眾生說此
 宣明真實際  世間絕心行
 唯彼空無相  無願亦無作
 虛空本無形  不起亦不滅
 無來亦無去  智者之所說
 無盡無所生  本淨無所有
 無相貌可見  無思想能說
 眾生本無生  云何得言死
 寂滅無眾生  眾生在何處
 言音為說法  法不住言音
 亦不可文字  世尊如斯說
 諸處遍推求  不見風水火
 地亦無分別  慧眼之所宣
 色受及與想  行識同虛空
 假言彼五陰  其實無積聚
 眼耳鼻舌身  心意等諸根
 雖說本性空  空亦不可得
 色聲香味觸  及以種種法
 斯由分別生  分別體空寂
 欲界與色界  及彼無色天
 皆說如幻化  虛偽不真實
 如是諸世尊  為眾生說法
 欲求出眾苦  速歸大導師  彼諸化佛。說此偈時。於是三千大千世界。咸得聞之。有九十六億欲色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二萬天子。厭離眾欲。三萬二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萬行菩薩乘諸天子。得無生法忍。爾時彼化如來。所可勸召。無量無邊阿僧祇億那由他百千諸天大眾。於須臾間悉皆雲集。釋迦如來應供正遍覺所。稽首足下。右遶三匝退住一面。以天花香。所謂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及諸花鬘末香塗香。奉散世尊。及餘供養。復以種種天妙樂音。歌詠稱讚滿彼虛空。時大集眾。其數甚多難可稱計。周遍充滿此四天下。無有空地如一杖頭而不遍者。是諸天人具大威德。所散諸花滿四天下。積至于膝。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二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三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之二開實義品第二  爾時大集眾中。有上首天。所謂善住意天子。善寂天子。慚愧天子。與如是等九十六億諸天子俱。一切皆行菩薩之道。咸共往詣文殊師利所。至其門外右遶七匝。遶七匝已。然後雨天曼陀羅花。其所雨花遍覆虛空。高十由旬成花網臺。形如寶塔。時文殊師利持此花臺。供養世尊。供養已。即以神力。令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國土。虛空之中花網遍覆。是花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皆大明盛。復雨天曼陀羅花。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閑雅安詳從精舍出。更以神力。令所居地。自然而有七寶妙座。其座巍巍具足莊嚴。文殊師利斂容整服。昇此寶座。時善住意天子。見文殊師利昇寶座已。即以頂禮文殊師利足。退住一面。一切諸天。亦皆頂禮文殊師利足。爾時文殊師利。如是思惟。誰於今日。堪任與我在世尊前對揚深法。誰為法器。能受如是不思議句。甚難證句。無處所句。無所著句。無戲論句。不可得句。不可說句。甚深句。真實句。無礙句。不可壞句。空句。無相句。無願句。如如句。實際句。法界句。無形貌句。不取句。不捨句。佛句法句僧句。智慧滿足句。三界平等句。一切法無所得句。一切法無生句。師子句。勇猛句。無句句。如斯說已誰聽者乎。於是文殊師利。復更思惟。今此唯有善住意天子。已於過去供養多佛。入深法忍具足辯才。當能與我處世尊前共談實義。爾時文殊師利如是念已。即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汝今已得甚深法忍。又能具足無礙辯才。今當與我詣世尊所。對論如是深妙義乎。時善住意天子。報文殊師利言。大士我如是說。彼若於我無有語言。不為演說。不存諮問。亦無報答。無佛法眾。斷滅三乘。無生死無涅槃。不合不散。不啟不發。不出聲音。除諸文字。如是說者我當共談。文殊師利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我如是說。彼能於我。無聽無聞。無讀無誦。無受不持。不思不念。不取不捨。不覺不知。不聞我言。不為他說。所以者何。諸佛菩提本無文字。無心離心。無有覺悟。雖假名說其名亦空。善住又言。大士。今者且為諸天子說。斯諸天子。於大士說樂欲聽聞。文殊師利言。天子。我終不為樂聽者說。又亦不為聞受者說。所以者何。凡有聽受則為取著。云何取著。所謂我著。人著。眾生著。壽命著。士夫著。以取著故便有聽受。如是聽受。當知彼住三種縛中。何謂三縛。一見我縛。二見眾生縛。三見法縛。天子。若無如是三種見縛。而聽法者。當知彼住三種淨中。何謂三淨。一不見自身。不分別。不思念。不證知。二不見說者。不分別。不思念。不證知。三不見所說。不分別。不思念。不證知。天子。是則名為三種淨也。天子。若有能作如是聽者。是平等聽非不平等。  爾時善住意天子讚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快作斯說。大士。若有能作如是說者。當知即是不退轉說。文殊師利言。且止天子。汝今不應妄想分別菩薩退轉。何以故。若使菩薩有退轉者。彼終不能成等正覺。所以者何。是菩提中無退法故。善住復言。大士。若如是者。當於何處有斯退轉。文殊師利言。天子。當知從貪欲故有退轉。從瞋恚故有退轉。從愚癡故有退轉。從有愛故有退轉。從無明故有退轉。乃至從十二有分生死所生故有退轉。從因故有退轉。從見故有退轉。從名故有退轉。從色故有退轉。從欲界故有退轉。從色界故有退轉。從無色界故有退轉。從聲聞行故有退轉。從辟支佛行故有退轉。從分別故有退轉。從執著故有退轉。從相故有退轉。從取相故有退轉。從斷見故有退轉。從常見故有退轉。從取故有退轉。從捨故有退轉。從我想故有退轉。從眾生想故有退轉。從壽命想故有退轉。從士夫想故有退轉。從福伽羅想故有退轉。從思想故有退轉。從繫縛故有退轉。從顛倒故有退轉。從我見故有退轉。從我見為根本六十二見故有退轉。從諸蓋故有退轉。從諸陰故有退轉。從諸入故有退轉。從諸界故有退轉。從佛想故有退轉。從法想故有退轉。從僧想故有退轉。如是乃至。我當成佛。我當說法。我度眾生。我當破魔。我得智慧。從是諸想故有退轉。如是天子。若能不分別如來十力。不分別四無所畏。不分別十八不共法。不分別一切根力覺道。不分別諸相好。不分別莊嚴佛國。不分別聲聞。不分別菩薩。乃至不分別一切分別退轉者。是名不退轉。  爾時善住意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言。大士。若如是者當於何處得不退轉。文殊師利言。天子當知。從通達佛慧故。得不退轉。從空故不退轉。從無相故不退轉。從無願故不退轉。從如如故不退轉。從法性故不退轉。從實際故不退轉。從平等故不退轉。善住意言。大士。若如是說。一切諸分別無分別。二俱不異。所以者何。皆從思惟分別生故。是故得言彼有退轉。又問如是退轉為有法耶為無法乎。文殊師利言。非有非無如是退轉。善住意言。大士若爾。何處退轉。文殊師利言。若有若無。是虛妄取。是顛倒取。是不如取。彼則不取亦非不取。以是義故。得言退轉。而彼退法不可說有。不可說無。何以故。若有無中有退轉者。彼即為過。所以者何。若有法退轉則墮常邊。無法退轉則墮斷邊。然世尊說不住常中。不住斷中。非斷非常。世尊所說。天子。若彼於先不真實想。而彼證知。則名非斷非常。天子。是為菩薩退轉法門。說是法時。十千天子得無生法忍。  文殊神變品第三  爾時善住意天子。白文殊師利言。大士。今可俱行詣如來所。奉見頂禮諮受未聞。亦因此時如法問難。文殊師利言。天子。汝莫分別取著如來。善住意言。大士。如來何在而言莫著。文殊師利言。即在現前。善住意言。若如是者我何不見文殊師利言。天子。汝今若能一切不見。是則名為真見如來。善住意言。若現前者。云何誡我莫取如來。文殊師利言。天子。汝謂今者現前何有。善住意言。有虛空界。文殊師利言。如是天子。言如來者即虛空界。何以故。諸法平等如虛空故。是故虛空即是如來。如來即是虛空。虛空如來無二無別。天子。以是義故。若人欲求見如來者。當作斯觀。如實真際覺了。是中無有一物可分別者。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復以神力。化作三十二所重閣寶堂。輦軒具足。四面正方。四角有柱。周匝欄楯。寶網交絡。殊特妙好。高顯巍巍。具足莊嚴甚可愛樂。諸堂閣內咸有勝床。眾寶所成天衣覆上。其床各有化菩薩坐。具三十二大人之相。爾時文殊師利。普現如是莊嚴事已。遂更與彼蓮花化佛。并化菩薩。及此寶輦重閣殿堂諸菩薩眾。俱往佛所。繞佛七匝。并亦圍遶比丘眾已。踊在虛空。光明普照眾會道場。四面而住。爾時文殊師利。後善住發。忽然在前。先至佛所。善住意天子反更後到。白言大士。吾發在前。更在後至。仁從何路乃至於斯。文殊師利言。天子。假使供養滿恒河沙諸如來等。稽首為禮。終不見吾往來進止。爾時花臺諸化菩薩。及寶堂中諸菩薩眾。同聲說偈讚嘆如來。 已曾供養過恒河  不可思議諸世尊
 熾然修行求菩提  是故超出天人上
 光明妙色三界雄  牟尼眾相實奇特
 為眾宣說甚深法  無有壽命及人我
 世尊行施持淨戒  忍辱精進具修禪
 智慧清淨三界表  我禮彼岸最勝尊
 其有發意求菩提  則受天人妙供養
 若於深空無疑惑  當紹出世大法王
 過去諸佛等正覺  現在一切兩足尊
 常說如是諸法空  本來無相亦無作
 眾生體性不可得  何有生者及死滅
 本既無來亦無去  一切諸法如虛空
 如彼化人觀眾事  雖復示現而無真
 世尊說法亦如是  斯皆虛誑同幻夢
 恒沙世界滿中寶  持以布施一切人
 若能修忍善說空  如是行施超於彼
 復於恒沙諸劫中  供養諸佛天人上
 奉獻香花及眾具  為求菩提離世間
 得聞如是甚深法  無有眾生及命人
 當知彼得明淨忍  是為供養十方佛
 於無數劫行布施  衣食象馬及眾珍
 當知彼非解脫因  以有我人眾生想
 歸命滅度人中尊  救濟眾生無量數
 諸法皆空本清淨  如是解脫智莊嚴
 諸佛出世甚難值  得聞正法生信難
 人身難得今已獲  善哉佛法汝順行
 已得蠲除斯八難  永絕迫窄處空閑
 於諸正法得信行  應當勇猛發精進
 若聞法已應正思  不可聞聲即取著
 汝等常行阿蘭若  必當速疾成人雄
 近善知識及法師  應速遠離諸惡友
 汝於眾生平等想  慎勿妄起我人心
 常樂多聞持禁戒  捐棄舍宅坐林間
 腐藥治病莫詐善  亦恒乞食受糞衣
 一切有為即無為  等同一相如陽焰
 若了實際見真如  疾成無上菩提道
 當觀五陰猶如幻  內外諸入如空舍
 世尊常說如斯法  法等於彼莫生著
 貪欲瞋恚性自空  愚癡我慢分別起
 彼法已滅今亦無  如是知者得成佛  如是諸化菩薩。說是偈時。彼會眾中二萬二千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五百比丘。漏盡意解心得解脫。三百比丘尼。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七千優婆塞優婆夷。二萬五千諸天子。亦離塵垢法眼清淨。三百菩薩得無生法忍。於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種振動。所謂動。遍動。等遍動。震。遍震。等遍震。涌。遍涌。等遍涌。乃至吼起覺等。亦復如是。  破魔品第四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今此瑞相誰之所為。能令如是三千大千世界大地六種振動。又是寶輦殿堂蓮花座上諸菩薩等。放大光明照斯眾會。演說如是微妙深法。復令如是無量億數諸天子眾皆來集會。復有億數諸菩薩等。亦來集也。  爾時佛告舍利弗。斯乃文殊師利威神之力。故現如是妙莊嚴事。亦令菩薩諸天雲集。所以者何。舍利弗。是文殊師利與善住意天子。將諸大眾欲來我所。請問如是。破散諸魔三昧法門。具足成就不思議甚深佛法故。時舍利弗復白佛言。世尊。若如是者。何因緣故我觀此眾。竟不見彼文殊師利。佛告舍利弗。汝宜且待。今文殊師利。已與一切魔王一切魔眾一切魔宮。作大衰耗。所為神變極妙莊嚴。將至我所。汝當自見。於是文殊師利。即入破散諸魔三昧。三昧力故。即時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魔宮。朽故暗冥若將毀壞。其變已現無復威光。令一切魔不樂其所。各自見身。惛耄羸瘠柱杖而行。諸天女輩變成老母。一切眾魔見是事故。心大憂愁身毛皆竪。惶怖思念是何變怪。令吾內外不祥若斯。將無死沒時至。果報離散耶。為是世間將壞劫災事乎。彼諸魔眾如是念時。文殊師利復以神力。即現百億天子住在魔前。告魔眾曰。汝勿憂懼。此非汝災亦非劫盡。所以者何。今此適有住不退轉菩薩大士。名文殊師利有大威神道德超世。即時正入破散諸魔三昧法門。以彼大士三昧威神。其事若此。非有他也。諸化天子說是語時。一切魔王及諸魔眾。聞諸化天說文殊師利大士名號。更增惶恐戰悼不安。一切魔宮皆大震動。時諸魔王。答化天曰。唯願仁慈救我危厄。諸化天子復語魔言。勿怖勿怖。汝等今宜速疾往詣釋迦牟尼佛世尊所。所以者何。彼佛如來有大慈悲。若諸眾生憂恐煎迫。但往歸依。皆蒙安樂除諸憂苦。時諸化天如是語已。即於其處忽然不現。爾時一切魔王及諸魔眾。聞化天教莫不歡欣。皆共同心。於須臾頃羸弊柱杖。皆來住於釋迦牟尼佛前。同聲白言。大德世尊。願見救護願見救護。免茲變怪困苦大厄。世尊。我等寧受百千萬億諸佛名號。不願聞彼文殊師利一菩薩名。何以故。我即聞是文殊師利菩薩名時。便大驚恐。若喪自身。  爾時世尊告諸魔言。波旬。汝今何忽發如是言。所以者何。是文殊大士。凡所開導利益眾生。億百千佛昔所未作。今亦不作當亦不作。唯此文殊師利去來現在。常為眾生建斯大事。眾生熟已置解脫中。是故汝等雖復聞彼百千佛名。不生苦惱亦無驚怖。云何而言。我今忽聞一文殊師利名。皆大驚恐。時彼魔眾。白言世尊。我誠慚恥。此弊老身加以惶懼。發斯言耳。世尊。我等從今歸依正覺唯願哀愍復我本形。佛告之曰。且待須臾。文殊師利亦既來已。自除汝恥。於是文殊師利從三昧起。遂與無量百千天眾。復與無量百千諸大菩薩摩訶薩等。及無量百千諸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前後圍遶。復作無量百千微妙樂音。復雨如是無量妙花。所謂優鉢羅花。鉢頭摩花。拘物頭花。分陀利花。具大莊嚴。有大神通威德無極。俱來佛所。頭面禮敬右遶三匝。退住一面。  爾時世尊。告文殊師利言。文殊師利。汝入如是破散諸魔三昧耶。文殊師利。白言世尊。唯然已入。佛言文殊師利。汝從何佛聞是三昧。修經幾時而得成滿。文殊師利言。世尊。我本未發菩提心時。從佛得聞如是三昧。又問文殊師利。彼佛世尊名號何等。說是三昧令汝得聞。文殊師利。白言世尊。我憶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曼陀羅花香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世時。宣說如是破散諸魔三昧。我於彼時初得聽聞。佛告文殊師利。如是三昧云何修得。文殊師利。白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具足成就二十種法。則能得是破魔三昧。何等二十。所謂一者訶毀貪欲破壞貪心。二者訶毀瞋怒破壞瞋心。三者訶毀愚癡破壞癡心。四者訶毀嫉妬破壞妬心。五者訶毀憍慢破壞慢心。六者訶毀諸蓋破壞蓋心。七者訶毀熱惱破壞惱心。八者訶毀想念破壞想心。九者訶毀諸見破壞見心。十者呵毀分別破分別心。十一呵毀取事破壞取心。十二訶毀執著破壞執心。十三訶毀諸相破壞相心。十四訶毀有法破壞有心。十五呵毀常法破壞常心。十六訶毀斷法破壞斷心。十七訶毀諸陰破壞陰心。十八訶毀諸入破壞入心。十九訶毀諸界破壞界心。二十訶毀三界壞三界心。世尊。是為菩薩摩訶薩具二十法。畢竟成就如是三昧。世尊。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具足修行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建立心行清淨調柔。二者心性淳直無諸諂曲。三者心無攀緣入深法忍。四者外內所有一切能施。是為菩薩摩訶薩。具足四法成就三昧。世尊。菩薩摩訶薩復有四法。能得三昧。何等為四。一者畢竟深心。二者成就實語。三者常樂空閑。四者不取諸相。是為菩薩具足四法成就三昧。復有四法。菩薩成就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親近善友。二者常知止足。三者獨坐思惟。四者不樂諠猥。是為菩薩具足四法成就三昧。復有四法。菩薩成就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不破壞戒。二者不缺犯戒。三者無所依戒。四者不望報戒。是為菩薩具足四法成就三昧。復有四法。菩薩成就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捨聲聞心。二者離緣覺心。三者住菩薩忍。四者不捨眾生。是為菩薩具足四法成就三昧。復有四法。菩薩成就得是三昧。何等為四。一者修空捨我。二者無相離相。三者無願除願。四者捨諸所有。是為菩薩具足四法能得三昧。世尊。時彼曼陀羅花香如來應供正遍覺。說此破散諸魔法門。我從彼佛聞已初修。次復有佛。號一切寶電蔽日月光如來應供正遍覺。我時於彼具足成就。彼佛世尊說此法門時。彼眾會中十千菩薩。皆得成就此三昧門。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希有世尊。今此文殊師利。乃能久遠成就如是降魔三昧。三昧力故。能令波旬及諸魔眾。髮白老耄形志俱衰。一至斯也。佛告舍利弗。於意云何。汝今言此文殊師利。獨是三千大千世界。變此眾魔如斯老耄耶。舍利弗。汝今不應作如是見。所以者何。舍利弗。今者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所有諸魔。一切皆悉如是變壞。盡是文殊師利威力所為。於是世尊告文殊師利言。文殊師利。汝今當且攝汝神力。令彼眾魔得復本形。爾時文殊師利受佛教已。告諸魔曰。眾仁者實為厭患此身儀耶。諸魔報曰唯然大士。文殊師利言。若如是者。汝今亦當厭患貪欲。勿著三界。諸魔報曰。善哉大士。敬聞嘉誨豈敢有違。唯願少假威神除此慚苦。文殊師利遂攝神力。令一切魔復彼天形。莊嚴如故。爾時文殊師利。告諸魔言。波旬。汝所有眼。何者為眼。何者眼想。如是何處是眼。著是眼相。是眼攀緣。是眼障礙。是眼思。是眼我。是眼依止。是眼喜樂。是眼戲論。是眼我所。是眼護。是眼念。是眼取。是眼捨。是眼分別。是眼思量。是眼成就。是眼生。是眼滅。乃至是眼來去。如是等法。為汝境界魔業障礙。如眼乃至身意亦如是。又如色乃至觸法。為汝境界魔業障礙。亦復如是。汝等皆應如實了知。復次波旬。汝所有眼。即為非眼。亦為無眼。為無眼想。無眼著。無眼相。無眼攀緣。無眼障礙。無眼思。無眼我。無眼依止。無眼愛。無眼戲論。無眼我所。無眼護。無眼念。無眼取。無眼捨。無眼分別。無眼思量。無眼決定。無眼生。無眼滅。無眼去。無眼來。如是等法非汝境界。汝於是中不能為主。無法無力。不得自在。亦無取著。如眼乃至身意亦如是。又如色乃至觸法亦如是。汝等皆應如實了知。文殊師利說是法時。眾中一萬魔王波旬。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八萬四千諸魔眷屬。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菩薩身行品第五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我等願請文殊師利。令我覩見彼諸菩薩摩訶薩等。所以者何。世尊。斯諸大士難可值遇。爾時世尊即告文殊師利言。汝應當知。今此大眾咸皆渴仰。思願覩見十方所有諸來菩薩摩訶薩身。今正是時。汝應顯現。於是文殊師利蒙聖教已。即便告彼法輪菩薩。月光菩薩。除魔菩薩。妙音菩薩。離垢菩薩。寂滅菩薩。選擇菩薩。法王吼菩薩。如是等無量菩薩摩訶薩言。諸大士。汝等今宜各於宮殿自顯其身。分明現汝本國形狀也。文殊師利發斯語已。於是諸菩薩眾從三昧起。各現本身令諸大眾一切咸見。或有菩薩。其身高大若須彌山王。或有菩薩。身大八萬四千由旬。或有身大百千由旬。或九十千。乃至五十四十三十二十千者。或有身大十千由旬。乃至或有五千四千三千二千者。或有身大一千由旬。乃至或有五百四百三百二百者。或有身大一百由旬。乃至或有五十四十三十二十者。或有身大十由旬者。乃至或有五四三二一由旬者。如是乃至或有菩薩。身量大小長短寬狹。如此娑婆世界人身無異。當爾之時。此三千大千世界。大眾充滿。無有空處如杖頭許。其中所有諸大菩薩摩訶薩眾。一切多是功德巍巍。智慧深遠。具足威力成就神通。放大光明。遍照十方無量百千諸佛世界。乃至一切大威德天。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大小諸王皆悉充滿。爾時文殊師利從座而起。整理衣服。偏袒右髆。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於今者。欲少諮問如來應供正遍覺所有心疑。未審世尊。見垂聽不。佛告文殊師利。如來應供正遍覺。恣汝所問。當為汝釋決汝所疑。令汝心喜。文殊師利言。唯然世尊。願為宣說我當聽受。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言菩薩者義何謂也。  佛告文殊師利。汝問云何為菩薩。菩薩有何義者。以能覺了一切法故。名為菩薩摩訶薩也。文殊師利。彼一切法菩薩覺者。所謂言說。文殊師利。菩薩云何覺一切法。所謂覺眼覺耳覺鼻覺舌覺身覺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覺眼覺耳。乃至覺意。文殊師利。所謂菩薩覺彼眼法本性空故。如是覺已。終不生念我能覺知。如是覺耳乃至覺意。皆本性空。如是覺已。亦不生念我能覺知。菩薩如是覺眼等已。復覺彼色本性自空。如是覺已。亦不分別我能覺知。如是覺聲乃至覺法。皆本性空。亦不分別我能覺知。是為菩薩覺一切法也。復次文殊師利。云何菩薩覺彼五陰。所謂菩薩觀見陰體本性自空。如斯覺故觀無相。如斯覺故觀無願。如斯覺故觀無欲。如斯覺故觀寂靜。如斯覺故觀遠離。如斯覺故觀無所有。如斯覺故觀無實。如斯覺故觀無動。如斯覺故觀無生。如斯覺故觀無來。如斯覺故觀無去。如斯覺故觀無真。如斯覺故觀無主。如斯覺故觀無證。如斯覺故觀無知。如斯覺故觀無見。如斯覺故觀無人。如斯覺故觀無想。如斯覺故觀不可說。如斯覺故。覺但有名。如斯覺故觀無我。如斯覺故觀分別起。如斯覺故觀從緣生。如斯覺故觀如幻。如斯覺故觀如化。如斯覺故觀如夢。如斯覺故觀如鏡像。如斯覺故觀如聲響。如斯覺故觀如芭蕉。如斯覺故觀不久住。如斯覺故觀不牢固。如斯覺故觀虛妄。如斯覺故觀無物。如斯覺故。是為菩薩覺一切。  法復次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摩訶薩覺貪恚癡。所謂覺彼貪欲因分別起故。覺彼瞋恚因分別起故。覺彼愚癡因分別起故。而亦覺彼分別。空無所有。無物無戲論。不可說不可證故。是為菩薩覺一切法。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摩訶薩覺於三界。所謂覺彼欲界無我人故。覺彼色界無所作故。覺無色界空無有故。覺彼三界皆遠離故。是為菩薩覺一切法。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摩訶薩覺眾生行。所謂覺是眾生貪欲行故。覺是眾生瞋恚行故。覺是眾生愚癡行故。覺是眾生等分行故。如是覺已。如是證知。如是為說。如是教化眾生。如是令得解脫。是為菩薩覺一切法。  復次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摩訶薩覺一切眾生。所謂覺一切眾生但有其名。離彼名已無別眾生。是故一切眾生即一眾生。彼一眾生即一切眾生。如是眾生即非眾生。若能如是無分別者。是為菩薩摩訶薩覺一切法。又復云何。覺一切法。能如是覺菩薩道故。是為菩薩摩訶薩覺一切法。爾時世尊。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覺眼及與耳  自體常空寂
 不言我能覺  是名為菩薩
 觀鼻及與舌  本性無所有
 不分別我覺  是名為菩薩
 智慧觀察身  亦覺意自然
 覺已為他說  是名為菩薩
 色聲香味觸  意所樂諸塵
 覺知本性空  是名為菩薩
 覺色及受想  諸行與識心
 一切斯同幻  是名為菩薩
 五陰聚如夢  覺彼無一相
 不分別我知  是名為菩薩
 不生亦不出  無作復無言
 如是說唯名  彼名亦非物
 覺貪欲瞋恚  斯由分別起
 彼分別無體  畢竟終自空
 癡亦分別生  分別因緣生
 緣此生諸見  諸見不可得
 覺察三界空  一切無真實
 於彼不可動  故名為菩薩
 欲界不成就  皆緣分別起
 色有無色有  一切不牢固
 眾生之所行  智者悉明了
 貪欲與瞋恚  及彼愚癡等
 一切諸眾生  即彼一眾生
 智者無所覺  不念彼眾生
 諸法之所起  悉因顛倒生
 覺彼顛倒者  知顛倒真相
 智慧甚微妙  不取諸音聲
 覺已無所著  故名為菩薩
 能捨己肉身  終亦無依止
 如是覺真實  乃名為菩薩
 至持戒彼岸  亦不念彼岸
 覺戒行法如  無生亦無盡
 慈心遍眾生  不得眾生相
 覺彼眾生際  但以假言宣
 勇猛大精進  深心厭有為
 見三界空虛  證無上等覺
 常入微妙禪  無著無所依
 無住無攀緣  智者定如是
 能以利智刀  斷除諸見縛
 觀察法界性  無割亦無傷
 若人真覺了  一切法如實
 應時利眾生  乃名為菩薩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三
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0310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四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善住意天子會第三十六之三破菩薩相品第六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摩訶薩初發心者。以何義故名初發心。佛告文殊師利。若有菩薩。等觀三界一切想生。如是得言最初發心。文殊師利。是名菩薩初發心也。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如我所解佛說義者。若有菩薩。貪欲心生是初發心。瞋恚心生是初發心。愚癡心生是初發心。世尊。所說將無謂是為初發心。爾時善住意天子問文殊師利言。大士。若諸菩薩。起貪恚癡名初發心者。所有一切具縛凡夫。皆即名為發心菩薩。所以者何。彼諸凡夫從昔至今。常發如是貪恚癡等三毒心故。文殊師利語善住意言。天子。汝言一切凡夫從昔已來常能發是三毒心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一切凡夫心力羸劣。不能發起是貪恚癡。唯有諸佛世尊。一切阿羅漢辟支佛。不退轉地諸菩薩等。乃能發是貪恚癡耳。是故凡夫不能得發。善住意言。大士。仁今何故作如斯說。令此會眾不識不知陷諸疑網。深可怖畏。  爾時文殊師利語善住意言。天子。於意云何。如彼飛鳥往來空中。彼鳥足跡在虛空中。有發行乎無發行也。善住意言。非無發行。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天子。以是義故。我作此說。若有能發貪欲恚癡。唯彼諸佛聲聞緣覺不退菩薩。乃能發耳。天子當知。無有依處是名為發。無有取著是名為發。既無依處。又無取著。是即無句斯謂為發。是無分別句斯謂為發。是不可生句斯謂為發。是不實句斯謂為發。是非物句斯謂為發。是不來句斯謂為發。是不去句斯謂為發。是無生句斯謂為發。是無攀緣句斯謂為發。是無證句斯謂為發。是不諍句斯謂為發。是不思句斯謂為發。是不壞句斯謂為發。是無言句斯謂為發。是不破句斯謂為發。是無字句斯謂為發。是無執句斯謂為發。是無住句斯謂為發。是不取句斯謂為發。是不捨句斯謂為發。是不拔句斯謂為發。天子當知。是為菩薩初發心也。天子。發心菩薩。若於如是一切諸法。不愛著。不思想。不見不知。不聞不識。不取不捨。不生不滅。是則名為真發心也。天子。是菩薩摩訶薩。若能依止如是法界。如是平等。如是實際。如是方便。則彼貪欲瞋恚愚癡等發。又若決能如是依止。則彼眼耳及意等發。則彼色取乃至識取等發。如是則一切諸見發。無明有愛發。乃至十二因緣有分發。五欲眾事發。愛著三界發。我見發。我所見發。我見為根本。六十二見發。佛想發。法想發。僧想發。自想發。他想發。地想發。水想發。火想發。風想發。空想發。識想發。四顛倒發。四識住發。五蓋發。八邪發。九惱發。十惡業道發。天子當知。我今舉要言之。一切分別。一切分別處。一切語言。一切諸相。一切進趣。一切希求。一切取著。一切思想。一切意念。一切障礙。菩薩皆當發。汝應如實知。天子。以是義故。汝今若能於此諸法。不愛著不思想者。是則名為真實發也。爾時世尊讚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今乃能為諸菩薩。具宣如是初發心義。文殊師利。汝於往昔。已曾供養無量無邊過恒沙數諸佛世尊。能說斯耳。  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今此文殊師利。所說菩薩最初發心。及獲無生法忍。先後二事平等無差耶。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舍利弗。昔然燈世尊。授我記言。摩那婆。汝於未來過阿僧祇劫。當得成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覺。舍利弗。我於彼時。亦不離此心得無生忍。如是舍利弗。汝當知彼一切菩薩初發心義。如文殊師利所言。無有異也。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皆是初發。何以故。如世尊說。一切初發皆是不發。其不發者。即是菩薩最初發心。說是法時。二萬三千菩薩。證無生忍。五千比丘。於諸法中漏盡解脫。六十億諸天子。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爾時尊者大迦葉白佛言。世尊。今此文殊師利。乃更為斯能作難作。宣說如是甚深法門。令諸眾生多所利益。文殊師利謂迦葉言。大德迦葉。我實不為難作之事。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無所作。亦復無有已作今作當作。唯大迦葉。我於諸法。非作不作。其義亦爾。又大迦葉。我於眾生。無有度脫。亦無繫縛。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無所有故。迦葉。云何於世尊前。發如是言能作難作。又大迦葉。我無所作。慎勿言我能作難作。又大迦葉。我實不作。非獨我不作。如來亦不作。辟支佛亦不作。阿羅漢亦不作。又大迦葉有何等人。能作難作。若欲正言能作難作。但彼一切嬰兒凡夫。如斯說者是名善說。所以者何。如諸如來。皆悉無有已得今得當得。乃至一切聲聞辟支佛。亦無所得。唯彼凡夫一切皆得。時大迦葉。復白文殊師利言。大士。一切諸佛不得何等。文殊師利言。一切諸佛不得我。不得福伽羅。不得眾生。不得壽命。不得士夫。不得斷。不得常。不得諸陰。不得諸入。不得諸界。不得諸名色。不得欲界。不得色界。不得無色界。不得分別。不得思惟。不得念處。不得因生。不得顛倒。不得貪恚癡。不得此世。不得彼世。不得我。不得我所。乃至不得一切諸法。大德迦葉。如是一切諸法次第不得。亦復不失。不縛不解。不取不捨。不近不遠。是故迦葉。應當覺了如是法門。若諸佛世尊皆不得者。則彼等非法無聞。凡夫一切斯得。是故凡夫能作難作。非諸佛作。非辟支佛作。非阿羅漢作。是乃名為凡夫作也。迦葉復問作何等也。文殊師利言。作斷作常。作染著作依止。作憶念作取捨乃至作彼一切戲論。分別隨順高下等事。是故大德迦葉。如是諸法。諸佛世尊。皆無所作。無有已作今作當作。唯彼凡夫能作難作。  爾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所言無生忍者。云何名為無生忍也。世尊。復以何義。而更名為法無生忍。菩薩云何得斯忍法。佛告文殊師利言。實無有人於生法中得無生忍。所言得者。但有語言名字。何以故。以無生法不可得故。離攀緣故。不得法忍。得無所得無得無失。是故言得無生法忍。復次文殊師利。彼無生法忍者。所謂一切法無生如是忍故。一切法無來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去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我如是忍故。一切法無主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取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捨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所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實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等等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比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染如虛空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破壞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斷如是忍故。一切法無垢如是忍故。一切法無淨如是忍故。一切法空如是忍故。一切法無相如是忍故。一切法無願如是忍故。一切法離貪恚癡如是忍故。一切法如如如是忍故。一切法法性如是忍故。一切法實際如是忍故。如是一切法。無分別。無相應。無憶念。無戲論。無思惟。無作無力。羸劣虛誑。如幻如夢。如響如影。如鏡像如芭蕉。如聚沫如水泡。如是忍故。所可忍者。亦無可忍。非法非非法。但以名字說斯法耳。然彼名字亦不可得。本性自離如是言忍。信解樂入。無惑無疑。無驚無怖。無動無沒。遍滿身已。正受而行。不得其身。亦無住處。文殊師利。是為菩薩摩訶薩於諸法中得無生忍。乃至不行一切想故。  爾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所謂忍者。云何為忍。乃至不為境界所壞。故名為忍。時彼善住意天子。問文殊師利言。大士何等不為境界所壞。文殊師利言。天子。所謂眼何法壞眼。謂彼善色惡色是能壞眼如色壞眼。彼聲壞耳。乃至法壞意亦如是。天子。若菩薩眼見色。不取相不耽好。不分別不思惟。不愛不厭。知本性空。無有念想。不為眾色之所傷敗。乃至意法亦如是。天子。若其六情。無著無縛無壞無傷。如是菩薩住於法忍。住法忍故。於一切法無所分別。無生不生。無漏不漏。無善不善。無為不為。不念世法及出世法。不分別不思惟。是則名為無生法忍。說此法時。有六萬三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善住意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言。大士云何。菩薩摩訶薩發起勝行。超越轉增入諸地也。文殊師利言。天子。誰於其間能發勝行。而言諸地有超轉者。善住意言。大士。仁豈不知諸菩薩等所行殊勝彼彼轉增。乃至超越能滿十地乎。文殊師利語善住意言。不然天子。我聞佛說一切諸法猶如幻化。汝不信耶。善住意言。大士。世尊誠言誰敢不信。文殊師利言。天子。如彼幻人及幻。豈有勝行超越轉入。乃至具足十地耶。善住意言。不也大士。文殊師利言。如是天子。若使幻人及幻能有超行轉入者。則吾等亦當如是超越轉入。何以故。如世尊說。一切諸法皆如幻化故無轉入。天子。是故若說諸地有轉入者。即非轉入。我亦不言地有轉入。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無轉入故。是故法於法中不得轉入。所謂色於受中不得轉入。受於色中不得轉入。想於行中不得轉入。行於想中不得轉入。識於色中不得轉入。色於識中不得轉入。天子。如是乃至於一切法。皆應如是作四句說。  又眼不於耳中轉入。耳不於眼中轉入。鼻不於舌中轉入。舌不於鼻中轉入。身不於意中轉入。意不於身中轉入。所以者何。一切諸法。其性各異。行自境界。頑癡無知。無有覺識。亦如草木牆壁瓦石。如鏡中像。如幻如化。不可證觸。一相無相。以是義故。一切諸法無有超轉。不出不入。無去無來。天子當知。若諸菩薩。如是解知彼一切法無超轉者。不復更有諸地分別。亦無入道。無有捨地。亦無退轉。於彼菩提超轉之中。無有失滅。何以故。若人見彼陰界諸入是真實者。彼無超轉。所以者何。以一切法性本淨故。天子。是名菩薩超越道地。天子。譬如幻師化作十重輦輿宮閣。即令化人居處其內。天子。於意云何。彼人宮閣有定所不。善住意言。無也大士。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天子。見菩薩地有超轉者。其事若此。  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一  爾時善住意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言。大士。或時有人至大士所求出家者。大士爾時當云何答。云何為說出家度法。云何授戒及教持戒。文殊師利言。天子。若其有人。來至我所求出家者。我當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不應發出家心。汝若不發出家心者。我當教汝真出家法。所以者何。天子若求出家。則求欲界。亦求色界。求無色界。復求世間五欲之樂。及求未來果報諸事。若善男子有所求者。彼不證法。不證法故彼則見心。是故天子。若無所取。彼為證法。以證法故則不見心。不見心故則不出家。不出家故則無出家心。無出家心故彼則不發。以不發故則無有生。以無生故彼則盡苦。以盡苦故則畢竟盡。畢竟盡故彼則無盡。以無盡故則不可盡。不可盡者。則是虛空。天子。我時於彼善男子所。作如是教。復次天子。若復有人。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復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莫發出家之心。所以者何。彼心無生不可得發。汝莫為異而保此心。復次天子。若更有人。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復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若不斷除鬚髮。如是汝則真實出家。  爾時善住意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言。大士。以何義故作如斯說。文殊師利言。天子。世尊說法無所斷除。善住意復問言。何等不斷亦復不除。文殊師利言。天子色法不斷亦不除。受想行識。不斷亦不除。天子。若復有人作如是念。我除鬚髮乃為出家。當知彼人則住我相。住我相故則不見平等。又見我故則見眾生。見眾生故則見鬚髮。見鬚髮故生剃除想。天子。彼若不見有我相者。則不見他相。無他相故則無我慢。無我慢故則無吾我。無吾我故則無分別。無分別故則無動搖。無動搖故則無戲論。無戲論故則無取捨。無取捨故無作不作。無斷不斷。無離無合。無減無增。無集無散。無思無念。無說無言。如是則名安住真實。善住意言。大士。實義云何。文殊師利言。天子。所言實者即是虛空。如是虛空得名為實。無起無盡。無減無增。以是故言虛空為實。性空為實。如如為實。法界為實。實際為實。如是實者。則亦不實。何以故。以彼實中不可得故。名為不實。  爾時文殊師利語善住意言。天子。若復有人。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當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取著彼袈裟衣者。吾則以汝為真出家。善住意言。大士。以何義故復如斯說。文殊師利言。天子。諸佛世尊無有取法。凡所宣說不為取著。善住意言。不取何等。文殊師利言。天子。謂不取色若常無常。乃至不取識若常無常。不取眼若常無常。乃至不取意若常無常。不取色乃至不取法。不取貪欲不取瞋恚。不取愚癡不取顛倒。天子。如是乃至一切諸法。皆悉不取而亦不捨。不合不離。天子。若取袈裟。當知彼即大有見相。天子。是故我說不以取著袈裟。而得清淨及得解脫。所以者何。天子。諸佛世尊。大菩提處無有袈裟。善住意言。大士。何法是袈裟。文殊師利言。天子。汝問何法為袈裟者。貪欲是袈裟。瞋恚是袈裟。愚癡是袈裟。因是袈裟。諸見是袈裟。名色是袈裟。妄想是袈裟。執著是袈裟。取相是袈裟。語言是袈裟。如是乃至戲論一切諸法。皆是袈裟。若知諸法無善不善。無思無念。是名無袈裟。若無袈裟則無所有。若無所有則無垢濁。若無垢濁則無障礙。無障礙故亦無有作。是謂思量。善住意言。大士。所言思量。思量者。以何義故名曰思量。文殊師利言。天子。彼思量者。於法平等無有增減。無作不作故言思量。天子。若能於法不作增減。如世尊說。不應復起想念分別。故言思量。善住意言。何等名為不作增減。文殊師利言。天子。過於平等。過平等已。法不可得。所謂過去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彼法非如。無增減作。無吾我作。無有人作。無眾生作。無壽命作。無有斷作。無有常作。無有分別陰入界作。無有分別佛法僧作。亦無有念是持戒作。是破戒作。是煩惱作。是清淨作。是得果作。是須陀洹作。是斯陀含作。是阿那含作。是阿羅漢作。是辟支佛作。乃至此是空作。是無相作。是無願作。是明解脫作。是離欲作。如是天子。此皆為彼無聞凡夫。思量分別說斯法耳。汝應當知。此是最下癡人。求欲得法妄想取著。是故如來為斷彼著。而演說是思量分別作不作事。  於是善住意天子讚文殊師利言。善哉大士。快說如是甚深法門。爾時世尊亦復讚可。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今乃能作如是說。爾時文殊師利復語善住意言。天子。若復有人來詣我所求出家者。我當教彼作如是言。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受具戒。如是則名真出家也。善住意言。大士。以何義故。作如是語。文殊師利言。天子。如世尊說。唯有二種受具戒法。何等為二。一受正平等戒。二受邪不等戒。是中何者邪不等戒。謂墮我見墮人見墮眾生見。墮壽命見墮士夫見。墮斷見墮常見。墮邪見墮憍慢。墮貪欲墮瞋恚墮愚癡。墮欲界墮色界墮無色界。墮取著分別。天子。是為略說。墮於一切不善法中。墮逐惡知識。妄取一切法。墮不知出要解脫之處。天子當知。是名受邪不等戒也。天子。是處何者是受正平等戒。謂空是平等。無相是平等。無願是平等。天子。若能如是入三解脫門。如實覺知。不分別不思念。於一切法無有退轉。天子。是名受正平等戒也。復次天子。若貪欲發。若瞋恚發。若愚癡發。若愛無明發。我見發。我見為根本。六十二見發。三邪行發。四顛倒發。乃至八邪九惱十不善業道等發。故名受正戒也。天子。譬如一切種子草木樹林。皆依大地而得生長。其地平等無心念作。如是天子。若佛法中正受戒故。具足成就。天子。譬如一切草木種子。依大地住而得增長。天子。當應如是具受正戒。所以者何。住於戒故道法增長。如彼種子戒亦復然。又如種子增長得名成就。如是住於戒故。所有一切助菩提分法。出生增長得名成就。天子。是為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一切聲聞受正戒也。所謂入彼三解脫門一切戲論語言滅處。天子當知。若能如是受具戒者。是名受正非不正也。爾時文殊師利復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我今更於如是出家如是受具。如是教曰。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持禁戒。如是則為真實持也。善住意言。大士。以何義故作如斯說。文殊師利言。天子。一切諸法悉無所取。故無可持。云何此戒而獨有持。天子。戒若可持則持三界。天子。於汝意者以何為戒。善住意言。大士。若能具足波羅提木叉者。是名為戒。文殊師利言。天子。云何名為波羅提木叉。善住意言。大士。所謂持身及以口意三業具足。是則名為波羅提木叉也。文殊師利言。天子。於意云何。今是現前。何處有是身業可作。如是過去未來亦無有作。彼皆無作。無有像貌可得言有。或青或黃或赤或白及頗梨色耶。善住意言。不也大士。文殊師利言。天子。彼名何等云何而說。善住意言。彼名無為實不可說。如是乃至意作亦然。文殊師利言。天子。於意云何。彼無為者可作有為乎。善住意言。不也大士。文殊師利言。天子。以是義故我如斯說。彼若不持名真持戒。天子。若言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者。為學實際。當如是知。無所持故言增上戒學。無所知故言增上心學。無所見故言增上慧學。如是心不分別故。不憶念故。不生殊異故。名最上心學。如心學戒慧亦爾。天子。若不得心則不念戒。若不念戒則不思慧。若不思慧。則無復起一切疑惑。既無疑惑則不持戒。若不持戒。是則名為真持戒也。天子當知。彼持戒者則無所欲。無所欲故則無退還。無退還故彼則清淨。彼清淨故則得解脫。彼解脫故則得精進。彼精進故則無有漏。彼無漏故則住正行。住正行故則無像貌。無像貌故即是虛空。何以故。以彼虛空無形相故。是故天子。若有人能如是學者。則為不學。彼無學故則為真學。於何處學謂無處學。云何無處。謂空平等。天子若能正住空平等者。是則名為真住戒學。  爾時文殊師利復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若人能作如是出家如是受具。我復教彼如是言曰。諸善男子。汝今若能受彼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篤信檀越供養眾具。而能於中不起分別不念報恩。是乃名為清淨持戒。善住意言。大士。以何義故作如斯說。文殊師利言。天子。所謂若人取彼施者受者財物三事故。是為報恩。又若見彼是為報恩。若思惟彼是為報恩。若分別彼是為報恩。天子。若不見彼不取彼。不思惟彼不分別彼者。有何可報。何以故。以從本來畢竟清淨。如是報故。天子彼若取若見。若思惟若分別及念報者。是謂凡夫。非阿羅漢。所以者何。是諸凡夫。於一切時常行取著。思量分別此受彼與。彼垢此淨。以是分別故有報恩。云何報恩。謂諸凡夫。於生死有取後生身。是故於彼欲行報恩。天子。諸阿羅漢不受後有。畢竟不見。不思量不分別。無有此彼。更不受身。當於何處而報恩也。天子。若受彼施當行三淨然後乃受。何謂三淨。一不見己身即無施者。二不見他人即無受者。三不見財物即無施事。天子。如是三淨則畢竟淨。如斯淨已復何用報。天子。以是義故我如是說。若受三千大千世界篤信檀越一切眾具。不分別不念報者。是名世間真勝福田。是真出家。是淨持戒。  爾時文殊師利復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我與彼人如是出家。如是戒已。當復教言。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行阿蘭拏。不在聚落。不處近不住遠。不獨坐不眾居。不多言不杜默。不乞食不受請。不事糞掃衣不受他衣鉢。不多貪不少欲。不多求不知足。不樹下不露地。不服腐爛藥不受肉與蘇。善男子。汝若能於一切頭陀不起分別。如是行者。則名具足行頭陀也。何以故。若以憶念分別行者。即是我慢心見諸相。天子。若如是行則如是念。我受糞掃衣。我行乞食。我住樹下。我坐露地。我行阿蘭拏。我服腐爛藥。我少欲。我知足。我行頭陀。天子。若正行者不生如是念。所以者何。為彼無有一切分別故。彼於爾時尚不見我。況當計有頭陀功德。若見有者無有是處。天子。是故若有如是行頭陀。不憶念不分別。我則說為真頭陀也。何以故。天子若斯人者。拂去貪欲。拂去瞋恚。拂去愚癡。拂去三界。拂去五陰。拂去十二入。拂去十八界。如是我說為真頭陀。何以故。以彼頭陀。不取不捨。不思不念。不修不行。非法非非法。是故我說真頭陀也。  爾時文殊師利復語善住意天子言。天子。我與彼人如是出家。如是行已。當復教言。諸善男子。汝今若能不觀四聖諦。不修四念處。不修四正勤。不修四如意足。不修五根。不修五力。不修七覺分。不修八聖道。不修三十七助菩提法。莫證三解脫門。何以故。天子。彼聖諦者入無生相。不可念知不可修證。所以者何。彼無生中云何言證。天子。是故我言夫念處者。非念非思。一切諸法故言念處。天子。若比丘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無色界。故言比丘。不住四念處。思修四念處。云何思修如彼。不思不修故言思修。如是次第。乃至三十七種助菩提法。應如是知。天子。若彼禪行比丘。於一切法悉無所得。無所得故不思念。不分別。不修不證。何以故。天子。彼諸法但有名。如三十七助菩提法。彼雖有名而不可得。唯以分別因緣故生。一相無相。以如是名故如是說。其說亦無。故彼雖復名字證知。終不可得。是則名為如實覺知三十七種助菩提法。時彼善住意天子。復白文殊師利言。大士。所言禪行比丘。何等名為禪行比丘耶。文殊師利言。天子。若彼比丘。於一切法但取一行。極隨順者。所謂無生。是為禪行。又復無有少法可取。是為禪行。又不取何法。所謂不取此世彼世。不取三界。乃至不取一切諸法。如是平等。是為禪行。天子。如禪行者。乃至無有一法相應。無合無散。是為禪行。  爾時彼會大眾。多有無量百千眾生。咸有疑心。今此文殊師利。所說如是。云何得與聖說相應。所以者何。世尊恒說。若人能入三解脫門。名為涅槃。又如佛說。若有修行三十七種助菩提法。便證涅槃。然而今者。文殊師利。更如是說不應修。是助菩提行。亦莫入彼三解脫門。將非文殊師利虛妄說耶。於是文殊師利知諸比丘及以眾會咸皆有疑。即語尊者舍利弗言。大德。汝於今者。最可證信世尊記。汝智慧第一。大德。汝於何時證離欲法。且當證法時。豈不見四諦耶。舍利弗言不也。豈不修三十七助菩提分法耶。曰不也。豈不入三解脫門耶。曰不也。大士。我於爾時乃至無有一法可見可除可修可證可選擇者。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無為無生無言是空。若是空者。有何可證。說此法時。眾中有三萬比丘。於法漏盡心得解脫。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