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懂百姓涨价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23:59

(原文发表于《新经济MOOK》,原标题为“物价还在涨,通胀在眼前”。此文做了部分必要的修改,主要是更新、补充了一些数据指标)

 

内容导读:如果为官者不知道百姓的涨价痛、日子苦,也不想去知道百姓的涨价痛、日子苦,那未来大多数百姓的生活未来会是怎样?在明年,反思或是最重要的事情,检讨或是最重要的工作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中国什么都比法国贵

不久前,和一位在巴黎的朋友探讨中国经济问题。在谈到物价时,她发出令在场人惊叹的感慨:“中国什么都比法国贵!”

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09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5%,比上月降幅缩小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1-10月份,CPI同比下降1.1%(上年同期为上涨6.7%),与1-9月降幅持平。从数据来看,CPI为负,世界上公认的是CPI安全线是3%,更相比较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月份同比增长16.1%(1-10月份同比增长9.4%)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月份同比增长16.2%(1-10月份同比增长15.3%)来说,中国不但没有发生通胀,而是在通缩。这是官方和一些学者的基本说法。

官方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上年同月为上涨2.4%)、环比上涨0.3%,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1%(上年同月为上涨2.0%)、环比上涨0.6%(已连续8个月环比上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比上年同月加快13.8个百分点,比10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为连续7个月同比增速加快)。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 同比下降0.9%(上年同期为上涨6.3%)、比1-10月降幅缩小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 同比下降6.0%(上年同期为上涨7.6%)、降幅比1-10月缩小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回落3.4个百分点,比1-10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

在实际生活中,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肉、蛋、鸡等商品价格已经连续多月上涨,最近更是菜米油盐水电汽等全部大幅度上涨或拟涨价。

对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尽管无数舆论在提醒政府,要高度重视资产泡沫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打击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预期,可官方和一些学者还在说中国没有发生通货膨胀,也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甚至连发生通货膨胀的压力都几乎没有。可真称得上是,为官者不知道百姓的涨价痛呀!

 

用CPI为负来认定没有通货膨胀值得质疑

用CPI数据来说没有通货膨胀,也许很有道理,也很国际化,但中国无通货膨胀之说,客观上正遭受质疑。

首先,CPI数据的真实性一直颇具争议,因为近几年的物价上涨的实际幅度远不如所公布的数据那样。

其次,在CPI数据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不能反应真实的通货膨胀水平。现在,是制成品和食品决定了CPI指数走势,房价并不计算在CPI中。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涨幅比10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2%(涨幅比10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2%(涨幅比10月份扩大2.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5%(涨幅比10月份扩大0.6个百分点)。11月份,房价同比涨幅创年内新纪录,环比涨幅也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这是房价连续9个月上涨,而市场上的实际涨幅要比高得多。如《新京报》12月11日的报道所发布的数据显示,统计北京今年在售的50个主流楼盘中,涨幅超过50%的楼盘占到八成,涨幅超过100%的楼盘达到12%,涨幅最高的竟然达到156%。多个楼盘的涨幅超过2007年的幅度,几乎所有老项目后期的售价达到历史最高,今年成为北京楼市价格最为疯狂的一年。今年北京楼市是普涨,所有的楼盘都出现价格上扬,开发商至少一个月都会上调一次价格。而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也在狂飙上涨。只是,房价并没有统计在CPI之中,CPI数据并不能体现房价的疯涨。

再则,CPI数据不能反应真实的社会物价水平和价格上涨幅度。近几年来,尤其2006年下半年以来,市场上各类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不小,除在2008年一段时间内此前一度疯涨的猪肉、鸡蛋等产品价格有所回落外,上涨上去的价格并没怎么回降,而CPI的计算是以前一年水平为同比基数,前一年的基数越高,就使得当期的数据越低。到了今年四季度,市场上的各类商品几乎全面涨价,连涨几个月的猪肉、鸡蛋等产品的价格,继续加快上涨的步伐。只要到市面上一走就可知道,如今,服装、蔬菜、日常用品等等,几乎什么东西都在涨价。

再就是,如果说上轮通货膨胀引发的主因是猪肉涨价,那么,现在,一个比猪肉对CPI影响更大的公共产品的集体大幅涨价,正在更大程度上推动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就在如今这种关头,政府部门、行业垄断机构还在启动资源价格改革,随着资产泡沫化加剧,不但服务性价格都在上涨,而且,随着资源价格改革的启动,包括水、电、煤气等在内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产品、公共产品价格正在大幅度涨价或准备大幅度涨价,已经拉开了新一轮的能源资源产品价格上涨的序幕。

对于目前物价上涨的态势,尤其具有垄断性公共产品的涨价,人们不能不为之担忧。在公共产品领域,经营者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其定价机制在理论上采取“成本+利润”的政府定价的模式,但实际上,结果是,所谓政府定价往往演变成企业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不管上涨的成本是否合理或是否真实,成本涨多少,价格就涨多少,甚至涨更多。公用事业企业往往从部门、行业的利益出发,向政府提出定价或调价要求时,显得很过分、不合理,甚至采取多报、虚列成本支出等办法来达到提高价格的目的,滥用市场垄断力量以谋取高额利润。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从以往多次公共产品价格调整经验来看,但凡提到公共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公众第一反应便是对涨价的担忧。

在公众眼中,公共产品价格改革,就等同于涨价。

公共产品的全面涨价,势必引起多种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度涨价,进而引导物价的全面大幅度上涨。

 

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在谈到通货膨胀这个话题时,在巴黎的朋友都很自然地谈到了中国正在实行的宽松的金融政策。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之前的5年里,广义货币供应量(M2,包括现金和各种期限的居民和企业存款) 年均复合增长已经达到了17%,而在2009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9.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74%(增幅比上年末高11.9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2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4.63%(增幅比上月末高2.60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99%)。1-11月净投放现金2125亿元,同比多投放638亿元。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2948亿元。1-11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21万亿元,同比多增5.06万亿元。

诚然,中国要刺激经济增长,需要宽松的金融政策,增加货币投放,增加信贷投放,可事实上,过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尤其是当过多投放的货币和低成本的信贷资金并没有流入到实体经济领域,而是流入了追逐如房地产等类资产的价格上涨的投资、投机和部分人的公款消费中。本文作者陈真诚经计算发现,今年新增的信贷总额中,至少有20%流入了房地产领域,每5元中就有一元流入房地产贷款中。至于还有多少流入了股市,则没办法获得比较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应该也不会是个小数目。在如此形势之下,就很可能会导致让人可怕的通货膨胀,甚至出现象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滞胀。

需要注意是,与大规模信贷增长的同时,中国在执行低利率政策。在低利率的基础上,房地产消费贷款还在打7折。购房贷款利率比基础利率还要低,这与美国的情况相反。

美国对借款人采取利率差异化,即不同信用者的贷款利率不一样。目前,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为0.25%,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高达5.3%,次级信用者的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甚至更可能高达9%。而在中国,基准利率比美国要高,如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31%,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为4.158%。

无论如何要看到的是,通货膨胀威胁已经高悬在上。当前,事实性的物价正呈现加速上行趋势,外部输入型和内部过多流动性推动型的通胀压力都在继续增强,资产价格持续上扬,未来食品价格还可能继续大幅波动,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可能继续推动物价上涨或通胀预期持续上升。而在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当前价格仍在低位运行,通货膨胀尚未出现。如此外交般的辞令,虽然老百姓都不相信,但为官者依然脱口而出,全然不因说了不真实的话而脸红,真该直接去做外交官,或去做寓言作家以娱乐孩子们。不过,与国内多数媒体的报道不同,《华尔街日报》12月 11日报道称,“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11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温和上升有利于就业和经济复苏,但政府需要采取措施稳定通货膨胀预期”。

真搞不清楚的是,那些为官者,到底是不需要住房吃饭还是不需要自己花钱住房吃饭?退一步来说,即便为官者本人不需要自己花钱住房吃饭,那那些不是公职人员的家属总该要花钱住房吃饭吧,总该可以通过向家人了解而知道市场上的物价变化情况吧,可为什么依然还在宣称目前的价格水平依然很低?

 

垄断性价格上涨有损百姓生活

我们需要进一步看到的是,在政府之外,还存在公共领域的垄断企业、国有企业这种准政府力量对经济乃至政策制订的干预。他们的非正常干预,可能扭曲国家经济的发展轨迹,也有损百姓生活。

一个不难理解的推理是,垄断企业所担心的是,一旦放弃垄断,马上就会向世人揭示它一直以来的利润来自于垄断,就会招致无数责难,有损政府形象,从而招致垄断企业既得利益者的痛苦——对那些衣食不愁、经济富裕的人群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伦理环境下,有损形象比放弃可能继续获得的利润本身还要重要得多。

垄断企业在价格方面的垄断性话语权、行为权,往往具有样板作用、领袖地位、风向标功能,能及时带动其他产品或市场的价格上涨。而且,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由于国企在资源、市场、价格等方面垄断性话语权、行为权往往具有刚性,没有政府政策的强行干预,是不会逆向调整的。

目前的情况是,正是政府在主导垄断性公共产品价格上涨。《华尔街日报》12月1日的报道称,在中国,“从食品到房地产,众多种类的商品价格都在上涨。资源价格的变化值得注意,因为政府尽管在其它领域放弃了计划经济的做法,但却在这个领域一直拒绝引入市场机制。”尽管老百姓对公共产品涨价是一片反对声,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在12月10日依然说,明年我国将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力、天然气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大家知道,在中国,凭经验可知,所谓垄断性公共产品的价格改革,其结果就是价格上涨,不管老百姓愿意不愿意,不管反对声有多高。真不知道,彭森副主任将会如何确保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价格变动而降低?

 

应该是国家经济服务于百姓生活

从某个角度而言,国家就是由这个国家里的所有百姓组成。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意志与这个国家里的决大多数百姓的意志不一致时,也许就存在大的问题了。

国家经济就是由这个国家里的所有百姓的经济组成。这样,国家经济的核心内容就是绝大多数百姓的百姓经济。在百姓经济中,百姓必然要求确保其应该的基本经济利益以及经济利益主导下的社会利益。而在百姓经济利益、社会利益中,最直接也最纯粹、最基本的部分,就是确保基本的生活,并在条件允许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生活品质,保障基本的社会利益。

不能不承认的是,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国家的市场经济,政府的经济政策,无疑需要做好保障“个人权利”——尤其大多数百姓的基本生活和需求逐步提高生活品质的“个人权利”这个工作。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在重视决策集权的同时,制订经济政策时同样需要尊重经济民主,在促进经济发展时同时需要考虑到百姓当前的现实生活问题。这是因为,如果没有百姓的生活支撑,经济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发展经济就变成了政治游戏,变成了少数人趁火打劫搜刮、掠夺资源、财富的借口。可目前的做法,不是让国家经济服务于百姓生活,而是让百姓的生活为经济增长做贡献,一切以保国家经济增长保GDP增速为中心,甚至对目前持续高涨的物价等漠不关心,把“公仆”变成了“老爷”!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劝说老百姓多存钱少消费,而我们则正好相反。

如果将来依然继续强调百姓生活服务于国家经济,而不是国家经济服务于百姓生活,如果为官者不知道百姓的涨价痛、日子苦,也不想去知道百姓的涨价痛、日子苦,那未来大多数百姓的生活未来会是怎样?大多数百姓的生活质量会是怎样?未来的中国会是怎样?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这些问题,在即将辞旧迎新之际,值得一些应该思考的人士去做深入思考:在明年,反思或是最重要的事情,检讨或是最重要的工作。

 

未来经济之旅或有很多大颠簸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杰夫?代尔在其“‘中国世纪’将是一条坎坷路”一文中写到:

北京和上海一派国际大都会的富足景象,奢华购物中心比比皆是,美术馆开业庆典上洋溢着香槟酒香,让人们很容易忘记中国仍有多么贫穷。有关中国经济的统计数据中,一个更令人吃惊的数字是,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言,中国目前仍排在全球100名之后。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08年,中国的排名位于佛得角和亚美尼亚之后,仅在伊拉克和刚果共和国之前。尽管中国的减贫成效可圈可点,但多数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仍只是勉强度日而已……人们倾向于用中国GDP的图表来描述中国的崛起:每年必定增长9%。但我们最好还是认为,在通往“中国世纪”的道路上会有很多大的颠簸。

[联系作者陈真诚:QQ:622000544,请注明具体事宜,限工作联系。欢迎加入QQ群“全国土地项目交易所”(群号48719930):此群为全国土地项目供需双方、融资、地产媒体等机构人士提供一个专业的交易、研讨、沟通平台,限土地楼盘买卖机构、外资投行、地产媒体人士加入。实名制,申请加入者请注明个人姓名和公司、媒体、机构名,以便放行。无关人士免入,否则,事后也会被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