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崇仁官方称发现“九阴真经作者”古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46:13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风靡全国几十年,记者从江西崇仁县文博所获悉,该县发现一处宋代古墓,经查古墓墓主竟然是金庸小说中的一位世外高人黄裳,金庸伪托其创作的《九阴真经》,更是被奉为武林绝学。

据介绍,在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崇仁县考古人员在该县许坊乡黄坊村锅形山发现了北宋文学家、词人黄裳的墓葬。经过考证,黄裳的墓葬原在抚州宜黄县,清道光十八年因宜黄迁县而改葬崇仁县黄坊村锅形山。后来,黄裳墓葬被盗,其崇仁县黄坊村的后裔进行了重修。现在,崇仁县黄坊村有“黄氏宗祠”,所奉始祖即黄裳,村民还保存有黄裳画像。

与现实中文质彬彬不同,黄裳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被塑造为著成《九阴真经》的绝世武学奇才。此人原本是个文官,但熟读道家藏书,无师自通悟得武术真道,最终成为一代绝世高手,武功远在小说人物郭靖、欧阳锋、王重阳等人之上。

崇仁县文博所专家透露,该所现存有1982年所拍清道光十八年所修黄裳墓照片。该墓葬的发现对于研究黄裳本人及当时的人文、历史、文学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物部门将加强对其的保护。

历史上的黄裳:曾中状元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北宋神宗五年(1082年)状元,为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少傅。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该词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场景,以红旗、绿柳、烟波、金碧西楼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和鼓击、欢声等震耳欲聋的声响来渲染热烈的气氛和紧张的行动,再现了当时的火暴场面:“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其震动人心的效果可与潘阆那首著名的描写钱塘江潮的《酒泉子》相媲美。小说中的黄裳 武功高手

而在金庸的小说中,黄裳原是一名文官。因害怕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治其死罪,所以就逐字逐句极为细心地校读。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下来,他居然便精通天下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他无师自通,竟成为一位武功高手。后来,黄裳将毕生所学著成《九阴真经》传之后世。

友反应 “快抢九阴真经”

在江西发现金庸九阴真经作者古墓的消息在上流传后,友大感兴趣,纷纷留言评论。

坑之塔组合:快去抢九阴真经!

星光大大:原来九阴真经真不只是个传说啊!

花儿朵朵:能不能找到小龙女的古墓?

she132:这种具有历史和文学价值的古墓,建议当地政府好好保存,以便后人瞻仰。(信息时报)

都有谁练过九阴真经?

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九阴真经》自创成之后,就被黄裳藏在一个神秘的地方。直至两宋之交,《九阴真经》出世,引起江湖群雄的争夺,掀起一番腥风血雨。全真教教主王重阳,提出“华山论剑”,胜者为天下第一高手,并可拥有《九阴真经》。

王重阳取得真经,将之藏于蒲团之下。在将死之前,他发现西毒欧阳锋意欲盗取真经,遂以一阳指损伤欧阳锋的蛤蟆功功力。再将《九阴真经》交给师弟老顽童周伯通保管。

周伯通与东邪黄药师打赌而败,将《九阴真经》借给黄夫人。黄夫人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竟将《九阴真经》记下。后《九阴真经》下卷被梅超风、陈玄风偷出岛外,朱聪无意中偷到梅超风身上的下卷交给郭靖。

《神雕侠侣》时,杨过和小龙女二人在偶然的机遇下,也练成部分真经武学。

九阴真经的起源

据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相关描述,《九阴真经》是北宋年间的黄裳所著。

黄裳,北宋延平人(今福建南平),状元及第,原为文官,因校对《道藏》而悟通武学义理。及后黄裳被派遣消灭明教,官兵无能败阵,黄裳不服,单人匹马杀伤了明教多人,引来众人同门寻仇。黄裳不敌逃去,家人尽数被杀。为雪深仇,黄裳隐居40多年,苦思破解敌人武功之道。40余年后重出江湖,此时仇家均已死去,余下的当年一个少女,也已年迈。黄裳有见于此,对自己为仇恨而偏执感慨万分,遂将毕生所学写成《九阴真经》,传之后世(原小说中说《九阴真经》为达摩所创)。《九阴真经》与《九阳真经》、《易筋经》和《神照经》并称为金庸笔下四大内功秘籍。

《射雕英雄传》中九阴真经的传承

《九阴真经》自创成之后,就被黄裳藏在一个神秘的所在。

直至两宋之间的时代,《九阴真经》出世,由于真经载有破解各大门派武学的方法,更是天下武学总纲,遂引起江湖群雄的争夺,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全真教教主王喆(「中神通」王重阳)为免江湖仇杀不断,提出「华山论剑」,胜者为「天下第一高手」,并可拥有《九阴真经》。

桃花岛岛主黄药师(东邪)、西域白驼山山主欧阳锋(西毒)、大理皇帝段智兴(南帝)、丐帮帮主洪七公(北丐)应邀,经历七日七夜的论剑,四大高手均被王重阳折服,推王重阳为「天下第一高手」。

王重阳取得真经,将之藏于蒲团之下,未有修习真经武学,并要求全真教门下,不得习练其中武学。

然而,林朝英死后,王重阳进入古墓,得知《玉女心经》的存在,为破心经,王重阳便将破解心经的九阴真经武学刻在其上。虽然所刻内容仅是真经中的少部分,更缺少梵文总纲,却让日后杨过、小龙女练得九阴真经武学。

金庸在新修版《倚天屠龙记》更记载了一件有关《九阴真经》的事,指王重阳与一名曾为儒为道为僧的人赌酒而败,该人因此获得披阅《九阴真经》的机会,并写下《九阳真经》。前后两件事使得王重阳为救江湖群雄而取真经的仁义形象大受影响。

王重阳在将死之前,发现西毒欧阳锋在终南山出没,意欲盗取真经,遂假装逝世,引欧阳锋来袭,乘机以附有先天功的一阳指损伤欧阳锋的蛤蟆功功力。再将《九阴真经》交给师弟老顽童周伯通保管。

周伯通与东邪黄药师打赌而败,将《九阴真经》借给黄夫人。黄夫人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竟将《九阴真经》记下。但周伯通由此启发,只读不练。后九阴真经下卷被梅超风,陈玄风偷出岛外,两人习得经书上的武功,成为名震江湖的黑风双煞,后陈玄风将经书上的武功刻至自己的背上,朱聪无意中偷到梅超风上的下卷交给郭靖,直至郭靖出现,周伯通一方面为能一睹真经武功的威力,一方面为戏弄对《九阴真经》深感厌恶的郭靖,竟欺骗郭靖练习真经上的武功,更要郭靖背下全文。

郭靖得到九阴真经后,修为日进,但梵文总纲却不能解。在机缘巧合下,黄蓉被裘千仞打伤,为救黄蓉,郭靖往找南帝一灯,得一灯帮助,解通梵文总纲。由是修为日进,几可问鼎天下第一高手之位。

与此同时,西毒欧阳锋被黄蓉欺骗,逆练真经,居然也有所成,并以逆练的武学,成功击败东邪、北丐,逼得二人承认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

《神雕侠侣》时,杨过和小龙女二人在偶然的机遇下,也练成部分真经武学。

及后,郭靖所守的襄阳城被攻破,城破之前,郭靖将九阴真经笔录,传之后世。《倚天屠龙记》「屠狮大会」上,周芷若就凭九阴真经上的武学,加上张无忌大意心软,成功取得「天下第一高手」的名衔。

最后,周芷若被玄冥二老所伤,赵敏由周芷若身上盗得屠龙刀和倚天剑内秘藏之物。九阴真经于是被张无忌取得。

各版本《射雕英雄传》的九阴真经演变

在最初的《射雕英雄传》中,《九阴真经》为少林祖师达摩所著,与《九阳真经》一阴一阳,并存于世。

《九阴》主攻,《九阳》主守。《九阴真经》包含无数神奇招术,威力强大,但《九阳真经》大成,却非世间武功所能伤害。

在金庸第一次修订出版后,对《九阴真经》作出调整。

作者方面,由达摩改为黄裳。由原先应是释家武学,变成中原的道家武学,与《九阳真经》解除关联。

在2000年的时候,金庸又对小说作出修订,此次修订后,《九阴》与《九阳》重新恢复关联,但不是过往的攻守互补。

《九阳真经》于世纪新修版中,为一个曾为道为僧为儒的僧人所著,僧人曾与王重阳斗酒获胜,因而得以披阅《九阴真经》。由于僧人觉得《九阴真经》偏重道家阴柔武学,于是写下《九阳真经》。

然而,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的《九阴真经》总纲却明言「九阴极盛」乃是灾害,总纲的要旨亦是要纠正这一毛病,故此僧人所见,应不包括《九阴真经》的总纲了。

九阴真经的篇章及武功

易筋锻骨篇(一版作:九阴锻骨篇)

此篇为九阴真经起初的心法,练成后功力等方面均进展迅速。内容提到:「人徒知枯坐息思为进德之功,殊不知上达之士,圆通定慧,体用双修,即动而静,虽撄而宁。」不但有打坐修炼的静功,也有由外而内的动功。

疗伤篇

疗伤篇系为疗伤之用,亦能用以增加功力。由于能练九阴真经者已有一定修为,故疗伤对于一般的外伤亦不多提,主要是谈及内伤治方面。

点穴篇

此篇只述及点穴方面的要旨,未见有详细的招式。

总纲

此篇为九阴真经的总纲。以梵文译音写成,初版作者为达摩,自无问题,二版却成为黄裳为免九阴真经落入歹人之手而加防备的一种手段。九阴真经总纲精奥无比,能将修真之士所遇的幻象之类,转为神通。新版九阴真经总纲更纠正了道家武学偏重阴柔的流弊。

九阴白骨爪/九阴神抓(摧坚神抓)

这套武功相信是最为广为人知道的九阴真经武功。此功由于多用手指在人头上插出五洞,极度血腥,故被视为邪功。初版射雕英雄传纯粹是黑风双煞错误理解九阴神抓的「五指发劲,无坚不破,摧敌首脑,如穿腐土」而错练正派武学为邪功。新修版中,九阴白骨爪确是邪功,乃是黄裳仇家所练,而摧坚神抓正是破此邪功的抓法。

摧心掌

九阴真经内的武学。新修版亦成为黄裳要破的武学。中此掌者,外在并无任何伤痕,但内里的五脏六腑已然碎裂。

白蠎鞭

九阴真经的鞭法,在新修版才正式定名。所用的鞭极长,但长度由初版到新版,不断被减短。

移魂大法

为摄心术的一种,实质有如现代的催眠。能用来对付武功高强,但心志不坚的对手。如杨过在《神雕侠侣》即以此技打败达尔巴。

蛇行狸翻之术

九阴真经所传身法,即便在地上翻滚,也是灵动异常。

大伏魔拳

在初版和二版的《神雕侠侣》中为「大伏魔拳法」,在新版仅为九阴真经拳法中一招的名字。这拳法刚阳之气更重,与道家武学的一味阴柔并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