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周刊:日本得到了面子,中国得到了实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28:12
凤凰周刊:日本得到了面子,中国得到了实惠?2008年07月15日 11:10

日本得到了面子,中国得到了实惠?

-------两个日本人谈中日东海共识

□ 文/特约撰稿员 中江德宁

大约4年以前,几乎从来没有人注意的东海突然成了日本传媒关注的焦点。2004年5月27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攻击中国在东海海域日本主张的中间线中方一侧,进行的石油天然气开采是“胡作非为”,对于中国提出的共同开发的建议表示“无法考虑”。一时间东海油气田问题成为日中两国间的一大问题。

“东海油田”被炒得如此火热,主导的是一个叫平松茂雄的学者。平松茂雄当时是杏林大学综合政策学部的教授,原是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室长,在日本以研究中国军事问题而著名。他曾说:“中国军方翻译了我的所有著作。”就是他首先坐飞机去东海春晓油田附近上空调查。平松是右翼人士的智囊,现在是保守派思想库“国家基本问题研究所”的评论员。

一时间几乎所有的日本传媒都口径一致地开始攻击中国。在那轮反华大合唱中,有一位人士没有参加,他的名字叫猪间明俊。这位地质学专业的理学博士,在石油勘探和开采上干了40年,足迹遍布世界20多个国家,在上海近海和香港近海都有过钻探的经验,是日本石油资源开发株式会社的前董事。他坚决反对日本政府提出的要中方公布地质数据的主张,称是“怪里怪气,没有常识”,指有人提出的中国在东海开采石油天然气会抽掉原本属于日本的那部分的说法是“胡说八道”,以非常专业的口吻呼吁传媒保持冷静。

猪间明俊:“这是一次典型的双赢”

记者:您对这次中日两国就东海问题达成共识有什么看法?

猪间:这是一次典型的win-win(双赢),中日双方各取所需。简单地说,日本得到了面子而中国得到了实惠。

记者:此话怎讲?难道日本没有得到实惠吗?日本不是也得到了甚至在你们主张的“中间线”中国一方联合开采的权利了吗?

猪间:日本没有必要要求这种权利。根据我的感觉,东海不是一个被媒体渲染成“第二个中东”的地方。据我所知这种说法最早来源于联合国属下的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在1969年提出来的一份报告,说这个地区有1000亿桶石油的埋藏量,可是到了1977年日本参议院的一份报告上,这个数字成了44亿。从中国方面已经进行的工作来看,多少且不论,探明的主要是天然气,可日本对天然气没有兴趣。

记者:日本不是天然气使用大国吗?

猪间:很多人对这件事有误解。天然气是日本的主要能源之一,但东海出产的天然气却恰恰是日本所无法利用的,日本没有利用东海天然气的市场。运输天然气有两种方式,管道方式和LNG船运。管道方式日本一侧有冲绳海沟的障碍,建造管道非常困难,而且冲绳的市场太小,就是加上九州也无法收回建设管道所需投资。起码要将管道延伸到大阪才行,这在经济上没有可行性。

记者:LNG船运方式呢?

猪间:那需要建设液化厂。而建设天然气液化厂的国际标准是3TCF,就是说需要3万亿立方英尺的量。这个量折算成石油的话就大约相当于5亿桶。现在中国方面公布的数字和我估算的差不多,春晓大概是6500万桶,天外天1260万桶,断桥1700余万桶,4个油田全部加起来也不到1亿桶,无法收回投资。当然如果有石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石油可以就地装船回运的。

记者:如果共同开发真的对日本没有利益,那日本为什么还要一再提起东海问题呢?

猪间:首先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日本要坚持自己的主权。如果置之不理,现在还考虑到日中中间线的中国就会不断蚕食进来,事实上中国方面在春晓和断桥的两口井就已经分别超过中间线1000米和500米了。

记者:那么中方得到了什么实质上的好处呢?

猪间:所有对日方的困难对中方都不存在,中方可以利用管道方法将天然气送到他们最大的国内市场,上海及其周围。日本方面注入的投资将帮助中国扩大生产,分担风险,而又不会带走产品或者引起价格上升。

记者:中国已经是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您认为来自日本的投资意义很大吗?

猪间:日本的投资首先有一个风险的分担作用,而且中国获得的不仅是投资,中国获得了更广大的空间。在达成共识之前,考虑到日本方面的主张,中国无法贸然跨越中间线。现在中国主动开放中间线中方一侧,作为回报,日本也必须开放日本一侧来共同开发,所以说中国得到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记者:按您的说法似乎日本什么都没有得到?

猪间:不,日本政府和福田内阁得到了很多。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向选民宣布,经过他们坚忍不拔的努力,他们终于使中国人让步答应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他们不会对选民说开发这块油气田到底会对日本带来些什么好处,很可能是投资那块油田的公司账面上的赤字。

平松茂雄:“不能把整个东海拱手让给中国”

记者:你曾对东海问题能够解决抱悲观态度,可是现在中日两国政府就东海问题已经达成了共识。

平松:那个共识毫无意义,东海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

记者:你说的没有解决究竟指的是哪方面?

平松:现在的解决方案是搁置主权,只谈石油开采。看起来很好,但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给将来留下了不安的种子。

记者:是你先提出的东海油田问题,现在油田问题朝着解决的方向进了一大步,你怎么还非要先谈主权问题呢?

平松:看来你误解了我当时的意思。对中国在中间线中方一侧开采石油天然气,我从来没有过任何意见。日本政府已经放弃了在中间线中方一侧的权利,因此中国可以自由地在那儿进行勘探开采。但是问题是中方没有放弃中间线日本一侧的权利,日本需要做的是对应中方这种主张,所以我当时主张的是尽快在日本一侧开始勘探以打消中方进行蚕食的念头。

记者:你成功了吗?

平松:成功了,但时间很短。中川昭一产经大臣听了我的话,推动小泉内阁开始了准备在日方一侧开采。实际上中川大臣已经向帝国石油株式会社颁发了试掘权。

记者:那为什么后来没有下文了呢?帝国石油好像没有做什么。

平松:试掘权刚刚给了帝国石油,就赶上小泉内阁改组,中川大臣已经连任了两届产经大臣,不能继续连任,改任农水大臣。接任的二阶俊博胆小怕事,他听说东海石油可能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觉得不值得为那么点东西和中国人吵架,这件事就搁置下来。现任产经大臣甘利明的基本想法和二阶类似,所以日本再不会去开采了。

记者:能否进一步说明一下“东海石油可能埋藏量不多”这句话?我在电视里听说过几次“东海的石油储量是日本一年半的消耗量”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有何根据?

平松:不知道,我并不相信这种说法。石油不是稻谷,不挖下去谁都不知道地下究竟有没有。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从何而来,只是有这么一种感觉,从某个时候开始所有的传媒突然都说东海油不多了。但这种说法实在太奢侈了,国内不生产石油的日本怎么还可以轻视哪怕真的贮量很少的东海石油?

记者:其实日本不是不生产石油的,日本年产200万桶左右,少是少了点。是不是因为这个所以一定要和中国争夺东海石油?

平松:不,我从来没有说过要和中国争夺东海油田。中国在中国一边采油这很好,我不认为这妨碍了日本,但日本也应该在日本这一边采,不能把整个东海拱手让给中国。

记者:那现在的解决方法不是对日本更为有利吗?石油勘探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现在中国已经做好了基础工作,日本公司只要投资就可以指望回报有什么不好呢?

平松: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日本方面放弃了中间线中国一侧的权利,而中国并没有放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谈话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个意思,虽然双方暂时搁置主权问题,但这个主权问题迟早会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为中国大规模进入中间线日本一侧打开了大门,因为日方进入了中国一侧,不让中方进日本一侧是没有道理的。日本政府居然会同意这种共识,真太出人意料了,这是把国家主权拱手让人的做法。所以我说这种共识没有任何意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的危险因素。

记者:你不认为在现在就解决主权问题是不现实的吗?

平松:当然知道,所以我反对联合开发,你开采你的,我开采我的,大家河水不犯井水,为什么要联合开发呢?

记者:我听说日本的石油开采行业是一个很小的行业,连端茶送水的女佣一起算上也不过四五千人,这样的技术力量有没有可能进行独立远海开采呢?

平松:撇开主权因素,单单就石油来说,你说的我都知道,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日本政府既然已经放弃了中间线对方一侧的权利,就不应该让不肯放弃我方一侧权利的中国进入自己主张的海域了,这是常识。很遗憾的是福田内阁没有这种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