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全文直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03:36
2005年7月8日至10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召开以“互联互通,共建互享”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本次博览会将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首届中国数字出版趋势与技术高峰论坛”,围绕以数字出版为核心的10个专题展开深入讨论。 二是“首届中国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展览会”,展示业内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及成果。搜狐数码天下将对本次博览会进行现场图文直播,敬请关注!     主持人(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
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开幕式现在开始。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经过多方面的努力,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虽然这次博览会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它是我国从传统出版迈向数字出版重要标志性的活动,也是一次空前的盛会,欢迎业界的同仁,各位朋友,广大爱好者出席这次盛会。
下边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主席台的各位嘉宾。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同志。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同志。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同志。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同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剧胡占凡副局长的代表郭城同志。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员会主任郭宝明同志。还有来自中央机关各部门,全国各地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集团的领导同志,我们一并表示热烈地欢迎。
下面请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同志致开幕词。
于永湛: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经过近一年的筹备,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今天正式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版权局,代表本届博览会组委会,对前来参加展会的信息产业部,文化部、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等部门领导,对各参展单位,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出版集团和出版单位及各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游戏出版,互联网教育出版和互联网学术文献出版为代表的数字出版产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成为出版产业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在积极支持我国书报刊等传统出版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决定举行我国首次数字出版博览会,数字出版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已经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CD、VCD、DVD,电子书,网络、MP3以及通过手机下载彩铃彩信,图书图片等,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短信已经成为新兴的第五媒体,可以说数字出版是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拓展,不仅大大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而且也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数字出版代表了21世纪出版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近几年数字出版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国电子书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到今年4月,其总量已经达到14.8万元,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用户已经超过一千家。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网络游戏的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比较达到24.7亿元,有近2025万的网络游戏玩家,我们还开发出了传奇世界,剑侠奇缘,大话西游网民喜爱的网络作品。数字出版产业还存在问题,主要是数字产业发展还很不平衡,一些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数字环境下面版权保护力度不够,数字版权保护手段继续加强,数字出版物的消费观念还需要转变。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网络游戏引进的多,自主研发地少,对数字出版产业的政策支持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21世纪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普及,希望通过数字出版博览会这个平台,数字内容提供商,数字产品消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数字出版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以消费刺激生产,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数字出版博览会这个平台,进一步加强数字出版领域的生产、教学和研究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健全数字出版产权研一体化的体系,提高我国数字出版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广大数字技术提供商和出版单位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必将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我国整个新闻出版业也必将出现一个更加繁荣发展的新局面。最后预祝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圆满成功。
主持人:我们为了体现这次数字化的特色,精彩的焰火是数字的电子的,所以是有火无烟,有惊无险,请大家放心。下面请主席台各位领导为本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开幕式剪彩。 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开幕式到此结束,下面的活动开始。
主持人: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的高峰论坛现在开始。首先我们请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寇晓伟: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我首先要感谢今天所有参加论坛的朋友,有这么多业界的高层关注数字出版,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同时我也要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把我多年来在管理工作中工作和学习的心得借助这个机会向大家做一次汇报。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数字革命,出版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数字技术给出版业带来了什么? 20世纪90年代初期,数字化技术开始在出版业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化光盘的出现使音响业由以模拟存储载体为主开始向数字载体为主,特别是数字化光盘播放机的快速普及,促进了音响出版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音响出版单位320家,年出版音响制品近3万种,发行量约7亿盒片,销售额达30亿。进入90年代中期,由于电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从而催生了以数字多媒体为表现形态的电子出版业,特别是一大批传统书刊出版单位,利用电子出版物这一载体,实现了传统纸媒体向数字媒体的延伸,跨媒体经营渐成潮流。到2004年底,我国已经设立161家电子出版单位,年出版品种达6千多种,发行量达1亿多张,销售额约15亿。我国互联网出版始于1995年1月,神州奇人杂志在互联网上推出的电子版成为中国第一本中文互联网杂志,由此拉开了互联网的序幕。经过十年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互联网出版是数字时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应用不断普及的产物,已经成为数字出版业中影响力最大的,成长最快的,应用水平最高的主流媒体。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和数字化制作,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多人同时在线,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传播行为。互联网出版一般分为简单出版,多媒体出版和混合出版三种形式。简单出版主要是指以文字、图片形式为主的出版形式,包括各类文章,文学作品、学术研究著作以及短信贺卡等,这类出版形式易于检索,阅读浏览方便,传输占用带宽少,技术要求不高等特点。多媒体出版主要是指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互联网出版,包括各种音响读物,动漫游戏作品,多媒体广告、彩信等,混合出版是指将简单出版,多媒体出版和网络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可分割的互联网出版形式。比如游戏社区服务,聊天记录,时时信息等。
互联网出版物主要分为八类,学术文献数据库,网络期刊,网络图书,网络游戏出版物,网络文学读物,网络教育读物,网络音乐,网络音响出版物,网络动漫等。据统计,2004年我国互联网出版总销售收入已达35亿,年均增幅达50%,带动相关产业如通讯、IT,传统媒体,教育等增加的产值达到250亿。目前互联网出版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为两头热,即学术出版热和大众化的热,网络文献出版主要将报刊和图书上发表出版过的各类学术专著、论文、文献以及未经公开发表出版过的各类学术研究成果和文献,通过集成和数字化加工制成数据库。
长期以来,传统学术著作出版由于页数少,成本高,发行量,查阅不便等原因,一直是学术出版界的老大难问题。而互联网出版有分销环节好,平台开放检索快捷,收费低廉等特点,极大促进了学术著作的网上出版。目前网络学术文献出版已找到较好的赢利模式,形成了学术研究、信息采集、资源建设、网上服务,产权保护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其中由以网络学术期刊发展最快。据最新统计,截止到目前,网络学术期刊出版总数已达7486种,总字数达到1304,99%的学术期刊已经实现了网上出版。网络游戏出版热是网上大众化消费热的突出代表。网络游戏出版物是指以数字代码方式使用计算机应用程序,将图文声像等游戏内容经过编辑加工制作后,通过互联网公共信息网等,发送至电脑、电视、手机、游戏机,电子阅读器等用户终端,供多人同时在线,浏览、阅读,交互下载或使用游戏出版物。 与光盘为载体的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在内容,软件研发,使用方式等方面没有根本区别,只是满足了多人同时在线互动的要求,因此说网络游戏出版物是电子游戏出版物在互联网上的延伸。网络游戏出版始于2000年,被誉为互联网出版业的经济发动机。目前网络游戏等产业链已经日益完整,产业链上的开发商、出版运营商、分销商,电信运营商等,已经形成了相互独立,并相互支撑的体系。截止到目前,全国网络游戏玩家已经达到2025万人,去年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24.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47.9%,预计到2009年,实际销售收入将达到109亿元,年均复核增长率为34.7%。
二、数字鸿沟,传统出版业无法回避的挑战。 我本人从事出版管理工作21年,前14年主要跟图书出版业打交道,应该说对传统出版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今天在座的大多数也都是来自传统出版业,特别是图书出版业,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传统出版业已经危机四伏了吗?其实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愿意在这里谈谈我个人的看法,跟大家来讨论。 首先要承认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数字出版,特别是互联网出版已经形成强大的发展势头。正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消费结构和认知倾向,这些变化给传统出版业造成了巨大影响和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无论承认与否,我个人认为,危机是存在的,只是如何看。我认为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传统出版业面临着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之一:实际的竞争,现在市场经济社会,谁经济实力强,谁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经济实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应用水平上,以及企业是否具有长久的巨大的效益空间。有一个数字对比可以或多或少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从总署计财司得到一个统计,2004年全国573家图书出版单位的总资产额是504.4亿元,我又从网上查到七家互联网出版业务的网站,这七家网站是新浪网,搜狐、易网,盛大、九成,TOM,腾讯,这七家网站均为中国内地在纳斯达克和香港上市的公司,其中前五家已经取得了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根据最新的统计,也就是昨天我上网查到的信息,这七家上市公司昨天的总市值是73.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613.4亿元。而这七家上市公司的年龄加在一起还不如商务运输馆一家年龄长。从这一组数字虽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但有一个事实是肯定的,这七家网站既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也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范例。代表了传媒业的发展和趋向。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众多投资者的吹捧,并迅速成长壮大的一个原因。
数字鸿沟之二,控制力竞争。信息时代内容为王,谁掌握了内容,谁就是胜者。但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内容为王有了更深层的含义,谁的内容资源具有更强大的集约整合能力,谁才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谁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之王。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彻底打破了传统出版业条块分割,地区垄断,渠道不敞,资源和经营分散的状况。它的自由开放,海量存储,传输快捷,检索方便等特点,决定了在网络环境下,那种一个出版社一年靠几十种或者几百种图书就可以过小康生活或独霸一方的局面,在现在已经不存在。以电子图书出版为例,目前四大电子图书出版商,由于他们较早进入了电子图书的出版领域,并形成了较强的对图书资源的数字化整合能力,虽然他们都不是传统出版单位,也不具有图书资源的原始积累优势,但却经过五六年的努力,将全国五百多家图书出版社120多万种图书资源进行了数字化的整合集成,成为中国电子图书出版的主导力量,仅四家公司电子图书已经占据了全国电子图书市场的90%以上的份额,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图书出版社在这个图书资源数字化整合集成过程中,扮演了只是电子图书出版资源的提供者。
数字鸿沟之三:平台之争。平台之争也是品牌之争。信息产业的竞争规律是30%甚至更少的企业将拥有70%以上的市场资源。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不断地残酷的竞争之后,在互联网环境下,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够生存下来,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网络平台,并成为互联网出版市场的主导。这里以网络期刊为例,目前全国有纸制全国期刊70多种,分属于上千家科研院所,学校等、出版社,真正占据网络出版平台统治地位的,并非传统期刊社,而是三家科技公司,他们是清华同方、万方数据和重庆维虎。
数字鸿沟之四:人才竞争。互联网出版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关键是人才,目前在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人才结构不合理,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很少,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人才则少之又少,这无疑进一步扩大了传统出版单位与新兴数字出版企业之间的竞争差距。传统出版单位在人才方面与数字出版单位相比有竞争优势,但是一些传统出版单位在已有优势的基础上,并没有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培养和吸收适应数字出版需求的新型复合人才,造成了传统出版单位如同一只断膀的鸽子,永远跨越不过眼前的数字鸿沟。
三,数字革命你准备好了吗? 目前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出版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得发展空架相当巨大,已知和未知的商机还相当多。这得益于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也得益于宽带的进一步普及和3G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互联网应用终端也将重新整合,这些都将极大的刺激互联网信息产业包括出版产业新一轮的竞争和发展。这里想介绍相关的软硬件发展的趋势,一,网民和宽带用户,上网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每个角落,上网的地点也经历了由单位、学校、网吧,向家庭转移的路线,特别是宽带进入家庭后,人们不用再走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网上冲浪的无限乐趣。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2004年底,中国的网民数为9400万,今年底将达到1.2亿。预计到2006年,中国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网民最多的国家。2004年底,中国的宽带用户已经达到2580万,居世界第二。2005年底将达到3400万,预计到2007年则有可能达到5700万用户,网民数量和宽带用户的快速增长,是互联网出版产业全面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前提。
二,网站数量。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是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据统计2004年底,我国网站数为66.89万个,互联网出版的网站约占总网站数量的20%,而由这些网站编辑出版的作品、信息量占整个网页信息量40%以上。特别可喜的是一些传统出版企业正积极地与新兴的网络科技公司合作,共建网络出版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正可能为下一步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探索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三,互联网应用终端,互联网应用终端即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是连接互联网出版者与消费者最重要的桥梁和工具。这些工具五花八门,品种繁多,如日常可见的电脑、电视、手机、MP3,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阅读器,光盘播放器,游戏机等。用户只有通过这些终端产品才能实现对数字出版物的在线浏览、阅读,使用和下载,因此终端的发展是互联网出版应用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也是扩大市场需求的重要推动力量。2004年底,我国PC的拥有量已经达到了5299万台,居世界第三位,预计到2007年将超过日本,成为实际第二大PC用户国。2004年底,我国电视机的饱有量近4亿台,根据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全面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的转变,这将为高品质,个性化,互动性的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2005年1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达3.4亿,据预测,随着3G技术的应用,手机的多媒体应用将出现爆炸式增长,用手机读小说,听音乐,玩游戏,看电脑电视都将变得轻而易举。2004年我国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销量分别为263万台和120多万台,预计2005年将分别达到450万台和200万台。这为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多媒体网络数码提供了便利。2004年中国市场MP3播放机总销量为428.4万台,预计到2009年将突破2100万台,特别是美国苹果公司的播放机ipod和网上音乐商店的成功营销,使这一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朗,据统计到2005年3月,苹果公司共销售了531万台播放机ipod,预计到2006年,将达到4500万台。截止到今年4月,苹果公司的网上音乐书店共销售下载音乐作品3.5亿首,预计今年的音乐下载的收入将达到4亿美元。这样的销售业绩极大了刺激了全球网上音乐出版。
种类繁多,功能不断更新的个人网络应用终端,确实让人有些眼花缭乱,但它确实让人看到了由于软硬件的改进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如何整合这些终端产品,不仅是IT界的事情,众多网络内容提供商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的整合工作,比如微软公司,日本索尼公司,还有中国的盛大公司等等。我认为随着宽带和3G的全面应用,这些网络应用终端将在三个空间中得到更有效,更合理的整合,一个啊是以家庭空间为主,随着宽带进入家庭,一个以家庭数字系统为核心的终端,将整合现在各自独立的电脑、电视、游戏机等家庭电子产品,实现无疑无论缝连接,这将极大提高家庭信息数字化的应用水平。另一个是以移动空间为主,在3G技术的主导下,各种移动电子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PDA,MP3,手持电子阅读器等,将整合为功能强大的掌上移动综合移动终端,现在很难说它叫什么名字,也许叫手机,也许叫其他的,但是我们姑且称它为人类最贴身的保镖。
第三个以办公、商务和教学为主。在这个空间里,PC仍将是互联网信息应用的主角。 上面叙述了这么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技术创新,网络应用终端发展现状和趋势,其实我想说的就是一句话,数字革命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吗?因为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而是需要每个人都大胆投入和开拓的关键时期,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今天所畅想的数字梦想都将会在我们努力下,变成美好的现实。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各位。
主持人:感谢寇晓伟副司长精彩的演讲。请中国印刷集团总裁沈海洋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传统出版业如何迎接数字出版时代。大家欢迎。
沈海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很感谢这次大会安排我来做发言。大会安排我发言的替补是传统出版业如何迎接数字出版时代。这个题目我想起四年以前在全国新闻出版局局长会议上,时终严署长曾经安排我做过一个发言,当时我的题目是数字网络技术对新闻出版业的冲击和对策。那个发言也曾经在2001年的全国新闻出版社社长总编会上,也做过一个发言,这次发言当中我就回顾了一下当时的观点,看看现在发展是不是符合数字出版的发展。当时在报告当中提出来,网络出版是以出版广播电视三大媒体于一题的新兴产业,当时我提出有三种方式,就是个人电脑,电子书和数字印刷,我把数字印刷用这个技术产生的IT出版也归拢数字出版的领域。当时提出传统出版业的六大商机和六大对策。将传统新闻出版资源化优势转换为网络出版优势,使传统新闻出版业增值,掌握出版资源的传统出版机构将成为网络出版的主角,出版社要向其他媒体出版社发展,我建议要促进出版广播、影视、IT企业多,组建其他媒体出版集团,加强网络出版建设,制定网络技术标准,繁荣网络出版。要用数字网络技术改造传统出版业,是他们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形成新的出版产业。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结合必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潜流,也是互联网企业谋求商机,实现赢利和发展的唯一出路。
这些观点在讲话当中原文念了一下。回顾一下四年以前的发言,再看看这几年数字出版发展的情况,应该说总体上是吻合的,但是从目前发展来看,国内的情况,数字出版发展的速度没有大家预料那么乐观,比我们预想的应该是慢了不少,但是确实也是在发展。 根据我的了解数字出版有三种下载的方式,一个是电脑下载,应该说随着这几年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家了解新闻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特别是年轻人,18岁到34岁的年轻人,读报纸的人口比例,60%这是发达国家,到2003年是4%,报纸国家在国外发行量在下降,在我国大城市当中,网络对报纸的替代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远远高于报纸和电视。在读书方面,有网络看书的现在还不太普遍,因为网络看书大家不习惯,很累,主要是查询信息,包括工具书的信息,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非常迅猛。
第二个关于电子类的书就是e—Book。第三个方式按需印刷的方式,我在2001年提出来,在数字出版和人们阅览习惯之间架起一个桥梁,将成为现阶段数字出版的主流形式,我认为通过数字形式,数字化的方式,把书印出来,这比较符合大家的习惯,应该是比较可行的方式,这个事情是我今天主要讲到的。 下面先讲一讲数字出版影响数字的原因。从目前看来,数字出版在整个产业当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字出版在传统出版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冲击,但是远远没有大家当初预期的那样,在国内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影响刚刚显现,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个还是阅读习惯的原因,实际上是技术的原因。第二个是版权问题,第三个是标准问题。 讲一下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趋势。我认为关键是电子纸和电子阅读器的研发,世界上比较有名的公司都在这方面进行研发,前段时间有机会参加了一个公司的总部,他给我看了一个刚刚研发的保密技术,有一个显示屏,这块收益已经占整个市场的三分之一,电脑和电视的屏幕,有的时候看不清楚,他搞两层膜,一层贴在玻璃的前面和后面,然后聚散,然后在什么位置上看都很清楚,这个屏幕可以用电视、电脑的屏幕,包括手机,他们继续在研究跟电子服务器结合演示的膜的研发,这个是我亲自看到的,它的利润是非常高的,占到全世界的80%。也说明这个技术还得研发,但是还需要时间,我觉得还需要比较多的时间,才能真正研究出一个能够符合习惯的电子阅读器。
电子阅读器刚才寇晓伟同志也讲到了,我也考虑到了现在手机广泛使用,手机是我们对未来电子阅读器另外一种阅读方式,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强,显示屏幕的尺寸增大和阅读效果的提高和无线上网,手机已经具备了查阅信息和阅读信息的功能,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以后,手机完全有机会成为随着携带的电子书阅读器。另外MP3播放器在国内外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主要有音乐下载的播放功能,现在已经看到MP3播放器已经有显示屏,有的也具备了电子书下载和阅读功能。这项技术的成功,必将对青少年阅读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二个大家要引起注意就是数字电视和网络的结合,包括数字电视,数字网络频道的建设,已经纳入到我们国家的计划,发展非常快。这也出来一种新的形式,特别是随着数字电视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儿童读物,教育类读物完全可以通过数字电视进行销售和收看,海外也发展了有声读物,一边走路一边听,在车上也可以听,在国外也是发展趋势,引起国内出版业的注意。
第五讲讲我们国家传统出版业面临的问题。由于数字出版的影响,未来五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杂志和图书的发行量会逐步下降。为了谋求发展,报纸会越来越陷入困境,也要寻找满足个性化市场需要的出路。我们国家的传统出版业有四个存在的问题,第一个出版的产值和利润过分依靠教材,据统计我国在出版产业的产生的利润,教材的比重超过50%,而在发达国家,出版利润当中,教材比重都没有超过30%,大众读物贡献率在美国多年来超过60%,英国大众读物超过50%,日本高达80%,教育比例过高,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业过高的问题。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第二出版社库存严重,利润下降,发行成本增加,造成出版利润下降,在出版业产值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出版业的库存快速增加,征订方面很难把握,据统计2003年我国图书销售和客户群的比超过了1:1,这个方面跟我们销售市场的掌握很有关系,另外跟我们与传统印刷起印平衡点很有关系。 第三个问题绝版造成出版资源浪费。据统计我国出版10万亿新书当中,有55%逐步退出,成为绝版书。由于新的征订以后,没有办法达到传统印刷的平衡点,不敢印刷。 第四个问题还是出版企业的问题,数字发展流程和数字数据库的建设不够完善,这是很大的问题。
最后谈一下今天的主题,讲一讲传统出版业如何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 第一个建议要抓紧建立数字化工作流程和数字资源资产管理系统,占领内容产业的制高点,因为这是我们之本,出版社资源是我们的源泉。第二个要做好数字版权的过去和保护工作,积极开展数字出版实践。我们版权除了印刷版权以外,印刷本的版权还是数字版权。第三个积极利用数字出版资源。随着网络新的平台兴起,互联网很大程度上成为个人发表作品的地方,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网络作品转化成纸制作品,近年来,传统出版业和数字出版的联盟,造成了很多热销书。前一段电视有一个《错爱一生》,其中有一个主角他写网络小说,当时我看一两句,我很受启发,说明网络小说在中国新的青年一代的作品会引起很大的反响。
最后一个建议,我是希望大家积极用数字印刷技术寻找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最佳结合点。新的出版业明显体现以下发展趋势,一个个性化时代,个性化需求,多平衡小批量,而且出版的周期不断缩小。另外一个,刚才我提到出版业刚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采用数码印刷的IT出版正好满足这个要求,现在比较实用的数字出版的方式。数字印刷最新的发展,去年我参加了最新的印刷博览会,我认为在质量上达到较硬的质量,在某些性能方面超过了传统的印刷,在速度方面非常快,彩色的数字印刷技术很多达到了100页以上,彩色喷墨印刷机达到了每分钟150米,Delphax公司达到每分钟2000多页。另外数字印刷有完整的方案,包括印后的装订,已经在技术方面已经成熟。我们自己体会到一直在讲数字出版,我们看书的时候往往在电脑上看书不如在纸上看书那么有效,特别在思考方面不那么有效,用数字印刷,把数字出版作为有效的方式,应该是比较实用的方式在现阶段。我们看到权威机构的预测,在欧美2000年按需出书占全部出书的20%,在2005年将达到30%,2020年要占到50%,数字印刷量将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发展。
下面我画了一个框,就是出版社很简单的图,出版社通过客户数据库和内容数据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输送,核心必须有数字数据库。下面想举一个例子,数字印刷在按需当中的应用。现在的技术当中数字技术有很多技术,价格不一样,在按需出书的成本不一样,现在要满足要求的彩色喷墨印刷技术,像柯达在用的一个系统,报告油墨主张,传统交易的版本如果印刷低于2000本的情况下,要高于5万美元,所以当时这个系统美国是2100页的印刷,这样情况下,在国外起印点在2000点当中用数字印刷可以的交易比较,低于2000的交易还不如用彩色的数字,这个平衡点提高了。如果把个性化的服务综合起来,2000到3500个也核算。在欧美国家数字印刷越来越快。
我今天带来一本书,这是按照数码印刷装订的,它的销售价格比较高,是24美元,全书288页,它售价24美元,按照刚才讲的技术核算,它的成本是0.9美元,包括装订是5个美元,在国外的利润空间很大。我画了一个图就是利润平衡点,传统印刷和喷墨印刷的平衡点,在国外来说是2千页,国内人工比较便宜,书价比较便宜,同样测算,国内按2千本来计算,国内同样按照7百点作为一个平衡,如果考虑其他因素,因为他不需要有库存,算起来这个平衡点还会提高。我讲这个例子说明要关注这个技术,这个技术的前景不一样,而且随着数码印刷技术平衡点还要提高。实际上这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国外已经出现了个性化图书的市场,这是新兴的市场。我今天拿了一份个性化的挂历,第一面是数码印刷,有一张封面的画是美国的夜景是一模一样,从我们搞印刷的角度看不出来是数码印刷还是胶印,第一页是个性化的,有你的名字,所以很值钱,这是一个例子,个性化的东西会增值的。
数码印刷还有一个特点,有PDF的技术,这是跟文字无关的,你的书在北京出版,可以在美国印刷,这个有利于中国进入国际市场,这是一般传统印刷做不到的。
我简单说一下数字印刷用在几个方面按需印刷,特别是国外比较著名的一个搞印刷的公司,现在已经盈利,规模越来越大。另外一个例子是我从美国联合公司达富通看到的一个例案,美国的出版社老师可以选择教材,那个书改了以后,改个书号给印刷,到学校的书店。政府是支持教材的共享,好多老师的教材可以往上都可以写,大家都可以互相用,中国可能不太好办,这是一种方式,国外已经开始了。另外往书店里可以印书,个人网上也可以出书,把艺术品、照片登在网上,出哪本书,付了款,可以给印出来。国内刚开始,比较少,我们研究所跟其他公司成立一个数码印刷中心,最近一本杂志叫电脑爱好者,发行量非常大,现在也搞个性化,把封面都印成李亚鹏的名字这个数码印刷,对读者来说很有保留价值。
数字印刷在我国出版领域应用还不太广泛,要探索如何用数码印刷技术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比如个性化的扉页,个性化的内容,比如说你的孩子过生日,给他买一本他最喜欢的书,书上有给他的名字,打开扉页有他的照片,这个书非常有纪念,这个价值贵一些,读者也会接受。这也是一种趋势。
还简单说一下个性化出报的例子,这是最近见了一个公司,这家公司配了两套数码彩色的喷墨印刷系统,针对德国旅游者,国外的企业,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印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报纸,公司发行的渠道通过饭店、航空公司、大使馆,贸易展览公司,旅游文化中心,国际展览会和报纸分销商,同时他们还通过其他的报亭,有一家日本人,通过网上照了新闻,这个公司通过全世界的报社建立了一个新的联盟,叫国际报纸印刷公司,专门开拓这个业务。这是已经实用,他们已经开始运作起来了。另外一些大的公司,会公布运动员和参观的人。国外已经开始在饭店里下载报纸,也有网络书刊,这次我到图书馆的时候,也亲自拿了一份数字印刷报纸,用彩色喷墨印的报纸,当时看的表演,当时有20多万人参加,什么国家的人都有,把当时的新闻都可以印出来,满足大家的需要。我觉得中国要办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都应该探索。 中国印刷集团下面有中国印刷研究所跟公司建立了数码研发中心,有本杂志是数码影象杂志推广这个技术,愿意跟出版企业紧密合作。总而言之,数字出版发展大趋势不会发展的,随着技术条件和未来条件的逐步成为,发展会越来越快,数字媒体包括出版在整个媒体出版的份额肯定会越来越高,但是数字出版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出版的消亡,两者之间实际上是既互相竞争,互相渗透,互相合作的方式,权威机构调查,在未来40年印刷的量仍然保持继续增长,印刷媒体在整个媒体中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步下降,这也是我对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发展前景的基本看法。我讲的不对,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沈海洋先生的演讲。
观众提问:您刚才讲到的是中国的出版社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情况,我觉得出版社以后可以作为内容提供商,我们印刷企业就是一种提供的手段,如果说未来的数字出版大行其道的话,比如在网上下载,网上阅读,对印刷企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咱们中业集团和整个印刷产业如何面对数字出版的冲击。
沈海洋: 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印刷企业跟出版企业一样,根据数字出版的发展进行应对,预计整个发展,国外的发达国家如果做不好的话,有三分之一的印刷企业会没有。印刷企业也要经历数字资源这方面的改造,与数字出版社紧密配合,迎接这个发展。出版社讲到数字内容方面是一个基础,现在数字方面叫数码印刷,有几种方式,一个是印刷厂,还有大的出版集团可以建立数码印刷中心,也是一种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把这个资源用起来,特别是出版集团,我鼓励出版集团,尤其是出版业建立数码印刷中心,出版业有它的特殊性。也可以搞数字资源的管理,因为排版都是数字化,印刷企业向多媒体的加工企业进行发展,成为多媒体的加工服务业,这是国际发展趋势。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就允许一个同志提问了。下面请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庞微同志做演讲。她演讲的题目是北京市互联网出版的现状以及政策研究。
庞微: 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接受组委会的邀请参加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的高峰论坛,在此我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版权局,向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并祝愿大会圆满成功。
感谢组委会安排我做发言,下面我将近年来北京地区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和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思考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我的介绍分三个部分。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感谢组委会安排我做发言,下面我将近年来北京地区互联网产业发展状况和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思考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我的介绍分三个部分。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批评。
第一部分是北京地区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字出版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按照我局开展的北京市互联网产业发展调研统计,200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直接产值为47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比如IT、通信、媒体、教育等行业,产值达300多亿,目前经过总署正式审批的单位50家。从业人员总数超过了3万人,各类编辑人员超过1万人,北京地区的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更是十分迅猛,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产业高速增长,规模行业领先,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互联网出版行业相对于国内其他省份来说起步较早,基础较好,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整体实力,始终处在全国前列,占据着我国互联网产业的主导地位,2003年北京市互联网出版产业规模达到7.1亿元,占全国互联网产值的28.7%,2004年产值达10.6亿元,保持着近50%的年增长速度。预计2008年产值将达到53.7亿元。其中具有一定成熟商业模式的机构大约250家,占到全国的20.8%,总体上说,北京市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处于成长型,并且已经在2002年左右越过了产业发展的临界点,产业发展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优化,北京市互联网出版产业将在今后几年获得爆发式增长,成为北京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2,门类齐全完整,产业发展不均衡。互联网教育和文学出版也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按照产值规模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互联网教育出版,互联网科学技术出版,互联网游戏出版,互联网社会科学出版,互联网音响出版,互联网艺术出版和互联网文学出版,其中互联网学术和教育出版,不仅产值和规模在全国占绝对主导地位,而且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产业价值链比较完整清晰,今后几年将继续成为北京市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的支柱。而互联网艺术、文学和音响出版,由于受收费方式盗版等方式的影响,发展滞后,基上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运营管理的问题,盈利水平远远落后于上海等省市,急需提高水平,加快发展。
3,产业基础雄厚,品牌企业众多。 北京互联网出版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国际国内都出名的互联网单位,在互联网社会科学技术领域,有清华同方下属的万方数据,世纪超星到公司,在互联网游戏领域有联众、金山、目标等公司,互联网教育方面有中文在线,超星,其中清华同方创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从1996年至今收录的正式出版的人文社科和科技期刊3200多种,收录文献1500万篇,基本实现了我国学术期刊的互联网出版。中文在线推出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现共收录了10000册,超过了20亿字的电子图书内容,在全国教育机构普遍采用。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从1999年起创办网上科技期刊群数据库,目前已收录科技期刊1600种,该公司制作的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已收录从1980年到2002年的论文25万篇。
此外新浪、搜狐、网易等三大门户网站总部设在北京,除了专业网络出版单位,北京还是出版大使,传统出版单位的数量居全国首位,北京地区现有200多家图书出版社,300余家报纸,近2800家期刊,以及137家音响出版社和81家电子出版社,这些出版单位正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逐步向部分或者全部的上网,供用户浏览和下载,据统计北京市传统出版单位涉及互联网出版的大约有1800多家,占传统出版单位的总局63.3%,其中图书出版有200家,大学出版社和中央直属的出版社高达90%,有近30%的出版社实现了网上订购服务。报纸有240家,电子出版单位70家。近年来国外和港澳台著名传媒集团如美国IDG,时代华纳,新闻集团和TOM,BNI在北京设立总部或者办事处,还有文化领域的合作。初步估计北京地区互联网单位,每年出版的涉及互联网出版内容的网页量达到上千万页,提供的子节量以亿计,形成了庞大的出版资源。同时北京市互联网出版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囊括了从内容制作,到中间服务,硬件提供,软件支持,电信运营,广告、电视等一系列的相关产业部门和企业,再加上与之相关的版权贸易,展览业,延伸产品,乃至教育培训产业,每年北京互联网产业产生的相关产值近一百亿元,吸纳从业人员在万人以上。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北京互联网出版产业所具有的雄厚实力,说明北京是全国互联网出版无可争议的中心之一。
4,技术水平超前,产品国内领先。北京的互联网出版产业相对于其他省市特点和优势在于,北京的互联网产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有雄厚的科技人才实力。目前全国图书馆采用PDG制作的数字图书超过2亿页,北京书生之家公司提供的数字解决方案广泛用于图书情报机构的数字化改造,其市场份额超过竞争对手的总和,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首选品牌。
北京金山公司以软件开发起家,拥有WPS系列产品和金山毒霸产品,在国内软件行业享有盛誉,自主开发的剑侠情缘和封神榜。他们制作的傲视三国系列产品成为首个进入美国三大展的中国产品,并进入美国全国流行的排行榜,也是发行了16个语言版本的中国游戏。 第二介绍北京互联网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得到较快发展,是由于北京具有发展互联网出版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第一领导重视,文化产业被确定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北京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非常重视包括互联网出版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在2004年到2008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特别提出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的动漫和互联网游戏研发制作教育中心等六个文化产业中心,在北京制定的新闻出版产业十一五规划中,互联网出版产业也将被列为今后北京出版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在今后几年继续加大对互联网的投入,整合优势资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壮大产业实力,推动北京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具有领先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北京市CN下注册的于名数量不含EDU92429个,占全国的24.4%,远远超过广东和上海。北京通信业已经属于先进,基础雄厚,是全国的通信重要中心节点,在数据通信方面有三万多个拨入端口,上千个专线端口和200兆的带宽,多种数据网络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从北京到世界各个角落的话音数据和视频连接,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0GPPS以上,充足的通信资源和几乎覆盖全市的信息网络为发展互联网出版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第三,广泛的用户基础。北京作为全国的政府文化中心,互联网的使用非常广泛,拥有全国最庞大且具有较高素质的用户群,2004年北京上网计算机数量为232万台,占全国上网计算机总数的6.4%,上网用户人数为398万,占全国上网用户总数的5%,全国各地区的上网用户普及率北京最高,达到28%,在北京市互联网用户中,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了38.1%,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为62.8%,高于全国一般水平。这些都极大促进了北京互联网出版产业的发展。
第四,教育科技资源丰富。北京高校云集,研发人才济济。2003年北京市有普通高等学校74所,不包括民办的,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占全国的16.8%,本专科占4.2%,北京的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之首,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家,每年产生数千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北京地区拥有科研活动人员25万人,其中科学家工程师19.7万人,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78.8%。截止到2003年底,累计认定的软件企业1749家,占全国的20.4%,累计登记软件产品4820个,占全国的26.8%。庞大的高等院校群和高水平的科研人员队伍,为互联网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和强大的技术开发人才。
第五,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是国际文化的传播枢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同时北京的文化产业在全国一直领先,影视业,出版业,广告业等非常繁荣,北京每年举办的各类书展书市等活动,也吸引全国各地的出版企业者,这些都为互联网产业和周边产业互动和结合提供良好的条件。此外北京与其他兄弟省市比,还有公众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的优势等。前一段公布的05年城市竞争力相比,北京的人才、科技、结构三个单项的竞争力排名第一。
北京也存在着一系列深刻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问题急需解决: 第一,基础条件薄弱,付费方式单一等落后的电子商务环境成为北京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上网人数多,以青少年人多,很多人不具备购买能力,加上人们长期形成的阅读习惯,很难在短期内改变,而且我国的信用消费体制没有建立,制约了互联网出版产业良好模式的建立。此外产业内部还存在着关键技术和标准落后,信息存储格式,阅读工具不统一,重复开发没有规范的出版流程,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第二,部分互联网出版单位忽视著作权保护,侵权盗版现象时有发生,修订的著作权法和实施细则已明确了作品的网络信息传播权,行业内部对于传统出版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如何合法合理地平衡著作权人,互联网出版者以及消费者的利益关系没有有效的操作模式,因此许多网站使用作品者常常是先斩后奏,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侵权官司不断。 第三,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政治素质亟待提高。许多单位没有专门的编辑责任机构,也没有必要的编辑出版人员,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内容的现象。因此造成部分出版内容质量低劣,错误较多。有的网站责任意识差,规章制度不健全,网站对稿件的编辑加工缺乏国家规定的严格程序,有的内容甚至违反了国家的出版方针和政策。 第四是执法难,监管方式滞后,对互联网出版单位的日常管理技术比较复杂,监管难度很大。当前我局对北京地区互联网出版内容进行监控的平台正在建立和摸索过程之中,还没有辐射全市有效快速的方式,加上管理人员不足,管理手段落后等原因,使得监管水平相对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还是滞后的。
我介绍第三方面的内容是北京市促进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做法。北京市一直关注互联网出版领域最新动态,积极探索加快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措施和途径,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互联网出版产业的发展,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力度,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第一制定产业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我们将根据北京市2004年到2008年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北京建立国家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的批复精神,制定北京市动漫和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并发布北京市加快动漫和互联网游戏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规划和指导意见将从北京游戏动漫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现有条件出发,制定从目前到2008年乃至十一五规划的末期,北京游戏动漫产业的发展布局以及相应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计划。规划的核心是实现在增量项目的投资建设同时,注重存量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区域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做到有重点,有分工,有指标,形成全市合力,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全行业的宏观调控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培育优秀核心企业,形成整体合力。北京市在今后几年,重点培养北京地区就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和良好的商业信誉的互联网出版单位,从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其加快发展,做大做强,成为北京市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的龙头,其中在网络游戏方面,重点扶持金山公司,目标公司等企业,在网络文化出版领域,扶持新浪、搜狐等网站,通过核心企业的发展,带动全行业的进步。此外还要努力扶持书生之家等一批企业规模小,但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促使其快速增长,从而使全市互联网行业分工明确的产业体系,使我市互联网不断提高,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真正体现北京文化、信息、人才中心的占据地位。
第三设立发展基金,建立评奖机制。为扶持国产原创动漫和网络游戏的开发制作,北京将设立专项的扶持奖励基金,用于优秀国产民族游戏项目的起动,关键技术和游戏软件的研发运用,每年重点扶持一批北京地区优秀的游戏厂商,出版建设益智的产品,杜绝不良的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此外鼓励游戏动漫企业提高制作水平,更新技术设备,满足广大用户的迫切需要,还准备将国产游戏的评选纳入北京市优秀出版评奖系列,奖励在民族网络游戏技术开发,游戏策划,艺术创意,美术设计,运营服务,市场推广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奖励具有较高社会内涵,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倡导良好社会道德的优秀游戏人才。 第四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加强出版监管。北京市一直在关注和研究互联网出版中的版权保护问题,通过立法建议执法和民间的渠道,努力为数字出版等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版权环境。今年北京版权局发起召开了电子版权研讨会,研讨了电子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环境下如何开展版权保护的问题,去年下半年,北京新闻出版局版权局会同公安局,工商局联合开展了13个枫叶活动,销售盗版软件25万张,今年1月11日在北京市公安局有关部门配合下,依法查处了007非法外挂站点,当场缴获网络服务器2台。实现网络监管智能化和自动化,实现全面有效的监管,在互联网产品准入审批过程中,严格执行互联网出版的各项法律法规,严格把关,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第五整合行业资源,促进跨行业经营,北京文化产业内部的资源,特别利用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发行集团,北京青年报传媒集团,歌华集团等实力雄厚的大型传媒集团,利用他们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形成传统产业和互联网出版产业的对接,促进传统出版产业多媒体网络化发展,实现跨媒体跨行业经营,弥补互联网产业现存的发展资金,技术手段和人才的问题。 第六培育出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北京将逐步奖励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互联网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北京现有的教育和研究机构,为互联网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北京市按照立足国内,放眼海外,吸引一流人才的方针,利用现有的鼓励优秀人才来京创业的政策,吸引国外和国内其他省区的互联网人才到北京创业、定居和开展项目工作,并在子女就读,配房和相关安置工作给予相关的待遇。在互联网发展中做出突出人员,由市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给予重点奖励和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第七,加快协会建设,实现行业自律。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北京地区互联网企业实现自我协调,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同时实现不正当竞争,一方面成为行业辅助手段,重要的是凝聚行业的力量,统一目标,形成合力,促进全行业的整体发展。此外北京还准备逐步建立网络出版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第八,促进游戏产品出口,占领国外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培育有实力的游戏动漫企业,将优秀的产品推向欧美东南亚国外市场,介绍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逐步提高国内游戏动漫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力。
朋友们,当前出版领域正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数字出版行业产业链基本形成,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次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参与面广,专业性强,汇集了全国各地数字出版领域优秀人才,为出版单位创造了宣传交流的有效途径,并将对未来中国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相信通过各级政府的引导、鼓励和扶持,以及数字出版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将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实现再次腾飞。谢谢。
观众提问:北京市作为一个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出版资源方面有没有很好的设想,出版资源建设方面,因为出版资源最近也很热门,也有很多公司投入,但是真正成功的很少,不知道北京市有没有这方面的进一步的设想?
庞微: 北京市关于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我们将联合市政府的有关委办局进一步对我们的规划做出进一步的论证和充实,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将规划和指导指南的文件公布于社会。
主持人: 下面我们请荷兰飞利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周国富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电子纸显示技术对数字出版的影响。
周国富: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荷兰飞利浦研究院,和大家一起讨论有关电子纸技术对数字出版的影响。这是我报告的大概提纲,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我们需要数字出版,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因为数字出版当中,遇到什么挑战,人们为什么习惯于从纸上阅读,尽管我们有计算机屏幕,所以我要讲为什么液晶不适合长期阅读,给大家带来新的技术叫电子纸技术,这个技术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已经注入到产品当中了。同时介绍一下这类产品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我们的生活和数字出版会带来什么影响。
我介绍的电子纸它的阅读效果和传统的报纸或者纸是完全一样的,它也可以用在现在任何移动设备电器当中,包括移动电话,包括商务通等等。为什么数字出版对人们生活会很重要,因为我们在每天生活当中都有很多图文信息传输,以及它的阅读接收,人们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要打印到纸上,因为阅读比较方便,比较舒服。但是随着资料的增多,打印的纸就会越多,携带就很不方便。同时打印纸的增多,也会带来纸张的浪费,破坏、影响生态环境,对环境污染也比较大。另外一个需求就是新闻媒体,有的新闻跟传统的方式,如果报纸传递的话,周期是比较长,所以不能满足用户,尤其是旅行者及时对时事新闻的接收和观看。
数字出版是一个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增加这个内容的携带性,增加用户的方便,同时能够减少纸张的浪费,节约纸张使用,还能节约空间,如果都是纸张出现的话,需要携带的量越来越大,数字出版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环境保护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另外数字出版同时可以缩短终端用户的周期。
数字出版都有什么挑战性,我想很多同志在这个期间都会考虑到内容的挑战性,包括版权保护以及内容传输的安全。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硬件方面的要求,可以便于携带的移动电器,同时具有传统纸张、阅读效果同等功能。目前电子信息或者电子内容主要是通过移动电话、商务通或者是互联网进行阅读,有的是电子纸的阅读器,这些技术都是在液晶的基础之上,包括办公室的液晶显示屏或者是商务通或者移动电话,这个电子书是专门做阅读用的,从液晶角度来看,主要是时间长了,眼睛感觉很累,另外耗电很大,因为这些液晶需要背光,对眼睛刺激很大,有的是用反射性的液晶,而反射性的液晶读起来没有读纸那么舒适,因为那个比较暗,而且还有很多反差。所以这些液晶不适合阅读,因为和纸张的差别很大。强调纸张阅读,人们为什么喜欢把内容打印到纸张上阅读呢,经过总结有以下几点:
第一,阅读的效果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同时有很广泛的视角。同时它很轻,可以弯曲。另外一点它不耗电,因为文字打出来以后是永久性的,不需要电池去维持它,这是作为显示器研究领域探索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是有一个不足的地方就是不携带,资料越多,携带起来就越困难,人们的习惯带的越多越好。从中国到美国出差,我要读人民日报,大概一个星期或者更长时间之后。另外一点也强调了对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刚才显示器有更大的突破,要寻求与传统纸相适的技术,这个技术必须和纸有同样类似的特征,包括阅读情况和携带方便情况,同时还要吸收现代移动电器的一些优势,包括互联网,包括可以有音乐,这是用户中弹设计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题目本身,像电子纸一样。
还有一个特点它的耗能是很低,人们为什么喜欢阅读纸张,就是因为它阅读效果很好,而且它不耗电,所以我们新型的显示器一定要往这个目标走,当内容刷新以后,不需要用电池维持这个内容在显示屏的存在。先说一下整个市场,这个不用多说了,在全世界,去年一年的杂志、报纸和整个的价值,应该是3千亿美元,如果是把打印纸还有其他的加上,就远远超过这个数量。所以这个市场是非常大。到目前为止主要是液晶技术用来作为人机界面终端利用,显示器都要用背光,阅读性是非常有限。举个例子,这旁边是一个原始的照片,这个照片如果在移动电话上显示出来非常漂亮,如果把背光去掉以后,会非常地暗,因为去掉背光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约用电,节约电池,增长电池的寿命。但是你换来的就是非常暗的阅读效果,如果关机以后,所有的内容就是看不见了,这不是我们寻求的技术。为什么液晶是这样的,有的人希望通过反射性的液晶达到电子纸的目的,但是反射性的液晶可以看到,当光100%进来的时候,需要加电丢掉50%,加滤光片又丢了16%,因为在反射光当中还要吸进一些光,最后到用户接受的时候只有10%。所以我们觉得液晶根据不能代替纸张,如果加了很多片,亮度很低,另外把电源掐掉以后,图象就消失了。另外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现在要寻求一个新的技术,去掉一些东西以外,液晶的技术就不行了,就需要一个元素,就是我需要我介绍的电子纸介绍,进来的光是100%光的话,回去的光是75%,如果加彩色的话,就有25%。电子纸技术目前通过几十年的探索,技术还比较高,但是真正现在能够投身到产品只有移动系统,原理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胶囊,胶囊里面涵盖着透明的液体,同时还有两种带电不一样的白色颗粒和黑色的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两种颗粒会上下运动,如果需要得到白色的状态,就需要正电压情况下,所有的白色颗粒就到上表面,环境光打到显示屏以后,将会完全被反弹回来,这样的话就得到一个白色的状态,也就是纸张的状态。当你把电压反向,就可以把黑色的颗粒送到表面上,白色到下面,白色就见不到,进来的环境光被黑色所吸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墨水颜色。基于这个原理,还有两种方式,不用两种例子,而用一种例子,用白色的例子,这个液体不是透明液体还是黑色的液体,这样的话想得到白色状态,所有的白色粒子送到上面去,这跟刚才说的一样,环境光进来以后,全部反弹到用户终端,如果得到黑色状态的话,需要把所有的白色颗粒送到底层去,黑色的液体被环境光吸收。
第三种解救也是用同样的原理,但是粒子的运动不在液体当中,而是在空气当中,同样在空气当中运动有一个好处,速度会比较快,同样的原理白色的液体在上面,就是纸的颜色白色,黑色的液体在上面就是墨水的颜色,就是黑色,这样的话可以放在相应的显示器,可以显示图象或者文字。 基于第一个技术,飞利浦和美国公司联合在去年年初已经做初试阶第一台电子显示屏,这屏已经被索尼公司采用为它的屏幕,作为第一代电子数据产品,所以这技术已经在产品当中出现。显示屏的效果跟旁边几本也是用来做阅读使用的阅读器,用的都是液晶,整个液晶的阅读效果跟这个比较,它的差别不用我在这里强调了,另外还有其他性能方面的差别。
总结起来,电子显示屏的主要特征,从我刚才已经强调的纸的一些特征,它的阅读效果,舒适程度跟传统的打印纸是完全一样,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同时对视觉不敏感,另外也达到了不耗电的目的,这个文字刷新以后,会长期停留在这个屏幕上,阅读的时候电池可以取掉,换句话说,阅读的时候不耗电池,只有在翻页刷新的时候才耗电池,所以电池寿命会很长,而液晶不一样,液晶是每时每刻都需要电池。 第三方面便于携带,因为它比较薄,比较轻,而且可以弯曲。 我们做了一些测验,我们总是把传统的纸或者报纸作为参考,进行视角变化和亮点的变化的测验。华尔街邮报和我的媒体纸的变化。另外在下一个技术开发当中,主要强调要和传统的纸比较,不仅仅是能够阅读,而且还能够相互作用,也就是说能够通过用一只笔还能够在上面做记录,对记者开会的时候非常适用。下面再加上一个触摸屏,不影响光学性能,任何性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笔输入的方式,直接在上面写中文,写了以后就可以用电子版本的方式保存,不需要用传统的笔记本了。还有其他的应用包括画画都可以,另外上网的话,做休闲也是很重要的。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能,不需要放大镜的方式把文字放大,就是以前的放大镜就不需要了。
在243号的展台,你可以去看店面的展示,16寸屏幕,以后发展趋势是更大的屏幕,而且是走向彩色,更进一步走向弯曲,甚至可以卷。侧色有多种方式做彩色,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用液晶方法做彩色,另外还有别的办法,改变颗粒的颜色,直接变成彩色颜色。弯曲有多种方式,主要是强调卷曲的功能,我们飞利浦的一个技术除了刚才的,还可以卷曲,假设你这里有移动电话,把这个显示变成纸了,放在移动电话里,当你阅读的时候,读邮件或者信的时候,可以把它拉出来,就变成大屏幕,如果读完了以后,就可以把它放回去,可以卷曲的。目前我们做到的水平已经做到半径已经到0.5厘米,很多公司对我们这个技术也是非常感兴趣。 有这么一个集成电子组进来,这个阅读器对我们的生活或数字出版带来什么影响,在这里主要说几点: 第一,不管我到哪里都可以读到我想读的资料。第二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能够及时得到我的报纸和新闻媒体。第三,我读所有的资料当传统的书、报纸一样。第四对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包括我们家,我女儿每天上学,背的书包大概是六到八公斤,现在这样的话,一本书,大概不到半公斤就可以去掉六到八公斤书包的重量。再一点就是纸和打印机总是在你身边,因为它自己可以当打印机用。最后一点比较时尚。
另外从它的应用范围来看,电子纸目前是六寸,以后可以做到8寸,10寸,12、15,显示来看我们认为是A4纸就可以了,应用到包括小说、画,学生用书或者是报纸,或者是杂志。 在此希望我带来一个电子纸技术,这个电子技术和传统纸的可能性是一致的,它和传统纸的耗电量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阅读的时候不需要电池,还有一个它便于携带,另外这个电子纸已经在市场出现了,希望这次和国内同事的接触,希望把这个技术和国内开展一些合作。未来的发展趋势刚才也说了,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能够为我们提供时时的信息,时时的新闻,能够带来和传统报纸同等的阅读效果,很重要的一点为我们环境保持,持续发展能够做贡献。所以电子纸的出现将会加速数字出版的发展,因为它的应用范围特别广,包括纸能用的地方它都能用。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IBM亚太区的业务咨询服务部合伙人Sony Suzuki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内在自由开放,外在无限可能,完全开放的未来媒体。大家欢迎。
Sony Suzuki: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IBM亚太区的负责娱乐和媒体行业的总经理。我今天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做一些交流。非常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提供这么一个机会。对国家出版局同样表示感谢。由于时间的限制,主要的内容一概而过,主要讲一些我们希望的内容。在这张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在一个家庭的早餐中老人用的是比较传统的印刷报纸,他的妻子用的是现代的一些电子出版的报纸。这个就是我要讲到如何应用新的媒体和新的技术力量。下面我们将谈一下在美国或者其他发达国家在出版行业所面临的一些挑战。我来这里很高兴和大家分享这方面的经验。特别在中国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很多的机会。这是第一个挑战,就是非传统的媒体行业也快速进入到我们媒体行业中。这是非常大的影响,而且是真实发生的。下面一个挑战是随着数字媒体数字内容的增长,会带来很大的数据量的变化。大家看到这张图上,目前由10的六次方或者在未来的五年内会变得它的一千或者一万倍。下一张图是我们需要更加深思的问题。在右边是传统的媒体行业,现在我们的业务是把我们的信息推给我们的读者。无论是杂志或者是报纸,都是这种情况,目前都是一些静态文本文件,这是完全不够的。我们希望有一些改变。
我在IBM从事媒体这个行业超过20年,而媒体行业又存在着很大的社会责任,承诺着对未来的进步有一些发展。但是今后的发展,大家看左边的那些将会是一种拉动式的业务模式,如何从现在模式转变到将来拉动式的业务模式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随着IT的进步,另外一个挑战,我们的存储设备成本越来越低。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将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推动力量,目前在一个硬盘中很难存储很大的数据量。下面将谈一下整个行业的发展结合实际的案例。有两个案例,一个是纽约时报,另外一个是商业周刊,他们也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我本身也是加入到纽约时报这个项目中,纽约时报是一个传统的媒体行业,他们也想着在互联网方面有所进步和进展。纽约时报的网站使用的是免费的模式,利用他们现有的用户资源得到更广泛的用户,他们想着如何把传统的业务和互联网的业务很好地结合起来。而商业周刊是另外一种业务模式,这也是比较有趣的事情。这就是纽约时报业务转型的内容。纽约时报利用它现在大量的读者群创建一个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下面我将具体解释一下。在美国现在的政治环境下,传统的媒体发展读者群有所限制,如何扩展目前现有的群体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利用有效的而且价格相对便宜的方法,保留目前的客户群,是他面临的很大的问题。为了更有效推广它所有的那些项目。他们利用CRM系统来交叉销售他们所有的产品,增加他们的销售能力。我们刚才进入了这个系统。商业周刊是另外一个很相似的业务战略,也是希望合作那些已经饱和的客户群,这是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这些手段,广告的收入和订阅者的收入有了很大的增加。下面是新出现的,很有效的业务战略,就是如何来组成一个团体,共同帮助我们的用户,有两个案例,一个是在韩国的,一个是在日本的案例。他们利用我们公民和记者,每一个员工和会员都可以把他们的新闻发布在这个社区中。要实现以上的内容,IBM有一个数字媒体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这里边不再说IBM的相关情况。
下面讲一下数字媒体管理的基本的秘密,我们碰到最大的问题是有不同种数据的类型和格式。这么多种的数据格式给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我们管理,如何纷发相应的信息,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多种格式的信息和内容再次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女士们,先生们,我们要着重在我们的内容,在信息上。如何把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出版商认为更有力的事情让我们如何利用快速各种各样的手段,把我们的信息提供给我们的数据接收者。多种的设备还需要数据格式,可以把它统一转换成新的数据格式,例如XML的技术,有不同种的设备需要有不同的种的数据格式,所以需要不同的标准。现在全球都采用一种的XML标准格式。我们认为在中国能够充分的把出版行业变得成功,也是要充满利用自己的标准和技术。在符合全球标准情况下,还应该制定符合自己特色的相应的标准,没有一个出版商应该是在这个之外。举另外一个例子来讲述一下我们如何利用整套方案帮助客户成功。这是我们间接方案叫eNewsroom,在日本和美国的出版商已经成功的实施了这套系统。这个系统帮助我们把各种各样的媒体纪要一起来获取,把他们分解成XML的格式,然后利用整个系统来编辑、管理和纷发整个内容。用这套系统就会把我们的业务变得非常快,而且是节约成本。整个事情的关键就是所有的都是在整体的系统和数据库下。我们的记者还有发行出版可以共享同一个数据库、数据信息。这是我们主要实施的出版商的案例。这里面的关键是我们设计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用哈博实施整个集成。我们利用这个系统最关键的是长期保护客户的内容资源。下面是我们把不同的或者是几个供应商用同一套系统进行协同工作。三个出版商可以共享这套系统,节省他们的成本,而且他们还可以共享他们的内容,这是最主要的节省成本的方式。
再简单提一下电子书籍。接下来讲一下e—Paper的一些内容,电子书籍和数字印刷目前有一些发展。据统计大概有40%的书籍或者杂志在退货或者在库存中,而且占了大量的空间,浪费了很多的财力。我们用这样的手段能做一些什么事情,通过这些手段,这些终端可以共享到刚才讲到的符合业界标准的共同的内容,而且去实施的,包括我们可以共享一些图书馆或者其他内容的信息,我们还可以享受到类似中国历史相应的书籍和内容。 下面讲另外一个题目,可以用一种架构来管理整个系统。要用相同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来支持这些系统。最主要的是最大利用现在现有的内容和共同的设备。现在从印刷厂到最终的读者要花很长的时间。很多书籍还是在零售商或者他们的书架上,这有很大的成本,也是很大的问题。现在是市场的变化,人们的习惯也在向快速方向变化。电子书籍和随需书籍是整体的发展战略,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在美国帮助我们客户成功的经验。中国比较特殊,而且非常大,我们从中国客户那里会学习很多东西,希望中国出版行业帮助我们客户制定相应的战略,帮助他们成功。刚才提到的是华尔街周刊的一个项目,由于时间的关系,后面内容不再介绍了,代表IBM感谢这次非常好的机会。另外我们在周日上午十点有个分会场,会详细阐述那些解决方案。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IBM。最后还有一位演讲者,请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吴向同志,他演讲的题目是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问题,大家欢迎他。
吴向: 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感谢组委会选择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数字出版时代内容提供商的代表在这里发言。我发言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一般理解内容的发布是一个并行的东西,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在教育领域里面,可能我们的内容更多的是一个动态的,交互的过程,所以我的题目是高等教育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两个方面,第一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第二个标准。
高等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面临非常大的困难和机遇,主要体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膨胀,导致了教学资源出现严重的短缺,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的规模是全球最大的,在校数已经突破二千万,但是我们的教师,教学设备,教学仪器这些都跟不上我们教育规模的扩展,这样就使得我们原来一个学生能够得到的教学的资源比原来大大地减少,就势必对我们的教学资源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第二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也就是个性化。加大了教学资源建设的速度和力度。 第三,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有力地推动了教学资源的建设。 第四,高新技术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面对上述困难和机遇,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了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第一提出两个问题,基本思路,第三基本原则,第四三个阶段。
先介绍需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我们认为教学资源建设它最根本的是有精品的教学内容是首要的,然后是这些精品教学内容需要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同时要能够共建共享和个性化的使用。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首先是教学必须有精品的教学内容,然后对于不同呈现形式的内容,要有内容集成的平台,然后是提供全程的教学服务。教学资源建设的特点是从传统的纸质教材转变成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从分散的资源到集成的资源。从产品生产到提供服务,从封闭的建设方式转变成开放的建设方式。
大家都知道随着网络信息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传统的教学很好的补充,它具有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更适合自学,同时内容先进,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资源从分散到集成,过去的教学资源建设过于分散,可能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在建设,在开发软件,在编写教材,规范不统一,重复建设,现在我们提出集成建设,包括全国优质教学资源,教师资源,教学经验,教学设备都进行集成,同时包括教学环境和教学环境,从分散到集成,有利于提高教师获取资源的速度和教育,能够满足教学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提高针对性。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通过精品的内容和集成的平台的资源整合,提升资源的使用效果。大家知道如果我们要选择一些我们需要选择的内容,我们现在通过互联网,通过一些工具,比如google搜索工具搜索到我们想到的东西,但是搜索的东西里可能1%是我们想到的,99%是我们不想要的,这样需要花很多时间甄别这些内容,正因为通过集成,会节省大量的时间,为我们的学生和教师节省大量时间。这里有一个例子我们出版社的一个同事在海外学习,他的导师让他做一个作业,让他为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提供中国的文化历史和其他方面的资料。他如果是从我们搜索引擎去搜索的话,可能要花很多的时间,正因为我们有一些国外的内容提供商做了集成工作,所以很方便地在短时间里面能够找到这些需要的东西,包括地理历史、商业视点,文化风俗等等。
第三从单一的产品转变成多样化的服务,过去的教育资源基本上是纸质教材,现在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扩展到教学整个过程,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提供的服务应该包括备课,学习辅导,教学管理,相关信息服务,教师培训,教学经验推广,技术支持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服务。新的教学资源的引入,往往要求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提高运用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因此必要的教学辅导帮助教师消除技术障碍,形成新的教学方法。
第四从封闭到开放,过去教学资源存在问题,大家讲到重复建设,再有优质的教学资源难以共享,缺乏广泛积极的参与,开放的教学资源的建设要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以便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挖掘优秀的作者资源。
第三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几个基本原则。首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纸本教材还是教学资源的主体,还应该体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同时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需要开放的,共建共享广泛参与,在建设中应用,在应用中发展的平台。
第四个方面教学资源建设三个阶段,首先是以精品的教学内容为核心,然后是以教学内容集成平台为载体,我们目的是以全程教学服务为目标,也就是说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突破了传统教学出版的模式,数字化、多媒体共建共享是它的特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服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发行模式,互联网教互式,个性化,增值服务是其特色。
第二方面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标准问题。 如果说我们没有一个标准,不同企业它提供的内容跟资源在一个应用环境里可能就会发生冲突,使用者可能非常不方便它的使用,同时如果我们没有标准的话,要寻找查询我们想到的东西,没有分类的标准,可能很难找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认为数字化建设的标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 为高等教育教学服务,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始了我们内容管理平台的建设,内容管理平台主要的目的是把出版商内部的各种内容的资源,包括文字的,包括图片的,包括动画的,包括软件的,还有音响的,全部数字化以后,进行管理,而且用这个平台,作者、专家、编辑可以协同工作,把采集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储存在各个学科的资源库里,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发布,比如说可以印成图书,还可以在网上销售电子图书,还可以利用网络使得使用教材的教师的学生登陆我们学科网站提供各种增值服务等等,以数字化的网络技术来提供全程的教学服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国家标准,这些国家标准Sony Suzuki先生讲到一个标准,但是我们感觉这个标准更宽,涉及很多方面。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两年在高等教育数字化标准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首先对于网络课程,针对它的个性的内容, 教学设计,技术开发,课程界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还对教学课件,针对教学性,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技术性,制定了我们的标准。对于教学资源库也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比如对图形图象,制定了彩色图象颜色素应该不低于多少,比如不低于16位,恢复图象的等级不低于128级,图象的分辨率应该达到多少等等。再比如说对于动画,有存储的格式,动画的色彩,静止画面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有一系列的标准。对于原数据,在我们学科资源库里最底层,每个知识点的素材,可能是由多种媒体呈现的,对于这些素材应该有共性的标准,我们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整理出适合我们中国的标准,这里面比如说有一些通用的标准,有生存期,有原数据提供者的信息,有对于教育层次,教育类型的标准,还有对于版权的标准,还有一些是分类的标准,比如说是什么学科的,什么课程的标准。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标准的制定是一项长期而且非常复杂的工作,我们呼吁国家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来带头建设,使得各个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在一个应用环境中间使用,方便学习者检索他想要的教学资源,推动数字化出版事业健康发展。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主持人:谢谢吴向关于教育教学资源的演讲。上午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上午几位专家和学者的精彩演讲,也感谢我们到会的代表能够合作,完成了上午的发言。
主持人: 下午第一位演讲者是中国期刊协会的会长张伯海,演讲的题目是纸上网上并发展,21世纪期刊前景,让我们掌声有请张会长演讲。
张伯海: 我发言的题目是期刊如何迎接数字出版时代。我的基本看法就是纸上网上并发展,这是21世纪期刊发展可以预期的前景。在出版界,常常听到一些声音,有的人惊呼,说传统出版已经遭到无可敌级的对手,说未来不是纸和墨的时代,这类认识有一定的可能事实依据,比如说我见到中国科学出版社研究所读者的调查报告中就说过我国期刊市场近年来显得疲软的原因在于读者阅读的热情有所降低,因为更热中于上网了。在不止一次的国际期刊行业协会上也曾经听到期刊的读者量,特别是期刊的广告效益越来越被网络夺走很严峻的情况。与中国来说上网人数今天已高达1亿,信息多元化发展,以至于碎片化现象,这些显然都会形成对传统期刊出版的威胁,对此传统期刊出版人不保持一定的警觉,但是有数百年传统的期刊出版人,从来没有因此对自己的事业动摇过,相反一个活力四溢的新生媒体,使期刊出版人怎么把它转化成提升期刊媒体的功能,拓展自己疆域的帮手,这些年全球期刊议论更多的不是数字出版带来什么灾难,而是怎么样抓住历史机遇,进入纸上网上并发展的新时代。传统期刊出版人的这个愿望,其实也是有客观依据的。从网络期刊就把希望的眼光投向传统期刊,据我所知,这些年来一些知名的期刊社前来找他们谈合作的网络出版社,络绎不绝。正是因为出版业不论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不断的提供成熟而丰富的做支持。传统期刊与网络期刊的关系既存在挑战又存在机遇,他们很快在一度难以避免的杀伤过程中相互认识,逐步靠在一起了。具体表现是越来越多的传统期刊抢走了对网络期刊内容支持的要求,而且正在从网络出版社拷贝自己的原创,转为简单的合作发展方式,发展为调动两种市场功能,在内容传播和市场运作上相互作用,有机交融,进行深层面的合作。不少期刊,特别是品牌期刊,已经在兴高采烈地驰骋于纸上和网上两个平台,更加地发展。期刊传统的出版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也在跟随这个变化逐渐转型,新的期刊出版形态应该说还没有十分地清晰形成,但是不断有人试图对它做出自己的总结和阐释。比如今年5月间,在纽约召开的世界期刊大会上,日本的一位出版家点击了纳斯的网络,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纳斯,它的原意是什么,词性有吸引力,这个说法算不上一个定论,我觉得相当敏锐地揭示了期刊发展的特质,就是传统期刊和网络期刊雌性地融合,并产生雌性的市场融合力。这个雌性融合既可以指从纸期刊到网络期刊,也可以指几个独立的网络刊。在当今国际期刊市场上具有雌力纸上网上并举的期刊出版活动已经不断涌现,活动的方式尽管多种多样,但是只要加以观察,就会看到多数墨守着这样的一些规则,比如我举这样几点。
第一在内容上互相黏合,而不是互相取代。除了少部分数据库性质的网络期刊,需要全部转入纸媒体刊登内容以外,多数都采用在网上索取纸面内容的精要,并辅之不断更新的相关内容,增加已经阅读纸面期刊还有没有阅读纸面期刊的读者他们再去阅读纸面期刊原创内容的吸引力。这种更新的内容其受众目标和纸面原创的受众目标必须保持一致,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与纸面原创无关的其他方面上。
第二,网络期刊的使用在于对纸面期刊原创能动性的再一次传播,常见的比如通过对原创内容富于动态和音响,比如内容不断更新滚动,比如关键词搜索的效应,比如设立谈心室,留言板,设立网上商务,对原上原创主题思想和精神进行多方面进行开发,构成品牌期刊立体传播和直面经营创作良好的效应。
第三,在纸面期刊日益分众化的发展驱使下,网络期刊已经进一步试探量身定做,为读者需要个性化的网页,收藏的网页,以及互动的网页。
第四,纸面周刊在出版周期,会受到限制,针对此网络期刊往往视需要延伸期刊的平台,周期可以缩短再缩短,容量可以放大再放大。
第五,纸面经营体现在发行、广告两个方面,而网络期刊目前大多数侧重于广告经营,主要来自于网络手段刊载广告产品和以电子商务实现广告总要求的交易,网络期刊的网页多数还是以无偿点击为主,但是逐步向有偿点击过渡。
纸网结合的媒体结合还有很多。如何纸和网配合开创新天地,这个时间不久,应该说还处在稚嫩的阶段,令人高兴的是他已经在影响读者,增进效益方面取得很多成果,表现出持续的生命力,从2005年5月推出一份叫做消费类期刊网上成功之路这样的一个报告,我们看到在它所调查的71家这类网站中,受众群比原先预算媒体的受众群扩展了84%,其中新读者占81%,尤其是年轻的新读者为多。还看到这些网站的调查中,在2005年的调查中54%已经盈利,18%持平,17%还在亏损,这种经济效益的状况和该联盟2003年做过同类的调查结果,28%盈利,38%亏损,已经明显出现了上升的转机。纸上网上并发展,这大概是我们本世纪内可以预期的,必须付出努力的期刊发展前景,人类社会的大变革往往是轮值的,今天数字技术在时代前端,正当其时,明天又将轮到哪一个新的技术,这还是我们今天的能力能预知的,在今天的认识中间,期刊这个媒体要善于跟随时代的变化,它的前景一定是光明的。我们不必困惑于流行着的媒体不可知论,当然我们在观念上,实践上也有许多必须转变更新的地方,比如将习惯了以纸面期刊为主的创作观念一定要转变为纸上网上雌性结合新的媒体的观念,比如将平面经营模式转变为多方位多侧面的立体经营模式,谁更新得早,谁改变得快,谁主动。期刊人能不能跟上这样的时代变化,我们的回答是能够的,根本的在于期刊人能不能努力坚守期刊这个媒体长年坚持来的非凡的创造力。期刊人具不具备在21世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情况下,为期刊创业所需要的强劲创造力、判断力和改造力。具有这样的能力,而且能够做在媒体创作上思如涌泉,匠心独具,妙笔生花,追求极致的,永远是成规者。
给大家看三组照片,这是在阿姆斯特丹的一幅照片,一个读者很穷,但是他一定要看电脑,电脑看什么,看花花公子,那个时候数字化的形式大量是光盘,还不像今天大量是网络。画面的意思是说你看读者手里拿着是什么,平面的报纸,地上一大摞是平面的期刊,预示着数字出版活跃起来以后,读者要看,但是读者还离不开传统的报纸和杂志,这是他们对自己有信心的宣传画。
这是在今年五月份在纽约召开期刊大会的时候一幅画,马路上清扫的人,这样机器化的时代,但是这位读者坐在那里喝着咖啡体会杂志,他认为通过杂志更有利与认识世界。
第三幅画。这也是今年5月份在纽约期刊大会上的一个宣传画,英文的意思无线电时代到来了,电信时代到了,数字时代也到了,但是我们依然在读杂志,为什么?因为只有杂志可以引导我们深入地了解今天时代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而且这个读者是躺在浴缸里读着,因为只有杂志这个媒体让你完全轻松,放下一切负担,舒舒服服地让你来读它,这是其他媒体不可比的。 我通过几个宣传画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期刊行业对自己的事业还是充满了信心,但是一定要改变,一定要纸上网上齐考虑。作为期刊界人,我切身感受到对自己事业信心乐观的精神,在各种期刊行业大会上,我们听到最多一句话是什么,我们的前景是光明的。谢谢。我们期刊界一直渴望一个东西,什么东西,就是今天上午飞利浦专家提出来的,一种电子纸,我们也希望期刊进入到不是现在这种耗费人力资源的传统纸张了,而是进入一种跟纸一样,比纸还有效益的那种介质来制作期刊,那个前景更光明,今天上午我听了报告以后,获益非浅。
主持人: 非常谢谢张老师,下面请龙源国际总裁汤潮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网络中文期刊走向世界之路。
汤潮: 刚才介绍我发言的题目应该是数字出版,中国期刊走向世界之路。近百年多来,中国一直把眼光描向西方,学习他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作为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以及当代中国优秀文化,并没有真正走向世界舞台,我们出书、期刊杂志等,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中,只能是边缘点缀,无法进入大众的视野,这对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世界对中国的了解都非常不利。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为人类做出贡献,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实际有效的手段,这就是将中国的内容资源以数字出版的方式,利用互联网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内容是信息化竞争的制高点。全球化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首先是建设信息高速公路阶段,其次是终端建设阶段,最终是信息内容资源建设阶段。其中信息内容资源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最终的制高点,没有好的内容资源信息,信息高速公路的电脑终端都不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在技术和财力的竞争方面,中国显然落后于西方,但是在内容资源方面,中国却有着独有的优势,中国作为文化大国,五千年来积淀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当代文化也非常丰厚,最重要的是中文的阅读人口达15亿人之多,全球汉语圈的人口超过20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更加重视和中国的全面交流,中文的内容资源会日益显现巨大的价值和重要性。中文期刊优质的内容资源,中文的内容资源主要的介质形式有报纸、图书、期刊、影视、音乐、文献等,其中期刊杂志是最优质的资源之一,与报纸和图书相比,它既不像报纸和新闻那样时效性强,又不像图书那样海量,期刊尤其是人文社科大众类的期刊是最典型的中国知识密集型产品,因而也是中国同世界最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中文期刊目前阅读有七千多种,专业类期刊在六千多种,人文大众的期刊也不到三千种。这些期刊杂志聚集了大批优秀的作者,编辑和人文知识分子和知识产品的创造者,以及时的生动的连续性的方式,展现了中国政治、社会、财经、军事、文学、教育、学术、科技以及衣食住行各个层面,是了解和研究中国社会以及发展最全面和最及时的工具。
电子期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轻骑兵。2004年5月,美国纽约三大公共图书馆,如克里,皇后,纽约公共图书馆,先后选了一千种期刊建立电子图书馆,成为国外第一家用中文期刊作为阅览室。2005年2年,加拿大主要媒体,明报,青岛日报,世界日报,都在头版主要醒目的位置报道了加拿大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加拿大电视也在黄金时段以专题的方式报道这一事件,在半年时间之内,在台湾地区有69座大学开了电子阅览室,占70%,服务的读者超过200万,占台湾人数近十分之一。在过去的50年中,中国的期刊杂志销往海外的年发行量不到百万,平均年销售额约300万美元,其中邮寄费用占了很大比例,以新华文摘为例,从美国订购一份新华文摘要460美元,其中航空邮资占70%,期刊社获得的实际收益仅仅是20美元,仅仅是中文定价的7折,而读者收到刊物最快也要半个月以后。中文电子期刊阅览室是由龙源期刊网提供的模式,由我们和各个作者签约,进行数字化处理后,通过互联网进行发行传播,为读者提供服务,其内容特色是人文社科大众类,包括时政、社会,职场,财经,文学艺术,家庭教育,家庭休闲,女性时尚,学术学报等。自1998年同中国十佳著名期刊签约以来,目前已经有1380多种中文期刊全文电子版,电子期刊和期刊的数字出版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以电子媒介的方式编辑出版的期刊杂志,另一个是指纸界期刊的电子版,包括光盘版,网络版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区别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一些网上编辑的期刊有可能以印刷版的方式传播,前些年电子期刊的服务模式主要是数据模式,主要将传统期刊历史和内容数字化,形成资源数据库,像学术机构和团体提供检索服务,但严格意义上的数字出版是期刊杂志的往上传媒的模式,这种服务方式主要是保留了期刊的传媒特点,与纸板期刊同步,又是期刊阅览室,这种服务形式对于中国期刊在海外的发行以及传统渠道无法到达的客户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海外的图书馆,学校等机构以数字出版形式建立期刊阅览室,最大的好处是突破了时空的阻隔,中国期刊可以同步地把它服务内容提供给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使用者。
其次电子期刊的使用形式,消除了运费,消费了订阅等管理成本,同时为出版者增加了一个空间。电子期刊阅览室借助图书馆进行服务,不用提供任何硬件软件设备,也不需要技术维护,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定制所需要的期刊,然后自动生成自己个性化的阅览室,在十分钟之内就可以在世界任何角落实现服务。
数字出版中国期刊走向世界的未来。通过数字出版,中文期刊将服务于全世界的以下主要群体:一海外华人,除了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这些华人地区和国家以外,散布在全世界各个华人人口庞大,海外华人的总数达1亿多,这些华人大部分的特点是居住分散,文化程度相对高,他们渴望了解中国文化,渴望了解中国社会,希望为中国的发展,他们将是中文数字化期刊最大的收益者。二海外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建设很发达,平均每两万人一所,美国有公共图书馆八千多家,加拿大的公共图书馆也超过1500多家,这些图书馆为了满足公众的需要,要按照不同族的比例收藏各个国家的资源,随着华人在世界各地的增加,尤其全世界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了解的需求增加,中文期刊阅览室必将日益增多。第三个客户群最有潜力,这就是世界各地的中小学,2004年2月,美国的全国教育委员会主席正式宣布,作为战略选择,美国要将中文课列为美国中小学的必设课程。在加拿大西安格省,早在2000年就把中文课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加拿大全国也会采取这个政策,开设中文课,意味着上百家小学都会设立中文的阅览室,而电子阅览室成为最主要的宣传。四,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日益成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中国期刊仍将借用网络的力量,把中国优秀的期刊变成各种文字的版本,最终进入所有的主流市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期刊杂志纷纷瞄准中国,希望以其商业品牌和良好的管理进入这个巨大的市场,他们进入的方式主要采取品牌授权和版权介入的方式,以他们相比,中国出版业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用户群体,还有电子期刊方针这种形式进入海外市场,是中国文化产品能够走出去,建立国际双行道最实际,最有效的手段。数字出版将在中国的期刊社开辟新的渠道,为期刊社带来新的生机。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比重不断增加,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预计在未来五年中,世界各地将有一万左右的图书馆和学校建立中文数字阅览室,如果每个阅览室读者达到一千人,将会使许多中文阅读期刊发行量达到一千万份。在收入方面,如果每个期刊在每个阅览室可以达到20美元,平均可以获得200万元的净利润,这个市场是以前几乎没有的。和传统出版并驾齐驱的网络出版,必将成为出版业的重要经济支柱,这一点为不以出版人的意志为转移,数字出版对网络出版开拓出传统纸界期刊受益,出版业面对数字出版的时代呼唤,不用害怕数字出版抢去了市场,实际上如果要做强做大,最根本的是把内容和质量搞上去,有了优秀的内容,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就是双益,刊物才能扶摇直上,随着3G的发展,随着支付手段的完善,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优质内容的天下,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将成为主体,不但成为创造财富,而是成为支配财富,建立和谐社会的主体。数字出版将是中国期刊插上翅膀,更重要的是作为经济大国的中国,将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背景。中国文化不再仅仅作为神秘的文化来猎奇和消遣,它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核心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优秀文化资源,将成为全世界共同财富,在多元化的世界历获得应有的话语权。谢谢。
提问:我从您刚才演讲中知道对于龙源期刊网的推广中国的期刊到国外的市场是非常好,假如在国内也推广的话,会不会对期刊的纸版发行造成很大的影响。
汤潮:我想张会长讲了纸版期刊和网络期刊双重并行发展,会促进的关系。我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最近国际统计公司的预测,大概网络的数字化的期刊,和纸质期刊互相交融,转换可能是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从长远看来,纸版期刊可能要逐步受到电子期刊的取代,但是问题是说这种转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这种转换不一定是坏事情,像我刚才提到的比方说我讲我们电子版的销售,电子版的销售其实是变换了一种形式,无论是它的发行量,还是实际的收益,实际上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最大的期刊杂志的发行量还不到一千万份,如果通过数字出版,比方到期刊阅览室,每个期刊阅览室有几百到上千人的读者,期刊发行量一个地方就一千,我想上千万份杂志发行量几百个都是可以实现的,从收益来讲,极大拓展了收益的空间,在中国特别是学校的中小学,将是期刊杂志还没有深入进去的一个巨大的市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中小学有五十多万所,像西方一个学校,一个中学收藏的杂志有几百种,但是我们中国的期刊还没有进入到中小学。作为电子版已经进入了。五十多万所中小学都应该建设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到那个时候就拓展了发展空间而不是缩小了空间。
提问: 现在很多开设尤其是比较著名的期刊,像瑞丽、家庭、他们都有能力做自己的网站,这样的杂志社有自己的网站,而且浏览率也很高,对于这样的网站来讲,为什么要上您龙源期刊网呢?
汤潮: 对期刊杂志来讲,每个杂志都应该建自己的网站,这个网站有两种,一种是形象网站,还有电子商务的网站,电子商务网站必须能够完成从制作到实现对客户的服务,版权保护、支付等等完整的环节,而要健全这么一个平台,对开设来讲,对一个单个的开设来讲,成本是巨大的,据我们的预测,开设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平台,投资是几百万,而且每年的维护费是几十万,这样单个建立一个平台是没有必要的,刚才你提到的瑞丽、财经、家庭,他们投入很多资本建立网站,但是他们仍然看到电子版的发行,尤其向全世界的发行,电子期刊的发行还是做不到的,我们最近也是跟家庭、财经这样的杂志,最终实现签约,加入我们这个行列中。
主持人:第三位演讲者是中文再现总裁童之磊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网络出版与版权保护。
童之磊: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分享在网络出版领域我们的五六年以来的风雨和我们的收获。今天下午的报告包括五个部分,首先介绍一下整个互联网出版产业的现状,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一下产业方面的发展和现有的授权模式,最后展示一下新的维权制度。今天很高兴看到这样的机会,中国第一次数字出版博览会,我想这次会的组委会为这次会做了很大的贡献,在此表示感谢。在座很多都是出版人了,出版的历史可以以千年计算,追求到古埃及时代,在五千年以前。在整个出版大家庭中最年轻的就是数字出版,定义有很多种,用总署的专业定义主要是音响,电子、网络,三种形式,音响在中国三十多年历史,电子是十几年的历史,而互联网的出版只有几年的历史,到现在为止,不到三年的历史。就像我们家庭一样,如果是三年的还是一个小孩,但是也看到了这个领域在过去几年当中有非常高速的增长,什么叫互联网出版?互联网出版管理规则当中定义的,是指互联网信息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者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用用户端,包括图书、期刊、音响等等,也包括原创作品,像原创文学,包括现在看到的原创音乐作品。互联网出版在中国最早出现是在1995年,全世界受到关注大家都知道,子弹真空车,在2002年引起整个市场的轰动,在互联网下载40万册,第二天下载50万册,整个出版市场震动,看到一个全新的市场。到2001年,电子书在中国得到广泛的认可,2001年8月份,中国首届一度的研讨会,中文再现起动了行业产业的讨论,这个行业越来越发展。2002年国家信息办总署和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了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在这以前互联网出版都是一个黑洞,在这之后互联网出版得到一个认可。2003年电子书的发展进入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阅读器越来越成熟,今天早上看到飞利浦的产品,白纸黑字,阅读感觉非常好。我们看到未来市场的增长,这是全球最大软件公司微软公司的预测,到2020年90%的图书品种同时采用电子和纸张的方式发行。数字出版和传统的数出版方式之间是什么关系,即便是最先进的微软,他也认为到20年以后这两种方式并存,每一种方式有自己的优点,就像很多人讲到晚上睡觉以前,那种阅读的感觉不可替代,数字出版在检索的方式上,昨天他想到一首诗,这首诗忘了哪个作者写的,上网一查就查到了。电子出版和纸质出版是共赢的关系。再看看权威机构预测,美国出版商协会到2005年,在全美有2800万人阅读电子书籍,占美国人口10%左右,这是很大的基数。再看看中国的情况,中国有个非常权威的互联网机构叫国家稳定基金,在去年年底发表的数字,中国互联网网民有9400万,这个数大家可以看到,用户在网上最需要获得哪些信息,第一大是新闻。这个用户群来讲,换言之在中国互联网有超过三千万的阅读,有阅读电子书籍的习惯。同时在报告当中,下列哪些竞争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排第一的是电子书,有接近30%的用户选我觉得电子书还不够,这个市场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有三千万名用户,觉得不满足,中国经济现在逐步是短缺经济,进入到了过剩经济,我们还有这样的市场,用户极大没有得到满足,这代表多么的市场规模和产业成长空间。
很多朋友也问,很多人愿不愿意最后花钱去买,再看一段调查报告,有85.2%用户说愿意在网上买各种各样的网上产品,已经超过一半用户愿意这样去买。实际上我们今天在中国已经非常成功的案例,就是游戏,游戏已经超过几千万名用户,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行付费,整个付费的情况是非常好。实际上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情况,到现在为止,中国整个数字出版的产业还没有达到那么激动人心的程度。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在座的每一个可以看看,有多少人自己付钱在网上购买过数字化的产品,如果购买过的人请举手。非常高兴,还能看到有十几位对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做过贡献,推动中国数字产业的发展。为什么中国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到现在为止,今天在场的好几百人只有几十人或者十几人购买过,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是版权保护的问题,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很重要的观点数字出版领域最核心的是什么,在座有很多对文化非常关注的朋友,我相信大家也看过很多书,买过很多书,看过很多杂志,我们可以想象买书的时候最重要的位置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内容,我们想看看书里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其实完全是依赖他的媒体,你喜欢用PC看就用PC看,喜欢用手持设备就用手持设备,这个内容是整个产业很核心的,在座有很多出版社,出版社恰恰是创造最核心的部分,但是这种内容也是完完全全基于出版,归根到底是一个版权产业。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数字化继续发展下去,最后最关键的是拿到一个授权,就是我允许你用,所有的内容都是现成,你可以找得到。非常遗憾的来看,在中国我们版权保护的整个发展有很长的路要去走,以中文在线的发展,大家可以看看这个过程,中文在线为什么起动,大家都知道这个案例,1999年的时候中国作协副主席联合六名作者联盟状告网络互联,大家都知道当时在网络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免费的,这个案例给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就是不管你收不收费,都应该付费,正是因为联系了最有名几位作家巴西、余秋雨等,发起了这个中文在线,到2001年看到了数字出版发展的变化,他提出了增加了一份最重要的权利就是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个信息网络传播权包括有线、无线的方式都是进行网络传播权,这项权利的保障实际上对数字出版厂商最重要的保障,也就是说你通过网络来发布作品是受到版权保护的,制度权益人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版权。在这种情况下,和全国最高教育科研机构中央教课所向全国上万所学校进行服务。2002年到2003年不断出台了很多法,极大推动了这个发展,中文在线这个过程中着装成本,得到了三各部委的认证和十几个省的推荐,用户学校都是全中国最好的学校。去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名字很长,但是讲的内容很简单,就是盗版是要负刑事责任,而且这个刑事责任门槛降的非常低,盗版一千次就要处罚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盗版五千次就会注以三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很多盗版者听到这个就吓坏了,假如关你七天,你这个人就变样了。中国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这个力度是史无前例,从刑法角度,从犯罪角度处罚盗版,这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保障,而且在司法解释很重要的,再现盗版也定义为违法。这个司法解释的出台,是对我们整个数字出版产业巨大的保护,相关的政策法规还有很多,比如去年国务院成立了由吴仪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家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在今年5月30号正式颁布了信息网络的保护办法,今年还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我们的基本观点就是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举一个例子比较接近软件产业,软件产业如果现在盗版情况每增加10个百分点,整个软件产业的整个销售额将减少30到60亿人民币,将减少一万多个就业机会,反过来来讲,如果中国的盗版情况能达到发展国家的水平,整个国家经济总量能增加450多个亿。我们可以做简单的算数,如果今天中国,据说长春同志到广东调查的时候,发现在广东音响市场盗版现象超过90%,如果说这个90%的盗版率能够下降10个百分比,意味着使中国音响出版市场整体规模翻一番。也就是说从产业角度来看,整版和盗版之间的关系,整个蛋糕就那么大,而且现在应该讲在很大程度上,如果正版能往前走一步,整个产业往前发展。我们也希望在产业保护领域有更多的动作,我们也相信国家有更多的动作。
再看看国内出版商怎么做的,公益模式,授权要约模式,另外一种是先制作传播后授权的模式。公益模式有一些厂商,有政治背景或者没有政治背景,号称我是为大家提供公益性的,这样一种模式现在遇到巨大的问题,在2001年北大一位教授陈新良状告一个非常有名的图书馆,最后法院判定他赔偿8万元,也就是说公益模式是行不通的,不管你怎么公益,图书馆还必须先去出版社买书,买杂志,你买都不买,强行进行数字化,肯定是有问题。这个当中讲到关键看他怎么样侵犯。
授权要约模式,大家也可以查到,去年碰到壁垒,我国著作权法之一郑权司教授,七位专家联合状告一家专家搞授权要约模式的,大家认为这个授权要约也是不可行的。 第三个模式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图书馆的书数字化,拿到网上去,碰到问题再解决,去年也碰到著作权人的状告。
所有的模式都是值得探讨的,可行的模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只有一个方式,就是先授权后传播,这是中文在线联合国内最知名的出版专家和版权专家,联合国内各大出版社联合研究出这么一种模式,这是专家理事会成员大家都能看到,不展开。先做后传播是什么,每一部作品进行数字化出版以前,都要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没有这个许可都是违法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授权是100%合法,数字化的版权保护,这是唯一的途径。同时要采用数字版权保护的技术进行保护,所以中文在线的模式上游联合了数百家最有名的出版社,它授权我们拥有电子文件的数字化出版权,通过电子图书可以销售学校,个人、家庭等等,和出版社和学校之间都是共赢的关系。每一部作品有非常严格的授权书,大家是一个例子,授权的时间,授权的用户范围,到现在为止,已经和国内二百多家最有名的出版社和作家合作。迄今为止中文在线这样一套模式也是唯一得到国家机构,像国家统计局认可的和认证的,这是国内最权威版权专家了。
最后一部分就是介绍未来在线发展之路。必须得看到整个的盗版产业对中国正版的影响非常大,影响到出版人,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极大打击了权利人的影响,作者通过创作,他不受益了或者受益很小,作者没有激情了,去做其他的工作。这种情况下,最优秀作品出不来,长远来看,著作权人的权益一定得到保证,怎么保证呢,首先来讲国家的支持,政府的法规,国家版权局的行政处罚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情况,在中国盗版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美国也是这样的。每年都碰到大街上卖盗版光盘的现象,盗案是海量的盗版,怎么样控制盗版,这是在座的所有权利人和出版社和杂志社关注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海量的盗版只能海量地反盗版,怎么做到海量反盗版,虽然盗版者很多,但是我们权利人也是很多,中国有成千上万的作者出版社,我们唱片公司等等,所有的人都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他的出版权。大家可以看到一家出版社状告某公司出版权,另外一家公司状告五百部作品赔偿几百万,应该看到这个是非常有效和有力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一方面申请行政执法,申请国家版权机构来处理,另外一方面更有效的是申请司法救济,通过律师事务所,通过法院来处罚,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我们关注到现在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相应的手段去解决。去年数字期刊的厂商,11家期刊社状告他们,最后赔偿200多万,可见国家对这方面的保护力度是越来越大,刚才我在讲,我们怎么样对付海量的盗版,对我们来讲这是非常干间的,中文在线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图书厂商之一,在全中国服务了上千所学校的用户,每年有几百册图书被销售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确实实感觉到需要有效的方法制约盗版,如果没有盗版的话,我们市场规模会翻十倍。这种方法是所有的权利人联系在一起,成立反盗版联盟。权利人在一起,共同找律师,找十家,找一百家,找一千家律师事务所,包括通过我们机关联合工作。 昨天跟发行司的张司长交流,张司长说唯有这种办法,能有效地控制盗版。在整个理念上,就是要形成打击盗版,要进行全方位地宣传,这样在线反盗版对我们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的理念是维护权利,平衡关系,促进发展。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尊重产,在线维权,我们整个会迎来辉煌出版的春天。谢谢大家。
华东科技大学电子出版研究所: 我一直在关注中文在线的发展,也知道中文在线网络出版在版权保护做了不懈的努力,有一个问题请教童总,未来网络发展过程中,数字版权保护有哪些比较明显的趋势或者说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对网络出版或是传媒出版影响比较大一些。
童之磊: 非常感谢,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从趋势来看有三方面比较重要的趋势,第一宏观环境来讲,国家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今年年底会出台相关的条例,条例出台以后,对这个产业有极大的促进和改变。第二方面的趋势,也是非常重要的,数字版权保护的手段会越来越发展,最近在关注这方面技术手段的变化,发现全球最出名的公司像微软、Adobe公司等等,微软介绍数字版权保护发布以来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被攻破。第三点数字版权授权模式的变化。像日本仅仅是音乐版权,收益在每年十亿以上,德国嘎纳每年受益在10亿欧元以上,著作权经济管理对我们产业有帮助的,归根到底对大家更重要的是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数字版权的价值会得到越来越高的认可,今天在中国我们软件可能只有几十块钱或者几百块钱,在美国是几百美金或者上千美金,达到这个规模的时候可以做简单的算术,假设都有1亿用户在用这个软件,如果每个定价10块钱人民币,但是每个定价像美国微软公司2千块钱就是2千亿,就会超过我们的预计,我们希望国家不断加强保护力度,推动数字化产业的发展。
主持人:下面请Adobe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皮卓丁先生,他演讲的题目是数字出版与跨媒体解决方案。
皮卓丁: 谢谢主持人,谢谢主办单位的邀请。给大家展示的就是电子书,这就是数字出版的东西。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来分享一下Adobe在所谓数字出版这个行业一些想法和我们现在已经有的解决方案,今天演讲用的东西可以说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字出版的东西,我做好了E—mail,组委会放到这里来,看到了就是图文并茂的东西,而且别人也不可以改动。
今天要讲的内容是跟大家分享数字出版市场因素,重复一下在四年前Adobe给大家预告的一件事情泛网络的传播,今天看看四年前的预测是不是对的。然后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已经有的跨媒体的解决方案。最后两点就是谈谈标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数字出版市场的因素,从今天上午到现在的演讲者,都把现在的状况跟大家描述了,这边我只是想大概重复一下目前的市场因素给我们带来的商机,我相信在座各位可能大部分都是出版界的人,我们出版界的人可以看看在现在以及在不久的将来,对每一个出版人来讲意味着什么,可能有很多人都认为我们谈数字出版就一定是电子书,其实不然,有很多事情都牵扯到数字出版领域来,传统的广告界,按照中国广告协会施秘书长的一个统计,还没有正式经过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去年我们国家广告业的收益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这是一个很大的增长,其实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现在媒体已经变得越来越丰富了,每一个人手上的手机也是一个载体,也需要我们的数字化的内容来传播这些信息。刚才在这里摄影的摄影师们,手里不管是照相机还是摄像机,可能有一半以上已经是数字化了,可能两年前,摄像师们特别是专业的摄影师们还不屑一顾地说数码相机不行,达不到专业水平,但是今天他也拿上来了。几乎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数字出版的过程当中。现在载体已经变得五花八门,所有这些因素给我们出版人带来一个课题,怎么样利用手中数码的设备,怎么样来利用 现有的快捷的传播手段,把我们的内容传达出去。
在2001年的年底,Adobe连同几个公司一起向大家预测了所谓的第三次出版浪潮叫泛网络传播。这是根据前十几年以及未来预测出版界几次大的变化来解释的。第一次是80年代初期,由于PC和激光打印机的出现,出现了一次大的革命,我们国家也赶上了这样一次革命,就是所谓告别铅与火,所谓桌面出版的浪潮。到达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internter出现,又出现了出版革命,我们称之为网络出版,这个网络基本上局限在以一种我们看到的PC形态,上面有一些网页,展示出这样的信息。今天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看过这样的信息,了解网络出版的概念。但是在本世纪初开始由于各种各样的无线,各种各样设备的出现,以及新的标准出现,带来了另外一种变化,为了区分在90年代出现的泛网络的传播,从出版到传播,实际上也有另外一含义,当时在考究翻译名词的时候,出版在我们国家的含义里面是出版热,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根据我们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要求注册的,这样的东西才能把它叫做出版物或者出版,但是网络谈到不是这样,再把它叫出版的话,局限了它的含义,它所参与的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是我们出版公司或者出版社这样的单位,而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有传播信息的可能,每年的元旦、春节的时候,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笑的合不拢嘴,就是每一个人都在向他贡献钱,发短信,这就是一种传播。
现在开始已经有很多的人开始出现彩信的传播,已经跟我们出版的行业越来越相象,已经是图文并茂的东西,甚至于离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平面的传播来得更加鲜活一些,我们有些动态的东西在手机屏幕上出现,因此我们认为这样的传播跟过去意义上的出版完全不同的东西,我们认为这一次浪潮应该把它称之为泛网络的传播,到底泛网络传播是一个什么东西,在2001年10月份,我们在宣布泛网络传播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这个定义就是在任何时间,任意的地点以及任何的设备上,可靠的传播,丰富视觉和个性化的内容,这样的东西是泛网络传播的东西。
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同时对我们出版人,出版者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发现有很多的出版社、报社,这样的出版人他在传播这个东西的时候,开始出现根据不同的订户有什么样不同的要求产生个性化的内容。随着我们国家数字电视的出现,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数字电视出现以后,丰富的视觉内容和个性化的东西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了。那个时候真正数字出版的概念才会实现。在2001年10月份的时候有这样的概念,今天我们来看这种预测是不是成功的,我还有很多图表没有拿出来当时就预测在2005年的时候数字相机将会超过传统的胶片相机,实际上这个交汇点好像在2003年就出现了,这几年数字相机迅猛的发展,已经超乎我们大家的想象了。它每年的销售量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数码的摄像机也是如此。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手持的设备可以开始做一些以前想象不到的东西,现在也变成现实。随着我们国家3G牌照发放以后,新的技术给我们新的手持设备带来内容上的变化,将会超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想法。
这个是针对也许在座一部分的出版人来讲或者是面向更多的制作这个内容来讲,面对这样一种变化,我们的出版社,我们的报社,我们有没有想到今天的工作团队还符合今天这样的一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吗?现在来看看在今天的团队,在你们的工作组里所形成的工作模式那就是我们为了迎接这样一个多媒体的跨媒体的载体,我们不得不形成一个个定型的工作模式,工作团队。这样并行的工作团队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是多余的内容创作,与设备相关的工作流,由于我们要印刷,我们就做印刷的工作流,如果要拍一个影片,就拿一个影片的工作流。由于我们要把这个内容放到网上,就来一次网上的,如果还有一些手持设备,还要组成一个新的团队,这是对我们现有资源的极大浪费。泛网络传播强调的是集成的工作流,也就是把我们传播的三大块集中起来, 是一个创作的团队,他只管创作,我们是对内容的一个管理,他只管管理,而传送、发送方的时候,可以根据设备的不同,载体的不同,我来选择不同的载体进行发布。这才是应该要做到的。
讲到这里,不得不讲Adobe,讲了这么多理念,我们到底怎么做的,有没有这种方案给大家。花一点点时间给大家介绍一下Adobe最近推出一个跨媒体解决方案,我们叫它Creative Suite2.0,实际上在一年半以前我们推出1.0,但是不足以达到今天所说的跨媒体的解决方案,但是今天可以说,尽管还不太完整,但是对几种不同的媒体可以达成集成的工作流。讲这个方案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Adobe公司,是一个具有营业额16亿美金大型的跨国公司,我们成立于1982年,宗旨就是帮助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沟通,无论这些人是一个单个的个人还是在一个企业里,Adobe向三种或者三个类别的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提供我们的品牌。第一个类别就是我们的专业客户,在座的各位你们公司或者出版社,报社里面,有很多创作团队,他们就是我们的客户,无论他是记者、编辑、美编,版面设计,他们都是我们的用户,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大类别就是企业客户,很多人想象不到Adobe也为很大的企业客户提供 所谓帮助人解决沟通的方案,您试想一下,今天的印象,今天的电信公司,今天的保险公司难道不需要与人沟通,他们沟通靠什么,当然还要利用很传统的方式跟大家发一封信,但是这封信跟我们平常手写的信不一样,他是集团的解决方案,试想一下一个信用卡的部门,在每个月的那一天要往外发出去百万份,甚至千万份内容不同的信,这是非常艰难的工作,Adobe就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给他们。每个人接受那封信不一样,每个人是个性化的保单,个性化的对帐单,也需要沟通,这种沟通也需要图文并茂的东西,我们越来越发现在这样的沟通里面,不再是出现我们原来很呆板的东西,我们会这样的企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当然我们也为政府像税务提供税单这方面的解决方案。
第三个类别是每个个人,数码相机的爱好者,专业的人员也好,爱好人也行,我们为他们提供数码的视频和数码图像的解决方案。
回到刚刚讲的第一个类别这部分,对于我们创意人员来讲,他所面临就是我们帮他解决前面所说的问题,当今天数字媒体已经成为潮流,对于我们的创意人员来讲,就必须解决他现在的问题,把他并行的工作流怎么变成集成的工作流,也就是创作者们集中他们的智慧来创作,就是我们最新的CS。就像一个很集成的高效的文件处理中心,能够为我们的创作者们提供一个非常节省时间,专业化的服务,提供工作组的内部协同,使得他们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协作,也能够提供他们为新型的设备,像移动的设备,不管是手持的手机还是 PPA,提供这样的解决方案。这里有很多很专业的内容,像Adobe Bridge像航空母舰,在航空母舰里有应有尽有的东西都放在那里,创作师们今天想要一张图片,就拿一张图片,今天想要什么版式就拿出一个版式,所有字体字号的设定都会在那里边。
Photoshop是我们旗舰的产品,大家知道它,并不一定知道Adobe,你们看到无论是企业的客户,还是创意型的客户,还是个人用户,大家都在用Photoshop,最新的版本提供最新的东西,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它是多么神奇的产品,把一个人拍下来的东西,把它周围的东西说没了就没了,所以大家不相信美女,美女脸上的痦子,不光洁的东西都去掉了,要看本人才知道是不是美女,或者说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美女俊男,因为有Photoshop,另外我们有很多Adobe acrobat,Adobe InDesign,PDF,因为我们创作人员需要什么就应有尽有了,我们为移动的设备提供了解决方案。提供了这样的工具这只是一个方面,刚才讲了管理是一个,创作是一个,还要进行发布,进行发布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今天这个厂商生产一种设备,明天那个厂商又生产一个设备,我今天好不容易搞出来的东西,发布出来以后,并不是每个设备生产厂商出来的东西能够接受得到,看得到,如果是这样的话,就麻烦了。因此大家沟通的时候,需要有一种共同的语言,今天我讲普通话都能听得懂,可是赶上讲英语来,讲法国来,就得翻译,如果用一个标准讲语言,不管你带着什么耳朵来,都能听得懂。数字出版的领域特别需要这样的标准,在三次出版浪潮当中,大家都在关心这样一件事情,只有有了这样的标准,最早的时候告别了铅与火,进入光与电的时候就需要有这样的标准,因为有不同的厂商生产出来的激光照排机,激光印字机,需要有一种共同的东西,Adobe当时推出了一个PDF制表语言,使得与设备厂商,只要所有软件、硬件厂商出来的产品,支持这样语言的,我的出版社也好,报社也好,不用担心买什么样的设备,只要告诉他支持PDF设备就可以了。所以今天不管买联想的PC,还是买戴尔的PC,还是买IBM,他上面都是一样的,可是突然发现HTML不太好,大家说XML会不会更好一点,PDF会不会更好一点,在这个过程中PDF应运而生,大家使得最后印刷结果一样,在屏幕上看到印刷结果一样的时候家选择了PDF,在手机时代的时候大家又开始讨论,手机出来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出来一个标准SVG—T等等很多名词就出来了。从过去20多年来的历史可以看到,标准是多么重要,但是中国已经是世界经济很重要的分子,我们也要看这个标准是不是世界的,是不是中国的,中国的是不是世界的,世界的是不是中国的,还好我们在很多年以前中国就加入了ISO国际化标准组织,而且成为它的积极成员,把中国的一些需求都放进这个标准制定当中去,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作为国家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已经有十多年了,而我们印刷出版界是走在最先进,我们采用了这样的标准,使得今天的新闻界、出版界、印刷界跟国际最先进水平是一致的。
讲到这里不得不夸Adobe,Adobe在20多年来,一直在积极地参与制定各类的行业标准,对它进行开发,而且无偿又把它拿出来,公开,从第一个语言开发就是公开的,后来开发PDF的时候也是开发的,大家也不知道,在图像格式有很标准的图像格式PNG,这也是Adobe,现在制定标准说明的文件还保留在Adobe公司,大家一直在用TIF格式保持文件,原因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一定要是开放的,否则的话有很大的问题了,如果只是某一个公司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公司可以保证自己不会衰落或者没有任何一个公司能够保证自己将会永远地存在下去,起起落落一百多年来有多少公司都衰败了或者兴旺了,你不知道。最近几个标准,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有关PDF,PDA,这两个标准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所接受,并成为一个国际标准。
最后展望一下,刚才我听到有讲版权保护,Adobe当然毫不例外,一直在参与到制定版权保护大联盟中间来,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本真正商业化的电子书是谁出版的吗?其实是Adobe跟亚马逊网站一同出版,差不多是5年前的事情,有一个很著名的美国侦探悬案小说家在出了一次很大的车祸,几乎丧命以后康复以后写的第一本书,叫《骑在悬崖》上,就是采用Adobe的技术,在亚马逊网站上下载,第一天下载了30万还是40万本,第二天又是同样的数量,这个给大家带来一片欢呼,数字出版到来了,其实这个地方还有很多的问题,没有太多的时间展开讨论,还有数字版权保护,还有童先生给大家展示一些有关在线法律的问题,有很多问题还需要解决。因此尽管我们在五年以前就出版第一本电子书,数字的这样的一本书籍,但是今天我们没有看到这个电子书已经是非常蓬勃的现象,最关键的问题是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以及法律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的,我相信这两天很多人都会讨论这样的问题,确实需要我们讨论,来保护。
在这个技术里,Adobe透过那一次发行那本书,我们以后又开发了很多类似的技术,那个时候发行那本书用了一个技术叫Adobe Server,国内博库网买了我们的这个技术,在那个以后我们做了更多的技术,有两个Server值得大家关注,Policy Server和Security Server,这里要关注的问题是,在发布这个技术的时候,谁可以拷贝,谁可以打印,谁可以转付,打印几份都有规定,甚至于我可以让你看两天,五个小时,还是只可以在线阅读,不可以无线阅读等等这些东西。第二个Security Server是保密规定,他提供这样机制,也保障了我们国家所公布的,采用自己的数字加密的技术,而不是用老外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数字出版的技术不管是内容,还是传播的过程,以及制作的过程,提供了很多帮助,总而言之,Adobe是一个平台的提供者,他不是内容的参与者,所以在整个数字出版领域里,Adobe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制作创作以及对它传输过程中平台的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这是我们的定位。
最后预祝大家在未来的数字出版领域里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万方数据的总裁曾建勋先生演讲,他的题目是构造知识连接门户,整合中文信息资源。
曾建勋: 各位老师,各位嘉宾下午好,按照大会的安排,代表万方公司向大家介绍,我们的题目叫做中文知识连接门户,作为万方数据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它是科技部下属的唯一一家大型股份公司,是在网络信息服务领域及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应该说它还秉承了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40多年的数据库建设以及出版方面的经验,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控股的。97年以来,我们建设了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的项目,是以集中上网的方式来实现中国期刊的数字出版,通过着期刊的网络化以及国际化进程。到98年以来今天为止,已经有5000种期刊上网,我们跟每个期刊编辑部有相应的协议,这五千种期刊有90是面向学术研究以及科技创新的期刊,同时我们还构造了一条期刊规模上网的数字化生产线。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正在酝酿,寻求一种期刊出版联盟,力求为单个的气球,能够真正出版网络版的期刊,个性化的网络版的期刊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除了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以外,作为万方数据秉承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多年的数据库建设的经验和服务,还有其他的资源。除了期刊方面的,还有我们学会论文的数据库,到目前为止签约的篇数已经达到25万,还有学术会议数据库,还有法律法规数据库,还有一些具有我们特色的数据库,比如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这是全国的唯一一本,还有企业公司产品数据库,科研机构数据库,以及科技名人数据库等等。我们这几年来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这些单篇或者说单本的出版的文章载体按照自身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有机的整体,如何反映知识间的集成借鉴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及它的发展轨迹,我们又如何实现这种网上数字资源的整合,实现各种出版与资源间的连接与共享,我们又如何对各种出版的成果进行相应的分析。带着这些问题,带着这些思考一直在进行开发和研究。今天我们有一个相应的结果,就是开发出来我们中国中文的知识连接门户,大家都知道美国有一个ISI,73年出版了社会科学理论缩影,随着网络的发展,97年推出了Web,新世纪以后又推出了Web,不仅有效整合不同学科间不同的数据库,还建立了以图书馆网上连接,网上期刊连接以及其他的网站这方面的连接,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的学术信息资源整合体系。对于我们国内来讲,应该说在这方面研究很多,从8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年已经有接近20年的历史,但是大多各自为政。
另外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他不支持这种引文连接,单纯的是从直板的研究报告,没有建立一种基于引文连接的知识整合平台,所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要建立中国自己的基于期刊引文的知识连接门户,基于期刊文献的快速报道,引文关系揭示,学科状况分析和资源开放连接于一体,形成中国自己的学术信息资源整合体系。
大家知道对于期刊文献来讲,后面的引文是各种各样的文献都有,比如说我要引用文献,我可能会引到期刊,可能也会引到图书、报纸,学术论文,会议等等,经过我们统计,后面引文最多的是中外文的图书和期刊,占到整个引文量的90%以上,这是一个整体的连接框架图,我们以期刊引文为基础,向外界发射,先以自己本身的期刊论文来连接,对学会论文,会议论文,标准文献还有专业等等其他方面的管教文献进行连接,这是整个发展的框架。
中文知识连接门户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在这里简单地跟大家介绍一下,会后大家有时间可以看我们的网站(WWW.SIS.COM.CN),第一块是关联检索,在被检中的来源进入后面,都注明这篇文章的字数,这篇文章被其他人引用多少次,本身参考别人多少次。还有一个它的相关文学性是多少,相关文学是两篇文章同引一篇文章叫相关,同引一篇叫相关度为1,2篇为相关度2,相关度为2的文献基本上肯定是一个专业,一个领域非常相近的研究成果。这些引文书也好,参考数也好,相关文献数也好,会被无限制的被点击。第二个功能就是专项检索。我们可以从期刊、作者、主要机构,基金等等来查找它的发表文章以及文章被引用情况。第三个我们可以对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进行查询和相应的排行榜,按照学科进行排行。我们要点击某一个指标值的时候,会告诉你他的具体引用或被引用的条目,这一点是国内目前还没有看到的。SIS是97年以前就做到了,但是我们国内目前还没有做到。
第四个,在我们万方本身数据库里,所收入的全文进行相应的连接,当然我们下一步也准备与其他的出版商进行原文的连接。
下面给大家简单演示一下,这是我们中文知识连接门户,在这个里面,比如我们从单项检索里检索查找张伯海会长的文章,可以分别察看他发表的文章以及他的背景情况,这里面列出了张伯海会长他被引用的文章一共是39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都列出了谁引用他的文章。在张伯海会长发表的文章里,可以看到后面有一篇文章期刊发展的趋势被两篇文章所引用。我们电极两篇文章二就可以察看到底是哪两篇文章引用他的。我们点击这个题目,期刊发展趋势题目,可以察看它的摘要,还可以察看它的原文。可以看到后面参考的数以及背景的一些数,都可以被层层地被点击,不断地往复。点击的前面还可以看到它的全文,这里面相关的参考文献等等都列得很清楚。中间如果说要点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可以直接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所有的文章都检出来。对于一篇文章来讲,我们全面地对它的一些引用,被引用,以及相关情况进行展示,这里面带有下划线的地方都可以被点击,被具体的点击出来,比如说我们点连接被引用文献,连接参考文献,连接同引的参考文献等等。
我们可以察看PDF原文,当然PDF原文如果要看的话,要通过相应授权的。这里列出这篇文章作者有一个也叫张伯海,但是我判断这个人好像不是我们张会长。 对于期刊来讲,可以直接检索察看相关的指标,比如载文量,被引频次,他引率,自引率等等。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总被引用次是1190次,可以进一步的点击看到到底是哪一次1190次,这里就列出来了科技期刊研究上面每一天被引文献到底是谁引用了他,在点击这里面被引文献以后,就直接可以核实,到底是不是后面有参考文献,所以这里面一目了然。
我们还对期刊按照它的学科进行了相应的基本的排行,基本的指标都可以显示出来。从这里面可以看到它的载文量,相关的指标数,以及 这种数字后面的相应的依据和条目。可以进一步地去核实,我们对这边的期刊情况,可以连接到期刊出版的基本信息,这样期刊的基本信息就显示出来,基本信息后面也显示了更严重的文献计量统计指标。
中文知识连接门户除了基本功能以外,还有一些侧重于分析的,侧重于进一步深化整合我们资源的拓展功能,大家知道期刊科学发展不断延续,目前我们是从98年开始做期刊上网,98年以来5千种期刊的数据,特别是引文数据,我们现在有80%都采集到了,下一步要采集制作98年以前这方面期刊的期刊拓刊,可以实现新老文献之间的整合,从这里面可以描绘出科学发展之间的轨迹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沟通情况。下一步我们正在跟有关的编辑部合作。
第二实现不同类型文献之间的双向连接,比如从期刊引文直接连接到学位论文,连接到会议论文等等,拓展文献源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个要创建科学评价工具,对于数据库行业来讲,他不仅仅做相应的数据的加工整合和系统开发,应该说对于国内来讲,科学评价的信息评价工具,现在是更加重要,我们正在创建这个工具,实现二次文献与四次文献数据库之间的对接。第四个就是我们要利用OpenURL的连接机制,实现与馆藏资源,特别是英文资源的相应连接,通过我们连接,可以提高我们外文资源的使用效率。应该说我们国家各个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等引进的英文资源也不少,但是使用效率到底有多高,现在还说不清楚。我们要通过这种连接的机制来提高我们引进的一些英文资源的使用效率,还要与其他的国内外数据库以及出版社的资源进行整合。这是我们可以连接到相应的学位论文,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连接到我们出版社。
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连接到会议论文,连接到专业文献,连接到标准文献。应该说中文知识连接门户它有很强的社会效益,从90年代以来,国家信息部和有关的部委都在寻求对数据库集成、整合以及共享,在行政的体制下面,应该说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一个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是他没有一个相应的平台以及 比较好的解决相互利益之间的机制和模式,应该说我们中文知识连接门户的开发,构造了一个信息资源整合集成的基础平台,摸索出来一条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模式,找到知识逻辑关系的深度的揭示方法,以及提供数据分析评价的有效工具,从多个方面提供文献计量指标。
应该说人类的知识原本就是一个相互的整体,相互之间有很强联系的整体,不能因为我们出版,相互的分离,我们数据库建设的相互的隔离来把知识整体进行割裂。我们需要本着开放、合作互惠共利的理念探索知识资源整合方式和信息共享模式,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出版单位和图书信息单位的知识和参与,把更多的信息资源整合到中文知识连接门户中来。
主持人:再下面请社科文献出版社的社长谢寿光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以内容产业整合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
谢寿光: 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组委会能安排我在这里做一个发言,前面的发言基本上都是技术发展商唱主角,作为传统的出版者或者内容供应商,如果今后唱主角的,能是内容供应商,那今后数字出版应当是一个成熟的标志,我在这里感觉是一个非常另类,前面的人拿的都是数字化的产品来做的,而我报告还是传统的图式,显得有点不伦不类的。我本人在数字化论坛上是有点不是那么正规,为什么?我自己本人在技术层面来说,对于电脑使用技术是半电脑盲,正因为这样,有可能我在这边的发言可能更多的引起在座的以及我们传统出版业的一些思考问题了。比如数字出版,针对今天这次的博览会,我去看了一下,周围图书出版单位来参展的,实在是凤毛麟角,除了出版集团和省市出版集团作为组团式来参加之外,作为独立的出版社在这里设展位的,我作为独立参展单位来参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会议,为什么要参展,并不是我们在数字出版上做的有多好,而是我们已经认识到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如果不做有效的结合,在未来得传统出版里将会失去你的全部或者大部的生存空间,正是因为这样,我今天在这里想跟大家交流的一个题目就是以内容产业整合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我不想推荐自己的产品,本身把我们的数据库产品安在这里,不允许,展位上也不允许,大家如果对我们所做的一些事情有兴趣,可以直接到我们展位上去看看。我想三个问题,第一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做一个简要的分析,第二数字出版 必然会成为中国出版业新的增长点。第三,发展数字出版的关键在于建立内容产业的大平台,只有在内容产业大平台上,数字出版才能真正得到良性的发展。
第一,中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应当说随着IT业的发展,本身数字出版是技术推动型,中国在起步的时候和世界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刚才Adobe中国区代表他说是中国第一本电子书是5年前,博库当时跟我们有过合作,为什么在后来整个发展是那么地不尽人意,应该说赶了一个大潮,但是到后来的问题那么不尽人意,原因可以做多方面的分析,但是最关键的是,我们中国的数字出版主要推动力量是技术发展商,而不是内容提供商。又有大量的内容资源的,无论是出版单位还是其他各个方面的传媒,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或者没有内在的发展数字出版的动力,为什么会没有这个动力?因为我们的体制造成,因为传统的出版并不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可以自由市场竞争的。当你的书号、刊号还能有价值,当我们纸质的读书还有很好的生存空间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内在动力去从事数字出版。这是体制方面的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理念。这些年来一直在业界里有在探讨电子书会不会代替纸质书,我觉得这个讨论当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实际上都导入了一些误区,原因在哪,就是作为传统的出版原来的纸直图书,人们仅仅认识到它的阅读功能,是它功能定位上就有问题,博库为什么最后会垮了?我想可能有多种的原因,最初一种商业上的定位就是我能低价,我比纸质书便宜十分之一,人们就不需要买纸质书了,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纸质书几千年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被取代了,主要的原因是它把书仅仅当做只有阅读功能的,从阅读角度来取代它必然是会形成在商业上所说的失败是必然的,其实图书从一开始并不仅仅具有阅读功能,实际上是信息载体,和电子书是有一样的功能,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定位为把资讯类的产品进行电子化,数字化,那么你的销售对象甚至你的商业模式,你的策略就有全新的概念和面貌,在整个定位上就出了这个问题。
包括体制的原因,技术的原因,甚至经营理念的原因还有人才,还有市场,谁在消费电子产品,并没有搞清楚。我想周劲先生他们公司这几年成长还不错的话,服务对象并不定位在面对社会大众上面,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数字出版到今天来说遇到这个问题在哪,它的制度,它的障碍,要不行就不过的话,到今天为止,整个加起来数字出版的产业,万能书籍,清华同方、北大方正,算是前几位,我做了一下统计,整个现在年产值或者说年销售收入,数字出版以目前所界定的概念,我不知道还能不能包括到更大的关于流媒体这块也算进去,如果仅仅是从图书、期刊和报纸整合在一起算进去,不会超过10个亿人民币,作为产业的形成还早着呢,未来的路还非常地长。将来存在的很多问题,包括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版权纠纷的问题,因为你这个技术推进这个事情,在这方面的成本肯定非常高,在这个问题能够解决的是传统出版社,内容出版商,掌握内容资源的,如果有内在动力去发展,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对图书功能的认识有偏差,制度上面的障碍,内在的推动力量不一样,所以形成现在我们种种的不尽人意的地方。     第二,数字出版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出版业新的增长点,从今年开始,在出版业做调查,调查最后的结果看,从图书行业来说,人们阅读的习惯已经在转移,数字产品的消费已经开始进入社会两大层面,第一是我们所称之为的经营层面,就是社会的不论是从事商业运作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还是研究者,大学的教师,这些层面已经成为主要的消费习惯了,另外一个是青少年,大中学生,从商业价值来说就是社会经济这块,消费习惯已经在形成了,消费数字化习惯已经形成了,美国有个公司,在中国高层次的研究机构,中国社科院,法学院六所,厦门大学都已经在开始接受它的服务,在定制它的产品,在这个方面,他们做的是最理想的。从客观的角度,已经开始在形成。从理论来说,本身全球已经进入一个信息社会,而数字产品是整个信息消费一个主要的消费品,在这种大背景下,肯定它的市场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当然数字出版在这个问题上讲清楚一个新的增长点,未来会成为中国出版业新的增长点,一方面对传统的出版必然形成冲击,这个冲击是客观的,纸质图书的持续下降,不是我一家的事,是全球的现象,早在前几年,有一个图书,我记得2001年宣布不再出版纸质图书了,建立了数据库,这是一种标志。但是会不会说把纸质图书整个被取代掉,我不赞成,永远不可能。纸质产品的消费永远有它的市场空间,但到底是它的底线在哪里,有待于去研究。最后的结果我想说传统的出版和数字出版,他会产生冲击,会有矛盾,会有冲突,但它绝不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关系,它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是一种互相包容,互相促进,是产业链条的延伸,是内容价值资源的提升。举一个案例,比如说我们社会文学院出版社,纸质出版社有个品牌产品是图书系列,蓝皮书是按年度发布的,一共有三十几种就纸质的出版,经过我们多少年大量的调查,真正消费这一类图书的是什么类的?绝大部分是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媒体的记者,包括跨国公司和海外的记者,合资企业管理人员。这些产品如果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要说我要卖,白送给他,就是占地方,这类产品在使用里面有大量的数据,这个数据我自身搞研究的时候,过去传统的研究,看到我所需要的东西,我抄下来,后来有扫描仪了,可能用扫描机复印,当技术进行这个场面的时候,我们开发了图书数据库,这个数据库产品等于是在PDF格式下的数据库,它既可以作为电子书来阅读,也可以作为数据库进行全文的检索和采用,当时在设计这个问题,在中国电子书的销售是一个最大的问题在哪,第一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在什么样的地方去消费。要不要为了这样电子书的销售,中国本身音响电子的市场是一片混乱的,盗版,市场状况那样的情况下怎么办,最后找到用传统的出版渠道,纸质图书带一张数据库光盘,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可以检索,更重要的是可以自动理家,可以把我历年的产品组成一个巨型的图,在这个基础上,从2003年开始向市场推,当时我是冒着风险,那一年为了让消费者认同这个产品,形成消费习惯,果然那一年对纸质书的销售产生微笑的影响,2004年开始起,在技术上进一步提升2.0版本,这个版本里,我们有了注册号码,在网站上注册,这里面起了两个最大的效果,第一真实掌握了谁在使用我的产品。第二由于它不能拷贝,最后我们整个销售没有受到影响,因为2003年清华大学把我这个东西直接放在学校内网,直接下载。我们经过7年的盘点测算之后,无形之中给我增加了30万元的利润。这是一个非常能说明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在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结合上,可以再举一个例子,今年做过一本摄影艺术导证,这是一个教材,这本教材里如果卖的是教材的话,如果你是摄影艺术,必然有相当多的彩色照片,最后测算下来,按照成本一算,这本书定价最起码要到60块钱的,我们采取把所有的彩色照片做成数据库的格式装在一张盘里,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直接用盘演示,最后这本书的价格连光盘在内20多块钱。这样以来市场上读者的接受程度完全不一样。
技术对传统出版来说,只要你的定位准确,它不是一个互相取代的关系,他是一个增值服务,关键在于你怎么结合你自身的内容资源做好自身的产品定位,同时要考虑到中国整个市场的销售环境来选择自己。
第三个大的问题,发展数字出版的关键在于建构内容产业的大平台。由于无论是数字出版还是传统的出版,我想按照整个内容产业大局来考虑,因为数字出版到今天为止谈不上一个产业,还够不上一个产业规模,未来的出版业必然是以内容资源为基础,纸介的各种介质互动共赢大传媒,大出版的局面。就传统的图书出版而言,也忽然是一个以其他的传媒,其他的介质形成互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因为现在在中国,不要说是数字出版,是各自为战,以技术来推动的,甚至是传统的出版本身 图书出版署所管的,报纸是另外一块,电视、广播又是另外一块,按照它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一个整体,因为载体的不同,分成不同的产业部门,这种情况下必然是资源的最大浪费。这种情况下要想打破这个局面,传媒业的互相割裂分开的局面,不能形成互动,也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感觉很难成功,我现在在这里寄希望于建立一个内容产业的大的平台,从内容产业的高度来整合整个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这个改革从技术的层面上更容易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从宏观的层面,应当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快数字出版,首先要做好内容产业的规划,第一,推进数字出版,打通传统出版业内部的分割屏障。其次要有制度保障,尤其是国家要设立统筹业务的主管部门。第三要有一整套鼓励数字出版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加大资金的投入。第四,要制定统一开放,兼容的技术标准,所以仅仅是靠我们的这些年,靠一些技术发展商来推动数字出版,应当说他们做的是非常辛苦的,但是毕竟力量有限。技术标准如果能统一,不是靠技术发展商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加大技术进一步支持的力度。第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和刺激数字产品的消费,建立起一个规范有序的数字产品的消费市场,这些问题我不想展开了。从微观层面来说,作为一个传统的出版单位,你今天的生存可能没有问题的话,如果你不关注,不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数字出版,或许有一天你会把传统的出版,把你这个企业走到尽路,想让你成为千秋的基业,如果不高度重视或直接投身于数字出版,我想后果是可以想象的。因为有一个局面大家可能要了解,信息化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任何的人都是一个出版家,都可以把自己的产品放到网站上去销售的时候,当整个社会信息消费成为你生活上习惯的时候,传统的纸质的图书当然还有一部分存在,但是不注意自身你现在的经营群体,经营规模了,这个时候你的生存点在哪,有一种情况就是单个的人在规模经营是不经济的,如果是一个数字出版商可以把各种不同的出版资源整合在内容大平台上,在未来面对多方面挑战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届中国数字论坛的唱主角的或者平分秋色的应当是传统内容资源提供商,最好的局面应该是传统资源提供商,技术发展商和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形成互动的局面,因为最后的结局没有一个你死我活的关系,是一个双赢多赢的结局。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请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劲先生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外电子图书产业发展报告。
周劲: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下午好,我在这里报告的题目是中外电子图书产业发展报告,因为是很严肃的会议,对我数据做一个说明,在报告当中提到的数据,这些数据以北大方正的经营数据为准,虽然北大方正在电子书经营占的比重在中国占的比重非常大,但不可能100%全面准确做出说明,第二报告内容以第三届中国依波年会报告为基础,这次年会是5月16号举行的。
从几个方面向大家做一个介绍,首先看一下海外的情况,去年的4月份全球最权威的eBook,比去年同期增长46%,同年的7月,夏普公司推出全球,去年11月,Nolia公司用户直接享受到下载,阅读eBook公司提供的书,去年底,美国最大的数据图书馆公司之一OV可行性正式在美国加州使用。今年2月份Adobe放弃了ContentServer软件,今年三月份电子图书可以做到U盘上,今年4月份亚马逊公司收购了法国的Mobipocket公司,今年4月份,一个正式法律开始生效,布什签约了网络交换版权法,盗版将判三年。在2004年eBook在中国取得发展,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进展。第一eBook市场呈现规模增长,2001年是9600册的发行量,2002年是7万册,2003年是310万册,05年达到850万册。出版社在eBook当中也获得了收益,并且出现了比较快的增长,02年超过30万有三家,03年超过30万有12家,超过50万有8家。这个指标反映出版社作为eBook的深入程度,北京大学出版社04年出的数量是658种,电子储量达到了4958种。意味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以及很多出版社,不仅把当年的纸书电子版相当一部分出版发行,而且把历年很多的纸书的电子版都作为电子书出版发行。
另外一个方面是我们出版社所关注的,用户总量,我们书发行到图书馆,到4月底为止已经有450家高校,500家中小学,城域网50家,海外20家,新行业100家使用我们电子书,数量突破一千家,以北京十一学校使用为标准,刚好成为一千家客户。在我们的主要图书馆的分布可以看出这一点,公共图书馆开展eBook服务达到55%,我指的是省级图书馆,在高校里面二等院校有81%的学校开展eBook服务,连浙江非常小的县一个县级市温岭市使用eBook非常满意,在网上掀起eBook热潮。不仅在国内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而且在海外有了广泛的认可,这是在哈佛大学图书馆,以及美国的斯丹佛,芝加哥大学,很多大学图书馆对中文电子书表示很有兴趣,4月份参加美国东亚图书馆的研讨会,欧美的用户对中国开发出了这么高质量解决版面的电子书感觉非常高兴。
目前来讲中国电子书在海外已经得到了相当的认可,比如美国纽约市的,德国的柏林图书馆,台湾中央图书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等,这些大学都在使用我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第三个进展是我们大家自然想到的一个方面,电子书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像纸书方便携带阅读的阅读器,阅读器的发展并不是很顺利,去年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中国销量南开的金科翰林阅读器和方正科技E312阅读器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是今天上午周博士所讲到的eink索尼的应用,我们用索尼来做电子图书很看好,据了解在美国明年将有两款使用eink索尼面试,在中国不仅会有eink将面试,最大的特点是读电子书很舒服。最根本的原因是屏幕阅读和纸张阅读显示分辨率差别很大,纸张分辨率可以达到1000多,但是今天十月笔记本分辨率只有100PPI,eink技术刚好解决这个问题,目前达到300PPI,很快达到1000PPI的产品,那个时候视觉疲劳就会解除。
去年第四个进展感谢几大门户网站,纷纷开设和发展他们读书频道,这是新浪的读书频道、搜狐的读书频道, 方正的电子书销售网站,这些读书频道的网站,出版社免费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电子图书,引起了非常多的网民和读者的兴趣,据我们统计,原来没有读过电子书的现在读电子书的是一千万,我相信这是我们有偿使用eBook的客户群。
不仅在美国看BTC的模式,网上销售的时候有很大的进展,03年和04年相比,大概增长了20%、30%。第四个进展对整个电子书产业发展具有很有意义的形式。电子书的通用格式已经初步形成,今天很多朋友和专家提到,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作为电子书,电子期刊都需要有标志,这样才能做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通过去年一年时间或者几年时间下来,电子书采用ceb作为电子书出版社来讲几乎达到100%,有四本出版社采用了这种方式。保证了网站可以采用消费ceb销售软件,可以不再浪费投资。
不仅在出版领域ceb得到认可,更可喜在办公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也正式决定广泛采用opabi ceb处理党政机关的电子公文,保证ceb的格式能够在出版社和党政领域都得到认可,才能确定它的公用格式的地位,从而有效促进整个产业链成本的降低,运作效率的提高,就像PDF在美国一样,它在美国非常成功,在美国大家比较倾向于用PDF,在中国,现在ceb是非常好的格式,去年为什么得到大家认可,很重要的是去年ceb开放的,不仅是由方正的软件能够阅读或者处理,现在有很多集成公司,软件开发商都可以由方正提供的ceb开发接口都可以用,另外一家公司用方正提供的ceb接口,就开发了电子书的交换。 我们相信希望中国更多的公司做数据出版,不管做图书或者做期刊的图书,我们愿意提供开放的接口,让大家共同采用,共同促进中国电子书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前提下尽快繁荣起来。
虽然取得很多的进展,但是我认为电子书现在还处在一个非常低级的阶段,还有很多障碍,在我看来它或许不成为产业,或者它仅仅是产业的雏形。5月13号北京国际印刷展,方正对178名参馆者随即做了调查,我们看大家对电子书的一些看法。如果你确实需要某本书,你会其中65.3%的人选择了在网上图书馆下载电子书,只有一半的人选择了去周围不超过一公里远的图书馆借阅。充分显示出点子书的方便带带来受欢迎的程度。后面讲到理由,不再多讲了。 第四个问题,如果你确实要买一本价格20元的图书,有三种方式可以买到,请问你会选择哪些方式?第一去几公里以外的传统书店购买,比如去新华书店,去网络书店购买,比如当当、卓越,第三去电子书店去买,有26.5%的人选择去买电子图书,更多的人喜欢买纸书,电子书只能在电脑屏幕或者笔记本台式机阅读,购买电子书只能通过银行卡,汇款,而不能通过更多的方式,电子书的价格在7、8块的价格,这种情况有26.5%,我们觉得是不小的比例。
比如你不仅在电脑上阅读,在手机上阅读,阅读器上阅读,PDA阅读,支付方式打一个电话就可以充值,敲一个帐号密码或者通过手机就可以支付,愿不愿意买电子书,72.5%的人回答说愿意买电子书,这些条件的具备应该不需要十年时间,很可能三五年就能实现,所以我说电子书的未来市场非常光明的。
第六个问题您是否读过至少一本的电子书,居然有75.5%的人读过电子书,再次感谢几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给大家提提中文电子书是专门卖电子书的网站,浏览的客户很多,浏览的人很多,但是买书的人的确不多,其中回答是什么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值得付费的书,同期出版的新书少,这反映目前包括方正跟大家合作的是15万个电子图书里,新的书,精品的书,读者喜欢的书,还不是很多,如果这个问题一旦解决,最主要的困难就解决了,读者对电子书已经不再陌生,屏幕阅读不再是障碍,两大障碍,是支付不方便,这必然是电子书走向大众的一个难度,第二电子书的质量和数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这是通过今天会议,出版总署所发的这样号召,会逐渐的或者比较迅速地解决这个问题。
谈到第二个障碍看看美国的情况,中国的出版界朋友们多数还是担心,第一担心电子书销售不是太好,反过来很有意思担心电子图书会冲击纸书,美国人怎么看呢?这是亚马逊网站上纸书的排行榜,前十名纸书排行榜中,有五本书已经有电子版,并且其中只有一本是滞后四个月时间,其他的几乎都是同步,甚至还有一本书新出电子书哈利波特,提前八个月来出点子书,这些方式现在也没有办法证明否已经提前纸书的发行,但是已经证明美国这些畅销书的出版社不相信电子书冲击纸书,如果他相信冲击纸书,相信他一定不会出版电子书的。前五名中有四位同时出版电子书,这个值得我们中国的同行来借鉴和思考。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怎么突破这个障碍,方正提出了三项举措:
第一切实提升现在电子书的客户,图书馆他们的应用情况,这上面有两个数字,一家用的好的学校,华东的上海学校,电子书流通率已经超过纸书的流通率达到1.4%,华北某大学没有做宣传,只有0.36%,不同的形成在目前图书馆当中广泛存在,方正希望做事情能帮助图书馆,不仅要方便获得电子书,而且用好电子图书,这样以来图书馆会更加重视电子书,而电子书的市场也会迅速扩大。
第二个措施建立国际和作,我们认为这几个方面很有必要,第一要开拓海外市场,中国电脑图书在海外,虽然不是特别大,但也不是特别小的市场,第二要跟国外比类型,比如美国eink的技术,厂商合作,提升中国电子书的厂商技术和水平。第三跟资源合作,第四跟美国同行一起建立全程的eBook的行业标准,真正的eBook是网络的产业,一定要符合国际标准。第五要经验交流,eBook是一个新型的产业,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同行他们的一些经验或者教训。今年4月14号方正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Mograwhill,跟eBook参与者都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且对标准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探讨,在保证中国eBook不会被国际主流拒之门外。
第三举措正在和广大出版社一起来共建搜索网,这是简单的界面,在搜索网上敲任何一本书的名字,可以查到这本书的基本信息,除了 像google一样查到基本信息一样,还有特殊的按纽就是翻书,在网上买书和在书店的买书,最大的差别是不能看到这本书的真实面貌,但是我要判断一本书究竟怎么样,在书店翻上几页或者几十页,我们的书就是帮助读者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出版社把你的优点充分介绍给读者,如果查到这本书,点击翻书直接读这本书,在这本书上阅读的时候可以划线,可以加圈,甚至可以加批注,跟纸书完全一样,100%的内容是一样的,版式也一样的,颜色也一样的,通过翻书功能,了解这本书的确是需要的,我可以选择去买书,还可以告诉他在哪些网站能买到这本书,比如去华晨出版社购买,去当当网购买,如果是当当网址德国会员,直接到当当网加入购物车的页面。还可以去电子书去买,可以到中文电子出版去购买,接下来可能还有其他网站来销售电子书,回到其他电子书去购买,对读者来讲非常方便。这就是这本书在当当网上的页面,这个页面完全是当当网站提供的。搜索网简单说具备找书、翻阅、导购、读书和买电子书这么五大功能,当前早书的三项服务,搜索翻阅导购是主要的,畅销新书和翻阅试读服务,将极大地提高eBook的普及度。除了商业目的,也希望站在公益事业方面做出贡献,光靠方正是不够的,需要大家一起来支持。
目前这个网站还处在建设的初期,对外已经开放的,但是它只是试运行,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因为很多地方做的还不是令人满意,需要我们一起来完善它。搜索网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帮助纸书发行。它可以帮助出版社零成本找到读者,出版社每年出版几千本书,据社长告诉我们,真正花钱能推广的只有几种书,剩下的几百种书,有的时候靠运气,有的书花很多精力做出来,但是很难获得上架的机会,搜索网帮助大家,帮助这些书找到全世界任何可能的读者,因为是读者来找书,新疆的也好,芝加哥的也好,还是南非的,都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这本书,以数据库连接低成本建立数据库,出版社一个编辑告诉我们,每天在搜索图书馆,了解行业的信息。
成功开展网络出版业务的出版社它同时会注重一些事情: 形成网络出版的机制,要注重规模效应,同时重视宣传,而其中搜书就是重视宣传比较简单的方式,目前搜书发布以来,出版商大力支持,有三百家出版商成为搜书的合作伙伴。 上面我花了一点时间介绍了搜书网,建设致力于消费者习惯的培养,致力于市场的培育,着力于eBook的长远发展,因此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将搜书网作为自己的平台,随着推广,eBook面临的主要障碍图书数量和质量不能很好满足读者的需求,也将得到很好的克服。
在结束报告之前,和欧美一些专家共同展望电子书的未来。在5月16号中国eBook产业年会上,组织了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以及中国相关的专家做了一个调查,对eBook未来得发展有这么一个预测,跟大家分享。说到2008年50%的网上书店会销售eBook,80%的网民都知晓,从互联网买一部分书,到2010年,50%的出版社将定期出版eBook,当年出版的书80%有eBook版本,手持阅读器的成本将降雨,2015年是很重要的时刻,eBook销售将达到100亿,出版社eBook的销售超过全部销售额的20%,利润贡献超过50%,电子课本,电子书包将被大多数学校广泛接受。2018年,电子书零售点在书店、机场、火车站,信息亭等地普及,随处可见。
2003年首届中国eBook产业年会提出eBook发展的前期将经历感知期,主动探索和发展三个阶段,随着一千家图书馆主动使用eBook,400家出版社开始出售eBook,特别是其中100家开始设立专门的人员或部门逐步建立网络出版机制,eBook进入第二阶段,主动探索阶段,就像专家预测那样,这一阶段持续到2008年左右,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人数从9千多万,增加1.5亿,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互联网更深入,更广泛,走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对eBook产业意味着巨大的机会,但是困难和风险也很大,在感知阶段,在中国获得很大的发展,在新的时期,相信只要继续携手共进,我们就能共同发展,实现eBook的梦想。
提问: 刚开始说的eBookceb的标准,我想问一下它的检索性能怎么样,也就是考虑没有考虑类似数据结构的问题,在出版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考虑了和数据库将来的接口,像现在的网络的发展,像office处理文字,作者投稿,向出版社投稿,用的doc文件,软件不断升级,成了XML,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将来在网络出版的时候就非常方便进入数据库,而且作者在检索的时候也非常方便,读者将来进行检索还有将来出版进行了一个数据库的开发就非常方便了,我不知道ceb的方式有没有考虑数据检索和数据库的层面。我原来认为咱们作者投稿的时候就是以word最常用的方式投,经过常用的软件,最后office将来是以XML格式,直接放在网上,现在ceb只是定义了最后出版阶段的标准,没有考虑作者投稿之间的标准。
周劲: 发展是一个趋势,数据库出版的概念是把你的内容管起来,你的问题首先告诉你方正已经充分解决了这个问题,去年承接了国家档案局,中国电子公公归档格式标准的项目,这个项目中要求公务员填写公文或者你写公文的时候,不一定是通过编辑排文软件来处理,可能通过填表式的方式来写一个公文,通过XML,国家档案局要求把XML和CEB之间进行相互转换,到今天为止已经能够做到相互转换。简单举例来讲,比如一个作者通过XML方式提供给你一些内容如果是按照既定标准格式进行的,可以不用任何编辑,直接转换成电子书也好或者纸书电子版本,是CEB格式或者版书文件格式,但是希望保留这个格式,不方便查询,不方便检索,可以转成这样的。
主持人: 下面是今天下午最后一讲,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郝振省先生。就2004年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报告
郝振省: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我代表我们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2004年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情况做一个初步的报告,原来考虑发言的人比较多,研究所的报告做一个替补队员,还有一些时间,把报告的主要线索给各位代表做简要的介绍。 报告分八个部分,数字出版产业概念书和数字出版技术流程,产业的发展规模,数字出版产业和传统出版产业的关系,数字出版产业著作权的保护问题,数字出版产业相关政策法规,国外数字出版产业状况介绍以及前景分析预测。 第一章主要是想数字出版产业的概述,分三个章节,第一节讲数字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数字出版的起源和历史原因,第三节讲数字出版的概念、定义。数字技术产生与发展里面,经过了这些环节,数字技术与计算机的出现,操作系统的完善,协同软件的出现,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与分布式的计算,从数字技术到数字出版的起源和历史原因,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分了几个问题。发行数字化和办公管理的数字化,还有数字媒体的出现,电子出版物,网络媒体和移动终端的阅读器,一直到数字出版的概念和定义。
这一章主要是想强调,追溯了数字历史产生的背景,数字起源。主要想回答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数字出版,数字出版是怎么样产生和演变的,我们的观念是数字出版的概念从桌面出版,电子出版,网络出版,游戏出版,手机出版,到数字出版,一次比一次更加接近数字出版的实质,以往的概念更多地表现了数字技术在出版的某一流程和某一介质上的应用,只有数字出版第一次用更本质的技术 属性来概括出版的全过程,因此从广义上说,只要使用二定制这一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了操作,都是数字出版的因素,它包括啊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数字化和阅读消费数字化。 我们想澄清一个观点是什么,人们习惯于出版的形式来换回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区别,比如把直介质出版物划分为传统出版领域,因为纸介质出版物同样可能是数字出版的一部分,无论是终端阅读的介质是什么,只要记录在介质上的内容是数字化的,并且记录的方式是数字化的,这种出版物就一定是数字出版物,相反当我们把模拟的内容与模拟的方式记录在磁带上,那么这种磁带也不能叫做数字出版。
第二章,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流程,从传统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到媒体数字,到数字内容产业,到它的标准化的问题。大家都非常清楚了。数字媒体与数字内容产业,从数字媒体来讲,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刚才会议上从早上的论坛一直到刚才有充分的表述,不再追述了,包括数字内容产业,出版资源的数据库,出版网站和数据图书馆包括数字出版标准化的问题,标准化的问题包含这些内容,数字出版的地位和作用,数字出版编辑原则。这一章主要从技术角度介绍了传统出版数字化的问题以及新兴的数字媒体,我们的观点是由于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出版的各个领域,严格地说已经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的,中国的出版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大转型。用我们的说法就是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出版业,传媒业,广播影视业,娱乐业都面临着重组,国外已经开始出现了数字内容产业,我们出版单位正在演变为内容提供商或者内容制造商或者制造企业商。因此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也必将体现在资源的争夺上,最近我们在讨论资源的问题,有的同志提出一个非常简洁的观念,他就说在我们的理念里,就觉得王府井的土地那是真正的资源,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我们的信息资源那是更重要的资源,在数字内容产业上,要强化资源的概念。在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过程中,标准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数字出版业各个环节,作品格式的标准化都还没有制定出来,缺乏行业标准,是造成信息不能共享,成本居高不下,消费难以普及的主要原因。在开办博览会的时候,有这个想法,能不能参加这次会,主要的一些参展商,国内的领头羊能不能在制定标准问题上,在这个标准化问题上,能够有所作为。
下面是数字出版标准体系的技术参考系数,有全国的,行业的,专业的,门类通用的。 第三章,数字出版业的产业规模,数字出版传统规模的分析。这块统计,抓取时间争取缩短差距。中国出版科研所99年起动的,每两年一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开展调查五年来,我国国民的图书和杂志阅读率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新型数字媒体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影响并逐渐改变了媒体的格局和人们的阅读习惯,我国国民网上阅读增速惊人。这是总署的一个数字的概括,出版类型有游戏出版,学术出版,教育出版文学出版,音响出版,都是互联网的,2002年合计15.9亿,2003年合计23.7亿,2004年最后的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根据估算是35.1亿,这里还不包括互联网的广告和电子商务的业务。
特别是刚才北大方正周劲先生讲到电子书的,这里可以看到2003年全国eBook销量是310万册,到2004年的时候805万册,增长了是260%,由此也可以从一个点看出我们必须要应对数字出版的大趋势。
报告第四部分讲的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上的出版产业经历了几次技术革命,大家简单回顾一下历史上出版产业经过几次技术问题。第二部分数字化的趋势,对传统出版产业深刻的影响,大家都能感觉得到。第三点讲的是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一个是产业链的问题,产业链主要就是一个利益关系的调整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他们得到不同的利益,没有利益的保证,这个产业链是要断裂的,或者难以维持的。版权问题,大家今天讲了好多,有一位杂志的主编,这个杂志在很短时间内发行了一百多万册,我跟主编开玩笑,我说你们这个杂志不上网,不搞数据出版,他说我这个杂志卖的很好,我就怕一上网就卖不出去了,我们觉得就是版权保护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单位不敢上去,一方面是国际上大趋势,要求你上网,搞网络出版,另外你的版权不解决,我怎么上去,那么大的创新性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劳动成果,被人家轻而易举地拿走了,我形不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还有标准化不能兼容的问题,就是我从你方正买的东西,能不能在另外一个制造商公司买到东西,能不能兼容,观念问题,技术壁垒的问题,还有盈利的模式问题。像这次在招展中间跟同志们讲的非常困难的一个问题是什么?那么有名气的书籍出版企业,请他们参展,因为我们研究所搞论坛马马虎虎还算过去,搞招参,参展捉襟见肘。
本章这个部分 出版业的发展,历史上的出版业每一次是一个飞跃,都是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在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业转型过程中,观念问题,版权保护问题,技术壁垒问题,标准化问题,赢利模式问题,都是制约数字出版的瓶颈,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已经到了非常紧的地步,我们也想通过数博会来推动和促进产业的发展。数字产权的保护也就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密保护,一个是水印保护,还有就目前来讲,还没有超出一个方面保护的类别。
第六个大问题是讲数字出版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这里一个是我国数字出版法规政策概况,从全国人大公布的法律,有关部门公布的规章,以及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布的问题解释,这方面是有的。第二块现有的法规政策和监管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个就是监管主体过多,职责交叉重叠,我们监管主体比较多。第二对数字出版的概念,采取了较窄的借鉴,是大量数字化出版活动内容纳入了监管的视野,比如讲互联网出版和数字出版,还是两个概念。第三个技术的高速发展,监管手段的相对滞后。
第七章,简单介绍一下国外数字出版产业的状况。第一节讲欧美数字出版产业状况,第二节是日韩数字出版产业状况第三节是国外数字出版产业可借鉴。日本和韩国有技术状况,有市场状况,有政策状况,从借鉴方面讲也是考虑技术上的借鉴,经营模式上的借鉴,出口策略的借鉴和有关政策上的借鉴。 以网络游戏出版为例,根据多家权威机构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网络游戏总产值为363亿美元,2005年将在此基础上再增长50%,全球网络游戏总产值将高达436亿美元,手机游戏持续快速发展,增长率达到40%,日本近20年来,没有像一个国家那样疯狂大赚电子游戏的钱,到现在的家用游戏,经过多年的耕耘,终于把电子游戏摇钱树培育成第一时尚娱乐产业。
韩国游戏的国内扶持政策,韩国大家知道叫韩流,他们发展很快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认为政府在这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到韩国访问的时候,韩国的文化官方新闻出版署负责这块的同志,一个是产业规划,一个是产业政策,别的评奖,都交给我们协会。而且他的目标有文化,产业振兴纲要,有文化振兴,有一系列的政策,由出面,走进韩国的游戏支援中心,向韩国提供资金到技术各方面的支援,政府每年的资金投入达到500多亿韩元。设立信息化基金和文化产业基金,为游戏产业服务,对指定的风险企业实行各种税制优惠政策。对从事游戏产业的高科技人员免除两年兵役等等。这次还有圆桌会议,邀请各方面的同志,各省的代表,署里制定政策的人要搞一个数字政策的研讨,希望有幸参加,还有韩国网络出口政策,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八章,数字出版产业前景分析与预测。影响未来数字出版最主要的技术因素,仍然是互联网的发展,表现在第二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格与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出现,3G手机与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等,除了这些基础性技术外,还有应用层面的端到端的技术,流媒体技术,以及博客,BBS等出版方式的激增。 最后有个结束语,数字出版实际上包括了新兴媒体的出版,也包括了传统媒体的出版,在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已经不负存在,即使是纸介质的出版物,出版流程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以这种观点来看,数字出版作为产业,绝不仅仅是基于互联网出版的几十亿的产值,同时也包括了传统出版业已经数字化的部分。
2,以此推演,我国的出版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出版业也正在以加速度的方式向全面数字化的转型,在难以置信的转型过程中,原有的行业分工正在打破,全社会正在向一种高度融合,高度的个性化,高度交互化方向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将代替传统的传媒,在高度融合中,资源争夺将变得尤为重要,面对这种趋势,我们的出版工作者,出版管理者准备好了吗,这是我们今天提出的问题。 3,在出版企业全面数字化的过程中,观念问题,产业链的问题,数字版权问题,标准化问题,以及技术壁垒问题是制约我们这个行业转型的瓶颈,一方面技术厂商对数字出版期待过热,另一方面,我们传统出版单位态度还比较滞后,一方面数字技术是海量信息的储存,传播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原作者,版权得不到保护,凡是种种造成了数字出版产业造成断裂,而最大的断点就是技术提供商与作者以及传统的出版单位之间还没有形成共同的利益接口。也就是我们说的产业链的问题。
作为出版行业的管理机关,我们希望在制定政策上给予数字出版产业给予倾斜,比如将数字出版产业列入到十一五规划之中,各省也在制定产业规划,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传统出版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建立数字出版产业基金,扶持诸如动漫,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有前景的数字出版产业,对数字出版产业风险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出版企业的数字化工程进行直接投资,制定鼓励数字出版产业的出口政策等等。总之,就是一方面使业界的努力,另一方面是传统出版人的提升理念,还有一方面就是政府要在产业政策上有一些有力的推动和实实在在的措施。大家共同努力,包括举办数博会活动,我想如果办的好,也是推动产业发展重要的因素和一个力量。今天我的简单介绍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郝部长,由于时间关系,不再提问了,今天的论坛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请大家明天继续参加我们的主论坛。