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武城故城遗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01:16

南武城故城遗址

  南武城故城,亦称武城、南城、南成,其遗址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境内,北距平邑县城35公里,城址内有南武城、北武城两个自然村。该遗址西北、南两面有苍山、南城山、开明山为屏障,东、北两面有用黄土夯筑的城墙,构成半圆形城郭。其残墙高低不一,低的已不可见,最高处有9米。遗址内文化遗存极其丰富,每一遗迹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中国历史对南武城有浓笔重彩的记述,它不仅因出了澹台灭明、曾参等巨儒而名闻天下,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发生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而被许多经典史志类著作提及,《论语》、《鲁语》、《孔子家语》、《左传》、《战国策》、《竹书纪年》、《史记》、《后汉书》、《晋书》、《括地志》都有对南武城和在南武城发生的历史事件及与此有关的历史人物的记述。因此,南武城故城是平邑境内最负盛名的古代名城。该城遗址在1979年8月被平邑县革命委员会定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的一些典籍,对南武城的称谓有四:南武城、武城、南城、南成。不同史籍对该城的称谓不同,有些书籍在不同卷次里也有不同的说法。根据古汉语的行文规则可知,武城、南城、南成均为南武城之省笔。
  根据史料考证,南武城的建城时间在东周中期的公元前554年(鲁襄公十九年)。此时,已处于春秋末期,诸侯割据造成了周王朝内部日趋动荡不安,鲁襄公为抵御齐国而在这一战略要地筑城。据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载,公元前427年(周考王十四年),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季孙后裔不甘心臣服鲁国而自立费国,南武城遂为费国所并。战国时期曾被齐国占领,成为齐、楚两国边境上的要隘。据《史记·田敬世家》载,公元前333年(齐威王二十四年),齐王与威王斗宝时说:“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将南武城的守将檀子喻为国宝。公元前256年(周郝王五十九年)南武城随鲁国一同被楚国吞并。南武城,在秦代属琅琊郡。西汉属东海郡,为侯国(《汉书·地理志》称南成),城阳共王之子刘贞被封为南城侯,王莽时位绝。东汉置南城县,至北齐时并入南武阳县。南武城从东周到东汉,有着500余年的辉煌。
  南武城依山傍水,地处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左传》载,公元前565年(鲁襄公八年),吴国进攻鲁国,就是先占南武城,然后挥师直抵泗水,威逼鲁都曲阜。公元前519年(鲁昭公二十三年),“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武城人塞其前。”驻武城的鲁兵将邾人全部俘获。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吴伐我,道险,从武城。”西汉琅琊人樊崇率赤眉军占领南武城,并以南武城为依托与官兵周旋。明末清初的农民起义领袖王肖武占领南武城自称“九山王”,在此坚持斗争达十数年之久。
  南武城自古山川形胜,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文武兼备。该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一代传人“宗圣”曾参和孔子另一高足澹台灭明的故里。孔子的得意门生——子游(言偃,字子游)曾任武城宰。据《论语·阳货篇》载,一次孔子到南武城,听到弹琴唱歌之生不绝于耳,看到一片繁荣景象,于是对子游开玩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认真地说:“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孔子忙说:“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可见,南武城地区的文教事业已相当普及,教育已在平民中展开。
  脍炙人口的“曾子杀人”、“曾子杀猪”、“慈母投梭”、“斩蛟投壁”等故事被世代传颂,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羊祜和东晋著名书法家羊欣的故里都是南武城,官修《晋书》对此有载。在南武城故城遗址东边有曾点墓和澹台灭明墓,昭示者该地历史的悠久,清代文人杨仪廷在《咏怀古迹》组诗中谈南武城故城遗址时说:“当年此地起弦歌,以武名城意若何?百里岩疆资保障,四周山势逼嵯峨。斩蛟奋起畸人剑,投杼偏停慈母梭。赖有勾吴贤邑宰,两言学道总无颇。”(清光绪版《费县志》卷十三第二十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