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养儿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9:08:24
  孩子到底是“穷养”还是“富养”?一直有争议,富养的孩子,品位、学识从小就得到很好的训练,长大后似乎更容易跻身于“上流社会”,  所以在很多家庭里,吃的、穿的、用的都会先紧着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父母们希望鸡窝里飞出去的是金凤凰。可也有人觉得孩子就要穷养, 因为穷养的孩子更懂得逆境求生存!
  黄远风,身为北京某医疗集团的老总,他的儿子晓雨却绝对是个“穷” 孩子。他没有同学们常有的mp3、游戏机、名牌衣服......尽管老爸的座驾是奔驰,他却还得天天坐公交车上下学。因为在他老爸看来,孩子要“穷养”!
  
再富也要穷孩子
  黄远风喜欢养花,他说养花的过程给了他很多启发。你看,那些施了肥,在温室里开得很娇艳的花往往一拿到室外,一旦遇到点风雨就蔫儿了;而那些一直生长在户外的花,经历那点风雨算什么。最后他总结出,养孩子就像养花,培养有战斗力的孩子,就得让他吃点苦!
  让孩子怎么个“苦“法?
  黄远风所在的公司有好几辆车好几个司机,可是他却从来没有让孩子坐过公司里的车去上下学,原来是妈妈打车接送,而自打上了二年级之后,晓雨就再也没有让妈妈来接送过。晓雨就读的学校离家有五站地,他每天不得不六点钟就起床准备上学,而每到放学的时候,家长排队接孩子的现象司空见惯,只有晓雨形单影只。年龄小,为了怕坐过站,他把十几个站名记得滚瓜烂熟。晓雨所在的学校,老师、同学都不知道这个“穷孩子”有一个“富爸爸”,因为爸爸就算去学校开家长会,也不会坐奔驰而是打的去,“我不想让孩子从小就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 
  去年春节回老家过年,黄远风夫妇坐飞机,却让儿子跟一个老乡坐火车硬座回家。“达到一定的条件你才可以拥有。飞机、卧铺是舒服,但是你还没有条件达到。除了阳光和空气是 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 动获得,我想让他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在他的家里,孩子得干家务,因为通过干家务,孩子才可以得到零花钱,比如孩子想要一台笔记本电脑,那前提是今年小升初得考上一个不错的中学。因此晓雨现在已经知道,没有无条件的得到!如果自己想开口向父亲要某件东西之前,一定要先想好承诺父亲做到哪件事情,撒泼赖在父亲那里一点都行不通。因此晓雨小小的年纪就知道权衡轻重了,一 旦超过自己能力要的东西就暂不要了。 比如手机,他用的是父亲淘汰了的一款旧式手机,他想换个新手机,“可是那样我就得干很多家务,否则得考两个双百,我想了想,考两个双百有点不可能,就朝最近的目标努力,如考一个百分我就可以换一双新鞋。” 
  黄远风对儿子的这种“算计”很是“得意”,让孩子生活节俭,并不意味着让孩子不会支配金钱。他说懂得“算计”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更懂得如何支配钱。因此他应酬的时候,遇上周末,就带上孩子,不是让孩子去花天酒地,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让瘦弱的孩子充当一个服务员的角色,哪位叔叔阿姨的茶杯空了,爸爸一使眼色,小小的孩子就立马端着茶壶去给客人倒水,服务员想帮忙都会被黄远风阻拦。而最后,去结账的也是孩子, 小小的人儿还没有柜台高,每次结账都让收银员吃一惊,而晓雨接下来的“老练”更是让收银员们大跌眼镜,他不仅会仔细地对账单,而且还会问是否有什么优惠活动和打折,他总会给爸爸争取到一个最优惠的额度。
  什么才是真正该留给子女的?
  黄远风常说授他家财万贯,不如教会他谋生的手段。“将来,如果他有能力,我留钱没必要;他如果没能力, 留钱更没必要。”这是黄远风常挂在嘴 边的一句话。   
  黄远风在福建的农村长大,贫困、独立是他童年最深的记忆。多年之后,事业成功的他,最感谢的就是贫穷带给自己的成长。在他看来,一个人从小多吃苦,长大后才会少吃苦。因此他坚持培养儿子的吃苦劲头,真正的用意在于想让儿子“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舍得把孩子“推出去”
  现在的多数孩子,只有一个位置—接受关怀、接受保护、接受给予。这种惯性,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黄远风认为,家长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惯性,让孩子独立。一个不能独立的人,学习成绩再好,走上社会后,最终会被淘汰的。
  因此,黄远风对孩子的异类教育还体现在“放养”上。
  “对小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对孩子的呵护太多,反而是害。父母不当拐杖当向导。”10岁的时候,晓雨就被爸爸“放”了出去。暑假,黄远风让儿子跟另一个同样是十来岁的小老乡回福建老家。北京到福州,那么远的路程,而且到了福州,还要转长途车才能到老家,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发憷的旅程,更何况是两个孩子。
  这是一个可怕又艰难的旅程。无奈的晓雨战战兢兢上了车。一路上,他牢记妈妈的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保持手机有电随时联系。”饿了吃方便面,困了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孤独、恐惧、担心是至今留给他的记忆。
  这个旅程,对于黄远风夫妇来说也同样是惊心动魄的。孩子上车几个小时之后,他们给儿子打电话,没人接听。打了几次之后,手机却又关机了。这下子让人坐不住了。
  没想到,这时候,儿子的电话却打过来了。原来,机灵的小家伙悄悄躲到了厕所里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他说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有手机,所以他没有接妈妈打来的电话。没料到,孩子的防范意识很强。
  以后的每个寒暑假,黄远风还是放心地让儿子独自回老家,他知道会一路颠簸,知道老家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北京,但他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小步,都是父母学习放手的机会。 如今,去福建对晓雨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随着年龄的增长,爸爸对他的要求更高了,不仅让他一人回老家, 而且还让他一人跟别人搭伴旅游去。 南京、内蒙古都有了晓雨远离父母独自远行的足迹。现在再问他自己旅行怕不怕,他摇了摇头,“不怕,我觉得挺好的,很自由,开始挺害怕的!”
  因为经常独自出远门,晓雨的应变能力可不是一般同龄小孩能比的。 有一次,他下了火车正准备乘车回家, 突被两个乞丐拦住,说刚下火车到北京找亲戚,钱丢了,而自己是第一次到北京,希望晓雨施舍点钱。晓雨身上钱不多,正准备给他们一人一元, 乞丐们却开口了:给我们每人3元, 我们要坐地铁。晓雨的小脑瓜子立马转开了,既然是第一次来北京,咋知道坐地铁是3块钱呢,肯定是骗子。 立马掉头就走,走后再回头,发现真有警察过来抓那两个乞丐,这无疑证实了他的猜测。
  黄远风说,儿子经历了独行后, 懂事、机灵了不少。他说这就是独立带给儿子的自信,在父母人为制造的锻炼条件中,“我能行”成为了晓雨追求独立自主的源源活力。看着小小年纪的儿子经常自己计划假期,从容不迫地准备行李,而且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黄远风很是欣慰。
  他说自己对孩子的这种教育看似“狠心”却是厚爱,因为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如何面对世事和处理世事,他相信孩子在将来就有本事独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教孩子感恩施爱
  很多父母感慨,现在的孩子不知 感恩,因为接受的爱太多,慢慢失去了自己爱别人的能力。
  黄远风认为,教育是一种行动教育,父母做什么,孩子都看在眼里。 所以,身教大于言教。想让孩子感恩, 自己先要感恩给孩子看。因此黄远风就经常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如何孝顺父母的,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回家看望老人,在家里住一阵,而且有意 识地把孩子带上,让他亲身感受孝敬爷爷奶奶。每年寒暑假,晓雨都会回福建老家,黄远风不单是希望儿子有独立的能力,而另一个用意还在于他想让孩子用心地去爱家乡的那片土地和家乡的亲人们。“我总是跟他说, 爸就是从那么艰苦的环境里走出来的, 所以希望他不管身在哪里都不要忘记家乡,那里还有奶奶和其他的长辈们, 多和他们在一起,体味亲情,学会照顾别人。” 
  不仅关爱亲人,黄远风对待朋友也热情真诚,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也同样施与爱心。轰动京城的由北京当代女子医院出资承办的“10 万女性宫颈疾病免费大筛查”就是黄远风为社会做的实事。看望病人、捐助贫困家庭、做公益活动,都尽可能带上儿子,他希望儿子也能尽一份自己的爱心去爱别人和关注 势群体,从小让他懂得:尊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与孩子一起为公益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善于与人交往。” 
  父母是爱心传递的使者,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晓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感恩和施爱,也明白了生活就是这样在真善美之间不断流动及循环的。 因此,他没有许多孩子常有的那种专横、霸道、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相反,却是个懂得体贴、关心、 照顾别人的“小大人”。他不仅没有一些富家孩子身上的那种骄横,而且可以说是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还要显得 “谦卑”。在饭桌上,他会帮别人倒水沏茶。而与小伙伴们相处,看到好吃的他从不独享。有客人来家里做客, 他小小年纪就会主动下楼迎接、相送。
  熟悉晓雨的身为父母的大人们面对 这样一个小朋友,都不禁心生惭愧,我们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也不得不为黄远 风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而叫好,看似严厉的形式其实达到了真“爱”的目的,而这饱含了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