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花圈就会头晕目眩的护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08:48
她只要一见到花圈就觉得头晕目眩,接着便全身冒汗,心跳加快,全身肌肉紧张。她曾暗下决心,见到花圈不躲开,但屡屡受挫,旷日持久,听到哀乐或别人提到“花圈”二字都会胆战心惊。

    她是一名护士,今年27岁,平日工作积极,领导同事对她评价都很不错,但最近她都有些不敢出门了,就因为害怕看见花圈,甚至一些和花圈类似的东西她都不敢靠近。

    她说只要一见到花圈就觉得眩目耀眼,接着便全身冒汗,心跳加快,全身肌肉紧张。她也曾暗下决心,见到花圈不躲开,但屡屡受挫,旷日持久,听到哀乐或别人提到“花圈”二字都会胆战心惊。

    这位女子害怕的东西比较特殊,同时也是一件具体的东西,所以心理医师下意识的反应是:她以往的生活中,发生过与花圈有关的,给她留下不好回忆的事件,这个事件可以看作是一种创伤,正是某种不愉快的经历让她对“花圈”产生了莫名的恐惧。于是医师让她回忆曾经发生在她身上的有关花圈的事情。

    在交谈中,她说起了三年前的一件事情:有天晚上,她从梦中惊醒,她说看见墙上挂有凭吊死人的大花圈。丈夫忙开灯,可墙上什么也没有。一关灯,她说花圈又出现了。后来,丈夫发现她所说的花圈原来是窗外树枝在墙壁上的投影。虽然她也相信是树枝的投影,但从此却对花圈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见到花圈便紧张不安。恰巧上班途中有一个不起眼的花圈店,以前她都熟视无睹,从未在意,如今,那个小花圈店却成了拦路虎。她老远看见那为了招揽生意而悬挂在店铺前的花圈,就会全身冒汗、心跳加快,咬紧牙关也过不去,非得掉头绕道而行。这个护士查遍医书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好暗下决心,勇往直前,但屡屡受挫,仍过不了那一关。久而久之,她便失去了信心,觉得自己很没用。

    一个梦就能让她产生持久的恐惧感?这似乎有些太过蹊跷了,医师觉得背后肯定有更深入的原因。再者,她为什么就做了这么个梦呢?

    在接下来的心理访谈中,医师了解到,做梦之前的那段时间,她一直有些莫名的焦虑,晚上难以入睡,还很容易就从梦中惊醒,白天虽然可以正常上班,但精神很不好,有时候会走神。

    在不断的询问中,医师终于发现了很有价值的信息:噩梦出现之前,她曾在医院里参加了一位病人的特护工作。病人患的是晚期肝癌,因长期输液四肢静脉血管已针孔累累,打针十分困难。病人瘦骨嶙峋且极度烦躁,经常喝斥注射护士,因而护士们在背后便颇有微词。尤其令人难以容忍的是病人家属,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妇人,一派官家作风,凶神恶煞。对这些,她也有同感,也很烦这位病人,但她不像她的同事们那样议论纷纷,她能忍耐。从医生的神色来看,一切医护措施也只是程序性的、象征性的,她知道病人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也就没有理会病人家属的态度,只是默默地完成份内的工作。她参加了病人最后的抢救工作,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注射肾上腺素,一切都是按部就班进行的,直到脑电图呈持续的一条平坦直线。抢救很累,但并不紧张,不过她的工作也是无可挑剔的。

    事后,死者家属以死者所在那一个十分重要机关的名义向医院反映了有关情况。医院领导在大会上严厉批评了特护的几位护士,却突出地表扬了她,认为她具有崇高的天使美德,号召大家向她学习。她觉得大家都对她怒目相向,自己一下子被置于与大家对立的地位,反而十分紧张。但她一直克制着自己内心的紧张和焦虑,坚持正常上班,在别人眼里,她并没有什么异常。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就出现了上面那个梦。

    在交谈中,医师还了解到这位护士年轻时聪慧敏捷,勤学好思,曾有过非常远大的抱负。而护士专业并非完全出自她的自愿,她也曾常常觉得自己的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尽管如此,她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强,这种挫折似乎并未给她的精神世界带来非常大的冲击。在现在的工作中,她总是尽职尽责,努力做到最好,有一点完美主义倾向,同时她很敏感,非常在意同事对她的评价与看法,担心受到她人的责难。

    心理治疗到这里,医师已经基本弄清楚了她的问题所在:那次医护事件之后,一方面,对于病人的死,她内心深处有一点内疚,因为在护理的过程中她也很厌烦这位病人,程式化地完成任务让她觉得对于病人的死,自己有一定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在受到表扬后,她觉得自己被孤立了,表扬反倒让她无所适从,这对于非常在意同事看法的她无疑是个灾难,而非喜事。

    弄清楚病因之后,她的恐惧并未直接消失,在她的要求下,医师决定对其采用冲击治疗。治疗开始之前,她一再要求医师“狠心”一些,坚决按治疗计划执行,不要像她家里人那样迁就她,那样会使病情越来越重。

    于是,医师在一间6平方米的治疗室里,放置花圈十余个,四壁也贴上花圈图案。中间有一只沙发,上面也放满了花圈图片和特制的一些小花圈。墙角有一台录音机,备有哀乐磁带。这位女护士进入治疗室后,畏缩不前,只见其呼吸加深加快,全身微微战栗,背腰屈膝,手足无措,额头已渗出汗珠。突然,哀乐声起,她马上就想抬腿往回走,但是门、窗都已关严,四处都是花圈,无法回避。后来,她选择了一个空隙站立,惟恐接触花圈。但她全身发抖,站立不稳,摇摇欲倒。过了一会儿,她已大汗淋漓,呼吸急促,便急忙走近沙发,也顾不上沙发上的图片和小花圈,坐下喘息不止。半个小时左右,患者颤抖逐渐减轻,呼吸逐渐平稳,靠在布满花圈的沙发上,一副疲乏平淡的表情。

    这时,医师告诉她治疗已成功结束,可以离开治疗室了。她似乎也无脱离困境的惊喜,而是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整理衣服,说声“衬衣全湿透了”,然后扶起倒在她面前的几个花圈,慢慢地走了出去。

    接受第二次治疗之前,她说自己已经敢于路过那个花圈店了。

    医师问:“为什么不怕花圈呢?”

    她说:“不知道。或许是小巫见大巫吧,摸都摸了,还怕看一眼?”

    第二次治疗方法同前,她几乎没有明显的情绪反应和植物神经反应。半个小时后,治疗结束。

    一年多的追踪观察也证实这位患者已不再惧怕花圈和哀乐了。

    《都市变态心理解析》原文解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恐惧症”案例。

    每个人都有过恐惧的经历,这些恐惧大多是正常的。一个人面对歹徒的匕首,双腿打颤,甚至屁滚尿流,这都是合理的恐惧,但如果他走在大街上,因害怕旁边的高楼突然坍塌将他压死,而吓得寸步难行,那就有些不正常了。

    从临床表现来看,这个案例属于“单纯恐怖症”,又称“特殊恐怖症”,区别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表现为对某些特殊物体、情境或活动的害怕。它包括三个成份:预期焦虑,即担心自己会遇见引起恐惧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恐惧本身;以及为了减轻焦虑采取的回避行为。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井绳”的畏惧,乃是来自以前“被蛇咬”的经历。这句俗语很贴切地表达了“单纯恐怖症”的一些特色:首先,它来自个人过去的经历;其次,现在畏惧的对象和过去的真正畏惧对象间有一种类似、象征的关联;再次,它得来容易,却难以消除。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恐惧症是当事者以“转移作用”和“回避作用”这两种心理防御机制来压制潜意识里的本能冲动所致。

    这个害怕花圈的女护士就是如此,在护理那位癌症患者的过程中,她产生了厌烦的情绪,但一直没有表露出来。在患者死后,她觉得终于解脱了,但内心又隐约为自己曾经的厌烦而感到内疚。同时,院领导的表扬又让她觉得同事对她疏远起来,这让她非常的不安,不过人前她依然保持镇定。在持续的压抑之下,因为患者之死这件事所带来的复杂情绪:厌烦、内疚、焦虑不安……终于转化为对花圈的恐惧。很显然,花圈代表着整件事情,在这里,“整体恐惧”被缩小为“局部恐惧”,女护士在潜意识中选择了“花圈”这一替代物。

    1909年,弗洛伊德曾以一位5岁男童小汉斯(little Hans)来说明恐惧症的形成:5岁的小汉斯正处于心性发展过程中的“俄狄浦斯期”,他一方面依恋他的母亲,而对身为“情敌”的父亲怀有敌意;但另一方面他又怕父亲的报复——将他“阉割”。这些本能冲动都是他正在发展中的自我无法接受的,所以被潜抑到潜意识里去,但仍蠢蠢欲动。有一天,汉斯和母亲搭马车出去,马车翻覆,汉斯变得非常惊惶,他怕那匹马会“咬”他,而产生了所谓的“惧马症”。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汉斯把和父亲关系中的焦虑“转移”到较无害、且可以“回避”的马身上所致。“怕被马咬”即是“怕被父亲阉割的转移”。

    针对护士的症状,心理医师采用了“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法”、“暴露疗法”或“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相对系统脱敏疗法而言,这种疗法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治疗时间短。

    著名行为治疗专家马克斯(Marks)教授在谈到满灌疗法的基本原理时指出:“对患者冲击越突然,时间持续得越长,患者的情绪反应越强烈,这样才能称之为满灌。迅速向患者呈现让他害怕的刺激,并坚持到他对此刺激习以为常为止,是不同形式的满灌技术的共同特征。”运用满灌疗法,治疗一开始时就应让求治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一般采用想像的方式,鼓励病人想像最使他恐惧的场面,或者心理医生在旁边反复地、甚至不厌其烦地讲述他最感恐惧情境中的细节,或者使用录像、幻灯片放映最使求治者恐惧的情景,以加深求治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求治者采取闭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为。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即使求治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但求治者最担心的可怕灾难却并没有发生,这样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减了。或者把求治者直接带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经过实际体验,使其觉得也没有导致什么了不起的后果,恐惧症状自然也就慢慢消除了。“习能镇惊”是满灌疗法治疗的要诀。国外报道,即使病程超过20年的恐怖症,经过3次~15次满灌治疗,也有希望治愈。但是这种疗法在使用中也要慎重,要注意患者的人格特点和神经类型,身体要健康,否则不但无法医治恐惧症,还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心理阴影。

    1982年,马克斯教授在成都举办的精神卫生讲习班上,曾以这种方法治疗一个有不洁恐怖症和癌症恐怖症的女病人。由于怕脏,她每天花大量时间洗手,洗家具,擦墙壁地板,几年不睡自己的床而与母亲同睡,觉得厨房炊具很脏而到餐馆去吃饭。全家人为此极为不安。马克斯医师自己带头,用手接触墙壁、地板、甚至鞋底,又用脏手去接触水杯,故意把杯口弄脏,再喝这杯子里的水,让病人照样去做,做完之后两小时内不准洗手,让接触脏物引起的焦虑和恐症情绪,经过两小时的延缓,自行获得部分消退。两小时后开始洗手,最初病人要洗一小时,以后洗手时间给予限制,逐步缩短到三刻钟,半小时,一刻钟。每天让病人在家里重复上述过程,几天之后,又让她回到自己那尘封半年的脏床上去睡,最后又让病人到肿瘤医生门诊部候诊室去,并坐在癌症病人坐过的椅子上,并与癌症病人握手。这一切措施使患者陷入十分惊恐、失眠、食欲不振、“简直受不了”的状态,而且不用任何镇静药物,等待焦虑状态的自我缓解。根据短期观察结果表明,近期疗效较好。

    选用快速暴露法要注意,治疗开始时必须决定现实的治疗目标,并取得病人的同意。第一次暴露的项目应当是病人容易做到的,以利于帮助病人建立治疗信心。治疗前要告诉病人必须努力配合,暴露于恐怖情境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舒适症状,但不会有任何危害,因此要求他不要有任何回避意向。只要在恐怖情境中坚持停留下去,焦虑感就会减轻。每次成功的暴露之后,通常应和病人进行讨论,把进步归功于病人的努力,对病人的合作表示赞扬。随着暴露成功的次数增加,病人的自信逐渐增强,对恐怖情境的应付能力也不断提高,焦虑症状也将日益减轻直至完全消退。各次治疗间歇期应向病人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以促进病人的自我训练,巩固已取得的疗效。

 

 

我的解析: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恐惧症是当事者以“转移作用”和“回避作用”这两种心理防御机制来压制潜意识里的本能冲动所致。对这些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我向来是没兴趣的,他们把心理学弄的神乎玄乎的,其实就是要让人看不懂!

而我对此案例的看法则是这样的:该护士之所以会看到花圈"就觉得头晕目眩,接着便全身冒汗,心跳加快,全身肌肉紧张。她曾暗下决心,见到花圈不躲开,但屡屡受挫,旷日持久,听到哀乐或别人提到“花圈”二字都会胆战心惊".这是因为条件反射的作用,这是因为条件反射在花圈与恐惧这一人类都有的情绪之间建立了链接,从而使得她会在看到花圈时就会有恐惧害怕的感觉.这是记忆与提取记忆的条件反射使然.而至于说到为什么她会恐惧花圈,这在文中是有所提及的--有天晚上,她从梦中惊醒,她说看见墙上挂有凭吊死人的大花圈。丈夫忙开灯,可墙上什么也没有。一关灯,她说花圈又出现了。后来,丈夫发现她所说的花圈原来是窗外树枝在墙壁上的投影。虽然她也相信是树枝的投影,但从此却对花圈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见到花圈便紧张不安。

在黑暗的夜晚,看到自己周围有移动的不明物体运动,这是能够让许多人都有恐惧反应的,当然该护士也不例外.由于夜晚突然看到一个张牙舞爪的东西在自己的周围不规则地动,这让她产生了深深的恐惧,而由于这个移动的树枝的投影很像花圈,所以条件反射就在她大脑里建立了恐惧与花圈的链接.

而至于说到为什么一个树枝在墙壁上的投影会让她产生如此严重的恐惧,这就要说到她在当时那一段时间的心态问题了.该护士是有完美主义情结的,对自己所做的任何事都力求完美,恪尽职守是他们的标志.对他们来说任何自己行为不符合自己的完美主义标准,都会让自己产生很深的焦虑反应以至可以说是恐惧.她对病人的护理应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但她不这么认为,她的完美主义倾向让他对于病人的死,她内心深处有一点内疚,而这份内疚,则是来自害怕病人及病人家属报复的恐惧.后来死者家属以死者所在那一个十分重要机关的名义向医院反映了有关情况,医院突出表扬了她,严厉批评了其他的她身边的医护人员.而这,我前面分析过,是一定会引起她身边的医护人员的嫉妒,并且他们是一定会一种特殊的缓和的方式来报复我们所说的这位护士的,因为嫉妒心理本身就包含了报复心理的因素.

在这样的一段自己内心很内疚,自己的同伴对自己又疏离疏远甚至是排斥的情况下,一个人即便是心理学家也是会极度地神经过敏,极度不安,压抑的.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人很容易对异常的现象十分过敏,十分的恐惧.她的这一心态是她为什么会对花圈产生如此深的恐惧的原因.

至于说到后来她为什么会在心理医生的治疗下,通过这样的治疗就马上好了,不再对花圈恐惧了,这是因为---在我们心理学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很能够说明这个问题.这句话是--对事物的恐惧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恐惧的恐惧.这就是说,人类的恐惧往往是莫名其妙的,是一种假象的自我恐惧,是没有根据的.(尽管没有什么根据,但恐惧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因为恐惧的存在更好的保障了我们的存在,能让我们活的更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