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空间想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2:11
国家的空间想象!    张先冰 这是2004年春,我在好友郭华和李跃峰等组织的一次有保钓人士参加的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2004年5月29日帖在我建的天涯博客《传奇:平凡人生的动人片段》上(http://chuanqi.tianyablog.com)上.今天偶尔再读这段发言,觉得它与我们关于"社会空间"的想象与建构在思维方式上有相同的地方,特转贴在这里。  我想接着郭华先生的发言从“爱国主义”这个角度来谈谈保钓行动的价值,以及何处需要超越。


    国家之爱与其它性质的爱一样,首要的层面应该是“认同”;然后是“保护”;第三个层面是“建构”。
    作为一个实体,国家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国土、国民和国体。国土、国民等为一个国家的有形部分;国家体制和民族文化为一个国家的无形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形态!
    从“国土”角度讲,保钓行动如刚才冯先生所讲的,唤醒了我们的国土意识,特别是在我们的国民中比较淡薄的海洋国土意识,这是保钓行动的第一个价值。但是人民的利益和国土一样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每一个现代公民既要有参与国家公共建设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保护自我的权力和利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当我们谈到“国民”时总要谈到民族尊严和民族精神。“民族”的核心是由人民构成的,现在谈民族尊严往往是把一个抽象的国家放到与外国关系的语境中来谈,我认为民族尊严有其内在性,民族尊严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其国内的尊严,首先要无条件的确保给每个国民在本国的尊严,如果一个国民在自己的国土上享受不到应有的尊严,国民个体的社会权利和人生尊严没有得到保障,哪里还会有整个国民群体的外在尊严,这种所谓外在的尊严又有什么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不能由于过分强调保钓行动的爱国性而忽视了对民族尊严的内在性现状的关注的建构和追求。相反我认为民族尊严的内在性建构和追求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还更显紧迫!
    构成“国民”整体性的另一极是民族精神(也就是国民性),民族精神包括民族文化和民族气质,我们需要对中国人的民族文化进行重建,我们的传统和历史文化,到底哪些是值得在重建中保留的?就抗战而言,我认为应该继承和发扬在八年抗战中生发的民族抵抗精神,保钓行动的精神是这种抗战精神的延续。在这个行动中他们的个人意志和血气获得了张扬,这是对传统中国人保守性格和气质的一种突破,另一方面他们的行动也展现了现代国民必须具备的另外一种重要素质:即公民素质,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个体既应该有不可剥夺的社会权利,同时也应该具备强烈的主动的对社会及公共事物的关注、参与的热情和意志!
   第三,我们认同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到底是要爱什么?我们很容易说出口的是:我们爱中华文化,而忽视的是对国家体制的反省。中华文化与中国现行的国家体制是不能够混为一谈的。另外一个就是对一个”强大国家“的追求,强国不是目的,让人民幸福自由才是国家的最高目的,我们不能把一个强大的国家与自由的人民划等号。一个以强国为目的的文化和体制最终不可能是国家保持持久的强大。国体是处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政府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模型,涉及我们每一个具体的人和组织。是我们每一个人和组织生存权利和自由发展的平台,多年前台湾的保钓行动有可能,香港的也有可能,为什么我们大陆的行动来得这么晚而且还仅仅是少数几个人的民间行为!当然少数总比没有好,现在冯先生他们行动起来了,民间力量从体制中寻求到了突破口,同时也打开了体制的一个小小的缺口,使得传统体制以及由这个体制所长期滋养的观念和习惯势力有了一点松动,这是此次保钓行动对一个更健康、更合理体制的贡献。
   当然更多更大的建设性贡献等待我们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