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传:三大缺陷注定一生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3:40:28

蒋介石传(美) 克罗泽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在著名历史学家克罗泽看来,蒋介石幼年时缺少教育;意识形态落后;作为一名军事家精于战术而非战略;三大缺陷注定他的一生是一个悲剧。
有一个著名的笑话,也是真实的事情,一位中国著名顶级学府的历史系某副主任在翻译过程中,把蒋介石的英文拼法Chiang Kai-shek译为“常凯申”。中国人对于“蒋介石”这三个字再熟悉不过,对和这三个字有关的各种判断、标签、影像也再熟悉不过了。在国外学者那里,关于“常凯申”的专著也有很多,在他们眼中,作为常凯申的蒋介石和我们眼中的蒋介石又有什么不同呢?
美国历史学家兼政治传记作家布莱恩·克罗泽著有《蒋介石传》一书,出版于1976年。34年之后的今天,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发布了这本书的中文全译本。基于各自的立场,不同的中国人对于蒋介石的判断并不一致。不过,如果翻开上个世纪前50年的历史,大概没有人会否认蒋介石对中国的影响极为深远,以至于无法轻易翻过关于他的章节。因此,有必要跳出对立的观点和结论,从第三方的角度重新审视一下西方学者眼中的“常凯申”,我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认识才可能更加深入和全面。
布莱恩·克罗泽以访问各国政要之多,文章之权威而闻名于世。写这本《蒋介石传》的过程中,他多次赴台访问蒋介石本人,也多次采访了国民党权贵如蒋经国、陈立夫、王世杰等人。同时,他手中也有大量关于蒋介石的历史资料。克罗泽经过仔细的分析和审慎的探讨,最终把这本书定名为《丢失中国的人——蒋介石全传》。从这个书名就可以看出克罗泽对蒋介石的态度——他认为蒋的一生是一个悲剧,蒋介石自己是一个悲剧人物。
为了防止过于琐碎地分项探讨蒋介石的政治策略、军事水准、经济政策,克罗泽按照时间顺序分为24章记叙了蒋介石的一生:1911年加入革命,但是籍籍无名。1926年39岁翻云覆雨,可以颠倒中国。1938年51岁成为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统帅”。1949年黯然离开大陆,成为孤岛的岛主。1975年逝世,悲剧落幕,曲终人散。鉴于这是一场悲剧,在每一章里都会谈到蒋介石的悲剧性格如何让他从无名之辈攀登上权力的顶峰,而他不断犯下的错误又是如何一点点侵蚀他的胜利基础,最终使得他的一生以失败收场。
克罗泽分了三条主线来谈这些致命错误:首先是蒋介石在幼年时缺少教育,造就了后来他成为保守主义的革命者这一扭曲而奇特的现象。同时,也因此形成了他在思想和性格上的缺陷,喜欢用强力来实现自己的权威,头脑简单。其次是在意识形态上落后,他根本不知道中国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农民,不懂得争取他们的支持,也不懂得笼络知识阶层。推行了多年的“新生活运动”根本得不到任何响应,国民也并不理解。最后是个人水准,蒋介石作为政治家来说,精于战术而非战略。他擅长各种权谋法术,自我宣传,但是最终都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布局。而作为一名军事家,他也有相同的问题,并造成了战争的失败。在所有的这些错误之上,他最大的个人悲剧大概是和毛泽东处在了同一个时代。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蒋介石的悲剧依然有借鉴意义。一个人具有坚定的意志,严格的自律,灵活的手腕,甚至是领袖的气质,其成败依然在一线之间。读克罗泽的《蒋介石传》并非只是为了了解历史,而是为了理解历史会如何成就一个有缺陷的人,然后又如何把他的一切最终夺走,而对于他本人来说,又是如何被自己的性格和思想所限制,对于最后的衰败有感于心,却始终无能为力。(和菜头)

蒋介石与戴笠
蒋介石一生善于搞特务活动,同时,他控制手下特工的办法也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办法就是对特工授予大权,但不给高位,以防他们在政治上坐大。戴笠任军统头目十多年,始终是副局长,只给了一个少将军衔,还是拖到1945年3月才公布。尽管如此,两人又合作得相当默契。一方面戴笠要报蒋介石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有心计的人,深知以自己的资历、能力和水平,绝难跳出蒋介石的手心。惟有取得蒋介石的绝对信任,才能飞黄腾达。
对于蒋介石的心理和性格的研究,戴笠可谓是精细入微,揣摩到家。蒋介石发号施令,一概用“手令”,一年下来,一般都能装满10只公文箱,从军事、政治到党务、经济,无所不包。但对特务工作历来讳莫如深,很少下达“手令”,特别是涉及暗杀、离间这些事情,更是小心谨慎,不留半点蛛丝马迹,以免授人以柄。
戴笠早摸透了蒋介石的这一套把戏,凡是涉及到政治上的敏感话题,戴笠坚持向蒋介石做口头汇报,对蒋介石的某些指令,他也只用脑记,从不笔录。回到军统局本部传达时,戴笠一般只讲“奉谕”,究竟奉谁之“谕”,不做任何解释。对于戴笠的这一套办法,蒋介石也暗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