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作文升格指导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33:12
2005年高考作文升格指导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zxjx.cn    点击数: 4    更新时间:2007-3-1    
(一).加强入格与基础练习
1.强化作文规则意识
高考作文具有选拔性,它必须设定某些限制,以保证选拔的客观公正,同样出于选拔性,它又必须坚持某种程度上的开放,让考生尽显才华,个性张扬。何处限定,何处开放,是每个考生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高考作文,展现的是考生在某种限制下尽情飞扬的思维情感才华才情。
2.强化完整审题意识
(1)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解读材料,话题,导语,既明确话题限制,又从话题限制中获得写作的启示。今年的话题作文,依然是由材料引路,增强了试题的形象性,提示了思考的角度。材料后的导语提示颇多,“类似”与“相反”“亲疏”与“远近”“正误与深浅”“有关与无关”等,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
也许高明的话题作文妙就妙在这种限与不限之间,高明的考生就能够从这种限与不限之间获得启示,妙手成文。
(2)引导学生把握准话题作文范围的外圈与内圈。
2002年的作文题话题范围,外圈是“选择”,内圈是“心灵的”。选择是普遍存在并经常进行的,学生的作文进入话题范围的这个外圈并不难,社会的,学校的,个人的,集体的,阅读听闻的,亲身经历的,写实的,想像的,各色各样的材料都可以写。但并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属于“心灵”方面的。作文必须写出心灵方面的。作文必须写出心灵方面的选择,才算进入了内圈,才算完全符合题意。这个前提条件的制定,命题人认为是合理的,也是绝大部分考生能稳妥地把握准的。
3.写好中规中矩的文章,根据考纲要求,练好各种文体
在高考作文评判中,“文体无高下”,每年高分作文中各种文体都有。高考写作,考生在哪种文体上有优势,就要扬长避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但在高考作文的第一阶段,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实际,要扎实练好各种文体的写作基本功,尤其是要练好议论文。
(1)有序列:作文备考策略
网上有一位老师介绍的“一纵、一横、一点点”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纵”——文体训练:有效地串起作文训练的多方面的能力。
以文体为线索,可以有效地串起作文训练的多方面的能力要求,体现了一定的顺序性,是纲举目张的作文复习思路,是以后文体训练的基础。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复习并熟练地掌握各种主要文体的写作要领,让学生领会不同文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相对优势。
“一横”——素材设防:应注意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和兼容性。
作文备考中的“横”,是指按类别进行的素材积累。高考作文时,许多同学的文章内容空洞、虚假矫情,其原因之一是缺少积累。这一“横”可以贯穿在以文体训练为经线的“纵”中进行,这样,命题时就不仅要考虑文体的问题,还要兼顾题材的范围和素材积累。例如,按照“生存与生活”、“交往与合作”、“德行与情感”、“学习与教育”、“环境与社会”、“价值与理想”、“方法与效率”、“辩证与科学”、“思想与文化”、“联想与想象”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与整理。
“一点点”——各个击破:进行局部训练,以提高训练效率。
“一点点”,一是训练的内容可以分点进行;二是方法可以灵活机动,一般不要求写整篇的文章,只要求进行局部训练,如亮点片段训练,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两处甚至几处精彩的局部,就会显著提高作文的档次。如果按考点训练,还可以按考场作文的关键环节进行分点训练:例如,审题和入题训练,解决审题的准确性和入题的独特性。
(2).有针对:在平时,学生作文分数不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
如果能明确这些不足并加以克服,就可能在高考作文中获得理想分数。
例如,不少学生作文缺少主题意思,动笔前缺乏认真的思考,文章写完了,别人问反映了什么,自己也说不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审题或审题不清。对此要强化高考作文鲜明的主旨意识,即不管你的文章是什么文体,都要确定出一个较为明显的道理。
又如,不少学生的作文条理不清,思想混乱,读后叫人不知所云。其原因一是主旨不明,导致材料取舍没有标准,想到什么写什么,不管材料是否抵触,是否矛盾;二是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构思。这就要强化高考作文清晰的条理意识。
再如,平日里中学生作文的结尾随意,对文章结尾认识不定,其实文章结尾对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一篇好文章没有一个好的结尾,给人一种未完篇的残缺感;而一篇不好的文章,可能由于有一个巧妙的结尾而起死回生。(举1957年高考作文一趣例)要让这样的学生明确的是:高考作文要有鲜明的点题意识,决不能认为结尾是可有可无的。
这样的针对性训练应贯穿于一纵、一横、一点点的训练中。
(二)加强破格与创新练习
教给几种技法,学生按自己的所长加强练习;也可以从突出自己的作文亮点的角度引导学生加强练习:题目亮眼,感悟独特,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特之处,有个性特征等等方面。
当然,入格与基础练习同破格与创新练习是相对而言的,仅指各有侧重,一切都应该以学生的写作实际为前提。
高考试题被认为是“保持稳定,稳中有变”,但高考命题者说是“变中有稳”,那么,2004年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不仅拭目以待,更要厉兵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