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质灾变剧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28:49
死神突然降临
1981年7月9日,突然暴发的山洪裹带著数十万方土石,形成特大泥石流,山崩地裂 般从高山上向大渡河冲来。两层楼高的泥石流顺著利子依达沟冲向沟口高15米长10 0米的铁路桥,将这座中国交通动脉成昆线上的钢铁桥梁像玩具一样折断,推进泥浪滚滚的大渡河中。此刻,从著名钢铁基地攀枝花开往成都的442次旅客列车正在风雨交加的河谷中行驶,当司机发现前方桥梁已经冲断之际,用自己生命中最後的几秒 拉下了死闸和汽笛。但是一切都晚了,火车距断桥已不足40米……
●"刺耳的警报,车轮与轨道的猛烈的摩擦声……当大部分旅客尚未完全从睡梦中 惊醒过来时,英勇的司机与机车一起滑坠到断桥下面汹涌奔腾的泥石流里,壮烈牺 牲。紧接著,第二台机车、行李邮政车、载有90多名旅客的11号车厢也相继坠落。 後面的10号车和9号车,斜翻在桥下的护坡上,随时有被澎湃的泥石流卷去的危险… … 随著急刹车出现的巨大冲击,车厢里的灯光迅即熄灭。车上的旅客被猛烈地摔到 地板上,撞在车帮上。血、雨,流在一起;哭、喊,响成一片。这时,正是 晨一 点多锺。泥石流对成昆线的致命一击,顷刻使西南的这条大动脉陷於瘫痪…… 泥石流夺去了275位旅客的生命,有的被卷进了金沙江,连遗体都无从找寻,受伤的旅客达147位。翻坠在大渡河河滩上的第11号车厢的90多个旅客中,仅仅救出了7名幸存 者,整个车厢就被大渡河的狂涛吞没了。"(1)
灾难并没有结束,冲进河谷的泥石即刻形成一座壅塞坝,河水断流。水位迅速上升 ,淹没了河边的村落,山民们扶老携幼连夜逃离。
●"大渡河上出现了一个异样的大湖。 三小时後,阻塞大渡河的高达26米的泥石流 坝溃决。滔滔的江水裹夹著泥石以万马奔腾之势向下游涌去,山摇地动,大渡河两 岸再次遭到了劫掠…… 搬运了71万方泥石、每秒大於10米的流速,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造成了阻断大渡河的天然大坝--专家们估计,这次高山强雨造成的泥石流,其巨大能量不亚於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发生在甘肃省东乡自治县洒勒山的大型滑坡更加惊心动魄。
完全没有预兆。
●"夕阳西斜,给高原抹上一层瑰丽的血红。 在滚滚的黄尘中,牧人赶著羊群归来 。村庄里家家屋顶上飘起了  炊烟。人言、犬吠、羊叫,好一幅早春牧归图。 猝 然,大地发生了震颤。 像巨型炸弹爆炸一样,宁静的洒勒山顶腾起了浑黄的烟柱, 牲口惊惶不安地四散逃蹿。人们来不及逃跑,还没有明白究竟发生了什麽灾祸,高 耸的洒勒山顶蓦地矮了下去。接著,脚下的大地发生了移动。站立不稳的人们纷纷 跌倒。转霎之间,墙倒屋塌,一座又一座村子被夷为平地!半山腰上,滚滚泥浪突 然涌出,呼啸著向山下扑来。 人们惊叫哭喊著逃命。但在每秒近20米的高速大滑坡中,人们无法逃脱死神的追逐,400余头牲口,三个村子里的237个男女老少,被活活的淤埋!而洒勒山的巨大滑坡,仅持续了短短几分钟。 烟尘散去,旷野恢复了 可怕的宁静。"(2)
逃脱是绝无可能的。滑坡体覆盖的范围在东南西北各个方向上都超过了1.5公里。一 位晚归的山民是这场毁灭性灾变的唯一目击者。洒勒山崩溃时,他正在地里劳动, 急忙抱住了附近的一棵大树,才没被活埋。在初春无雨的旱季中,没有地震诱发, 宁静之中怎麽会突然暴发这种大型滑坡呢?事後专家们分析,人类活动乃是大滑坡 的诱发因素。人们在山坡上引水灌溉,在山脚下改河道、建水库,水渠渗漏水增加 了山体含水量,水库蓄水又长年浸泡著山脚,破坏了山体的稳定性,终於引发了灾 变。时间是1983年3月,滑坡体积4 000万立方米
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山地环境退化所特有的一种突发性地质灾害。过去是一种自然现 象,但随著破坏森林植被、过度开垦山地、不合理城建、降雨集中增强,崩滑流已 经变成一种人为因素为主的灾害。
这几种地质灾害不像地震难以预测。事实上,中国已经有过多次成功的预报,并及 时采取治理措施或撤离人员。但遗憾的是,也有大量因麻木、心怀侥幸和无所作为 而终於铸成的灾难。四川华蓥市曾经对滑坡和泥石流作过预测勘察,但一时难以筹 集上千万元的治理款项,便拖延下来。1989年7月,在大雨袭击下,华蓥山区发生了1600多处崩塌滑坡泥石流。其中最大的一起发生在溪口青龙嘴。7月10日,青龙嘴崩裂,170万立方米土石从800米高的山峰上直下山谷,又推动著堆积层从山谷冲出。这里是一个四、五十米高的陡岩,泥石流像瀑布一样带著巨大的势能倾泻而下,把陡壁下的一座山头削去一半。洪水和矿渣补充进来,泥石流更加势不可挡,将沿途所遇到的农田、村庄全部冲毁,煤矿和水泥厂也受到重创。其来势之迅猛,使许多正在上班的工人来不及逃走就被夺去了生命。这个本来可以防止的灾难,仅仅因为事前拿不出1千万,最终付出了经济损失1.2亿元(12倍)和500多人伤亡(其中2 19人死亡)的惨重代价。(12)
这种"有钱买棺材,没钱买药"的行为方式,主要是不合理制度的反映,详见後文 分析。此钱非彼钱,"买药"与"买棺材",出血的主儿是不同的。这种"人造灾 害",比起破坏性开发而致的"人造灾害",多了一层中国特色,但真正独具中国 特色的是"人找灾害":在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大兴土木,诱发和强化地质灾害。古 人避之不及,今人找上门去
1976年,在湖北省西部大山里一个名叫十堰的山区小镇,第二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 。高山深谷在当时被认为是躲避轰炸的安全之地,但"二汽"所选中的鄂西山区, 正好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带。短短几年时间,一座30万人口的汽车城建成,地质灾害 随之加剧。
●"1982年7月,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刹那间,泥石流从各条山沟中涌出,有的冲倒 了工厂的围墙,扑向车间。据统计,仅这场暴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就达35 0多处,有两个专业厂的7个车间流进泥石流,淹埋了设备,造成工厂停产。据调查 ,在"二汽"厂区1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岩崩、滑坡体200多处,总方量达700 多万立方米。这已经严重影响了十堰市的经济发展。"(13)
在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里,深藏著不少这样的"三线"工业城。上面介绍的华蓥山 大型崩滑流灾害,便淤埋了一些"三线"工厂部分厂区。在发生这次灾害的四年前 ,1985年5月14日,华蓥山暴发的一次大型泥石流曾袭击"三线工厂"燎原军工厂, 厂区被淤埋,6座桥梁被堵塞,有3个车间泥石淤积厚度达1.5米以上,大量产品、设备被毁,工厂被迫停产。(14)现在,不少隐藏在深山里的国防工厂被迫迁出,但"进时容易出时难",动辄几亿十几亿。本来这些国营工厂就大多是亏损企业,又 何来搬迁钜款?
更惨的是"三线"铁路:搬不动,搬就等於废弃。不搬也不好过,永远提心吊胆, 甚至维护费超过了当初的建设费。成昆铁路所通过的云贵高原是地质灾害强烈的地 区,选线及设计的核心思想仍然著眼於要和"帝修反"大决战。毛泽东一句"成昆 线不修好我睡不著觉",使成昆线变成一个十万火急的备战工程。山区铁路,多修 桥就可以少挖隧道,不仅节约投资缩短工期,还可以大幅减少地质灾害。但从陈旧 的军事观点看来,隧道比桥梁隐蔽安全;於是成昆线反其道而行之,多挖隧道少架 桥。士兵们高号著"早日让毛主席睡好觉"的口号,用无数鲜血和年轻的生命战胜 了塌方冒顶,终於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成昆线。现在的情况是,从沙湾至禄丰的800多公里,几乎每一条山沟都潜伏著泥石流,平均3公里就有一条泥石流沟。自成昆铁路投入营运以来,仅沙湾至大渡河间561公里就有80条山沟暴发过153次泥石流,中断行车38次。成昆线整治地质灾害的费用高达每公里120多万元,超过了修筑这条铁路 的造价。
与京广县平行的枝(城)柳(州)铁路也是战备工程,情况比成昆线好不了太多。 当年选线时有好几个方案,偏偏不选丘陵平原而选中湘西的大山。最後1/3的里程在 山肚子里,"帝修反"没等到,却是崩滑流成了常客。
坐落於崩塌滑坡"窝"里的三峡大坝
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1985年6月12日 晨3时45分,西陵峡(湖北秭归县新滩镇)发生了举世震惊的特大 滑坡。海拔1 000多米的九盘山上部出现裂缝,随後,宽300多米的山体猛然间扑向 山脚下的长江,滑下的山体骤然间展开成700多米的扇面,山摇地动地冲入长江,直 扑南岸。暂态之间,浊浪击天,高达54米的巨浪,将高岸上的仓库、发电房席卷而 去。北岸,部分下泻受阻的泥石 空腾起,将新滩镇一举摧毁。刹那间,长江断流 。涌浪形成的冲击波,扩散至上下游40公里,将77艘夜航和停泊中的木船、机动船 颠覆。3 000余万方泥石,不足1/10入江,堵江1/3,停航十二天。此次特大滑坡由 於长达三年的极为成功的监测和当地政府及时采取强制性迁移,1 371个居民无一伤 亡。(15)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滑坡前未下雨,但在滑坡体上却喷出数丈高的水柱。有人推测 ,这与葛洲坝建成後水位 高有关。(16)西陵峡特大崩塌距三峡坝址三斗坪不过 26.6公里,比距葛洲坝近得多。三峡水库建成之後,必将诱发更加严重的地质灾害 ;而这些地质灾害是否将对水库本身造成重大伤害?水利专家王维洛说:"三峡工 程的决策者以新滩和链子岩距大坝坝址26公里之远,滑坡和岩岸崩塌所引起的涌浪 不会危及大坝的安全为由,忽略了建造三峡工程, 高水位,引发滑坡和岩岸崩塌 而对环境的破坏。三峡工程的决策者仅以大坝的安全为其唯一的标志,而不是以人 们生命安全,行船安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为重。其实,在三峡建坝过程中,水位上 升,引起滑坡或岩岸崩塌,阻断江流,造成坝後坝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这会直接 危害三峡工程的安全,到那时,三峡工程的决策者们才会著急。"(17)
西陵峡特大崩塌不过是三峡地区大量崩塌滑坡中的一次而已。
长江中上游,特别是上游,横跨中国地貌的第一第二阶梯,地质构造复杂,加之降 雨、地震集中,导致山崩滑坡活跃。再加之"向荒山要粮"的滥垦乱伐和"三线建 设"的"靠山进山",人为地改变了山地的生态平衡,使山崩滑坡进入了一个新的 活跃期。两害相加,致使上游地区每年发生的崩塌滑坡竟数以万计。
长江上游我们仅看三峡库区:据地质部门调查,三峡库区长江干流两岸,有大小滑 坡、崩塌等斜坡变形体283个,其中1 000万方以上的有39个。在大型崩滑体中,流 来观、范家坪、大浅湾、黄腊石、作揖沱等都离坝址较近。(18)
我们再把范围缩小到距大坝最近的西陵峡:
西陵峡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型崩塌滑坡。其中发生於1026年的赞皇山岩崩,据史书 记载,其时浊浪滔天,巨石壅江,长江顿时断流,并造成长达二十五年的断航。15 42年的新滩岩崩,致使长江断航达八十二年之久。
本世纪初以来,新滩古滑坡体再次开始活跃,较大规模的岩崩就至少发生过10多次 。(19)
近年来,西陵峡灾祸不断:
1991年8月6日,面对长江干流的巴东县城暴发大型泥石流。数小时後,整个县城被 泥石流淤塞,积厚达3米,数万居民惊慌失措。国家领导人李瑞环亲临现场。省、地 政府紧急派出20余个救灾抢险队。据专家计算,直接经济损失3 500万元,总损失可 达1亿元。(20)
1995年6月10日 晨,巴东县城关发生5万立方米滑坡,75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 过1 000万元。(21)
同年10月29日 晨,巴东再次发生严重滑坡,128万立方米的滑坡体毁坏了209国道 ,毁损了港口,并向长江江心推进了80米,形成一个总量约30 000立方米,面积12 00平方米的小岛,航道变窄,水流变急。由於有预报,无人员伤亡。(22)
在巴东县城的对岸,著名的黄腊石大型滑坡群开始活跃,已有裂缝、位移、泉水、 泥石流出现,目前已处於地质部门的全天候监测之中。(23)
简而言之,三峡大坝坐落在一个自古以来就非常活跃的崩塌滑坡"窝"里,而蓄水 之後,地震崩滑等地质灾害必然加剧。谁也不敢担保它必定不会像世界上许多大型 水坝那样诱发地震滑坡而导致坝基失稳;同样的,谁也不敢担保坝址附近发生特大 崩塌滑坡时大坝将万无一失。到那时,毁不能毁,搬不能搬,只好永无休止地防治 ,永无休止地投钱,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长痛不醒的噩梦。
最後生存空间的塌陷
地质灾害其原始意义是自然灾害。中国处於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蒙古板块挤压 三角区上,也就是说,中国最明显的地壳活动带应分布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与东 部平原的交汇线上。事实上,中国的强地震区、强滑坡区、强泥石流区都分布在这 个巨大的"Y"形上。(24)
但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地质灾害的地质因素急剧减弱:据1993年通过专家评审的《 全国地质灾害现状调查报告》透露,"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正在由自然 动力型向人为动力型发展,由点状向带状、树枝状、片状发展。"(25)更详细的 描述是:在五、六十年代,中国崩滑流等地质灾害尚呈分散的点状分布,七十年代 开始出现群集型灾害;自八十年代以来,地质灾害已经从西北向东南,从内陆向沿 海,从点状、带状、树枝状迅速发展到片状。地质学家张富安、魏跃武宣称:人类 工程—经济活动的规模和强度越来越大,已大到"足以改变现代地壳运动的自然进 程"。(26)
在水土流失一章,我们曾谈到,由於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文明的重心被迫从西北 向东南,从内陆向沿海不断迁徙。现在我们又发现,地质灾害发展的方向恰好与文 明迁徙的方向相符。
让我们继续利用地质专家们的研究成果来证实这一结论。
张业成等人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地质灾害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其结 果是:中国西部地区综合灾度最低,除局部地区达到2度外,均为1度分布区;而东 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半岛—下辽河平原、台湾岛地质灾害破坏程度 最高,形成4个综合灾度达4~5度的重度~特重度灾害区。(27)
这样说来,地质灾害不仅存在一种"从西北到东南,从内陆到沿海"的发展趋势, 还出现了一种东部沿海为祸最烈的现实。
这应该是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
从死亡人数与直接经济损失上看来,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不算很大。以中国之幅员 广大,十座山塌下来没什麽,一百座山塌到底也没什麽。但中国现代地质灾害实际 上已成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一个标志,於是,"山崩地裂"便不再是某种预示社 会灾难的神秘前兆,而成为科学的实证。
在荒漠化一章里,我们曾粗略地算了一笔生存空间的大账: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减去严重水土流失的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再减去彻底荒漠化的面积和原始的 不毛之地(共300万平方公里),最後仅剩300万平方公里--我们的家园已缩小到不足1/3了。根据张业成等地质专家所绘制的《中国地质灾害综合灾度分布图》,(2 8)在我们业已离弃的整个西北部中国--基本上以腾冲~爱辉线为界--地质灾害综合灾度为1(最低);而在我们退守的整个东南部,地质灾害综合灾度全部在2度以上,大部在3度以上,将近一半在4度以上,而以北京为重心的华北平原和以上海为重 心的长江三角洲--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心脏地区--已是地质灾害为祸之首(5度)。
——中国地质灾害的分布,主要与经济开发强度相关,而与"Y"形地质构造关联甚 少。其推论应该是:我们又坠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生存空间越紧缩,越加大 开发强度——越加大开发强度,生存空间越紧缩。
——我们民族最後的最珍贵的生存空间,已经从根基上开始塌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