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寄给毛泽东的信要走多远的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25:36

           一封寄给毛泽东的信要走多远的路

                          作者:一清

     写一封信,要想寄毛泽东而不被有有关机构截留,该要走什么样的程序,有多“远”的“路”要走呢?文革的后期,有那么多的老干部要求解放,要求安排工作,他们的信,又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送到毛泽东主席的手上呢?

     可以肯定地说,不是所有的信都到了毛泽东的手上的。其所以没有到达,是因为被中途的机构给吞了,写寄信人可能反过来还要再一次受到打击。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以“来信的矛头是对着我的”——刘冰的信为例,或者我们可以透此看到中国当时政情的复杂和吊诡。

     下面,我们顺着刘冰信的“投寄”路径以及他们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路线来走一圈,也借此窥探一下当时的世道人心,估计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刘冰的信,不只是刘冰一人所为,还有另外三位,惠宪钧、柳一安、吕方正。第一封信写好后,原本决定寄出去,但四人考虑再三,觉得这样不安全。据刘冰回忆:“鉴于过去寄给主席和中央领导的信件常常被扣压的教训,我们又议论了如何保证信能让主席看到的办法。经过研究,认为信不能直接寄给主席,因为那样容易落入谢静宜,毛远新、江青之手。信应经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副主席转呈主席,只要小平同志能在我们的信上批写‘送主席’几个字,即使谢静宜、江青、毛远新他们看见也不敢扣留。如果扣留,他们就是扣压了党中央副主席报送主席的批件。同时,凭着我们对小平同志的信赖,一致认为,只要小平同志能看见我们的信,定会转送主席的。”

     有了些想法,于是,几位就一起想办法,用什么样的途径寄或送毛泽东了。

     他们所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胡耀邦了。

     于是,他们将已经写好了的信复写了几份,便给胡耀邦打电话。电话是胡夫人李昭大姐接听的。大姐告诉刘冰,耀邦不在家,科学院长班去了。并约定第二天(星期天)的下午四点来家。

     终于应约定时间见面了。胡耀邦看完信后,问是不是每条都是实在的,并嘱咐不要用形容词,不要说空话。当刘冰解释都是实事求是的东西后,胡耀邦才放心。但胡是个很讲究组织程序的人。他对刘冰说:“我支持你,能帮助就帮你。但我现在是科学院的负责人,而你是清华大学的。和咱们(原来)在团中央时不一样,不属于一个组织系统。从这一点上讲,我帮你转信不合适。”

     刘冰听后,不觉有些失望。但胡耀邦见此,转而又说:“这样吧,我告诉你小平同志家的地址,你可以自己直接将信送过去。这样更好。”刘冰想了想,这样好倒是好,但担心邓小平不认识自己,怕被卫兵给抓起来。胡耀邦笑着说,不会吧,你的名字小平同志应该是知道的。胡耀邦见刘冰为难,胆有些小,便建议道:“这样吧,你还是从邮局寄去吧。”但刘冰又觉得从邮局寄,不安全,怕丢失。

     耀邦是热心肠的人,建议说:“这样吧,你给小平同志的秘书打电话,问问他信怎么送。”胡耀邦当即告诉刘冰邓小平的秘书王瑞林的电话。刘冰也当即在胡家就拨打。电话通了,王瑞林虽然很热情,但出于纪律或是当时的环境,还是不愿意直接收信,而是让他们“送国务院”。当刘冰表示“没有中南海的通行证,送不到国务院”时,王瑞林也没有通融,而是坚持“你们从邮寄吧”。

     放下电话。胡耀邦问结果怎么样,当得知王瑞林坚持让他们从邮局寄时,胡耀邦想到刘冰“寄信”可能的结果和难处,想了好久,才说:“我看你们直接送到他的家里去,这样最安全,最保险。我告诉你们,小平同志住在×街××号,门前是个小胡同。你们要大胆些嘛,怕什么呀?”刘冰们很感动于耀邦的古道热肠,告辞而出。

     但是刘冰等人还是担心这样直接将信送到邓小平家太唐突。于是,他们想通过警卫部队的内线送信可能更安全,也更好。与刘冰一起参与写信的惠宪钧本来就是中央警卫部队来清华的,他立即接过了这个任务:我给参谋长打电话,问是不是我们师负责邓小平同志警卫的。如果是,那就好办了。电话很快打通了,接电话的副参谋长马清元告诉惠宪钧说,正是他们师在负责邓小平的警卫工作。

     于是,这位副参谋长又立即告诉司令部值班室,让把惠宪钧将要送信的事通知驻地警卫部队。为了进一步落实,马副参谋长又亲自给驻地的警卫部队负责人打电话。一切很快就安排妥当,约定第二天的上午九点准时赶到就行。“要穿军装,军风纪要严整。下车后告诉警卫人员自己是哪个师的,是在清华支左的就行了。警卫人员一定会接待的。”

     第二天,惠宪钧按约定的时间来到了邓小平的住宅前,将信交给了一位值班排长。排长立即将信送了进去,不多久出来时便对惠宪钧说:王秘书正在忙,让我转告你们,信收到了。邓副主席在中央开会,中午回来时,就可以将信交给他了。

     信终于是到了邓小平秘书的手中了,到邓小平手中时,邓小平认真地看了,他在考虑一个适当的时间送给毛泽东。等了多日,在一次政治局会议后,邓小平将信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有些复杂地看了看信皮,又看了看邓小平。让张玉凤将信放在柜子里,没有发话,人们不知道这封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当然,后来整邓小平时,这成了邓的一大罪状,认为刘冰的信为什么要送邓小平?看来“矛头是对着我来的”!

     此是后话,不提……

                        ---------  一清   博媒帝国·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